过节给员工发的福利如何写会计分录?

员工 0 43

过节给员工发的福利如何写会计分录?,第1张

过节给员工发的福利如何写会计分录?
导读:许多企业对员工的福利非常丰厚,逢年过节都会有福利,那么过节的时候企业给员工发的各种福利如何做会计分录?过节给员工发的福利的账务处理现金福利: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库存现金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购物卡

许多企业对员工的福利非常丰厚,逢年过节都会有福利,那么过节的时候企业给员工发的各种福利如何做会计分录?

过节给员工发的福利的账务处理

现金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购物卡福利:

借:其他应收款——购物卡

贷:银行存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其他应收款——购物卡

实物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该科目的贷方表示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借方表示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包括扣还的款项等。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而未付的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还应当按照“工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非货币性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什么?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预付账款、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本科目应当按照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和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逢年过节,企业一般会外购礼品,用于职工福利。给员工发放礼品时,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相应会计分录是什么?

给员工发放礼品会计分录是什么?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

职工福利费是指用于增进职工物质利益,帮助职工及其家属解决某些特殊困难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拨交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公费医疗经费,未参加公费医疗单位的职工医疗费,因工负伤等住院治疗,住院疗养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等等福利支出。

给客户赠送礼品的会计分录

企业购买送客户的礼品可以根据具体的部门计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或者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如果是带有广告性质的赠送,还可以计入到广告费等科目。其具体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销售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银行存款

管理费用是什么?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等。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按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过节给员工发放礼品,一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进行核算,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1、企业过节给员工发放礼品,一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进行核算,并根据费用归属部门计入对应科目,过节给员工发放礼品会计分录发放实物福利的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发放其他形式福利的账务处理,现金福利的会计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库存现金,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物卡福利的账务处理,企业购买购物卡时,借预付账款购物卡,贷银行存款。

3、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科目,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其明细科目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义务”、“辞退福利”等。

逢年过节,公司给员工发放礼品,会计实务中应将购买的礼品费用计入福利费中。给员工发放礼品,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公司给员工发放礼品分录处理

借_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

(一)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二)职工福利费;

(三)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四)住房公积金;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六)非货币性福利。这是指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或者向职工提供企业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等。

(七)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八)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职工福利费包括什么?

职工福利费是指用于增进职工物质利益,帮助职工及其家属解决某些特殊困难和兴办集体福利事业所支付的费用。

职工福利费包括如下几种:职工医药费、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死亡待遇、集体福利的补贴、其他福利待遇。

其他福利待遇主要是指上下班交通补贴、计划生育补助、住院伙食费等方面的福利费开支。

春节公司给员工发红包实质上是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即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科目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计提春节红包费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实际发放春节红包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春节公司发红包为何不计入职工福利费?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外等福利待遇支出。

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具体有:职工医药费、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死亡待遇、集体福利的补贴、其他福利待遇等。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实际发放的餐费补贴等,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因此,春节公司发红包在会计核算时应计入“工资薪金”。

工资薪金的内容

工资薪金指的是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和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所得也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春节公司发红包是否涉及扣缴个人所得税

春节公司发红包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春节公司发红包时,需要计入职工当月的工资薪金,同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发红包时没有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应在发放工资时一并扣税。

发放的过节费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二级明细科目可设置“职工福利”。

 1、从银行提取现金时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2、发放过节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库存现金

如果涉及到缴纳税款,可增设应交税金科目来核算。

扩展资料:

“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明细核算。

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也均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明细核算。

-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

春节给员工的福利一般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包括的科目有管理费用,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等等。

春节发福利会计分录

1、发放货币性福利的: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货币性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发放非货币性福利的: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副-职工福利-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非货币性福利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指的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发放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一般包括职工工资、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对应付职工薪酬进行会计处理时,通常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并按照应付职工薪酬的种类设置对应的明细账户。“应付职工薪酬”由原“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变更而来。

什么是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一般由出纳人员经管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的货币。库存现金一般单位是3—5天的留存的金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可按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留存。库存现金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的数额,贷方登记减少的数额,期末余额多数在借方。

什么是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指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根据具体的销售额和适用的税率计算得出的应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