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匹狼老板周少雄创业故事

员工 0 30

七匹狼老板周少雄创业故事,第1张

七匹狼老板周少雄创业故事
导读: 七匹狼老板周少雄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既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经验和点子,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针对自身情况,来进行结合或者借鉴达到创业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匹狼老板周少雄

七匹狼老板周少雄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既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经验和点子,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针对自身情况,来进行结合或者借鉴达到创业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匹狼老板周少雄创业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十多年前,齐秦一首《北方的狼》,倾倒了无数歌迷。十多年后的今天,由周少雄领导的福建七匹狼公司,独具魄力,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的公司。

 15年的努力,周少雄是如何领导七匹狼从一个乡镇小企业,成长为一个上市公司的呢?周少雄简介

 周少雄,39岁,泉州晋江人,经济师。1983年参加工作,曾任福建省晋江金井侨乡服装工艺厂厂长,福建七匹狼制衣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七匹狼集团总经理。现任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创业故事

 起步:丢掉金饭碗干起小买卖

 周少雄的起步其实没什么传奇色彩。

 1985年,闽南的一个海边小镇———晋江金井,出现了一家名为晋江县金井劳务侨乡服装工艺厂的小企业,和当时其他的民营企业一样,它也是挂着集体企业的名号,这就是七匹狼的雏形。用周少雄自己的话说:“一开始只是做些小买卖,买布料,后来慢慢积累,做了两三年后,就萌发了做服装的想法,开办了服装厂。”

 这样的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泉州可以说是举不胜举。许多在贫困中苦熬了多年的闽南人,凭着一股最原始的摆脱贫穷的念头四处打拼。不同的是,周家三兄弟在经商之前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老大周永伟在银行工作,老二周少雄在新华书店工作,这在当时的农村可都算得上是金饭碗,在那时,有勇气扔掉金饭碗去经商的人可是不多见。

 父母自然都极力反对,但是周少雄还是抱着“出去闯闯,总不至于饿死”的念头走出了家门。起初,做面料贸易,因为没有经验,加上看起来太年轻,难以让别人相信他会做生意,因此没赚到什么钱。但周少雄并不灰心,而是继续等待机会,几年的生意经历,周少雄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吃够了苦头,终于攒下一笔钱。

 更重要的是,苦难造就了他的坚韧、耐心和对市场的敏感。

 资本:一群齐心的创业伙伴

 在经营中,周少雄惊讶地发现,当地的服装与海外那些胸前绣有商标的服装价格反差很大。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创出一个国产品牌呢?强烈的创业欲望在周少雄与他的伙伴心中萌发了。

 于是,7个年轻人坐在一起,琢磨起海外那些各种各样图形图案的品牌来。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选定了———狼!因为狼是非常有团队精神的动物,具有机灵敏捷、勇往直前的个性,而这些都是企业创业成功不可缺少的素质。“既然我们是七个人一起创业,就叫‘七匹狼’吧,按闽南风俗,‘七’代表‘众多’,是寓意生命、活力和胜利的吉祥数字,既象征着一个由奋斗者组成的团体,又体现了年轻人同心协力、矢志不移的创业精神。而‘狼’与闽南话中的‘人’是谐音,所以说非常巧合。”

 谈到这,周少雄爽朗地笑了。看到许多刚发展起来的企业,因为人心不齐而导致了最终失败,周少雄与他的同伴们发誓:为了共同的未来,大家一定要像狼一样,精诚团结,创出一流的牌子。

 策划:打假打出品牌来

 周少雄告诉记者,其实当时的中国服装企业几乎没有所谓的品牌意识,“品牌只不过是贴在衣服上一块漂亮的小图案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1990年,七匹狼夹克进入上海“华联”、“一百”等一线百货大楼,不仅一炮打响,而且取得非常好的销售成绩。

 但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仿冒者,这在当时的服装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何况七匹狼也并非什么声名显赫的大牌,但周少雄却以此为机会,策划了一场现在看来都还算是经典的营销案例:七匹狼大张旗鼓进行打假,将数家仿冒者告上法庭,一时间“真假狼之战”成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媒体的头版新闻,七匹狼因此而名声大振!

 事实证明,周少雄的这种的做法,不仅没有影响到七匹狼的名气,反而成功地提升了其品牌的知名度。有关营销专家事后分析说,打假事件确实显示出周少雄在营销理念上的过人之处。

 就在这一年,周少雄和他的七匹狼开始崭露头角。

 周少雄坦言,打假事件让他深知品牌的重要性,最后他们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七匹狼的品牌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转折:率先采用营销代理制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七匹狼由于在房地产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当时遇到国家宏观调控收缩银根,企业在资金周转上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周少雄说,那几年,他整天都在为资金发愁,七匹狼在那几年基本处于调整阶段,在苦苦地支撑着。而且糟糕的是停滞的那几年,国内其他地区服装业发展十分迅速,整个闽南服装产业开始落后。

 穷则思变。1995年,当时国内服装企业大多沿袭商场代销或者是市场批发模式,此时周少雄又果断提出让七匹狼率先在国内采用代理制的经营模式,这一转变立即给七匹狼重新崛起带来生机,并成为大多数品牌企业普遍跟随的营销模式。

 铸品牌:找齐秦做代言人

 2001年,积蓄了数年实力后,周少雄终于爆发了自己的能量。

 就在这一年,七匹狼重新风靡全国。据当年全国商业信息及原国家内贸部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七匹狼的夹克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媒体开始将周少雄、将七匹狼与杉杉、雅戈尔等中国服装业的龙头企业相提并论。

 至此,七匹狼终于确立了自己在休闲服装领域的领先地位。

 然而,已经功成名就的周少雄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2002年,他再次向业内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力邀齐秦为形象代言人,从而将这年的明星代言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周少雄说,七匹狼展示着狼的个性,传递着狼性之美;齐秦与七匹狼的品牌文化内涵不谋而合,七匹狼也就拥有了最匹配的形象代言人。而狼的团队精神,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是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狼的世界里充满了所有的被人类推崇的高贵品质———合作、忠诚、交流、专注、耐心、锲而不舍、富有战略等等。

 这些特征,正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士所必备的特质。

 周少雄把七匹狼这种精神凝炼、升华成为一种“狼文化”。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男性,一个奋斗者,是最具狼的个性:狼的孤独沧桑、狼的荣辱胜败、狼的勇往直前、狼的百折不挠、狼的精诚团结……这些正是“追求成功人士”必经的心灵历程,非常容易引起奋斗中的男人的共鸣。

 上市:不为钱为的是打品牌

 2004年,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深市中小板第九只上市股票,这也是福建省第一家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的公司。

 “我们从2000年开始改制,到今天成功上市,期间投入的成本已有上千万元。”周少雄说,很多当地人都笑他傻,不明白他“又不缺钱,为什么要上市”。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七匹狼’这块牌子。”周少雄说,七匹狼创立之初就立足国内市场,而没有通过为其他知名品牌贴牌加工成为出口型企业,为的就是打响自己的品牌。

 但是,独立上市的观点一开始还是在企业内部引发了一定的争论。毕竟,资本是一把双刃剑。经过两到三年的讨论,周少雄还是说服了自己的兄弟和伙伴,顺利地登上了中小板,成为沪深两市男士休闲装品牌第一股,共计发行A股2500万股,按照发行价745元计算,七匹狼公司市值将达到633亿元,周氏家族也将成为控制财富值达到318亿的财富新力量。

 周少雄说,上市之后七匹狼将继续专注于服装领域。

 创业格言

 牢牢守住目标

 “我们要做强者,因为我们认为,在自然界的进程中,在市场化过程中,你不强,就要被淘汰,没有人能够例外。”周少雄认为,要生存,就要比别人更能适应环境。只要像狼一样牢牢守住目标,相信自己,相信伙伴,很少有办不成的事情。

 周少雄最后告诉记者:“团队精神是七匹狼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我们的目标是———世界级的服装服饰集团。”、

 拓展内容: 名人创业故事王卫的创业故事

 在中国的快递行业,有一个人从穷小子变身总裁,连马云都佩服,这个人就是王卫,管理着顺丰20余万名员工的庞大快递王国。而在22年前,在王卫22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

 白手起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的广东深圳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小巷里,这辆摩托车的后座上全是包裹,这个小伙子,就是王卫。

 起初,王卫仅是受朋友所托,从香港将包裹免费运到深圳指定的人手中。久而久之,托王卫送包裹的人越来越多,又不好意思每次免费,于是塞给王卫一些红包。王卫从这些友情上看到了商机,既然市场需求这么大,能否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

 王卫将想法向父亲诉说,父亲的支持使他得到了创业最初的10万港币。在香港j兰街,王卫寻找到一间仅3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有了立足之地,又联系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帮忙。

 最终,王卫与5个朋友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小公司。王卫和小伙伴们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那时王卫提供的运送快件服务,仅收取40元,而同样的快件,其他竞争对手则为70元一件。刚刚起家的王卫,正是依靠低价策略,从竞争对手中抢得了一片小小的天空,迅速壮大。

 1993年3月26日,一家名为顺丰的公司在广东顺德正式注册成立。一段时间之后,顺丰已经在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快递件由顺丰承运。

 王卫在回忆这段艰辛的创业岁月时说,我22岁开始创办顺丰,25岁公司初具规模,算是赚得了第一桶金。

 大胆创新,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有了钱的王卫,花钱大手大脚。但这并不能让王卫寻找到精神满足,王卫在回忆这一段精神空虚的时期,庆幸他找到了精神寄托:佛教。

 王卫在办公室里摆放了8尊佛像。或许是天天礼佛的原因,王卫行事逐渐稳健,并将顺丰快递引向更快的发展,却也导致了资金的急迫需求。民营企业素来贷款较难,王卫所面临的情况也不例外。而当时国内快递市场门槛较低,几个人,一台车,就可以去各个高档写字楼发传单,揽生意。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快递公司的出现,想要占领市场,必须尽快在国内布点。

 布局国内市场需要大量资金,王卫在银行很难得到充裕资金,于是不得不一次次将商铺或者是物业抵押给银行,这是最为快捷的获得贷款的方式。从银行拿到的钱,变成了全国各地的一个个网点,而竞争对手更为疯狂的开店方式,使得王卫只能一次次将物业押给银行。在快递业开设分公司最为疯狂的2005年,资金也成为限制顺丰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开店,便会落后,王卫在想了三天三夜之后,将顺丰公司作抵押,向银行贷款420万元,以用于开拓国内业务。

 自此,基本上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顺丰的快递网点,这在增强顺丰渠道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获得快递单数的能力。如雪片飞来的快递件,让王卫开始动起了更大的`念头:用飞机送快递。

 此后,顺丰快递的速度成为当时快递市场最快的,异地次日到达的口碑也第一次成为顺丰的代名词。在意识到飞机介入快递所引起的变革之后,王卫将购买飞机自组航空公司提上议程,最终于2009年底,获得民航总局批准,顺丰航空公司正式开始运营,直接为顺丰速运的航空快递运输业务服务。

 尝试电商物流,探索嘿客模式

 在王卫的战略布局图中,国内速递、国际快递、仓储、顺丰航空仅仅是其占比1/3的格局,他将顺丰的触角延伸向更大的商业帝国,即包括B2B、B2C、C2B、O2O的全零售布局,同时随之配套的还有金融、移动互联、大数据战略。王卫对此则用一句话描述了顺丰的蓝图,“打造物流领域的‘百货公司’”。旗下的顺丰嘿客成为重要布局的棋子。

 2014年5月18日,顺丰嘿客社区便利店正式启动,短短数月间,全国网点布局近2000多家,基本覆盖国内区级城市。

 嘿客的出现,从本质上看在解决网点布局的同时,也可更大程度地分摊网点运营成本,更可将顺丰的业务单元打通,比如说顺丰速运+顺丰优选+顺丰移动端+金融+社区O2O服务平台+农村物流等等全线整合,有利于进一步壮大顺丰公司的发展。

 顺丰嘿客似乎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事实上却又各种功能都不能做到最好。顺丰嘿客的门店面积太小,展示空间有限,如果说它像便利店,又违反了零售业的一些店铺设计和陈列的基本原理。

 面对市场的质疑,王卫不得不重视起来。他对外界的回应是:“B2C是未来方向,顺丰借助嘿客可以探索如何服务C端客户。”

 其实,嘿客的模式,在国外早就已经存在。比如说在英国排名首位的零售商ARGOS的业态,实际上与嘿客的模式相类似。不同的是,ARGOS一直致力于多方式购物和自助式购物(电子触摸屏)相结合,门店更类似于传统的便利店,而非快件收派点,并以传统的便利店方式运营。

 王卫为嘿客设定的战略也充分体现了其对顺丰未来的设想。但王卫也不能忽视嘿客目前所面临的困局。从目前来看,嘿客全国布局网点之多,确实领先于其他快递企业,但嘿客客流量一直上不去,并且很多预先设定的功能,比如说既当收派点,又充任顺丰打通全线的平台,却仍然在探索之中。嘿客接下来是否应该进行调整?这才是王卫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王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无论如何,现在看来王卫的选择是做电商物流,而嘿客则成为重要的布局关键。

 嘿客命运究竟何去何从?王卫显然对此也底气不足:“嘿客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管理的模式,其模式还在摸索中。”

 坚持不上市,打好顺丰发展基础

 假如说国内快递行业出现第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一定会是王卫的顺丰速运。但王卫却对未来公司上市,并未表现出特别的热情。他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王卫希望顺丰能够长期地发展,他曾这样为内部员工解释顺丰为什么不上市:“如果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虽然王卫坚持不上市,但快递行业却被业内认为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顺丰在创立之初,王卫也有过将物业抵押给银行,以获得资金扩张的现实。虽然如此,但王卫似乎对外来资本一直保持警惕。在其他快递企业纷纷引入外来投资者的时候,王卫却对外来资本说不。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派人接触国内各家快递公司试图收购,给顺丰开出的价格是50亿人民币,而当时顺丰的年收入不过13亿元。王卫拒绝了这个报价。

 不接受任何外来资本的投入,也使得顺丰曾经差点倒闭。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快递企业因资金链条崩溃而破产关门,王卫却在此时对外声称,战死,好过做俘虏。

 那一次,顺丰逃过了市场萧条。但随着快递业市场的竞争不断白热化,也使得王卫不得不认真思索资本的价值所在。于是,外界看到了顺丰仍然坚持不上市,却为公司引来了外来投资者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签署协议,前三者以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了顺丰新的股东。

 外界纷纷认为引入投资者后的顺丰,将在不久的未来上市,顺丰官方却发表公告否认此说法:三家机构投资者是作为战略投资方进入的,与公司的上市无关。并且,顺丰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王卫在谈到企业的发展时说:“坦白讲,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

《这个世界不看脸》。

《这个世界不看脸》是由王之、杨新宇执导,张鲁一、吴倩领衔主演,张萌、盖_希、王新乔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励志剧。

该剧围绕一群为了各自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的年轻人,描绘了一段年轻无畏、勇往直前的故事。

意思是:祝愿员工端午节快乐,祝福员工吉祥安康,给员工带来节日的温暖。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所以,55、5555、550都是端午节的专属数字,代表吉祥、快乐。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老板就取5555这个吉利数字给员工发,发送一个红包也就是图一个吉利而已。而且老板给员工发55元红包,可能觉得这个金额有点太少,拿不出手;而550元的红包可能又有些多,所以老板选择给员工发5555元,不多不少,图个吉利。

扩展资料:

端午节,适合老板给员工发红包吉利数字:

1、55、5555、550—端午节的专属数字了;

2、88、188、688、888—发的谐意,祝福员工以及公司走上发财道路;

3、200、500、1000—通用数字,对于清一色的红色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

买摩托车后,一定要找老板要机打的机动车专用发票、车辆合格证、车辆一致性证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保修证书等手续,发票是由商家开具的,其他手续是厂家随车提供的,这些是上牌照必须要有的,如果没有上不了牌。

至于其他的赠品就不一定了,因为厂家除了特殊的促销外,随车是没有任何赠品的,所有的赠品都是商家自己买来,再随车搭售的,送什么以及送不送,都是商家自己的事,每个商家都不一样,就是送了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只能是自己去与商家谈了。

我觉得最直接的,最能代表心意的就是现金钞票。因为很多人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养家,所以钱对于工作的人当然是最实在的东西,我觉得发什么礼品都不如钱来的实在,毕竟有钱了,心里边才安心。

可能会有很多领导觉得发钱的话会让人有一种人与人之间都是利益的感觉,所以说很多领导不愿意发钱,而是往往愿意发一些礼品,能代表一下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可是这些领导却不知道员工们往往最希望得到的礼品礼物,我就是现金钞票。而且发现金钞票了也可以提高这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公司能够创造更大的利益。

还有就是商场的优惠券。因为现在很多商场都会和大公司合作,所以如果领导不想发现金的话,我觉得商场优惠券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商场优惠券,有时候也相当于是现金,而且,商场里的日用品和蔬菜水果等等,是人们上生活中离不开的。

所以说我觉得如果公司发的礼品是商场优惠卷那么员工心里也一定会很乐意的。因为人们都是常会有一种心理,假如去商场消费,花现金的时候,等到最后付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肉疼的感觉,但是如果拿着公司发的购物优惠券,今天会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

零食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可是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零食。所以说公司送零食的话送什么样的零食才最关键。我觉得送一些进口零食最能代表一个人的心意,因为现在员工一般都有家庭有孩子,那些进口零食送给孩子们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因为现在很多小孩子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零食,所以孩子的零食也是日常开销的一部分。如果公司发的极品是一些零食了,那么起码在孩子零食方面也可以稍微省下一点钱花在别的更有意义的地方,例如说给孩子上辅导班用等等。

还有我觉得日常用品也不错,想一些油盐酱醋了,等等,这些怎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些可都是日常必需品啊,哪一家都离不开!假如公司送这些日常用品,不光能让这些员工满意,而且更能代表了领导也是一个顾家的有爱心的人,这样的话员工也会更有动力工作了!

所以公司在给员工发礼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因为大方的老板更能拉拢人心,那些小气吧啦的老板到最后员工终究都会离开的。所以为了公司的长久发展,我觉得老板在这方面一定要舍得钱,毕竟是为了公司以后得发展,而且送礼品只要好好想,终究会令员工满意的。

这要看老板的情况了,按道理应该老板支付百分之七十,这是老板的员工,在工作期间出的事情,老板平时是不是交代过没,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是老板责任轻点,是员工的责任,忘了老板平时的交代,遵守交通规则,出了事情,也要承担一点自己犯的错误,老板可以根据员工情况,每一个月从员工工资里扣除一点,做为教顺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