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2、致敬袁隆平作文800字3、悼念袁隆平演讲稿【五篇】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如下: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对袁隆平爷爷的那种精神的赞扬。袁隆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备受瞩目的“杂交水稻
- 1、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
- 2、致敬袁隆平作文800字
- 3、悼念袁隆平演讲稿【五篇】
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如下:
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对袁隆平爷爷的那种精神的赞扬。
袁隆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备受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一个举国上下无比悲痛、难以忘怀的时刻,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午吃饭前,妈妈还在说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是有人在造谣。吃完午饭后,我刚准备用妈妈的手机查找资料,就看到一条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弹出来,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可是视频里面还传来了袁爷爷灵车经过长沙市区时,人们整齐而又悲痛的哭喊声。“袁爷爷一路走好!”
这一声又一声的送别,响彻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息。灵车经过时,路旁的每一辆汽车都不约而同地鸣笛,鸣笛声悠远,盘桓在楼宇之间,给整条街道增添了一抹伤感。很多人一路狂奔在袁隆平爷爷的灵车后面,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每个人都希望这不是真的。我和妈妈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的水稻,从此开启了他的杂交水稻之梦。袁爷爷辛苦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从最开始的亩产150公斤到现在亩产1500公斤,是他让中国人端牢饭碗,让人们不再饿肚子。
袁隆平爷爷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殡仪馆外面成了人海、花海,全国各地的人奔赴长沙,只为送袁爷爷最后一程,前来悼念袁爷爷的人里有小孩、学生、工人、农民……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袁隆平爷爷的死,重于泰山。
此刻,我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希望自己将来也有能力为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尽一份力。同时我也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践行“光盘行动”。不让远赴天国的袁爷爷心寒。袁爷爷,您走好!
杂交水稻介绍: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与杂交水稻相对应的是常规水稻。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2021年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标志着我国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最高纪录。
致敬袁隆平作文800字如下: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梁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末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考整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析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
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演讲稿# 导语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以下是 为大家准备的悼念袁隆平演讲稿五篇,供您参考学习。
篇一悼念袁隆平演讲稿
大家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
袁隆平为我们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国之脊梁,国士无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名垂千古,万世流芳。
弥留之际,正值正午。华夏大地千家万户传来午饭香喷喷的味道。
一个声音说道:“袁老,该走了”。
袁爷爷说:“再等等吧,我要看孩子们吃完午饭。”
袁爷爷待全国人民吃完午饭后,静静的离开了……
一日三餐,好好珍惜。袁爷爷,我们记住了,以后一定好好吃饭……
袁爷爷其实从没有离开,他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谢谢大家!
篇二悼念袁隆平演讲稿
大家好!
第一次了解袁隆平爷爷是在学校楼道的宣传展板上。当时,还没有太多印象,只是觉得他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次见袁隆平爷爷,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典礼前,袁隆平爷爷要去参加颁奖典礼的一个视频,第一眼看见他时,只觉得他是一位瘦瘦弱弱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的老人,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不知道的还会以为他就是平常百姓。他穿上平时不怎么穿的西服(这还是因为他经常出席各种场合,大家劝他买件好点的西装,他才花800元买了件打折的西装。)出席。他因为经常在田里跟泥土打交道,根本穿不着西服。他笑着说:“要去参加颁奖典礼,见习主席要穿西服打领带庄重一点。”他身上那股朴实劲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内心。身价过亿的袁爷爷,心里装的,都是温饱天下的大事,对于个人的穿戴,却是如此不在意。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记者问袁爷爷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爷爷笑着说,他现在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杂交水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袁隆平爷爷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其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袁爷爷一生躬耕于稻田,不辞辛苦地研究着杂交水稻,1960年一场自然灾害饿死了好多人,袁爷爷亲眼目睹了当年的饥荒,他下定决心研究水稻,让老百姓不再挨饿。经过多年的研究,1974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在全国大规模推广,但他没有停下研究水稻的脚步,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更新,直到今天他还在带领他的团队研究着杂交水稻。
妈妈说,我们肯定也吃过袁爷爷研究种植出来的稻米,没有他,好多人还饿肚子呢!这更增加了我对袁爷爷的敬佩。
可他,就在5月22日当天,离我们而去了。
湖南长沙当地的群众自发前去殡仪馆哀悼,看直播画面里,医院门前,淅沥的小雨挡不住人们缅怀的脚步,当载着袁老先生遗体的车出现时,群众围堵着车辆,不舍离开,人群中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此起彼伏,让屏幕前的我也泪流满面,不禁哽咽。
各地网友们以订购鲜花,派人代劳送到殡仪馆,门口花海一般,前去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能用什么行动来纪念或者告慰袁爷爷呢?
对!好好学习,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希望每位坐在餐桌前的你,能想起国士无双——袁隆平。从此,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篇三悼念袁隆平演讲稿
大家好!
不容置疑: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
看了央视记者对他的采访,我为他的两个梦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这才是伟人的梦想,这才是追梦的伟人!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当我深入了解袁隆平的事迹后,再一次瞻仰他的仪容,袁隆平爷爷,瘦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满脸皱纹,慈祥可亲的笑容,一副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然而在这朴素的外表下却有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因为他的科技研究让中国老百姓实现了吃饱饭的梦想!
一粒一饭,当思之不易,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珍惜。
谢谢大家!
篇四悼念袁隆平演讲稿
大家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我也不例外。每当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一个解决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每次在实验中,袁隆平爷爷都会根据研究人员的汇报,对每亩田地的各种数据进行一一检查核实,是一个对工作严谨而且一丝不苟的人。对比袁隆平爷爷,一想到我平时做题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问妈妈,我就很惭愧。
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应该努力学习袁隆平爷爷的崇高品质和精神。我暗自下决心,以后要多思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我一定不会退缩。我会坚强面对,朝着梦想和目标而努力。
这位老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离开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主动的去送老人,为老人留下想念的泪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终于放心的离开了。
袁隆平爷爷,对您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您一路走好!
篇五悼念袁隆平演讲稿
大家好!
我知道,您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凉……
这个学期,为了让我们认知劳动的意义、享受科技创新的快乐,学校决定将校园里的“梦泉”——一个水泥喷泉池进行改造,并提供给我们种植水稻。我们已经从郊外拉了3车泥土填到喷泉池里了。上周星期四,我们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体跳进池子翻土,并撒上了肥料。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说的那样: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后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您真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爷爷,您放心的休息吧,我们这一代人将接过您手中的科研技术,来实现您的禾下乘凉,米如珍珠的美好愿望。
一路走好,我最敬爱的袁爷爷!
谢谢大家!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