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王子李宁的介绍和近况以及李宁品牌的由来

员工 0 47

体操王子李宁的介绍和近况以及李宁品牌的由来,第1张

体操王子李宁的介绍和近况以及李宁品牌的由来
导读: 1、体操王子李宁的介绍和近况以及李宁品牌的由来2、2019年李宁专卖店员工会议应该怎么开?3、【特步励志创业史】 创业史4、90后李宁传奇名人励志故事5、深圳马拉松李宁赞送鞋吗是真的吗知乎1963年,李宁出生于广西。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
  • 1、体操王子李宁的介绍和近况以及李宁品牌的由来
  • 2、2019年李宁专卖店员工会议应该怎么开?
  • 3、【特步励志创业史】 创业史
  • 4、90后李宁传奇名人励志故事
  • 5、深圳马拉松李宁赞送鞋吗是真的吗知乎

1963年,李宁出生于广西。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李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士学位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1981年,他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4年,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1985年,荣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1986年,获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项冠军……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李宁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06枚。1987年,李宁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亚洲当时的唯一委员。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5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纪体育之巅。

1989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经过十年的发展,"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现在,李宁领导着自己的公司正向着品牌国际化的目标阔步迈进,目前"李宁"已同海外九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签订了代理协议……

本着“源于体育,用于体育”的精神,李宁一直积极地支持着国内外的体育事业。在北京申奥的过程中,李宁公司就是一个热心的赞助商,申奥成功之后,李宁公司仍将一如既往地去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李宁也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一、明确开会的目的:

开会的目的有多种多样,不论是要与下属商量讨论相关事宜还是要宣布一些事情,都应对开会的目的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不能模棱两可的进行会议,这样会议主持者本人就不清楚本次会的主要内容更何谈下属呢。如果没有目我地去进行会议不仅会对公司的会议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损害到公司的利益,在员工队伍中产生不好的影响,使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于此同时,没有形成相关的会议制度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所以,在开会之前,会议的主持者一定要明确会议的目的带着目的和问题去开会,让下属都要对会议重视起来,这样才不至于在开会时杂乱无章,语无伦次。

二、提前安排好开会的内容

开会的内容应在会议安排之前就做好准备。在这个时候做为经理人,会议的主持,

要将所有与会议相关的内容都整理好,罗列出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顺序和清晰的结构安排。这样也会方便大家做会议记录,会后很容易就会温习会议上的内容。更方便了部门经理传达给他的下属。这样做才不会使下属的工作有遗漏,达到开会的目的,使每一次的会议都有记录可循,有规章可遵守,开会时也会有条不紊并有效降低出错的机率,同时对于提高经理人和部门经理的信誉度也是很好的催化剂。

三、开会时的相关注意事项

做为经理人,应培养下属有一个良好的开会习惯,让下属对工作有所重视,对开会也引起注意。有些经理人给下属开会,自己没有准备会议记录本,连下属也没有会议记录本,光带着两只耳朵去听了。这样的工作态度难免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开会时就应向下属交待清楚,每人必备一个会议记录本,并且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有一个详细的安排,这样才会避免员工盲目的去工作,没有目的性没有规律性的去办事。从开会的一些小细节就能够看出来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特步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特步励志创业史篇一

因为热爱,所以珍惜;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公司里,员工们都亲切地称丁水波为“波哥”。“随和”“没有架子”“精力旺盛”,是员工对他最多的评价。丁水波是典型的创业一代,17岁就开始打拼,从1500元的起步资金开始,最初的生产模式就是在河边搭起一个小棚子,每天生产十几双拖鞋,慢慢发展到为国外企业做贴牌,再到创立自己的企业和品牌,一步一步走来,特步现在的累计销售额(含税)已超过238亿元。

“睡不着的泉州人,做梦都想当老板。”是丁水波对自己的评价,他对源自福建的本土歌曲《爱拼才会赢》情有独钟。几位员工都打趣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丁总最爱这首歌,到哪里都会唱。”

鞋服企业向来渠道为王。丁水波将代理商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位熟悉丁水波的总代理商对记者说,丁总对代理商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曾把各地的总代理 商送到清华接受EMBA培训。当然,丁水波对代理商的回馈也相当大方。借着此次公司十周年庆典,丁水波豪掷1000多万元购置20辆宝马车奖励给优秀的代 理商。

现在回想起来,丁水波认为,特步最成功之处是“明确的产品定位”。

事实上,外界一直认为,从提出品牌构想开始,特步一直以耐克作为参照系。即便是企业标志,耐克用一个大勾勾,而特步却反其道用了一个大叉叉。对此,丁水波毫不避讳:“耐克是中国体育用品业的行业偶像,耐克在做专业运动,而特步在做时尚运动。”

这个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福建人,打破了体育只是运动的陈规,开创了众多“80后”、“90后”对体育运动的新认知,那就是买运动服饰不一定是为了运动,也是在购买一种时尚。

“2001、2002年的时候,市面上的运动鞋多以白色、黑色、灰色居多,即使是阿迪、耐克也只是偶尔出来一些深蓝色的鞋,颜色上总体来说很单 一。”丁水波却想尝试大红、**、橙色等艳色系,由于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又史无前例,当时90%的人都不认同。“简直是吃力不讨好。”当时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以后,所有国产体育用品都去模仿耐克,模仿阿迪达斯,都去请奥运冠军来做品牌代言人,特步却反过来去找娱乐明星谢霆锋做代言,真是“非一般感觉”。

没想到,2002年特步结合谢霆锋叛逆的形象推出“风火鞋”,一个单品的年销售量竟然达到了120万双,此后再无人超越。 版权

始于产品,深耕品牌,是丁水波对下一个十年的构想,从商品驱动模式

后有追兵

商海总有沉浮。

经历一轮疯狂增长后,内地体育品牌市场已进入结构调整期。特步国际(01368HK)去年年报显示,虽然在营收增幅上,特步位居本土五大体育品牌之首,但消化67亿元的存货仍然需要一定时间。再看本土两大运动巨头李宁和安踏。虽然李宁遭遇了业绩增长的困境,但仍然以8929亿元的营收位居本土品牌之首。同为福建品牌的后起之秀安踏去年净利增至173亿元,远远超过特步的966亿元。

鞋服营销专家马岗对记者分析,目前来看,在本土品牌中,特步排名只能算“老三”,且不说与李宁、安踏的差距,现在,德而惠等品牌的定位也与特步相似,后来者的压力不可轻视。除了本土对手的猛烈追击,连国际大牌耐克、阿迪达斯也开始了“渠道下沉”策略。二三线市场硝烟四起。

对于将约八成零售店设置于二至四线城市的特步来说,激战难免。丁水波笃定地对记者说,二三线还是要坚持下去,但今年新增店面数要比去年大大减少,“我们的重心放在翻新800家店铺,第六代终端形象店面更时尚,将为同店产值带来20%~30%的增幅”。

此前,特步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何睿博曾公开表示,将公司今年销售目标由15%调低至单位数,而店铺净增长由去年800至1000家,回落至约400家。

 特步励志创业史篇二

这里自然资源贫瘠,“地里只能种地瓜,山上处处长石头”。于是当地人扬帆出海,海外侨民赚了钱,输送回资本、信息、订单以及改变的“种子”。

偏偏这里人力资源又丰富,人多了要没事干便只有到处找人打架,于是有了享誉全国的“农业学大寨,大家学陈埭”的 口号 。这里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当年的阿拉伯人为了追求财富远赴这个东方大港,留下蔚蓝色的经商传统,也留下一群姓丁的陈埭人。

海洋文明滋生出拼搏基因,“你能赚钱,我也能!”甚至连“爱拼才会赢”这句被无数闽商信封的人生格言也发源于此。

于是当一个崭新时代来临,“中国运动鞋之都”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得以满足,那股生生不息的商业力量终于奔涌而出。

2008年6月3日,香港四季酒店。在谢霆锋、潘玮柏、蔡依林等演艺明星的簇拥下,特步总裁丁水波彻底喝醉了。这个38岁的晋江男人终于把企业带到了联交所。庆功宴上镁光灯闪烁,来自各界精英的祝贺声让人醉意难掩。陈埭、晋江、香港,丁水波跨出了标志性的一步,而这一步他用了20年。

向前倒退七个月,丁水波的特步国际进入上市辅导期。在回答了投资者成千上万个近乎刁钻的问题,以及经过数万公里的环球路演后,特步在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前夕,成功在港上市,募集资金约21亿港元。

再向前倒退七年,特步刚刚创牌。这个外贸市场的隐形冠军在转战国内的七年里,确实给了它3000多位同城兄弟“飞一般的感觉”。2001年,特步的产值只有9000多万元;2002年特步年产值迅速突破2个亿,翻了两倍,到200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0亿元。

什么叫领先,一个创牌仅七年的企业,在一大堆体育用品品牌的夹缝中弯道起跑,特步领先的不仅是速度,而是踩准了时尚体育这一空白地带继而催生出的超越基因。

什么叫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个唱歌爱唱《爱拼才会赢》,性格内敛、家族观念强烈的福建商人,身上没有许多大企业家的杀伐之气,却在经济危机的风雨飘摇中手握21亿港元现金流。

丁水波心中的战车发轫于20年前乌河边的制鞋竹棚。那一年,他拿出自己当学徒时积攒的500元钱;那一年,他从附近山上砍树给自己做了第一张制鞋工作台……

 特步励志创业史篇三

当今的鞋业大战早已远离了那个靠销量制胜的晦暗时代,品牌化是高利润的强力保障。面对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世界品牌,以及安踏、361度、爱乐、德尔惠、金莱克等一众同城兄弟,丁水波已经输掉了时间。

解析从2001年正式创牌到2008年赴港上市的时间赛道,特步的弯道起跑展现出惊人的超越智慧。从2001年产值只有9000多万元,到2008年成为中国时尚运动第一品牌、销售额突破30亿元。对于特步的超越之道,我们还有很多的环节难以一一提及,比如产品品质的突破,又比如设计理念的变革等。但是超越等于攻,构建等于守,攻守之道乃企业常态,正是依靠对一环一节企业问题的持续深耕,特步才展现出惊人的奔跑速度。

管理洗骨与业态丰满

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和晋江绝大多数出生草根的老板相似,丁水波在创业初期,同样是兄弟姐妹一起抡膊上阵。比如丁水波的妹妹和妹夫,一个为特步负责鞋业研发的副总裁,一个曾为服装中心的副总裁,多年来跟着丁水波一起冲锋陷阵,血浓于水。

但随着企业发展,目前由特步总部直接发工资的员工便有6000多人。6000多名员工意味着6000多个家庭,丁水波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此外,工厂管理、加工厂协调、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特步这艘巨轮的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管理之弦越绷越紧。

事实上,几乎所有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将面临一道天然门槛。客观上你在目标市场的布局已相对饱和,主观上企业内部机能已发生改变,特步要想继续超越,必须洗骨重生。

“摆在特步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做小,继续保持家族控制;而要做大,就必须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运营。”

丁水波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第二条路,他试图打破家族企业的长城,将特步打造成一艘世界级的巨轮。而上市被看作一次产权明晰的重要契机,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才能打开那幅壮丽的航海蓝图:五年内,从中国第一的时尚运动品牌成长为世界第一。

一场声势浩大的空降行动由此展开。目前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十几个总监和九个副总裁中,属于丁氏家族的只有四个,其余全是内部提拔或通过猎头公司推荐来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平均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在公司管理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现任特步副总裁的叶齐,作为业界公认的营销高手,先后在李宁、格威特、安踏、康威担任高管。他于2004年加入特步,为企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特步大楼的电梯口,我们看到了一面引进人才的公示墙,越来越多身着条纹领带、深色西服的新面孔,开始震荡特步原有的家族管理体系。局部性的蜕变逐渐呈现蝴蝶效应,丁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通往阳光的大门”。

对于普通工人,丁水波也在自己办公室的楼下单独辟出一层作为员工休闲区,里面有咖啡、红茶、啤酒、电脑,“工人来办公区要是找不到人,可以坐坐。”而在生产前线,特步给每位工人配备了价格不菲的陶瓷杯,编号后的杯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车间门口。而这些都只是特步尊重员工的部分细节。

如果说内功修炼让特步具备了第二次超越的软实力,那么其引入的服装、配件业态则是一对显性的翅膀。

2003年特步初战服装领域,殊不知在首次召开的广州订货会上全国只订了一万来件。第二季的厦门订货会依旧如此,一时间关于服装项目到底有无必要存在的争议甚嚣尘上。丁水波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一直开到早上六点。最后的结论是,服装项目是特步未来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当前困难主要在于代理商们尚未意识到该项目的未来前景,不愿轻易订货。

针对特步原有经销商不愿销售服装的现实,丁水波进行了适度的政策调整:“如果代理商确实不愿订货,特步会在当地另寻专门的服装代理商。”这样的政策让老经销商们充满了危机感,如果服装代理商业绩良好,他们不是很有可能被取代吗于是,这些代理商硬着头皮试探性地进了一批货,殊不知一上架居然卖的不错。服装项目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一年订出3000多万件、销售额与鞋子平分秋色。

在寒风凛冽的经济形势下,现金流就是企业生命线。如果不付现金,很多老客户恐怕会拒绝和你做生意。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提早意识到这一点,除非它们运气好。

特步就是这样的幸运儿。按照外管局的新规,上市企业从自己的海外账户转账,如果没有特殊用途,仅仅是补充企业营运资金的话,总共不能超过5万美元。这就使得特步在去年上市融到的资金中,至今仍有10多亿港元留在账上。“我们要请外管局吃饭,感谢他们没让我们把钱都花出去。”特步一位人士开玩笑说。

犹若沙漠里的探路者,还有谁比拥有水袋的人更具优势呢特步的超越之路越来越开阔。

2009年,特步将“第十一届全运会体育战略合作伙伴”,“中央电视台体育赛事合作伙伴”等众多兵家必争的广告资源收至麾下,凶猛的营销攻势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春夏两季的产品订货会上,特步的订单金额增幅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40%,经销商们信心十足摩拳擦掌,渠道的力量开始助推特步新一轮的超越;

2009年,特步的营销中心将搬迁至厦门,核心基地的转移,凸显了特步国际化的决心。在远离外销市场七年之后,丁水波决定给他在40多个国家的老战友们打一通电话,告诉他们,这次和他一起杀回来的还有一个叫“特步”的信心。

正是在这种理念下,2008年特步战略性地调整了自己的5年计划:到2010年,力争成为全球时尚运动第一品牌,取代“5年内特步及其旗下品牌总销量达到100亿元”的目标。

当然,谈及企业的超越基因,离不开解析舵手的性格。特步的成功几乎经历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所有步骤。其中有非常多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如何比拼,有时候你很难从企业本身的状态和实力去判断,而只能从企业家的性格和人格去判断。

和晋江很多企业家不同,丁水波不打高尔夫不逛夜总会,个人爱好几乎为零。或许正是这种勤勉、务实的做事风格,让丁水波在晋江拥有极好的口碑。2006年在当地将近4000多家鞋企老板中,丁水波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泉州市鞋业协会会长。

两鬓已显斑自的李宁淡然地面对着媒体:“我不是一个明星偶像,我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一个商人。怎么去形容我的成功,我想,我是个太幸运的人,在我身边的很多人一如既往的无私帮助铸就了我和LiNing这个品牌。”相较于商业竞争,体操比赛没有身体接触,也无需直接的对抗,每—个运动员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更完美。李宁说他一直在努力把这种理念灌注到“李宁”公司的发展之中。

让改变发生

北京通州的“李宁”公司总部,状若火红狐狸尾的旧商标连同着全国一座座商场内货架上被纷纷下架的“旧”LiNing牌衣服、鞋子一样,都成为了20年来印证LiNing发展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由体操王子成名的独创技巧“李宁交叉”动作抽象而来的新Logo。新标志与之前并没有过大的差别,却成为诠释LiNing品牌新文化的前哨站——以“人”与“改变”的价值观作为核心内涵,品牌锁定时机的幡然变革正是对外界迟疑不断的“体育品牌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LiNing如何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等类似声音的最好回应。

2010年,LiNing品牌创立20年,在中国市场业绩上刚刚超越阿迪达斯、紧逼耐克。而创始人李宁,这位昔日意气风发的体操王子,已经是一位近天命之年的中年人。在所有致力于打造全球性品牌的中国公司里,服饰类品牌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类。原因在于,赢的诀窍不在于低成本、大规模的制造优势,而有赖于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独特鲜明的品牌个性以及无法缩短的品牌历史。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升级和口味的变化,他们急速地拥抱以往望而不及的国际时尚品牌。这对众多中国服装和体育用品制造商来说,无异于噩梦。现在,中国选手们正在用各种办法试图补上这一课。这些实践者的名单包括:李宁、鄂尔多斯、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等。它们或重塑品牌DNA,让其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或延揽国际大牌设计师提升设计能力,或积极向海外同行学习品牌建设的一整套从设计至推广的完整方案,或干脆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店。尽管它们目前还难以称得上完全成功,但值得赞许—这不啻是一场中国本土时尚产业的起义。

在中国市场业绩赶超阿迪达斯,逼近耐克之后,李宁终于拿出了更换标识,重塑品牌的决心。他希望LiNing能在2018年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的龙头,并稳居世界前五运动品牌的位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实际上,早在2008年10月,首席市场官方世伟就已经着手设计新Logo了。现在看起来甚为复杂的决策,实际上起初只是源于几个朴素的想法第一,LiNing内部关于“运动带有时尚,还是时尚带有运动”的争论尘埃落定,定位“运动”要传递非常强烈的讯息,告诉市场“我要改变”;第二,要“更动感,更现代化”;第三是体现“运动”;第四个更具体,“原来的Logo在鞋上的支撑效果不好”。最终的Logo设计出来后,公司内部做了个调查,调查显示90%员工都支持改变。LiNing原来的口号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常被诟病与阿迪达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不可能)过于相似,有“抄袭”嫌疑的恐怕还有与耐克标有几分相像的Logo。现在李宁决定甩开它们,勇于求变,加快国际化进程。

由内而外的国际化

品牌重塑战略的开始,预示着LiNing品牌与其自我设定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六年前,LiNing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后,重新规划了公司的发展目标:2005年至2008年,专注国内市场。争取在本土市场从内外夹击中突围:2009年至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专注加强国际化能力;2014年至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而为了完成这一布局,李宁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公司显得很有远见:不仅抑制着单独让市场利益最大化的“急躁冒进”。而且采用了“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的稳妥方式进行扩张。这种做法与某些企业的低价倾销方式不同,在真正走出去之前,提升了品牌的附加值,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体育营销也一直是“李宁”公司打造专业化品牌的战略思路。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上“李宁”公司都会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此后“李宁”公司开始赞助国外代表队,启动自己的国际化进程。从中国国家体操队到后来的乒乓球队再到如今的羽毛球、跳水等多个项目的国家队运动用品赞助商,代言人从CBA明星到NBA的顶级球星的鼎力加盟,西班牙国家男子篮球队、阿根廷国家男子篮球队队服的赞助……LiNing一直在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突破、改变。从国内到国际,LiNing逐渐在变强变大。北京奥运会更是把LiNing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LiNing走向世界的目标在一点点推进,国际化的策略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衍中。

2008年1月,“李宁”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同年11月,李宁在公司总部内,正式挂牌“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下设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鞋机械测试实验室及脚型与鞋楦型研究实验室。两者的落成,也标志着LiNing在运动科学研究领域真正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LiNing。”是李宁所提出的,企业内部流传甚广的口号。他对于国际化有着自己独到的剖析:“国际化有两种,一是单纯地做产品出口或者单纯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这是‘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另外一种就是做国际化的品牌,这是‘中国创造’的国际化。作为中国品牌,我们当然希望LiNing能够成为世界品牌,从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的梦想。所以看似抓住契机,其实,国际化是我们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的事情。”

品牌变酷的90后方向

20年的摸索、奋斗,“李宁”从一个刚成立的公司,一直壮大到今日的国内最好的体育品牌。作为90后(“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现在“李宁”公司很清楚的明白,企业自身最大的核心资源不是年254%的收入增长率和945亿元的年利润、不是7249家零售店铺和8387亿元的年收入,而是LiNing品牌广泛的知名度和高美誉度。消费者购买LiNing,实质上是在为李宁精神买单。赛场上,1984年的巅峯与1988年的黯然,戏剧的现实和现实中的戏剧,成就了LiNing史诗般的品牌魅力,更在70后的青春历程中烙下深深印记。LiNing天然亲近的事实上是70后。有人说它是“70后的LiNing”,从销售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35岁至40岁的70后占总消费人羣超过50%,既如此,“70后的LiNing”能搞定90后吗

“你觉得酷到底是什么林丹在赛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是真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官方发布参加深圳马拉松并且跑进前30名的选手,即可获得李宁运动鞋一双。马拉松(Marathon)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