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

老人 0 40

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第1张

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
导读:  馒头的 故事 ,满满的爱。馒头的故事读完了,你该如何写笔记呢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馒头的故事 读书笔记 ,希望你喜欢。 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篇一  大胡子少校去送军粮,半路遇饥民抢食馒头,小女孩虽饿得无比瘦弱,但得知这是送给前

  馒头的 故事 ,满满的爱。馒头的故事读完了,你该如何写笔记呢来看看我精心为你整理馒头的故事 读书笔记 ,希望你喜欢。

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篇一

 大胡子少校去送军粮,半路遇饥民抢食馒头,小女孩虽饿得无比瘦弱,但得知这是送给前线战士们的军粮,便把馒头还给少校,连嘴里咬着的也不例外,一周后,少校来找女孩,女孩却已经在三天前饿死了。

 一个馒头也许可以决定女孩的生死,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女孩选择了祖国的和平——把馒头还给抗日前线的战士们。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境界呢当读到女孩把馒头还回车上那一段时,感到女孩那样懂事,那样可怜。同时也对敌人与战争多了一份厌恶甚至仇恨。我突然想到了现在我们的生活,当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们大多只想自己,而《一个有缺口的馒头》中,我看见了人纯洁、美好的一面,我禁不住问自己:如果我是女孩,我也会这样选择吗

 又是一个黄昏,夕阳中五星红旗熠熠生辉,这时我似乎听见国歌的声音,庄严、肃穆,我的心如同天边的云朵,被爱国的夕阳映得热血沸腾,脑海中反复出现着那个有缺口的馒头……

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篇二

 当我看到这个 文章 标题的时候,我想,馒头有什么可写的呢但是,当我读完这篇文章以后发现,里面表达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馒头,而是深深的母爱。

 六一 儿童 节的时候,学校发了三个馒头,为了能让妹妹和娘吃上馒头,小作者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终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吃掉了那三个馒头。你们也许会说,馒头有什么好吃的呢,我开始也和你们一样想,在现在这个富裕的生活中,馒头对我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爸爸妈妈跟我说,在他们的童年时代,馒头只能在过年才能吃上啊!馒头和鸡蛋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难怪作者抵抗不了馒头的诱惑。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段,母亲早就想到了作者会把馒头吃掉,于是为了给孩子挽回尊严,她提前蒸了几个白里透黄的大馒头。我读不懂为什么他们吃馒头时作者哇一声哭了,但是在我读了四遍以后,我终于明白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他的哭中蕴含着对母亲的感激和对自己行为的惭愧,难怪作者说从那一天起,他的童年结束了。

 从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强大。另外,从这里,我懂得了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要爱惜粮食,孝敬父母,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馒头的故事读书笔记篇三

 大家听过“馒头的故事”吗这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感人的故事。在文中我被小女孩、大胡子上校感动着。

 故事中,大胡子少校在前往前线为八路军送一些馒头及急需的弹药。但不幸的是中途卡车熄火了。就在这时,一群饥饿的难民跑了过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上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争抢馒头吃。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儿,约十二三岁,两眼深陷,瘦的皮包骨头。当她听到馒头是给前线4天没吃东西的战士们吃的时,把放在嘴里咬了一口的馒头放了下来,说:“我不知道这是送去前线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别嫌弃,让他们多杀鬼子……”

 一周后,她死了,成为了村头的一座小坟包。——她是被饿死的。

 这个被饿死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坚强,在她饥饿难耐的时刻,面对着馒头的诱惑,她忍住了,把可贵的馒头留给了前线的战士,让战士们吃饱了杀鬼子,难道这不是一种奉献吗我认为,虽然她的奉献微不足道,但也难能可贵,这已经是小女孩儿尽了它的全部力量。

 只要有奉献,生活就会有感动。

 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出行。一上车,便找了个好位置坐下。”可得好好歇歇,累死我了!心里正想着呢,又上来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他左手拿着包,右手扶着车上的扶手,两腿颤巍巍的,好像是地震中就要倒塌的楼房。他的两眼正急切地巡视着。我看到这里,心里有些矛盾:“我的腿还累着呢。”就在这时,车子开动了,他没来得及防备,一下子倒在了旁边的小伙子身上。小伙子急忙搀住他。我心里像被刀刺了一般,再也坐不住了,噌的从座位上站起来,搀过老爷爷对他说:“爷爷,您坐我这吧!”老爷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掘起了花白胡子,连声说:谢谢。

 我看到我那鲜艳的红领巾正胸前高傲地飘扬着……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年,可能忘了孤寡老人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啊!我们“绿神”小队还是时时刻刻记着帮助孤寡老人。在大年初29的晚上,外公说:“孤寡老人是多么的可怜,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明天我们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到了第二天大年三十的早晨,我拿好200元压岁钱,打算送给孤寡老人。出发了,我们一同赶往孤寡老人家里。到了那里,只见八、九十岁的老奶奶家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几把破椅子,其它什么也没有了。老奶奶一个人坐在桌子旁边,默默地念着佛,好像在祈祷她要得到像大家一样的幸福生活,她的心是多么的善良呀!我们都把自己带来的礼物往孤寡老人手里塞,她感激的看着我们,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看得出她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外公还给我们每人拍了几张照片,看着我们的行动,不住地称赞表扬。过了一会,我们要走了,当和孤寡老人告别时,又每人说了一句祝福的话,愿老人健康长寿,新春愉快。

天亮了,人们睁开了惺松的双眼。在匆忙的步伐中,在期待的

眼神里,在肆意的欢声笑语中,一天的奔波又开始了。各种故事又

在生活的舞台上演,演绎出形形 的人生百态。

那天,我去车站送姨姨去石河子。刚出门,凛冽的寒风呼啸着

,大雪漫天疯狂地飞舞着,整个团场僵卧在风雪之中,没有一点生

气。许久,长途汽车还是没有来,等车的旅客中有些人已有了一些

骚动不安。瞧!那位青年小伙子把手插入口袋中,哼着小调,嘴巴

还正在嘟嚷着一些诅咒的话语;那个穿着时髦的中年妇女自言自语

地说:“这车怎么还没有来,冻死了!”骚动过后,又是一阵无可

奈何的沉默。四下里一片死寂,只有呼呼的风声还能证明这个世界

的存在。

突然,从远处慢慢出现了一位老人,拖着矮小、瘦弱的身躯,

一步一步慢慢地向车站踱了过来。由于老人的到来,先前沉寂的人

群突然喧闹了起来,他们纷纷抖动着早已麻木的双脚,拍打着身上

的雪花,面无表情的面庞又恢复了鲜活的神气。老人穿着肮脏、破

旧的衣服,背上还搭了一个口袋。随着老人慢慢地走近,等车的人

都已经能看出他的面孔了。这时,人们似乎对老人抱有了极大的兴

趣,都以关注的目光欣赏着他,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一切显

然让老人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他放慢了脚步,向人群走去,似乎想

融入人群。

当老人贴近人群时候,人群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像受了巨

大 似的骚动起来,老人意识到了不对劲,便抬起头呆看了人群

一会儿,随即又继续前行。这时,人们猛地向后退。老人抬起头来

,他看到了周围人们冷漠而怀有敌意的眼神,他慢慢地停住了脚步

,脸上的皱纹一下子深刻了起来。老人什么也没有说,他低下了头

,到离人群很远的地方等待着。弓状的背上背着口袋,眼睛木然望

着远处,任凭寒风的呼啸和长时间站立的折磨,一动不动。人群又

恢复了平静。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又对老人产生了兴趣。从人们开心的谈

论中,老人竟荣幸地成为这群等车人的谈资。几个看上去很淳朴的

人对他身旁的人说:“这位老人肯定是乞丐,要不然就是被儿女赶

出家门孤寡老人。”旁边那位叔叔追问着:“为什么呀?”那位大

伯说:“你看他的穿着,也太脏了吧。刚才我在喝可乐,他一直盯

着我,我知道他想要我的瓶子。于是我喝完后给他了,他还一个劲

对我说谢谢。”他们说话声音很大,似乎又忘记老人的存在。然而

面对这些无心的揣测,老人始终不发一言,甚至连一个下意识的表

情也没有。大家互相沉默了,没有关注他了。哪怕是看他一眼。

暮色来临,灰濛濛的天空下变得愈发的昏暗了,然而天空下的

这群人还在等待。漫长的时间过去了,远处终于出现了一个模糊的

影像,长途汽车终于来了!这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等待结束

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车,包括我的姨姨。汽车喷出了一阵耀武

扬威的烟雾,胜利地向前驶去。我忽然发现,老人还在那,他拾起

地上的瓶子,默默地把它放在口袋里,把包背起来,一步一步走了

……

关于拾荒老人的作文段落故事

天亮了,人们睁开了惺松的双眼。

在匆忙的步伐中,在期待的眼神里,在肆意的欢声笑语中,一天的奔波又开始了。

各种故事又在生活的舞台上演,演绎出形形 的人生百态。

那天,我去车站送姨姨去石河子。

刚出门,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大雪漫天疯狂地飞舞着,整个团场僵卧在风雪之中,没有一点生气。

许久,长途汽车还是没有来,等车的旅客中有些人已有了一些骚动不安。

瞧!那位青年小伙子把手插入口袋中,哼着小调,嘴巴还正在嘟嚷着一些诅咒的话语;那个穿着时髦的中年妇女自言自语地说:“这车怎么还没有来,冻死了!”骚动过后,又是一阵无可奈何的沉默。

四下里一片死寂,只有呼呼的风声还能证明这个世界的存在。

突然,从远处慢慢出现了一位老人,拖着矮小、瘦弱的身躯,一步一步慢慢地向车站踱了过来。

由于老人的到来,先前沉寂的人群突然喧闹了起来,他们纷纷抖动着早已麻木的双脚,拍打着身上的雪花,面无表情的面庞又恢复了鲜活的神气。

老人穿着肮脏、破旧的衣服,背上还搭了一个口袋。

随着老人慢慢地走近,等车的人都已经能看出他的面孔了。

这时,人们似乎对老人抱有了极大的兴趣,都以关注的目光欣赏着他,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这一切显然让老人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他放慢了脚步,向人群走去,似乎想融入人群。

当老人贴近人群时候,人群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人们像受了巨大 似的骚动起来,老人意识到了不对劲,便抬起头呆看了人群一会儿,随即又继续前行。

这时,人们猛地向后退。

老人抬起头来,他看到了周围人们冷漠而怀有敌意的眼神,他慢慢地停住了脚步,脸上的皱纹一下子深刻了起来。

老人什么也没有说,他低下了头,到离人群很远的地方等待着。

弓状的背上背着口袋,眼睛木然望着远处,任凭寒风的呼啸和长时间站立的折磨,一动不动。

人群又恢复了平静。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又对老人产生了兴趣。

从人们开心的谈论中,老人竟荣幸地成为这群等车人的谈资。

几个看上去很淳朴的人对他身旁的人说:“这位老人肯定是乞丐,要不然就是被儿女赶出家门孤寡老人。

”旁边那位叔叔追问着:“为什么呀?”那位大伯说:“你看他的穿着,也太脏了吧。

刚才我在喝可乐,他一直盯着我,我知道他想要我的瓶子。

于是我喝完后给他了,他还一个劲对我说谢谢。

”他们说话声音很大,似乎又忘记老人的存在。

然而面对这些无心的揣测,老人始终不发一言,甚至连一个下意识的表情也没有。

大家互相沉默了,没有关注他了。

哪怕是看他一眼。

暮色来临,灰濛濛的天空下变得愈发的昏暗了,然而天空下的这群人还在等待。

漫长的时间过去了,远处终于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影像,长途汽车终于来了!这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等待结束了。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车,包括我的姨姨。

汽车喷出了一阵耀武扬威的烟雾,胜利地向前驶去。

我忽然发现,老人还在那,他拾起地上的瓶子,默默地把它放在口袋里,把包背起来,一步一步走了……

作文,路灯下的拾荒老人

3日晚上7点,市区江滨南街。

明亮的路灯光下,一名妇女带着两名小女孩正在分拣废纸板。

这名妇女叫王献平,两个小女孩是她的女儿。

来自安徽的王献平和丈夫来我市从事拾荒已有八九年了。

她指着废纸板堆旁的一排简易房说:“我们一家四口住在那儿快一年了。

”这一排简易房总共有八间,破旧的木门,屋顶用铁皮盖着。

王献平一家的卧室里放了一张木板床、一张很窄的钢丝床、一台小电视机、两台电风扇、一张小桌子,墙上拉了一根绳子,上面挂满了衣服,显得十分拥挤,也很闷热。

王献平笑着说:“这些家具都是收废品时捡来的,电风扇估计是用不着了,早上有人来告诉我们这里已经断电了。

”这么热的天没有电,晚上该怎么度过呢?王献平无奈地说:“那就睡到外面去。

”这排简易房是一家建筑公司留下的工棚。

去年下半年,建筑工人离开后,王献平一家人搬了进来。

“不用交房租,前面的空地可以放废品,晚上还可以借着路灯灯光干活。

”王献平说,像他们这个行当很难找到出租房,因为他们需要足够大的空间堆放废品。

几乎每天早上,王献平的丈夫就要到一公里外的工地里装回几大桶的水,保障一家人一天的基本用水,洗澡对他们来说是件十分奢侈又很幸福的事。

他们所住的房子夏天闷热,雨天漏雨,冬天漏风,但对王献平来说这至少也是个安家之地。

时针指向了晚上8点,因为出去收废品的丈夫还没回来,王献平和两个孩子都没吃晚饭。

王献平说,平常他们也都是这个时间吃晚饭,干活到次日凌晨一两点。

由于用水紧张,王献平很少做饭,餐桌上出现最多的就是馒头。

王献平看了看房子说:“最多住个十几天,我们就要搬走了,这个工棚要拆了,得去找房子。

”王献平和孩子们忙着把废品分类,在搬家之前要把所有的废品处理掉。

我 要一篇300字作文 关于我帮一位拾荒者 要真实 记叙文

这一个老爷爷也许所有的人都曾未注意过,因为他是一个拾荒的老人,人们都会觉得他脏而不去靠近他,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看待他,可是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这个老爷爷有着白花花的胡子,身上总是很脏,可他的眼睛却炯炯有神,一副看上去憨厚老实的样子,每天都会拿着一个大袋子和一个铁叉子在我们学校附近徘徊。

捡一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垃圾”却可以用来回收的废品。

不知道他为什么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却还在外面未了生计而担忧,现在应该正是他享褔的时候啊,可…… 也许是生活所迫。

在512大地震中社会纷纷解囊相助,一天下午放学路过七一路那边,有好多人在排队献爱心,我的心里顿时感到很温暖,在这些人群中,我发现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啊!那··那不是拾荒的那个老爷爷吗?他怎么会···怎么会来捐款,我真的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轮到他了,本以为他最多捐10元吧,可他却从荷包里面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0来,郑重其事的投进了那个捐款箱,50元啊,他的捡多少废品才可以有这么多钱啊?哪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卑微仿佛自己踩是那个可怜的拾荒者;那一刻,我觉得他才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前不久,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位拾荒者。

黑乎乎的脸,脏污不堪,面目全 非,让人看不清他的真面目,更是分辨不了他的年龄。

呈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个头戴 破帽子,左手提着一个大大的纤维袋子,右手拿着一根半米多高的木棍在垃圾池里翻 找着什么东西的人。

原本我以为他和其它拣垃圾的人一样,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 谋生。

但不久,他的一个细微的动作却让我对他改变了看法。

他拣到了一根铅笔和一张很脏的纸,我还以为他要往纤维袋里放,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坐在地上认真的写起了字。

看到这种举动,我彻底惊了,一下子便想到了自己的学习和写字,不免对自己有些失望。

在学习中,我总是没有一点儿主动性,仅仅凭着自己聪明的脑瓜去赢得分数的信赖。

在写作业时,如果时间紧迫,便会应付了事,不想一下这样做的果。

但在想想这位拾荒者,心中便油然而生的一种羞愧,他和我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

( 放学回到家,我便把今天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她听别人说过这个人。

他原本 是位优秀的大学生,由于一些感情上的事情,大脑受到 ,从此便精神恍惚,整天 疯疯癫癫。

不去理会任何人。

以整天在外拣废品卖钱为生。

妈妈还告诉我说,他的字 写的很好。

我想,这也许是别人告诉妈妈的吧!如果他现在是个正常的人,那么他的 一生将会是多么灿烂。

虽然我和他只有一面之交,但他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也在努力让自 己练好字,学好知识,能够像他那样,在逆境中也不忘学习,练字。

也许,他会猛然 的想起从前的他,一个了不起的大学生,而今,却如此的落魄。

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个拣垃圾的,在垃圾池里练字,多可笑。

但正是这种可笑, 才让我对他产生了敬意。

我要时刻拿这副令人心动的画面来激励自我,长大了作一名 文人,会舞文弄墨的人。

写一件“具体事例”的关于《成长》的作文!中学水平

我们班同学的文章: 成长从1995年5月15日的呱呱坠地至今,我已经13岁了,很短。

13年来,使我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那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从蹦极台上的英姿中,我拥有了勇气;从大队委的落榜中,我学会了振作;从合唱节的一等奖中,我学会了团结;从那件事中,我拥有了爱心……512汶川大地震震惊全国,为国家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人们踊跃捐款,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捐助灾区。

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捐款,要求不少于10元。

我管父母要了100,心想拿他们捐了就完了呗,干嘛要捐自己的钱,我的钱还要干好多事儿呢!第二天,我把“自己的爱心”,100元钱交给了学校,看看同学,也差不多,自己捐得也不算少了,“就这么着吧!不捐了。

”我告诉自己。

那天,我漫无目的的在网上瞎逛,浏览新闻。

忽然一个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拾荒老人为灾区捐款100元”。

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拾荒老人,自己还吃不饱呢,捐钱?不会吧!我仔细的看了一下这个故事,这个70多岁的老人自老伴去世后腿有残疾,靠捡垃圾为生,家里穷得连电灯都不开,满屋子都是捡来的废品。

那天,他卖了废品后立刻跑到村委募捐办公室,毫不犹豫的捐出了自己刚卖得的100元钱……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一个吃不饱饭的老人尚捐了钱,虽不多,却是他的全部收入。

而我这个衣食无忧又有固定零花钱的学生竟然不舍得捐自己的1分钱。

“我太不地道了吧?人家捐呢么多,咱不愿捐1分。

”我又上网查了好多捐款故事,“唐山孤儿捐了1个亿”“上虞一拾荒老人捐款千元” “温州拾荒老人义捐万元积蓄 捐款路上仍捡垃圾”……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太没爱心了,比起他们,我感到惭愧极了。

正好,学校组织第二次捐款了,要求一样,不少与10块。

捐,再接着捐。

我打开抽屉,从最隐秘的地方找出我的“全部积蓄”,数来数去,捐一百?少了,全捐了,自己还是心疼。

我攥着自己的宝贝,手心里全是汗,自己五六年才攒了这么几百块,真不舍得,不捐,想起与自己同龄的那些可怜的同学、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又有些不忍心。

最终,我痛下决心,捐出自己07年的全部压岁钱——666元。

我把钱装进了书包最里边的口袋里,正好被老妈看到,“干嘛呢?拿这么多钱。

”她知道我从不带这么多钱。

“捐款。

”“学校又要捐钱了?咋不管我要了呢?”她更是一脸的疑惑。

“捐你的钱是你的爱心,这回献的是我自己的爱心。

”我边说边收拾着东西,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哟,难得啊,挺有觉悟的!”老妈一副奇怪的表情,好像觉得我良心发现了。

“那是,人家拾荒老人把所有钱都捐了,我这算什么!”老妈看着很高兴,“总算懂点事儿了!”她感慨万千。

第二天,我捐出了那666元。

这次我是捐得最多的,666当然远远多于100元,但我知道,他们捐得比我多多了,因为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

不过,我还是很高兴,按老妈的话说,我总算懂点事儿了。

在大灾面前,只有爱才能抵挡住。

拾荒老人尚且如此,我们学生更有责任。

一个拥有爱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完人,没有爱比残疾更可悲,现在我可以骄傲的说,我拥有了天下最纯洁的东西,爱。

我又长大了。

这是一次成长,对我至关重要的一次。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wait_for布吉所有。

小学看图作文一只鸟站在一根木头上

例文 相信大家对拾荒老人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而在一般人的眼中拾荒老人就是一个很穷的人,靠拾荒维生,但事实上,有些拾荒老人只是想要为社会大众服务而拾荒,而有些拾荒老人则是想要为下一代的子孙制造一个干净的环境,不管他们拾荒的理由是什么,都很值得我们敬佩。

有许多人认为拾荒是一件很肮脏、很不干净的事情,但是却没想到另一面,所有的拾荒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穷,如果今天他们很有钱,就不会在拾荒了。

近代最有名的拾荒老人就是王贯英先生,他生于一九零六年,退伍后从四十九岁开始拾荒,他本身就没受过甚么教育,身上的钱也不多,于是他想要为贫穷家庭出生的儿童有读书的环境,后来他把拾荒所卖的钱拿来买书分赠给海内外各图书馆,据说他一生总共购买了六万多册的

我为陌生人做的一件事作文

感受身边的正能量在我的身边,有很多正能量。

有一天,我和妈妈吃拉面,旁边坐着一对母子。

等着热气腾腾的拉面上桌后,那位妈妈给儿子盛了一小碗,儿子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跟妈妈说:“我不吃拉面了,我要吃米饭。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我们不能浪费粮食,你把面条吃完我就给你米饭。

”可那孩子就是不领情,哇哇大哭,还说着:“我就要吃米饭!”“不行!”刚才还温柔的妈妈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我说过了,不能浪费,你想想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就让你这么浪费了,他们该多么伤心。

”“对不起,妈妈,我错了。

”那孩子听了妈妈的话,非常惭愧,乖乖地把面条全部吃完了。

看到这,我和妈妈相视一笑。

唐代李绅写过一首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滴汗一粒粮,爱惜粮食,就是对农民伯伯最好的回报。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种勤俭节约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1000字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

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李文波的真实写照,李文波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

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

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

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

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

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1、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

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

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2、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

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

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2013年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活着,而且还要继续受到感动。

评论(2)|4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拾荒老人的作文段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