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声音的幸福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孙权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十分懂得培养手下的大臣,如这篇劝学,显然君臣之间已经无话不谈,相处得像朋友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智慧得体现。所以,吴国才会较稳固地立于江东。
另外,吕蒙折节读书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可以作为每一个有理想者的榜样。
我认识到只要肯学,挤出时间去学习,就会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寻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论议,大为惊讶,发现吕蒙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真是士别三日,当人刮目相看。
从此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从这两则文言文里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要后天努力学习,多读书,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和阅读让自己的生活更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孙权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十分懂得培养手下的大臣,如这篇劝学,显然君臣之间已经无话不谈,相处得像朋友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智慧得体现。所以,吴国才会较稳固地立于江东。 另外,吕蒙折节读书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可以作为每一个有理想者的榜样。 我认识到只要肯学,挤出时间去学习,就会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寻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论议,大为惊讶,发现吕蒙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真是士别三日,当人刮目相看。 从此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从这两则文言文里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要后天努力学习,多读书,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和阅读让自己的生活更
爷爷过世了,按道理孙子第二天不能离开!最好在爷爷入土为安以后才好离开。
如果孙子确实是有急事,例如孙子是探亲归家的军人,接到了紧急返回营房的命令、或是升学,考试,或者是婚姻大事,其他要紧的事情,向家长讲清楚,由自己的家长再向家族内主事的人沟通,也是可以离开的。
(一)爷爷过世了,通常,第一天属于最忙碌的时候,家人们要紧急行动起来料理爷爷的后事:搭灵棚、向亲朋好友们报丧,然后家人们还要守护在侧,待爷爷单位领导、爷爷的好朋友、老邻居等等来吊唁等等事宜,家中主事的人,开始张罗为爷爷下葬的墓地选择、立碑的事情。孩子们还要去派出所办理销户口(因为火化的那天没有当地派出所的销户以后的准予火化的证明,殡仪馆是不予办理的);
(二)第二天还要再次去昨天看好的墓地,让家中主事的人定夺以后,需要办理交款以及各种手续;交给刻碑的师傅碑文的字词写法,交付款项等等;这些事情纠结在一起,很需要人手。
(三)第三天通常属于正式“出殡”的日子,孙子要在场怀抱遗像、火化后还要抱骨灰盒,这些都需要孙子在场参与的;
如果孙子确有参加考试等等不得不到场的大事,可以告假。活着的人还有活着的人要做的事,不能因为老人过世就耽误了年轻人的人生大事,头一天到场了,孝心尽到了就行。
(四)(案例)我的战友老W,他在家是长子的位置。他的爸爸过世之时,他带领全家都赶回乡下处理老人的后事。他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回来时给我们讲:他家有个兄弟的儿子,当天只露了一面,人就不见了。第二天中午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人就找他兄弟的孩子咋没来吃饭?老W听说以后也询问自己的弟弟,孩子咋没看着在哪里?一上午也没看见他的身影?快给他打电话,过来吃饭。老W的兄弟说他也没看见,不知道干什么去啦。
老W一听就来气啦,吃完饭,你啥也别干了,给我把臭小子找回来!你这个儿子这不是给你上眼药嘛?爷爷去世了,当孙子的不来忙活事,找地方打麻将去了吧?!
结果到吃晚上饭的时候,老W兄弟的儿子睡眼惺忪的来了,说头天打了一宿的牌,刚刚睡醒。老W气的骂上啦,连他爸爸面子也没给,到场的人谁也不敢反驳。都在指责这个兄弟的孩子太不懂事!老W生气的说: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应该忙前忙后的帮助大人跑跑腿,你应该是有事忙乎事,没事也得在这侯着,这是规矩!”
如果你确实是有正经大事,老人们也不是不讲理,也容许你去。玩游戏、打牌不在这里忙乎,这就不对了!
老W吵吵完了,几个孩子都静悄悄的没有出声…………
不管是谁家老人忽然去世,晚辈份的人,都应该陪伴在家中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帮助爸爸、妈妈和长辈们分担忧愁,帮助各位亲朋好友们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借故离开。这是尽自己孝心的时候,别人不能替代。
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还有活着的人要做的事,不能因为老人过世就耽误了人生大事,孝心到了就行。
庭院里,爷爷辛苦栽种的兰花依旧盛开,不同的是,少了爷爷的身影。眼眶里泪汪汪,只因每一朵兰花都是对爷爷的思念,爷爷您过得好吗?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爷爷就常常带我到他的朋友家买兰花的种苗,我就像他的小跟班似的,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跟前跟后,爷爷看得哈哈大笑,对我就更疼爱有加了。奶奶常常说爷爷是个贴心的人,对家人很有责任感,所以我们总是依赖着他,也深深的爱着他。
就在我五岁那一年,爸爸妈妈突然说:“你的爷爷去世了。”我一听到就一直哭一直哭,一连好几天都吵着要找爷爷。几天后我正出门要去上学时,看到隔壁邻居家好幸福的模样,因为他们有爷爷陪伴,我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敢去上学了。”后来妈妈跟老师说我不上了,但是老师还是坚持我去上课,不得以妈妈先帮我换一间幼儿园后,我才觉得比较舒服了。原来,旧的幼儿园已经有爷爷会去接我的习惯,少了爷爷的接送,我真的不想上学呢!
回忆我的奶奶 日子在无声无息的流淌,我在苍茫的人世间匆匆的划过。人生没有真正的终点,除了走向另一个世界。人间依然繁华,苍穹依旧美丽。可我的奶奶呀,她走的那样匆匆,转眼间快有一年了。许多的怀念无法表达,无数的心里话无法诉说。再也听不到奶奶的叮咛与嘱托,再也享受不到奶奶关怀与爱护。我的心有点失落,早想写点什么东西来纪念她老人家,然而常常疲于人间繁事,没能静下心来追忆我的奶奶。值此奶奶去世一周年之际,特写此文献给我可敬可爱的奶奶,以表达我的追思与怀念。 一、奶奶是个受苦人 忆及我的奶奶必须从她苦难的一生说起。奶奶生于晚清时期,童年时期赶上无休止的社会动荡和战争,她在苦难和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到了青年又值军阀战争和帝国主义入侵。后来又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的解放战争。就是建国后也没有赶上多少好日子,五十年代末的自然灾害,整个社会的大饥荒。后来又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这是整个历史时代的苦难,和奶奶同年龄的人也同样经受了这样的苦难。尤其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不幸决定奶奶受苦的一生。奶奶嫁到我家后,生下三个孩子:即我的爸爸、叔叔和姑姑。那时家里虽穷,倒也快乐。可在我的爸还不记事的时候,不幸就发生了。我的爷爷刚30多岁就离开了人间,奶奶哭干了眼泪,也无济于事。从此,维持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奶奶柔弱瘦小的肩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若大的家怎么支撑呢?其困难可想而知。有 “好心的人”劝奶奶改嫁,而倔强执著的奶奶置若罔闻,她决定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从此,她走上艰难痛苦的历程。没有吃的,她就带着她的孩子到处逃荒要饭,她用尽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后来,我的姑姑出嫁了,叔叔也当兵了。奶奶带着我的爸爸在家。她为了自己的最单纯的目标苦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她种田,她纺棉,她还要洗衣服做饭。她还要省吃俭用,为孩子成家立业。经过千难万苦,她的愿望实现了,她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并且都给他们成了家。奶奶的意志很坚强,她认准的目标,她就义无返顾地去努力,尽管那有千难万苦。 当我的爸爸、叔叔有了孩子,我奶奶的任务就更重了。她不仅要做家务而且还要看孩子。直到她的孙子有了儿子,她一直在重复这样简单而繁杂的生活方式,直至老年,奶奶也没有享过几天清福。奶奶的一生是受苦的一生。 二奶奶是个爱劳动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不息的一生。如果说,在她的早年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辛勤劳作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家庭好转不需要她如此,她仍劳作不息,可以说,劳动是奶奶的禀性。奶奶直到老年依然是不辍劳作,她每天非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当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已是一个大家庭了。那时的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外出做工,下地种田。做家务的重任奶奶全包下来。每天奶奶起得很早,她能在爸爸妈妈下地回来之前把饭做好。她做的饭,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饭,直到她眼花了,不能做饭为止,她一直承担着这项工作。到了现在,我有时还很怀念奶奶做的饭,可我再也无法享受那种滋味了。奶奶除了做饭,还要纺棉、洗衣。我记得,奶奶每天晚上都要纺棉至深夜。那个时候,穿衣服全靠自己织布做衣,根本买不到衣服。所以,纺棉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了。我全家的衣服可以说都是奶奶用手摇车纺出来的。每到新年添了新衣服,我打心眼里感谢奶奶。现在,不需要纺棉了,市场丰富了,可我的那些用奶奶的手纺出的衣服还在。奶奶到了八十多了,身体仍然很好,她仍然闲不住。她还可以帮我的妈妈烧锅;她还可以掰玉米之类的,她甚至还可以自己洗衣服。她老年最大的贡献就是看孩子,我的侄子侄女们可以说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劳作。我常常自豪地称她为“爱劳动”。 三奶奶是个善良人 奶奶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奶奶一生中没有和邻居闹过一次别扭,更没有和别人吵过嘴。奶奶总是乐于助人,以致我们家和邻居的关系处理的特别好。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是一个人爱去的地方,许多老人都到我家找奶奶。他们有什么事总爱和奶奶说,奶奶总能帮助他们。由于奶奶的善良,许多好心的邻居在困难的日子也帮过奶奶不少忙。这些在奶奶的印象中都非常深刻。她常常“唠叨”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她常告诉我“做人不能忘本”,她说受了别人的恩一定要记住,并在可能的时候尽量地帮助别人。奶是这样说的,也事这样做的,她的一生都实践她的话。她不仅用自己宽厚无私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她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别人。我记得有一次邻居的大奶和家里闹别扭,家人不和,以致于大奶的生活无人照管。奶奶主动把大奶接到我家住了两天,待她多次劝说,一家人气全都消了,奶奶又亲自把大奶送回家。许多的事值得我去回忆,许多小小的事情都记在我的心里。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就大心眼里佩服我的奶奶。 四、奶奶和我的家庭 奶奶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创建者,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这个家。她不仅培养了她的儿女,而且还培养了她的孙子、孙女们,就连曾孙、曾孙女她也进到了自己最大的责任。正是由于她的这种贡献,奶奶的地位才牢不可破。奶奶赢得了全家人的爱戴与尊敬。孩子们都很疼她,对她的感情很深。爸爸妈妈很尊重奶奶,姑姑也很疼奶奶,每次来看她,都要给带很多好吃的,并陪她住几天。叔叔也很关心奶奶。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她的所有,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他们的尊重。孙子、孙女们也都尊敬和疼爱奶奶,他们经常来探望奶奶,给奶奶带许多好吃的东西。曾孙、曾孙女们也帮她做一些事,比如帮她梳头,帮她洗脚等。每当此时,奶奶的脸上绽放出甜蜜的笑容,她正感受着幸福,她的心血没有白流,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奶奶的生日来临的时候,全家人都聚集到一起给她祝寿,这是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了,她会心的微笑使她感到生活的乐趣,她是否在体会苦尽甘来的道理呢? 五、奶奶与我 我是奶奶最小的一个孙子,她对我的疼爱超出了想象。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奶奶,奶奶给了我二次生命,是她一手把我带大的。我的兄弟姊妹多,当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家中贫困,生活很是困难。基于这一点爸爸妈妈想把我送给别人抚养,可是奶奶硬是不答应,她说“就是逃荒要饭,我也要把孩子养大”,有了奶奶的这句话,我才得以留下,并有了生存的空间。从此后,奶奶就担起了抚养我的重任。我和奶奶吃睡在一起,奶奶用她特有的方式爱着我,疼着我,有了奶奶的抚养我才能慢慢得以成长。我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直到我上了初中,我才从奶奶的怀抱里走出来。奶奶很疼我,她总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奶奶对我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我好好学习,同时还不放弃让我劳动。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常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割草喂牛,拾柴火等。从那时起,我慢慢地学会了做人。 自从我上了初中,我就远离了奶奶,每次我从家中到县城上学的时候,奶奶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吃好穿好,一定要早睡。她还要给我带好多好吃的,生怕我饿着。我每次回家,奶奶总有说不完的话,多年在外的我几乎疏忽了奶奶的关心和爱护。奶奶依然认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说得多了,我有点嫌奶奶唠叨了,没有耐心听了,她总是重复着什么“晚上早睡,吃好穿好”。不论是睡给她买了好吃的,她舍不得吃,一直给我留着,直到放坏。 在奶奶关心和爱护下,我一天天长大,而奶奶却一天天衰老。当我考入大学,见到奶奶的机会就更少了。奶奶每见到我都说很想我,又每每重复那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话。我的成长时刻关着奶奶的心。可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再去陪奶奶了。 去年的十一月初六,我得到噩耗,奶奶去世了。无情的时间老人把奶奶带走了。那一夜,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我觉得对不起奶奶,她最疼爱的孙子在她去世前竟不在她身边,没有去见她最后一面,她该有多少遗憾呀!当我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入土了。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奶奶了,再也听不到她的“唠叨”了,尽管 “唠叨”很动听。我带上一堆纸钱来到奶奶坟前。孙子来看您了,您和我说说话,好吗?可是只有北风呼呼,我呆呆地望着坟头,痴痴地想着,我仿佛有听到了奶奶的声音“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晚上早点睡,要吃好穿好……” 奶奶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现在,我每次回去都想听到奶奶的声音,可我只有到她的坟前去看她了,去体验那一种情感……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她坚强,不被困难所吓倒;她朴实善良。这就是我的奶奶,她永远值得子孙后代怀念。
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一双修长的双手,这就是我最佩服的人――孙子文。
他和我一块学习钢琴三年了。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树叶耷拉着脑袋,一动不动;鸟儿藏在树叶深处,一声不吱;火红的太阳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给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按了静音键。只有蝉在“知了,知了”地叫着。叫得人们更是心里烦闷。
“休息!”钢琴老师的话音刚落,琴房的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长吁一口气。有的冲向卫生间,把头放在水龙头下一顿猛浇;有的拿起水壶,“咕嘟,咕嘟”一阵猛灌;还有人抓起扇子跑到琴房外的大树下,疯狂地扇着……我擦了擦汗,刚要出去透透气,一眼瞥见孙子文却仍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我悄悄地走了过去。
他的背心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额头上也渗出密密的汗珠,但他仍是出神地盯着琴谱。只见他一会儿眉头紧蹙;一会儿又舒展开来;一会儿表情凝重;一会儿又眉飞色舞。周围的一切仿佛早已不存在。突然,他仿佛顿悟了什么,修长的手指快速按向琴键。他一会儿微闭双眼,手指缓慢;一会儿又神采飞扬,双手在琴键上激烈地弹跳。他的琴声,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时而又如泣如诉。如一股清泉,从琴键上汩汩流出,飞出很远,甚至连蝉儿也突然噤声了。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对旁边站着的我这个大活人却毫无察觉。
现在我终于明白他获得“钢琴王子”称号的原因了。
孙子文,是我的楷模;他专注的精神实在令我佩服。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