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66岁生日可以送寿桃、寿面、玉佛、手镯、衣物、保健品等六样东西。寿桃是中国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一般用面粉或鲜桃做成,用于庆寿。寿面是祝寿时吃的象征长寿的面条。玉佛象征吉祥美好、福顺安泰。 66岁老人做寿也称六六寿,是汉族民间的一
66岁生日可以送寿桃、寿面、玉佛、手镯、衣物、保健品等六样东西。寿桃是中国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一般用面粉或鲜桃做成,用于庆寿。寿面是祝寿时吃的象征长寿的面条。玉佛象征吉祥美好、福顺安泰。
66岁老人做寿也称六六寿,是汉族民间的一种寿诞风俗,流行于上海郊县和江苏、浙江、安徽农村地区。
逢父母66岁生日,出嫁的女儿要为他们祝寿。当天将猪腿肉切成66小块,形如豆瓣,俗称“豆瓣肉”,红烧后盖在米饭上,由女婿送给父母品尝,以示祝寿。肉块多,寓意老人长寿。
祝寿是各族群众普遍的习俗,过去和现在没有多大变化。民间素以进入60岁为寿年,50岁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称寿,只以过生日相称。
未足60岁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过生日。过生日这天煮鸡蛋、吃面条。鸡蛋叫“喜蛋”,面条叫“长寿面”,表示祝愿“长寿百岁”。如今除了吃喜蛋、长寿面之外,还买生日蛋糕,有的还按年龄点燃蜡烛,以示庆贺。
老人一入寿年,子女、亲朋便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祝活动,俗称“祝寿”。为老人祝寿,要备制礼品,一般多以老人喜爱的食品、衣物为主。食品是面条和寿桃。生日蛋糕不可缺少,生日蛋糕其造型极具传统民俗特色,有寿桃型、寿星型的,上面还带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样。比较讲究的人家,也有撰写“寿联”和设“寿中堂”的。
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当天,子女或亲友携带寿糕及食品等给老人祝寿,午间共餐,晚辈及亲友向老人敬酒、祝辞,有的唱《祝您生日快乐》歌曲,也有的在寿糕上点燃与年龄相同数量的蜡烛,以表示老人健康长寿。
老人60、70、80、90和66岁生日为大庆之年,祝寿最为隆重,即使贫困人家,也要庆贺一番,用以表达儿女祝愿老人长寿的心愿。有的66岁,还要在这年的六月初六(农历)这天吃由女儿给包的66个小巧而又鲜美的饺子,以示美好的祝愿。
民间为老人祝寿很讲究,一开始做寿便不能中断,必须年年祝贺。否则称为“断生”,为寿者大忌。寿诞之日,寿者穿戴整齐,端坐正堂,接受儿女甥婿的祝福,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相聚共餐。如因有事或外出当日未到者,可于事后送礼来“补生”,此事不可忘记。
好了这都是建议哦,可以参考。
在老北京的传统习俗中,老人到了66周岁,预示着人生的一道坎,用老话来说就是“老人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这跟“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因为这个客观原因的存在,对老人的66周岁生日会比较讲究,通常做法是女儿买一刀肉(六两六)作为寿礼,但这份礼物不是当面送给老人,而是在门外隔着院墙扔进院子里。如今北京已经是遍地楼房,这种老的风俗习惯也就无以为继,勉强可以算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说实话,地道的老北京人对传统习俗是极为注重的,这也是生活在皇城根儿下应有的生活品质,只不过老一辈人在家庭中逐渐没有了“话语权”,原本应该世代相传的生活习俗,到了如今的年轻人这一代,已经抛之脑后没有了应有的传承。当然,以前的生活条件比不上现在,买一刀肉就可以视为给老人进补,而现在即便不过生日,老年人也可以结合身体状况随时调理保养,这也就导致老的风俗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其实现代社会对很多老的传统风俗已经不再重视,特别是年轻人对父辈或者祖父辈的口口相传兴致全无,久而久之很多风俗习惯也就风光不再。如今子女给老人过寿,无论66还是77都是一样的过法,一家老小围着丰盛的饭菜,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为老人祝寿,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并无二致的生活习惯。对于注重生活品质的家庭,或许会在老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故地重游或者往日时光再现的形式,让老人度过一个难忘而有纪念意义的生日,至于66周岁的一些习俗或者讲究也就不再重要。
由此可见,旧时的地方习俗,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已经逐渐被淡忘,即便是世代相传的老北京习俗也不例外,至于老人过66周岁生日的讲究,也会在新兴贺寿方式的冲击下消失的无影无踪。总而言之,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作为子女和晚辈,只要能够让老人感受到生日的温馨和快乐,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就是值得开心的家庭聚会。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