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是小米公司的对过去十年的总结,也是小米公司对新征程的宣言。他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小米,从而让更多人相信小米、爱上小米。8月11号,雷军在小米十周年庆典上做了一场发布会,与其说是发布会,倒不如说是激情演讲,因为雷军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产品。发布会
这是小米公司的对过去十年的总结,也是小米公司对新征程的宣言。他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小米,从而让更多人相信小米、爱上小米。
8月11号,雷军在小米十周年庆典上做了一场发布会,与其说是发布会,倒不如说是激情演讲,因为雷军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产品。发布会的演讲主题是“一往无前”,雷军从小米最初的梦想开始谈起,再阐述了公司创办的经历,再到技术研发的一路上的历程,以及相关的大事件,再到介绍小米如何致力解决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表达出小米“专注、极致、口碑、快”企业精神和服务态度。然后发布了三款纪念产品和一款联名产品。最后向下一个十年发起宣言,行稳致远,小米要继续保持热情,全心全力做好智能制造,打造智能生活。整场发布会慷慨激昂,有情怀也有热血,全场掌声不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共鸣!
此番雷军发表十年演讲是对自己创业十年的总结,是对全体小米员工的一次感恩和鼓励,是对全体米粉和广大消费者的致谢和汇报。当年雷军从金山离职,聚拢一批人创办小米公司,致力打造属于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可以说小米拉开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的格局,这在雷军被称为雷布斯就可以看出来。其次,从小米1的超强性价比开始,小米数字系列产品就注定不同凡响。这场演讲中雷军向全体小米员工表示感谢和鼓励,并阐述了小米上市,这也是对员工最好的回报。最后,也是向所有消费者和米粉长期支持的一次感谢。于是发布了小米10十周年纪念版炸裂全场,红米K30十周年纪念版致敬性价比,透明电视致敬小米黑科技。整场下来满满的都是雷军、小米、米粉之间的故事和情怀。
最后,雷军也想借此次发布会向外界传达小米公司是一家有良心、有实力、有追求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提振市场信心,吸引消费者,吸引人才,吸引投资者。
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当然是成功的。可以说没有雷军就没有今天的小米,雷军对小米发挥的作用、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雷军当年在金山已经做到总裁级别的位置了,却选择离开金山,自己开始做小米,这是小米的开端,也是雷军作为小米创始人成功之路的开端。在雷军的带领下,一个完全新生的品牌仅仅花了九年的时间就进入了世界五百强的第468位,谁能说他不成功呢?
因为雷军,在智能手机漫天要价的年代,中国有了国产机“良心”、“性价比之王”——小米的诞生。因为雷军的产品定位、商业模式及理念,可以说是小米以一己之力将智能手机的价格拉下来,维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水平,而这些受益的正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
在小米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新闻发布后,雷军向小米公司的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他在信中感谢了用户、米粉、投资人、员工及家人,甚至同行和竞争对手。并且说道“我们现在看起来已经成了一家大公司,但大不代表真正强大,更不代表伟大。”
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激动兴奋之余,保持着作为一个企业创始人的清醒和理智,这样的人在成功之后注定会走向更成功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看客而言看到的更多的是人前的风光,忽略的更多的是成功者背后的努力。要问雷军是否成功,他当然成功,甚至在成立小米之前就已经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了。而问到雷军作为小米创始人是否成功,答案也是一样的,他带领小米创造记录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受益于小米的快速崛起,早期跟随雷军创业的创始人、投资者、员工都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例如二号创始人林斌,当初毅然卖掉谷歌、微软的股票成为早期个人投资人,如今身价已经数百亿,再比如最早的小米前台,当初因为崇拜雷军,毅然将自己的嫁妆投入小米,如今也已数十亿的身价…… 小米的前十年,作为一家极具潜力的创业公司,员工的工资虽然在业界不算高,但大家都能看到公司的远大前景,对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随之而来个人财富的快速提升,因此自然干劲十足。
随着2018年小米上市,之后加入小米的员工显然没有早期员工那么多在个人财富方面的“幸运”。因此,小米能否保持前十年的增长速度,员工还能不能保持前十年的干劲和凝聚力,成为很多人谈论的焦点。去年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中,雷军宣布了面向未来新十年“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和行稳致远”的三大策略。其中,“重新创业” 一方面表明了小米继往开来的决心,另一方面也算是小米高层对新员工在个人待遇层面的承诺和期许,伴随而来的是小米对核心员工不断的股权激励。
7月2日,小米推出员工股权激励及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向年轻的青年工程师进行股权奖励,这里面有不少刚毕业没有几年刚入职的大学生。
而在随后的7月6日,小米集团再次宣布重磅股权激励计划, 小米再度向技术专家、中高层管理者和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入选者等122人,总计奖励12亿股股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和之前公布的青年工程师的短期激励有些不太一样,本次激励计划的最后归属日为2030年4月1日,即这笔股权激励具有为期10年的锁定期。根据昨日收盘价,本轮激励价值大约256亿人民币。
122人瓜分256亿,不得不说雷军这一次真的是大手笔,如此大数量的股票激励,我相信小米员工一定会更加努力,为我们带来更多黑 科技 的产品。
当然了,要想成功入围“新十年创业者计划”也是很不容易得, 首先就是要认同小米的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其次就是要有能力、有潜力,并且在核心岗位要有突出战功。毕竟该计划是基于业绩考核,而且还是股票成熟期长达十年的一个“计划”。
2500万元,不得不说,在优秀人才的待遇方面,雷军真的是一点都不吝啬!当然了,雷军的慷慨,也让其收获颇丰!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继华为之后,已经成功扛起了国产高端手机的大旗,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与苹果、三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经历十年发展,小米已经成为一家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手机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手机厂商TOP3,并且坐拥全球最大的IoT平台,只要小米坚持良性发展,未来十年,小米不仅可以稳坐智能手机全球前三,甚至还能够冲击更高的市场份额, 而这一些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相信小米近期一切培养新人,留人老人的策略定能够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舍得 ,有舍才有得。
小米用实际行动证明,必须重视人才,提升他们的待遇,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唯有如此,这些人才才能会心甘情愿地留在这里,并为企业的发展拼命!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赵昊然
所有能宣之于口的都是已经完成的过去式,真正埋在心底的才会闭口不提。
8月11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表年度演讲,在前后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小米只字未提造车,只是操着标志性的湖北普通话讲述了过去这些年为追寻梦想,克服的10个困难和艰难选择。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企业家一度爱上演讲,但随着马云、柳传志、刘强东等人的隐退,雷军成为扛旗者。去年同月同日,雷军在小米成立十年的节点上第一次进行年度演讲,在《一往无前》的主题下回忆了过去10年小米的成功和创业曲折,一时间语录横飞,传播效果拉满。
今年,雷军的穿着和去年几乎一样,小白鞋,牛仔裤,淡蓝色的衬衫,标准的互联网人打扮,最闪亮的部分是腰间的皮带,但上面没有Logo。变的是演讲题目,改为了《我的梦想,我的选择》,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励志。在这样的主题下,不说 汽车 也许是对的,此前 汽车 圈与“梦想”联系最紧密的词汇是“窒息”。
3月30日,小米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批准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雷军随即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了造车的消息,表示这将是他人生中第四次创业,也将是最后一次的创业项目,他愿意为此压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言及深情之处,一度泪洒当场。
133天的时间,小米 汽车 怎么造、谁来造、造什么……整个 汽车 圈为雷军操碎了心,但与频频登台回忆小米是如何取得成功不同,雷军对 汽车 三缄其口。
就像开头所说的,真正的爱都是埋藏心底,付诸于行动的。
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曝光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小米 汽车 的掌舵者在过去四个多月为造车积极游走。
4月1日,雷军在小米 科技 园接待多位 汽车 行业大佬,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红杉资本沈南鹏等赫然在列;4月9日,雷军位移上海,拜访博世总部;几乎同一时间,路人爆出了雷军突访宁德时代的照片;4月28日,雷军前往长安 汽车 研发中心和两江工厂参观;5月,雷军去了广汽埃安;6月4,雷军到访风头正劲的上汽通用五菱,参观宏光MINIEV工厂;四天后,又来到保定参观长城 汽车 工厂;7月9日,雷军出现在了上汽乘用车安亭总部……
根据冰山原理,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面下的还有更多。雷军似乎已经打定主意要在造车上闷声做大事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过往的演讲中窥视一二。
造车,从找人开始
去年的演讲中,雷军透露在小米创办初期,自己花费了80%的时间找人,几乎每天都在找人。
在他印象中,有一个人他两个月聊了至少10次以上,有的时候甚至聊10个小时以上。他表示,创业公司找人肯定是不容易的,如果找不到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用心,“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找人要三十次顾茅庐。”
要干一件大事,组建团队是第一步,但百将易求,一帅难寻,雷军自身既懂硬件又懂软件,但他还需要一个更懂 汽车 的人。
十年前,雷军找到的第一个人是当时在谷歌中国研究院任职的林斌,靠着画在餐巾纸上“互联网+硬件+软件”铁人三项的图打动了林斌,后者成为小米的二号员工。这一次,雷军似乎同样准备从研究院入手。
6月1日,有媒体曝出小米10亿元天价挖角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浙江吉利 汽车 研究总院院长胡峥楠的消息。尽管当事人已经发微博辟谣,但第二天,吉利放出官方消息,领克研究院院长康国旺已经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兼),胡峥楠不再兼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另有任用。
与此同时,关于小米 汽车 招兵买马的小道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官宣造车后,小米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
7月28日,雷军微博上放出张海报,上面写道:小米 汽车 自动驾驶诚邀500技术精英。更早之前,某公众号公布了更多的招聘信息,从座椅系统工程师到标准管理工程师,年薪起步至少为30万元,上限到70万元,并且提供14个月的薪水,工作地点均在上海徐家汇。
不只小米一家,2021年, 汽车 成为时代风口,滴滴、集度、恒大、宝能,各大领域的龙头企业先后入局,人才争夺战正式打响,其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几年前四处挖角的造车新势力纷纷捂紧大门,部门企业与员工牵起了竞业协议。
造车可太费钱了
雷军的演讲声情并茂,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最出圈是一条八卦。
2019年9月,小米股价一路跌到828港币。“那段时间,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有位投资者指名一定要见我。刚见面,他就毫不客气地说,‘你们小米让我亏了这么多钱,真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干的?’接着,从战略到产品再到管理,把我们当小学生,数落了一个多小时。我衬衣都湿了。”
贵为互联网大佬,也会被人数落?能够数落雷军的人,到底是谁?
11日当晚,就有媒体扒出了秘投资人的身份是张瑛,后者的另一个标签是马云的老婆。紧接着,隐退江湖的马云回应“马上报案”,雷军在第二天发微博紧急否认。
抛开八卦,这暴露了一个问题。纵观雷军当天的演讲,提到最大的一笔钱为36亿,还是港币。他是这么说的,在被投资人数落湿乐衣襟后,“经董事会同意,我们掏了36亿港币的真金白银,均价935港币买了大量小米股票。”
这些钱,对造车这件小事儿而言,着实杯水车薪。
蔚来 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李斌曾公开表示,一个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这一数字后来几乎成为行业共识。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何小鹏在完成A+轮融资之后也感叹:“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跳进来才知道200亿元都不够花。”
据摩根士丹利 汽车 行业分析师预计,特斯拉想要达到年销100万辆的目标,至少要花费18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还预测,到2030年,特斯拉将烧光660亿美元。
最新的一个是恒大。8月9日晚,恒大 汽车 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约48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关于造车究竟有多烧钱,一向以财大气粗著称的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没能抗住“土豪”人设。
换句话说,造车的门槛够高,如果没有足够的预算和过硬心里素质,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四个月前,雷军表示首期投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在造车上。他当时凡尔赛式的发言言犹在耳,“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1080亿现金,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还有我们亏得起。”
与当初到处找钱的造车新势力不同,小米本身资金尚且称得上雄厚,但这些“家底”对于准备All in造车的雷军而言到底是否足够?可能还需要做些,再做一些心理建设。
改变与挑战
逆袭的励志故事,是企业家演讲中最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样的故事,雷军很多。
七年前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表示小米要用5到10年的时间登顶全球第一。主持人问站在一旁的时任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怎么看,后者谈谈的回了一句:“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台下几百名观众笑成一片,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七年后的今天,Canalys等第三方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达5310万,同比增长866%,以17%的份额超越苹果,首次排名全球第二。站在台上宣布的这一刻,雷军是扬眉吐气的。
加入造车大军后的雷军似乎认同了“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对 汽车 业务还未发出过任何豪言壮语,但在行动上大量招聘、与多家地方谈项目落地、频繁拜访其他车企,一直在密集进行。
发布会上,雷军还分享了一个十年前的难忘经历。2011年,小米正在热火朝天的创业之中,手机发布在即,至此关键时刻,金山遭遇巨大危机,前合伙人希望他能重回金山,力挽狂澜。
“两位大哥二十多年的情义,四五千兄弟们的前途,我也于心不忍!”最终,雷军的选择是“责任身上扛,情谊两肩挑”。
芯片短缺,竞争加剧,大国博弈,手机市场并非温室;此外,小米手机也面临着冲高的困境,这不禁令人产生一个大胆的疑惑,如果ALLin 汽车 的过程中小米手机出现危机,雷军要专注哪个,他将如何选择,要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如今的主流 汽车 圈只有特斯拉的掌舵人马斯克同时经营着多板块业务,其他人100%投入 汽车 都很难做好,更别说分身。雷军如何平衡他的手机和 汽车 业务,可能会是小米 汽车 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米要造什么车?
今年的演讲中,雷军还提到了一个“车”字。
他是这么说的,在小米手机从3000元至4000元爬坡的过程中,“团队压力巨大,通宵达旦开会,商量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如何破圈,如何影响商务人群,甚至是不是要找跑车品牌联名等等。”
重点在后半句,“我也懵了,懵了一段时间后,我认为只有一条路:相信米粉,依靠米粉。”最终的结果也证明,米粉是靠得住的。
从小米造车伊始,摆在明面上的最大财富之一就是“米粉”。
发布会上,雷军也卖了一波情怀。演讲的最后,他宣布向小米手机首批1846万用户,每人赠送 1999元红包。这是小米 历史 上第二次以无门槛现金的方式回馈用户。2017年底,小米曾发起1亿元无门槛现金活动,将当年超额的税后硬件综合净利润返还给用户。
米粉们对小米的爱毋庸置疑,问题是,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小米的第一辆车。比小米早一个月宣布造车的集度 汽车 正在加速首款产品的落地,但关于雷军要造什么车还是未知之数。
四个月的时间,小米集团对纵目 科技 、禾赛 科技 、DeepMotion(深动 科技 )和几何伙伴进行了投资,四家均为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此外,小米还投资了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分别涉及动力电池制造和上游产业链。
小米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方面。
有消息指出,深动 科技 的四位创始人均出身于被誉为“中国AI算法黄埔军校”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他们将补齐小米自动驾驶各个模块的负责人阵容,并作为小米 汽车 自动驾驶研发的基础。这与小米的招聘海报相吻合,这份召集令显示,小米将自研行业领先的L4级智能驾驶。
此外,从其他地方也可以获得一些蛛丝马迹。今年5月11日,360宣布投资哪吒 汽车 ,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表示自己造车受雷军启发。
“我有一天和雷军聊了聊,雷军也认为自己是产品经理,他说造车说复杂也复杂,涉及的元器件很多,供应链很复杂,制造工艺也很不一样。但说简单也很简单,你把它看成一个产品,用我们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看能不能做成相对在某个价位上最好的产品。”周鸿祎说。
至于雷军要做什么价位的产品,如何定义最好,还需要时间的印证。大概率,雷军自己也还没有想好。
演讲之余,雷军还参与了一档访谈类节目的录制,名为《雷军请你超大杯》,第一期节目请来了著名导演孟京辉。
在节目中,雷军问道,“当代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如何选择,甚至为此感到焦虑,该怎么克服选择焦虑症?”孟京辉笑着回答:“选最难干的事儿!你要选择一容易的事儿,你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没事儿干了。”
走上了造车之路后,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雷军都不会焦虑了。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
小米手机一时间成为了很多人的掌上选择,而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大家可能不够了解,那么现在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位创造了小米科技的传奇人物,看看他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
雷军 ceo 金山软件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比平时有些迟缓。"
那时候的雷军,已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2011年岁末,在卷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内,他似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月4号加入,2007年12月24号辞职,总共差了十来天,正好整16年。"
重回金山后不到一周,雷军作为创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开了面纱。如何分配精力,雷军说:"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张老板和求老板20年来的情谊。对于金山,只有义不容辞。"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时空变化后的权力更迭,而关乎人心的,寥寥数语,被一带而过。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重回董事长,对2011年的雷军来说,似乎只是一个预热。一个多月后,雷军归来,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800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现场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100多米。
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有人觉得这和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有相当神似的地方,现场有人忍不住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播出了一个短片,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投资,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从万籁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嚣,质疑也罢,诘问也好,对雷军来说,媒体的连篇累牍只说明了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好学生的怀疑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他的中学时代,学习的氛围颇为浓厚,"我们仙桃中学也还挺厉害的。6个班考了17个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华。"一直处于前几名的雷军,拿着上清华北大的成绩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18岁的雷军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割成以半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时的学习计划。
在武大还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雷军来说,他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他甚至可以迅速把那本薄薄的貌不惊人的书放在记者面前。
20岁,他用两年读完别人4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与人合著《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雷军记得很清楚,大学班上百十来号人,他入学的成绩是第24名,毕业的时候是第6名。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延续了大学时的勤奋。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在软件业,金山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这说明不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窠臼里。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接受的教育让他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这一代人的宿命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未对这套规划和体系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的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
比雷军大5岁的张朝阳,清华毕业后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异国文化的氛围中,他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转变,而不用遍体鳞伤。
在决定经商之前,张朝阳早已放弃了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梦想。他认为诺奖得主并不是那么受人注目,可能看100万次电视才会出现一次杨振宁的面孔。
1996年,张朝阳听到华裔科学家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竟然没有一丝震动。在他看来,那个社会的传奇是另外一些人。
张朝阳和雷军心目中的英雄是同一类人。所不同的是,没有包袱的张朝阳抓住了互联网浪潮里的一朵浪花,而雷军则带着少年的不服输,在16年的时间里,以为以己之力,能改变一个产业的宿命。结果什么也没有改变,他心生去意。
2007年12月,在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的一鞠躬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
他离开了,思考了大半年,对媒体屡次提到"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他对自己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然而碎了的信仰,如何重构仅仅找到风口
幕后4年
有人点评雷军:很执著,但一直没站在风口上。别人做互联网的时候,他继续做软件,最后软件业整体不行了。在他一边做软件一边做互联网的时候,又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最后还被软件公司给绊住了。
雷军是湖北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在湖北本土人看来,湖北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不服周",一般两个人打架的时候,把对手按在地上的人会问"服不服",另一个人会说"不服周",这是湖北人性格中倔强不易服输的特点,也是雷军性格的另一面。
这样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为何如此寂静,好像忘记了曾经有自己的存在。雷军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4年后,圈内人和圈外人似乎都恍然大悟:"雷军原来这么牛啊!"剔除中间的羡慕,另外一层则是世俗的成败论英雄。
对于雷军,他需要摆脱过往。离开金山前不到一个月,雷军以CEO的身份录制了一期《波士堂》。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对人生事业的看法。谈及未来,雷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你们《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板,而是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再来告诉你们。"
做事是有前提的,首先就是钱。雷军在金山阶段,财务就实现了自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上亿元人民币。有熟识的同事认为,卓越套现之后,雷军就比较淡定了。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在1996年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二人一见如故。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他打电话。雷军对孙的判断是:他做什么都能做成,紧跟的一句是,"无论他做什么我都投。"
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说过。雷军对认准了的人一贯如此。
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对行业环境判断失误,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觉得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投钱给他。
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非常沮丧。那时候,雷军与俞永福相识一年多。雷告诉俞:"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UCweb,我就投。"
作为天使投资,雷军有自己的立场。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
做天使的雷军,成绩斐然,凡客诚品现在的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UCweb与多玩网差不多2亿美元-3亿美元,其他投资公司加在一起肯定也超过了1亿美元。如果雷军在这些公司平均占股10%-30%,如果再加上雷军在金山的股份,他账面资产早已达到2-3亿美元。
雷军投资的17家公司长势喜人。对于向来喜欢论资排辈的中国互联网,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硅谷之火》重燃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
中国互联网界流传一个说法: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TABLE,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系,E是周鸿祎系。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周鸿祎分别凭借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赢家通吃的帝国藩界。
雷军虽然成功投资多个移动互联网的单点企业,却一直缺乏一个平台型旗舰--移动互联领域成为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创业路上
媒体和熟人眼中的雷军有些不同。媒体眼中的雷军,这么多年,表情如一:劳模,缺乏一个成功的机会,所以再次创业成为必然。熟人眼中的雷军是一个非常义气之人,讲究辈份、长幼有序、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
在丛林法则和江湖门第风气极盛的中国互联网界,雷军的这种性情和作派,自是很容易形成他的气场。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多半都知道,雷军从金山带来的铁杆下属在帮忙搬家时,书架上书的摆放次序,与搬家前丝毫不差。
不过,雷军和魅族创始人黄章之间的恩怨,把他拖进是非漩涡中。小米创办之前,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赞美魅族,认为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雷军曾找过黄章,彼此很合得来。
小米科技创立后,黄章却在魅族论坛上称:雷军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获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从生产研发、销售模式甚至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此外,黄章认为MIUI系统盗用了魅族系统的部分精华,二人从此交恶。黄章和雷军,魅族和小米似乎恩怨还未了结。2009年,黄章也曾在魅族论坛称iPhone抄袭魅族。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如此形容小米进入市场的格局:这是一场三国杀。一个是苹果,一骑绝尘。一个是Andriod系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还有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权官司和谷歌对摩托的收购,已经白热化了。5年前,诺基亚一统天下的时候,雷军肯定不敢进来。现在,雷军被形容为东汉末年的刘备,很有机会。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工程总监、Google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
雷军与其相识于一次Google和UCweb之间的合作。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样的热爱和痴迷,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当林斌打算创业时,雷军抛出了一个大计划,为什么不做一件更激动人心的事情呢比如研发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机。
黄江吉,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工程总监。两人熟识源于对Kindle的痴迷,第一次见面就聊了4个半小时,分别的时候,黄告诉雷,如果要做手机,算他一份
人慢慢聚拢起来。小米的创始团队成员,还包括早期金山的设计总监,后来负责过金山在线、金山词霸的黎万强;曾参与过谷歌3D街景的高级产品经理洪锋;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还有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
公司4月份成立,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制造手机的经历8天8夜也说不完。
小米手机诞生后迅速成为话题,小米科技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切,在雷军看来都顺理成章。
小米如何赚钱他的回答四两拨千斤。"10年前百度怎么赚钱10年前的腾讯怎么赚钱我们以后就怎么赚钱。"
雷军保持了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次,雷军在外面演讲回到办公室,还没吃饭,桌上有一份米饭和一碗粥,他举起碗,差不多一秒钟就把粥喝了下去。
他不止一次说,"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我40多岁了,该有的也都有了。"
对雷军来说,小米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干完拉倒!"
以上内容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成功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从而也创造自己的成功,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什么是企业取胜的法宝?或许会有一部分网友会说,是掌握大量的核心。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全面,真正能让一家 科技 企业取得行业话语权的是人才,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然而,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每家想要发展壮大的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我国所有民营 科技 企业中,人才留存方面做的最好的当属华为,这也是其能够打破高通等美企在通信领域的垄断,成为5G行业领头羊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人才留存方面做的好的还有一家公司,它就是小米,对人才也是毫不吝啬,给足了他们最好的成就感。
7月2日,港交所正式向外界披露了小米新的人才计划--“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向3904名员工授予70,231,664股激励股票。其中,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获奖员工高达700人,获得股票16042万股,股票占比高达228%!
据小米公布的详细获奖员工信息显示,此次获奖的员工多为优秀青年工程师、应届生和团队核心岗位的优秀员工、以及年度技术大奖的优秀工程师。
除此之外,小米官方还明确表示,此项激励计划将会在全集团推广,让每一位优秀的员工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其实,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向优秀员工赠送股票,在其上市之后,就不断通过选拔的方式,向优秀员工赠送股票,如去年,小米向机部小米秒充团队、软件与体验部的MIUI隐私保护团队各自赠送了价值100万美金。
小米之所以频繁赠送给优秀员工股票,因为雷军深知:“没有顶尖人才,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只有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让小米更加的有活力。
雷军表示在小米给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奖励了3904名等优秀工程师以后,再次颁布新的股票激励计划,向技术专家新10年创业者计划首批入选者中,高层管理者等122人奖励119,650,000股小米股票。
雷军早就说过,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小米为了更好的面对以后,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他带领着这些核心员工驰骋在如今的互联网与手机市场上。小米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自然不是雷军一个人的功劳,自然有无数的员工共同奋斗才有了小米的今天,雷军为了激励这些员工,为了更好的让这些员工为公司效力,因此就发放了这么多股票。
给员工发放股票,让员工持股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小米公司有这么多员工,如果说员工都不能一心想着公司的进步,假如都想着个人利益,或者说都想着摸鱼,那么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小米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让这些核心人物紧紧的围绕着小米公司,让小米公司更好的去发展,因为在小米将股票发放给员工的同时,小米公司的未来就与员工们的努力捆绑在了一起。
另外小米在发放这么多股票,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获得很多股票激励,除了上次给那些优秀工程师的股票之外,这次发放的主要是这10年对于小米公司有着重要作用以及意义的员工,小米公司向这些员工发放股票,会激励小米公司的其他员工更加努力,让其他员工心里知道,为公司奋斗公司都看在眼里,并且终有一天会回报给大家的。
并且小米公司如此重磅的奖励,对于整个人才市场也是一个“重磅炸弹”,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小米公司对员工是特别好的,有很多互联网的人才都在考虑加入小米公司,还有很多年轻学子都在想着,毕业之后能不能进入小米为小米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小米这家公司非常的青春,非常的有活力,并且小米公司对员工,特别是对给员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是非常好的。
因此这次12亿股重奖技术人才,总共有122个人获得了这个奖励,正如雷军说的那句话,人才是小米新10年腾飞的基石,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能走得远。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