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戴玉好,有什么典故吗?

老人 0 87

老人常说戴玉好,有什么典故吗?,第1张

老人常说戴玉好,有什么典故吗?
导读:玉石的地位在我国一直是至高无上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喜欢佩戴玉石制品,以求平安好运。关于戴玉的典故也是有孔子的“君子如玉”、杨贵妃口含小玉鱼儿消暑等。01、女娲补天散落“千样玛瑙万种玉”关于上古时期女娲补天的这个传统故事,也是衍生了很多相关

玉石的地位在我国一直是至高无上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喜欢佩戴玉石制品,以求平安好运。关于戴玉的典故也是有孔子的“君子如玉”、杨贵妃口含小玉鱼儿消暑等。

01、女娲补天散落“千样玛瑙万种玉”

关于上古时期女娲补天的这个传统故事,也是衍生了很多相关传说,在文学小说之中,女娲补天之后剩余的这些石头变成了孙悟空、贾宝玉、石矶娘娘等各种人物,也有传说那些补天石化成了玛瑙石还有各类玉石,所以玉石蕴含着非常神奇的功效,佩戴玉佩、玉手镯、玉吊坠等物品,均有辟邪、转运、养生、聚财等功效。

02、孔子言:君子如玉。玉石代表着君子之风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非常推崇玉石,他随身佩戴玉石来警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内心所思,以求自身的品格和道德修养能够更上一层楼,最终达到完美无瑕的玉石一般。

由于孔子的影响,古代的文人和各类知识分子,特别喜欢佩戴玉石,他们坚守着“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原则,来严格的要求自我。因此,这些君子也获得了很多称赞,“陌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就是对他们的最高褒奖。

03、杨贵妃利用玉石消暑、静心

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唐玄宗为了博美人欢心,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杨贵妃想吃荔枝,他就下令用最高等级的千里加急运送荔枝,杨贵妃夏天酷暑难耐,他就让杨贵妃口含小玉鱼儿消暑。

一个小玉鱼儿不够清凉,唐玄宗就为她找来玉床、玉枕、玉镯、玉挂件等一系列玉石制品,让她在炎热夏季也可以享受透心凉的快感,这些玉石不仅可以消暑,还可以静心、养生,深受杨贵妃的喜欢,民间的人也就效仿佩戴玉石制品,大家买不起昂贵的玉床,买个玉手镯总是可以的,并且玉石收藏价值高,质地坚硬,还可以当个传家宝。

1、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的吉凶指数

学竟有成,凡事如意,顺利成功,达成目的,名利双收,境遇安固,优越发展,享尽幸福。大吉昌

吉凶指数:98(仅供参考)

2、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的宜忌

「宜」宜亲吻,宜做家务,宜露天聚餐。

「忌」忌逛眼镜店,忌求同存异,忌刷卡。

3、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的预兆

梦见玉,通常预示要发财,大富大贵。

梦见玉,玉代表成功和幸福,玉碎则代表麻烦和不顺利。

怀孕的人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预示生女,或有姐妹前后而来。

恋爱中的人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说明男性年龄大于女性、因家长不同意而分离。

本命年的人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意味着合理行事,运有起伏,宜谨慎可得平顺。

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紫色 ,财位在 西北方向 ,桃花位在 正西方向 ,幸运数字是 2 ,开运食物是 元宵

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 ,今天的你面临着自我改变的状态,你大概会有外出散心的打算,好好筹划一下出游的计划吧。

梦见玉佩,是愉快的象征,会带给你成功和爱情。

做生意的人梦见我送死去的爷爷如意玉佩,代表财利得失不稳定,进退宜谨慎小心。

梦见回家,是不祥之兆,寓意着做梦者会的一场大病,需要注意身体。

出行的人梦见我死去的爷爷,遇风雨则延后再外出。

梦见鸡蛋,最近会走霉运,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会出些小错误,引起上级的不满,要细心啊。

梦见死去的爷爷送孩子礼物 ,爱情进入调整期。前段时间发生的某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必须重新去考虑现时的感情,考虑你们相处的方式。但是这种想法若不能好好对伴侣解释清楚的话,恐怕对方会误认为你有分手的打算了。单身的你今天也会考虑改变感情的策略哦!

出行的人梦见给死去的爷爷送鸡蛋,建议如期出行。时间拖长,可望胜诉。

梦见死去的爷爷送干豆腐 ,喜欢整体地把握事情和局势,你今天可以看问题更准确呢!到有书卷气息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缘分吧!图书馆、书店、阅览室都是很好的去所呢!

梦见情人,则预示的是情感的折磨。

梦见鸡蛋 ,将来生女儿的几率很高。

梦见玉,通常预示要发财,大富大贵。

本命年的人梦见我我死去的爷爷,意味着钱财出入小心,慎防小偷财物摸失,或血光之灾。

梦见死去的爷爷送鱼形玉佩 ,做事平稳的一天!你的安分在今天的工作/学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规规矩矩做事,没有什么过分之举。不过,颇有积攒钱财的兴致,会出于养老计划的考虑,有长远投资的想法哦!此外,如果在今天觉得你无趣的异性,很难成为日后长久的伴侣呢!

《大秦赋》中吕不韦是重要人物,从辅佐嬴异人回到咸阳到稳固秦王朝的江山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吕不韦位极人臣之后却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独断专权的吕不韦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利,可是却因为嫪毐叛变一事将自己牵连进去,秦王嬴政则趁机夺回了大权, 同时逼迫吕不韦离开咸阳,临走时也没有亲自送别吕不韦,不过秦王却送给吕不韦一块玉佩,这里有几个意思呢?首先是表明秦王嬴政还是念旧情的,希望吕不韦可以长寿;另外一层意思是吕不韦已经没有机会再回咸阳了,秦王用玉佩宣誓自己不需要吕不韦了!

吕不韦是个精明的商人,最初看上了嬴异人这个奇货可居,于是想尽办法帮助嬴异人回到咸阳,又助嬴异人当上了秦王,后来嬴异人死后又被封为辅政大臣,还是秦王嬴政的仲父,权倾朝野一手遮天!不过吕不韦起初也是真心为大秦江山的,只不过到了嬴政该掌权之时,吕不韦却不愿意交出大权,这也导致了“父子二人之间”产生了矛盾。秦王嬴政利用嫪毐叛变一事夺取了吕不韦的大权,并且逼迫吕不韦回到分封之地

吕不韦临走前,所有大秦重臣都来送行,唯独嬴政没有亲自送别,吕不韦最想见到秦王一面,可是盼来的却是嬴政的儿子扶苏,不过秦王还是让扶苏带着一枚玉佩聊表心意的!这枚玉佩很有意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表明秦王嬴政是个重情义的人,毕竟吕不韦对秦王嬴政有恩,也教会他很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这个仲父的名号还是担得起的!自古玉佩都是代表了祝福之意,晚辈送长辈玉佩更是希望长辈可以长命百岁,所以嬴政送玉佩给吕不韦也是此意。

第二层含义也是吕不韦流泪离开的原因!这枚玉佩原本就是吕不韦从咸阳带到邯郸送给嬴政的,嬴政一直带在身边,如今离开咸阳,嬴政又送还吕不韦,表明自己真的不需要吕不韦再辅佐自己了!

网上一个送石头的视频火了,该视频的背后是源自梦想种子的故事。视频中的石头是一个地质专业的粉丝,得知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对于石头很感兴趣,所以特地寄来供他学习的。

个人感觉这个就很像传承的故事。在普通人看来送石头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对于地质有些许了解的应该都明白石头就是信仰的存在。这些石头很可能就是那个孩子未来敲开地质专业兴趣的敲门砖。这次送的石头里面有很多陨铁等名贵石头,虽然只是碎石,而且这种碎石贵不到哪去,也没有翡翠,青金石,芝麻石等宝石,但是礼轻情意重。这些石头中包含的感情和心意是无价的。对于很多的人而言碎石不如宝石贵,但是对于一些地质学家而言碎石所能够发挥的科学价值研究价值不亚于宝石,甚至有的更为强。

我觉得那个收到石头的男孩应该很开心,因为他的兴趣得到了认可和回应。这对于他而言比起很多玩具都要来得深刻和有意义的多。我看到很多网友在视频的评论区底下留言都是惋惜,自己的小时候的兴趣没有得到认可和重视。小时候也有喜欢手机石头的爱好,但是被家长以玩物丧志否定了,也没有人及时给予肯定,因此对于研究石头的兴趣就渐渐磨灭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份石头就是梦想的种子,哪怕未来某一天男孩被否定了,但是拿出这些石头他依旧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毕竟还有认可的人在,哪怕只有一个那就有希望。

这个故事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千里马遇到了伯乐,钟子期和伯牙再度相逢”一切的美好都有了意义和动力。缥缈的梦想一下子就落地了,有了生根发芽的可能性。可以说,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关于希望的故事。

Ⅰ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内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容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Ⅱ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如下:

1、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买水果

有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小儿子去市场买水果,再选水果的时候小贩很不耐烦的说这些很贵你到底买不买,教授很有礼貌的说要买要买并将水果递给了他,之后付了钱。

在回家的路上小儿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时实在忍不住了,便问:“爸爸,你是专家,教授学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为什么让一个小贩如此吆喝?”,教授笑着说:”待人有礼谦逊是我的水平,粗俗无理是小贩的水平,我不能因为他而破坏自己的水平。“

(2)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视频扩展阅读

见面礼仪

1、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

2、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从各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Ⅲ 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

我非常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处处讲文明,讲礼貌。记得有一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高高兴兴下楼去散步,当时爸爸一边走一边吸烟,突然间爸爸将烟头扔到小区路边略有些发干的草坪上,我看到后赶快走过去,弯腰将烟头拾起放到路边的垃圾桶里。我责问爸爸:“我们经常看电视里的文明30秒,您怎么还这么做?您这样做是不文明的行为。”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想做个小学生就要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 见到老师总能主动问好。以前我见到老师总低着头就走了,可自从有一次,妈妈让我把一瓶料酒给楼上的阿姨送过去,从那以后我见到认识的人就问好。那天,妈妈让我把料酒给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一声没人答应,我就走了,妈妈说刚才还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我放大了胆子敲了一下门,听到有人说请进,我就进去了,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您的料酒。”说完就走了,回到家妈妈说:“对了,就要这样做,从小讲礼貌,长大了走进社会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最感人的是一次故事会上,一位女同学在讲《小红帽》时,因一时紧张,讲了一半讲不下去了,只见得她急得脸发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时课堂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一个人起哄,嘲笑,也就在这时只见主持人走近她、轻轻地说道,“别慌,再想想”,并随手塞给她一张手纸让她擦汗,台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鼓起拿来,鼓励她。在这文明、友好的气氛中她渐渐镇静下来,终于坚持讲完了故事。这仅仅是我班“文明”之风吹拂下绽开的一朵小花。

Ⅳ 500字左右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

叮铃铃…”,8月22日早上7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 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大早,会是谁呢?奶奶猜是妈妈,我说不会,因为妈妈的暑期生活提前结束了,20号就已经正式上班了,又顾不上我了,所以我又住爷爷、奶奶家,和爷爷、奶奶做伴了。正当我纳闷时,只听奶奶紧张地问:“怎么会的?昨天还好好的,是不是很严重?”“是谁病了?”我从床上坐起来问。奶奶挂断电话,一脸的紧张和着急,原来是妈妈的眼睛感染了,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估计是急性角膜炎。

尽管奶奶在电话中已叮嘱妈妈马上去医院诊治,但她仍然不放心,撂下家务直奔医院。她们从医院回来后,奶奶每隔一小时便给妈妈点一次眼药水,还“命令”妈妈躺着休息,不准看书或者做事了。奶奶主动承担了家里所有的活:洗衣、做饭、拖地……还四处打听治眼疾的“偏方”。闲下来时,也不忘安慰妈妈。因为妈妈老是担心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的话,新学期她就无法正常工作,那该多么麻烦呀!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奶奶与妈妈之间的这份深厚感情超越了婆媳之情,我想即便是母女之间也不过如此吧。感动之余,我主动学会了点眼药水,陪伴在妈妈身边,成了她的贴身“勤务员”。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的悉心照顾下,妈妈的眼睛终于在开学初恢复了正常。

众所周知,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上两个发生在我家的小故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当然,这只是我家日常生活中的两段插曲儿,类似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对努力创造了这一切的长辈们满怀感激。愿我家的文明礼仪之花四季常开,希望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千家万户,永驻你我心间!

Ⅳ 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闵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2 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3勤俭自力--忍辱负重

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最初在孙权的将军衙署做东西曹令史,后来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县中政事。县中连年亢旱,他开仓赈济贫民。劝农督桑,政绩优异。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一带,山贼骚扰,侵害百姓。陆逊获得准许自行招兵,深入险隘征讨,一一荡平,被升为定威校尉,屯驻利浦。

镇守陆口的都督吕蒙,计划夺取荆州,扬言有病回到吴国的京城建业(今南京市)。陆逊去见他,对他说:“你的防地和关羽相连,怎么不远远地离开?没有适当的人接替实在令人担心。”吕蒙说:“你说的完全对,可是我病重了。”陆逊说:“关羽恃着勇气惯于欺凌别人。如今建立了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的大功,意气骄横思想松懈,只专心北伐进军,不留意我们,听到你病了,一定更加不会作防备。我们出其不意地进攻,定然可以成功。你见了主上,要好好商定主意。”吕蒙见了孙权,就推荐陆逊接替自己,并说:“陆逊计谋深远,才能足以担当重任。他还没有名声,关羽不会顾忌他。若任用他,叫他不动声色暗中行事,一定可以成功。"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到了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功德,表示庆幸自己能得到盟军强有力的庇护,措辞极为谦恭。关羽本来就轻视陆逊,认为他只是个书生,后生小子;看了来信非常高兴,不再有什么防范。陆逊奏报孙权,提出偷袭荆州的方略。孙权就暗中调动军队行动,派陆逊和吕蒙为前锋部队,一出兵就攻战了公安、南郡,跟着又攻下宜都、房陵、南乡。关羽在樊城前线得到急报赶紧回师,却已进退失据,部下士兵逐渐溃散,终于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所截杀。荆州全部落入东吴手中。陆逊以功劳升为右将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刘备为报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亲自统率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马前往抵御。刘备从巫峡、建平直至夷陵连营七百里,先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显示老弱,进行挑战。吴军将领都纷纷要求出战。陆逊说:“ 这里头一定有阴谋诡计,我军只许坚守,静待局势的变化。”果然刘备在山谷中埋伏了重兵,因诱敌不成,只好作罢。陆逊认为刘备军队初来,锐气正盛,应当避免交锋。敌方求战不得,相持日久,自然松懈,然后再捕捉战机。可是部下的将领体会不到他的意图,以为他害怕强敌,懦怯畏战,都心怀愤恨不满。这些将领,有的是孙策时的旧将,有的是公室贵戚,就各恃身份,不想听从号令。陆逊按剑厉声宣布:“我虽然是个书生,但接受了主上的重任。国家所以要委屈诸位听我节制调度,是因为我有些长处,能够忍辱负重的缘故。各人要负责严守隘口,不得妄动。军法无情,切莫违犯!”后来,刘备移营于山林间,陆逊用火攻计,火烧七百里连营,乘胜追击,蜀军兵败如山倒,刘备连夜逃回白帝城去了。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成语:“忍辱负重”。意思是能不避怨谤,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选自:成语春秋

Ⅵ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