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马云有自己的金句:其实我一个月赚20亿是很难受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网友纷纷表示把钱给我吧,我来帮你分担和结束痛苦,马云一个月能赚20亿那也是他的努力换来的,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大型企业,赚钱是必然的,但是用这些钱来做事情,要做什么事情才是最令
马云有自己的金句:其实我一个月赚20亿是很难受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网友纷纷表示把钱给我吧,我来帮你分担和结束痛苦,马云一个月能赚20亿那也是他的努力换来的,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大型企业,赚钱是必然的,但是用这些钱来做事情,要做什么事情才是最令人头痛的,马云的烦恼也不难理解的,竟然马云的赚钱能力这么强,那么马云分给阿里巴巴员工的能有多少钱呢?
福利好,待遇高。大家都知道,很多商界的大佬们对自己的员工的福利和待遇是很好的,帮自己员工建房子,建幼儿园的刘强东,分给员工腾讯股份的马化腾,当然,说道阿里巴巴,马云给自己员工的待遇也还是不错的,马云在自己刚刚创业的时候,就把股份分给了自己的合伙人,看到这里,也看出身价千亿的马云对于员工和合伙人的待遇还是很好的,并不是一个很吝啬的老板。
加薪升职全靠能力。为什么说阿里巴巴是很多人毕业以后梦想进入的公司,因为在刚进入阿里巴巴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学历的区别,进入阿里的时候有职位上的区别,但是一旦转正进入阿里以后,在里面的升职和加薪的机会,全都是靠自己的个人实力和水平的,阿里还是相对一个内部比较公平的环境,谁的能力强,谁拿的工资就多,掌握管理层。
在阿里巴巴内部,马云对员工的要求都是那实力说话的,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学历,什么水平,就是看你的办事能力和效率。
一般员工月薪万元。在阿里巴巴内部,一般的员工的月薪一般都是在10000元左右,要说干的好的话,不仅仅有晋升的机会,还有机会拿到阿里巴巴的股票,当然,这是要在阿里工作一定的时间才行的,举办年会,发奖金,马云对待自己的员工还是还不吝啬的。
因为员工就是企业的核心,他们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动力和源泉,对员工好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是你是阿里巴巴的员工,你会喜欢上马云这样的老板吗?
《冬天的使命》是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马云发给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全文摘抄如下:
各位阿里人:
对阿里巴巴B2B的股价走势,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对目前大局形势和未来的一些看法,也许对大家会有一点帮助。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二月的员工大会上我说过: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我们的股票在上市后被炒到发行价近3倍的时候,在一片喝彩的掌声中,背后的乌云和雷声已越来越近。因为任何来得迅猛的激情和狂热,退下去的速度也会同样惊人!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对股价有缺乏理性的思考。
去年在上市的仪式上,我就说过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自己的使命感。面对今后的股市,我希望大家忘掉股价的波动,记住客户第一!记住我们对客户,对社会,对同事,对股东和家人的长期承诺。 当这些承诺都兑现时,股票自然会体现你对公司创造的价值。
扩展资料
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而且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时30港元的开盘价,当天收盘价为395港元。是招股价135港元的3倍;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8年7月23日时,股价收报981港元,都已经低于招股价了。马云的这封内部邮件就是这种背景下写的。
今天的阿里巴巴,有着淘宝网、天猫、聚划算、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多项业务,也在继续为十几年前《冬天的使命》里提出的“阿里集团要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这个发展目标而努力。
参考资料:
阿里巴巴的“奇怪”企业文化
说起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真是“无奇不有”。比如,广为人知的“倒立文化”:早年马云创业时,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学会一件事:“靠墙倒立”。男的要保持30秒,女的保持10秒。这么做,一是办公条件确实不好,空间小没地方锻炼;第二,人一倒立,就能体验到头重脚轻的倒控感,看世界、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了。
而如今,阿里文化又出新“怪”:快乐工作、认真生活——按理说,工作需要认真,生活需要快乐。“而这个悖论是提醒大家,好的工作状态应该是令人感到喜悦,而对待家庭和生活,需要足够多的用心。”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表示,目前公司的员工超过2万名,绝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平时,员工除了干着一切年轻人喜欢的事儿:运动、跳热舞,热爱美食、化妆和音乐,还会自己开垦油菜花田,在园区里养鹅。
快乐工作:不像公司,有点像大学校园
刚相是台湾人,他来阿里近三年,担任产品规划师工作。他在阿里还有另一个身份——菜农,在办公楼的屋顶小平台,他和小伙伴们开垦了几个花坛种菜,取名“光合作用”。那几小块原本满是石头的地方,现在生长着黄瓜、番茄、生菜、秋葵……
每周五晚上,程序员凌封都会在“**之家”为同事们放**,有时候赶上开会,他会跑出来为大家放上**后又跑回去。为了爱好他还专门制作了“**派”的网站。
在阿里巴巴,因兴趣“扎堆”在一起的“同学”不计其数,而且不乏专家:吉他派、读书派、摄影派、天文派、太极派、登山派……不像公司,反倒很有些大学校园的味道。
思维开放:实习生的想法也可以被重视
很多人都说,阿里最强的是执行力,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阿里内部,执行力的前提是“思辨”。而且这种“思辨”并非仅仅来自管理者成熟的想法,执行也不代表唯命是从。很多发端于业务团队的小想法,最后都有机会崭露头角。
比如,人人都知道的“双11”,一开始也并不是一个立意宏大的项目。在2009年,淘宝商城的团队想要在11月份做一个网上的购物节,“让我们的消费者能每年好好玩一次”,后来已经成为集团coo的张勇将其调侃为“无知者无畏”。
第一年“双11”只有27个品牌参加,结果做了5200万的销售额。“那时商家和我们对做大型网上活动都没有经验,懵懵懂懂,只知道热门商品一下就卖断货了。”天猫商城的一位负责人回忆说,当初选择11月11日,只是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
相比“双11”,“淘宝时光机”的出炉更多了几分传奇色彩:其在“双12”期间被推出,通过购物数据,带领所有淘宝用户回顾一年的生活点滴,收获了无数故事和温馨回忆,在当年好评如潮。很多人不知道,最初设计“时光机”的米谜,只是个90后的实习生。“,我在淘宝数据魔方团队实习快半年,接触很多卖家用户,被很多人的故事打动。”米谜回忆说,11月,魔方团队想送给卖家一份礼物,于是,米谜和几个同事倒腾出了一个卖家版的时光机。一年之后,这个小姑娘又和更多同事一起将这个想法变成了买家版。“对我来说,最激动的是,一个实习生的想法也可以被重视、被实现”。
爱心满满:一次个人爱心行动,公司奖10万
说起来,阿里文化还有一“怪”:为那些执著的“傻子”们,发出“感动阿里奖”,而且还有丰厚的奖金。
什么样算“傻子”呢比如,一个阿里员工周末开车外出,恰遇那场让整个杭州为之揪心的公交车起火事件。面对瞬间出现的求援伤者,这位车技绝对称不上熟练的司机一路打着双闪逆行闯红灯,将两位满身漆黑的伤者送到了医院——就为这事儿,阿里巴巴奖赏给这位“傻子”10万元!
在阿里巴巴,这种“傻子”遍地开花:
2005年3月,员工邓鹏迪和同事一起走在路上,突然一辆公交车急驶过来,邓鹏迪推开了身边的同事,自己被撞断7根肋骨,卧床休息近1年。
2007年,贵州一个ab型rh阴性血(熊猫血)的妇女大出血急需输血,阿里员工毛陈冰得知后自费孤身远赴千里之外,献血救人。
7月,穿着连衣裙的吴菊萍小跑用双手接住了从10楼坠下的2岁儿童,当场被砸昏,手臂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妈妈”——她也是阿里的员工。
……
阿里巴巴内部流传过这样一句话:这些“傻子”,都被我们承包了。
两个细节,
公司设内网马云爱逛员工爱吐槽
记者获悉,阿里巴巴有一个很“放肆”的内网,名字有点怪,叫“阿里味儿”。说它放肆,是因为在这里你可以说出很多话,而管理员从来不会删帖。
阿里味儿向来比较热闹,其中一个版块名字干脆就叫“畅所欲言”。公司大事件、新产品上线、好书分享,甚至是捡了一只猫,出售家乡特产,急求同事出借一个充电器以及各种吐槽、晒幸福等等,宽泛得几乎“无下限”,所以常有神帖出现。
假如说了让人不满意的话,不管是不是高管,照样会被扣“芝麻”,所谓“芝麻”有点像“经验值”,员工们常常用加减芝麻来对事情表态。甚至像绩效考评问题,也有许多同学上阿里味儿吐槽,也有要求“复盘”的,信息公开之后,有支持、有反对、有中肯评价。
据说,马云就爱逛阿里味儿,而且常常跟帖。说起来,马云这个老板在集团里算得上平易近人。每年的年会,他都要扮成各种各样的造型以“取悦”员工:时而化身风清扬,时而变身白雪公主,时而演绎白发魔女……博得了全场的惊声尖叫和热烈掌声。
公司发内部信马云执笔内容非常广泛
阿里巴巴上市后,网上流传着大量马云的观点、语录,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马云曾经写过、并流传出来的内部信件——很多人都戏称,马云爱写内部信。多年来,马云流传出来的内部信(内部邮件)多达十几封,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其中不乏对员工的激励和阿里巴巴未来的动作、发展方向。
作为“内部信(邮件)”,居然外传,到底是谁传出来的,现在还无从得知。也许是内部员工外泄,也许是阿里巴巴公关部特意放出。
记者通过采访获悉,阿里巴巴对内部消息的管理很严格,不经授权而外泄恐怕会遭到集团公关部门“追杀”。很明显,这些“内部信”并没有规定不能外传,在一次外传后依旧有第二次、第三次……不过,从开始,阿里巴巴开始利用官方微博,公开这些信件,而且它们带上标题——显然,这回是经过授权的。
阿里巴巴真的一夜诞生大批千万富豪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上市后,员工将分享超4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诞生大批量的千万富豪。不过日前,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阿里巴巴员工却“喊冤”,称自己根本没有一夜暴富。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级别不同期权量不等
记者了解到,为了建立长效激励制度,阿里巴巴很早就设立了股权激励制度。根据其招股资料显示,授予员工及管理层的股权报酬包括了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购股权计划和股份奖励计划三种。员工每年都可以得到至少一份受限制股份单位奖励,每一份奖励的具体数量则可能因职位、贡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级别方面,阿里员工分为非管理岗位p和管理岗位m。p岗位分为14级,m岗位分为10级。其中p04、p05均为研发工程师,一般由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担任,再往上为高级研发工程师、专家、研究院、科学家等。m01为主管,与p06相当,m05为资深总监,有资格进入阿里集团组织部,即高管团队。
资料显示,阿里员工从p06级开始有权获得期权或者股票。一般而言,p06级员工可以拿到1万股的期权,p07级的员工可以拿到2万股的期权,为了避税,通常员工期权一般需要4至5年才能全部拿到。“还有大量的离职员工,手里也握有股票。”一位阿里的员工透露说。
期权≠市值
事实上,员工手里的期权价值并不等同于市值。一般情况下,期权价值=(单股票价值-原值)×股份-税费。另外,对于员工而言,持股本身并不会带来分红收入,而是在行权时带来一次性收益,但行权之日,就是交税之时。也就是说,当员工抛售股票时,其实际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市值。
同时,阿里集团上市后,股份还会有禁售期。比照阿里巴巴b2b上市时的规定,员工持股可在公司上市6个月后套现40%,在第二个6个月,可将剩下60%股份套现。在这一段时间内,股价的波动也让期权的含金量不断波动。
事实上,阿里上市之后,占大多数的基层普通员工,要么入职未久,要么股份有限,加上税费、持有年限的限制,几乎吃不到太多掉下来的馅饼,大批量的千万富豪只是个传说。
阿里巴巴的文化特征
第1充满激情。马云本人极富激情,从创业第一天起就以宏伟目标和远景激发大家。并且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制度,将这种激情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第2武侠情结。在阿里巴巴内部,比较钟情于武侠小说,曾按对武侠的理解将内部员工水平划分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水平。其价值观被称为“六脉神剑”。
第3俗文化。阿里巴巴的文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俗气”。为了适应淘宝网个人交易的特点,还在内部塑造了“店小二”文化。
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
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敬业:专业执著,精益求精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分析相关文章:
1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分析
2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3关于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分析
4阿里巴巴烧烤酒吧企业文化建设分析
5阿里和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如何落地的
6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分析
7企业文化做羊还是狼
8柳传志30年沉淀的管理三要素
9互联网思维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影响
随着近期网商大会、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的先后落幕,阿里巴巴再次成为了社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
有一句话说得好:“爱一个人,请送他到阿里巴巴上班,恨一个人,也请送他到阿里巴巴上班!”可见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头羊,虽然工作压力不小,但福利待遇却是相当好,30亿元的“iHome”置业贷款计划,青橙里,班车……
这不,刚刚有消息传出:马云花了一个亿给员工送戒指!
天了噜!即使马云是中国首富,但出手要不要那么壕!
据说在阿里上班的员工,不仅有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每天接送的班车、各种风味的食堂、首套房的免息借款、专享公寓等等,而且还给员工颁发白金戒指,真是艳羡旁人。
在阿里企业文化中,按照酒的年份对员工入职年限进行分级。工作1年,阿里员工被视为“一年香”;工作3年是“三年醇”;而工作5年则是“五年陈”。按照工龄,阿里员工依次会取得相应纪念物品,比如一年香拥有一个纪念徽章,三年醇获得一个纪念白玉吊坠。而五年陈就是完完全全的阿里人,颁发一枚白金戒指!
阿里巴巴创立18年至今,已经有2万多名员工得到了“5年橙”戒指,单个戒指造价在4000元左右,初步估算阿里巴巴授予员工戒指总金额已经接近1亿元。
这些戒指虽然设计并不华丽,价格也不算特别高,但每一位员工都特别珍惜,甚至有双职工阿里员工,以5年陈戒指作为婚戒佩戴着,可见员工与阿里之间的情谊深厚。
我也是公司的员工,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各种羡慕嫉妒恨啊。最后为马云善待员工的行为点赞啊。
阿里员工性侵案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风潮,网友们都非常关注这起案件最终的走向会是如何?通过这个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酒桌文化是非常让人厌恶的。很多的男性都会通过酒局来围猎女性,很多的上司会通过酒局来压榨自己的下属。中国的酒局文化已经非常恶臭了,但是却依旧非常受欢迎。那么关于把阿里送上风口浪尖的酒局,不喝酒就不能做买卖,酒桌文化何时休?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酒桌文化很难被禁止
不喝酒就不能做买卖,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在古代就有很多的商人或者是政治家,通过喝酒来谈事情。这样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所以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很难被禁止的,就算国家强令禁止,也会有很多的人会违背禁令,继续酒桌文化。
二、酒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糟粕
酒桌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里面的糟粕文化,因为在酒桌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平等的。在酒桌上,下级是不敢违背上级的,乙方也是不敢违背甲方的。这样的酒桌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压迫性和压榨性。所以酒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糟粕。
三、希望每一个人都敢于拒绝酒桌文化
每一个在职场上工作的人,可能有的时候会身不由己,必须要参加酒局。即使在酒局上自己并没有得到尊重,可能还是不敢拒绝。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拒绝酒桌文化的勇气,也希望酒桌文化能够在中国彻底消失。
关于把阿里送上风口浪尖的酒局,不喝酒就不能做买卖,酒桌文化何时休?以上是我的看法。你觉得酒桌文化何时能够停止呢?欢迎留言交流。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的时候。彼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
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100万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