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的工作问题,孩子只能请老人帮忙带,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可行吗?

老人 0 61

由于自己的工作问题,孩子只能请老人帮忙带,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可行吗?,第1张

由于自己的工作问题,孩子只能请老人帮忙带,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可行吗?
导读:现在有很多家长会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无非就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点可以理解,但是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这一点是不可行的,因为学生在学校所接受到的教育基本上只有知识方面的,关于其他方面的教育真的是微乎其微,比如性

现在有很多家长会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无非就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这点可以理解,但是只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这一点是不可行的,因为学生在学校所接受到的教育基本上只有知识方面的,关于其他方面的教育真的是微乎其微,比如性格方面的养成,习惯方面的养成,都是学校,无法全面照顾到学生的地方。

老师无法帮助每一个孩子拥有好的行为习惯

部分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里接受教育就足够了,其实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有些问题,纵然是教师也无计可施。譬如教师很难确保孩子的品行优良,也很难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个教师所面对的是一整个班级上的学生,再少也会在50人左右,面对这么多的孩子,如果光靠教师一个人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尽管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聚精会神的听讲,可放学回家后,疯玩起来不去想该巩固的知识,如若是这样状况,尽管在学校聚精会神的听讲又有什么用呢?毕竟,没有一个学习好的学生是天生的,这些人的背后都具有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

父母便是孩子们最好的施教者

孩子们在上学的过程当中碰到一位好的教师,或许只能对孩子们一生当中的几年造成影响。可父母对孩子们的影响却会是一生的,正所谓,父母会是孩子们的模仿例子,孩子们会是父母的影子。在日常生活当中,若是父母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也会妥当。这方面的影响势必会比告诉孩子们需要自行约束更有用。所以,父母便是孩子们最好的施教者。

编者总结: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接受到家长的教育和老师的教育,这两种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都特别重要,因此日常没有重视起家庭教育的父母们,势必要重视起来,让孩子在自己正确的教导中成为人中龙凤。

说到让老人带孩子,尤其是让爷爷带孩子,很多妈妈都不放心,觉得爷爷带孩子不太靠谱。可是我家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爷爷带,本来孩子妈妈是不太放心让爷爷带孩子的。只是因为我们都要忙于工作,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只能让爷爷过来帮忙带孩子了。

爷爷来之后,我们就把带孩子的任务交给了爷爷,同时也希望爷爷能够利用时间教孩子识字看书,学习一些有效衔接的知识。因为毕竟爷爷退休前可是老家小学的校长哦,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很有办法的。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感觉出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变化,直到一个周末的早上,孩子醒了之后,张口就开始背诵了一首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我们很惊讶4岁的孩子竟然能够流利地背诵唐诗了。经过我们的鼓励,孩子竟然一连背了好几首唐诗,包括骆宾王的《鹅》、白居易的《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杜甫的《绝句》等。

原来爷爷每天在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都会教孩子背诵唐诗,日积月累下来,孩子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古诗了,这对于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呀。

关键是爷爷在教孩子背唐诗的时候,特别有办法。他不是单调地让孩子重复机械的背诵,而是通过给孩子描述一个场景,让孩子在大脑里形成画面。这样既有助于孩子理解唐诗的意思,又能够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

爷爷更善于利用身边的景物、事物来引导孩子背诵唐诗。比如上学路上孩子捡到一片红枫叶,爷爷会教孩子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到天空中飞翔的小燕子,爷爷会教孩子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看到孩子能够背诵这么多的唐诗,我们自然是很高兴的。但是让我们高兴的还在后面。因为我们发现自从孩子跟着爷爷背唐诗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了,而且胆子越来越大,唐诗张口就来,非常的有自信。

甚至爷爷还和孩子玩起了“飞花令”的 游戏 ,真的是让我们自叹不如呀。

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学后,我们原本认为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小学生活,但是没有想到孩子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并且上课非常积极,尤其是在老师讲到诗词这一块的时候,特别积极主动,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为此孩子还被选为语文课代表。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自然是很高兴的。但是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爷爷带娃能够这么出色呢?

爷爷说孩子的变化大,进步快,都源自于他一直带着孩子背诵唐诗。虽然我知道唐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高峰,但是唐诗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有这样积极的意义,是我没有想到的。

爷爷说,他带孩子背诵唐诗,是有三点理由的。

理由一:背诵唐诗能够刺激孩子的大脑,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唐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篇幅都比较短,从20个字到28个字。这样的内容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范围,孩子读起来比较容易。

唐诗篇幅短小,有利于孩子反复诵读。而孩子的大脑发育就需要这样的刺激,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记忆力也是需要锻炼的。通过不断地反复刺激,大脑才会记住信息。

王恒屹被称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不到6岁就能够背诵五百多首诗词,就是平时多读多背的结果,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五遍,直到背过为止。所以王恒屹才会出口成诗。

只有这样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让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才能逐级培养孩子超强的记忆力。 “用进废退” 就是这个道理。

理由二:背诵唐诗能够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和韵律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诗是我们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更因为它独特的韵律朗朗上口,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一个有着丰富诗词储备量的孩子,必定是一个有文化修养和文学气质的孩子。

在小学阶段,孩子需要掌握的古诗有100多首。孩子不但要背诵这些诗词,还要感受诗人的 情感 。这就需要孩子通过多读多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孩子读得多了,自然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含义,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理由三:背诵唐诗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

孩子读唐诗需要不断地张口练习,大声朗读,这其实是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因为只有让孩子多开口,多说话,孩子才会爱上表达。而读唐诗、背唐诗,能够让孩子脱颖而出。

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参加过《诗词大会》的武亦姝了,她面对挑战时的那种自信和淡然,都源自于她丰富的诗词储备。因为有底气所以自信。

同时爷爷还说想要让孩子爱上唐诗,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唐诗书籍。爷爷带着孩子学习的唐诗书籍就是这套 《给孩子的唐诗》 。爷爷说这套书是他在做小学校长时就经常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的书,非常适合 幼儿园和低年级 的小朋友使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套唐诗里的内容吧。这些内容全部选自唐代诗人的名篇,既属于孩子小学阶段的必背唐诗,又在这个基础上有拓展,让孩子的诗词储备量超过同学,从而提升孩子的自信。

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篇诗词不但有注音,解释,还配有相关的。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孩子的学习能力接受范围。

这套书是针对幼儿园小朋友和低年级学生的,既要对孩子进行唐诗的启蒙,又要引导孩子理解和记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孩子的拼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形象的画面感,刺激孩子的视觉、大脑,让孩子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更有助于孩子的记忆。而超强的画面感更容易让孩子把唐诗和现实进行结合。

当孩子看到桃花的时候,就可以咏吟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当孩子看着夕阳西下时,孩子会脱口而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孩子和朋友分别的时候,可以对朋友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以语文14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派派学长,从小就被妈妈逼着读古诗、背古诗,培养了他很深的文学功底,才会在高考的时候考入心仪的北大。可见古诗的学习对孩子成绩的影响。

如果你家也有正在上幼儿园或者是低年级的孩子,不妨在家里给孩子备上一套《给孩子的唐诗》,这套书一套六本,涵盖了孩子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唐诗以及拓展延伸,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爱好,提升孩子诗词积累量,让孩子更加自信地学习。

我们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古诗词学习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写在最后:孩子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坚持,更需要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更可以通过和孩子互动,采取一些小 游戏 ,提升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古诗词,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

有很多年轻的家长,他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是会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去带的,但是这就有可能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一定的问题,虽然说家长他们没有时间,但是把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带,肯定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在孩子慢慢长大之后,我相信更多的是家长跟孩子待在一起,而不是爷爷奶奶跟孩子相处。

所以这也就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要多花时间陪伴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带孩子,并且把时间花在孩子的身上,不要一味的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去带。那在孩子小的时候交给爷爷奶奶带,对孩子的教育会有什么问题?

一、教育脱节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无非就是会产生教育脱节,也就是说爷爷奶奶跟家长的教育理念,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孩子小的时候跟爷爷奶奶,待的时间久了之后,他们会习惯爷爷奶奶的教育模式,如果以后再回到家长的身边,他们可能就不会适应,而且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家长,如果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带一段时间之后,再把他们接到身边,就会发现这样子的问题,而且在虎妈猫爸这个电视剧当中,也有这样的问题。

二、孩子很容易被娇惯

甚至在这部电视剧当中,他也是把很多我们的教育问题,都展现出来了,很多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带,然后就会发现他们被爷爷奶奶娇惯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爷爷奶奶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同时他们也会对孩子非常的疼爱,甚至有些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会一味的答应,只不过是为了让孩子开心。

但是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那么在对于孩子教育当中来说,我们就不应该去答应他们的任何要求,因为这些要求有的好有的坏,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判断,但是对爷爷奶奶来说,他们只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罢了

三、家长未来很难教育孩子

但是这样子的话,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之后,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比较的自大、骄傲,而且家长可能也很难管教到孩子,因为他们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等到孩子脱离爷爷奶奶的教育之后,家长其实是非常难以去管教他们的。其实这也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家长在小的时候并没有管教自己,那么等到长大了他们有什么理由来管自己呢,这也是导致了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比较疏远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因为很多因素而异,比如儿子的年龄、爷爷的健康状况、他们的关系等等。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

1 儿子的年龄:如果儿子已经念初中了,那么他已经有比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可能更容易适应爷爷的照顾。但是如果儿子还很小,可能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2 爷爷的健康状况:如果爷爷的身体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儿子,那么他可以带孙子。但是,如果爷爷的身体状况较差,需要更多的休息和关注,那么他可能无法胜任照顾儿子的任务。

3 他们的关系:如果儿子和爷爷之间有很好的关系,彼此信任和理解,那么他们在一起生活会更容易。但是如果他们的关系不太好,那么让他们生活在一起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

基于以上考虑因素,如果您认为儿子可以让爷爷带,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1 评估爷爷的健康状况和能力:您需要确保爷爷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照顾儿子,包括提供健康的饮食、保持儿子的安全和卫生等等。

2 考虑他们的关系:如果儿子和爷爷之间有很好的关系,他们可能更容易相处。如果您担心他们的关系可能会出现问题,可以考虑进行一些沟通,以确保他们的期望一致。

3 考虑安排其他支持:如果您的儿子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您可以考虑安排其他支持,比如安排日托或者雇佣一个保姆来帮助爷爷照顾儿子。

最后,请注意,让爷爷照顾儿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决定,需要考虑到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和需要。如果您不确定是否可以让爷爷带,可以考虑和其他家庭成员或者朋友一起分享照顾责任,以减轻每个人的负担。

我作为一个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是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事情的。说实话我并不赞成父母这样的做法,虽然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也很好,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他们身边是会缺乏父爱母爱的,爷爷奶奶对自己再好也不能完全代替父母。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虽然我从小的生长环境是很好,爷爷奶奶给了我足够的爱,但是在年纪比较小还不太懂事的时候,我是介意过这个事情的。印象中上小学时,每天上学放学就是我最不愿意的事情,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学校,而是不愿意见到其他小朋友上学放学的过程。因为那个时候我就是爷爷接送,但是其他小朋友基本上都是父母接送,那时就感觉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当然这样的情绪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等到大一些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但是这确实是会给一些孩子带来心理创伤的。接下来我就说说孩子在爷爷奶奶跟前长大会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一、在父母面前会比较胆怯。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毕竟从小到大都没有在父母跟前长大,跟他们接触的时间又很短,在他们面前就不敢真正的做自己,往往都是一副乖乖女的形象,有什么不满也是从来都不敢说出来的。就像很多人会在父母面前撒娇,我从来都不会,在他们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不会违背他们的意愿,更不会顶嘴。

二、跟父母关系比较疏远。

其实在我的潜意识里面就会觉得他们只是我名义的父母,心里跟他们是一点都不亲近的, 就跟其他人跟父母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在我心里跟爷爷奶奶比较起来,真的是没有可比性。毕竟从小到大跟爷爷奶奶这么多年的感情不是白培养出来的,跟父母的关系自然不会亲近到哪里去。

正值开学季,许多新生都会有家长送他们去学校报到。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许多家长不远千里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展现了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盼。

陕西西安科技大学正临开学新生报到之际,一位22级新生班同学在父母和弟弟的陪伴下来到学校报到,让人惊讶的是,他的70多岁的爷爷奶奶也来送他上学。爷爷奶奶都非常高兴,跨越千里专门来送孙子上学。这份沉甸甸的爱,让人为之动容。都说隔辈亲,爷爷奶奶的爱一点也不比父母的爱少。对于老人来说,关爱孩子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为自己的孙子孙女付出多少的都不会觉得累,只要孙子孙女开心,他们就会无比开心。

七旬老人,跨越千里,只为送孙子上学。对于两位七旬的老人来说,长途跋涉是非常累的,但是他们仍然高高兴兴将孙子送到学校,这份沉甸甸的爱,瞬间让人破防。做父母的时候总是想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当成为爷爷奶奶的时候,又总是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从来都是最后才会考虑到自己,这样的爱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心疼。

我们总是能从媒体上看到各种平平淡淡的付出,却一直能从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伟大的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时间可能还有很久,但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珍贵的。对于老人来说,为孩子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子孙不能一味的只是享受父母亲人给我们的关爱和付出,也要给予回报,抽出多一点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对于老年人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回报。

你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如果比较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建议不要送到寄宿制学校,我的一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单位遇到一些事情后后来就抑郁了,这个和她一直读寄宿制学校可能会有些关系。但我的弟弟从一年级父母就把他送到当时很流行的寄宿制学校,现在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因为从小在外面所以在人际关系上比一般同年龄人更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如果学校管理不够严格恐怕就是放羊了。而且次放假回来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的疼爱弥补不了父母的陪伴噢!孩子还是要和父母在一起比较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然前提是父母起到的是积极的作用。现在以为工作生活的无奈很多情况下父母没有办法陪伴成长,但是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谈谈,虽然孩子现在欢小但是他其实心里什么都有自己的一杆秤,一定要让他明白父母的爱。不要用金钱弥补孩子,这样孩子心里更加觉得父母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