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哈尔滨送奶工的问题

员工 0 65

有关于哈尔滨送奶工的问题,第1张

有关于哈尔滨送奶工的问题
导读: 1、有关于哈尔滨送奶工的问题2、光明乳业“酸败门”:冷链不冷鲜变酸|光明乳业冷链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领导怎么表示4、老板每天为就地过年员工点奶茶,这样的老板有多招员工喜欢?5、去医院看望同事,应该送什么?1。万家宝就招,专职兼职都可以。2
  • 1、有关于哈尔滨送奶工的问题
  • 2、光明乳业“酸败门”:冷链不冷鲜变酸|光明乳业冷链
  • 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领导怎么表示
  • 4、老板每天为就地过年员工点奶茶,这样的老板有多招员工喜欢?
  • 5、去医院看望同事,应该送什么?

1。万家宝就招,专职兼职都可以。

2。凌晨4点到6点的,是送40户,每月240元;凌晨2点到6点的,是送80户,每月400元。

3。自行车自备。

4。万家宝要押金100元(是工作服和一个送奶的小筐)。

5工资月结算,不会刻薄。

6就近安排工作。

7。刚去的时候有人会带你几天,看看你能不能适应,和熟悉工作流程。

  光明牛奶酸败门发生后第四天,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杨俊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质监部门已责令光明公司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整顿。目前,上海市质监部门已向生产厂方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严格按照规范生产,同时立即开展车辆管理、冷链管理大检查,加强对驾驶员、配送工和仓库管理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冷链管理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四月四起食品安全事故,从生产过程中混入碱水到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再到牛奶变酸奶,光明牛奶的发展之路还会一路光明吗?

冷链不冷鲜奶变酸奶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对乳制品抽查“抽死人”的抱怨犹在耳畔,光明牛奶又陷入牛奶酸败门,也用事实说明:质监部门对于光明乳业的抽检不是太多而是还不够。

9月8日,上海多个区的“光明随心订”订户发现,收到的220毫升装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食用生产批号为20120907)味道怪异,疑为变质。光明乳业随后通过官方网站公告称,截至当天下午,公司共接到关于小口瓶鲜奶的投诉952起。

根据光明乳业澄清公告显示,2012年9月8日早,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口瓶鲜奶口感出现酸败的情况。经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9月8日的送奶上门服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与之相矛盾的是,此次涉事的送奶公司给出的解释为:牛奶出现异味因“昨天(送奶)公司员工有一个失职,关冷库门的时候把冷气关掉了”。

面对如此说法,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研奇表示,公司公告的解释是经过调查研究给出的真实原因,“之所以事故发生当天的下午才正式对外公告,就是因为一直在调查真正原因”。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生鲜奶对奶源的要求高,而且需要冷链输送,市面售价比常温奶一般高20%左右,利润空间较大,不过其保质期较短,易造成损失。常温奶成本小,保质期较长,有利于库存周转,所产生的整体净利润略高。蒙牛伊利以生产常温奶为主,而光明乳业则是生鲜奶企业的代表。

“号称每日全程低温直送的鲜奶出现问题,但是光明乳业的回答不仅自相矛盾,还含糊其辞。”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生鲜奶的生产技术不难,关键就是冷链的建设,即强调所有环节都在冷藏环境下(0-4摄氏度)进行并保持不中断。

此次涉事的鲜奶,其生产销售路径应该是:鲜奶生产后应在冷库中存放,使用冷藏车将产品从工厂送到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到社区奶站,放入社区小冷库,再由送奶工送到每个门户。在市区,平均每个送奶工负责200户人家。

因此该专家质疑:鲜奶的用户分布在上海各处,一天之内就有近千个投诉,如果按照光明乳业的解释是车辆温度出现问题,为何会有这么多车辆同时出现问题?另外,如果是车辆出了问题,上海目前的高温和冷链要求的0-4摄氏度差距之大,即使不用什么仪器测量也能直接感受到,光明乳业为何还会将运输中明显温度不对的牛奶继续送达消费者手中呢?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提出质疑:上海市内的配送,早晨时间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到达,即使配送车辆出了问题,鲜奶离开冷库两个小时内也不可能发生酸败,此次事故或许另有原因。

向健军表示,光明乳业存在的漏洞主要有:第一,管理方面,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机制,使生产各环节衔接通畅,及时反馈产品信息;第二,内部监管方面,此次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内部监管不力,没有严格把控住“质量关”,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内部监测力度。

严查还得重罚

这已经不是光明乳业第一次因产品运输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了。就在今年7月20日,光明乳业就被广州工商局查出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对此光明乳业称,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挤压受损、加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所致。

不仅如此,6月15日,安徽颍上县6名小学生在饮用光明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而就在同一月的28日,光明乳业因27日的生产过程中混入碱水,导致其优倍牛奶出现质量问题。事发后,光明乳业对“问题牛奶”进行了赔偿召回。另外,在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由奥德华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奶油(2012年4月23日生产)、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2012年2月23日生产的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

对于这些生产运输中犯下的低级错误,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还在8月2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表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关于食品安全有不同的法律,这些法律中对同样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也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这就给企业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即使按照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最高可以给予十倍的价格赔偿,对于年营收以亿元计算的乳品企业来说也是小打小闹的惩处,因此食品安全方面应该用严刑峻法。

过度扩张导致屡犯低级错误

刚刚披露的光明乳业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收入6461亿元,同比增长1649%;净利润9668万元,同比增长3189%。这一成绩远远好于伊利和蒙牛等其他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光明称,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来源于实现鲜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推动常温产品的结构升级。

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363%,财务费用4519万元,同比增长9934%;广告及营销服务费占销售费用的63%,其中广告费为332亿元;营销及销售费用为874亿元,分别较上期增长269%和267%。如此高的负债率和快速增长的财务费用已经明显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和发展。

如此高的负债率则源于公司的大举扩张。2010年7月38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Synlait乳业51%股权;2011年上半年新西兰公司又增加超过2亿元的银行贷款;此外,公司从2010年上半年就宣称要自筹资金1468亿元,建设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乳制品生产线“马桥工业园区项目”,一直拖了两年项目到账不足一亿元,直到9月5日,光明乳业刚刚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139亿元投向闵行马桥光明乳业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产能。光明乳业去年年报显示,光罗列出来的在建工程就有22个。

为公司员工买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2021年流行起来的一个梗,像是一个节日一样,算是一种跟上潮流的表示关心的方式,所以领导可以给员工买奶茶表示一下。

感谢公司老板送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可以说: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的关怀,感谢领导给我们买的奶茶,谢谢这是我们秋天的第一位奶茶。这就是我们的幸运,有幸在公司上班,感谢领导给予的奶茶,这一刻真的是太高兴了。这就是最美丽的时候,感谢领导给买的奶茶,给了我们一份工作的动力。

西安一公司不少员工选择就地过年,公司老板陈先生为了犒劳员工,每天为他们点外卖送奶茶。陈先生称公司就像个大家庭,让员工开心是应该的。员工小李表示说老板的行为让他们感到很惊喜很温暖。 

如果我的老板能给我点奶茶,那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何况是每天都有!事实上每天都送奶茶,公司人也不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老板还是坚持这么做了,真的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员工的上心啊。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喝奶茶,因为奶茶不仅好喝,价格也适中,能在冬天喝一杯暖暖的奶茶真的很舒服,老板为大家点奶茶真的是正中员工们的下怀啊,这也能看出老板的用心和真心。

或许很多人对老板的刻板印象就是严肃,难以接近,但是这位老板就打破了大家的固有认识,现在的老板与时俱进,知道年轻人的喜好,也懂得如何给就地过年的员工带来温暖,让他们更投入地在年末工作,这不仅是对员工有利,实际上对公司也有益处,真的是一举多得啊。

试想一下,如果在百无聊赖的工作时,老板带着奶茶出现在大家面前,送给每个人一杯冬日里最暖人的奶茶,哪个员工会不感到惊喜,哪个员工不会因此而更加精神百倍地工作呢?我相信已经有很多人向这些员工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其实不管是员工与老板,还是其他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最应该存在的关系,那就是互帮互助,彼此温暖,各取所需,实现双赢。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温暖,大家在得到善意和爱后,都会乐意去付出,老板送奶茶就是站在了员工的立场上考虑,实现双赢。希望这样的老板多来几个吧!

1、送水果。水果是必需品,不管是病人还是正常人,每天都需要补充水果。所以送水果很实际,肯定用得到。

2、送牛奶。牛奶现在也是早餐桌上的常见食品,牛奶富含丰富的营养,送牛奶给病人补充营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