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太爷爷最后一程——《你生命的前七年》连载

老人 0 32

送你太爷爷最后一程——《你生命的前七年》连载,第1张

送你太爷爷最后一程——《你生命的前七年》连载
导读:2019年在你6岁生日即将到来之时,妈妈和爸爸为你准备了生日宴,准备请亲人们一起为你庆祝,妈妈还订了哈根达斯的蛋糕,预订了餐厅,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周六欢乐的日子了。可是在周四下午妈妈正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他说告诉我一件不太好

2019年在你6岁生日即将到来之时,妈妈和爸爸为你准备了生日宴,准备请亲人们一起为你庆祝,妈妈还订了哈根达斯的蛋糕,预订了餐厅,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周六欢乐的日子了。可是在周四下午妈妈正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他说告诉我一件不太好的事,突然一种不详的预感袭来,妈妈似乎预感到了是什么事——你96岁的太爷爷走了。

妈妈之所以有预感,是因为早在一年多前,太爷爷就已经得了癌症,但是因为年岁已高,病情发展的特别慢。就在他离开的几个月前,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一周前已经开始不吃东西。你爸爸从小和你太爷爷感情最深,他一直牵挂着太爷爷的身体状况,给家里寄钱,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去延长这位老人的生命。我们一直期待着太爷爷可以活到百岁,还曾经计划给他过百岁生日,到时把姥姥、姥爷、郭爷爷全都请到家里,一起为太爷爷庆贺百岁,但天不随人愿。即便我们早有心理准备,而且理性知道这是人生的必然,但当现实的结果摆在我们面前,情感上仍然一时无法面对。

妈妈赶紧取消了餐厅、预订的蛋糕、通知亲人,你的6岁生日宴取消了。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什么事都没有亲人离世重要。我和爸爸赶紧订了回老家的火车,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第二天我们三个人马不停蹄的赶路。

回到老家,屋里已经设立了灵堂,你太爷爷已经安祥的躺在一个水晶棺材里,家里的人很多,我们三个人跪在地上,给太爷爷磕头,此时泪水已经抑制不住。还记得去年,我们刚刚为太爷爷举行了95岁寿宴,我们一起围坐在太爷爷身边,听他讲自己的过去,听他讲和太奶奶结婚,讲挨饿,讲对现在可以吃饱饭的知足。他慈祥的面容,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可今天我们就连一句也听不到他讲了。

家里请来了人,专门为太爷爷装饰棺木,纯手工绘画,黑色为底,上面雕出各种造型,有云有花,从棺木绘画,供品等,就能看出家里人对于太爷爷是多么尊敬和爱戴。妈妈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棺材,那是一口用木板已经制作好的棺材,原材料是用以前你太爷爷和太奶奶家的一棵树打的,在你太奶奶离世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棺材一起制作好了。妈妈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咱们老家的院子种着一棵树,还曾问过你奶奶,为什么种的不是果树,不是香椿树,而是一棵看似没有任何用处的树,你奶奶说就是随便种的,而太爷爷的离开,似乎让我读懂了这棵树的意义。

在老家的白事里,你太爷爷已经属于“喜丧”了,一般只有过了85岁离世的人才能配上“喜丧”的操办标准。灵堂以及家中的各种陈设,都是以红色为主,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并不会太过悲伤。说实话,我们大多数人的终点如果都能停留在96岁,那也是人生的一种难得。

出殡的灵堂设在家里大门口,为了第二天出殡方便远方的亲友前来送行,所以前一天夜里,家里的孙辈都要在灵堂为你太爷爷守灵。九月底的夜晚,已经有些冷了,你大伯和爸爸说好轮换着为太爷爷守灵。晚上,妈妈和家里的小辈,为你太爷爷手工折着元宝,想让他在“路上”多带点钱,你在旁边很懂事的帮忙整理。这一夜,家里灯火通明。

正式出殡的日子,就像“结婚”一样,有专门的吹打,还有主事人,由一个团队在帮我们处理太爷爷的丧事。从需要准备什么,什么流程,怎么安排,都听从主事人的调派,各个环节和部分衔接的有条不紊。

上午都是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以及身边至亲的追思仪式,午饭过后,下午是你太爷爷正式入土的时刻。你只有六岁,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与家里来来往往的小朋友玩的热火朝天,但是下午的入土仪式,是我们与太爷爷正式说再见的时候,也是最难过的时刻。

当主持人高喊:起灵。太爷爷的棺木被几个人抬着往墓地的方向走去,你的爷爷和奶奶一边哭,一边高声喊着自己的爹娘,哭的撕心裂肺。我们跟在长长的送行队伍里,哭喊着:太爷爷,您走好啊!你爸爸痛哭流涕的说:再也见不到他了!你也跟着我们一起哭喊:太爷爷,您走好啊,我们会想您的!

是啊,这一别,就是永恒,我们会想您的。这段长长的路,是我们送您老人家的最后一程。老话讲:入土为安。你太爷爷可以活到高寿,在家中离世,还能全身入土,真是一个人莫大的福气。

你太爷爷走了,我们的生活仍会继续,离开的人用生命的结束在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珍贵,每一天的珍贵。我们真的只有用心去过好每一天,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报答。尼采曾经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我们用余生,在每一天尽情享受这生命的礼物吧!

《安家》中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爷爷去世是在第44集。相关剧情内容:房似锦给母亲打了电话,她没有联系到弟弟,只能给她打电话,但是潘贵雨一接电话就跟她提钱,房似锦想和爷爷视频潘贵雨支支吾吾地拒绝了,让房似锦犹豫着要不要回去看看爷爷。

无奈房似锦又给潘贵雨转了五万,潘贵雨在房似锦爷爷面前炫耀,就连用钱的弟弟都看不下去了,但潘贵雨的话把他堵得死死的。房家栋终于忍不住晚上给房似锦打了电话,把实情告诉了房似锦,房似锦气不打一处出。

当得知潘贵雨把钱都用来装修房子,而爷爷已经去世的时候,房似锦一时说不出话来,连夜让徐文昌送她回了老家。房似锦回来让大家猝不及防,潘贵雨从儿子的眼神中知道是他透露的,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赶紧拉着几个女儿去哭丧,房似锦进门的时候他们正装模做样哭得厉害。

看着爷爷的灵牌,房似锦回忆起爷爷这么多年来对她的照顾,随后她面无表情地走到潘贵雨的面前,质问她爷爷是怎么死的。父老乡亲们眼睁睁看着房似锦对潘贵雨怒吼,她寄回来那么多,潘贵雨不但没有送爷爷看病,还把钱都用来装修房子。

房似锦老早看透了潘贵雨这幅丑陋嘴脸,潘贵雨还大骂房似锦没良心,哭爹喊娘地说自己对不起祖宗,她想用道德压着房似锦,但爷爷的离世让房似锦彻底死了心,她毁了宴席,径直离开。

扩展资料:

剧中房似锦作为店长,她追求的是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希望做到业绩最大化。但徐文昌觉得门店业绩不是最重要的。徐文昌享受通过与周围同事和居民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房似锦与徐文昌在为人处事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与分歧,这注定了他们从一开始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与矛盾。

但是在日常共事与相处之中,徐文昌与房似锦两个人也相互影响彼此。房似锦从徐文昌那里体会到了人情的重要性,性格变得不再那么刚硬。而徐文昌受房似锦影响,改掉了自己优柔寡断的性格。

第17集 火海救人,万山不幸遇难

《爹妈满院》是由本山传媒、北京星乐映画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乡村情感电视剧。该剧由本山、小沈阳、沈春阳、宋小宝、王小利、刘小光、赵海燕、关婷娜、孙立荣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张广利面对父亲濒临倒闭的酒厂,毅然回村帮助父亲拯救酒厂的故事。

剧情简介

“马侍郎村”是坐落在辽北的一个普通小山村,当了一辈子村支书和村办酒厂厂长的张万山(蔡维利饰)在一个普通的冬日迎来了66岁的生日,儿子张广利(小沈阳饰)、儿媳彩云(沈春阳饰)从城里回村祝寿,本是一家团圆,欢天喜地的日子,却因为村民们前来讨要工钱、闹的不欢而散。善良而又精明的张广利面对着濒临倒闭的酒厂和一筹莫展的父亲,毅然决定不顾妻子和儿子的反对回村帮助父亲拯救酒厂。

村里另一对父子胡满堂(王小利饰)和胡拐弯(程红饰)父子视张广利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发誓要跟张家父子斗争到底,但胡满堂绝想不到自己的孙女胡明月(毕畅饰)和张万山的孙子张超(王亮饰)正在酝酿一场热恋。

“民间艺人型”的失独老人赵大弦(赵本山饰)“坑蒙拐骗型”的卖艺老人刘半仙(刘小光饰)和牛迷糊(程野饰);“阳光善良型”的魅力老人刘秀英(赵海燕饰);“屋里憋屈型”的空巢老人老黄(董三毛饰);“儿女刁难型”的可怜老人老孟太太(升华饰)、老邓太太(孙立荣饰);“无依无靠型”的酗酒老人宋宝瑞(贺小刚饰)等等本都是没有交集的普通老人,但因为听说张广利开办的酒厂要招收残疾人和老人,从而走到了一起。本以为开办福利工厂可能得到相应支持的张广利却找来了这么一群“爹妈”,也带来了一些意外的麻烦,这使得他追悔莫及,但却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人们都说:“养小可以得到回报,养老却只有付出”。但只有张广利知道,那些记不住自己的姓名的老人们,每到张广利生日那天,都会记得做上一个“红馒头”来祝他生日快乐。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的每一个夜晚,老人们都会坐在院内,等着他的归来,他不进院儿,老人们绝不上床入眠。当所有人都准备离他而去,就连他自己都快放弃自己时,老人们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的鼓励、安慰、不离不弃,让他重新振作。也许自己才是在养老中得到更多的那一方。这些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养老”到底。他为了生病的老人卖血治病;背着走失的老人行百里归家;为四十多位老人披麻戴孝出殡送终。

张广利对老人们的孝心,不仅让曾经不理解自己的父亲和妻儿,甚至连一直和他作对的村民都为之感动。最终,在张广利的感召下,全村出现了一幕罕见的集体养老的“大爱颂歌”。

这个应该是爹娘满院或者爹妈满院 ,这上面是 刘小光,宋小宝 ,赵本山,本来这段视频中应该还有程野和赵海燕的,为了迎接什么检查团,在准备什么表演啊之类的

<<爹妈满院>>是由本山传媒、北京星乐映画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乡村情感电视剧。该剧由赵本山携爱徒小沈阳、沈春阳、宋小宝、王小利、刘小光、赵海燕、关婷娜、孙立荣 等 出演。

该剧聚焦养老,通过讲述张广利子承父业办酒厂,赡养孤寡老人的感人故事。

大致剧情

《爹妈满院》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一部现代农村情感喜剧,“马侍郎村”是坐落在辽北的一个普通小山村,当了一辈子村支书和村办酒厂厂长的张万山(蔡维利饰演)在一个普通的冬日迎来了66岁的生日,儿子张广利(小沈阳饰演)、儿媳彩云(沈春阳饰演)从城里回村祝寿,本是一家团圆,欢天喜地的日子,却因为村民们前来讨要工钱、闹的不欢而散。善良而又精明的张广利面对着濒临倒闭的酒厂和一筹莫展的父亲,毅然决定不顾妻子和儿子的反对回村帮助父亲拯救酒厂。

村里另一对父子胡满堂(王小利饰演)和胡拐弯(程红饰演)父子视张广利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发誓要跟张家父子斗争到底,但胡满堂绝想不到自己的孙女胡明月(毕畅饰演)和张万山的孙子张超(王亮饰演)正在酝酿一场热恋。

“民间艺人型”的失独老人赵大弦(赵本山饰演)“坑蒙拐骗型”的卖艺老人刘半仙(刘小光饰演)和牛迷糊(程野饰演);“阳光善良型”的魅力老人刘秀英(赵海燕饰演);“屋里憋屈型”的空巢老人老黄(董三毛饰演);“儿女刁难型”的可怜老人老孟太太(升华饰演)、老邓太太(孙立荣饰演);“无依无靠型”的酗酒老人宋宝瑞(贺小刚饰演)等等本都是没有交集的普通老人,但因为听说张广利开办的酒厂要招收残疾人和老人,从而走到了一起。本以为开办福利工厂可能得到相应支持的张广利却找来了这么一群“爹妈”,也带来了一些意外的麻烦,这使得他追悔莫及,但却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人们都说:“养小可以得到回报,养老却只有付出”。但只有张广利知道,那些记不住自己的姓名的老人们,每到张广利生日那天,都会记得做上一个“红馒头”来祝他生日快乐。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的每一个夜晚,老人们都会坐在院内,等着他的归来,他不进院儿,老人们绝不上床入眠。当所有人都准备离他而去,就连他自己都快放弃自己时,老人们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的鼓励、安慰、不离不弃,让他重新振作。也许自己才是在养老中得到更多的那一方。这些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养老”到底。他为了生病的老人卖血治病;背着走失的老人行百里归家;为四十多位老人披麻戴孝出殡送终……

张广利对老人们的孝心,不仅让曾经不理解自己的父亲和妻儿,甚至连一直和他作对的村民都为之感动。最终,在张广利的感召下,全村出现了一幕罕见的集体养老的“大爱颂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送别亡者是一种仪式,通常会在门口放置一些物品,以表示对亡者的送别和敬意。其中,放置碗和菜刀的习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

放置碗的习俗,据说是为了敬献亡者,让他们在阴间也有饭吃,不会饿着。而放置菜刀的习俗,则有一种说法是象征着“割舍”,表示家人对亡者的依依不舍,但也要让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

总的来说,放置碗和菜刀的习俗,都是为了表达家人对亡者的敬意和送别之意。

序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平凡与自认为的不平凡,我也是如此。

很早之前就有把我自认为的不平凡记录下来的想法。曾经在脑海里构思过无数个方案,文学范儿、记实亦或者拟人手法,想想自己还真的没有那个天赋,还是踏实用白话来的更受用些。

记录下半百的平凡之路。权当是补写日记,留给自己回味……

二零二一年(北京)初秋

第一章爷爷去世和我的懵懂无知

自打我记事,注定了我往后的生活便与正常人不同,倒也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特殊,是普通人能理解但是切身体会不到的不同吧。

时间过去太久。记不清是从哪天甚至几岁就突然记事了。

我的母亲很平凡也很伟大,普通的是寻常人家的家庭妇女,伟大的是母亲给我父亲生下了六个子女,我是最小的一个,也是仅次于姐姐之后1973的春天最后一个出生的。于是我有了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大哥那年18岁,听母亲说,我出生那天,大哥已经在外地参加工作一年多了。有人捎话告诉大哥说,你又多了一个弟弟,大哥甚至开始拒绝回家了。

父亲的个子很高、很直,甚至老了都没有驼背。

模糊的记忆中,家是很大的一个杂院,两扇大门早已没有了油漆的颜色,大门的两侧各有二间低矮的房子,再往里面走是很大的一个长满杂草和几棵桃树院子。

大门北侧的二间屋子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最早的记忆也是从这里开始。爷爷躺在一个几根木头做的床上,说是床其实只有几根方木拼起来的架子,那时我不知道爷爷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父亲让我端着一个小酒壶,里面装了一点水,走到爷爷床前,教我重复父亲的话,说爷爷你喝水。爷爷的什么反应我不记得了,只记得父亲怕我把装水的小酒壶失手打碎而弯腰步步相随的样子。院子里有不知道是请的什么人在干活,后来知道是父亲请的木匠,在给爷爷准备棺材。

过了几天,爷爷去世了,正值夏季,父亲从工作的工厂借了很大的一个风扇,车间里用的那种,风页很大,呼呼的在屋里转着。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只看到大人的忙碌,没有一点点的悲痛,甚至很高兴家里来了很多人,那一年我三岁。

爷爷出殡的那天,按照家乡的风俗,爷爷的棺材被放在一个架子上上面罩着一个四面彩绘吉祥图案的罩子,罩子的前面是一个木头雕刻的龙头后面则是龙尾,罩子就是龙的身体。架子的四个角,每个角都有四个人分作前后二个人抬起来。父亲和几个哥哥要手拿花圈走在架子的前面,女眷则要在棺材的后面走,亲戚也是如此。当时我年龄小,应该和母亲一起走。

我不懂去世意味着什么,或者大人是真的悲痛或者是装做悲痛,所有人都在哭,我执意要和父亲一起走。后来我听母亲说起,当时我很荒唐的让父亲一手拿着花圈一手拉着我,哭着送爷爷的灵柩到了城外。

小女孩跟着爸爸去参加他爷爷葬礼,如果说小女孩和太爷爷关系非常的近,非常喜他爷爷那小女孩儿,就会不停地哭,如果说就是陪着爸爸去,小女孩儿一定是对这个不太理解

葬礼是在下午举行的,大家轮流去冰棺前瞻仰爷爷的遗容,那会儿还上初中的我害怕了,临去的时候把眼镜摘了,所以只看了个轮廓。爸爸转完一圈以后,情绪再也绷不住了,哭着对我和老弟说了一句,“爸爸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那时候我的心颤了一下。还有一个记忆非常深刻的,小叔那会儿在工地砸伤了大脚趾头,回乡的时候还缠着绷带,坐着轮椅,大家就让他别起来了,意思到了就行,但他非要起来,于是左右各一人好不容易才把他给架了起来,然后对着爷爷边哭边磕头,婶婶看到了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到了晚上,大人们轮流值班,小孩子就先回大娘家了。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发展起来,到晚上别说灯了,就是一点光亮都少有,大多都是早早上床睡觉了,好养足了精神第二天干农活。所以,我们就一人一把手电筒摸黑走了过去。但那天老弟不知是何原因没有拿上手电筒,也因此有了一件现在想想都后怕的事。那天刚下完雨,小河里的水都涨到跟平地一样高了,还流得湍急,但是摸黑走的也看不清楚,老弟差不点就要踩进去了,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就是这道闪电才让他不至于踩进去。他问我,怎么会发生这么巧合的事?是啊,怎么会这么巧合。

后来叔叔伯伯几兄弟一起去的火葬场,去捡爷爷的骨灰,他们说,眼见着那么大个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堆灰。

再到把爷爷送到坟墓,上次说到爷爷的葬礼是全族人聚得最齐的一次,就连犯过错的大姑姑都回来了,只见她跟着唢呐队的节奏,在那里一个劲地哭喊,就属她最大声,还不带停的,说什么女儿不孝,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但是大家都说,这么多年没见,心里有几分悔意和愧疚,估计也只有本人知道。真的想来看老人早就来了,何必等到现在。

上山和下山的过程我倒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但隐约记得,下山时候的气氛并没有那么凝重了,好像,一下就如释重负了。

用平常心态去面对吧,因为失去的就不会再回来,所以我们只能在心里祈祷逝去的亲人能够在世界的那一边过得很好。同时尽量珍惜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负逝去的亲人对我们的期望。

我爷爷就是在前几年逝去的。之前他只是说身体不舒服,于是父母就把他送去医院诊断。开始我也并没有把这个太当回事,只是觉得这是一次小病小痛,他一定会闯过去的。

只是当诊断书下来发现是癌症晚期的时候,我的心才有点慌。我不敢相信电视剧里的情节竟然也会发生在我的身边,一厢情愿的想着现在医术这么发达,爷爷的病一定会最终好转的。

于是不断的打针、吃药、做手术,前后花了十几万,却还是没能挽回爷爷的生命。那天我还在学校上课,就忽然接到通知,爷爷已经挺不住了,让我赶紧赶回家奔丧。

我开始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很懵的状态,不相信爷爷就这样离我而去了。骤然听闻噩耗的时候没哭,只是在跟老师请假说要去见爷爷最后一面的时候,才终于反应过来一些,眼泪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等我有些紧张地坐车赶回家的时候,爷爷都已经准备被送进火葬场了。处于躺着状态的爷爷神态安详,好像下一刻就能够起来跟我说说话,但是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幻想,他永远不可能再起来了。我看到亲戚朋友们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哀悼的表情,一起运送着爷爷的棺木去往火葬场。

于是我高高瘦瘦的爷爷,就变成了骨灰盒里一捧小小的灰。我随着亲戚朋友们一起,为爷爷烧了纸钱,说着让他能够安心的话。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天很蓝,草很绿,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悲痛的表情,哀悼我慈祥的爷爷就此长眠不起。

直到现在我还感觉那一切就都像梦一样,从重病住院到最终离世,时间好像快的不给人留下一点反应的时间。我开始还不太习惯爷爷不在的日子,特别是每次看到奶奶的时候,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我也慢慢习惯了没有爷爷的生活。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至亲的离去,但是我时常想,也许爷爷并没有真正的离我而去,他可能还在天空上注视着我,保佑着我。最后,愿所有不幸逝去的人都能在我们所不知道的那边拥有很好的生活,让时间来抚平所有人心里的伤痛吧,相信最终我们都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