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缺铁的老人通常头晕耳鸣,要多喝含铁丰富的事物,例如红枣之类的。羊奶粉是个不错的选择,羊奶粉很温和不上火,而且含有充足的铁质,比一般的奶粉还要多。买之前,看清楚营养成分,就没错的了。亲戚家的老人一直和圣唐乳业的羊奶粉,身体一直很健朗,希望你可
缺铁的老人通常头晕耳鸣,要多喝含铁丰富的事物,例如红枣之类的。羊奶粉是个不错的选择,羊奶粉很温和不上火,而且含有充足的铁质,比一般的奶粉还要多。买之前,看清楚营养成分,就没错的了。亲戚家的老人一直和圣唐乳业的羊奶粉,身体一直很健朗,希望你可以试试,效果挺不错的
蒙牛的中老年奶粉比较好些。
中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奶粉的营养特点
选择奶粉的标准
1中老年的营养需求
骨密度在中年期达到峰值,随后骨量逐步减少,对补钙需求更高。大约从30多岁开始,骨丧失钙的速度逐渐高于吸收钙的速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钙的吸收率也越来越低,从而导致骨质的减少。从40岁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逐渐丧失骨质。如果在30岁之前没有存储足够多的骨质,之后又没有补充足够的钙,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丧失越来越多,骨变得越来越疏松,最终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很容易发生骨折,就得了骨质疏松症。这是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大约一半的老人面临这种危险。
因此人到中年更加要注重补钙,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延迟骨质疏松的到来。补钙最好的食物就是奶类制品了,而遗憾的是中国人饮奶量非常少,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日饮奶量为247g,不及每日推荐摄入量的10%(每日推荐摄入300g)。而中老年人由于普遍从小就没有饮奶的习惯,就更少有人会每天喝奶了,逢年过节回家买回家的牛奶,家里老人经常总是放到过期也不记得去喝它。而相比之下,奶粉在很多老人眼里比牛奶要受待见的多。
随年龄增长消化吸收功能也越来越差,蛋白质营养不良成为老年人常态。要说到老年人最大的营养问题,恐怕就是蛋白质的摄入问题了。蛋白质可以说是人体最基础最重要的营养素,长期的蛋白质摄入不足将对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像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都和蛋白质的摄入不足有密切的关系。给老人补充蛋白质最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消化吸收问题,像是大鱼大肉这一类的食物就很难成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每次回老家,88岁的爷爷总是会做一桌子好菜,但每次在餐桌上他都很少动筷子,因为一桌子的大鱼大肉,他能吃的真的非常少。现在爷爷每天主要就是靠奶粉和鸡蛋来补充每天的蛋白质需求的。
2奶粉的营养特点
奶粉是以生牛(羊)乳或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原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很多人认为奶粉经过了加工,并认为添加了很多其他成分,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远不如鲜奶,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准确的。鲜奶经过干燥加工确实会损失掉一部分的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但鲜奶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钙是几乎不会损失的,所以正常来说,像纯奶粉,或者是由乳粉为主要原料(70%)的调制乳粉的营养价值依然是很不错的。
除此之外,奶粉还有便于营养强化、质量轻、保质期长、便于携带等优点,在很多时候可以成为鲜奶的替代品。
3选择奶粉的标准
1)牛奶粉or羊奶粉
一般来说不同来源的奶制品之间营养价值会有所差别,现在市面上卖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牛奶和羊奶,它们之间营养价值差别。
数据来源:山羊奶与牛奶和人奶营养成分的比较
通过上面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到,山羊奶的蛋白质和钙含量相对较高,羊奶的整体营养价值会高一些。而且脂肪球颗粒小,更容易吸收消化,中老年人是可以优先选择的。
2)选择大品牌
在食品的选择上,一定优先选择大品牌,尤其是奶粉这种对于加工工艺要求比较高的产品,选择不知名的小品牌风险较高。比如羊奶粉市面上很多杂牌都是只掺杂了一点羊奶成分欺骗中老年,并不是100%纯羊奶,选择大品牌并且是有全产业链有实力的品牌,有质量保证,让中老年买的放心。
3)看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学会看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能避免很多坑。首先记住配料表是按产品中原料含量从高到低来排序的,所以纯奶粉配料表中一般就一种:生牛乳(或生羊乳)。而调制乳粉一定要看清排名第一位的是不是牛奶粉或羊奶粉,如果第一位不是奶粉,而是像什么大米、小麦粉之类的那就是“假奶粉”。
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合格的奶粉蛋白质含量都在20g/100g以上,如果低于这个值那营养价值就不会太高。
因为是给中老年人买的奶粉,所以要优先选择含钙量高的奶粉。
金大洋关怀,是优能基配方,可改善能量负平衡。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可避免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减轻呼吸负荷。含有膳食纤维能增加肺部肌肉的张力,有助于肺功能改善。帮助维持肠道功能,预防肺部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
今年上半年,爷爷奶奶就被忽悠买了一次蜂胶胶囊(被忽悠的老头老太太不少,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了),一人花了一万多。
爷爷有糖尿病已经很多年,现在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打胰岛素针,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蜂胶吃了对糖尿病有改善,对身体好,当时就在保健品诈骗团伙那儿买了一年份,还坚持给奶奶也买了一份。
得知此事的我,当即回了家,家人都跟我说,让我想想办法劝劝他们,毕竟我从事互联网,对这些事儿已经司空见惯,但发生在自己家里,脑子里还有点空白。
跟爷爷奶奶把所有的保健品诈骗的新闻都讲了一遍,告诉他们诈骗的套路,无非就是领取免费的柴米油盐鸡蛋面粉,或者把他们用大巴车拖到偏僻的乡下农家乐,美其名曰免费旅游,然后召集一堆白大褂号称某某名医,雇几个托儿,跟你拉家常说吃了他们家的保健品,腰不酸了腿不痛了,哪哪儿都舒畅了……,包括那些老人把养老金全部搭进去,甚至不去就医硬生生被这些垃圾保健品给熬死的新闻,都一一给他们看了,想着,爷爷奶奶应该就是第一次,不知道诈骗背后的团伙操作的套路吧,这么贵,应该不会有下一次了吧,抱着侥幸心理这么想着。
毕竟爷爷奶奶都是普通人,甚至可以说他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永远都只知道节约。小时候我是个漏下巴,夹菜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在桌上撒点,奶奶就会趁我不注意夹起来吃掉。这习惯,还是近几年家里确实没有像以前那样紧巴巴了,才让她慢慢改了一点。奶奶买菜也会总在打折的菜堆里挑相对新鲜的蔬菜,叶子也总是蔫儿巴巴的,只有在我回来了,或者在外长期出差偶尔回一趟家的大伯回家,才会舍得买一堆好食材。
就这样两个恨不得从牙缝里省钱的老人,却被保健品诈骗团伙骗了一次又一次。
想着怎么会这样呢,对这些我们看起来明显的骗子行为,他们怎么就一次又一次落入圈套?
知乎上一在药监局上班的答主给了比较专业的回答:
就像这一次爷爷奶奶又被骗买了一年份的羊奶粉,奶奶正好今年在肠道方面出了点问题,做过手术,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羊奶对肠道吸收有好处,被骗子忽悠两下,自己的身体状况都被人套到手了,再对你推荐看似对症下药的保健品,老人二话不说就掏了钱。
保健品是不具备治疗功能的啊,甚至连产品的成分都不一定是包装盒上标注的,但是骗子们会这样说吗?
我还专门问过奶奶,你怎么知道这奶粉就是羊奶粉?奶奶还特别专业的跟我说“包装上写着啊”。骗子们怎么可能给你说这些,就算是牛奶粉,面粉……只要吃不死,就行啊,这才是他们的心态。
再说,他们都会把自己产品吹的像太上老君炼的仙丹,吃了百病全消,恨不得能长生不老,骗术也都非常高明,抓住了老年人 怕死 的弱点,往死里忽悠。
只能说他们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研究的太透彻了,抓住这些弱点把老人们都给洗脑了。我觉得主要有五点:
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50%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
老年人缺乏关爱,儿子闺女外出工作的多,陪老人的时间少。家中除了老人,上学上班的都集中在白天,此时老人没有人陪伴,给了保健品诈骗团伙们可趁之机。
爷爷奶奶去年为止都还和叔叔婶婶还有堂弟住在一起,虽说吵吵闹闹,但彼此之间还有个牵挂和照应,奶奶会惦记给上班的叔叔婶婶们做饭,也会帮着照料他们的小孙子,但今年堂弟高三,叔婶在他的高中附近租房过去照顾,爷爷奶奶独处的时间比从前多了许多。
奶奶有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自己知道上当受骗后,还不满的责怪了一下婶婶,说“我买这些东西,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也不拦一下我”,后来才反应过来,他们已经不在家住有一阵了,买完了才跟我们家里人说这件事儿。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在人群中有安全感,喜欢和其他老年人在一起。奶奶喜欢买菜,逛菜市场也会找一些老奶奶一起,讨论哪家的菜新鲜,哪里的鸡蛋便宜;爷爷身体硬朗的时候就常常跟一群老人打太极拳,近几年腿脚不太利索了,也会跟大院里的老人们一起打打麻将唠唠嗑。在同样的处境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也无非是彼此之间打发时间解解闷。
加上老人大多不再从事社会活动,易患病、子女照料的疏忽,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关注健康,愿意加倍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多贵的保健品也愿意买。
而且,就算是正规的商业宣传里,像很多商家或者房地产商都知道在门口的场地组织活动,耍杂技,抽奖,唱歌……搞活动搞的热火朝天,而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不法商家们当然不甘落后,而且更加“抓住人心”,看到老人需要向人倾诉、有人陪伴的心理需求,组织各种活动,像是免费旅游啊,去参观生产保健品的工厂啊,投入大量情感,让老人掉入圈套,自觉自愿购买各种保健品。
似乎人越多,给老人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越强,我总在问,为什么他们会去那些地方?他们的回答也就反反复复一句“就在家附近,做了好几年了,而且去了那么多人,别人都买了,怎么可能是骗人的”。
我很想跟爷爷奶奶说一句:如果你们真的被这些保健品吃出问题来了,到时候在你们身边照顾你们的,为你们跑前跑后的,到底是跟你血浓于水的亲人,还是那些看着笑脸迎人实际上就是为了骗你们血汗养老钱的伤天害理的骗子呢?
二、贪小便宜
爷爷奶奶第一次被骗,就是单位老干科跟大家说哪里在做活动,有免费旅游。
原本以为只是单位的一次福利活动,没想到背后还安排了这样的保健品推销活动,简直是在老年人本就低的不行的防备心,又加上了一层保险。只能说这些骗子也是无孔不入,但也呼吁很多单位的老干科的同志们,能不能提高点警觉性,或者有点良心,不要因为可以降低单位开销或者有提成,主动的跟这样的骗子团伙接触,也不要可以推说自己没看出来是骗子就推的一干二净,在其位,谋其政,这些老人曾经都为了单位做过贡献,难道你们没有一点责任和义务让他们避免被这些打着单位的旗号的行骗行为给诓骗吗?
既然是单位组织的(看似是单位组织的),而且还可以免费旅游,何乐而不为?骗子也真是工于心计,抓住了老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讲个课,免费发鸡蛋或者面粉啊,就在家附近,天天讲天天发,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但老年人就觉得这是对他们的关心,而且便宜不占白不占。
很多老人都自以为很精明,跟奶奶聊天过了,她还喜滋滋跟我说占了多大便宜,商品包装上建议零售价400多,一盒打完折按170来算,而且如果按照一年份的量来买,大约三四十盒羊奶粉,爷爷奶奶一人一份,加起来不到一万,跟我算了一遍,还特别自豪说可便宜了。
甚至还跟我说人家的服务态度有多好,骗子让她先交完一年份的钱,然后拿几盒回去常常,说是明年开春了三四月份,羊吃了新鲜的草之后,挤出新鲜的羊奶做成奶粉了再给爷爷奶奶送新鲜的。 听完骗子的话,我不禁想反驳一句,不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只不过是因为我想象力太差,才当不了骗子。
三、死要面子活受罪
奶奶即便是被骗了,似乎还有点惋惜或者该怎么说呢,明知道被骗,但好像不是最惨的那种庆幸。
“我买的还算是那些老人里买的算少的咯!”
未免让我听到了更心酸,但好像老人们的自我疗愈功能,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吧。
爷爷奶奶和家属大院的一群老人们,参与这种活动经常成群结队,都是左邻右舍,有时候也免不了面子上的攀比和老人们所谓的尊严和小小的较劲。
平时一起在玩的都是邻里邻居,隔壁老李买了,我能不买?那个老王说是买了两年,我就买一年份的,怎么了?再说了,就算被骗了,人家这么招待我们,还带我们出去玩儿,旅游,送鸡蛋,米面,对我这么好,买他点东西怎么了?
明明也会心疼那点钱,但总是在面对一群人的时候,当别人掏出了更多的钱去参与的时候,自己也有点不甘落后,也不会考虑并不是人多的就值得信赖,甚至更不知道何谓“乌合之众”效应。
本能的反应之下,就会头脑发热的给自己找一个十分恰当的能把自己说服的理由,而顺着骗子的台阶,还有周围要么的托儿,要么是同样被骗的老人们掏钱的爽快劲儿给影响,就势掏出自己的养老金买了这些。
四、怕事儿
我不知道为什么老人们不愿意去深究,这样的骗局为何在身边像个毒瘤一样根本无法拔出。
甚至就在这一次被骗后,我直接跟爷爷奶奶说去报警吧。
反而被他们指责说道了一番“你都是出社会的人了,人家不偷不抢,做合法买卖,有门店,你无缘无故去报警,你这就是不懂法”
当即把我给说噎到了,心想说,他们骗你们养老金,为什么你们反而容忍他们的存在,甚至连我要报警,然警察去取缔查封他们,也只是说我的不是呢?
也许老人们自己也知道,钱出去了,肯定是回不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爷爷奶奶甚至说,这样的店,小城上上下下那么多,怎么可能是骗子呢?现在这样的情况可多了。
再说了,你报警,有什么证据吗?而且院子附近的这家店都开了几年了,能有什么问题。
那,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样的店不正规,这么多曾经受骗上当过的老人,却没有一个人报过警,没有一个人去正视这家店就是骗子,没有一个人想说去让警察去取缔,即便是像牛皮癣一样满大街都是,也没有一个人想去揭掉这层垃圾?
我们总想着,或许是真的,大概是真的,不会是假的吧,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找正规的监管部门证实,究竟是真是假,无意识的纵容这样的骗子,一次又一次的骗着同一群老人们,直到把他们榨干,榨到毫无价值,甚至在榨取他们的生命。
五、怕死:怕自己死,更怕你先死
《见字如面》曾经有一期讨论过关于生死的话题,而生死,也从来都是国人们避之不及的话题。
从小到大,没有人会主动提及。
生死,都是人生必经的旅程,贪生怕死,是我们下意识的本能反应。活着虽然不是一件完美的事情,但只有活着,才能经历所谓的完美和不完美,死了,生命的终结,便是再无机会。
爷爷几年前身体都还很健康,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打太极,到城墙上散步,走路,而且也带着奶奶一起锻炼,两个人的心愿,大约是一直相伴到老。
爷爷买什么,都必然会给奶奶买一份;奶奶去买菜或者有什么好吃的,也当然会想着爷爷,两个人这样相互扶持照应着,过了一辈子。
有时候,我不相信他们想不穿,看不透,生死这么一回事儿。
也许,他们更担心的是,哪一个先走,被留下的那个多么了无生趣,所以都在尽力的,让自己,让彼此开开心心,保持健康,一直一直的陪伴着走下去。
或许,他们的确怕死,但,我更愿意猜测,他们是怕对方,走在了自己前面,怕独自一人的孤独,怕再无人相伴的无趣。
那么,我们要如何劝诫老年人,让他们提高警惕心理呢?
我觉得,我们研究老人的心理,真没人家骗子研究的透。那么,我们就借鉴骗子的经验,反其道而行之:
叔叔婶婶,爸爸妈妈,还有姑姑,我们家人住在一个小城,有时间爷爷奶奶的这些儿子女儿媳妇女婿都会回去看看,也并不像很多子女在外面漂着的家庭,相比之下照顾和探望的肯定会更周全。
然而,即使如此,也无法避免那些无孔不入的骗子。
所以时常在外工作的朋友们,哪怕能多抽一点时间陪陪他们,也能让他们孤独的时间少一点,与骗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被洗脑的时间少一点。
您说,是吗?
没事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用更多的有意义的社交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最近一则新闻里,一位少女用照片记录下了与自己爷爷的最后七年,也许很多人做不到,但可以鼓励老人们了解一些新鲜的事情,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更有劲儿。
我们常说,在那些保健诈骗团伙那儿买的是假货,骗钱的,这么多新闻报道里,为什么从来没有说过正规的保健品,补品的购买地呢?
说实话,我也并不清楚哪里有正规的保健品店,甚至我对保健品是否有正规一说,都保持怀疑,我根本不知道所谓的正规保健品是否也能达到他们所说的功效。
但至少买真正有用的补品,健康的食物给老人们,是没有问题。
让爷爷奶奶买当天的新鲜蔬菜,不要再买隔夜的或者看着蔫巴的叶子菜,爷爷有糖尿病,少买点烟酒,水果也不能多吃,爸爸也会时常带点湖里的野生鱼,让老人们热闹一下做顿好吃的,顺便把几个儿女叫过来吃饭。
爷爷奶奶都有医保,也记得定时提醒他们去做体检,身体一些小病小痛就及时治疗,遵从医生的医嘱,而不是偏听偏信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传销。
偶尔让他们想的开一点,给他们报个老年团,请几天假陪他们一起出去走走,散散心,旅游,当然前提是在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
逐渐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有病吃药,而不是害怕医院是圈钱的地方,转而求助相信这些看似便宜的能祛百病的保健品。
这,才是真正对老人们的负责,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随时清楚,放心。
从前听新闻里报道这些受骗的老人,还有点自欺欺人,觉得可能是这些老人家懂的不多,或者是不太与外界接触,不太了解科学常识。
但发生在自己家里,还是十分心疼老头儿老太太的。而且老爷子也并不是不懂道理的人,好歹两老也都是知识分子,但面对骗子的骗术,还是会盲目的去相信他们,而不太深究,找出诈骗分子的语言漏洞。
爷爷奶奶就十分肯定的告诉我,说那些穿白大褂的人肯定是医生,而当我问他们说你怎么知道的时候,又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我问奶奶你怎么知道你买的是羊奶粉,而不是牛奶粉兑了面粉再加点腥膻味儿制成的假奶粉?她也只是告诉我说,因为包装上面写的是“羊奶粉”三个大字,不可能作假。
再极端一点,我举了个例子,当初三聚氰胺奶粉里,也只说了这是健康的好的奶粉,有在包装的成分那一栏写掺了三聚氰胺吗?没有吧。
一个个给他们分析骗局,把骗子的漏洞和一眼就能看出的手段耐心的讲给他们听。
告诉自己家的老人,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
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尽量不要参加。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或者需要团购时,就直接跟老人们说,以后做这种决定前,一定要跟自己的儿子女儿家人们打声招呼,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
最后,我只能嘱托了又嘱托,即便他们可能会再受骗,但只能跟他们多多打电话,跟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告诫骗子们的危害吧。
人势单力薄,也做不到什么,只能在这里跟骗子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说一声:
后记:
以下这部分,是我从知乎上摘录的,真的很家里有老人的,不要再被骗,不要再把自己辛苦攒下来的养老金给别人,自己舍不得吃喝,买来一堆废品。
我对奶粉的要求是大品牌,因为大品牌的资质齐全,奶粉的品质有保障。当然除品牌及产品的资质和品质外,对于奶粉的奶源、营养成分也会仔细查看。我更喜欢选择低脂奶粉。建议如果送家里中老年人喝的话,可以考虑选择雀巢品牌的奶粉。现如今大多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在随年龄而退化,因此能量需要减少,以及面临“三高”和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雀巢中老年奶粉中有一款是雀巢怡养健心中老年奶粉,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奶品质量让人很放心。这款奶粉主打高钙配方,100g奶粉中含有1350mg钙质,一天两杯就可以满足体内675%的钙质所需;同时奶粉中无蔗糖添加、脂肪含量很低,对于中老年人肠胃消化吸收来说非常友好。另外,这款奶粉中添加的瑞士进口鱼油,可以软化血管、调节血压,也可以保护心脏健康。所以建议你送礼送雀巢怡养健心中老年奶粉。
不应该。
爷爷奶奶不该给孙子买奶粉。该买奶粉的是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吃,喝拉撒,还有照顾都是爸爸妈妈的责任。
爷爷奶奶不是孙子的监护人,没义务给孙子买奶、但如果他们手头宽余,时不时的也可以给孙子买奶粉,这是当爷奶奶的心意,而不是该买。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