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莫用你的生活评价他人的人生》

老人 0 50

高考作文《莫用你的生活评价他人的人生》,第1张

高考作文《莫用你的生活评价他人的人生》
导读: 2016年6月7日,是我参加高考后的整第十年。  今天上午,随着第一门语文考试的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其中上海的语文作文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  的确,如题目所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

 2016年6月7日,是我参加高考后的整第十年。

  今天上午,随着第一门语文考试的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其中上海的语文作文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

  的确,如题目所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就“人们”中每一个人而言,由于其兴趣、爱好、受到的教育等等的不同,他所喜爱评价的人生也不同。

  譬如,外公外婆喜爱向邻居评价我的生活,炫耀一番“我的外孙”现在学历如何如何;而邻居们或点头啧啧表示羡慕、或嗤之以鼻表示不屑。对羡慕者的眼光外祖父母往往很得意;而嗤之以鼻者,他们则是激烈地与之针锋相对。不论如何,这都是对我这个外孙的爱。而我能带给他们一些快乐,尤其是今年一月已然在天堂中的我的外公,此亦是吾之拙政吧……

  而我的母亲喜爱看电视里的“老娘舅”节目,皆是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对在节目里面播放的芸芸众生,母亲也会忍不住对他们的行为予以评价;而对那些对父母不孝、对妻子不忠,对子女不养者,到激愤处,母亲往往拍案而起,横眉怒斥,大义凛然!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憎恶呢

  于我而言,我对家长里短不大感冒,对娱乐明星、八卦新闻更是毫无兴趣,吹嘘自己的一点小成绩,一是这本身就不合适,更重要的是,在周围的“牛人”们面前,我这实在不敢算是什么成绩。

  我从心底里愿意评论的生活,是我爱的他们、那些史书里的我的历史偶像的生活。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邲之战大破晋军成就霸业;而他“不建京观,止戈为武”,是一种面对成就时的良知与淡然;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面对绝世美色夏姬,楚庄王能斩断情丝,不为所惑,是条汉子!

  有人沉迷于吴起的功名。带兵、他一生作战百战不殆,为政、他力推变法不逊商鞅,著书立说,除了那著名的《吴起兵法》,据郭沫若先生等学者考证,吴起还参与过部分春秋史的修订,吴起可谓无所不通;但亦有人不齿于他在鲁国“杀妻求将”,在魏国嘲讽新相“田文”(一说“商文”),在楚国变法过于激进,自己也因此惨遭毒手。光阴荏苒,历史留下了吴起的印记,而让其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也留下了像我这样的再普通不过的崇拜者……

  还有陆逊,他有才华、隐忍、谦逊,是儒者的楷模。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的不世之功是他应得的。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子孙中,儿子陆抗也是一代名将,孙子陆机是留名千古的西晋大文豪。自己出色,子孙也出色,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想呢

  还有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一篇《论佛骨表》,是读书人的铮铮铁骨;《原道》、《原毁》,是对信奉的儒家学说的忠诚;《师说》、《马说》,是那种“抗颜为师”、敢于与时弊做斗争的骨气与勇气!加之《祭十二郎文》、《送穷文》等等,你怎能不感叹韩昌黎无愧“文起八代之衰”!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何意于歌词哉”,这是我最喜爱的辛弃疾。

  辛弃疾是漂泊的,他一生“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他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辛弃疾是敏感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是孤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是生活的悠然;“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那是生活难言的苦和无奈的苟且。

  最重要的是,无论多困顿,辛弃疾对国家的爱是执着的:能上阵杀敌时他“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被贬时他也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老了,辛弃疾还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在主动请缨,恳请报国杀敌!

  辛弃疾的传奇一生,和他那能契合各种情绪的敏感,最重要的是他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报国热情,伴随着他流传千古的词章,激荡着千古人心。也在千百年后激励着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前进、带给我无数次的共鸣与感动。

  在文人中,我最喜爱辛弃疾。

  而在武将中,我最崇敬袁督师。

  兵微将寡,对手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满清铁骑;袁崇焕之前可以跑,因为他那些上司,二三品的大员们已早早逃进了山海关内,作为六品小官“宁前道”他更可以撤退;但袁崇焕发誓“宁前道必不退,决定独卧孤城,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纵观中国历史,面对如是情形,能死里逃生者寡;而能挽狂澜于既倒,以少胜多者,更是少之又少。而当袁崇焕以其旷世奇才,大获全胜,立下不世之功时,他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以空前绝后的方式,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没错,杜甫说的是诸葛亮。

  但每每读到这首诗,我也会不禁想到袁崇焕。当他蒙冤惨死,五年复辽终成梦,我何尝也不为他涕泪沾襟呢

  午后,呷一口茶,结束回望英雄们的人生,我仿佛从梦中醒来……

  迷离中,窗外忽然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

  “庄生晓梦迷蝴蝶”。在《庄子·齐物论》中有“庄子梦蝶”的典故。说庄子在做梦时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由于梦境太真实,庄子一觉醒来,还在回味:究竟是梦里的蝴蝶是真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是真的自己

  庄子这个梦是美好的……

  而我的梦,我回忆着我最喜爱的英雄们的故事,回忆着我的高中生活,回忆着我参加高考……好吧也许参加考试的过程本生是痛苦的。但那高中的生活,傅老师,我的好朋友们,窗外迤逦而过的隔壁班的美女同学,都是怎样美好的回忆……

  他们如真亦如梦……

  一看表,距离我开始写文章,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幸而我不用参加高考,否则现在,我肯定是来不及答题了……

  更幸而的是,我有时间可以沉下心来,悠然地写上这一篇长文,不用担心时间的催促,不用担心判官的评分……

  只是为了我自己的兴趣……

  但是还是请问各位看官朋友:认为这文章能得几分呢

  写这文章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各位给我评分,何尝不亦是在“评价我的生活”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世界无处不是景,你在观看和评论风景,而不知不觉中,

  你也早已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我平时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妈妈才来接我回家。那天,我记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学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是让他们晚上来过节。

“过节?”我顺手翻开日历,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点诧异,“没听说今天是什么节呀!”

外婆微微一笑,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我怎么没听说呀!”

“嘻嘻,你看——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我们家的‘小博士’真够孤陋寡闻了。”外婆扬扬眉毛,显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报复”我。前些天,外婆看见街上有很多人在卖玫瑰花,就问我那天是什么节。嘻嘻,连情人节都不知道,真够孤陋寡闻了。可是,今天的我却有点尴尬,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让我这个“小博士”怎么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临上学时,我给外公悄悄留了一个纸条儿,请他上网帮我下载一些关于“二月二”的资料,并且恳求他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里找回面子。那一天,我听课时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着“二月二”的事儿。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给我一沓打印好的资料,我便关起门来“恶补”。原来,“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节气有关。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哈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现买现卖”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一点知识,就准能把外婆“镇住”。

吃午饭的时候,我问外婆:“你知道什么叫‘龙抬头’吗?”

外婆还是微微一笑,说:“我外孙子今年小学毕业,而且要考重点初中,这就是‘龙抬头’啊!”

“这是迷信!”我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却见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外公小声告诉我:“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总是寄托着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我凝神注视着外婆,发现他的眼神里闪动着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大概就是外公说的那种“最殷切的企盼”吧?望着慈祥的外婆,我的心里涌动着许许多多的感动。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怎么过“二月二”,不知道外婆会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我从资料上得知,在“二月二”这一天,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外婆是北方人,会怎么张罗这个节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充满好奇地问。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说:“保密。”

那天下午的课,我还是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学回家,我像猫儿似的悄悄溜进饭厅,只见桌子上摆了满满一盘年糕——好像是从红蜻蜓蛋糕店买来的那种,此外还有几个凉盘儿和一瓶我喜爱的百事可乐。原来“二月二”也没什么特别的呀!

我看见厨房的门欠着一条缝儿,便偷偷地去“侦察”。厨房里,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往一个大盘里摆。她摆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顺序,猪鼻子挨着猪鼻子,猪耳朵挨着猪耳朵,摆好之后仍像一个不曾切开的猪头趴在那里。然后,外婆往猪头肉上撒了很多大块的葱花儿和各种佐料,最后放在锅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从来不吃肥肉的,今天这个节怎么过?

晚上,爸爸、妈妈在桌上对外公、外婆表示感谢,说你们的外孙子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争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一定考上重点初中。

“轮到你说了!”妈妈拉着我的衣袖,“请‘小博士’发表祝酒词!”

我一直看着那盘子肥凛凛的猪头肉发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不说就不说吧!”外婆把一大块猪头肉夹在我的碗里,“来,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励我说:“来,快吃吧,这道菜具有美容、健脑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四双眼睛的“监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块猪头肉塞到嘴里——说实话,我原本是想趁他们不注意时再吐掉的。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后来我竟然大嚼大咽起来,外婆蒸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当香啊!

后来,我向外公、外婆敬了酒,感谢他们几年来对我地精心呵护,让我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没有勇气卖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那一点点知识,只是说,“二月二”是民俗,不是迷信;民俗是大海,我们永远都不能完全读懂它。我还发自内心地说,外公、外婆懂得的东西就是比我多,我要永远向他们学习。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过“二月二”,我希望以后年年到外婆家去过“二月二”。我将带着最美好的人生体验,去热爱外公、外婆。我一定会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东西,作为我生活与奋斗的力量。我会永远记住——外婆家的“二月二”。

感谢是一种温暖的情感,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我最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地送给我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空间,让我伸展开双臂,拥抱我想要的生活。

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送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把温情的伞。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天,他们的女儿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父母的愿望实现了: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幸福美满的家。

父母笑了,而在这由衷的笑容里,我却看到了父母额头不知何时爬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鬓角也多了缕缕白发。

父母的心中依然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牵挂着女儿,牵挂着他们的小外孙。于是,为了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父母在他们已近六十岁的年纪里,又做起了外孙女的“老保姆”,看着外孙女如童年时的我一般聪明乖巧的样子,父母满足地笑了。只是,他们已不再年轻……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我已不再年少,当我悄悄地数着父母头上的缕缕白发,当我轻轻地抚摸父母脸上的道道皱纹;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父母已不再年轻,当春去秋来父母无声的爱依然陪伴在我的旅程,当父母慈祥的双眼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与温情;

我感谢我的父母,当我初为人母用满心的关爱去呵护自己的小宝宝,当我轻轻地为女儿唱起那首《你快乐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我们以前做过什么,只要现在我们给自己静静的一天,想想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想想我们明天的责任。拿起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课本,安心的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完每一节课,用心的过完每一个日子,我想我们父母那博大的心胸一定会容下,由于我们曾经的幼稚而挥霍的那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