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奶奶送孙子上错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去哪里了?

老人 0 22

上海一奶奶送孙子上错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去哪里了?,第1张

上海一奶奶送孙子上错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去哪里了?
导读:上海的一个奶奶在9月1号送孙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把孙子送错了幼儿园。最后妈妈接到了警方报警电话,才得知原来儿子被奶奶送错了幼儿园。幼儿园再查询孩子名字的时候发现,该所幼儿园里边儿根本就没有这一个小朋友的入园记录,因为奶奶送孙子上错了幼儿

上海的一个奶奶在9月1号送孙子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把孙子送错了幼儿园。最后妈妈接到了警方报警电话,才得知原来儿子被奶奶送错了幼儿园。幼儿园再查询孩子名字的时候发现,该所幼儿园里边儿根本就没有这一个小朋友的入园记录,因为奶奶送孙子上错了幼儿园。才闹出了乌龙的事件,孩子的父母因为在这一天需要上班,所以没有送孩子上学。

奶奶给孙子送错了幼儿园

这个奶奶在给孙子送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提前练习了几天的时间,得知了孙子上幼儿园的具体地方。每天都练习接送孩子,却殊不知在9月1号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依然是把孩子送错了地方。这个奶奶由于是外地人,在去接送孙子的时候才去上海不久,由于对线路并不是特别的熟悉,导致奶奶把孙子送错了幼儿园。好在幼儿园的园长非常的细心,了解到孩子不是幼儿园的学生选择报警,通过报警的方式了解到孩子父母的****。

孩子父母去上班了

孩子的父母因为面对工作非常的忙碌,所以在孩子开学这一天要求奶奶去送孩子上学。没有想到奶奶经常性的练习送孩子上学的路线,却依然出现了错误。这对于妈妈而言,在要求奶奶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就应该提前跟奶奶一起练习一遍接送孩子的路线。这样以防把孩子送错了幼儿园,或者是发生把孩子弄丢了的情况。

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开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开学的时候,都想要能够亲自送孩子上学,有的父母确实因为工作较为忙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开学就只能请家里的老人过来帮忙照顾孩子,这对于父母而言鱼和熊掌没办法兼得,陪伴了孩子却没有办法工作。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父母又不得不选择上班。

前两天陈赫在微博上发不了一条送女儿上幼儿园的视频,并且配上了文字,表示希望自己一会儿和孩子分别的时候可以坚强一点。视频中,小女孩无忧无虑的参观着幼儿园,全程都很放松,反而是跟在身后的陈赫,表现得有些担忧而且又恋恋不舍。很多网友被陈赫的 搞笑 逗笑了,但是只有当父母的人才能理解他的心情。

时下孩子是父母们的心尖肉,在大人们担心孩子到了新环境会有分离焦虑,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身上也会焦虑情绪产生。每年的幼儿园开学都成了大型催泪现场,家长和孩子哭作一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当父母们担心孩子分离焦虑时,也要谨防自身的"送园焦虑"。

很多家长对于"送园焦虑"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对于这种焦虑情绪并不敏感。其实成人的标签下,父母的焦虑心理更加明显,对于家庭生活的影响也较为强烈。我们不妨先从家长们"送园焦虑"的表现上先做了解,家长们也要对号入座哦!

在某小视频app上有一条视频拍摄的是一位父亲在送孩子去上幼儿园后,回到车里崩溃大哭。虽然视频中没有看到孩子的表现,但是这位父亲的表现却着实令人深刻。类似的视频有很多,入园的当天,孩子的奶奶为了在大门缝里偷看孩子,竟然买了望远镜,弯着腰,偷偷的拿着望远镜观察情况。

1 内心感到失落、焦虑

父母们隐藏在隐蔽的地方偷偷的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内心充斥着失落和焦虑。虽然表面上看是孩子舍不得父母,但是父母眼角含着的眼泪却暴露了父母的不舍。

2 担心幼儿园老师的照顾是否周到

家长们考虑到平时是一家人照顾孩子,而入园后,是一个老师照顾好几个孩子,担心老师会对孩子照顾的不周到。甚至有新闻爆出,有家长发现幼儿园没有监控,想要自掏腰包去安监控观察孩子。

3 害怕孩子的安全出问题

4 有明显的犹豫情绪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有哭闹的情绪,便觉得有些心软,进而有一些犹豫,无法果断的决定是否要让孩子去上幼儿园。

可见父母的"送园焦虑"表现也是比较明显的,之所以不被人们所重视,因为碍于家长的身份,这些焦虑情绪被选择性的忽视或者是遮掩了。

张姐送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大病了一场,孩子已经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但是张姐却还没有从焦虑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张姐是全职妈妈,每天的时间都和孩子在一起,如今面对孩子的分离,张姐反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属了。

没有了孩子的陪伴,张姐的情绪很受影响。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使得张姐的心理压力骤增,"送园焦虑"的表现也极为明显。另外,孩子一直是由张姐照顾,张姐也照顾的极为细致,由此张姐担心老师的不周到让孩子受到冷落或者忽视。近来关于幼儿园老师喂孩子吃饭,最后一个被喂饭的孩子只能吃冷饭的新闻也是让张姐非常的担忧。

1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等孩子上了学,家长们反而失去了孩子的陪伴。生活重心的转变使得家长们内心的 情感 产生了部分缺失。

2 家长对幼儿园环境的不信任

家长们对孩子所要接触的新环境不信任,担心有不安全的因素发生。因为对环境的了解匮乏,家长们的担心情绪非常烈,进而这种不信任的感觉逐渐转变成了焦虑。

3 父母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自信

很多父母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没有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说自主吃饭,自主上厕所。入园后,这种孩子自身能力上的欠缺就会造成父母对孩子适应能力的不自信。这些不自信感最终成了家长依法不可收拾的焦虑。

可见,家长焦虑的原因也很负责,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以及一些环境影响,父母焦虑的心态非常有必要进行调整。如何应对家长的"送园焦虑"也是孩子入园后,家长需要谨慎对待的情绪障碍。

1 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前要多做考察

在家长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要多加观察园内的情况,以及老师的教学风格。进而确定幼儿园是否适合孩子。当家长对幼儿园的情况有所了解后,自然会更加信任这个新环境。父母建立在了解上的选择,内心会更加的安定。

2 多和老师进行良性的沟通

保持沟通的目的是一起发现孩子身上有待改正的地方,帮助孩子尽快的适应环境。而并非是表达对老师的不信任或者质疑。相信老师的能力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保持良性的沟通,家长对孩子更放心。同时,这种信任感也让家长的担忧有所消除。

3 积极配合园内的活动

对于需要家长参加的活动,父母们要积极主动的参加,配合园内的教学活动,和老师一起为孩子营造轻松的环境氛围。这样家长也会因为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而心里稍有安慰,焦虑的情绪也有所缓解。

我是小棉袄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视频中的小女孩,抱着一只小熊,显得手足无措,眼神满是恐惧。当大白温柔地安慰她说送她回家时,她说的那个“好”字,让我的心跟着揪着起来,她才两岁,本应该是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卖萌的年纪,可是却被迫去面对可怕的病魔,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恐惧。隔离结束回到家后,在睡梦中的小女孩仿佛做了噩梦,哭喊着“阿姨抱抱”,而那时,她的母亲该是作何感受,恐怕心都要疼死了。

自从有了孩子后,真的很怕看到这样的事件,就像看到那些不到3岁的孩子被送去幼儿园,自己也会跟着难过,他们还那么小就必须要面对分离。想到我的孩子,因为我们两夫妻在外上班,所以她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我和她爸爸不能每天都回去看她。有一天,大清早就接到孩子奶奶的电话,说宝宝发了一个晚上的烧,当即就向领导请了假,来不及等孩子爸爸来接,就借了同事的车往家赶,一路上满脑子都是孩子不舒服的画面。推开家门的那一刻,孩子正站在她的小车子旁边,看见我进来,她声音沙哑地喊了句“妈妈”,而她的眼睛因为发烧的原因还在像火烧的一样通红通红。那一刻,自己再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冲上去一把把孩子抱进怀里,任由她的鼻涕擦在我的衣服上,当抱住她小小身躯的那一刻,自己才感觉到踏实。

那一晚,我一晚上没有睡觉,听着孩子喘气都觉得费劲的声音,自己难受得要死。给她喂了药后,便把她搂在自己的怀里,希望能给她一点安全感,毕竟她正在和病魔斗争,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她妈妈的安全感。半夜的时候,孩子又开始发烧,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浑身上下像个火球一样滚烫,药也喂不进去,只能用热水在她身上一遍又一遍地擦拭为她散热,大概一小时后,她的体温才逐渐下降。那一晚,自己很没出息地哭了一遍又一遍,看着孩子虚弱无力的样子,真的祈求能将那份痛苦转移到自己身上。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孩子的烧才完全褪去,看着孩子沉沉地睡着的模样,自己是真的很舍不得离开,可是抱起孩子没有收入,放下孩子又满满的亏欠。

顶着个黑眼圈回到单位,拖着疲惫的身躯上了一天的班之后,我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首付一个车子,虽然那笔钱是我们准备用来买房的,但是,此刻的我觉得,对孩子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从那以后,我不管下班多晚,都会回家陪她玩一下,即使有时回去孩子已经入睡,但是能悄悄地看她一眼就很满足,看着她健 健康 康平平安安的,就真的什么诉求都没有了。所以,当看着那个只有两岁的孩子被迫与父母分离,独自隔离,自己真的就被戳到了泪点。而也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能体会,那个孩子的母亲该有多绝望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孩子。

病魔无情,但人心有情,愿这个世界多一点善意,也愿那个孩子能忘掉所有不愉快的经历,健 健康 康平平安安地成长。

儿子小样3岁要上幼儿园了,妈妈要去上班了,外婆和奶奶都热心地赶过来帮忙,小样喜欢外婆还是喜欢奶奶呢?

小样出生后,妈妈没上班就一直陪伴着他,每到周末爸爸妈妈就带着小样,周六到外婆家,周日就到奶奶家,两边的老人都爱他爱不够,两边的老人家都享受天伦之乐。

到外婆的那一天,除了给他们做好吃的,外婆还会陪着小样做一个折纸,还会陪伴他画简笔画,每天都有小收获。

外婆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可能有一些方法,再加上,外婆跟小样一起做的手工和画画,已经在一个房间陈列了很多了,小样看着就自豪,所以小样每周末特别期待到外婆家去。

到奶奶家,每周末就是给小样做好吃的,小样不好好吃的时候,奶奶就追着喂:“来,宝贝孙子再吃一口!吃了,奶奶给你买喜欢的玩具”。

一天当中除了吃好吃的,没有新鲜玩意,而且奶奶总是强迫小样吃很多的饭菜、水果,小样就有点不想去奶奶家了。

现在每天上幼儿园,接送都由外婆和奶奶,一个送,一个接,有一天小样“童言无忌”脱口而出:“我要外婆送,外婆接”。

小样话一出,奶奶的脸“变色”了,小样的爸爸妈妈赶紧吵他:“怎么说话呢,小样?”

童言无忌最真实,跟谁相处最愉快,他从内心自然就接受谁。

为什么小样喜欢外婆却疏远奶奶呢?两个老人都那么爱他。

正确的爱才是最好的爱!学“技能”的爱才是最长远的爱!亲子交流的话题也很重要。

外婆每天带给小样有创作的乐趣,小家伙在自主参与中获得成就感。

外婆接送他上幼儿园的一路上,会跟他交流:“你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有没有跟哪个小朋友做了有趣的事情”?

交流的事情都是以孩子 情感 满足方面出发,小样的思维就打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就会讲很多当天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事情;会讲老师今天又表扬他画画画得好,小样特骄傲特自豪,心情倍爽!

奶奶接送小样时总是会问:“你今天吃的啥,吃饱了吗?”奶奶跟小样交流大多与吃有关,小样觉得没有新鲜感,有时甚至感觉索然无味。

每天晚饭后,外婆会自发地拿出《简笔画10000例》,自己在那里画,每天都会画A4纸一张的图画。然后折纸会叠一只小动物。

小样看见就被 吸引 过去了,然后就缠着让外婆教给他,小样也学着外婆拿出A4纸,在上边画上4只小鸭,外婆立即表扬:“小样今天这第三只小鸭画得比那三只都好”。

小样听后特高兴,孩子就是要鼓励,表扬得越具体,他越自信越开心。

“外婆,你再教我叠一只小白兔吧!”外婆又耐心地教给小样叠小兔子,有说有笑,一派温馨。

奶奶瞧着心里酸溜溜的,这宝贝孙子眼里只有外婆,不喜欢我这当奶奶的,奶奶真有些“吃醋”!

外婆看出来了,等小样上幼儿园去了,外婆拿出那本《简笔画10000例》跟奶奶聊开了:

“他奶奶,这本简笔画内容丰富,0基础跟着练也能学会,每种图案有分解步骤,每个图案还都附有简短的科普知识,边画边讲给孩子听,可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图案都是由简单入手,照着做很简单的。我也是听隔壁退休教授王大姐介绍的”。

外婆看到隔壁王教授的小孙子带得好,特别是专注力集中,所以日常跟王教授聊天中取了真经:“孩子要想坐得住,要想集中注意力,他手上一定要有事情做,两只小手不能闲着。比如画画,做手工等等”。

当外婆的就买了王教授带孙子的同版《简笔画10000例》,在女儿怀小样的时候就自个练起来了,小样1岁半的时候,她就翻给他看,讲给他听,2岁开始,周末小样到他家了,他就教给小样雪画简笔画。

小样现在已经能画上百种图案了,习惯成自然,孩子养成了动手操作的这种好习惯了。

上幼儿园了,老师让小宝贝们涂涂画画的时候,小样的“作品”跟班级其他孩子要高出一格,老师一表扬,就把他乐得更加喜欢外婆了。

孩子从小 画简笔画确实有很多好处

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手部肌肉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拓展孩子的认知,简笔画10000例里,植物、小动物、形状等孩子看多了,画多了,慢慢学会了归类。每个图案还有简单的科普知识,开拓了孩子们的思维。

孩子掌握简单的简笔画技巧后,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孩子还没有学会写字之前的书面表达语言。他会边画边说,自己开心的事情,见到的有趣的事情都会通过他的简笔画表达出来。

陪伴孩子画简笔画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你对他的爱,全在陪伴他画简笔画的过程中,孩子的世界里不会说假话,你真的爱他,他就会喜欢你。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

在9月1号开学的第1天,上海的一位奶奶把孙子送错了幼儿园。当警察在接到报警以后,看到一个孩子明明不是该幼儿园的幼儿学生,了解到孩子妈妈的电话,给孩子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才得知这个孩子在早上上学的时候是被奶奶送到学校来的。而奶奶在提前两天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功课,了解了孩子究竟上了哪一个幼儿园,却殊不知做好了功课,依旧把孙子送错了幼儿园。

奶奶把孙子送错了幼儿园

在开学的第1天,由于父母工作都比较忙碌,所以要求奶奶把孙子送进幼儿园。当奶奶在得知要送孙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高兴,提前两天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了孙子上的哪一个幼儿园。往返把孩子都送了几遍,却没有想到,在开学的第1天依旧是把孩子送错了幼儿园。对于这一个奶奶,她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如果是送错了地方,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丢失。

奶奶把路记混了

上海由于是大城市,在记路过程当中许多老年人发现周边的幼儿园都一样。导致这个奶奶把孩子送上学的时候,发现孩子报名的幼儿园根本就不是附近的幼儿园,而是较远一点的幼儿园。当孩子的妈妈才知道这样事情的时候不仅没有责怪奶奶,反而是认为奶奶非常的细心。为了送孩子提前练习了几天了解孩子的学校,却因为路不熟,所以把孩子送错了幼儿园。

奶奶疼爱孙子

对于这一个奶奶在得知要送孙子上学的时候,可想而知她内心当中是非常的高兴。因为每一个奶奶都想在孙子第1天上学的时候,都希望能送孩子上学,却因为奶奶路不熟,把孙子送错了学校。好在孙子记得妈妈的手机号,当民警在接到幼儿园报警以后找到孩子妈妈进行了解后,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熙熙今年四岁了,妈妈下班的时候,听爷爷说,“今天她在幼儿园哭了四次,都是一些小问题,老师说让你明天跟她见个面去,要跟你说说孩子最近的表现”。熙熙妈妈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最近实在太忙了,孩子一直由公婆接送,孩子最近的表现她也不知道,今天听公公一说,才意识到很久没有去幼儿园跟老师见面了,这实在是不应该。

第二天,熙熙妈妈早早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孩子表现得很兴奋,自己脱衣服、拖书包,还主动跟老师打了招呼,笑嘻嘻地进去吃饭了,熙熙妈妈心想,孩子这不是表现很不错吗?老师去拉着熙熙妈妈来到走廊,对她说,“熙熙妈妈,孩子最近在幼儿园表现得不太好,昨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撒在了她的身上,她就开始哭,非要回家换一套,后来一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推凳子,碰到了她一下,她也开始哭,饭都没吃好,昨天一共哭了四回,她原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呢”。

熙熙妈妈也赶紧解释,孩子确实出现不温顺的情况,她也感到很纳闷,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听孩子爷爷说,您最近很忙,但是我想说,您在忙也要抽空多关心孩子,就拿上学来说,您送孩子和爷爷送孩子,孩子完全是两个状态,像今天她这么高兴的情况,基本很少见,爷爷来送的时候,她很不高兴,除非爷爷说放学给买好吃的,她才会往教室走,今天孩子表现简直太棒了,我想跟妈妈送有很大关系呢”。

熙熙妈妈从幼儿园出来,就开始思考,老师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孩子被父母接送,比老人接送,确实存在不少好处呢。

孩子对一天有期待

老师说,孩子被父母接送,尤其是妈妈,她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她早上的状态奠定一天的心情基础,虽然老人送孩子也非常尽心尽责,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打心眼里还是愿意跟妈妈在一起,和妈妈分享美好的早晨,这从孩子上学的状态就可以知道了。

孩子可以跟妈妈有效地交流

孩子跟妈妈在上学的路上,可以交流很多东西,在这个时候,孩子也是最健谈的,可以跟妈妈分享很多小秘密,是最融洽的亲子时刻,妈妈也可以趁机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多一些想象力。而老人接送孩子,往往只注重多吃饭、多喝水等生活习惯问题,不会过多进行情感交流。

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

可别小看短短的十几分钟,妈妈却能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比如她不想跟谁在一起玩,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学到了什么,情绪上有什么不对劲,这些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而老人呢,却会忽略这些细节,把孩子带回家,孩子一吃东西,一看电视,就啥都忘记了。

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却只有爷爷奶奶接送,时间长了,她内心就会产生变化,对放学这件事没有丝毫期待,也没有交流的兴趣,因为他跟妈妈更有共同语言。通过跟别的小朋友进行对比,他会觉得别的小朋友的父母更爱他们,这种想法会让她很没有安全感,内心也不会很快乐,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比如比较敏感,性格很极端等,多少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当然,幼儿园的放学时间跟很多父母的下班时间相冲突,也是很多父母亲子接送不了孩子的原因,建议爸爸妈妈们,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在一周内,抽出那么两三天,早上去送下孩子,周末多陪陪孩子,也能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亲子关系也能得到有效改善呢。

事发北京:男孩地铁大吼奶奶: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12月2日,北京。网友爆料地铁4号线,一男孩为了让奶奶站起来大吼大叫:“我警告你给我站起来”、“你是个什么东西!听不懂人话吗?”,奶奶说:“你要是再大声喧哗,一会儿下了地铁我就自己走了,然后就不管你了,因为你这种孩子……”奶奶的话还没有说完,男孩大吼奶奶: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该网友称,有空座时奶奶让男孩去坐,他不坐,奶奶坐着他又大声喊:“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期间车内乘客数次劝阻,男孩怒怼“干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视频中,看着这个孩子也不过八九岁的样子,怎么一点教养都没有,父母平时怎么教育的,换壁纸成这样?奶奶是长辈,为何不让奶奶坐着?面对其他乘客的质疑,满脸的蛮横不讲理,公共场所都如此肆无忌惮,可想而知在家肯定作威作福跟皇帝似的!

呆哥表示教育!教育!教育!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礼仪呢?!民族文化,民族传统,这些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现在看看,几乎都流失得差不多了!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冲击让我们自己丢失了!现在的孩子一说圣诞节、万圣节,高兴不得了,觉得这些 时尚 ,主流!我们民族应该醒醒了!教育商业化,对我们本民主的文化有百害无一利!华夏的传统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丢失了自己的文化,真的很可怕!

有网友表示这个孩子真有一个好爹妈啊,这么点就这样。掐指一算到满一十八恐怕有牢狱之灾重者死刑啊!从你的身上就看见你父母对你奶奶啥样子了。绝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祸害自己家人行,别祸害 社会 和劳苦大众的儿女就行!

呆哥结语: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双方老人爱着,在家里又被父母宠着,不会做任何家务活。他们只知道穿最好的,吃最好的,玩最好的,到头来,他们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会多爱。家长们请醒醒吧,注重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孩子的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孩子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的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超姐观点“就不让你个老东西坐!”男孩地铁大吼奶奶震碎所有人的三观,这是自己的亲孙子还是畜生?有这样的孙子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孩子的一言一行体现家长的言传身教 ,对这样的孩子我是无语,对孩子的家长我要好好说到说到!娇娃、宠娃可以,惯毛病不可以,看看孩子奶奶的今天,就是做父母你们的明天,孩子的父母好好反省一下吧!

家长不要给孩子找任何的借口,无论之前的原因是什么,无论孩子多大,无论孩子是怎样暴的粗口……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就看出一个孩子的家教和教养,他在家里,在学校白学习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不是嘴上说,更不是表演给外人看,是要把尊敬和感恩留给自己的身边人,你对自己身边的人都做不到尊重还谈何对他人的尊敬。

中的孩子恶习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之所以这样不尊敬自己的奶奶完完全全来自家长对自己父母的不尊敬,那个八九岁的孩子敢这样对自己的奶奶呼之换去的?看来这位奶奶平时在家没少受自己孩子的气。事情有因才有果,这位奶奶平时对孩子的教育现在完完全全体现到自己的身上,看着孙子狰狞的面孔这位奶奶是否也反省自己的过往呢?她是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他的孩子是怎么教育自己孙子的?这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一张白纸全在家长涂鸦,这个孩子被家长涂残废了!我们这些看官不要一边倒的指责孩子没素质、没教养,应该更多的指责孩子的父母和这位奶奶,为什么没有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做好家长?什么都包容、娇纵孩子,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现在的他你不教育,以后留给警察、监狱教育吗?今天他是大吼大叫的嚣张跋扈,明天是否会杀人放火去犯罪呢?家长好好醒醒吧,你这不是在爱孩子,这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纵容!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现在就不尊重老人,不尊重自己的奶奶,你养大他会尊重父母吗?长大的他只会自私的唯我独尊,今天不高兴他大吵大闹,明天他也许就会动手动脚,父母这不是在养虎为患,自己作事吗?

家长不要觉得他还是孩子,还不懂事,长大会好的,这样娇纵宠溺不会养成好习惯的,只会助长他的戾气让他以后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大家看了这则新闻会气愤、会指责,但在生气之后是否也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和言行,自己是否真正给孩子言传身教做好正能量的表率?我们所有的人都好好思考,引以为戒吧!

北京地铁上男孩大吼奶奶: 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这件事情说明一个非常可观而又普遍的问题: 家长溺爱,把孩子惯坏了,导致孩子毫无感恩之心,他的这种“坏”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这是我们最不想见到的 。一个这么大的 小孩就能够当着众人的面骂自己的奶奶是“老东西”,而且就是不让奶奶做,周围人对其教育时,他是满不在乎,依旧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用话怼对方,这既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位孩子的悲哀

12月2日,网友爆料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一名男孩对他的奶奶破口大骂,一直让坐在座位上的奶奶站起来,老年人体力不行,所以奶奶没有同意孩子的要求,就因为此,这个男孩彻底发飙了。

孩子: 我警告你给我起来!

奶奶: 你要是再大声喧哗,一会儿下了地铁我就自己租了,然后就不管你了,因为你这种孩子……

旁边乘客: 你是哪个学校的?

孩子: 臭学校,干你什么事,滚!

乘客: 你这么做让大家看不惯你知道吗?

孩子: 干你的事儿去,不要管我!

奶奶: 缺家教,那你如果这样,我以后不接送你。

孩子: 不管不顾,依旧让奶奶起来。

一名小学生竟然如此对待疼爱自己的奶奶,让外人看到这种情景,真的感到伤心和难过。老人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历来都是非常疼爱的, 隔代亲。中国的爷爷奶奶们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的疼爱程度应该是全世界最高的 ,大多数 爷爷奶奶放弃自己的生活、 娱乐 、爱好,来到自己的儿女家中帮助照顾孩子,陪伴他们成长,给他们做好吃的,带他们出去玩,上学了还要负责接送,甚至一些老人还要陪伴指导孩子写作业 。多少孩子对于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心存感恩之心的,也最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他们真的宠爱自己,不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喜欢批评自己。

但是也有及其个别的案例,就如题目中的这个男孩子,从奶奶的口中我们可以知道, 每天奶奶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孩子,平时大多数时间也是围绕着自己的宝贝孙子来进行 ,但是就这样深爱自己孙子的奶奶,最终 既没有赢得孙子的尊重,也没有得到孙子的爱戴 ,在自己孙子眼中她 甚至连一个路人都不如 ,这实在是让老人伤心,究其原因,我想最主要还是 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的溺爱,现在孩子都是掌上明珠,每一个家长都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 ,吃穿住行用样样保证到位 ,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于是在如此的 溺爱中 ,在孩子 小的时候一些脾气秉性方面的内容就有所忽视和放纵 ,于是随着孩子的长大, 慢慢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和毛病,但是这些在家长眼中算不了什么 。就比如这个 小孩对自己奶奶说的话 ,连最起码的 礼貌和尊重都没有 ,我们可以想到 这个男孩在家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时是什么样的态度,胡搅蛮差、不听话、喜欢顶嘴和怼人,只要合自己心意的就发飙生气、出言不逊,这样的小孩真的不知道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这个小孩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不能怪孩子, 责任都在父母,还有爷爷奶奶 ,父母和爷爷奶奶 将无原则的溺爱当做正当的疼爱 ,于是在这种 放纵式的疼爱中,孩子逐渐养成了桀骜不驯、自以为是、胡搅蛮缠的性格,自然会做出上述骂奶奶的事情

对待孩子, 该疼爱时疼爱 ,但是 该管理的时候也要狠下心来管理 ,管理小孩 就如学习一样,如果没有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学习作为基础,怎么可能考出好的成绩 ,小孩在 小的时候如果教育不好,逐渐养成不良的习惯,带他长大后,你再想改他的脾气早已为时已晚 ,再加上小孩的叛逆,最终会导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继续如此放纵下去,真不知道将来还要做什么更大的错事。

对于男童的言论和行为,我认为可能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时过度娇宠,在家就是个“小霸王” ; 二是男孩父母会否也是暴脾气,或者是奶奶日常言语也多带威胁,才让孩子有样学样

近日,有网友爆料,北京地铁上一小男孩勒令自己奶奶起来,还说,“ 就不给你这老东西坐 ”!闻言,男童奶奶也在旁边指着孩子讲,

你看你像什么样?告诉你,就你这样,从明天起我再也不送你接你,让你爸妈自己想法子去 ”!

旁边的乘客看不惯了上来说理。结果却被男孩一句话怼了回去,“ 我干着你事了,你就下去,别来管我 !”小男孩气焰嚣张得很。

看着这个孩子也不过七、八岁的样子,怎么一点教养都没有?在公共场所都如此不讲道理,可想而知在家更加会是怎样的狂妄!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此前“武汉地铁女孩脚踹母亲”的事件 。

对此,不禁让人感慨,现在的小孩都是怎么了?这又是谁之过呢

武汉地铁女孩脚踹母亲

首先我们从视频中看到,小男孩对奶奶气焰嚣张,步步紧逼,而男孩的奶奶似乎也并不平和,对着男孩也是颐指气使的指责。难道这没有问题吗?

有网友说得好, 这男童的做法肯定是不对头的,但奶奶不是先安抚他的情绪,事后回了家再去教训,而是直接在公共场合就对男孩一番谴责威胁。或许,正是奶奶这样的教育方式,才逐渐让孩子更加产生逆反心理

男孩一句话就是把奶奶喊成“老东西”,不让她坐,这也 从侧面反映了男孩内心对奶奶的不满和厌恶 。我们不能单纯从表面上看事情就一味责骂男孩,而应深入浅出,也许才能知道个中缘由。

而男童的父母我们倒是不清楚是否存在问题,但通常来说,孩子的表现足以反映一个家庭的教养。所以,他父母在教育上,无非可能是存在这两种问题:

第一, 男孩父母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多是采用打骂、威胁、说教的方式,面对强势的父母孩子没有话语权,只能服从。但内心是不满的,只能找相对弱势的奶奶去发泄

第二, 男孩是独生子,平时集万宠于一身。所以,当他想要座位时,也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奶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大发脾气

总的来说,这孩子不管是出于任何原因,小小年纪就如此,长大了以后还得了,恐怕会成为 社会 的“毒瘤”,让人细思极恐

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霸道,最基本的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尊老爱幼,最基本的教养都没有。

事情经过: 12月2日,北京地铁4号线,一男孩为了让奶奶站起来大吼大叫:“我警告你给我站起来”、“你是个什么东西!听不懂人话吗?”,奶奶说:“你要是再大声喧哗,一会儿下了地铁我就自己走了,然后就不管你了,因为你这种孩子……”奶奶的话还没有说完,男孩大吼奶奶: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有空座时奶奶让男孩去坐,他不坐,奶奶坐着他又大声喊:“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期间车内乘客数次劝阻,男孩怒怼“干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居然一点教养都没有,三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教过尊老爱幼,家长平时又是如何教的,奶奶年龄大了,为何不让奶奶坐,面对旁人的质疑他却蛮不讲理,在公共场合就如此,在家肯定是一个作威作福的小皇帝。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关起门来教育孩子,可是这奶奶却不这样,在孩子闹起来的时候一直说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当众的指责只会让孩子发飙,越闹越厉害。在公众场合闹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丢人,让更多的人指责孩子,老人应该及时安抚孩子化解尴尬 ,孩子的错不是孩子自己的而是大人的教育不当。

孩子这样只能是家长的原因,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后来上面的每一笔一画是离不开父母的身影。

孩子对奶奶的态度也反应了父母对老人的态度,孩子的一言一行是受家长的影响的。父母如何老人,孩子也这样。孩子形成了习惯。

俗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我相信男孩会变得目无尊长,除了爷爷奶奶的溺爱外,父母对他肯定也是百依百顺。长辈对孩子关爱我们可以理解,但父母作为监护人,对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义务,还有管教的职责。所以说,这就是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造成的恶果。

事情大概是一男孩和自己奶奶坐地铁,当时地铁上有坐,奶奶让男孩坐,男孩不坐,奶奶去坐,但是男孩却不让,不但不让奶奶坐,而且还对奶奶大吼大叫,竟然称自己的奶奶为“老东西”。

看到那个视频,这个男孩估计也就6、7岁的样子,感觉孩子年龄不大,口气很大,对方是自己的奶奶,是自己的长辈, 但是这个男孩没有一点尊敬长辈的意思,估计在家里也是横行霸道,我行我素的样子。

一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估计和其家庭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诚然,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可以说是倾注了几代人的爱, 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他,对于孩子的小脾气也是处处忍让,认为他只是个孩子,觉得长大了就自己改过来,这是大大的错误,现在不管,将来就管不了。

正是在一次次的纵容下, 孩子把一切都变的理所当然,觉得是谁都欠他的,有什么都应好的第一时间应该是给他们的 ,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自私,没有感恩之心,而在这个事情当中, 孩子能够当着奶奶的面叫她“老东西”,这说明其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叫的出来的,要么就是他的父母,要么就是他身边的其他亲人,这样叫过,所以被孩子记住了。

由此可见,不尊重长辈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平时的溺爱所造成的,而且还受到其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影响,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本来就品行不正,那么怎么能指望孩子能学好呢?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现在这么对长辈,那么将来当父母的就会遭受到同样的对待方式。

俗话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真的想要孩子将来能有个光明的未来,那么就要长远的考虑, 适当的收起自己浓浓的爱意,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及时的将其灭杀在摇篮当中 同时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不要总觉得“ 他只是个孩子 ”就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说明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太差了,不知道尊老爱幼,没有感恩之心,孩子的所作所为和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他的母亲一定是这样称呼婆婆为老东西的,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榜样,你怎么对待婆婆将来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的。

“老东西”这个词是一个贬义词,骂人,侮辱性词语。

一个人在情绪紧张对别人不满,发脾气的时候有时候就会脱口而出说出这句话。

用于骂自己的家人,而且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句话对着自己奶奶说。

从这个孩子奶奶的反应来看,这个孩子应该是经常说出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

她对这个孩子也是无可奈何,非常头疼。

“警告奶奶”“你是个什么东西,”就不让你坐。

“臭学校”让别人不要管自己。

嘶吼,咆哮,喧哗。

目中无人,指着奶奶说话,眼里没有丝毫的尊重自己的奶奶,

最基本的教养和尊敬都没有。

如同小霸王一样,气焰嚣张。

奶奶一直在耐心的劝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我行我素,根本不把奶奶放在眼里。

都不想管他,知道旁人在拍视频拍他的难堪的样子,也没有阻止。

这个孩子的刁蛮,任性,目中无人。

应该是父母对他的娇惯和溺爱造成的。

纵容,忽视他对别人不尊敬的态度。

觉得他还是个孩子,还小,不懂事。

他在家里长期这样,想要啥父母一一答应,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惯子如杀子。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他起了一个坏榜样,

父母在家里对待奶奶的态度

“老东西一词”这个小孩是怎么知道和学会的。

这个词一般成年人的骂人口语比较多。

他的父母在家里对待自己的母亲估计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都经常在家里对着母亲骂着“老东西”

孩子的模仿性强,跟着父母的习惯和样子学。

自我意识和模仿性被强化,

这个奶奶在自己家里的地位可能也很卑微,孙子都不把她当回事。

孙子眼里的她如同外人一样,肆意妄为。

无所顾忌,不受任何约束

还有一个是什么

在学校的作风,他眼里是臭学校。

学校是读书,讲文明和道德素质的地方。

对学校都是这样,对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态度能好到哪里去。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德行。

对别人要有敬畏之心。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你不尊重别人,别人更不会尊重你。

人都是需要换位思考的。

奶奶疼你,拿你没办法

更舍不得打你。

但是, 社会 上的其他人不知道你的性格和脾气不好。

他们可不会纵容和宽恕你这种态度和行为。

这种态度迟早都会吃亏。

到那个时候这个孩子才会长记性,有了教训就会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了

孩子威胁奶奶的语气,和用手指人的姿态和奶奶如出一辙。奶奶的话语里透露出对孩子的威胁和厌弃。可以看出奶奶带孩子的疲惫不堪。一边宠溺,一边对孩子各种威胁指责。从头到尾没有直接的对孩子不理智,不礼貌行为进行坚定的否定和制止。也没有对为什么不让孩子坐进行解释,安抚。只有威胁,恐吓。孩子也是一样对待奶奶。

有些人教育孩子有两种方式,一是满足他所有需求,让其飞扬跋扈,谁也不敢欺负;二是打击他不按父母规划的一切行为,让其懦弱无比,谁也不敢惹。很明显,在北京的这个男孩的教育方式就是第一种,让其变得蛮横。期间用词也非常不文明:“你是个什么东西!我警告你给我站起来。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因为这个孩子看起来十岁不到的样子,最大的源头还在于父母的教育上。像是孩子出现这些骂人的苗头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而不是纵容,觉得孩子这样很好。甚至有些家长还觉得:“孩子这样多好,至少不会被人欺负。”说这话的人一定没过脑子,虽然不会被一般的孩子欺负,但被欺负,就是比他还横,还狠毒的人欺负。

养不教,父之过。兴许孩子的父亲一直在上班,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让其变得这么残暴无比。其次,从小就这个态度,长大后对人的态度,也差不了多少。在这么小的时候不进行严加管教,等长大后就更加管不了。像是这样的孩子,更不能骄纵着养,这对他的成长一点用都没有。

就要对其进行严厉教育,把他这股子邪气给压下去。如果放任他继续成长下去,那么他对待人的这个态度,就会得罪很多人。其次,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尊老是排在前面的,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种种便利生活,能够看得出温度。而在这里爱幼,很多网友表示都想直接给这个孩子几脚,实在是过于猖狂。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难不成这个孩子老去后,被其他年幼的孩子这么对待,他心底里不难受么。趁着这个孩子还没有飞扬跋扈到一定程度,希望他的父母赶紧教育,毕竟还来得及!还有就是爷爷奶奶,别在溺爱这种孩子,再这么下去,孩子迟早得出事!

涉事幼儿园称他们也不清楚,要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而那名涉事的老师也被幼儿园给开除了。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小孩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老师便将这个小孩带到了办公室去。谁知小孩的手居然莫名其妙地被烫伤了,手背上红肿了一大片,而这个小孩的父亲便是张先生,张先生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心疼,并且想要尽快知道事情发生的全部真相,知道到底是谁将自己孩子的手给烫伤的。这件事也对小孩的心理造成了一些影响,这个小孩也没有以前那么开朗了,并且也比较排斥去幼儿园,可见这件事对小孩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但在这件事情中,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小孩到底是被意外烫伤的,还是被故意烫伤的。因为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被故意烫伤的话,那么涉事者将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惩罚。如果是意外烫伤的话,那么惩罚并没有那么严重,也许对孩子家长进行一些赔偿便可以了。这个小孩的岁数还非常小,这次的烫伤应该会在他的手背上留下疤痕,而这也可能让他产生一些自卑心理。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接触的时候都应该小心,不要让自己手中的热水烫到孩子。因为孩子的皮肤是非常嫩的,同样的热水可能大人受到的伤害没有那么大,但孩子受到的伤害却会大一些。

既然家长将孩子交给了幼儿园,那么幼儿园就应该对孩子的安全负责任,不仅不应该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也不应该让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遭遇的事情是非常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的。有时候遭遇了一件让他们觉得可怕的事情,他们可能便一辈子都会非常排斥这件事情。这件事的真相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样也好明确到底是谁的责任。

如果是那位老师的责任,那么那位老师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承担。就算这个小孩是自己将自己烫伤了,幼儿园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也应该多分一些精力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不要让孩子接触太烫的水,也不要让孩子们互相之间玩闹得太过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掌握适当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