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职人员读mba有用吗

领导 0 60

一般在职人员读mba有用吗,第1张

一般在职人员读mba有用吗
导读:MBA(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

MBA(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MPA(公共管理硕士):

MPA 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质、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一些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以及(中高级) 职员。培养对象是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MPA是公共管理硕士。

前者面向企业经理更多,主要偏重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后者面向公务员更多,主要偏重于事务机关和政府机关管理。

读什么都一样,都是为了硕士学位,我认为选哪个,取决于你未来的规划方向。如果是公务员,就更应读MBA,因为需要些这样的朋友~~~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最早引入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MPA(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和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都是近几年我国引入的新品种。可以说三者同宗,都属于工商管理领域。所不同的是PMP是一种资格认证考试,是表明通过者已经在项目管理知识和应用方面达到了专业水准。PMP资格认证每三年由PMI会重新审查其有效性;MBA、MPA是“一朝在手终身拥有”的学位。

MPA主要针对政府机关;

MBA主要针对商界中层以上领导;

楼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下,看楼主现在以及将来想要从事那个领域。

只有适合与否,不能过于直接的得出孰好孰坏的结论。

一个好消息是,MPA从2010年起也有双证了,正规的硕士学历(以前只有单证)。

MPA的学费比MBA低很多,一般2~3万,而MBA最贵的要138万(清华国际班),大多也得5万以上。MBA的学费要比MPA学费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选择哪个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喜好跟能力了。一般来说MBA要好些。

还有,你可以到百度的百科里面输入MBA MPA两个百科,比较性的去了解一下。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适合,带着问题以求知的心态去读MBA的人, 在工作中想寻求更大突破的人和人际圈子狭小,渴望高品质社交的人

25-29岁:职业不稳定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大多数在30岁以下。在工作短短几年后,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上的缺陷,比如职业上升瓶颈、工作上的困难、换行的需求等等。这时候或者想要寻求转变,提升自我的上升空间。

所以,回到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吸取知识,给自己的上升或转变增加砝码,就显得尤为重要,读MBA就成了一个提升自我的渠道。

优势:

25-29的这部分人群,拥有了基本的经验和能力。而且对于学校来说,这个群体也是很多全日制MBA项目及国际MBA项目所期待。而且应试能力相对而言较强,能够在笔试中占有较大的竞争力。相对来说,这类学生读全日制MBA会更加有利。

劣势:

这部分人群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在提交材料和面试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的呈现,申请比较占劣势,尤其是申请名校MBA。

但是,院校会乐于给年轻群体展现管理潜力的机会,一般来说,从事沟通、协调类工作的学生更能体现这一点。

29-35岁:事业基本稳定时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集中在29-35岁。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且在行业内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这时候读MBA是寻求更大的发展,积累更多人脉和资本。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读MBA的最佳时期,事业趋于稳定,大多数都是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自己创业开公司当领导的也有。而这个时候通过MBA课程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历,也能够在管理上得到很大提升。

优势:

29-35岁是绝大多数名校非全日制MBA项目人数占比最多的年龄段。其次,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申请人已经在事业上有一定根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宽松,可以承担高额的学费。

劣势:

工作有所成就,一般会比较忙碌。另外,大多已经结婚生子,需要承担起家庭方面的责任。这就导致本身的精力、记忆力、备考时间与笔试上,可能会略逊于初出职场的新人。

36岁以上:事业定型时期

36岁以上是更为稳定的阶段,大多已经处于公司的管理层,在企业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在企业管理上,继续光靠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进修、学习成了最佳途径。

他们读MBA已经不在看重职业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将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是40岁以上考MBA的人,他们基本上没有太多功利的目的,更多的是自我实现与个人追求。

优势:

在事业上,36岁以上的人具有比29-35岁更多的优势,对行业、管理有更为成熟的看法,自身积累下的行业人脉,也都非常具有竞争优势,是MBA院校非常欢迎的学生。

劣势:

年龄与笔试方面是劣势。

除非院校项目定位人群是“高层管理者”,否则院校更希望录取到更加年轻、有更多提升可能性的学生。

另外,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在笔试方面也有着比29-35岁年龄层的人更严重的劣势,其中大部分需要通过外在辅导来完成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