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寒衣节送寒衣尺寸:没有具体要求。北京人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
寒衣节送寒衣尺寸:没有具体要求。
北京人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
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典故: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诗句祭奠母亲的诗句如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翊《寒食/寒食日即事》
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 日种海棠》
3、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4、欲送寒衣未敢裁宋王铉。——王镦《征妇词》
5、家人相念寄寒衣明李蓉。——李蓑《真定寄内》
6、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 《寒食寄京师诸弟》
7、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周邦彦《兰陵王柳》
8、茅檐霜下寒衣薄宋薛惆。——薛喁《守岁五首》
9、别后寒衣切记添宋刘克庄。——刘克庄《送仲白》
10、寒衣还催装宋董嗣杲。——董嗣杲《吴李制属同寓富池双泉寺畏寒索饮因写真愫》
11、 寒衣补硬针宋张耒。——张耒《夏日十二首》
12、 寒衣不曾具宋董嗣杲。——董嗣杲《次赵屯》
13、 来无处寄寒衣。——杆《君不来》
14、清晓妆成寒食饫,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饫》
15、不捣寒衣空捣药。—— 白居易《秋晚》
16、寒衣剪就金刀冷明郭武。——郭武《闺中曲》
2022年寒衣节是10月25日,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
每这个时候人们为了让已去世的亲人不挨冻或是缺衣服穿纷纷送去寒衣,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
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十月一寒衣节烧纸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
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到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寒衣节简介: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