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人工饲喂雏鸟,可用豆粉、熟蛋黄、青菜叶、肉靡、鱼肝油、钙粉等用水调成浆糊状,然后用竹扦挑取,待雏鸟张嘴乞食时,迅速将饲料送人鸟嘴内。由于雏鸟的食量很大,一般早上6:00~6:30喂第一次食,晚19:00喂最后一次。开始l~2 小时喂一次,7
人工饲喂雏鸟,可用豆粉、熟蛋黄、青菜叶、肉靡、鱼肝油、钙粉等用水调成浆糊状,然后用竹扦挑取,待雏鸟张嘴乞食时,迅速将饲料送人鸟嘴内。
由于雏鸟的食量很大,一般早上6:00~6:30喂第一次食,晚19:00喂最后一次。开始l~2 小时喂一次,7天后可3~4小时喂一次。再往后可根据小鸟张嘴及叫声进行饲喂。
在这段期间内,如果雏鸟自己能够啄取掉落的残渣来吃,这时就可将饲料放在旁边,让它们自己来吃。
饲养小鸟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忘记喂养,如果一整天不喂食,必然会造成小鸟活活饿死。乳雏的喂食次数要分散,切记不可以一次喂食过量。乳雏的食物中已有足够的水分,所以要注意不必再额外给它们饮水。
扩展资料:
1、幼鸟的抗寒保暖能力较差,又失去亲鸟的爱护,容易生病甚至死亡。人工饲养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窝下要铺一些羽毛或棉絮,夜间还需盖上一层薄絮,但要注意通风。随着羽毛的丰富和气温的升高,再逐步减少窝内的铺盖。如遇到气温明显下降,可在笼内挂上25~40瓦的电灯泡,灯泡外围上一层黑布。在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能使幼鸟过分受热。
2、刚出生的小鸟是不能吃粮食的,而且眼睛也没有睁开。肚子饿了时,就竖起了脖子(平时脖子是瘫在窝里的),张开了嘴叫(小鸟的嘴很大),等鸟妈妈喂食吃。
鸟妈妈喂食时,是站在窝边,从嗉囊里呕吐出食来,往一个个小鸟嘴里送。小鸟吃饱后,头又瘫下来了。等小鸟吃饱后,鸟妈妈就孵在鸟儿身上,给孩子们保暖。小鸟大概5—7天后睁开眼(根据鸟儿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最初,鸟妈妈喂的是经过消化的流质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物,大概要喂3—4天,随着鸟儿的长大,逐步喂得越来越粗。经过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鸟儿长大了,食量也越来越大了,鸟爸爸也加入了喂雏鸟的行列。大概25天左右,幼鸟才逐渐跟着爸爸、妈妈学了吃食,妈妈这时又要生蛋了。
刚刚出生的小鸟,人工几乎是不可能喂大的。除了专业的研究人员,有其独特的设备和专门配置的食物,才有可能人工喂养刚出生的小鸟。
如果看到刚刚出蛋壳的小鸟,千万别惊动它们。受了惊吓的老鸟,可能会弃窝而去,小鸟则可能会饿死。最好的办法是:在窝的不远处,撒一些粮食,使鸟妈妈能吃到,以减少它觅食的时间。
—雏鸟(雏鸟喂养)
文哥在单位附近捡到一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鸟崽儿,黄嘴丫还没退呢,跳来跳去地叽叽喳喳鸣叫着,还不会飞。浅褐色的羽毛毛茸茸的,小小的黑眼睛亮晶晶的。也许昨夜的狂风吹落了鸟窝?文哥东张西望地看着附近的树木,也没有找到大鸟和鸟窝的影子。
这么小的一只鸟,如果没有鸟妈妈的照顾,怕是很难成活。小鸟儿在文哥手心里可怜地叫着,声音凄凄唉唉地。看着这只可爱又可怜的小鸟儿,一向喜欢各种小动物的文哥不忍心丢下它,着急上班,就把它带到公司更衣室旁边的阳台上。倒了一点纯净水,又找来面包屑,可是小鸟儿不吃也不喝,只是不停地叫着。文哥没了主意,这可如何是好呢?有同事走过来,说这只鸟,看那尖尖长长的嘴型,好像是雀鹰的崽子,应该是吃虫子的。
文哥急忙去附近的花鸟市场买来了活的面包虫和小镊子,又在老板的建议下买来一只精致的鸟笼子,带回来。用镊子夹着还在蠕动的面包虫,伸到小鸟的面前,正在啼叫的小鸟立刻停止了啼叫,张开尖尖的嘴巴,把虫子叼起来,三下五除二就吞了下去。接着又张开嘴,对着文哥大叫起来。小鸟儿肯吃虫儿,那就可以养活了!文哥开心地又喂了几条面包虫,清洗好笼子,放进纯净水,把小鸟轻轻地放进笼子里。
小鸟吃饱了,有了精神,叫声不再那么凄楚了,歪着小脑袋,瞪着两只黑溜溜的小眼睛,审视着文哥。文哥对着小鸟儿说:“鸟儿啊,在没找到你的老窝前,我就临时当你的鸟妈妈了!你可得听话,吃喝管够,不许捣乱哦!”那鸟儿“叽叽”叫了两声,好似答应了一般。
同事们听说文哥捡到一只小鸟儿,都跑来看热闹,这个说是“麻雀”,那个说像“辣子”,还有说是“雀鹰”的,众说纷纭,认真的小张还查了查互联网,最后也没确定到底是只啥鸟崽。这小鸟儿没人到笼子前时候,还能安静一会儿,只要一有人过来,它就大声啼叫,小小的翅膀扎撒开来,不停地忽闪着。
大家都说小鸟儿离开鸟窝和鸟妈妈,真是挺可怜的。于是午休时候,几个大老爷们在文哥的带领下,冒着酷热,到捡到小鸟儿的附近寻找,看有没有大鸟和鸟窝的踪迹。结果一无所获。看来,文哥这个“鸟妈妈”要继续当下去了。
小张查了百度,说这么小的小鸟儿,需要每两小时喂一次虫。文哥跑外勤,担心喂鸟儿不及时。这可是多虑了,同事们纷纷自告奋勇,争抢着去喂这只可爱的小鸟儿,几乎间隔都不到两个小时。鸟笼子里的纯净水,也会有同事帮着换。这只小鸟儿就在这里幸福地安“家”了。
晚上,大家都下班了。文哥回到家,还是惦记着他的小鸟儿。可是家里孩子过敏体质,不能把鸟儿带回家。只好晚饭后跑单位看看小鸟儿,再喂点面包虫。一天的相处,小鸟好像认识文哥了。看见文哥喂的虫子,吃得狼吞虎咽,还不停地拍打翅膀。
单位的“更夫”杨大爷看到了,知道了小鸟儿的来龙去脉,告诉文哥,晚上不用再来了,他负责把小鸟儿喂饱了。看着杨大爷笨拙的大手颤颠颠地把面包虫送到小鸟的面前,文哥放心的回家了。
从此,文哥成了这只小鸟儿的“鸟妈妈”,单位其他同事和杨大爷,也都成了兼职“鸟妈妈”。每天不管怎么忙,他们都不会忘了喂鸟儿。小鸟儿的叫声也由最初的凄凉和惊恐,变得婉转动听。鸟儿渐渐熟悉并且适应了它的“新妈妈”,尤其是文哥,会经常把笼子打开,让小鸟儿出来溜达溜达。鸟儿就时常落在文哥的左手手指上,乖乖地站着,不跑不叫,歪着头看文哥忙忙碌碌地用“一指禅”打电脑。
鸟儿渐渐地长大了,最初软软的绒毛里,长出了硬一点的羽毛。食量也越来越大,原来两天量的面包虫,现在一天就吃光了。文哥对小鸟儿特精心,每天早晨都会买来最新鲜的面包虫,清洗好笼子,添上新的矿泉水。(怕鸟儿缺钙,改喂矿泉水了。)
文哥也真是宠着这只小鸟儿,每天都会放出来,让鸟儿到处走一走。鸟儿现在由最初的蹦来跳去,渐渐能飞上笼子里高处的小杆,渐渐地能飞到办公桌的电脑上,落在文哥的左手手指上。这称职的“鸟妈妈”宁愿用“一指神功”去打字,也舍不得把鸟儿放下。
同事们开玩笑逗文哥:“你这鸟儿要是一只雏鹰还好,长大了天天落在你的肩膀上,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挺神气的。要是一只家雀儿(麻雀),那可就没啥意思了。”
文哥乐呵呵地说,“不管是啥,遇到了都是缘分,我得好好经管它,长大了再放飞呗!”
养久了,所有的生命都有感情。这只鸟儿,真把文哥当成了它的妈妈,所以才会那么依赖他,那么信任他,只要一出笼子,寸步不离站在文哥手指上,歪着小脑袋,看着它的“鸟妈妈”……
失落了鸟窝的小鸟儿是不幸的,可是遇到了文哥,鸟儿也是幸运的。它在“鸟妈妈”的精心呵护下,一点一点长大,相信有一天,它会从文哥的手指上,飞回到属于它的蓝天……
那是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桃花盛开,杨柳依依,四周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她大概十来岁的样子,红扑扑的脸,大大的眼,扎着两个小辫子,辫子上还绑了两个漂亮的**蝴蝶结。突然她停住了脚步,仰起头,目光向屋檐下望去。
啊,原来屋檐下有一个鸟巢,鸟巢里有几只小小的燕子,它们伸着长长的脖子,张着黄黄的小嘴巴,啾啾的叫着。
鸟妈妈从遥远的地方飞回来了,它的嘴里叼着一只小虫子。小燕子们看见妈妈飞来,一个个的把脖子伸得更长了,它们的叫声更大了,仿佛在说:“妈妈,给我!妈妈,给我!”
可是鸟妈妈的嘴巴里只有一只虫子,给谁呢?在犹豫中,鸟妈妈把虫子给了最小的那一只小燕子,小燕子得到了虫子,一下子就吞到了肚子里,又开始叫起来,好像在说:“妈妈,我还要!我还要……”
看着一个个嗷嗷待哺的燕宝宝,鸟妈妈来不及歇息,又飞向了蓝蓝的天空,转眼无影无踪了。
小女孩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内心有些感动。鸟类如此多情,如此关爱自己的孩子,何况人类呢?每个妈妈都是把无私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孩子的!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
3、愿意、敢于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点子卡2、3、4、5各一张,黄、黑、白、花四种盒子,小鸡的家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鸡妈妈带小鸡捉虫。
1、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草地上的动物。
重点提问
数一数,草地上有几只鸡妈妈有几只小鸡(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
草地上有一只鸡妈妈,有3只小鸡。
2、请幼儿给鸡妈妈的宝贝取名,(如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和小鸡打招呼——表达教育
二、帮小鸡捉虫。
1、鸡妈妈告诉小鸡们在草地上、花丛里、石头边、大树下捉虫,看看谁的本领大。
重点提问
小鸡怎么捉虫的(幼儿模仿小鸡捉虫)——表达教育
小结
原来小鸡用它的脚爪和嘴巴来捉虫的。
2、送虫子:观察小鸡的家。
重点提问
小鸡该怎么送虫子(引导幼儿说出点、物对应和特征对应的方法来送虫子)
小结
原来小鸡先要看看自己的家在哪里还要根据家门口牌子上的点子数量来放相同数量的虫子。
3、幼儿扮演小黑、小白、小黄、小花去捉虫。捉到小虫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四只小鸡相对应的小盒子里。
4、把每只盒子里的虫展现出来数一数。
重点提问
虫子有多少,怎么数才不会数错呢幼儿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了多少虫,并粘贴上相应的点子卡。(幼儿继续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并正确地说出总数)
小结
数数的时候要一个一个的数,点一个数一个,这样才不会数错。
5、比多少
重点提问
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谁跟谁捉的虫一样多哪只最少(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多少)
小结
有的数量是一样的,有的数量多,有的数量少,比一比就知道了。
三、 小鸡互相送礼(虫)。
幼儿扮演小鸡,并互相交流,换礼物(虫),说说:我送你几条小虫。——表达教育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还可以去“捉虫”送给小鸡。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难点是说出总数。
2、表达教育的体现重点在于三个环节
(1)请幼儿给鸡妈妈的宝贝取名,(如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和小鸡打招呼。
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会热情的和小鸡打招呼,大胆的和小鸡交流,一点也不怕难为情。连平时不敢说话的孩子都情不自禁的大声说话了。因为小鸡是孩子喜欢的动物,因为动物和孩子有特殊的感情,让孩子打招呼的游戏,能调动孩子敢于表达。
(2)小鸡怎么捉虫的(幼儿模仿小鸡捉虫)
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开始模仿小鸡捉虫,一些大胆的孩子很快乐的模仿着,一些胆小的孩子动作有点放不开,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下,这些孩子也敢于表演了。这个模仿的环节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表达表现。
(3)幼儿扮演小鸡互相交流和换礼物(虫),会说:我送你几条小虫。
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和同伴分享交流快乐了,这时的孩子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兴奋之中了,毫无忧虑、担心。快乐的和同伴一起交流。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敢于表达,还可以说是乐于表达了。把表达教育提升到了新的层面。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2一、活动目标
认识小鸡,知道小鸡会捉虫的本领。2乐于动手操作,会将橡皮泥搓条。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鸡,知道小鸡会捉虫的本领。难点:会将橡皮泥搓条。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及活动所需音乐。2彩泥、盘子。
四、活动过程
1创设农场情境,带领幼儿到农场参观。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农场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农场到了,猜猜农场里会有什么小动物,依次介绍绵羊、小鸭子、引出小鸡。
2观看小鸡,认识小鸡。
师:仔细看一看,小鸡长什么样子眼睛呢嘴巴呢
小结:小鸡的身上长着软软的毛,一双黑黑的圆圆的眼睛,一个尖尖的嘴巴,两个细细的长长的爪子。
3观看视频资料中小鸡捉虫片段,了解它会捉虫的本领。
(1)小鸡是怎么样捉虫子的请幼儿模仿小鸡捉虫的样子。
4引导幼儿喜欢玩橡皮泥,会用橡皮泥为小鸡做“虫子”。
(1)出示小鸡,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忙找“虫子”吃。
(2)出示橡皮泥,为幼儿示范将橡皮泥搓圆,搓成小长条并放在盘子里。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材料准备:
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 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 带幼儿活动头部)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反思:
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和同伴分享交流快乐了,这时的孩子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兴奋之中了,毫无忧虑、担心。快乐的和同伴一起交流。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敢于表达,还可以说是乐于表达了。把表达教育提升到了新的层面。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的技能。
2探索在快跑中不与他人碰撞的策略。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鸡﹑鸡妈妈和老鹰头饰,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鸡妈妈真能干,看我生下了哪个蛋宝宝!(生蛋后,幼儿蹲下)。
2鸡妈妈:我的宝宝快出壳吧。你们长多大了快快让妈妈看一看。
幼儿做伸头。肩。臂。腰和腿的动作。
3听音乐做小鸡操。(放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
二、基本部分:
1鸡妈妈要带小鸡去捉虫,捉到虫子送到妈妈这儿来。
(提醒幼儿一次捉一条。)2鸡妈妈:鸡宝宝再去捉一条虫子,送给小鸟吃。
3鸡妈妈:我们再捉一条虫子送给小鸭吃。
4如果遇到老鹰,赶快跑到妈妈这儿来。
(提醒幼儿快跑时前后摆臂。)5鼓励幼儿探索在快跑中不碰撞的好办法。
6和大家一起分享小虫子。
(鼓励幼儿将捉到的虫子送给客人吃。)
三、结束部分:
放松整理。(放"大公鸡"音乐,鸡宝宝洗澡)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喜欢模仿。
活动准备:
小黑鸡、小黄鸡、小白鸡、小花鸡,点子卡片,小虫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价值取向:回忆数概念,引起幼儿兴趣。)
师幼相互问好。
1、今天,老师从森林里呀带来了几位朋友,你们来看看会是谁呢?出示四只小鸡。
2、一共有几只小鸡呀?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好不好,伸出小手,点到哪里数到哪里
3、这四只小鸡呀他们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二、给小鸡捉虫
(价值取向:积极参与活动,基本掌握分类方法。)
1、四只小鸡来到我们幼儿园里,走了好多好多的路,他们的肚子很饿了,怎么办呀?(捉小虫子给他们吃)
2、现在我们到草地上去捉小虫子给小鸡吃,每个宝宝捉一条小虫子,给你喜欢的小鸡吃,喂好就回到座位上。
3、我们来看看每只小鸡的虫子是不是一样多呀?我们来数一数。
(1)小黑鸡这里几条呢?小手伸出来,“1、2、3、”,一共有三条虫子,老师呀用一张点子卡片来表示,为什么我要用这张点子卡片呢?(因为小点子的数量和小虫子的数量是一样的。)
(2)小花鸡有几条小虫呀?小手伸出来,“1、2、3、4、”一共有四条小虫子,请个宝宝也来找一张点子卡片来表示吧!放对的话给这个宝宝拍拍手。
4、我们来看看哪只小鸡的虫子最多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呀?老师有个好办法!
将小鸡的虫子的数量相应的贴在板上,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谁跟谁捉的虫一样多?哪只最少?
最长的那一条就代表最多,最短的那一条就代表最少。
三、游戏:捉虫送给小鸡
(价值取向:巩固幼儿对数数和分类的掌握。)
1、啊呜啊呜,小鸡把你们给他们捉的小虫子吃完了!哇,真好吃,谢谢你们。
2、现在你们还知道小黄鸡吃几条小虫吗?你怎么知道的呀?哦~你真聪明,小黄鸡那里还有点子卡片,一看点子卡片就知道小黄鸡吃几条虫子了。
3、现在呀,小鸡们就要走了我们来再捉几条小虫送给他们吧!学小鸡去草地上“捉虫”。
但是这次和上一次不一样,你捉到的虫子呀要数一数,有几条,然后想一想应该送给谁,哪只小鸡是吃这个数量的小虫的,送好了和刚才一样回到位置上。
4、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看看你们的礼物都送对了吗?对的话,我们拍拍手,错的话就摇摇头,然后请一个宝宝将它送到对的小鸡那里。
延伸活动:
现在小鸡们带着我们送给他们的礼物要回家啦!让我们送送他们吧!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
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
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3、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4、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出示数字)
二、小鸡捉虫
1、现在鸡妈妈请我们这里的小鸡宝宝再去捉更多的小虫子来送给鸡妈妈。(出示小铃,听小铃声音数一数)
2、鸡妈妈敲小铃鸡宝宝去捉虫子。
3、鸡妈妈带领捉好虫的小鸡一起来到桌子边一起来数一数。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2、体验运动、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母鸡和虫子的、带花的手环、圆圈、垫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咯咯答,咯咯答”看看谁来了?——母鸡妈妈。
2说说母鸡妈妈的特征,那小鸡宝宝怎样的?
“今天啊,母鸡妈妈要带着小鸡宝宝们出去玩。”
3、提问:小鸡爱吃什么呀?引出爱吃小虫,那妈妈就带着你们去山上的草地上捉虫吃。
二、去山上
1、选路
分别从印有小鸡脚印、小猫脚印、小孩子脚印的路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路去山上。(小鸡脚印)
2、走路
跟着妈妈一起跳一跳、爬一爬、钻一钻
3、休息、奖励
(1)、“你们都很棒,走过了这么难走的路,所以妈妈要奖励你们奖品了”,出示带花手环。
(2)、看看手环有什么不一样:有1朵花、有2朵花、有3朵花
三、捉小虫
1、根据手环上的花朵数捉相对应的小虫
2、游戏:《大灰狼来了》:躲到相对应数字的箱子后面
四、大灰狼走了,每个小鸡宝宝再去捉一条小虫,回家。活动结束。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画小鸡。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观察小鸡的各种活动。
2、背景图1张。
3、彩笔每幼儿1盒。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要有一大群好朋友来和我们玩,说说会是谁。
教师在背景图上边说儿歌,边慢慢画出一只站立着的小鸡。儿歌:头圆圆,眼圆圆,身体圆圆,嘴儿尖尖,两条眼儿细又短。
二、基本部分。
1、边说儿歌边用手书空小鸡的画法。
2、丰富画面。
师:小鸡的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请幼儿说说小鸡的朋友来草地上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提问问题,如:小鸡哪种姿势才能吃这里的东西?小鸡来这里怎样玩?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的各种姿态。如:抬着头的、低着头的、两只小鸡在一起的等。
3、幼儿绘画。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图中背景画出多种姿态的小鸡。
4、欣赏交流。
幼儿讲述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9设计思路:
小班孩子对周围世界本来就充满浓厚的兴趣,特别对可爱的小动物那更是如此。目前我班开展的主题是《小动物学本领》,要求是幼儿亲近,喜欢各种常见的动物,体会每一个动物都有其各自的本领。幼儿对一些常见的动物已有所认识、了解,喜欢做小动物模仿操。在主题进行中,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对动物爱吃的食物也很感兴趣。同时《课程指南》中也指出,学习活动的内容应该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即要符合幼儿的兴趣以及现有水平,同时对幼儿来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我们也知道小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思维通常以具体形象为主,对逻辑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以上述原因为依据,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这节专门性的集体活动《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尝试手口一致点数,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且能按数取物。
2、体验帮小鸡捉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情景(在草地背景图上插入红、黄、蓝、绿四只小鸡)。
2、点子卡2、3、4、5各一张,虫子若干(条数多于幼儿人数)。
3、草地、花丛、蘑菇、大树各一,上面分别贴置数量是2、3、4、5虫子的卡(卡的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数一数:草地上来了几只小鸡?
2、给鸡妈妈的宝贝取名。
价值分析:幼儿手口一致点数,正确说出总数,并且能够根据小鸡的颜色进行取名。
二、喂小鸡吃虫
1、小鸡们肚子饿了,小鸡们喜欢吃什么呀?(虫子)
2、我们帮小鸡一起去捉虫。
3、幼儿可分别帮喜欢的小鸡捉虫,每次只能捉一条,然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喜欢的小鸡面前,在送虫子时,要说“小鸡,我喂你吃一条虫子。
价值分析:通过学说“小鸡,送你一条虫子吃”,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把给每只小鸡的虫展现出来,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了多少虫。
4、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哪只最少?谁跟谁捉的虫一样多?
价值分析:引导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三、捉虫送给小鸡
1、小鸡吃饱了,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和小鸡做游戏吧,看,小鸡们都躲在哪里了呢?(草地上、花丛里、蘑菇旁、大树下)。
2、小鸡身上有什么呢?(点子)
3、小鸡说请你们帮我们去找找小虫子,找到卡片上的虫子后,你要数一数有几条,如果是两条的,就送给有2个点子的小鸡、如果是三条的就送给3个点子的小鸡……
4、验证幼儿送的虫子数与点子是否符合,巩固手口一致地数数。价值分析:通过游戏“给小鸡捉虫”,感知5以内的数量,按数取物并且继续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比较物体数量的游戏。
2、能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并正确地使用操作材料。
3、会应用并放的方法比较5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理解物体间的等量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对应图,知道对应图的使用方法,学习使用对应图。
难点:使用对应图,用并放对应的方法对5以内的物体进行比较。
活动准备
小鸡和虫子的磁性各5张、对应图大一张、小每人一张;
小每人一篮(内有两种卡片各5张)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小鸡捉虫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2、集体操作:小鸡捉虫。
1)请幼儿猜猜草地上无序摆放的小鸡和虫子,说说哪个多,哪个少,虫子够不够小鸡吃?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对应图,并介绍对应图的名称、使用方法。
第一排放小鸡,一个格子里放一只小鸡;
第二排放虫子,一个格子里放一条虫子;
注意摆放方向:从左至右
摆放好后引导幼儿观察:小鸡和小虫子是一样多的!
3)教师小结:一只小鸡吃一条虫子,第一排的5只小鸡和第二排的5条虫子一样多。
3、个别操作:蝴蝶找花。
1)无序摆放三只蝴蝶和四朵花,请幼儿说说哪个多,哪个少?
2)请个别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用对应图比较蝴蝶和花的多少。
4、幼儿操作:我们和小鸡做游戏。
1)请每位幼儿从篮子里拿出卡片,用对应图比一比,说说哪种卡片多,哪个少?为什么?
2)如时间充裕,还可交换篮子里的卡片,再进行一次比较。
4、小鸡吃饱了要回家,结束活动。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11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小鸡捉虫的本领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情景图(在草地背景图上插入母鸡一只以及黄、黑、白、花四只小鸡)。
2、点子卡2,,3,4,5各一张,黄、黑、白、花四种盒子。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鸡妈妈带小鸡捉虫
(价值取向:观察情境图,知道小鸡的名称和数量。)
1、数一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点一下,数一下,数到几就把几记在心里,这样就知道他一共有多少。
2、给鸡妈妈的宝宝取名(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
二、帮小鸡捉虫
(价值取向: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比较物体的多少。)
1、鸡妈妈告诉小鸡们到草地、花丛里、石头边、大树下去捉虫,看看谁的本领大。
2、幼儿可分别帮助四种小鸡捉虫(),捉到小虫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四只小鸡相应的盒子里。
3、把每只盒子里的虫展示出来,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到了多少虫,并粘贴相应的点子卡。
小结:点一下,数一下,能让我们数得更正确,数到几就用几个点子宝宝表示。
4、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哪只最少?为什么?
小结:比较物体的多少时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三、捉虫送给小鸡
(价值取向:巩固手口一致点数,对小鸡捉虫的本领感兴趣。)
1、喂小鸡吃虫。
2、师幼检验。
小班体育小鸡捉虫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1、学习口手一致地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喜欢模仿。
活动准备:
课件、点子卡片若干、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鸡妈妈带小鸡捉虫——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1、数一数,鸡妈妈有几只?鸡宝宝有几只?
2、小小鸡长大了,早早的起床去学捉虫。今天,小朋友也来和小小鸡,一起来学捉虫!
二、帮小鸡捉虫——在老师的引导下口手一致地点数,并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手口一致点数
1鸡妈妈带着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要捉几条虫子?(出示点子卡片)
2请幼儿按点卡上的点数,给小鸡送虫子。
2、一一对应
1小小鸡还有许多好朋友!教师播放课件一一对应。
2请你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小鸡!(请幼儿再次手口一致点数)可请幼儿给这些小鸡起名字。(如:小黄、小红、小黑、小花)
3每只小鸡都要吃一条小虫子!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忙吧!请幼儿一一对应给小鸡分虫子。
4比一比:小鸡的数量多还是小虫子的数量多。
三、捉虫送给小鸡——尝试5以内的点数,正确理解5以内数量。
1、幼儿学做小鸡为它捉虫。
要求:
1)按点卡的提示,为小鸡捉相应数量的小虫子。
2)老师巡视,用以鸡妈妈的身份帮助幼儿捉到正确的数量的虫子。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