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房玄龄奶奶的墓地在哪

老人 0 55

济南房玄龄奶奶的墓地在哪,第1张

济南房玄龄奶奶的墓地在哪
导读:房玄龄,我国古代的十大贤相之一,又名房乔。他的真身葬于昭陵第82号古墓,属于唐太宗陵墓区域。墓碑存于昭陵博物馆,碑上的篆书为褚遂良所写。墓碑上半部分保存较好,下半部分磨损严重。房玄龄的公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封土夷平。在山西的墓可能是纪念性墓

房玄龄,我国古代的十大贤相之一,又名房乔。他的真身葬于昭陵第82号古墓,属于唐太宗陵墓区域。墓碑存于昭陵博物馆,碑上的篆书为褚遂良所写。墓碑上半部分保存较好,下半部分磨损严重。房玄龄的公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封土夷平。在山西的墓可能是纪念性墓。

房玄龄墓之前埋没于荒草,不为世人所知,可是他的德才、能力、勤奋等优秀品质却一直留存在房氏家谱中。因此,房氏家族的后人自发集资出力,对房玄龄公墓进行修缮。2011年3月,来自全国的房氏宗亲代表来到西安,前往昭陵博物馆参观。宗亲们瞻仰了房玄龄的碑体和碑文内容后,前往房玄龄墓进行考察。看到一代贤相的房玄龄死后却没有得到安寝,不少宗亲感到痛心愧疚。随后,活动组织者对宗亲代表们报告了房玄龄墓修缮的计划,整体活动的资金募集情况,提出解决关于房玄龄墓的文物保护的法律问题。晚宴上,来自陕西的宗亲挥毫泼墨,写了50多幅字赠与其他宗亲。最后,房氏宗亲来到房玄龄墓进行祭拜。

山村的经济由于地势等种种因素,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并且山村的工作就业机会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山村的经济比较落后,那么山村的儿童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是贫困的,因为家中不富裕,他们的生活又怎么会富裕呢。

一提到山村,出现在大家眼前最多的就是可怜的孩子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家中没有大人,孩子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寻找吃的,家中有老人的孩子会好很多,至少老人会保证孩子的吃穿住行,家中没有老人的孩子是非常可怜的,孩子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不过这种现象正在缓解,也希望有朝一日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一、因山区地势的问题,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山区的儿童生活为什么会如此贫困呢,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山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村民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的开销,严重的入不敷出,这也是导致山区儿童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跟不上,村民的经济不富裕,孩子的生活也就随之不富裕,所以也才会有像这位奶奶这般的好心人,给孩子持续送来温暖。

二、山区儿童的父母因为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

山区儿童的生活贫困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教他们,孩子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同龄的孩子可能想着怎么玩的时候,山区的孩子想的是怎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

山区的经济发展薄弱,每个家庭都没有富裕的钱,孩子又没有挣钱能力,加之家中的兄弟姐妹又比较多,这也是加剧了他们生活的贫困,总而言之导致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山区经济发展实在薄弱,难以支撑日常开销。

当事人持有济南赠与取得的住房房产证,房产证上会注明住房取得的方式为(赠与)。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第八条 不动产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登记。不动产单元具有唯一编码。

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

不动产登记簿应当记载以下事项:

(一)不动产的坐落、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用途等自然状况;

(二)不动产权利的主体、类型、内容、来源、期限、权利变化等权属状况;

(三)涉及不动产权利限制、提示的事项;

(四)其他相关事项。

1、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

据当地著名老艺人说,北宋年间,商河一带连年受灾,包公从河南到此放粮,赈济灾民,并由他的属下把鼓子秧歌传授给当地百姓。后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跑起秧歌,以示对包公的感激之情,流传至今,相沿成俗。

2、羽毛画是中国独创的传统工艺,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以浮雕方式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山东济南的羽毛画作品,设计新颖,底色自然流畅,色泽丰富鲜艳且永不褪色。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泉城老虎”。

3、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颤轿的启迪,起初人们为了驱逐邪魔祈求吉祥,将男女儿童扮成神话中的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台上或方桌上舞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章丘芯子《三小赶脚》和《三打白骨精》既保留了民间传统艺术精髓,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糅合了杂技、化妆、服饰等技艺,造型新颖,表演俏皮,出色演绎了民间传统艺术。

4、“绣球灯”起源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赵营村,是以手龙和绣球灯为道具,以武术和民艺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

早在明末清初(公元1616年)的近400年前,在长清赵营村,组有武术团,武术团以武打动作为主,添加上民间春节扮玩的戏耍动作,编排了一套粗犷有力、洒脱豪放的手龙绣球舞。

人们以竹条扎制的手龙和绣球灯在有节奏的锣鼓声中尽情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漫长的400余年,玩耍的人们不断加工、整理,使“手龙绣球舞”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形式。

5、章丘梆子,也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山东后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此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

6、济南皮影戏是由李克鳌带进来的,有77年历史了(1918年至1995年)。李克鳌原籍山东邹县李家楼人,农民出身,做过卖馍馍的生意。因为他颇爱皮影艺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跟曲阜的皮影艺人张盛旺学习。

7、济南风俗,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8、 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济阳鼓子秧歌,继被济南市政府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类)之后,2006年12月31日,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兴起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2000年的发展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济阳鼓子秧歌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各级艺术节上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员奖。并多次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演出,博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9、章丘扁鼓的起源,史料上没有记载,关于它的出处,众说纷纭。据相公镇巡检村老民间艺人姜兆金等人讲,相传扁鼓最早是由先民们从山西带过来的,在济南已流传六百多年。扁鼓乐队的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各种类型扁鼓乐队的组合形式,乐器配比均不相同。

10、《加古通》亦称“打长板”,流传于济南市平阴县境内孝直镇宋柳沟村一带,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由于此舞是用打击乐为伴奏,鼓点打法是击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中道具夹板与锣鼓配合,而发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声响,由此而得名。

参考资料:

-济南风俗

产后一个月是满月。满月是新生儿可以和外界接触的第一天,也是产妇完成坐月子过程的第一天。所以在过去人们很重视这一天。是日,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多送些宝宝服、长命锁等物;也有随钱者,以红纸包装,上写长命百岁等吉祥语。主家则在这一天摆宴招待客人。满月这天,对产妇而言,济南地区叫挪臊窝。产妇在这天抱着婴儿回娘家小住几日,以使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丈夫一家则借着大好晴天,将媳妇坐月子捂了一个月的房屋收拾干净,凉晒被褥衣物。产妇回娘家后,姥爷姥娘要给孩子送钱,将钱以红纸包好用红线系挂于婴儿胸前。待到回到婆家时,由小孩的奶奶或其他女长辈取下红包,便取边唱道:走得好,来得好,小子(或小妮儿)白头活到老。为祈愿孩子健康成长,老济南还曾流行穿百家衣的习俗。孩子未满月,亲眷们便开始向众邻家乞取零散布头儿,拼接成花衣服给婴孩穿。衣服样式多为大偏襟、和尚领,衣服上必有一紫色布块,寓意孩子将来多子多福。另外,过去济南还有吃百家饭的习俗。小孩会走路后,便让他拿着小饭碗到四邻六舍去吃百家饭,认为这样小孩长大后能有饭吃而且能吃遍四方。抓周,也称试儿、楂生日,是婴儿满周岁时卜测他将来性情、志趣、前途和职业的一种礼俗。孩子过周岁生日那天,父母亲友将各式文具、玩具、生活用具陈列于桌,任由孩子随意抓取。俗信认为,孩子抓取之物和他的品性、前途有关。譬如,抓取笔墨者,将来是读书人;抓取钱币者,主富裕;抓棍者,主长大后无饭吃等等。抓周习俗,起源于北齐时代。此俗现仍有见者,不过年轻父母已无笃信者,仅作为一种娱乐游戏形式而存。婴幼儿哺乳期,小孩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大人们唤的都是孩子的奶名(也叫小名,即乳名)。起乳名之俗自古有之,如汉司马相如小名就叫犬子,东汉曹操的奶名叫阿瞒,三国刘禅的奶名叫阿斗等等。此俗到宋时更盛,沿袭至今。济南地区给孩子起奶名,男的多叫小儿、小子,女孩多称妮儿。奶名的命名要与长辈亲属的名字避讳,可以以吉祥字作名,如龙、祥、富、贵等;也可以起贱名以期免灾祛祸,如小狗子、二猫子、狗剩、驴蛋儿、丑子(女孩多用)等等;也有直接以排行命名的,如老三、小八儿、伍子等;还有的怕孩子立不住,多叫什么拴住、锁住、留住、拦住之类,或者男取女名、女取男名。旧时,人们普遍认为,小儿受惊吓后,其魂儿便游离于体外。小孩受惊吓后,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腹泻(绿色溏便)、惊厥、高烧等症状,民间便以为孩子掉了魂儿。曾流行在济南地区的叫魂儿方式很多,如最简单的是立时用力拍地,同时轻拍孩子,并轻轻抚着孩子头发说:扑拉扑拉毛,吓不着,吓着人家,吓不着自家。狗惊,猫惊,俺小子不惊。然后抱着孩子边走边叫着孩子小名:××,家走(回家)咧!受惊吓厉害的,要等到三更半夜到街口去叫魂儿,有的还要拿着小孩的鞋子或小孩的衣服。济南民间还把夜晚哭闹不止的小孩称为夜哭郎。如遇有这种情况,大人们便将写好的夜哭帖贴在街头墙壁、树木或电线杆上,上面写着: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个夜哭郎(或小儿夜哭在娘房)。过路行人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以此来祈求孩子停止夜哭。过去,小孩认干爹干娘的习俗曾广为流行。有些家庭担心孩子养活不大,便让子女去认一个儿女多或家境贫寒的人家做干亲;也有迷信孩子与父母命相相克者,找一家全奂人:或命相相生者认做干亲;当然,也有父母辈之间相处甚好而结成干亲的。认干爹干娘时,须择吉日携礼物到干亲家,让孩子主动叩头,还要写一张红纸绿边的承继纸,上写贵府相公过继某(指干爹的姓)门,取名某某,长命百岁之语。承继纸轴头上还要用红线绳系挂长命锁,挂在干儿女的卧室中,以压邪祛祟。认干娘时,小孩还要从干娘的胯下钻过去,俗称钻裤裆,以示从今而后为干娘所生。此俗至今仍有残留,不过认亲仪式已经非常简单了。□张继平老济南的习俗请客中式宴会过去老济南人若是请客,家里有条件的或请比较亲近的人一般喜欢在家,家里不方便或比较正式的场合则在饭庄,三十年代的燕喜堂因为菜好,就餐环境又颇具家居生活的气氛,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很多人都以在此请客为荣,他们有奶汤全家福、奶汤蒲菜、奶汤虾脯、奶汤鱼肚、清汤燕菜、清汤蝴蝶海参、清汤御笔猴头等一系列招牌菜。不论在家或在饭庄,都是以成席的菜肴待客。到了请客约定的时间,主人在家的出门恭候,定在饭庄的应先到,以便迎接所邀请的客人。客人到后,奉茶让座,待客人到齐后按长幼尊卑次序请入席落座。向外方位的左侧为首席,右侧为次席,左边是三座,次席右边是四座,其余依次类推之最末是主座。坐下后,开始饮酒猜拳,举箸劝食,宾主尽欢。酒足饭饱,席终用茶,客人向主人致谢,寒暄已毕,主人送客。西式宴会济南的西餐店始见于19世纪初兴建胶济铁路的时候。济南随着开辟商埠,经济繁荣,外国商人、侨民纷至沓来,西方国家的食俗也给济南带来影响。济南的西餐业不只给外商、外侨、外宾服务,西餐也进入了济南人的日常生活。当时的胶济铁路饭店,设在火车站附近,它是全市最豪华的饭店,可以举办大型宴会,各种饮食是德国风味的西餐,席间习俗当然都是德式的。饭店的名菜,有煎牛排、咖喱牛肉、红炖牛肉、牛尾汤、铁扒鸡、鸡蓉鲍鱼汤、沙拉等,那时还能在餐后吃上人们难得一见的冰激凌。像炸大虾、煎鱼排,都很适合济南人的口味。餐桌是长方形的,席间座次是主人分坐长桌的两端,客人坐在两边。男女交叉而坐,女主客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主客坐在女主人的左边,以此类推。喝汤时左手按汤盆,右手拿匙,喝完后匙面朝上放在汤盆右侧。吃面包时用餐刀先抹黄油后抹果酱。吃鱼时右手用餐刀切,左手用叉叉食,不能用刀入口。吃完刀在右叉在左放在盘的右侧。酒水饮料在客人的左侧送上,正餐用完可以吃点水果或喝点咖啡。席间主人或客人要发表谈话须在停止用餐时。用餐时口中不能发出声响,不能低头靠近食物,不能把盘子弄出声响。用晚餐男宾可以喝白兰地抽雪茄高谈阔论,女宾则喝茶聊天,尽欢而散。

给你介绍我QQ空间里的一篇文章,可能对你有所帮助,请你参考!

《 彩礼的本意和多寡》

一、彩礼的本意:

结婚的时候 男方需要给女方礼金,多寡不一。其含义不一而论。早期,是定情礼物,手帕、贴身物件等表示两厢情愿、终身已定。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婚姻变成了买卖,彩礼变成了定金,女子变成了物资。在买卖婚姻中,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解放后,婚姻法明文废止了买卖婚姻,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延续下来,并且赋予了新的内容。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协商而定。

二、 彩礼多寡不一:也包括金银首饰、汽车、婚房等实物。

这与地域没有多大关系。城乡差别也不大。开始图个吉利

百里桃一,101元;大兴其道;接着越变越大,越攀越厉害。

千里挑一,1001元;

万里挑一,10001元;

万紫千红,万紫(50元)一万张,计50万,千红(百元)一千张,计10万;共计六十万。一动一不动,一动-----豪车,一不动------房产;

三斤六两,百元大钞上称称三斤六两。

三、天价彩礼是不是啃老、伤老?

现在的彩礼何止天价?何止是啃老?细算一下就知道,不说彩礼,就一套婚房(两室一厅80㎡)少说百万左右。就一般工人家庭需要多少年?女孩家也可以自己算算,自家现有多少存款?在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还要赡养爷爷奶奶,说句不好听的,砸碎骨头熬成油能卖几个钱?不是啃老而是嚼老。养儿防老从何谈起?!

四、振臂疾呼:

近年来,随着攀比现象的不断发酵,彩礼也在不顾一切的攀升!这也不单单怨女方,也在男方炫富,大搞排场,有的男的不争气,恐怕找不到媳妇,千方百计凑钱。但是,也有男方不花钱,真心相爱,因陋就简,喜事新办的。更有甚者,女方陪送豪车、婚房的!这就看是真爱?还是真爱钱!?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这种变相卖卖婚姻的陋习!

趵突泉的传说

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砍柴,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有钱请医生。鲍全只好求亲告友,凑了几个钱,大夫一看太少,推说没工夫。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鲍全心想,自己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连父母有病都治不起,还有何面目见人?可是,再看看周围像自己一样的穷人太多了,谁去拯救他们那生病的父母呢?这时,他猛然想起南山上一位和沿师傅医道很高,便打定主意向他学医。从此,他每天上山打柴时,就顺便向和尚师傅请教医道。和尚见他心诚,又加他每天帮寺里砍柴、挑水,很受感动,便毫不保留的把医术传授给他。

鲍全很用心,不到一年时间,便能开处方下药了。一听说哪个穷人生了病,不用请,他就去医治。不管大病小病,他都妙手回春,几年中救活了许多穷苦老百姓。他的心地善良远近闻名。

那时,济南城里没有泉水,老百姓就把夏天的雨水蓄在一个大坑里冬天用。水很脏,要是遇上旱年,连这脏水也没有。老百姓只好到财主家去买井水喝。有一年,济南一带一滴雨未下,庄稼全部枯死。人们本来就饿得面黄肌瘦,又赶上瘟疫流行,这可忙坏了鲍全大夫,一天到晚脚不着地。有时开了药方,病人家里连煎药的水也买不起,鲍全便每天早起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大清河里担水,为那些买不起不的穷人煎药。

这天,鲍全正满头大汗地担着一担水,低头往回走,忽听有人呻吟,四下一看,原来道旁躺着个清瘦的白胡子老头,口吐白沫,眼看就要断气了。鲍全一看这情景,忙放下水桶,取出随身带着的一些药面,用清水给他灌下去。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见老头眼睛慢慢睁开。鲍全轻轻扶他坐了起来。老头上下打量着他,说:“是你给我吃的药?”鲍全点了点头。

老头忽然问:“小伙子,是谁让你给我治病的?”

鲍全说:“是我的良心!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啊?”

老头叹口气说:“你这不是救我,是害我呀!”

“老大爷,我好心好意给你治病,怎么是害你?”

老头说:“我两眼一闭,就什么痛苦也不知道啦!如今你把我治好了,我一家人全都病死饿死了,只剩我这个孤老头子,无依无靠,这不是活活受罪吗?”

鲍全想了想,便对老头说:“老在爷,我父母都因为没钱治病,先后去世了,我也是一个人孤苦令仃的过日子。你如果不嫌弃,我就拜你做干爹养活你一辈子!”

老头重新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朴实的小伙子,一丝笑意浮上脸颊,他点头同意了。鲍全担着水,扶着干爹,回到家中。干爹看到鲍全一天到晚为穷哥哥们治病,忙得饭也没工夫吃,很是心疼,便说:“全儿,你想治好所有穷人的病可不容易啊!我倒有个办法,可就是不容易办到!”

“爹,只要能治好大伙的病,就是截止赴汤蹈火我也不怕。是怎么个办法?你快快说吧!”

“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子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可就是山高路远,崎岖难行,山上有狼虫虎豹,潭水可不易取啊!”

鲍全高兴地笑着说:“爹,我成天上山砍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你老人家在家看门,有找我看病的,就说我采药去了。我明天鸡叫就走。”第二天鸡叫头遍,天还不亮,鲍全挑起担子就要赶路。干爹拿出自己的拐杖说:“给你这根拐杖,上山爬岭它能省你不少力气!”鲍全接过来,头也不回地向泰山奔去。

鲍全恨不得一下子飞上泰山,担回潭水,为大伙治病。他每天天不亮就上路天大黑才找地方住下,仅用两天工夫便到了泰山脚下。他拄着干爹的拐杖,一点儿也不费力地爬到了半山腰,果然找到了黑龙潭。潭不很大,但深不见底碧绿碧绿的潭水跟琼浆玉液一般。鲍全捧起潭水喝了一口,甘甜清凉。他心想,济南要有这么一潭水该多好啊,又解渴又治病,还能浇地,天旱也不怕啦!赶忙放下担子,便拿起干爹的龙头拐杖,钩住桶系下潭里提水。谁知那杖一见了潭水,比牛劲还大,拼命向深水里钻,鲍全怕丢失了干爹的拐杖,紧攥住不放,可哪里攥的住,连人也被带到水里去啦!鲍全心里直打鼓,不会游水,这回定死无疑了,便便闭上眼等死。这时,就听耳边大水哗哗响,他自己像驾云一样,觉着身子漂漂荡荡。不多一会儿,两脚突然着了地。他偷偷睁眼一看,面前是一片琉璃宫殿,所有门窗墙壁都亮晶晶的耀人眼目。正在惊讶时,从门里走出一位龙颜鹤发的老人,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什么人大胆,闯进我龙宫里来啦?”

鲍全一听是龙宫,更害怕了,忙向龙王作揖,说:“我为到黑龙潭取水给人治病,谁知一不小心跌进龙宫,请龙王爷不要见罪。”

龙王笑笑说:“不要害怕,你的一片好心,早由我侄儿告诉我了。你既然来到这里,就请安心多住几天,等我送你回去就是。”鲍全这才放心了。可是又纳闷,自己的事龙王的侄子怎么会知道呢?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干爹那拐杖一定是小龙变的,要不为什么见水它就往里钻呢?但他又不好意思问,只是恳求说:“龙王爷爷,我晚回去一天,不知要死多少人,还是早一天放我回家吧。”龙王说:“ 每年的二月二才能回东海去,顺便也带你回去。再过三天就到了,你就在这里玩几天吧!”鲍全没法,只好住了下来。龙宫里到处是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吃的更是人间少有的海味佳肴。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鲍全的留恋。好不容易熬过三天,到了二月二,龙王把他请到客厅,亲切地告诉他:“不瞒你说,那救的那个老人,就是我的哥哥。他派侄儿来告诉我,让我送点儿东西报答你。不知你想要什么?”鲍全一听干爹不是凡人,胆子也就大了。他看到刚才龙王给他倒水的那把白玉壶,里面不住的向外鼓突突冒水,喝在嘴里清凉甘甜,便对龙王说:“我别的不要,能给我那把白玉壶吗?”龙王捋着胡须笑笑说:“我这里价值万贯的珠宝玉器多的是,你什么不好要,为什么偏偏要这把白玉壶呢?”鲍全说:“珠宝玉器虽说值钱,可我拿回去对治大伙的病没有用处。这壶里的水,我拿加去就能救活不少病人。”龙王有点儿为难地说:“说起来,这把白玉壶也是件宝物,是我祖上传下来的,里面的水永远也倒不干。难为你的一片好心,又救了我的亲人,你就把它带走吧!”鲍全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把壶揣在怀里,问龙王:“咱们怎么走法啊?”龙王说:“你好好拉住我的衣裳角,不管有什么动静也不要睁眼。几时你觉着两脚落地时,再睁眼。”

鲍全拉住龙王的衣角,闭上双眼,就听“咔嚓”一声霹雳,便觉得身子升到半空中,耳边全是风声,雨声,雷鸣。过了一个时辰,才觉出两脚落在地上。他慢慢睁开眼睛,发现已经站在自己的院子里了。鲍全又惊又喜,心想,这不是做梦吗?摸了摸怀里,那把白玉壶还好好的。他高兴地跑进屋内大声喊道:“爹!”可是屋内空无一人,看看墙上有几行字,原来是干爹留下的一首诗:

鲍全好心天下无,

龙王送给白玉壶。

金浆玉液医百病,

天旱不怕东海枯。

这时,邻人们见鲍全回来了,都跑来看他,挤满了一屋子。大家告诉鲍全:“你走后的第二天,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只仙鹤,落在门前的石桥上。你干爹坐上鹤背向东飞去了。”鲍全这才明白,干爹已经回东海去了。

鲍全从怀里掏出白玉壶,给每人斟上一杯水,大家一喝,有病的顿觉病除,没病的更觉精神爽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传遍了全城,来找鲍全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称鲍全为“神医”。没过几天,消息传到了州的耳朵里。州官想,我要把这宝弄到手,送给皇帝,最低也要升官加爵,说不定皇上一高兴,封我个当朝一品,那时金银财宝,娇妻美妾,要啥有啥,该多好啊!想到这儿,他便叫来一个公差,说:“你拿十两银子,去鲍全家把他的白玉壶买来。他要不卖,就借来我看看!”

公差来来鲍全家里,说明来意。鲍全知道不卖不行,可是,天这么旱,瘟疫又流行,没有白玉壶,不就断了穷哥们的命根子吗?公差见他支支吾吾不愿卖,便说:“老爷说过,你不卖也行,但要把壶借给他看看。”鲍全知道有借无还,但不借又不行。他忽然急中生智,忙说:“差官大人,这把壶很平常,可它是祖辈上传下来的,实在不能卖。老爷要借去看看可以,但请早日送还!”说着便把他平时用的一把旧茶壶交给了公差。公差没见过宝壶什么样,更不知真假,拿起壶回去交差了。鲍全心里话:“公差是打发走了,可州官老爷认出是假,哪能甘心?一定还要派人来抢夺。”想到这里,他便从壶里倒出一缸清水,准备给人治病用。又挖了个深坑,把壶埋在院子里。

再说公差把壶交给州官,州官怎么也倒不出水来,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这不认货的奴才,这哪里是神壶!赶快把鲍全这刁民给我抓来!”鲍全刚把壶埋好,几个公差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了大堂上。州官狡猾地说:“我的白玉壶被你偷去了。藏在哪里啦?还不快说!”鲍全说:“ 我家有把祖传的白玉壶,也被人偷去了,你向我要,我向谁要啊?”

州官气急了,说了声:“给我打!”几下棍棒就把鲍全打得皮开肉绽,但他还是一品咬定壶被人偷去了。州官没法,只好吩咐公差:“去给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神壶!”几个公差来到鲍全家里,翻箱倒柜,可连白玉壶的影子也没有。他们又找来镢头,逼着老百姓在院子里挖土找壶,挖呀,挖呀,一直挖到天黑,院子里挖成了一个七八丈见方的大坑,还是没有白玉壶。公差们急了,让百姓点上柴禾照明,他们亲自跳下坑去挖,这一挖,真挖到了一把白玉壶。百姓们一见,都急得跺脚,恨不得把壶抢过来。公差见了白玉壶,都喜欢得不得了,一个个去抢壶献功。可是白玉壶像长在那里一样,怎么也搬不动。几个公并有的扳壶嘴,有的扳壶把,有的用棍子撬。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响,像打了个闷雷,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役大水,一窜几丈高,把几个公差冲到半空又跌下来,淹死在坑里。因这股水窜出的劲头太大,油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落大方到哪里,哪里便出现了一眼水泉,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喝着泉水,瘟疫没有了;把泉水引到地里,庄稼长的绿油油的。人们为纪念鲍全和他的干爹,就把这泉叫宝泉,把他干爹骑鹤飞去的石桥叫来鹤桥。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