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位97岁老奶奶的时光

老人 0 36

【散文】一位97岁老奶奶的时光,第1张

【散文】一位97岁老奶奶的时光
导读: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每个人都会老去,最终化为一片虚无,无常主宰了我们的一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就好像,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是奶奶离开的第七天。 作为一个97岁跨世纪的老人,她见证了一个封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每个人都会老去,最终化为一片虚无,无常主宰了我们的一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就好像,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是奶奶离开的第七天。

作为一个97岁跨世纪的老人,她见证了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与新中国的诞生,她的人生轨迹是一个非常饱满,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

奶奶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然而在这里,我只想写下与奶奶共处的几年时光,记录将日常零零散散的琐事串联起来,以纪念这位坚强、善良、朴实、伟大的奶奶。

奶奶是1920年生,离世97岁,祖籍四川。

奶奶姓何,23岁嫁入李家,在那个年代,女子都是要随夫姓的。所以,奶奶的名字叫李何氏。

24岁生长女,后又添两女两儿,公公是老幺,出生那年奶奶37岁。

奶奶48岁时爷爷去世,在农村生活到63岁,跟随公公来到昆明生活了34年。

那天我去医院看她,她已经昏迷了,没有意识,但是她的面色槁苦,眉头紧皱,我知道此刻的她很痛苦,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多次,在我公公婆婆的精心照顾下,几次从生死线挺下来,这就是坚强的奶奶。

我握住她的手,感受她手心的温热,心中为她默念佛经,祈请菩萨保佑护持。

或许,奶奶就像上次那样,奇迹般的好起来了。

她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奶奶驼背有点严重,身体确是非常健朗,竟然还能长出黑色的头发,走路时会细碎的脚步,蹒跚的步伐,微微摇晃的身体,然而见到我们,永远都是微笑,几乎每一个见过老奶奶的人,听到她的岁数都震惊不已。

因为年岁大了,耳朵听力不太好了,每次跟奶奶说话,我们都要尽量大声,而且要用四川话交流。有时候,奶奶问我们问题,要连续很大声的回答很多次,她才能听得明白。

奶奶记性很好,每到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突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跟我们说起,曾经她在村子里发生的各种趣事,她边说边笑,饶有趣味。

奶奶不管到哪里,随身都要带手电筒和小闹钟,她会把小闹钟放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遇到天黑的时候,手电筒就派上用场了。

公婆很孝顺老人,想在奶奶有生之年多带她出去走走,奶奶和我们一起,去西双版纳游玩,在坐游览车的时候,还有人以为老奶奶80多岁,那时的她精神矍铄。

奶奶很固执,只要是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公婆也大多顺着她的意思。

奶奶平时吃得清淡,白天时,她比较喜欢把米饭放在小锅里,加点水,熬成白米粥吃,或者把白馒头切成块,放在平底锅里煎一下,香喷喷的很脆。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奶奶最喜欢在米饭里放些红薯,很喜欢吃肥肉,因为太瘦的肉比较难以咀嚼,奶奶已经戴了三十几年的假牙,奶奶还喜欢喝泡酒,还有红酒,也喜欢吃些饼干、萨其马、干果之类的零食,公公婆婆经常给她买各种糕点,每当我们在家,她便把零食取出来,让我们吃。

奶奶很为别人着想,有时我们上班回来晚了,奶奶一定会给我们留上饭菜。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摆弄她存了几十年的各种东西,衣服、针线、碎布条、纸盒子,甚至于菜叶、剩饭从来不舍得扔,奶奶喜欢什么,家里人大都顺着她的意思,有时,只能趁她不注意,偷偷的扔掉。

我十分能理解,经历过苦日子的奶奶不舍的浪费,因为她是从过去的年代熬过来的人,奶奶曾经经历的苦难和挣扎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可是她从未有过抱怨,奶奶真的很坚强,她相信只要人好好活着,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

每当带奶奶出去吃饭,准备离席时,奶奶都要站起来,盯着我们把饭菜打包;

节约用电和水;家里的碎纸片、纸盒、废旧的书籍、破旧的袋子她全部要收起来,从来不舍得扔。奶奶喜欢把这些收集到一处,然后用绳子系起来,让我们拿到废品站去卖,卖到的零钱,奶奶面露欣喜,高兴的收起来存到罐罐、袋袋里。

如果家里的蔬菜吃不完,为了避免浪费,奶奶会把菜洗净,切成细碎的菜粒晒干,或者穿起来腌制。

奶奶还喜欢做红薯粉、魔芋,将红薯粉放在盛水的盆里,浸泡一阵后,搅拌均匀倒入热锅里,不停的搅拌,液体逐渐变得粘稠。

奶奶个子矮小,踮起脚尖,用力挥动炒勺搅拌红薯粉,有时我们也会帮忙一起做,过了一段时间,红薯粉凝结成块状,奶奶便取出放在冷水盆里凝固,之后将红薯粉切成小块,放入热油锅里,加上葱蒜、干辣椒段爆香,再加点豆瓣酱,看上去辣乎乎的豆瓣酱放在嘴里,像果冻一样,简直入口即化,可口美味。

奶奶看着我们把饭菜一扫而光,脸上又露出欣慰的笑容。

奶奶很喜欢逗小宝,还会摇婴儿车,看着宝宝。

奶奶年纪大了,怕她出门走丢,婆婆还在奶奶的口袋里放上写了电话号码和地址的纸条,但是奶奶很厉害,有时会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跑出去到菜市场买菜,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回家。

奶奶记忆力惊人,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对数字的敏感仿佛是天生的,听老公说奶奶以前出去买菜,随身要带小电子秤放在兜里,称出几斤几两,小贩报价后,奶奶直接心算,价格说出来让小贩们都目瞪口呆。

我记得一个月前,奶奶还顺畅地把婆婆的电话号码背出来了,让我大吃一惊。

每到闲暇时间,奶奶便打开电视,奶奶最喜欢抗日剧打鬼子,还有就是四大名著,其中最喜欢的是西游记,里面的剧情奶奶熟记于心,看到了某个片段,奶奶还会跟我们讲剧情。

闲暇之时,奶奶还喜欢在沙发上坐着,一边用针线缝补衣服,一边哼着四川民歌小调,那种画面很安静、温馨,好像至今我的耳边还在回响。

奶奶腌的咸菜是一绝,厨房摆满了大大小小、褐色的坛子罐子,里面腌着各种各样的咸菜:莲花白、胡萝卜、白萝卜、豆角……味道很好吃,感觉很清甜。

她将蔬菜洗干净放在罐子里,再放入一定量的水,里面撒上盐等一些佐料,然后用塑料封住罐口,再放置一个翻过来的碗盖住罐口,倒上一些水,这样可以保证腌菜的密封性。

腌制了一段时间后,奶奶估摸着差不多了,她便将咸菜拿出来,切成碎段放在密封的罐子里,然后放在冰箱。每当吃饭的时候,奶奶便把咸菜拿出来,与我们一起享用:“小雨,这个好吃。”她笑眯眯的对我说。

要说奶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种庄稼。

奶奶对于土地是有着近乎执着的念想,每一周末她必定要去地里锄地、蔬菜、弄庄稼晒菜,每天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经常自言自语的说:“今天星期二了……”“今天星期三了,还有两天就可以上山了……” “今天星期五了,等下可以上山了。”然后公公婆婆便开车和奶奶去山上。

山上空气很好,有很多的树木,而且阳光充沛,对老奶奶的身体很好。

奶奶到了田地里,立刻就精力充沛,她背着箩筐,拿着锄头,一大早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奶奶就起床了,到地里去看她的庄稼。地里的豌豆、玉米长势喜人,奶奶像警卫一样来回巡视,不要的菜叶便丢进化粪池。

山上有很多肉肉的小松鼠,上下乱窜,非常可爱,还有各色唱歌很好听的小鸟,但是在奶奶看来,它们可都是讨厌的小偷,因为它们会偷吃玉米或者其他庄稼。

奶奶想了个主意,找来了几根竹竿,竹竿上套上了塑料袋,然后把竹竿分别插在了地里,大风吹过,塑料袋被风吹的哗哗响,那些小鸟和小松鼠便不敢靠近了。

山上还建立了鸡窝,公婆买了几只母鸡,不多久,母鸡开始下蛋,奶奶经常在鸡窝那里观察,她把鸡蛋存起来,再放在塑料盒子里,让我们带回去给小宝宝吃,每次给宝宝喂鸡蛋吃,我都要跟他说:“这是老祖留着你的哦。”

待到庄稼丰收了,那便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刻,奶奶又背起箩筐,顶着烈日,到地里和公婆一起采摘,公公婆婆担心她累着,不让她摘菜,因为这样太辛苦,可固执的奶奶从来都不愿意乖乖坐在家里,她的手脚依然很麻利,摘了豌豆后,还在屋里继续剥豌豆。

她聚精会神,坐在凳子上,因为驼背,她的背弯的很低很低,她的双手被岁月洗出了刻出了深深地沟壑,指甲已经老化有些发黑,她全神贯注地剥豌豆,看着一盆盆的豌豆,脸上露出很会心的微笑,那种笑容好像甜到了心里,那种满足是任何钱财和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有时累了,奶奶便坐在房子前的台阶上晒太阳,她静静的看着远处的风景,经常陷入了沉思,一刹那,就好像一幅唯美的画卷,我也很好奇,奶奶在想什么呢?

时间,就像一瞬间。

最后一次上山,奶奶因为去拔竹笋,不小心摔倒,她的面色青紫,紧急送医后,因为年纪太大无法做手术,医生说只能吃药观察,婆婆照顾奶奶吃饭、喝水、穿衣,没想到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医生说无力回天,因为奶奶的已经多年的脑梗、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后来急救进了ICU重症监护室,中途又历经了几次抢救,奶奶远在四川的儿女,同时孙子辈的哥哥姐姐都来了,一大家子人围绕着奶奶轻轻地跟她说话。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仿佛有预感,因为近期梦中老是出现房子塌了的梦境,我带上佛经、放佛机到了奶奶床前,给她放佛号。

她平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口中的呼吸机维持着她的生命。

我给奶奶念了一部药师经,感觉奶奶的神色逐渐舒缓了,念到一大半的时候,奶奶的呼吸停止了,身边一片恸哭之声。

强忍着悲痛,继续将经书念完,此时医生报了下时间:13:48分,奶奶的心跳彻底停了。

我目送着奶奶的离开,平静的离开,眼前的奶奶再也没有声息了。

奶奶很安详的走了,我坚信,是佛祖菩萨护持着奶奶的离开。

善良的、坚强的奶奶会去天堂,会很幸福的在另外的世界里继续活着。那里没有病痛,没有痛苦,没有恐惧,只有满目的鲜花,还有奶奶最爱的庄稼,奶奶会在天堂里继续保佑着我们。

我们不会让奶奶失望,我们会好好的活着,承接着奶奶给予我们的福气。

在山上的房子前燃起了青烟,纸钱一张一张的烧着,看着眼前的屋房,眼前都是奶奶的影子。

夕阳西下,那片绿色的田地很寂静,还有鸟儿鸣叫的声音,暮色逐渐笼罩了那片田地。

一阵风吹过,纸灰打着转随着风盘旋而起,突然好几只蝴蝶绕着烟旋转飞舞,之后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

烟迷了眼睛,眼泪夺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我仿佛看到1935年的某天,在中国四川省一个寂静的小山村里,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姑娘,正在田地里耕种,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远方,哼起了好听的的四川民歌小调,她的眼睛里闪着光,那是对未来期翼着最美好的希望……

金华一拾荒老人久盯烤红薯店主见状立马赠送,从店主的举动中体现出了什么?

近日在网络上一段视频让人十分暖心,在金华的一个烤红薯店前站立着一个拾荒老人,大冷天里这位老人在红薯店前站立了很久,看着烤红薯散发出的阵阵热气,不自觉的吞咽着口水,在摊前的店主看到了这位老人,将刚烤好的一个红薯递到了老人的手中,让这位老人忍不住的道谢,而店主只是笑笑,又开始了自己的摆摊生活。对于店主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这位老人,以及在屏幕前看到的我们来说,相信心中都有很多的想法。

对于那个拾荒老人来说,大冷天的一个烤红薯可能是自己近日最想实现的愿望,但是因为自己的拮据,仅仅只能够在摊前驻足,远远看着,在心中幻想着自己吃到烤红薯时候的幸福,在他的心里断然是没有能够轻易得到这个烤红薯的想法的。但是老板用他的善意帮助这位老人实现了他的这个愿望,小小的举动换来的是老人的感恩,在他俩对视的那一刹那,相信两个人都从对方的眼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在屏幕在观看的我们,从店主的举动中也受益匪浅,学会了献出爱心,回馈善意。整个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而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帮自己一把就势必能够让我们多增添一份信心,就像这位店主一样,小小的举动就能够将这份帮助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及被帮助的人的那份感激所带来的回馈是多么的珍贵。

这大概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一生去实践。

记忆中的奶奶

在我记忆的深处,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我的奶奶了。虽然奶奶离开我已有一年多,但奶奶对我的关爱无处不在,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奶奶的音容笑貌不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时常引起我深深的怀念和眷恋。

奶奶有一个高端优雅的名字,姓吴,名道芝,见其名,便会想起山岩上盛开的灵芝花,貌美而高雅,正如“谁道花无百日红,灵芝久存千年长”的寓意。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年轻时的奶奶身材姣好,满头银发,个子娇小,有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光滑而匀称的额头,眼眸中闪耀着慈祥温暖的光芒,一双小巧玲珑的双脚,显现出奶奶的灵秀之气。

奶奶生于1940年,那正是抗日战争年代末期,奶奶的命运竟和那个腐朽没落的国民党休戚相关,国祚衰落,外国侵略者如洪水猛兽涌入国土,土匪也到处横行,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惨淡至极。据奶奶回忆,那个年代太苦了,每当有土匪进村时,乡亲们都纷纷逃到山上避险,每天都吃野菜充饥,连续好几天都不敢下山,深怕被土匪发现,奶奶无奈中叙述起这段往事,但往往说到一半就着说不下去,但嘴里总念叨着,那时候真的太苦了,太苦了。这是奶奶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和廷龙爷爷一起饱经风霜的奶奶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一辈子从来不发脾气,她为人和蔼,待人处事大方得体,说话嗓门不大,但清晰干脆。提起奶奶,左邻右舍的乡亲无不啧啧赞叹。附近甚至远方的亲邻总是深情地提起奶奶种种好处,她一双能逢衣服的巧手,又快又准,很多人都找奶奶逢衣服,并向她请教逢衣技巧,奶奶总是来者不拒,人人都能学;除了逢衣服,奶奶给拿手的便是制作侗衣、侗布了,在九龙大山里又叫“亮布”,使用古朴简单的印染工具和天然原料经“染、漂、捶”,最后熏蒸后晒干而成。用这种古老技艺印染出来的布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呈金属光泽,且保暖、防水、透气、抗菌,备受侗族人民喜爱。每年初秋,奶奶都会用木制纺纱机将新采的棉花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织成土布,再经过植物染料的数次浸染及晾晒,然后涂上蛋清经几番捶打制作成侗布,这个过程需要历时约1个月。侗布是制作侗族服装不可替代的材料。侗布制成后,接下来奶奶会按照侗族服装的传统式样为家人裁剪新的侗衣。家里的人每人做一件,像我、银福、福松等每人制作两件,我问奶奶为何要给我们做两件呢,奶奶笑着说一件给你们现在穿,另一件留给你们长大时穿的,听奶奶的话,我豁然开朗,觉得奶奶很是用心良苦。

奶奶除了给我们做衣服,还经常做点小生意,靠卖侗衣,卖豆腐、卖橘子挣钱;同时在耕地上种植辣椒、红薯、土豆,在田地里种水稻为生,粮食不够,奶奶就带领孩儿们在开荒种番薯,熟后也能挖七、八担红薯,还养了两头黄牛,那时候几乎餐餐是大白菜,吃红薯、吃南瓜、吃野菜维持着五儿一女,还供养着三个小孩读书习字,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几个叔们长大后,年迈的奶奶和爷爷依然过得寒苦,据母亲讲述,我和哥哥出生后,都是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的,我们长大后,叔叔那边又喜添可爱的弟弟妹妹;为了更好的照顾堂弟、堂妹们,爷爷选择留在了小芳家,帮忙照看弟弟和妹妹,奶奶则在占芳叔家照顾弟弟;几个叔们那时候经常外出帮别人干活,建厨房,稿粉刷,挣钱养家,有时候几个月都未曾到家,叔妈们则天天去坡上砍柴等数不清的活路,重担全部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换尿片,喂饭,发烧或感冒了及时送医,哭的时候就背起来去逛街。记得妈妈说过当我婴儿时,奶奶总是会帮我们摇摇篮,唱着优美的侗歌,让我们舒适、安稳的入睡。小时候,奶奶都会跟我们玩游戏、逗我们开心,让我们充满活力。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奶奶总是会展现她的厨艺,煮出美味又营养的食物给我们全家吃,让我每天都健健康康的去上学。重担下的奶奶表现了超凡的毅力。

有一次我感冒,可能是因为感冒太严重了,所以才导致发烧。一开始我的奶奶还没察觉,直到最后奶奶才发现了,她很着急、烦恼,奶奶不眠不休的照顾我,一直用毛巾帮我冰敷,每十分钟换一次,直到我退烧。隔天,奶奶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稀饭给我吃。下午奶奶和廷龙爷爷带我去诊所拿药,医生说我是重感冒,要按时服药。同时经常叫我捂被子,说要多出汗感冒才好的快,经历这次的感冒后,我觉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一定要顾好自己的身体,才不会让家人担心。

2019年11月,我考上了三江县事业单位,远赴他乡工作,离开了久违的故乡,虽然人在外地,但心中时时刻刻都怀念着家乡的亲人们,希望他们都健康快乐,特别是我的廷龙爷爷和道芝奶奶,我希望他们都能够长命百岁,是我低估了生活的压力,看轻了岁月的无情,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总是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就是不肯松下来,依旧帮带孩子、喂猪食,为家庭解忧排难,以便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奶奶虽然生了病,但依然在干活,缝衣服,砍柴,不辞辛劳;记得走之前,我曾提示过奶奶,让她多休息,家里的事情我们来做,你养我们一辈子,现在到您享福了,奶奶虽然应允了,可是干活的数量却没有下来,最终由于身体原因,奶奶不幸与世长辞。21年5月,奶奶走了,带着她的梦想走了,在无情的岁月里,奶奶那慈祥的面容,忙碌的身影,谆谆的教诲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她那慈爱的笑容、善良的品性、宽容的美德、乐观的心态、凡事都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一辈子值得我们学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季,由于工作原因,我未能到场给奶奶上坟,但奶奶话语却涌在我心头,仿佛时时在我们身旁。她虽然离我们远去,却仿佛又在我们身边,奶奶的勤劳、淳朴、善良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永远怀念着我们的奶奶。

(作者 吴化臻 林菊凤)

预示着讨好。

梦见给死去的奶奶送饭,容易被别人的成功和好运刺激到!身边会出现蛮厉害的人,他所拥有的东西正是你所缺乏,并竭力希望得到的呢!瓶子难免有一点嫉妒的心理,也会把自己逼得更紧。缘分发生长途旅行,出差的瓶子会有艳遇的机会了!

梦见给奶奶送地瓜实际上说明,你心里面非常惦记自己的奶奶。正因为心里边儿非常想念奶奶,所以才会做这样的梦。也说明你的奶奶非常喜欢你,建议你经常回家看看奶奶,这样就可以了,却你的心愿也就不会做这样的梦了。

可以,红薯的意思是红心所属。用来送人就相当于告白了。对异性告白方面,在寓意上是不错的。当然如果送老人或者长辈,从营养价值来说:其含有的纤维素能阻止肠内过多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还能促进体内胆固醇分解,有助于脂类代谢。预防高脂血症,红薯中的碳水化合物、钙、磷、锌等物质能促进人的脑细泡和分泌激素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