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小脚婶娘(沙棘)

老人 0 46

散文:我的小脚婶娘(沙棘),第1张

散文:我的小脚婶娘(沙棘)
导读: 作者:卢有成 一 时光在流淌,冲刷走很多村庄,其中有一个消逝的村庄,虽不出名,可是令我铭记不忘。 村边有一个沟壑,像时光一样,记忆中常年流水,直到如今流完最后一滴水。有一种草长在童年的记忆,年年萌发。这草可

作者:卢有成

时光在流淌,冲刷走很多村庄,其中有一个消逝的村庄,虽不出名,可是令我铭记不忘。

村边有一个沟壑,像时光一样,记忆中常年流水,直到如今流完最后一滴水。有一种草长在童年的记忆,年年萌发。这草可当茶饮,在老家叫山茶,其实是中药黄芩。山茶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的背阴处,常年不见太阳。

我家婶娘,是我伯父的童养媳。小时候,我们家和婶娘住在同一屋檐下,母亲告诉我,我刚出生曾吃过她的奶水,是她看着我长大的,直到今日,多日不见,依旧经常念叨我。

每次回家探望她的时候,小脚婶娘总要想方设法给我带几棵山茶。看着这草,就像看见了她,她的一生酷像这山茶一样。

有时想,人的命运由天不由己。你甭管怎么改变,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父母,也无法改变儿时的生存环境,感觉就像与生俱来的,就像生命在孕育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是向阳花还是背阴草一样。

人生下来,跟着父母亲的脚步,大概就知道自己的末路。就像花草,有的在悬崖,有的在沟壑,生根发芽的地方,似乎就造就了她的高度。有不一样的山水,就会有不一样的花草,就像是环境选择了草木,而不是草木选择环境。我的婶娘就是这样,像长在悬崖峭壁的山茶,没有享受过阳光的温暖,风吹雨淋,扎根悬崖峭壁,顽强挣扎地生存。

婶娘是1931年的人,生在一个小县城很近的小山沟,她幼年丧父,打小就跟着母亲流浪。瘦弱的她,个头不高,非常勤劳,瘦小的身子,唯独那双小脚总不见停歇。大娘从小就裹了脚,但走起路来几乎和我母亲的大脚别无它样。听母亲说,婶娘小时候得过天花,以至于现在脸上还留着坑坑洼洼的瘢痕。

婶娘姓高,人们叫她高贵莲,可是她的一生从来没有高贵过一天,更没有离开她生长的土地,也没有进城看看灯火阑珊的夜景。

婶娘经常和我讲起她平凡而坎坷的人生。因她年幼丧父,母亲多次改嫁,年幼岁月经历了饥寒交迫的磨难,她是饿着肚子长大的。我打小的记忆里,大娘的母亲一直疯疯癫癫,高高的个子,装着一副热心肠,经常帮我母亲一边擀面条,一边自言自语,时不时哭诉着我们听不懂的言语,时而抬头东张西望。

我管婶娘的母亲叫姥姥,婶娘就是跟着母亲从河南山沟里改嫁到河东,又从河东改嫁到河西我们村。年幼的婶娘和三个哥哥跟着母亲,像无根的草,无根的落叶,随风到处流荡。命运就像一股溪流遇到一块块礁石,一路才溅来朵朵涟漪,差一点把姥姥带的四个孩子淹没,所幸的是,命运路口,遇到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也许是实在贫穷,担心大爷娶不到媳妇,早早把八岁的婶娘收留下来,做了大爷的童养媳。她就这样来到我们家,一个八岁娃娃,懵懵懂懂就当来大爷的童养媳,我的奶奶没有女儿,但是早早做了婆婆,奶奶待她非常刻薄,有时候头发乱了,看见几个虱子,也要数落一顿,童年的婶母虽能填下空荡荡的肚子,可是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给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过了大年,婶娘就90岁了。她在我心中,就像我家的一枚 历史 标本,记载着我们的家史。

婶娘小我大爷6岁,瘦瘦的面孔,总是洋溢着热情。一双小脚,绑着裹脚布,即使再贫,也要把凌乱的头发包裹的紧紧的,衣着再破也要缝补得光光溜溜,瘦小的身材,一天到晚不停地在我眼里晃来晃去,她总是带着慈祥的面孔,她非常和善朴实。

她父亲早逝后,兄妹四人由受过刺激而整天唠唠叨叨的妈妈抚养,为了不至于饿死,母亲改嫁几次,不满8岁的大娘就做了大爷的童养媳,她的三个哥哥在十岁左右就当了长工,后来大了点,弟兄三个实在走投无路,早早就外出去当兵去了,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回来,除了有一个娶了来自甘肃寡妇,其他两个哥哥一直是单身光棍汉。我童年时期,她的三个哥哥经常来我家,我能听到舅舅(按辈分称呼)们讲起抗日战争的 历史 故事,偶尔听到讲起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和朝鲜民间生活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认真地听着。

因为穷,她和三个哥哥都没有念过一天书,除了认识钱币的数字,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一年四季,除了在村子里劳作,从未去过县城和省城。我记忆里,一辈子住在我爷爷盖的老屋里,从未搬家,大爷从出生到八十四岁去世那年,从未离开我家的祖屋;婶娘现在依旧住在有土炕的祖屋里。现在她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不但解决了温饱 ,冬天还能生起了火炉子,其他和我年少时的记忆一样,她一生没有洗过一次澡,这样的老人在老家比比皆是,她更没有舍得下过饭馆。

她从二十多岁就有一点唠唠叨叨,家里面开销最大的也是买一些安眠药,经常去离家四五公里的镇上买药,这也是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她是中国农村最普通、最善良、最真实的农家妇女之一。

在上个世纪中,婶母生了七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三个,其中两个一岁左右夭折,余下的因为贫穷养不起,出生后就抛弃在野外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双勤快的小脚,穿着补衲的家做布鞋,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扑棱着碎步,虽然贫穷还有病,但在农业社里一直是劳动表率,从来没有被送过‘学习班’改造。

住同一屋檐下,大娘把我当做自己孩子,这对一个因为贫穷没有机会上学的农家妇女,热情宽容、勤劳、吃苦、亲和,应该集于她身上,是一种难得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传统文化。

婶娘待人温和善良,虽很贫穷但从不吝啬。在那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我经常吃到大娘亲手做的稀罕饭菜,诸如野菜、猫肉、狗肉、大爷从野地里挖回老鼠洞做成的高粱窝窝,农药毒死的野天鹅,瘟疫死了的鸡肉和猪肉以及马肉,发洪水捡回来的小鱼等。

那时候,我因营养不良,从小到大又瘦又小,看我饿得实在无奈,我经常得到她的照顾。小脚婶娘习惯就喊我乳名,我听着也非常亲切。有一年春天,我刚刚放学,在院子里正玩石头,听见大娘喊我乳名,回头一看,她手里拿着一块极为稀罕的烙饼,她都舍不得吃,偷偷摸摸地放在我手里,那是前几天她大哥来看她,招待客人时特意给我留下的。

小脚婶娘爱干净,即使是用白洋布漂染过的笨布衣服,总是洗了又洗,补丁补了又补。那时候大爷穿的全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她把破旧的衣服洗染的干干净净。家里的土炕上,铺着她亲手编的高粱席子。那是农闲的时候,她用高粱杆编的。炕上不大,晚上睡着他们一家五口,铺盖和炕席总能打扫得干干净净,是我们兄弟姐妹玩耍的乐园,我只要有空就在她的土炕上玩耍。和小弟经常打扑克或者下军棋,能把席子磨破,偶赌气把被子掀翻,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整理好了,嘟囔着骂一声小弟,而从未喊骂我一句。墙角处有几床破被子,总是叠放的整整齐齐。由于她的宽容和厚爱,我几乎天天都在她家和我的哥哥弟弟们玩耍。

在那个极度饥荒年代,食堂做饭的和农业社的保管最吃香,可是我们家没有一个当过保管。只记得县一中学生,参加兴建水库劳动,让她和父亲去我们家门口的学校做饭,做饭期间偷偷摸摸去教室里找我,时不时地悄悄塞给我一个馒头,课间休息的时候吞进肚子里。

家务活和农业社的活,她是样样精通,经常被妇女队长点名参加集体劳动。遇有大型加班劳动,或者遇到红白事宴需要攒忙的时候,偶尔叫她去帮厨。

她和父亲做饭,把笼屉里的笼布带回家,让我放学回家,趴在笼布上找那些极稀罕的馒头渣渣,这等高级别待遇,经常出没于梦里。

也许是因为自幼极度贫寒的缘故,对要饭逃荒的人们,她显得格外热心,常常把自己有数的几个高粱窝头,送给逃荒讨饭的分食。遇到数九寒天,怕逃荒要饭的冻死,她还把要饭的留在家中住下,为落难的人们遮风避寒。

小时候经历过兵荒马乱,经常说起可恶的土匪,说起土匪让她就咬牙切齿,她常安顿我说“大人不和小人斗,穷人不和富人斗,富人不和官府斗”。在过去的旧 社会 ,再黑暗再不讲理谁敢站出来反对?。所以,当土匪站在你面前的时候,只有用躲避和忍耐换取生存。过去每每听见狗吠,半夜起来跑进沟壑躲避土匪。

大娘和我母亲,他们妯娌相处特别亲热,偶尔也因为母鸡下蛋走错了窝,从来不去追问。有一次和邻居大娘因为点小事吵吵,过后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拉回家,愣生生地把两个能够当一顿饭的干山药,塞给了对方家的儿子,嘴里不停的说:“大人们的事情和孩子无关”。

因为那一场文化革命,一个邻居爷爷因为成分不好 再加之有三青团嫌疑,被挨整后,悬梁自尽了,留一下群年幼的娃娃和一年年迈的摇头老奶奶,婶娘天天去隔壁邻居老奶奶家,帮着老奶奶梳头捉虱子,只要有空陪着老奶奶在阳台门口聊天,为老奶奶开心宽慰。她常说: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帮钱财就帮钱财,不能帮钱财就帮个劳力,实在什么都帮不上忙的时候,最起码还能帮一句话。这些身体力行的行为成了家训,我们兄弟几个感受最深,那个与我们一个院子里的小脚摇头老奶奶,经常逢人便夸奖婶母的高尚品德。

那个时候一年见不到油水,也没有肉食,家里来了稀罕客人,她总是要拿着升子去借点白面,回来后做点面条或者炒几个自家的鸡蛋烙饼来招待客人,客人吃白面我和堂兄弟们站在地下眼瞅着香喷喷的饭菜,听他们大人们聊天,等客人吃剩的时候,总要给我一块烙饼止住我渴望已久的眼神。

岁月流逝,长在背阴面的山茶黄了一茬又一茬,婶娘终于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抚养长大了,和我们一起和蔼可亲地目送着我的父母和大爷远去。在她的言行身教下,我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恢复高考后先后和我一样走出山门,考上了大学,而自己头发花白了,腰板弯曲了,唯一不变的是那双小脚依旧不停地扑棱着,依旧勤劳和善良地面对每一个人,依旧没有走出乡村十里,依旧守护着我们心中那个神圣的老宅。用她一双勤快的小脚,迈着从未停留的小碎步,不停地丈量着家乡的土地。

每当春夏,婶娘总要在院子里埋几颗种子,种几棵我喜欢的葫芦和苦瓜,等着我回来带回家品尝。在夏季的雨后,不顾年迈小脚踏着她熟悉的小路总要进山里,爬上她熟悉的悬崖,采几朵扎蒙花和山茶回来,等着我回家看她的时候,走时给我带上,而我拿一点礼品送她,总是推辞,生怕让我们“吃亏”,总是说:现在天天都吃精米洋面,婶娘什么都不缺”。

我去看望她的时候,踏着熟悉的小路,一路寻觅着熟悉的背影。站在爷爷奶奶的祖屋,看看屋里保留着了近百年的装饰,地下摆着上百年的红柜,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过年的时候,依旧剪纸,把剪纸帖在窗户上。

偶尔看看锅台放着几天前吃剩的烙饼,她热情地递给我一块,烧一碗开水放在我眼前。不停地再三问我想吃什么,她要给我做饭。看着锅头那一块烙饼,我心里一阵阵发酸,令我想起儿时经常偷偷递给我的那一块块烙饼,让我想起来贫穷造就了她勤劳节俭的本色,依然没有改变。

在聊起这么大年岁,怎么吃水的时候,她知足常乐地说,邻居和孙子们常来,路过就帮她担一担水就足够了,就是夏天村里没有水,吃水困难一些。想起她常说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由此可见一斑。

年前十一放假回家,他下地远远地迎接我,然后进门就忙着给我拿月饼,一个劲地劝我吃。当我告诉她,我也带几盒她爱吃的面包和月饼,让她品品那一种好吃时,她却回答,“你知道咱们家是怎么活过来的,老鼠仓里的粮食和糠皮野菜都吃过了,现在天天吃白米白面,再没有不好吃的东西了”。她的思维方式和带着 历史 沧桑的语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临别总不忘记给我带几棵山茶草,顺便吩咐一声,吃了一辈子安定片,下次帮她再买几片安眠药,我为此也牢记在心,不敢忘记。

命运一半由天,一半由己,山茶生存先天不足,甭管你怎么改变,也改变不了年年在山的阴坡发芽,年年陪伴着我们,这就是山茶黄芩的命运,也如大娘坎坷人生的苦乐。

后记消逝的词

在这个时光飞速变幻的时代,不管多么的现代,我脑海总抹不掉镌刻在脑海的乡音。

太阳下寻虱子的小脚奶奶,几岁就被收养我家的童养媳大娘;伴随童年的碾子、马车、饲养员、饲养园里的马群和打场用的碌碡;从北城门暮归的牛群,老榆树上的乌鸦和白嘴鹰、搂柴火的耙子和月光里清扫树叶的背影等等,在每一次祭祖上坟的时候,总是情不由己地浮现。

那些曾熟悉的名字,那些熟悉的人事基本都在消逝,如煤油灯、碾子、水井、磨坊、沼泽和草滩、弯弯的小河、野狼出没过的羊圈、吃掉了小爷爷的狼群;老爷爷的火镰、油灯下讲隋唐演义的本家爷爷等。

用石头和羊粪蛋做玩具下方(相当与围棋)的娃娃们,一生没有洗过澡的大爷们和他们终身居住的土坯房,看田的老天才、刘三老太家的豆腐磨,7岁就放猪的姐姐、红柳树下那嗷嗷凄叫的弃婴、父子三人只能娶一个老婆的的老魏朱,住在一家村的老摁住、娶不起老婆专门去偷情和拉帮套的光棍们、月光里老榆树下聚集着一群忙碌了一天的人群谈古论今,渐渐被人们淡忘。

在饥渴没有温饱的年代里,赖以生存的白市布黑市布、煮蓝煮黑、布票粮票肉票等等,而这熟悉的一切往事随日月的流淌,如今荡然无存了,从我们的身边渐渐地消逝了。

我脑海浮现太多的过往深感沉重,只有说出来才能轻松,我不知如何整理,只能从我最熟悉的小脚大娘开始做一些记忆。奉献给那些值得我回忆的人们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同龄人。

作者简介:卢有成,笔名沙棘,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1963年12月生,1984年华北电力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专业之余喜欢写诗文,喜欢哲理散文诗。文章散见于《花溪》《时代作家》《文学世界》《文学欣赏》《散文百家》《参花》《读书文摘》《精短小说》《青年文学家》《渤海风》《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消逝的村庄”“父亲”入选《中国魂-2020年度散文诗年选》《现代诗经典收藏》。

邮箱23885800@qqcom

塞北文学第16期

王羲之少年时已经书法有成,生意人都来找他题字做招牌,每字白银十两。

  有一天,有位干瘦老头前来求字,王羲之看他衣衫破旧,鼻子一哼:“我的字可是一字十两银子。” 老头子转身就走了。

后来,王羲之到郊外拜访朋友,回程时发觉饥肠辘辘,看到路边有个饺子铺,一位小脚老太婆正在抹桌子收碗。

  王羲之入内要了一碗饺子,那端上来的饺子个个皮薄馅足,就像一只只小鸭浮在水面。他轻咬一口,只觉满口皆香。王羲子就问这么好吃的饺子为什么客人这么少。

  老太婆叹了一口气:“这地方偏僻,店小又没有个招牌。”王羲之问:“那为什么不请人写个招牌呢?”

  “我家老头子去城里请那个叫王羲之的少年题字,可人家要十两银子一个字,我这全部家当也不过如此。”王羲之回想起了那个老头子。

没想到老太婆接着说:“我看王羲之的字,还没我的活绝呢。”这句话让王羲之很不是滋味,他没好气地问:“你有什么绝活?”

王羲之跟着老太婆到了店后面,那里有一堵破墙,墙那边架着一口锅,墙这边摆了一个包饺子的案子。

  只见老太婆包饺子时一挑一折,包好的饺子看也不看随手就抛过断墙,正好落在锅里,滴汤不溅。饺子煮好了,老太婆在案子上摆好几只碗,然后绕过断墙,抓起勺子,手腕一颤一抖在锅里扬起汤来,那汤如一道银河**落进碗中;老太婆勺子一翻,饺子随后被扬起,噗噗掉进汤中,汤形成一个旋涡,旋转起来。每碗不多不少,整整八个。王羲之瞪大眼睛,当即“扑通”就跪下了,要拜老太婆为师——他想学用腕用力如何适度。

  老太婆一听脸就红了:“这都是日久生成,自然之道。”王羲之只得悻悻告辞,却发现身上未带银两,老太婆就说:“不如就给我写个招牌吧。”王羲之同意了,运气提笔工工整整写下“鸭儿饺子铺”五个大字。 老太婆拿起字,“比王羲之那娃儿写得好多了,可比我老太婆那绝活还差一大截呢。客官为何不落款?”

  王羲之惭愧地说:“无名小卒,不敢贻笑大方,几年后我一定把这副拙字取回来。”说完匆匆走向门口,刚好碰到老头子回来。王羲之赶紧掩面而逃。

  从此,王羲之拜师卫夫人勤学苦练,终于学有所成。几年后,王羲之重新回到“鸭儿饺子铺”。老夫妻已经白发苍苍,却神采依旧。

  王羲之铺纸提笔,将砚中墨汁向空中一泼,然后笔如流星,接住空中的墨汁,就力顺势在纸上挥舞。一副招牌“铺”字最后一点落成,空中余墨才刚近桌子几寸许。王羲之左手拿砚台左右晃动,余墨竟然被全部吸进,白纸上竟无一丝一滴。这副字如彩云横空,让人无论怎么看都觉变幻莫测。这副绝世招牌一挂出去,老夫妻的生意当天爆满,前来光顾者无数。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拜年初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拜年初一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农历辛丑牛年来了!

 大年初一一早,我们九点从奶奶家出发,前往亲戚家拜年。

 首先我们一家去往小姨奶奶家,一路上,我想了许多贺词,一进门,我发现叔叔婶婶也在那里,于是我便一起向他们道贺:“祝小姨奶奶和姨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祝叔叔婶婶工作顺利,天天发财!”他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小姨奶奶很快拿来红包塞到了我的口袋里,玩了一会,我就和爸爸妈妈高兴地前往下一站了。

 第二站是大姨奶奶家,一到门口,我就立刻报出提前想好的贺词:“祝大姨奶奶和姨爹新年快乐,福寿安康,天天开心;祝姑姑越来越漂亮,姑父工作平平安安;表姐学习进步,鹤立鸡群!”大家开开心心地进了家门,大姨奶奶也高兴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大人们在客厅看电视聊天,我和表姐去她的房间玩,过了一会我摸着红包开心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中午我们去奶奶家吃饭,虽然早上已经去给爷爷奶奶拜过年了,一进门,我还是又给他们送上了我的祝福:“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时我闻到了阵阵香气传来,原来奶奶中午给我们准备的火锅。吃饭时,爷爷说:“牛年,就应该牛(扭)转乾坤,更勤劳,来,干杯!”

 虽然外面天气冷冷,但是家中屋内暖暖!

拜年初一作文 篇2

 过去,逢大年初一,作晚辈的或年少的小字辈们,一大早要来给长辈的跪地磕头,行礼拜年。我不知这规矩是从何时开始兴起的,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可能对此印象深些。

 小时候,我在农村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礼节,城里不多见了。城里的人们大多是到长辈家里串个门,鞠个躬,问候问候,说些祝福拜年的吉祥话。

 过去,人们期盼过年,过年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上肉,也能吃上饺子了。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春晚,也没有听说过“禁放”这个词。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比赛似的“砰、啪”放起鞭炮来。越是临近年关,鞭炮声更是不绝于耳,年味十足。到了初五,俗话叫破五,鞭炮会响得更密集起来。直到过了十五六,鞭炮声还稀稀拉拉的。

 过去的大年初一,年长的早早起了床,家里已收拾的干干净净,桌上摆放些花生、大枣、核桃、瓜子、水果糖,也有的摆上几盘像样的凉菜,比如凉拌莲菜、姜末变蛋等,摆上筷子、小酒壶、小酒杯,以及香烟、火柴等,以便招待来拜年的客人,觉得这样才体面。那时,大人们给小孩子们的压岁钱,大都是分钱、毛票,也有给几元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变化,有了电视,也有了春晚,好多人热衷春晚这道“大餐”,乐此不疲。再后来,家庭装电话的多了,人们带BB机的,使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的多起来,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短信拜年,电话拜年成为时尚。

 如今,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的那是越来越多,人们竟使出了许多的新花样来,拜年,微信拜年,声音都能用上。即便相隔千万里,足不出户,也能把亲情传达给远方的亲人。

 其实,无论怎样的拜年,不光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亲情。倒不如把对亲人的关心、关爱多在平日里体现。尽管现在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但愿亲情会越来越厚。

拜年初一作文 篇3

 初二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姥姥家拜年。

 我和爸爸、妈妈买了一些礼物来到姥姥家,刚进门我就说:“姥姥新年好。”姥姥回答道:“柠语新年好。”然后,我穿着拖鞋进了屋,随后哥哥跟大姨也来了,这下我就有伴了。姥姥对我和哥哥说:“你们俩先去看电视或打电脑,等一下就可以吃饭了。”我和哥哥都选择了打电脑,我们就玩起了电脑。过了一会儿,饭烧好了,我和哥哥都津津有味地吃起饭来,嘴里还念叨着:“这菜太好吃了,特别是这盘糖醋排骨。”不过15分钟,我和哥哥就把一碗饭吃完了。吃完饭,姥姥和姥爷就从自己的口袋里各掏了200块钱给我们。我们兴奋的不得了,我连忙说:“祝姥姥、姥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哥哥也说:“祝姥姥、姥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姥姥、姥爷听了,还说我们是好孩子呢!我们心里美滋滋的。下午,我和哥哥闲着没事干,就到楼下的小公园里玩了一会儿,这里有许多健身器材,我们一样一样的玩,玩得可高兴了。等玩了一遍后,我和哥哥就回姥姥家吃晚饭了。

 吃完晚饭,我们互相告别了一下,就依依不舍的各自回家了。今天真是我幸福快乐的一天。

拜年初一作文 篇4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外婆家拜年。

 我一进外婆家就对大家说“新年好!”,还跟外婆和外公说“身体健康!”,然后,我就收到了许多红包了。我把红包给妈妈保管后,就跟表哥去玩砂炮,砂炮可好玩了,把它往地上一扔,就会“啪”一声爆炸了。

 然后我们很多人一起去“大丰收”吃晚饭,并和舅舅一家和姨妈一家约好了晚饭后去河边放烟花。

 我一心盼着能快点去放烟花,这个时刻终于到啦!我们来到了东平河边,把所有烟花都拿出来放在地上。我先挑了一根像棍子一样礼炮烟花,点燃火药引后,我紧紧地握住烟花棍,妈妈喊我要小心一点,但我一点也不害怕。过了一会,“扑”一声,一团金**烟花飞上了天空,接着又飞出了红、绿、紫烟花,好看极了!后来,我又拿了一个火箭烟花,亲手点燃了火药引,只见它“嗖”一声飞向天空,真像火箭发射一样呢!它飞到半空中后,又爆炸出五颜六色烟花来,我们都不由得欢呼起来了。

 今天,我收到了许多红包,又去放了烟花,真开心啊!

拜年初一作文 篇5

 啦啦啦、啦啦啦,年初一过年了,压岁钱,拿到手,拿呀拿到手!

 大年初一是我最喜欢的日子了!因为可以赚到压岁钱,我家要压岁钱的方式那可是独一无二的:每当要压岁钱时必须先磕三个响头,再通过一个考验。

 我刚跨进家,便大喊道:“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边说边“咚”的一声跪在了地上,“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迈着粽子般的小脚向我跑来,急忙扶起我说:“说什么祝福语呀,搞得和过生日似的。”我急忙挪向爷爷巴结他,一边给他捶背,一边给他揉肩,搞得我和千手观音似的。只见爷爷跺了跺脚,我便像小狗一样迅速地爬了过去说:“今年的考验是什么呀”谁知爷爷古怪一笑,一伸手就拿出来一个盒子,我好奇地盯着爷爷,手脚灵活的爷爷打开盒子,一下子从里面揪出一只又肥又胖的蟋蟀,放在地上。我一看便知道该干什么了。只见我趴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蟋蟀,趁它想跑之时,手往地上那么一扣,蟋蟀便被我抓住了!爷爷奶奶看着我,笑得更开心了!

 就这样,我轻轻松松地拿到了压岁钱,我家就是这样拜年的,有意思吧!

拜年初一作文 篇6

 大年初一到了 ,我和姐姐都兴奋的不得了,为什么兴奋呢?因为我们要收压岁钱啦!

 起床之后,妈妈说她和爸爸把两个红包已经藏在了我睡觉的房间里,我想:“妈妈在床头橱里藏红包不太可能,在衣橱里藏红包就更不可能,放在地板上就简直是无稽之谈了。”这时,我把目光转移到了床上,又想在我睡觉的地方——床铺上不可能藏红包,我又把目光投到了枕头上。枕头?我豁然开朗,翻起正数第二个枕头一看,哈!果然有两个红包!

 我和爸爸、妈妈、姐姐等六人的面包车之后,大爷带着我们先去了老奶奶家拜年。进了门之后,我们先跟老奶奶说:“新年快乐!过年好!”然后,老奶奶让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让我们吃瓜子、吃花生、吃糖。过了一会儿,我们离开了老奶奶现在住的敬老院,又去了三奶奶家,三奶奶的家里已经来了好多来拜年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我们在三奶奶家玩儿了一会儿,又去了四奶奶家、五奶奶家、六奶奶家。三奶奶家,我就不说了,但是五奶奶家的“恶犬”让我和姐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到了五奶奶家之后,我和姐姐刚进门就是一条大狼狗冲着我和姐姐直叫,我和姐姐赶紧走进了五奶奶家的客厅,这才松了口气。这时,也有许多叔叔阿姨来到了五奶奶的家里,我们又吃糖,又看着春晚,心里美极了。接着,我们去了一站:六奶奶家,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楼,结果六奶奶家没有人,于是我们就去了大年初一拜年的最后一站:泉山校区第六十号楼!我们抵达了目标,到了这位奶奶的客厅里,我突然感觉好累好累,因此,我们没过多久就回到了奶奶家。

 回到奶奶家之后,我想:“今天真快乐,虽然很累,但能给这么多人拜年,我好高兴啊!

拜年初一作文 篇7

 春节拜年对我来讲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

 年初二一大早,妈妈就催我起床,说今天要到爷爷、奶奶家拜年。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起床。吃过早饭,穿上新衣服,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前往爷爷家。

 爷爷家在乡下,汽车开了不到半小时就到了。我还没走到爷爷家,爷爷、奶奶就已经在门口等候了。我一看到爷爷、奶奶,就高兴地叫起来了:“爷爷、奶奶,我们来给你们拜年了!”爷爷、奶奶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进了爷爷、奶奶家,他们就给我拿了很多好吃东西,有水果、有糖、有花生等等。我一边吃,爷爷一边问我:“学习好不好,有没有进步”。当听说我学习成绩比以前有很大进步时,爷爷高兴地笑了,连连夸我既聪明又懂事,并给了我一个红包。

 我高兴地接过了红包,连说谢谢。但我知道,我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暗暗发誓:在新一年里,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提高成绩,缩小与其他同学差距。

 吃过中饭,我们就告别了爷爷、奶奶,坐车回家了。

拜年初一作文 篇8

 “真奇怪,昨天看春晚看到1点,今天早上七点就醒了”我边穿着衣服,边看着钟表说。要知道,平日里我可是个大懒虫。

 “快点,快点,吃饺子了。等会就要去拜年了!”奶奶端着一大碗热腾腾饺子,笑眯眯地说。“嗯,嗯,真香!”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大碗饺子,坐在沙发上看昨天春晚的重播,等着“大部队”来我们家拜年。

 在我们老家那有一个习俗,一大家的人组成一个拜年小队,挨家挨户去给乡亲们拜年。今年大家先来我家,我只需要在家等“大部队”来就OK了。

 大家差不多都来了,我们的拜年行动开始了!我们在院子里站成几排,伯伯说:“先给老爷四鞠躬!”大家一起鞠了四躬。我们又分别给我的爷爷奶奶鞠了三躬。拜完年,奶奶连忙端出花生瓜子还有糖果,又把压岁钱往小孩子手里塞。爷爷呢,在和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双手做着拱手礼。听着大家伙对爷爷奶奶的祝福,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又拿来几盒烟,递给那些伯伯叔叔们。我们就要去其他人家拜年了。

 我一路蹦蹦跳跳,心里兴奋极了,和哥哥姐姐们说说笑笑,想着就要成“大富翁”了,我们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而看看那些大人们也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空气中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我们串了一家又一家,我装钱的口袋也渐渐鼓了起来,我们仍旧欢笑着,嬉闹着,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年拜完了,大家的欢笑声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中午,奶奶和妈妈亲自下厨,做了十分好吃一顿年饭,大家边吃边聊,餐桌上也飘荡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大年初一在太阳落下的时候,结束了。不过,年,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许多欢乐等着我们去分享。

拜年初一作文 篇9

 过年就少不了拜年,你可知道以前到现在拜年都有过哪些方式吗?听爸爸妈妈讲,改革开放以前,每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小孩子们就穿上一身土里土气的花衣裳,到晚辈那里磕三个头,说句:“给你老拜年了!”就可以得到1角的压岁钱。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断提高,所以,拜年时还带一些礼物,以表寸心。农村的人们其实方式不变,但压岁钱提高到了1—5元钱。

 近几年,从城市到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话。每到过年的时候,各家的电话都响个不停,虽说祝福的话语不长,又没有上门拜访亲切,但表达了人们那颗真诚的心。

 今年,大部分人都买了手机,短信拜年这一新时尚潮流席卷面来。就拿我爸爸来说吧,他在接到很多人发给他短信之时,很快学会了发短信。例如那一次: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电话薄,全身投入地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发短信,回短信。由于他打字较慢,所以他用一句固定的话给别人发短信:“祝猴年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爸爸也接到了别人给发的信息,例如文超叔发来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整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还有:“我送你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个幸福,一个美满等。不瞒您说,爸爸今年接到了二百多条短信,发了一百多条短信,怎么样,厉害吧!

 我想,接下来的拜年方式可能还会变化。明年可能用可视手机直接对话。还可能是网上拜年等。

 通过拜年方式不断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跟科技飞速发展,更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灿烂似锦的明天。

拜年初一作文 篇10

 年初三,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天气特别的好,天空瓦蓝瓦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今天我们一家就要外婆家拜年了,爸爸妈妈准备了很多礼物,多得后备箱都放不下了。

 七点多我们就出发了,上了沪宁高速很快就到了镇江,宏伟壮丽的润扬大桥就在眼前,爸爸减速行驶在大桥上,我从车窗往下看,哇!好宽的长江啊,下了大桥又转上了京沪高速,这时候爸爸加速向北开,在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外婆家,外公外婆舅舅早就等在门口了。我祝外公外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我又收到了一个大红包!真开心,我还送给小哥哥很多玩具和文具用品,小哥哥很高兴!下午我们就一起玩抓人的游戏。到了晚上我们点起了大花,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夜空中高高绽放,好看极了!然后,我们又放了孔明灯,我让美好的祝愿,带上高高的夜空。孔明灯飞啊飞啊,一直飞到和星星也分不清了,这时我才发现,天空中星星好多好多,好亮好亮——在静静的夜空中眨着眼睛,这是在城里很少看见的,啊!原来外婆家的星空是那么的美啊!

 很快两天就过去了,我们要回常州了,外婆外公和村上的亲戚们送了又送,我和小哥哥握了手道了别!再见了,外婆的一家,再见了带给我快乐的村庄,还有空中满天的星斗!

 明年我还会回来的!

拜年初一作文 篇11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起了个大早,我的心也早已飞回了富阳新桐老家,因为那里有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我已经有半年没有看见他们了,真是归心似箭!

 但是这几天天公不作美,已经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到处白茫茫的一片。今天虽然雪停了,但是路面上,还有很多积雪加上冰冻,路面很滑,我想今天去拜年可能要泡汤了吧!我们全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到车站,看看还有没有回老家的车子。到车站一问,去老家的车子竟然有,此时我一蹦三尺高,连呼“万岁”!我想过一个小时,我就可以看到亲爱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了。但爸爸又担心起去老家的路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在平时就很危险,其中有一段盘山公路,一面是山,一面是富春江,落差达七、八米,更何况现在是这样的天气条件……简直让人不敢往下想了。爸爸与司机聊天,司机却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一份欣喜:“今天不开这条路,开刚通车的新公路。”

 刚出富阳县城,不一会儿,汽车便在崇山峻岭之中行驶,路上厚厚的积雪已被铲车铲除,又被环卫工人、热心的民众清扫过了,汽车在宽阔的大道上行驶非常平稳,我想家乡的变化真快呀!只过了半年,一条崭新的一级公路由县城通往了我的家乡,平时要走1个半小时的路程,今天在这条新公路上只行驶了40多分钟,我们就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

拜年初一作文 篇12

 又是一年春来到,今天是大年初一,像其他家庭一样我和父母开始了春节的“征途”——拜年,今天的任务是去爸爸的老家走亲戚。

 置办了些年货,拎上车,就前往父亲的老家。崎岖的山路,弯延盘旋经过差不多半小时的爬行,我们终于到达了一处相对比较平整的地,听父亲说此处叫是隘头村,俗称“半天高”。因为再过去的山路太窄了且十分不平整,只能走路去亲戚家了。因为刚下过雨,一脚踩上去,鞋子已变得重重的,走着泥泞的山路,我心中思绪万千,这种艰苦的生活是多么不易啊!况且现在都已有水泥路,怎么还有这种小路,而且还是泥泞不已……

 走了许久的山路,终于到了第一个亲戚家,听父亲说这是他大舅舅家,也就是我的舅公家。这个位居大山深入的长辈,只见他家的泥瓦房**的墙体,瓦片房子,木墙板上已是长满青苔,泥土地面也是坑洼不平,不像我们平常的水泥地或是地砖地面,看上去饱经岁月洗涤。我们一帮人吃了长辈给我们准备的年饭,大家伙坐在一起聊天。

 父亲却勾起了他回忆以前的岁月:儿子你这点算什么,我以前还要从这更高的山上去砍柴,砍好还要挑到家里下去,走的荆棘丛生的小路,挑好柴还要去放牛,做很多的家务活。并告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有出息。我毕竟已是初中生了,也有一些感悟。如果不读书的话,一辈子也只能打工,混口饭吃。

 我不能因为现在的生活质量好了,就忘了父辈的艰苦岁月。现在村子里,大都修起了水泥路,但是我们仍不能忘记像今天一样泥泞山路的艰苦的生活,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而不是在学校混日子。

 这也许是我春节拜年所体会到的最深刻地感悟,也是父亲带我走这么多山路的意义所在。

拜年初一作文 篇13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初一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给外公外婆拜年,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路上,小草对我微笑,小树向我招手。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外婆家。一进门,外公、外婆就拉着我的手,关切地上下打量我,高兴地说:“郑荣欣又长高了,气色比以前好多了,只是瘦了点,放假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一定会长胖的。”

 “我一定听外公、外婆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争取身体倍儿棒。”我大声地说,“外公、外婆新年快乐!祝你们寿比南山!”外公、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我想到外公、外婆平时省吃俭用,今天却给了我这么大的一个红包,我推辞不要,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收下吧!这是外公、外婆对你的祝福。”我接过红包说:“谢谢外公、外婆,这钱来之不易,我一定不会乱花,我要把它花在有意义的地方。”大家都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中午,外婆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聊天,笑声不断,真是其乐融融!

 拜年真快乐,我喜欢过新年!

拜年初一作文 篇14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是明代诗人文征明写的一首关于“拜年”的诗。

 拜年又有许多别称,像“见节”、“拜节”、“贺正”、“贺年”、“贺岁”等等。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监利县风俗习惯别具特色。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先拜祖仙、后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娘,初三家家户户互相团拜。拜年时晚辈要向长辈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那我们为什么要拜年呢?

 拜年的来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主要的说法是: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能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小时候,我们很早就起来了,出去拜访亲朋好友,碰到认识的长辈就要说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长辈们就会给来拜年的小孩子发红包,不管红包里包了多少钱,我们总是开心地接过,高兴地向长辈们说:“谢谢!”

 可是现在,时代的发展,信息变得发达了。不再需要很早起来,不需要出去拜访别人,不需要与别人面对面的祝福。早上躺在被窝里,拿出手机,打开QQ或者微信,把别人发的祝福语复制,粘贴,最后再发出去,年就拜完了。红包什么的也只用手机发一下就完事了。以前人们是在躲避年兽,在不久后的今天人们却被另一只“年兽”给吃掉了!

 唉,现在拜年再没有原来拜年的真实感和趣味了!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我和**姐克拉拉》的新书,这本书讲了克拉拉和她的弟弟的二十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很搞笑,让我笑得合不拢嘴。比如:克拉拉把弟弟的头发剪成了秃头;克拉拉和弟弟把小狗染成一半是金**,一半是黑色……

我觉得克拉拉是个坏孩子。因为她经常捉弄弟弟,而且做了什么错事总把责任推给弟弟,弟弟也因此常被爸爸妈妈批评。但是克拉拉也很聪明的,总会想出意想不到的主意。

我以前在家里也做过许多搞笑的事,但里面的好多事都没做过,因为我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我和**姐克拉拉读后感250字

这本书我已经开始读第二遍了,每天放学回家,我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读《我和**克拉拉》。每次读到这本书中的好词、好句时,我就用横线画出来,我不懂的词,妈妈就耐心的给我解释,每读完一篇故事后,我就给妈妈讲故事的内容。

比如今天我读的故事《理发记》:**姐以为自己是真的理发师,就去给弟弟理发。弟弟要理最漂亮发型,姐姐就给弟弟理了一个光头,弟弟不同意这个发型,姐姐说:“这个发型已经美得不能在美了”,弟弟高兴地跑去外面玩了。

终结《图书馆奇遇》梅子涵~009

今天,将梅子涵主编的《图书馆奇遇》做了一个终结,

这本书是"摆渡船儿童文学读本",是一个系列,有四本,作家梅子涵主编,专门为孩子编辑的,很用心的书。

这套读本选材上每一篇都很独特,意味深长,很适合小学中高段的孩子阅读。其中有六个板块,船长手记,魔法森林,童年味道,心情小诗,童话果汁和阅读教室。

"船长手记"就是主编的作品,梅子涵的《小脚奶奶》前几天做了一篇读后感,解读了不同时代的爱的故事,表达的是爱在传递的主题。爱是温暖的,爱在心间,爱在流淌。

"魔法森林"这个板块里面有《蝴蝶之舞》和《杨桃花》两篇故事。《蝴蝶之舞》是一个童话故事,让我们读到了成长的味道。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孩子如果能从中体悟到这个道理,领悟到成长的魅力,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而《杨桃花》是讲一个小姑娘在无人陪伴下落水而失去了生命,亲朋好友都以不同的方式自责着,也思念着美丽的小姑娘。那没有陪伴的痛苦直扎人心。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和善待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人生真的是单程票,没有谁的生命能够以死为代价给你一味后悔药,失去的就是永远的失去。

在"童年的味道"这个版块儿里选择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的酸甜苦辣,那童年的味道是什么呢?吃米花糖的味道?是竹蜻蜓的味道还是夏天的路边的野花的味道?小草的味道还是露珠的味道?难道是牵牛花爬过窗前的味道吗?也或许是苍穹天幕中星星的味道?爽口的冰激凌的味道?或许更是沙滩的味道,泥巴的味道吗?想起来了,也可以是天边的那朵云悠然飘过湛蓝的天空的味道吧。

童年味道虽有不同,但只要能拥有妈妈爸爸的爱,懂得社会这个大家庭对我们的鼓励与包容,我们的童年就一样能夺目璀璨。

最有创意的是"童话果汁"里面的"灶王爷秀逗记"。这算一篇童话故事。它的选材是把我们以往最熟悉的灶王爷、土地爷、灶王奶奶,土地奶奶、金箍棒、庖丁解牛等等孩子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文学形象来了一次大融合,将他们进行了一个二次创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情节设计,突出主题的"秀逗"味儿,让孩子个个读来心花怒放,脑洞大开。简直就是给孩子们的创编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视野大开,真是丰富多彩的文学味道,饕餮盛宴。

还有"图书馆奇遇",在这个童话里,通过两个热爱阅读的小伙伴与图书馆的亲密接触,与作家文豪的神秘交流,生动形象地给孩子指明了一个阅读的方向。选择适合的阅读,品味名家篇章,就"像一轮满月升起来,一定会把阅读之路照得亮堂堂的"。

走进童书,走出童书,意味悠长。文学无国界,也不会有时差,天与地之间的童年总会相遇,相知,相爱。有幸看到用心的儿童文学读本,"一定能够带着孩子们,从生活的此岸到达文学的彼岸。让孩子们的内心阔大,情调浪漫,语言优雅。"

走进阅读,走进文学。孩子们一定会因此而更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