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碧霞元君,本地人也称作“泰山老奶奶”,泰山碧霞元君庙在市区灵应宫(泰安酒厂原址东侧,灵山大街路北),在登山起点的红门宫也有元君庙,俗称:“小泰山”,在登山途中,水帘洞牌坊以北,有泰山老奶奶庙,在壶天阁也有泰山老奶奶庙。泰山极顶的碧霞祠是规模
碧霞元君,本地人也称作“泰山老奶奶”,泰山碧霞元君庙在市区灵应宫(泰安酒厂原址东侧,灵山大街路北),在登山起点的红门宫也有元君庙,俗称:“小泰山”,在登山途中,水帘洞牌坊以北,有泰山老奶奶庙,在壶天阁也有泰山老奶奶庙。泰山极顶的碧霞祠是规模最大的泰山老奶奶庙了。
奶奶庙位置在山东枣庄孙郝村,其实就在泰山顶上,位于保安山南峰山顶。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2002年改为芒山寺,但当地群众仍习称奶奶庙。在孙郝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清漳桥,从清漳桥的东侧玄帝庙顺着东西街向东走,就可以看到碧霞祠,这就是奶奶庙。
是的,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传说故事:
山上有座泰山寺,里面奉着碧霞元君殿,民间称之为泰山奶奶庙。 说起“奶奶庙”的来由还有段动人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徐州一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死了很多人。一些有钱有势的人,骑马坐轿的来到徐州六七百里地的东岳泰山,求东岳大帝为其保佑,而许多贫民百姓则没有盘缠钱只好在家坐以等死。
而东岳大帝之女,心地十分善良,也就是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当时年仅十五六岁,她得知这一情况,非常焦急,欲拯救处于水火中的灾民,决定自己独自前往徐州为更多的百姓消灾除害、解难。但家人考虑她年纪尚小且只身一人,放心不下,没能同意。这可急坏了小碧霞,此时曹舅爷知道后表示愿意护送泰山奶奶前往徐州。
经过长途艰辛跋涉及一路上舅舅的悉心照料,二人终于来到了徐州并很快降服了瘟神,也为从四方赶来的百姓治病收灾。人们为了纪念泰山奶奶的功德,特意为她建立了殿堂。同样,曹山舅不仅护驾有功,他也为人憨厚,性格耿直,乐善好施,疾恶如仇。
人们也不会忘记曹山舅,娘娘殿建成后,人们又建了曹山亭,里面端坐的是曹山舅的塑像,从此常年在山下一条上山的路口守护,严防妖魔上山搞破坏,并向人们讲述“做善得福,做不善遭殃,因果报应的道理,劝化世人回心向善”。泰山奶奶殿坐落在山顶,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大殿正前是香炉等设施,平日里是烟雾缭绕,香火鼎盛。
-碧霞元君
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泰山庙神诞生日,又称祈嗣日,人们素有“四月十八,奶奶庙上祈娃娃”的说法。当时人们到奶奶庙烧香祭祀,领请泥娃娃,以祈求福禄双全,多子多孙。然后赶庙会,购物看演出,热闹非凡。
上世纪50年代,此项活动停止,现在个别地方有恢复趋势,例如山西祁县在近年重修泰山庙后,此活动即又兴起,也是当地影响最大的佛教活动。
泰山庙概述
泰山庙始建于何时已无考,明万历10年盐城知县杨瑞云重修。泰山庙原为四进级院房,入口处有八字墙,城门式的墙上书有“泰山庙”三个隶体大字;第二进为两层楼房;第三进是一座雄伟的古式建筑物枣飞檐楼,两边建有厢房数间;第四进为藏经楼。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2月27日军部迁驻庙内。当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军部撤出,向阜宁县陈集区停翅港转移,泰山庙遭到敌机狂轰烂炸,破坏十分严重。至建国前夕,仅存遗址。
1985年5月,盐城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江苏省委决定,照原样重建,于次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泰山庙
山顶的碧霞元君祠是正宗的。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
里面的贡果很难得到的。平时主卧室里面摆的牌位就是:泰山圣母之神位。就是碧霞元君,我们俗称的泰山老奶奶。
九庙中最著名的是泰山奶奶庙,该庙建于何时,无从考究。在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庙殿建在高台之上,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经过唐、清两朝复修,现保存完整的有主殿8间,南房过廊及廊前13级台阶。殿前有一棵古柏,树龄700余年,三人方能合抱,树身围长5米有余,高约16米。
由于碧霞元君影响巨大,其行宫遍布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等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
共有一千余处碧霞元君庙,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山东、河北两省,均在300处以上。在这两省内的分布也不平衡,有些县有一、二处、有的县有十几甚至几十处。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数量
较少,每省仅有几处。因所阅资料有限以及很多碧霞元君庙未收入地方志等资料中,故数量还远不止这些。各地行宫的建立,满足了当地民众的岁时致祭。另外,有行宫的地方一般会有庙会,庙会加强了碧霞元君信仰在当地的影响,强化了当地民众对碧霞元君的崇信程度。
碧霞元君庙在各地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碧霞宫、碧霞庵、碧霞阁、碧霞观、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宫、碧霞元君观、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圣母庙、元君圣母庙、圣母庙、子孙圣母庙、元君行宫、元君庙、娘娘庙、子孙娘娘庙、娘娘行宫、奶奶庙、天仙宫、天仙行宫、天仙圣母行宫、天仙圣母祠、行宫庙、天仙庙、东岳天仙庙、东岱圣母行宫、泰山庙、泰山宫、泰山阁、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宫、泰山
元君行宫、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宫、泰山神母宫、泰山圣母庙、泰山圣母宫、泰山圣母祠、泰山圣母行宫、泰山圣母行祠、九天圣母庙、元圣庙、元女庙、护国天仙庙、圣姑寺、神州庙、泰安宫等50种别称。
中国大陆 山东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庙,位于泰山极顶之南。中庙---红门宫。下庙---碧霞灵应宫。
(1)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吕仙村的小泰山顶。旧县志称石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每逢农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举办庙会。1992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的泰山奶奶庙,在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之早,闻名久远也。
(3)山东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的凤凰山巅,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山东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乐陵市花园镇的王母殿村,初建于宋真宗时期,现重新修复。有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是战国时期魏国公主。
(5)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脉,祠中对碧霞元君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6)济南市长清区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宫。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 。五顶庙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是西顶的碧霞元君庙。
(1)北京平谷区丫髻山西顶的碧霞元君祠,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
(2)丰台区大灰厂娘娘庙,全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200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市区海淀区四季青乡蓝靛厂的西顶碧霞元君庙。西顶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钱修建的,明神宗赐名为“护国洪慈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称西顶碧霞元君庙,俗称西顶。为环列于京城四周的五顶之一,是京西著名古刹。“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该庙正在修缮中将于2014年5月份开放
(4)门头沟区的金顶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妙峰山庙会”,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 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镇孔庄圣母宫:又叫碧霞元君圣母寺始建于隋开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抗战时期的焚烧,解放后破坏,圣母宫基本上被彻底毁没。现已经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景忠山顶,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历经多次修葺。现属清代宫殿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吴桥碧霞祠,位于河北省吴桥县王台碧霞祠始建于明代,具体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国末年,殿宇荒芜,神像湮灭。文革中庙宇被毁,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宫,位于河北省大城县西留各庄村,约明朝永乐年间建,2009年重建。 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朝,位于永城芒砀山保安山南峰山顶。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自从唐代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庙会(芒砀山古庙会)。
(2)河南鹤壁市浚县的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浮丘山南端。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是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 山西 山西长治市城区东南两公里的南石槽村东侧奶奶庙,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宫建在山腰,座东向西,二进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依现存碑刻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曾重修并扩建, 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圣母殿已修复。 安徽 (1)安徽六安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后,帝母宫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帝母宫主
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宫 每年正月初九庙会非常热闹。 黑龙江 (1)黑龙江省牡丹江天仙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北部边陲著名的道教宫观。牡丹江天仙宫的原址位于牡丹江市兴隆镇下乜河地区,“文革”中被毁,2009年重建于牡丹江
南岸大湾近郊旅游度假区。天仙宫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园等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整个道观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汉族民间俗称“泰山奶奶”。
滨州关于泰山奶奶介绍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汉族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是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七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泰山)黄花洞修焉。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又一说是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时,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或庙会。
根据汉族民间传说:泰山奶奶曾在古井琉璃一带居住,为当地百姓祁子求福,消灾去病,因此,早年间这里就建有泰山奶奶庙,香火旺盛,逐步形成了当地百姓供奉泰山奶奶的习俗,并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庙会,每逢泰山奶奶圣诞这天,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来此赶庙会,直到文革初年才逐渐消失。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