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玩的那种牌学名叫什么

老人 0 57

老太太玩的那种牌学名叫什么,第1张

老太太玩的那种牌学名叫什么
导读:  这种牌的学名叫“长牌”  长牌有两种,一流行于南通,一种在四川  解释一:  一种流行于南通地区的纸牌,与麻将牌类似,但是牌面和打法不同。牌面有百搭5张,千升、白花、红花各4张,一到九条、一到九并、一到九万各4张,一共125张。打法有两

  这种牌的学名叫“长牌”

  长牌有两种,一流行于南通,一种在四川

  解释一:

  一种流行于南通地区的纸牌,与麻将牌类似,但是牌面和打法不同。牌面有百搭5张,千升、白花、红花各4张,一到九条、一到九并、一到九万各4张,一共125张。打法有两种:一是酒菜胡,与麻将差不多,4人一起打,算法也差不多;二是犊子胡,4人打,但一人轮流休息,共抓22张牌,分飘胡、清胡和踏胡三种胡法,按照付数计算相互间胜负,其中踏胡加20付,清胡加100付(如独张再加10付,自摸加10付),飘胡加50付后再翻番,而且一二三并算文前,一个文前20付,两个文前50付,三个文前100付,四个文前200付,如果连百搭的话,一个百搭10付,两个百搭30付,三个百搭50付,四个百搭100付,五个百搭200付(在手400付)。

  付数具体如下:

  1、胖牌,普通牌2付

  普通掰牌4付

  普通真谛8付

  普通双掰牌8付

  普通双掰真谛16付

  将牌4付

  将牌掰牌8付

  将牌真谛16付

  将牌双掰牌16付

  将牌双掰真谛32付

  2、开朝,普通牌8付

  普通掰牌16付

  普通双掰牌32付

  将牌16付

  将牌掰牌32付

  将牌双掰牌64付

  3、自摸,普通牌12付

  普通掰牌24付

  普通双掰牌48付

  将牌24付

  将牌掰牌48付

  将牌双掰牌96付

  4、在手,普通牌16付

  普通掰牌32付

  普通双掰牌64付

  将牌32付

  将牌掰牌64付

  将牌双掰牌128付

  5、文前,一个文前20付

  两个文前50付

  三个文前100付

  四个文前200付

  6、百搭,一个百搭10付

  两个百搭30付

  三个百搭50付

  四个百搭100付

  五个百搭200付(在手400付)

  解释二:

  川牌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四川纸牌.在西南地区十分流行,特别在四川境内更是家喻户晓人人能玩。川牌的历史比扑克早得多.据民间传说是三国时期的蜀中丞相诸葛亮发明,至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

  川牌形如条状,当地人称此牌为“长牌”,大致是高145厘米,宽 35厘米左右,牌面由红、黑圆点或文字组成。花式川牌则在牌中间, 印上图案。传统川牌一般用牛皮纸浸泡桐油制成,现在印刷发展了,也用扑克用纸制造,个别用塑料制成。 每张川牌的称谓是由牌面一端的点数多少及颜色来确定的。

  四川流行的另一种纸牌叫”大贰”,有的叫”四川大贰”,有的叫”正宗大贰”,此牌两端印有”一、二、三……十”、“壹、贰、叁……拾”,每种各4张共80张。川牌在四川以及有四川人聚居的地方相当的流行,这是完全的地方"四川扑克"。

新学期开学了,王小云的妈妈调进了县城的学校。只有两周的王小云因年龄小,幼儿园不收。小云妈妈想让婆婆和她们一起住进县城的楼房,帮忙照看王小云。

王小云的奶奶是个麻将迷,正月里,在家里开了一个麻将馆。一天到晚打麻将的人不断,小麻将馆挺红火。跟媳妇进了县城,就好像进了鸟笼的鸟儿,自己哪有自由,到哪去打麻将?小云妈妈和爸爸好话说了一箩筐,可惜小云奶奶的心丝毫不为所动。

小云妈妈没办法,只好把小云留在老家,跟着奶奶生活。只在周末的时候和丈夫回老家看孩子

王小云是个淘气的男孩子,别看只有两周,两条小短腿快得不行,一不留神就跑得没影了,并且经常干一些让人啼笑皆绯的事。

这不奶奶去了趟厕所,回一看,好嘛,他把院里刚出土的小葱连根拔起,抛向空中,边扔边喊:“下雨了!绿色的雨!”可怜那些绿油油的小生命就这样夭折了。恨得奶奶牙根疼,气得没办法。

一会儿趁奶奶不注意,他又跑到邻居家,拿着小木棍,追赶着人家的鸡。受了惊吓的鸡,拍着翅膀满院子“咯咯”叫着乱跑。

奶奶斥责他:“小云,把棍子放下!你为什么赶人家的鸡?”

“我让它到鸡窝里睡觉。”王小云振振有词地说。

奶奶劈手夺下他手里的木棍儿,善于察言观色的他赶紧求饶。

如此淘气的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奶奶心爱的麻将也只能等他睡着了,才能打一会儿。

这天中午,奶奶好不容易把他哄困了。打麻将的人也陆陆续续地来了。小云奶奶迅速坐在麻将桌边,招呼人们抢打起麻将来。

那天小云奶奶手气特好,连和三把,坐庄了。小云奶奶看着自己面前堆起来的零钱,眉眼带笑。心想:今天这么顺,得多打一会儿。

小云奶奶沉浸在麻将中,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小时。猛一抬头看到墙上的钟表,想到了睡觉的王小云。这个点孩子该睡醒了,平时都是醒了自己跑过来的,怎么今天没动静呢?

她“嚯”地站起来,把牌让给旁边围观的一个人打,自己快步走到卧室。呀,床上哪有王小云的影子!

坏了,这孩子跑哪去了?她转身回到麻将局,急切地向打麻将的人询问:“你们晚来的看见我家小云了吗?”

“我领着我家浩浩来的时候,他一个人在院里挖土。浩浩就和他一起玩起来了,我就进屋了。哎呀!怎么院子里没有俩孩子了?”浩浩奶奶透过玻璃窗看着空荡荡的院子焦急地说。

打麻将的人再也没有心思打麻将了,纷纷走出家门,大家分头行动,开始寻找俩孩子。

周围几家邻居,村里的亲戚家,经常在一起玩的孩子家,村子经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找遍了,这俩孩子就像人间蒸发似的,不见踪影。

小云的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呜呜”地哭了起来。

“大妈,别哭了,孩子准没事的。肯定能找到的,你别着急。”人们劝慰着。

“让村委会在喇叭里广播一下,看看谁看到了俩孩子。”旁边有人出主意。

“对,我去广播,也许能找到线索。”邻居一位大叔骑着自行车去广播了。

不一会儿,喇叭里就不停地喊着寻找孩子的信息。

这时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来到王小云家,对王小云的奶奶说:“大妈,我刚从县城回来,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村北的麦地有俩小孩子,也没有太在意。一进村就听到了广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和浩浩。”

众人一听,赶紧根据这个线索去找吧。

初春的麦子刚一筷子高,人们刚浇了二遍水,麦地里湿漉漉的。

站在村边一看,远处有俩矮矮的人影。可能是俩孩子,赶紧追吧!

王小云奶奶和浩浩骑自行车飞速赶了过去,果然是俩孩子。

俩孩子裤腿上粘满了泥,两只鞋都看不出鞋原来的模样,被厚厚的泥包裹着,重重的。真不知道这俩孩子怎么在刚浇过的麦地里艰难地行走的,而且走了将近三里地。

俩孩子快走到公路上了,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来往车辆那么多,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躲车,万一……小云奶奶不敢往下想了。她抱起小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王小云扑闪着那对大眼睛,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你哭啥?”

“奶奶以为把你丢了,奶奶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小云奶奶抽噎着回答。

“奶奶不哭。我要带浩浩去找妈妈。我们快走到公路了,沿着公路往东走,就能走到县城,就能见到妈妈了。”小云用小手边给奶奶擦眼泪边说。

“好孩子,奶奶带你回家。奶奶今后再也不打麻将了,明天带你去县城找妈妈。”

“噢耶!”小云在奶奶的怀里快乐地扭动着。

第二天,小云和奶奶住进了县城的家里。白天奶奶带他去游乐园、公园,和小朋友们坐滑梯、玩蹦蹦床,可高兴了。奶奶在旁边和其他爷爷奶奶边看孩子们玩闹边聊天。

小云奶奶想这不打麻将的日子也很快乐。

奶奶在家打麻将,五个孩子全往姥姥家送,姥姥为何成为带娃主力军?

1、姥姥很有可能偏重于另一个儿媳妇

就好比我大表姨的婆婆,她生了两个儿子,一直以来她都那么宠溺儿子,都觉得五十步笑百步。原来大表姨刚出生下女儿时,婆婆也蛮喜欢,结论直到儿子完婚又生了小孙子,她态度转变快速,之后立即搬去儿子家中住。

大表姨说婆婆不愿来她家帮忙带,嘴里说着让其把孩子带去弟媳妇家,但让其死皮赖脸把孩子带去弟媳妇家中,他是办不成,只有寻求帮助自己的妈妈。

坚信也有很多人存有这样的状况,碰到这种情况时,坚信大部分都会把自己第一选择总体目标转为自己的妈妈。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姥姥们才能越来越流行。

2、姥姥们不容易毁坏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品牌形象

谈起这一点,自己就深有感触,我刚刚毕业那会到深圳租了个房子,那时候房主是一个老太太,与儿子、儿媳一起住。老太太有一个7岁大一点的小孙女,由老人全权负责照料,由于孩子与儿媳妇大白天都需要在外工作。

每到礼拜天我都要在院子里晒太阳,好多次我还碰到老太太和她小孙女,有时也会在一起聊天。后来我发现老太太有一个不是很好的习惯性,总喜欢在小孙女眼前“污蔑”她妈妈。

并且老人说的一些修饰词还并不是太好,甚至用上一些比较过分的话,虽然我知道老人要在和小孩子开玩笑的,但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抵触心态。

每一次老太太一说妈妈如何时,孩子总是会辩驳她,然后表现出了恨透了的神情,看见确实心痛。比较起来,其实大多数姥姥都不怎么会在孩子眼前“污蔑”他的妈妈,反倒会到孩子眼前维护保养她们妈妈形象。毕竟是妈妈,了解女儿工作中的艰辛,不想让女儿误解,希望以后他的孩子别责怪妈妈,可以多体谅妈妈一些。

3、想替女儿分担压力

我常常看到一位隔壁邻居在带她小外孙,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她妈妈都是去打零工了。邻居也想替女儿缓解压力,心甘情愿为女儿带孩子。

因而,姥姥们心痛女儿,不肯女儿一个人承担太大的压力,想通过做一些力所的能力琐碎小事过来帮忙分担压力,即使只是一些也罢。

4、婆媳关系危害

有些宝妈感觉把孩子交到姥姥带,在教学孩子方面有不少阻拦,非常容易与婆婆起争执。可是如果将孩子给姥姥带,由于属于自己妈妈,在教学孩子层面摆得更开,也不会因为一些小疙瘩而挂念在心间。人是趋利避害的小动物,更憧憬舒适的相处方式。因为怕婆媳关系恶化,造成姥姥变成带孩子中坚力量。自然,大家并不是否定确实是有一大部分婆婆也挺合格,无论是在与儿媳妇共处层面,还是照料孩子层面。

作者/玛格丽特姑姑

那年第一眼看见六奶奶从轿子上走下来时,我真是惊艳了,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惊艳两个字,但现在想起,只能是这两个字了。她又白又胖,我们乡下哪里有那么白胖的老太太,还穿着有暗花的黑绸子裤,黑色的纺绸衫领口还绣了红色和金色的花碎,圆滚滚的手腕上戴了玉镯子。

她从轿子上款款走下来,连声对我父亲和伯父说:“两位舅舅,辛苦了!”只见她从衬衣口袋里掏出了烟,请我父亲和伯父抽烟。

那是二十多年前一个极酷热的夏天,我父亲和伯父用两根竹杆、一把竹椅扎了个简易的轿子,去二十里外的汽车站把这个胖老太太抬到我们家来了。

老太太原来一直独居在长沙城里的连升街八号,他的丈夫在解放那一年抛下他们母子跑到台湾去了,早几年儿子也去香港了,这几年她年纪大了,城里没有一个亲人,一个人在城里住着也寂寞,凭着和我们家一点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就住到我们家来了。

我自己的奶奶别人都称她七奶奶,而这个城里的老太太,别人叫她六奶奶 和我奶奶同一年生的,生日只相差二十一天。

六奶奶是大脚,,身材高大肥胖,富富态态的样子;我奶奶一双小脚,身材小巧玲珑,尽管老了,迈动小脚走路,身子一颤一颤的,娉娉婷婷。

六奶奶是大户人家出身,她娘家姓金,是方圆几百里都有名的阔户人家。据说,她娘家房子的天井就有二十四个之多,后来嫁的钟家,又是长沙城里的有钱人家,有纱厂酒厂机械厂;我奶奶是小户人家出身,娘家是开油坊的小财主。

我爷爷和奶奶住在东边正房,六奶奶就住在西边正房里。于是家里有了三个老人家:六奶奶、我爷爷、我奶奶。

六奶奶住到我们家有点象寄养制,在我们家和伯父家、叔叔家轮流吃饭,每月交伙食费300元,每月去伯父那里支取100元零用钱 其它如医药费、人情送礼等等各种开支,去伯父那里另外支取,实报实销制。她儿子放了一笔钱在伯父那里由他保管。

300元在二十年前的乡下,是数目不小的一笔钱了,所以六奶奶的寄养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她轮到谁家,谁家都要额外做些好菜给她吃,反正农家的鸡鸭鱼蛋新鲜青菜都是自家养的种的,等于是卖给六奶奶赚钱了。

六奶奶的生活在我奶奶眼里看来未免太奢侈了。她每个月一百元零花钱总是不够花,光是抽烟就要花掉一大部份,村里常有人打了野味,或捉了泥鳅、摸了小鱼田鸡,都送到我们家卖给六奶奶,六奶奶是来者不拒,有时太多了吃不完,养在那里,搞得家里象开了个野味店。

有天傍晚,隔壁的汉子送来一只山鸡,正好遇到我奶奶,我奶奶将那人大骂一通:“拿回去!再不要送过来了!你以为我们家是收购站呀!”奶奶生气别人尽把好东西买给六奶奶,浪费了六奶奶的钱,又怪六奶奶生活太奢侈了。

日子久了,我奶奶和六奶奶口舌多起来了。

首先是六奶奶打麻将。六奶奶从城里带来了一副麻将,在那之前,我们乡间的人几十年没有见过麻将。她带了麻将,找不到人和她玩, 她就利诱那些十多岁的孩子陪她打麻将,凡是和她一起打麻将的,每人都有五毛钱,嬴了另有钱付。

我那时也刚刚十来岁,便在六奶奶房里学会了打麻将,后来也有村里的闲妇闲汉来陪六奶奶打麻将,村里一下子有了一大帮喜欢打麻将的人,六奶奶就不再花钱叫人打麻将了,反正是只论输嬴。于是家里每天一大早就聚了一些找六奶奶打麻将的人了。

隔壁有一个叫铜罐罐的女人 ,天天沉迷于打麻将,误了家务,连田里的活也误了 ,小两口还打了架。但她几乎天天要在六奶奶那里嬴去三五元钱的,算起来比种田其实是要强些的。

我奶奶是个省俭过日子的人,看不得这些好吃懒做的人,先是给些脸色给那些打麻将的村人和六奶奶,别人并不放在眼里。后来就指桑骂槐,那些人还是佯装不知。最后我奶奶干脆明骂了,有人来找六奶奶来打麻将,我奶奶就踮着一双小脚,双手叉在腰上,拦在在大门口,说,你们这些人来天天来干什么?这里是麻将馆吗?打麻将是营生的法子吗?为什么不去种菜、不去田里除草施肥?

骂了几次,那些人也就不敢来了。

六奶奶寂寞起来,就天天在房间里看琼瑶小说,不知她从哪里弄来的,有《在水一方》、《窗外》、《彩霞满天》……

那些书,她看完就给我看。

六奶奶和我奶奶的矛盾慢慢多起来了。应该说 是我奶奶越来越看不惯六奶奶那些作派了,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她都想方设法要弄来尝尝,,从不肯节省用钱;还喜欢打麻将。总之一句话,奶奶就觉得六奶奶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

六奶奶夏天怕热,一天二十四个钟,她房里的风扇都是转着的,到了三更半夜,凉了些,奶奶就蹑手蹑脚到六奶奶房里把风扇关了。

六奶奶热醒之后发现风扇停了,第二天就找我奶奶说:“外婆,你晚上别关了我的风扇。”

六奶奶叫我奶奶”外婆”,叫我伯父舅舅,都是跟了她孙子辈份叫的。

我奶奶说:“半夜凉了,我是怕你受凉了。”背后要嘟嚷:“六奶奶这人也是,风扇二十四个钟都不停,要费多少电费?”

到了冬天,六奶奶又一天到晚把煤火烧得旺旺的,半夜里六奶奶又去关她的煤炉子,第二天早晨六奶奶看见煤火熄了,又叫我奶奶不要关了她的煤火。

两人为了这些事就有了些不愉快,奶奶的不愉快是放在心里、也摆在脸上的,还要去村里到处说给别人听。

有多事的女人又说给六奶奶听,六奶奶听了,嘴里不说,脸上也没有什么,好象什么也没发生过。

六奶奶那一百元零钱总是不够花。她的那些牌友有谁生日了,她都要去送一份礼。伯父受她儿子之托,不肯多支一分钱给她,月底还差几天的时候,她经常要借些小钱过日子,有时借五元,有时借十元,她经常来向我母亲借十元二十元。

有一天中午,太阳热滚滚的,老远看见六奶奶拎了个小包袱过来了,我母亲就笑了:“看呐,六奶奶来了,怕是又来借钱了。”

果真,她先是打开小包袱,拿出一件七八成新的丝绸褂子,对我母亲说:“舅妈,这件衣服我穿了太小了,看你合不合穿呢?给你吧。”

抽完一根烟,喝完一杯茶,闲聊了一阵,六奶奶就说要借十元钱,三天后就月初了,领了钱就还。

我母亲自然不会推辞。六奶奶平时话不多,开口都是拿一些让人听着喜欢的话来讲,平时待人又出手大方,有什么好吃的总要分给别人,别人有生日喜庆,她都要封一份礼去贺,所以来了村里不久就结了很好的人缘。

六奶奶似乎只和我奶奶两人不大好,多是奶奶怪责她,但两个人还没有闹到翻脸的地步。

但后来,就弄大了,这和我爷爷有关。六奶奶到我家那年,我爷爷七十岁了,是一个高大而身体健康的老头子。我爷爷是光头,四十来岁一场大病就掉光了头发,脱掉了全部的牙齿。

爷爷没别的大嗜好,好酒爱烟,,有自言自语的毛病。他平时一闲下来,就拿着铜嘴长烟袋,端着酒杯走到西厢房六奶奶房里,抽一会烟,抿几口酒,眼睛望着窗外,在那里自言自语说上大半天。

六奶奶斜躺在爷爷对面的睡椅上也抽纸烟,无论我爷爷说什么,,说多久,她反正不搭一句话,,眼睛望着另一个窗口。

别人从窗口经过或从堂屋经过,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肥胖的六奶奶半躺在睡椅上,像尊卧佛;爷爷弓着身子,一顶光头坐在那里,口中念念有辞,象个和尚。

虽是一男一女,应该是没有男女之嫌的。青天白日,门户大开,两个老人,也实在没有瓜田李下之嫌。

但奶奶和爷爷大吵起来了。首先谁也不知道这一对七老八十的老夫老妻为什么要吵,,有时半夜三更会突然吵起来,吵的那个劲决不亚于年轻男女。

后来有一天奶奶说不见了一只结婚时的玉镯,找爷爷吵,追问弄到哪里去了,,要他交出来。爷爷发起狠来拎着一只公鸡要去庙里赌咒,说他没见过那只玉镯。

吵得多了,旁人终于看出了门道:我奶奶在吃醋,,怪爷爷和六奶奶天天坐在一起。

六奶奶对别人的事似乎从不关心,但她到底不是菩萨,有一天六奶奶收拾了东西说要回城里去。奶奶去和她讲好话 ,叫她不要走,挽留得情真意切。六奶奶还是要走,奶奶流了眼泪,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挽留六奶奶。

六奶奶后来也就没有走了,爷爷去六奶奶那里坐得少了。但有时端着酒杯在村子里绕了几圈,都找不著一个好坐的地方,又到六奶奶房里去了,又在那里自言自语一通,喝完酒,抽完烟 ,又走了。

只是不象以前那样,一坐老半天。

两年后,爷爷过世了,奶奶哭得很伤心。六奶奶说了一些话劝慰奶奶。爷爷一死,我奶奶和六奶奶才真正亲近起来。态度的改变在我奶奶那里,六奶奶对人仍是那样不泠不热,可有可无的,平时也不和谁说什么话。

而奶奶是个爱说话的人,心里藏不得一句话,有什么话都要跑到六奶奶那里诉说一番, 六奶奶只是听,一句话也不答,也不知她听进了耳朵没有。而不管她听没听进心里,我奶奶反正仍是一个劲地说。

在爷爷去世后的八年里,六奶奶和我奶奶就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我奶奶每天坐在六奶奶房里消磨大部份的时光,六奶奶后来也不大打麻将了,她只是抽烟,不停的抽,而我奶奶则不停的说话。

这几年里,人们从窗子或门口看到的情形是肥胖的六奶奶半躺在睡椅上抽烟,不发一言,斜躺在睡椅上象一尊卧佛;我小脚的奶奶梳着小髻,一身黑衣服,干干瘦瘦的身子,蜷缩在一把红木大围椅里,在那里自言自语,象一个很老的猫。

1995年冬,六奶奶在我们家去世,由我伯父一手操办丧事,葬在我家一块山坡地上。她儿子从香港赶回来呆了三天 行了孝子之礼,然后匆匆赶回香港去了,我奶奶哭得象个孩子。

不久,我奶奶也去世,和我爷爷合墓,两人的墓地和六奶奶墓地隔陇对望,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2004-4-18)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麻将奶奶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将奶奶作文 篇1

 奶奶的爱好不多,但最喜欢打麻将,只要一说起麻将,她就立刻变得眉飞色舞,嘴里更是滔滔不绝。于是,大家都管奶奶叫“麻将迷”。

 一天,一家人正在吃饭,奶奶接了一个电话,撂下电话后,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妈妈看后,忙说:“慢点吃,不着急。”“怎么不着急?三缺一啊!我吃完就得走。”奶奶边吃边说。原来,是她的“麻友”催她打麻将呢。一旁的爷爷看到奶奶着急的模样,忍不住说:“真是一个老小孩!”可奶奶“嘿嘿”一笑,扔下碗筷,三步并作两步,就下楼去了。

 还有一次,妈妈在厨房里做饭时,突然大声喊道:“不好了,菜煳了。”这时,在卫生间洗衣服的奶奶忙走出来问:“谁胡了,点炮还是自摸?”奶奶的话让大家哭笑不得,唉,谁让她是个“麻将迷”呢!

 不过,自从奶奶喜欢上了打麻将,她变得开心多了。我们都不反对奶奶打麻将,因为奶奶的快乐就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幸福!

麻将奶奶作文 篇2

 我的奶奶不算高,有点儿胖,每天都无精打采的',但是只要一提到打麻将,奶奶就激动。

 有一天,奶奶和爷爷正在腌酸菜,忽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三缺一”,让奶奶去打麻将。奶奶二话不说就要去,这时爷爷可不干了,因为腌酸菜是力气活儿,一个人干会很累。爷爷不满地说:“你去打麻将,我干着干着说不定脑血栓就犯了,那可怎么办?你不能去!”听了这话,奶奶怎能示弱,还击道:“别总拿脑血栓吓唬人,犯犯犯,你现在就犯,我就不去了。我去赢钱,酸菜不用你腌了,赢钱买酸菜!”说完,奶奶擦擦手,急急忙忙走了。爷爷很无奈地摇摇头,只好自己腌酸菜了。

 还有一天吃完晚饭,我高高兴兴地陪奶奶去大坝上散步。走着走着,奶奶遇到了一个朋友——“麻油(友)”。她们没说两句话,就聊到了麻将上。一会两张“饼”,一会三张“饼”,这个说“四万”,那个说“五万”,“白脸黑脸”,“要鸡要鸭”……我的天啊,我什么都听不懂,脑袋里“大饼油条”在打转。她们聊的好开心,奶奶早把我忘了吧?我只能默默地跟着走,心里好难过啊。

 奶奶啊,真希望你以后少打麻将,能和爷爷一起干活,也多关注一下我的感受,认真陪陪我。

麻将奶奶作文 篇3

 我的奶奶年龄不是很老,个子也不高,但是她的耳朵不是很好,我们和他说话必须大声才行,有时还得重复几次。不过,奶奶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玩网络麻将。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回家。

 一天放学好久了,奶奶还没来接我。我知道奶奶肯定正在家里迷着玩麻将呢!等啊等啊,已经快六点了。直到六点十分,奶奶才到学校来。我问奶奶:“奶奶,又是玩麻将,忘了吧?”奶奶连忙说:“是啊是啊,玩到五点四十,我才突然想起来。对不起呀,孙女。”我说:“没事。”

 还有一天,爷爷把饭做好了。他大声对我爸爸说:“朱汉鸣,过来摆桌子,端菜,准备吃饭。”爸爸答应了一声,就收拾去了。爷爷又大声对我说:“妞妞,叫你奶奶出来吃饭。”我知道奶奶正在书房上网玩麻将呢。就进去大声说:“奶奶,爷爷饭做好了,快出来吃饭了!”奶奶头也不回的说:“快了,快了。打完这一盘就来吃。你们先吃吧。”结果,我们全都吃完了,奶奶还没出来。

 哎,我的奶奶哟,真是个网络麻将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