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上香原则 1用自己的火将香点燃; 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4再举香齐眉; 5之后,放下如第3动作; 6开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 第一支香插中央。 第二支香插右边。
一、上香原则
1用自己的火将香点燃;
2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4再举香齐眉;
5之后,放下如第3动作;
6开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
第一支香插中央。
第二支香插右边。
第三支香插左边。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烧香就是供养,烧檀香最好!
二、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1、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2、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 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3、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4、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5、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6、女人来例假时候不要去上香。
7、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以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8、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进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 9、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敬的话语。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不可以随口胡乱许愿,因为许愿一定要还愿的;如果没把握做到,就千万别许愿。别求发财,佛不是保佑你发财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顺遂。不要随口许诺给佛什么供养,然后又抛到脑后。佛又不争你的一柱香,这个说法是要让我们不要随意承诺,所谓做人应该有言必践吧。佛所恼的应该是这些虚妄之言吧。
10、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
觉,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11、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12、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在泰山极顶南侧的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 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泰山庙会,也是庙会的正会,其后两天是偏会。这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几天。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都云集于此给泰山奶奶敬香磕头,以求多子、多福。
扩展资料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关于她的来历有很多说法:
1、传说认为她就是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女儿,和她的父亲一起住在泰山,人们还专门给她建造了神像;
2、在很早以前,黄帝(中国人的祖先之一)派一位神去泰山管理,又派了7位仙女帮助他,其中的一位刻苦修行,终于得道,这位仙女就是碧霞元君;
3、在公元1世纪时,有一个姓石的女孩子,无意中见到了最高的女神,从此来到泰山修行,3年后得道,就是碧霞元君;
4、有一位山东本地的女性,15岁时遇到神仙,拯救了许多人,后来自己修炼,成了神仙。
-碧霞元君
1、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礼的、挂袍送匾、拍资修庙,也有植树造林者。2、许愿时一般都到这四个地点:岱庙的遥参亭;山脚下红门的小泰山去许愿,那是泰山老奶奶的行宫;灵应宫-泰山碧霞元君下庙。位于灵山大街蒿里山东侧;去山顶上的碧霞元君祠。因此,还愿也得去这里。也就是说,在哪里许愿,就要在哪里还愿。3、至于时节,是不拘的。许愿灵验,有了时间就可以去还愿。4、许的什么愿,就必须还什么愿。比如说要重塑金身,就得重塑。比如说要披红三丈,就要备上三丈红布。比如说要磕三千响头,就必须一一磕来。5、可以自带供果,三样点心三样水果(不要含有鸡蛋的点心切记,水果中不要有梨、猕猴桃、柿子等),请香根据自己经济条件是决定请高香还是普通香。当然也可以自带放在供桌上即可。
上山进香求子称作“拴娃娃”或“偷子”。进香的程序是“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以期增加效力。进香之后,就可以“拴娃娃”了。据《寿春岁时纪》载,在碧霞元君祠,庙祝在神座前摆放着许多镀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个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个金女娃。凡来“拴娃娃”的都必须向庙祝交钱,谓之“喜钱”。日后若赖以神助,如愿得子,就必须为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谓之“还子”,并要向泰山娘娘进香还愿。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时,并不先进泰山朝拜,而是在当地举行虔诚而隆重的求子仪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第二步,购置香烛、火纸、红布条、供品等。其中,必有枣和栗子两种食品,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红布条上写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妇女点燃九炷香,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求子妇女进香后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尽。 当然,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现碧霞元君殿内有个黄铜大香炉,高一米多,三足两耳、雕龙、工艺精湛,就是台湾信士陈英杰先生求子如愿,答谢神恩所捐献的。
泰山奶奶游徂徕山
泰山奶奶选地方的时候,曾到过徂徕山一次,她发现太平顶周围有一片大 荒地,长满各种各样的药材,还有各种花草,共三百多种。泰山奶奶很喜欢这 个地方和这些花,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 "花坡"。她在泰山长久居住以后,每年 五月都要到徂徕山赏花。 她来的时候,让人用小车推着上山,山上就留下了车辙印,这就是车辙山 的来历。 她认为这些花虽好,但也需好好管理,她就从泰山上领来一个和尚,让他 在花坡为她养花养药,所以花坡旁还有个山,样子很象一个和尚的头顶,叫"和 尚头"。 和尚就常年在这里为泰山奶奶浇花。第二年,泰山奶奶又来了,和尚就向 她提了几个问题,让他老人家想办法:第一,这里水不充足;第二,这里经常 有牛来吃花。泰山奶奶根据和尚的要求,在花坡附近点了两个池,一个叫"上池 ",一个叫"下池",两池水供浇花用;在人们进山经常走过的路上,她袍袖一抖, 出来了两块石头,叫"夹牛石",如果牛到这里,就会被夹住。 第三年她又来了,坐在一个地方歇了一会儿,她看到好多老百姓上山拾柴 禾,鞋都磨破了,用葛条和荆条缠一缠还继续穿。泰山奶奶觉得很可怜,觉得 应该给老百姓点儿施舍,于是她把头上的 簪子 拔下一个说:"你变作一个锥子, 为老百姓锥鞋。" 这簪子就变了个闪闪发光的锥山。她又让葛条和荆条围着锥山转了一圈, 让老百姓补鞋用。 泰山奶奶到了山上,见到了和尚,跟他说:"你的花养得不错,可还没达到 我的要求。" 和尚说:"那上水池和下水池的水太大,花受不了,得想个办法既要浇了花, 又不能让它涝了。" 泰山奶奶又一甩袍袖,山上就出来个泉子,不管春夏秋冬,天旱天涝,它总是一点一滴地往下淌水浇花。它就是现在的"滴嗒泉"。 泰山奶奶后来又觉得每年都这样来看花也不大舒服,就对和尚说:"你能不 能给我想个办法,让我每年来了能舒舒服服住几天?" 和尚说:"你让底下那些人给你修个观音楼吧!" 泰山奶奶就派和尚化装成一个平常人到底下的村子里叫老百姓给泰山奶奶 盖个观音楼。老百姓就献石献料,在花坡上盖了个观音楼。 泰山奶奶觉得老百姓出了力,也应该酬谢酬谢,于是袍袖一甩,花坡上裂 了个大缝,缝里有两个瓮,一个叫"米瓮",一个叫"面瓮",在这两个瓮里种庄 稼,年年都大丰收。老百姓上山来拾柴,吃完了煎饼,用包煎饼的包袱从瓮里 包一包米,包一包面,就回家了。 后来,泰山奶奶邀了她身边的男女随从一起来看花。这样呢,上厕所就很 不方便,于是泰山奶奶又一舞袍袖,山上出现了三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叫"三人 不见面"泰山奶奶在花山采了很多花,想带着回去,可是没法拿。她的一个女随 从就对她说:"你不是带着脸盆、镜子和梳头匣吗?咱把花装在梳头匣里不行 吗?" 泰山奶奶说可以。打开梳头匣,里面有把梳子和一个簪子,泰山奶奶把梳 子带走了,觉得簪子没什么用,就随手丢下山去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块 很象簪子的石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