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英国女王,妹妹是俄国皇后,她为什么在死前请求葬在中国 ?

老人 0 84

外婆是英国女王,妹妹是俄国皇后,她为什么在死前请求葬在中国 ?,第1张

外婆是英国女王,妹妹是俄国皇后,她为什么在死前请求葬在中国 ?
导读:说到曾经的英国皇室,脑海中能幻想到的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穿着雍容华贵的衣服,高高扬起的头颅让人看不到那种不可一世的脸。到处透露着尊贵、冷艳。但皇室中的人不全是攀交权贵的人,还有那些善良夸姣的人,伊丽莎白·费奥多罗夫娜就是这样的,可是造化弄人

说到曾经的英国皇室,脑海中能幻想到的就是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穿着雍容华贵的衣服,高高扬起的头颅让人看不到那种不可一世的脸。到处透露着尊贵、冷艳。但皇室中的人不全是攀交权贵的人,还有那些善良夸姣的人,伊丽莎白·费奥多罗夫娜就是这样的,可是造化弄人,这么一个一生为善的人却生不逢辰。

从小过着人人称羡的日子

伊丽莎白·费奥多罗芙娜出生于1864年,其时正是清朝晚期,也是基督教在我国最昌盛的时期,统治阶级觉得他们以平和为主的思想,十分符合他们的理念,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不过这时候的伊丽莎白·费奥多罗芙娜跟基督教还没有太多的关系,其时她是一个从小就很尊重的人。

她的外婆是英国人人仰视的维多利亚女王,父亲是德国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母亲是英国的爱丽丝公主,姐姐是俄国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所以伊丽莎白·费奥多罗芙娜从小就备受宠爱,是天然生成的贵族,天然也有着天然生成的气质,她长相貌美,皮肤白皙、嘴唇红润,小小年纪就很知名,被称为“最美公主”。

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健康无忧的长大,可是好景不长,伊丽莎白的母亲得了很严重的病,许多医师都无能为力,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一个还没长大的伊丽莎白。这对伊丽莎白来说打击不小,从小就没了母亲,缺少一份母爱,这是再多其他的物质都无法弥补的伤痛。

就这样小小的伊丽莎白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好在她还有外婆,在母亲逝世之后,伊丽莎白就由她的外婆维多利亚女王亲身抚育长大。她也特别心疼自己的孙女,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想弥补她心里的创伤。

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这样的伊丽莎白天然有许多的追求者,比如说有第七代曼彻斯特公爵的次子、巴登大公弗雷德里克二世、杰出士兵、德皇威廉二世可是这些人都没有能入得了伊丽莎白的芳心,因为她其实从小就有了倾慕之人,那个人跟她其实还有血缘关系,他们已经知道十分多的时刻,乃至到现在也一贯还陪同彼此。

那个人就是她俄罗斯的表哥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希尔盖出生于1857年,从小也是一个风云人物,十分优秀,一个皇族人员该会的技术他都会,不会的也会,况且因为是杂乱的多语言家庭环境,他从小就会英语、德语、俄罗斯语,还有意大利语,更不要说绘画击剑音乐表演这些了。

当然了,伊丽莎白并不是只因为这些而爱上他的,其实早在两个人的童年时期,便结下了缘分——那时候伊丽莎白还小,母亲刚刚逝世,她十分悲伤,而谢尔盖的爸爸妈妈也在短短1年内相继逝世,两个孩子相互产生了同情心,因此走到了一起,随着往来的加深,年龄的增加,他们才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在一起也度过了十分愉快的婚姻生活,伊丽莎白也十分的贤惠,处理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也照顾好自己的老公,典型的贤妻良母。可是在1902年,俄罗斯忽然迸发了一场国内对立。俄罗斯也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家内部也存在许多阶级斗争,这不是一场随机的战争,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

惨遭突变,老公被人暗杀

许多接受过新思想的民众都接受不了俄罗斯现阶段的统治,开始抵挡长期以来压榨和克扣自己的贵族。而伊丽莎白和谢尔顿就是他们反击的贵族一派,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可是伊丽莎白在来到俄罗斯之后一贯都以人为善,彻底没有摆贵族的架子去压榨民众。

谢尔盖作为其时最有影响的智囊之一,天然是革新人眼中的方针,并且是逝世名单之首,所以很快这位莫斯科总督兼莫斯科军区部队司令就在2月17日遭到了刺杀。伊丽莎白几乎哭瞎了双眼,但这仅仅一次斗争的成果,她没有办法去憎恶任何人,所以善良发作赦免了凶手。

在1917年还是迸发了无法阻挠的革新,而作为贵族中的一员的伊丽莎白也和其他贵族一起惨遭杀戮。她死前的遗言是:“死后把她葬在我国。”就这样,伊丽莎白被杀戮。最后,他的尸体被白匪军发现,通过讨论之后,决定把她送回我国,安葬在北京的一家东正教教堂。这也算完成了她的心愿。

伊丽莎白生于英国,成善于英国,婚后生活在俄罗斯,她为什么想要死后葬在我国呢?据悉是因为在康熙王朝之后,我国有一条方针是要善待俄罗斯传教团。而其时伊丽莎白已经是一位修女了,她想要的也仅仅一份平和的生活吧。

学习偶像身上的技能,到偶像所在的城市,写他为背景的小说

从偶像身上吸取正能量

我一直认为,追星不是追偶像的行踪,而是从偶像身上吸取营养,学习偶像身上有的品质或者技能。曾经年少读书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小演员,这个演员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爱好文艺,会写歌、弹吉他、吹口琴、于是我也学着写歌、自学吉他、口琴。知道他是理工的留学生,所以数学英语一定很好,于是就算我很讨厌英语、数学,我也会为了他努力去学,就算学到不怎样,最后至少高考成绩有所提高了。

爱屋及乌了解他所在城市

那时候喜欢上的那个小演员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所以我会去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比如它的人文、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等。因此地理考试如果考到首都我会非常熟悉,后来上了大学,跟舍友坐了21小时的绿皮火车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向往好多年的北京。不仅到达北京,路途中我还看到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甚至经过黄河,那一刻我理解他一直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什么意思了。到了北京一切都很熟悉,舍友甚至都以为我来过。

写小说

我本身比较喜欢文字,文学。因为他我第一次写了以他为背景的小说,因为他曾留学英国,所以我会去查很多英国的东西,咨询他人,所以就算我没去过英国,我却为了写好以他为原型的小说了解了英国,无形中自己也长知识。因为他,我第一次知道小说应该怎么写才能称的上好作品,为了自己有更多油墨能创作出作品,于是我看了好多不同种类的书籍,就这样,这些年回想起来虽然说是追星,却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充实了我的生活。

1、尽管那年的中考,我考了五百多分的好成绩,自己也如愿地考上了理想中的一所重点高中,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奶奶了。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生命的开始也不过是一场早已写好的结束。奶奶您一路走好,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折磨。

3、整整一个暑假,我都一直沉浸在失去奶奶的悲痛心情之中我为没能看到奶奶最后一眼,为没能在奶奶的病床前尽到孙儿的孝道,也为没能在奶奶出殡时送奶奶最后一程,而感到深深的内疚和遗憾啊!

4、奶奶一路走好,风雨数十载,养儿育女,恩重如山,明月清风怀旧貌,青天碧海寄哀思。

5、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历尽苦难而沧桑的一生!奶奶一路走好!

6、所有人笑着迎接,来到这个世界;所有人哭着送别,离开这个世界。生老病死,终有一别。我最爱的奶奶,一路走好。

7、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留遗憾,脑袋里如幻灯片的画面,也只能成为了回忆,奶奶您一路走好。

我们在这里首先要说明,对于这些事,农村是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的,没写在纸上,但多数人都按这个路子走,是不是规矩的规矩。

同样,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这样的规矩也不是不相同的,所以任何人说的都仅能代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不代表全部。

比如黑嫂人在豫北,那说的都只能是豫北这边。

在我们这边,当婆婆去世后,儿媳妇要做的事有很多,我们把那些诸如穿素衣、长明灯处添饭这些琐事都忽略掉,仅说儿媳妇要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对的两件事分别是:跟棺和抓土。

什么是跟呢?

就是到了发丧那天,出殡的时候,儿媳妇是要需要跟在棺后面的,有的儿媳妇还扶棺,这个要看各地的规矩。就算是同一个地方,差上十几里路,规矩就有可能不一样。

像是在我们这边,有些是女儿和外孙女扶棺,有些是女儿和侄女扶棺,有些是女儿和儿媳妇扶棺。

什么是扶棺?就是跟着送葬队伍走的时候,手是搭在棺上的,也叫扶灵。

当女儿和媳妇扶棺时,其它人都跟在后面。这个过程中,女儿是肯定哭的,亲娘去世了,能不伤心吗?

但儿媳妇哭不哭并没有人会苛求。哭也行,不哭也没有人说什么闲话。

送葬队伍到了地里后,也就是到了墓坑前,会有一个抓土的规矩,这个就非常重要了,除了儿媳妇,别人不能代替,因为这里面是有说法的。

具体过程是当帮忙的人把棺木放到墓坑里摆好位置,再不动了,准备动土埋了。这时候,管事的会把儿媳妇叫过来,让她在墓坑四个角里各抓一把土。

这些土是要放到身上的,就是把衣服下摆给卷起来,抓起的土放在衣服下摆里兜着。

儿媳妇抓完土后,正式开始动土埋棺。而儿媳妇则要把这些土兜回以家里洒在门后。

这么做的用意是告诉已经去世的婆婆,你走了,这个家由内部的事由我操持了,等于是接了婆婆的班。

过去的农村,也把这样的土叫成是“熬婆土”。意思就是说,抓过这土后,媳妇就熬成婆婆了。

至于这么做有没有道理,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个规矩,黑嫂并不太清楚,所以不多做评价。

以下是一些适合送爷爷奶奶过寿的礼物推荐:

1定制照片相册:收集家庭照片并制作成精美的相册,记录下美好的回忆。

2健康礼品:如按摩器、理疗仪、血压计等,关心爷爷奶奶的身体健康。

3舒适的家居用品:如暖和的毯子、柔软的坐垫、高品质的枕头等,让他们享受舒适的生活。

4书籍或杂志订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的书籍或订阅杂志,让他们保持学习和娱乐的充实。

5室内园艺套装:提供种植植物的工具和材料,让他们在家中种植花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6定制家族徽章或纪念品:制作一个带有家庭成员名字和生日日期的家族徽章或纪念品,展示家庭的团结和爱。

7一日游或旅行套餐:安排一次家庭旅行或一日游,与爷爷奶奶一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8社交活动礼券:购买他们喜欢的社交活动礼券,如音乐会、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让他们参与其中,结交新朋友。

9美食礼篮:准备一份装满他们喜欢的食物和小吃的礼篮,让他们品尝美味。

10家庭聚会活动:组织一次家庭聚会,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庆祝,让爷爷奶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4月17日,英国菲利普亲王的葬礼,在温莎城堡乔治教堂举行。女王坐在送葬队伍最后的车里,抹去眼角的泪水,黯然失色送别自己的丈夫。世上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阴阳相隔。更何况是相伴73年的丈夫,怎能不伤心!

在葬礼的前一天,女王通过王室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张她和菲利普亲王的日常照片。照片中,阳光明媚,亲王轻松席地而坐,头倾向女王,两人都露出灿烂的笑容。照片中的两人就像寻常家中的爷爷奶奶,画面十分温馨。

从女王分享的照片可以看出,两人风雨同舟73载,感情非常深厚。年轻的女王对亲王是一见钟情,自此,亲王成了她的情感上的支持。他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对于英国民众来说,他们之间是一段关于爱和坚持的故事。

虽然菲利普亲王年轻时,时有花边新闻传出。他们经历过磨合,最后,菲利普退了一步,牺牲自己的事业和前程,成为了女王身后的伴侣。无论任何时候,亲王都是站在女王的一边,支持女王的一切事务,是女王的是身心支柱。

在漫长的婚姻中,虽然他们有过分歧,有过绯闻,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包容和支持。菲利普亲王和女王一样,兢兢业业地维护着王室的形象。女王曾经多次公开感谢过他的丈夫。

菲利普亲王的离去,最让人心中泛酸的莫过于女王。

在葬礼上,94岁的女王独自一人走进教堂,憔悴的身影让人看了心疼。在教堂中,女王一人独坐,远远望着丈夫的灵柩,眼神里满是伤痛。

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话来说:“女王是在以非凡的尊严和勇气面对这一天。”

风雨73载,一路同行,最终还是要说一声告别。

提起奶奶去世了孙女禁忌,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奶奶去世,孙女该摆什么祭品?,另外,还有人想问爷爷去世了孙子的禁忌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奶奶去世了孙女禁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奶奶去世,孙女该摆什么祭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奶奶去世了孙女禁忌

1、奶奶去世了孙女禁忌:奶奶去世,孙女该摆什么祭品?

现在的奶奶去世,我们孙女儿也是黑白非常。祭品,把一些奶奶喜欢吃了,这也是可以说明你的爱心的。

2、奶奶去世了孙女禁忌:爷爷去世了孙子的禁忌是什么?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

老人们习惯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称为“寿衣”,过了六十岁后就有老人开始准备寿衣了。

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2、棺木忌讳用柳木

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老人去世晚去哪了。

二、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去世的人越疼爱谁越不托梦。

重丧,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引魂幡孙女可以举吗。

习俗讲究,举行葬礼的日子一定要避开重丧日,以免家中再发生亲人去世的情形。

奶奶去世了孙女禁忌

三、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

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奶奶去世孙女不去行吗。

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不要参加。

四、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

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孙女参加葬礼注意事项。

五、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上班为啥不能戴孝牌。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孙女婿奔丧都要做什么。

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六、直系亲属去世年,春节门前忌贴红对联

过年贴红对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习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亲属去世,年春节,门前是忌讳贴红对联的。

办完丧事以后禁忌

1、忌直接回家

大家参加完葬礼后,时间不要回家,可以先去寺庙这类地方去去身上的晦气,然后再回家也不迟,不喜欢去寺庙的,也可以去大街上面逛一逛,或者购物,或者吃饭都是可以的,总之不要直接回家,在外面做一些事情再回去,这样也能把身上的晦气去干净。

2、忌拜访朋友

参加完葬礼后不要接着拜访朋友,因为在葬礼上,大家可能会遇到以前很好的或者很久没有见过的朋友,在参加完葬礼后就去朋友家拜访的,这样不行,可能会把身上带着的晦气直接带到朋友家去了,这样会影响到朋友家的风水和运势,所以要禁忌去朋友家。

3、忌看望老弱

老人和小孩对于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大家参加完葬礼后也不要直接和老人或者小孩子见面,身上的不好的东西很容易影响到他们。老人面特别重要。

2022年9月5日,英国保守党伊丽莎白·特拉斯当选党首,意味着她同时成为英国首相。由此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巧合,也就是英国国家元首和首相都是名叫伊丽莎白的女性。然而,这样的巧合并没有维持多久。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18时30分许,英国白金汉宫发布消息,96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离开人世。

从维多利亚到伊丽莎白,不断“虚化”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对于许许多多生活在英国的人来说,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被伊丽莎白二世形象包围的环境中。货币上的人像、报纸上的新闻、公共设施的名称等等,都和女王以及她的家庭息息相关。能理解这种感受的,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在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之时,就有人提出将女王在位的时期以“伊丽莎白时代”相称,呼应维多利亚时代的叫法。

相比“第一个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的英国人见证的是帝国的崛起,“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和“第二个伊丽莎白时代”(1952~2022)的英国人,见证的则是帝国盛极而衰,内政外交困局不断。至2022年,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极端天气,都让英国人的日子不好过。此时又逢女王离世,对于支持王室、热爱女王的人而言,可谓雪上加霜的“灾难性”打击。

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相似点之一,是在位时间长。相似点之二,则是共同经历了君主形象日益世俗化和象征化的阶段。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时曾因为和王夫阿尔伯特亲王表现出对一些政治议题的兴趣而被媒体和政客抨击。王夫英年早逝后女王长期孀居,和政治以及民众都渐行渐远,反而让年轻一代人忘记了那个不受欢迎、意图干政的女王。在188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五十周年金禧庆典到来之前,她甚至不能确定民众是否会以欢欣鼓舞的心态迎接庆祝活动。金禧庆典的成功举办,鼓励了政府在十年后组织了规模更为盛大、泛帝国的钻禧庆典活动,成为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也形成了新的王室庆祝传统,并在之后一百多年里不断发展。女王也成了帝国盛世的象征。不过,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不意味着女王重新拥有权力。相反,这表明了君主日益成为了象征性的存在。

努力工作的老奶奶和日益受到质疑的王室

至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之时,英国君主已经成为了完全的虚君。和早年生活贫寒、不受关注的维多利亚不同,伊丽莎白二世在她父亲成为君主之前,就已经成为了大众媒体消费的对象。因为爱德华八世登基后迟迟未婚未育,使得民众对王室年轻一代的关注点很早就落在了伊丽莎白二世身上。自1952年成为君主,一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伊丽莎白二世兢兢业业地扮演着虚君的角色,并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王室改革,尽可能遏制反对王室力量的不满情绪。

对于2022年的英国民众来说,有些人或许依然认为王室有一定的神性,毕竟从英国国教的认定来说,高级王室成员是信仰捍卫者,是神在人间的某种代表。但对更多不信仰英国国教的人来说,王室可能和卡戴珊家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坐拥巨大财富,永远生活在媒体的注视中,以血缘和家庭来维系名人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王室的存在决定了国家的政体,日常开支会用到民众的税款。以及,不论想不想看到君主的形象,这个形象都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即便在21世纪10年代之后,许多民意调查都显示英国民众对伊丽莎白二世的认可度很高,属于较为受欢迎的王室成员,但她也曾经有过受争议的时期。第一段时间出现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不久。民众和媒体时常将这两位年纪接近、影响力极大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较。二者都频繁在媒体出现,但形象完全不同。一个代表的是古老王室的威仪,一个是现代职业女性的成功。随着撒切尔的下台,这样的比较终于暂告段落。然而此时,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危机越演愈烈。直到戴安娜王妃去世,王妃的支持者中不乏认为女王是“恶婆婆”的人士。

女王的形象逐渐改善确实是在21世纪10年代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伊丽莎白二世看起来就像一个和蔼可亲又努力工作的老奶奶。媒体挑剔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更有话题性的查尔斯王子和他的儿子们。在伊丽莎白二世在位的时间超过维多利亚女王之后,她作为几代英国人共同记忆的身份日益稳固。就算只是为长者讳,对她的批评之声也少了很多。但是对她70年“职业生涯”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王室的肯定,即便她一定程度上改掉了典型上流社会的口音,积极参与面向普通人的活动。继承顺序较高的王室成员中,也有人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接近普通人。可是,对于王室的质疑之声确实比起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要响亮的多。

斯人已逝,对这个时代的思考需要等待后见之明

伊丽莎白二世的离世,意味着至今饱受争议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将要继承王位。前一位“老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继承者爱德华七世年轻时的名声也不好。不过那个时代的媒体对君主的关注并不如20世纪那么多。背负着“负心汉”、“老古董”形象的查尔斯至今不受英国民众欢迎。虽然已有各种迹象表明他会正常继承王位,他的第二位妻子卡米拉也将获得王后的地位,可对于反对王室、厌恶查尔斯的英国民众来说,这些很可能到来的现实会成为他们反对君主制的由头,进一步撕裂英国社会。

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来说,女王的离世和第二次布尔战争胶着的战局同步出现。前者是帝国形象的逝去,后者则将掀开帝国衰落的序曲。曾经在维多利亚时代生活过的英国人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时,难免会怀念女王在位时期这个辉煌的时代。维多利亚可以算是盛世的象征。不过,这些都是后见之明而已。

对生活在第二个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来说,女王在多事之秋逝去,在当下难免被解读为英国进一步衰落的预言。相比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同时被一群人深深爱戴,又被另外一群人深深憎恶,新首相特拉斯在上任之初便被唱衰,她的缓解能源危机的方案不被看好,有分析认为目前提供的方案可能会让英国未来十几年的经济陪葬。真正要理解伊丽莎白二世离世的象征意义,同样需要等待后见之明。

新君即位的欣喜,总是在故人离去的阴霾中。对一个人的生命、对这个生命和时代的关联的诸多思考,也常常是在生命的消逝之后。连续剧《王冠》里的女王参加了许多次葬礼,送别了一位又一位挚爱的亲人。这次,终于轮到了查尔斯站在教堂的中央,听着众人唱起《神佑国王》,而不再是他更熟悉的《神佑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