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公司文档管理制度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文件分类、编号、拟定、审批、用印、收发处理、整理存档等工作,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正龙物业有限公司及下属管理中心各部门的文件管理工作。 2职责 21总经理负责公司所有对外发文审批。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公司文档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文件分类、编号、拟定、审批、用印、收发处理、整理存档等工作,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正龙物业有限公司及下属管理中心各部门的文件管理工作。
2职责
21总经理负责公司所有对外发文审批。
22管理中心经理负责管理中心文件的审批。物业部负责管理中心文件的打印及文号的管理工作。
23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拟制与审核,及负责本部门对公司内部发文的审批,并负责定期将已处理完毕的文件移交行政人事部。
24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文件格式、文号及内容的审核,用印管理、归档管理工作。
3文件种类
31上行文:请示,报告,计划,总结;
32下行文:批复,决定,通知,通告,通报,制度,规定;
33平行文:信函,会议纪要。
4文件格式
41发文统一使用以上文件类别之一。
42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用来确定文件发送方式及办理速度,统一在文件的左上角位置加注。
43收文单位。是指用来处理或答复文件中有关问题和有关事项的单位。
44正文。是文件的主体部分。文件制发的目的和根据,讲述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办法和要求,都要在正文中阐述清楚:
45标题统一使用二号或三号黑体字,放在居中位置;
46正文统一使用四号或小四宋体字,与主送单位等保持一致。每段开头空两个字;要合理地划分段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行间距为15倍,以清晰、美观为原则;
47附件。通常指随正文发出的补充说明材料:如果该文件有附件的,应在正文之下、发文单位落款的左上侧,专行空两格注明"附件:XXX"字样;如果附件较多,还须编上序号;文件无附件的,无须注明;
48落款。指发文单位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以总经理的名义发出的,要用负责人姓名(前面冠以职务身分)署名:落款一般放在正文http://wwwfdcewcom/(或附件标记)的右下角,相关于书信中具名的位置;如果正文恰好占满全页,落款必须放在另页空白纸上时,并在其上面加注一行"(此页无正文)"字样;落款字体与正文相同。
49日期:
491一般应写发文日期;
492制度或会议通过的文件应写通过的日期;
493重要的文件写签发的日期;
5文号
51根据文件类别、发文日期、发文单位及发文顺序对文件进行统一编号;具体文号编制规则见附件。
52公司文号由行政人事部统一管理,管理中心文号由物业部统一管理;
53发文部门需到以上部门登记领取文号后,方可发文。
6用印
61用印是发文单位对文件负责的标志,是文件合法生效的标志,对外发文或内部重要文件都应加盖印章。
62文件打印校对完之后,由管理印章的人员用印并进行登记;
63印章应盖在落款和年月日中间,即"骑年盖月"位置。
7文件管理
71包括撰写、审核、签发、盖印、发放、归档、整理等一系列工作:
72正规文件应尽量打印,并由拟文人仔细校对审核。
73签发。签发人对签发的文件负有完全责任,应本着负责精神,仔细阅读文稿,实事求是地拟写批语。同意签发的,注明"同意发文"字样后按正常手续办理;不同意的写出具体意见返还拟文人重新撰写;
74用印。印章管理人员依据规定加印,并作好登记。对一页以上的重要文件还须加盖骑缝印。
75发放。由发文部门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并做好发文签收登记工作。需要回复办理的文件,还要填写《文件处理单》,夹在文件前面,一并送有关人员或部门办理。
76收文。文件管理人员(一般为行政人事部或管理中心物业部相关人员)将所收到的文件登记在《收文登记表》内,内容包括:流水号、收文日期、发文单位、收文标题、文件编号、发文日期、份数、处理情况、备注等。
77传阅。传阅工作一般由行政人事部或管理中心物业部办理。阅读人在阅读后应签署姓名、日期。
78保存。文件办理完毕后,由最后处理部门人员进行保管。
79归档。各部门定期将本部门已处理完毕的文件汇兑交行政人事部,由行政人事部进行整理存档工作。
8相关文档
81文号编码规则
82《文件编号使用登记表》
83《对外发文登记表》
84《对内发文登记表》
85《收文登记表》
86《文件处理单》
87《传阅单》
88《用印登记表》
89对外发文格式
810对内发文格式
811报告总结格式
812会议纪要格式
813会议记录格式
9修订及实施
91本规定由全公司各部门实施,行政人事部进行监督。
92本规定修订权在公司。
93本规定从二零零四年五月一日实行。
(一)公文的签批权限及签批程序
各单位制发公文,必须附上发文处理单并由办公室负责人提出签批意见后报单位***签批,公文一经签发,即产生法定效力,任何人都不能更改公文的内容。如果发现公文内容中有差错,必须报原签发的***同意或复签。公文签批的权限如下:
1、各单位向上级机关行文、下发重要公文和向不相隶属机关的重要行文,一般由主要***或主要***委托主持工作的副职签发;处理日常工作的公文,由分管该项工作的***或其委托的***签发。
2、党委办、政府办及各单位办公室根据单位或单位***授权发布的公文,重要的公文分别由本单位主要***或分管该项工作的***签发,一般性的公文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副职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3、各机关、单位联合行文,必须经各联署机关的***会签,最后由主办机关***签发。
发文办理中的公文签批工作,按领导职务大小和排名先后顺序,先由职务较低的排名在最后面的***签批,然后逐一往前签批。在一般情况下,要坚持按公文正常的签批程序签批,不得越权越位。紧急公文,经主持工作的***同意,在不违背有关原则、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灵活处理。
(二)收文处理及文件阅读工作
收到上级下发给本单位的公文后,要认真做好登记、拟办、传阅、收集、归档等工作。
1、登记。收文单位要配置专门的收文登记本,对收到的文件分门别类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登记。登记的项目是收文日期、来文单位、文件字号、文件标题、密级、收文份数等。
2、拟办。收文单位要印制专门的收文处理单,收到文件后,由单位办公室负责人就文件的传达、阅读、分发、贯彻落实等问题逐件提出拟办建议或预案,并认真填写在文件处理单上,然后送领导及有关人员阅读。
3、传阅。传阅文件应使用阅文夹和文件传阅单。传阅单上要写明阅文对象的姓名、文件的字号和份数。只供阅读的文件,一般先送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再送其他领导。对需要办理的文件,则先送主管领导,再送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特殊情况下,也可按实际需要调整传阅顺序。传阅文件由文件管理人员逐人送取,阅文对象之间不横传。收回阅文夹时,要检查阅文对象是否签字,清点送阅的文件是否齐全。对领导阅文时所作的批示,要及时报告办公室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或交办。
4、收集和归档。对已处理完毕的文件,要及时回收,妥善保管。对需要归档的文件,要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进行整理、编制目录,按时归档。
(三)文件管理
1、文件的保管。各单位要设置专门的文件存放装置,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确保各类文件安全。
2、文件的复制。因工作需要翻印或复制上级机关发给的密级文件,须经文件制发机关同意。经批准同意翻印或复制的文件,翻印件和复制件上要标明翻印、复制机关的名称。
3、文件的借阅。有关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文件,文件管理人员应根据文件的阅读传达范围,请示主管领导,经批准后方可借阅。借阅文件要履行签字手续,并登记借阅时间、文件字号、密级、份数,同时确定归还时间。
4、文件的汇编。汇编上级机关的秘密以上文件需要向上级机关写出书面请示,并附上汇编文件的目录,经发文机关批复授权后方可汇编。
如果您需要将上级文件提交给领导审阅,但不需要批示或发表意见,您可以这样表达:
"领导,以下是上级文件,请您审阅。我并不需要您在此文件上签署批示或发表意见,只是想让您了解相关信息。"
这样的表达清晰地传达了您的意图,即让领导了解文件内容,但不需要领导做出具体的批示或发表意见。
给领导看文件时,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说:
1 礼貌问候:首先,问候领导,表达你的礼貌和尊重。例如,“您好,领导。我有一些重要的文件需要您的审批。”
2 简要介绍文件内容:在提交文件之前,简要介绍文件的内容和目的。这样可以帮助领导更快地理解文件的重要性。例如,“领导,这是关于项目进展的报告,需要您的批准。”
3 提出建议:如果你有关于文件的具体建议或问题,可以在此时提出。例如,“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这个项目上加大投入,因为它的潜力很大。这是我的一些想法,请您看看。”
4 等待审批:最后,询问领导的意见,并等待他们的审批。例如,“领导,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我需要您的批准来继续进行。”
总之,给领导看文件时要保持礼貌和专业,同时清晰地表达文件的内容和目的。这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行政机关公文的常见错误
(一)文件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以下简称《办法》)发文办理规定,草拟公文应当做到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但有些文件内容与政策规定不符。
(二)行文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报送渠道不规范
按照《办法》关于各种公文适用范围的规定,上行公文(请示、报告)应当主送上级机关,而不是上级机关的内设机构。如果办理上级机关内设机构可以自行处置的事项,可以直接向有关内设机构行文,但应当使用函。有些报告、请示的主送单位打印上级机关的办公厅或其他内设机构,或以本机关办公室的名义向上级机关的办公厅请示、报告单位的工作。
2 “请示”主送上级机关并领导个人
按照《办法》的规定,“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但有些单位将“请示”主送上级机关并署领导个人。
3 在主送给上级机关的同时,又抄送给某内设机构
按照公文处理工作有关规定,公文发送给一个单位后,都由收文单位的办公厅(室)负责分发给本单位的相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发文单位不应再多头抄送给收文单位的***或内设机构。但有些单位在主送给上级机关的同时,又抄送给某内设机构。
(三)行文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报告”在行文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公文处理工作有关规定,向上级机关报告事项,应用上行文格式;须有主送单位,注明签发人姓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下行文不应署签发人姓名,不能用上行文格式。但有些单位用下行文格式印制报告;报告无主送单位,无签发人;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结尾出现“请阅示”字样,混淆了与“请示”的用语规范;有些下行文使用上行文格式。
2 “请示”在行文规则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公文处理有关规定,“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文件结尾应当使用“请批示”等规范的请示用语。但有些单位用下行文格式印制请示;有些没有以附注注明联系人姓名及电话;有些虽然标注了联系人和****,但附注位置不规范;有些文件结尾没有使用“请批示”等规范的请示用语;还有在请示中“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求批准”一句为结束语后,又接着写了一段文字也是不对的。
(四)公文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文份数序号
按照保密要求,机密级以上秘密公文应在每份文件上标明份数序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具体执行中出现报告是机密等级,却未标明份数序号的情况。
2 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中的年度括号应使用“〔〕”,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但有些文件中发文字号中的年度括号却使用“()”或“[ ]” 、还有编虚位、发文字号错误现象。
3 签发人
国家标准规定:上报的公文标识的“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后标全角冒号,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有些文件中“签发人”未用3号仿宋体字;有的将“签发人”标识为“签发”;有的未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4 公文标题
《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行政公文标题中的文种部分,必须与国家规定的13个法定文种一致。有的单位以“报告”文种报送业务或其他事项时,往往在标题中的文种部分出现《……的业务调查报告》、《……的专项报告》、《……的专项分析报告》等提法,形成文种不规范现象。应当统一表述为《……调查的报告》、《……(某专门事项)的报告》。还有的文件标题末尾将“请示”写作“申请”,将“通知”写作“方案”,将“报告”写作“汇报”。有些文件公文标题中滥用标点符号。
5 主送机关
《办法》规定,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但有些单位将主送单位“上级机关”写为“国家上级机关”;有些简报、信息在正文前打印了主送单位,不符合简报的行文格式。
6 公文正文
《办法》规定,正文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文章各部分同等层次段落的标题体例应当统一;公文中多次出现某单位的名称时,应当首先引用其全称,同时标注其规范简称,然后均使用规范简称。
有些文件段落序号不连贯、缺序号、序号不符合“一、”、“(一)”、“1”、“(1)”的层次规范,尤其是第三层序号数字后面常常用“、”,而没有用“.”;同一文件内层次序号用法不统一;页之间文字不衔接、出现断行、缺页;正文内对同一审计对象先后使用了多种不同称谓。
7 附件
国家标准规定:公文如有附件,正文后应标识“附件”;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页码连续编排;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公文附件如果是表格,仍标识为“附件”,而不能将所附表格标识为“附表”或“表”。
有些文件带附件,但没有在正文结尾处作附件说明;有的附件说明与附件的实际排序、标题内容不一致;有些文件附件称谓比较混乱,有的写作“附”,有的写作“附表”;附件标识的序号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
有些附件与正文印在同一页,不符合附件与正文分页印制的规范;有些附件没有与正文统一编排页码;有些表格排版装订时朝向不规范;有些文件仅在左上角订一钉;有些文件附件与正文脱离且正文无附件说明。
8 成文时间
成文日期应当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误将“○”写为“零”英文“O”或数字“0”。
9 印章
《办法》规定,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联合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加盖了印章。
按照公文排版规定,印章须与正文安排在同一页内,印章所在页不得出现“此页无正文”字样;印章上边缘与正文结尾行之间不得超过一行字的间隔。如果印章与正文在同一页安排不下时,应当增加或减少正文最后一两页的字间距、行间距,以使印章与正文同页,即在此种情况下正文最后一两页可不受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的排版规范限制。
9 版记应当位于文件封底,最后一个要素应当置于版面最后一行。有的文件没有版记,有的版记没有位于封底。
(五)排版规格与印制装订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排版规格
国家标准规定,公文纸张规格为A4型纸,一份公文纸张规格应当保持一致(有些表格例外)。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但有些单位的文件A4型与16开纸张混用,文件封面与正文纸张规格不同;排版有的每面为20行或21行、每行有的26个或29个汉字。还有的行距过大或过小。
2 印刷、装订
国家标准规定,公文双面印刷,页码套正,左侧装订,不掉页。页码用4号半角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一份文件应统一顺次编排页码。
有些单位的公文为单面印刷,有的还在左上角装订;有的公文页码标识的位置不对,有的没有一字线或一字线字号不规范;有些公文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标识了页码;转发几份文件的通知,全文未统一顺次编排页码,而是被转发的几份文件页码自成体系。
3 标题字号
国家标准规定:公文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置于红色反线下空2行,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公文一级小标题字型使用长城小标宋体或黑体。
有些单位的公文标题使用仿宋体或黑体;字号使用小二号或者三号;字体被加粗;与红色反线之间未空出两个行距。公文一级小标题字型没有使用长城小标宋体或黑体,而是与正文其他部分一样使用仿宋体或仿宋体加粗。
(六)数字及标点符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数字。《办法》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使用过程中有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数字写法不规范等现象存在。
数字精确到某一单位的个位数时,其小数点后数字的省略表述“余”字应置于单位词之后。另外,同一份文件里对同事项的阿拉伯数字保留小数位应统一。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2 标点符号。 国家标准中关于标点符号用法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
有些文件在对有关部委所属二、三级单位进行审计的表述中,将其写作“二三级单位”,“二三”之间缺少顿号,使得两个预算级次与概数的概念相混淆;“二、三十个”,属于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如使用书名号,其内应写全称。例如:《会计法》,如用书名号就写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如用“会计法”,则不应加书名号。
波折号长度应为两个汉字宽度,但是有的文件里只有一个汉字的宽度,容易与“一”字混淆。
(七)文字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字方面存在用词重复、概念交叉、词语不搭配现象;有些单位行文用语口头化,导致概念不准确或不规范现象在公文中出现;有些出现错字、别字、用词不当现象。
传阅公文由党政办公室专人负责,按规定范围逐人送阅,不混传,不误事。文件管理员每天上、下午下班前到主要领导办公室领取批阅文件,按照批示要求按传阅范围进行传阅,并认真登记传阅文件去向、经办人。需要各下属单位办理的文件要连同传阅单一起复印,做好下发登记后,将复印件转各单位办理,原件及时归档,复印件由各下属单位留存。以上传阅程序如遇紧急情况,可以简化,但事后要及时补齐相关手续。















老师贺卡,应该分别写什么祝福语!谢谢.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