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回家的日子_小学生作文 大巴急速开在弯曲的高速公路上,路边矮矮的木屋如幻影般飘过眼,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电线柱一排排往后倒。尽管枯草一片,满目萧条,可是心里压抑不住的喜悦。两年了,终于回家啦!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走到天涯海角都会牵挂
回家的日子_小学生作文
大巴急速开在弯曲的高速公路上,路边矮矮的木屋如幻影般飘过眼,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电线柱一排排往后倒。尽管枯草一片,满目萧条,可是心里压抑不住的喜悦。两年了,终于回家啦!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走到天涯海角都会牵挂,飘得再远离得再久,一回来永远都是那么亲切熟悉。
一下车,爸爸已经做好香喷喷的饭菜迎接我和妈妈。亲戚和邻居也闻讯而来,大家互相问候。我赶紧拿出千里迢迢带回来的礼物一一派送。晚上几个亲戚一起聚餐,长辈喝点小酒,小孩凑凑热闹,归来的年轻人聊聊在外的奇闻乐事,吃饭是小,侃大山是真,边吃边侃,大家都侃,其乐融融。
最有趣的是陪90岁的老奶奶聊天。
回家的第二天就下起了毛毛细雨,阴冷阴冷的,我心里惦记着奶奶,嚷嚷着非要爸爸骑摩托带我到乡下去看她。
奶奶的家在离马路还有50米左右的半山腰,车只能停在马路上。一下车,我就撇下爸爸迫不及待往山道上跑,嘴里习惯性地大喊“老奶奶,老奶奶……‘‘。奶奶从小就因病腿瘸,听到我们子孙的呼喊后,就会拄着拐杖,撑着门槛,一寸寸挪动着爬到房门前的矮凳上坐着。如此一来,我们小孩一路呼喊着跑到小道的尽头,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奶奶正笑着等我们。
奶奶头戴一个棕色毛线帽,帽檐边露出斑白的鬓角,几束凌乱的白发不听话地挣出帽子在寒风中飘摇;满脸堆积的褶子,一层层遮盖了奶奶嘴角的笑颜,毫不留情地昭示着奶奶的高龄。是,对奶奶而言,青春的岁月早已逝去,只有残破的病体。我心里不禁一酸。
赶紧拿出给她买的补品和药品。我一一告诉她这些药品的用法,奶奶如一个小孩般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偶尔,我会故意端出老师的派头和架势,提高嗓门问她:“请问老奶奶,您听进去没有?”
奶奶就会大声响亮地回答“记住了!”
“恩,这还差不多”,不放心,再叮嘱一下,“一定要记住啊!否则吃错药吃出毛病后果自负!”
老奶奶便会不耐烦地瞪我一眼“记住啦!你以为老奶奶真的老糊涂了啊,这点都记不住?”
我吐吐舌头,乐啦!撇撇嘴,又忍不住逗她“谁知道呢”。奶奶便扬着她手中的拐杖要揍我的样子,我这才住嘴
接着,奶奶就会告诉我家族里发生的一些大事,什么堂哥离婚了又娶了个新嫂子还生了个小孩啦,什么姑姑要帮她过大寿,她觉得有这么多儿子却要女儿操办没面子啦,什么你弟弟何时生小孩啦等等,我一般边听边叮嘱她“少操心!少管闲事!”之类。
奶奶是旧社会的人,封建思想比较重。据说我当初出生时,她一发现是女孩,就说“哎,又多了一个看牛妹!”然后不管我妈坐月子需要照顾,马上返乡抓了支老公鸡要我妈吃,说吃老公鸡会生儿子,结果没想到老公鸡翻病,害我妈老病复发。奶奶她怎么也想不到当年她眼中的“看牛妹”成了家族里最有文化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没想到姑姑好心帮她祝大寿,她却觉得丢了她和儿子们的面子。我开始耐心地教育起奶奶来。什么新时代了,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你养的,照顾你是她的义务。儿子们不在家,她要帮您过寿是应该的,也是您的福气……
奶奶也没反驳,似乎认可了这件事。接着,我给了奶奶几百元,告诉她只要她需要的东西,我会帮她买。奶奶故做谦虚了一翻,便列出了一堆清单。我笑着问“还有吗?还有吗”问一次多说一件,直到说不出来为止。
天色不早,我要回家了。老奶奶就会摸索着去仓房找些腊肉腊鱼让我带走。我知道这都是她节省下来的,自然不肯要。老奶奶便象对客人般和我推来推去,直到我逼不得已撒腿跑出10米远。每次回头,就会看到老奶奶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几块腊肉或抓着一只鸡杵在门前。我挥挥手,让奶奶回去。奶奶便会眼泪汪汪地说“宝啊,每次回来都给我那么多钱,带那么多好吃的,你在奶奶这却饭都没吃一顿,东西也不要,奶奶心里不好过啊……。”我就边往山下跑边喊着“不用吃了,您自己多吃点,我就您一个老奶奶啦,身体健康就可以了!我过几天再来看您哦,老奶奶。”
回家的路上,满脑子浮现着奶奶的样子,老顽固成了老顽童,老顽童也是老顽固。时代和环境铸就了她的思想,但对子孙的慈爱之心是一直在的。奶奶的一生,病魔相随,除了儿女就是子孙,最大的事业就是养鸡养猪。相比而言,我们的人生多么丰富啊!可我们总是不知足,总在抱怨生活。我应该庆幸自己所生的时代,感激享有的幸福。“对生活饱有一份感恩之心,坚韧地活着,这就是人生真谛。”这是我在奶奶那学到的!
想想,离开繁华的都市,虽然少了许多冲劲,但是偶尔的休憩和沉淀可以更贴近自己的心灵,看清楚心之所求和魂之所属。疲惫的游子们,回家吧!
如今,老人群体越来越大,他们是需要子女关怀的一群人,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那老人
冷月如铜锣般的挂在树梢,惨白的月光照着村庄,仿佛午夜的幽灵吞噬着人的灵魂寒鸦不时的哀鸣著,好象从地狱发出的呼吼,要带走这人世间最悲凉的魂魄,凄凉的晚风虽轻轻地吹着,却似乎带着说不出的力量,它要把这片村庄掀起世界似乎愤怒了
沙沙沙沙远处,一位老人蹒跚的走近了--瘦削的手中拄著一只竹竿,手臂上跨著一个有了洞的篮子,穿着一件已经分辨不出颜色的棉袄她微低着头,寒风吹着她那散乱的头发,她的脸上,泪在横流着她是刚从她儿子家出来的,回想着刚才的一幕,泪不觉又涌了出来--
"你来做什么"
"我"
"妈,你怎么来了啊来"
"你敢让这进屋,你看看"
"你怎么能这样呢她毕竟是我的妈啊"
"什么你要是染个她进这个屋我们娘俩就走"
"妈妈,这位老奶奶是谁啊"
"小红,她是你奶奶"
"不是,小红,她不是你奶奶啊你奶奶早就死了啊"
"你你说的还是人话吗"
"好啊,我说的不是人话,你说的是人话可以了吧,小红我们走"
"大力啊,你们别吵了啊,妈走就是了"
"妈"
到此时她已泣不成声,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有今日的境况
很长时间她来到了一个本来就离她不远的废弃的角落,今晚就在这儿过上一宿吧,她想她把书中的竹竿靠在墙边,然后,顺着墙沿慢慢的蹲下,她把身体蜷缩了起来,越缩越紧,越紧越冷,可风依旧在啸啸地吹着,丝毫没有同情的她的意思
她感觉有点饿了,她用她那瘦弱嶙峋的手在怀中掏了半天,终于掏出了一小半块馒头她把馒头捧在手中,看着这一小半馒头<这是她儿子前几天给她的几个馒头,只剩下这么点了>,她的泪水再次泉涌了出来--她实在不敢相信,曾经天真孝敬的乖儿子,如今竟然不尽赡养的义务了,让她沦落街头成为乞丐这实在是天理难容啊!
也许是哭倦了,渐渐地她睡着了
风轻轻的从那边的小巷吹来,吹动着老人散乱的头发,寒鸦不时的发出叫鸣,恐怖的是传说中吸血鬼的笑声,一颗流星忽然从天的那边滑过长空,不知道是谁说过"一颗流星的落下,就代表一个生命即将失去"
第二早上,人们在一个废弃的角落发现了老人的尸体,她的手里有一小块馒头
:老人与海鸥
《老人与海鸥》一文,我体会到了人对动物的爱,动物对人的爱,也更多的体会到了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共享一片蓝天。
这篇课文通过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细节的描写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每当我读到“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来”,此时,我会想十多年来老人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边去喂海鸥,和海鸥相依相随。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情谊。所以当老人去世时,海鸥们不忍心离开和自己相处了十多年的亲人。每当我读到“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体会到海鸥们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和不舍。
学了这篇课文,我感悟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深厚的情谊。我们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家园!
阅读这篇文字的时候,首先印入你眼帘的是那位普通的老人:“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显然,这是一位普通到“褪色”的老人。我不知道这老人的来历,也不知道他的生活状态,但是,却从他的形态和所用物品上,看到了他的生活色彩——一种“褪色”的简单与朴素,或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寂寞与清贫。他从二十多里以外的城郊步行来到这翠湖边,“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正是这个普通的老人,却做着一件普通人未必能做的事。且看老人是如何为海鸥送餐的。
老人的期盼原来是确切无疑的!他对海鸥的那份美好的感情,早已经被那“重情意”的海鸥受纳,并在老人离开它们之际,竟以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力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与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样…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的那样近…”读到这里,一种的难以名状的激动终于溼润了我的眼眶,我在为老人的幸福而溼润,更为那些情意深重的海鸥们而热泪盈眶!
从这篇美丽的文章中,让我看到的毋宁说是老人美好的人性,倒不如说是海鸥美好的品性。而更让我激动不已的是,在这美好人性与美好品性之间相通著的东西——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老人的菸卷
老人感觉今年的太阳有些懒散,只是初秋,自己明明是坐在场院当中,浑身却没有一丝暖意。老人快要走了。
老人不想走。老人难以舍弃居住的老屋,难以舍弃陪伴他大半生的老伴,更难舍弃他视若生命的菸卷。他们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吃了一辈子的苦。
老人和老伴现在儿孙满堂,可儿孙们却很少去他们居住的土屋。自己最疼爱的大孙子已经记不起土屋旁的那条山路,老人口中吐散的云烟,寄托一份亲情的期盼。
每年的忙季和年节,子女们会捎回些菸酒和肉。老人和老伴很知足。老人知道儿女们都有子女,要供他们读书,为结婚就业操心,就像自己当年为他们操心一样。
老人健硕的脊梁,托起五个子女和他们的家庭。
儿孙们活的幸福,老人也快乐。老人常把快乐说给邻居和老伴听,可老伴总唠叨著,怨他们多时不回土屋。老人安慰老伴说,孩子们忙,你要是闷得慌,就陪我到后山放羊。老伴说,屋里一大摊子事,你又不管,你还是和羊谝家常去。老人满足的出门了。
拿着儿女们送回来的香菸,一根一根发给遇到的邻里乡亲,一遍一遍享受邻里乡亲对自己和儿女的赞扬。当羊全部赶上后山,老人捡一块突兀在山野的巨石坐下,从身上摸出一张纸,仔细的撕成宽窄合适的纸条,卷上自己一刀一刀细细切出的菸丝,卷成菸卷,慢慢点上,深深吸上一口,呛人的烟味和咳嗽一起从老人的口中涌出,直到咳出两滴幸福的泪水。
子女们捎回的香菸老人从来不舍得抽,一包烟就能换回半袋化肥。老人还是抽自己的菸丝心里踏实。
老人怀里揣著一盒中华,在邻里乡亲只有老人揣的起中华烟,因为老人的子女在他生活的小城市,现在已是非富即贵了。
前年过年老人去大儿子家过年,儿子给了一盒中华烟,儿媳妇说这烟不好,哄著老人把那盒中华要了回去。老人知道中华是好烟,老人没说什么。
回家后,老人取下老屋山墙上的几块腊肉,到集市买了。回家时,老人怀里多了盒中华烟。
老人从此不到儿子家里过年了!
老屋里子女的身影越发稀疏,老伴唠叨著说,子女们嫌咱们老了!老人沉默著。
看着满院欢跑的鸡鸭,拉着身后欢蹦乱跳的小羊,老人也学着蹦了两下。老人高兴地对老伴说,我还年轻哩!
老伴就笑着骂他老不正经。
老人喜欢老伴这样骂他。
老人一直不服老,直到那个初夏的深夜他躺在老屋的床上,眩晕伴着剧烈的疼痛把他从梦中拽醒。老人不忍打搅劳累一天的老伴,挣扎着坐到床边,想站起身找几片降压药,他摔倒了,想爬起来手脚却不听使唤。老人躺在地上不能动,话也喊不出来,可他的心像镜子一样明亮。老人发觉自己真的老了。
老人在医院躺了一段时间,看着老伴忙着照顾自己,老人真想快点走。老人很要强,对生死已看透,但老伴相信有天堂。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但心里敞亮,脑子十分清醒,清醒了就要想很多事情,想着想着肚子里那条烟虫乱窜,搅得老人心绪难宁。
老人很怀念那种用纸卷著细细菸丝燃烧的味道。老人没说,他知道医院的规定,知道自己的要求不会得到满足。
老人整天躺在床上,已经分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夜里他眯着眼睛,子女们以为他睡着了。大儿子说,最近我忙得很,组织正在考察我,要提拔重用的,我不能再耽搁了!二儿子说,上头检查组要来,我是单位负责人,在这儿耽搁不起!老三说单位叫出差,关系前途。两个女儿也撂下两个“忙”字走了。
病房里空荡荡的,只有老伴一声声的叹息。老人从被窝里伸出骨瘦如柴的手,紧紧握住老伴的手,病房里响起低低的抽噎声。
老人又回到自己的老屋。他不顾医生和老伴的劝阻。
只是初秋,老人坐在场院却没感觉出暖意。老伴不放心他,不时放下手中活计,到他身边看看他。
今天的夕阳格外红,像鲜血一样洒在老屋周围的山岭间。老人颤巍巍的掏出怀里的那盒中华,抽出其中的一根,慢慢的点上,深深的吸了两口。
老人叫来老伴,深情的他一眼说道,我要走了,你自己保重。事办完了,把这个给娃们!老人把手中的中华烟递给老伴,微笑着步入天堂。
老伴静静的倚在他的身旁,默默的看着夕阳没入山边。
邻居帮着通知了儿女们。
当给老人换寿衣时,老三看见老人手中那半截没抽完的菸卷,大声说道,妈,我爸抽的是啥烟。
老伴说是中华烟,你爸把过滤嘴拽了。
老伴知道,那是孙子作业本的空白页裁成的纸条,卷着她一片一片挑出的菸叶。
也是老人最后从中华烟盒里掏出的那根。
老人的儿孙们都回来了,热闹而风光地送走了老人。
儿孙们要走了,也是一个夕阳如血的黄昏,当一溜豪华轿车发动的时候,老伴掏出老人的那盒中华烟,递给他们。
烟盒里有五张存摺,都有五位数。
烟盒中飘落一张纸。
爸再也不能为你们操心了,你们都照顾好自己和子女。这是老人留给子孙最后的一句话。
夕阳中老伴正蹒跚著,弯腰,拄棍,走向沐浴在如血夕阳中的老屋。
20091012于镇安
江西的一位老奶奶在熏制她的腊肉的时候,以为没有问题就离开了她熏制腊肉的地方,结果导致了火灾的发生,因为我们都知道非常多的一些老年人都会去通过腌腊肉来进行对肉制品的一个保存,同时,腊肉的话,它的口感也是非常的丰富,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用火烤的方式将腊肉熏得干一点。他们通常会采用烧柴火的方式去进行烟熏腊肉,但是这个时候的话,一定不要离开人,不然的话很容易就会引发火灾,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这位老奶奶就是因为在离开了他的烟熏腊肉造成的火灾。
火灾带给人们的痛苦简直是苦不堪言的,火灾一旦发生,不管是从人力还是财力来说的话,都会有相当大的损失,而且火灾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就比如说我们将我们的插头再充完电之后,就将插头拔下来,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在寝室里也不使用电煮锅,同时,不将易燃易爆的物品在有货的地方进行使用,也不在森林里面去进行抽烟生火在的话,我们能从很大的程度上去避免火灾的发生,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物的损失。
特别是在那种楼层比较高的住户,他们在遭遇火灾的时候,很难从高楼层的地方逃下来,这时候,他们的生命安全就是非常的担忧的,所以说自己在平时用电用火的时候也一定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要认为自己这样做没有什么事情,那是一段真正发生火灾的时候,你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在自己的厨房里,如果在炖着自己的汤或者炒着自己打菜的时候,也不要轻易的离开厨房,一定要关好火了之后才离开厨房,也要防止煤气泄露。
我奶奶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她小时候被她的亲生母亲虐待,让她的右脚落下了隐疾。但奶奶不以此为芥蒂,始终性格开朗,特别爱笑。
奶奶人很胖,饭量大,脚大,笑起来声音也大。我听我爷爷说,他娶奶奶的时候是27岁,奶奶是20岁。爷爷那时候是铁匠,给远近乡邻铸造各种生活、农耕工具。奶奶料理家务,兼顾农田,两人虽然日子清苦,但尚能温饱。
我不知道太多关于爷爷奶奶的青春,在那个年代,应媒妁之言,喜结连理,两人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日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些浪漫,只有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
小时候我站在奶奶旁边,我抬头看,发现她是多么高大。
我爸爸妈妈在我和弟弟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是爷爷奶奶将我和弟弟拉扯大,其中艰辛不言而喻。我是在重庆市一个偏远的山区长大,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学校离我家很远,每天天没亮奶奶就要早起给我做早饭,还给我的铁饭盒装上一盒中午吃,虽然饭菜简单,却很美味。
奶奶往往用平常的原料做出美味的佳肴。每逢秋天,自家种植的扁豌豆成熟后,取嫩扁豌豆,买来的米粉(大米),将腊肉洗净后切成丝状,再加入其他简单佐料,一同搅拌均匀,就能蒸成一道可口的美食。家里的菜永远跟着季节走,茄子和苦瓜成熟后,将茄子切段掏空,包上用土豆丝、腊肉丝等做成的馅,一蒸,实在是美味。不懂事的我,每次吃了肉馅,都将苦涩的苦瓜皮夹给奶奶,现在想起实在不该。有时间的奶奶会将生土豆磨成糊状,去除多余水分后做成饼状,将饼煎熟后和腊肉一起炒,土豆饼软糯可口,腊肉非常香。奶奶做饭量很大,每样都会放辣椒面。虽然我不爱吃蒸土豆,但能蘸上奶奶制作的辣椒酱,那就宁当别论了。奶奶自己种魔芋,每次过年再通过多道工序制成魔芋豆腐,一般常常和腌制的萝卜切条一起炒,做法极其简单,但极其下饭。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将吃不完的红薯熬成麻糖,黑黑的,黏黏的,非常甜,这算是小时候最甜蜜的回忆了。每次端午节奶奶会用玉米浆做很多粽子,饭后厨房炉灶里面烤几个,烤好的粽子外面焦黄,里面很甜,这相当于一家"啖嘴"(重庆话)的零食。自家的剁椒、梅干菜也全是奶奶一手腌制。
奶奶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厨艺多么好,但对于我来说,她做每一道菜都是家的味道,是无法替代的回忆。
我家一般一天吃三顿米饭炒菜,全是奶奶一人做饭,因为就一个煤炭灶,没有电气化设备,做饭时间往往较长,因而吃饭时间较别家晚,不懂事的我往往发牢骚,要向奶奶道歉的事很多,这是其中一件。我和弟弟从小几乎没洗碗,洗衣服,全是奶奶帮忙洗,现在想想真是惭愧。放学或暑假后,我总爱去小伙伴家打双扣(扑克的一种玩法),每逢饭点都会听见爷爷或奶奶不停的大声的叫我回家吃饭,当时觉得很没有面子,心中十分反感,现在回想当时心胸实在狭隘。有时候一整天不回家,回家了爷爷往往会收拾我,但奶奶几乎每次都会护着我。
当然,我奶奶有时候也会打我,比如我睡懒觉不起床的时候。打的我呱呱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乖乖起床。经常因为贪玩,晚上打灯做作业,奶奶总会对我说:"早不忙,夜心慌,半夜晚上补裤裆"。真是经典名言啊!
我特别怀念小时候家里种水稻的时光,奶奶会提前腌好咸鸭蛋,每位帮忙插秧的乡亲都会有一个咸鸭蛋,这算是我们那里的传统,我当然也有一个,当时的我是异常开心的。我怀恋的不是鸭蛋,是那段无忧无忧的童年时光和奶奶健康硬朗的身躯。
我慢慢长大,奶奶越来越佝偻
我还算庆幸,自己"会"读书,没有因为厌学而像村里的其他小伙伴早早外出务工,早早娶妻生子。但随着我升学,我离家越来越远,和爷爷奶奶未见面的时间越来越久。可怕的是,我一直没有意识到奶奶所遭受的身体疼痛,或者说,我意识到了,却视而不见。不懂事的我电话也没经常打,感觉我奶奶活在我的电话里。
因为时代发展,我爷爷和幺爸组成的铁匠铺生意愈发惨淡,村里的黑煤窑事故频发,逐渐没落和被取缔。主要铸造挖煤工具的铁匠铺也被时代淘汰。爷爷全职务农,幺爸幺婶外地务工。
爷爷奶奶异常节约,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块钱,常常新衣服都舍不得穿,生活重心在牲畜,在作物,在一日三餐。我对胖的人始终怀有亲切感,这都是因为我的奶奶。可能因为奶奶的体重,加上常年累月的劳作,造成腰部脊椎关节磨损严重,长了骨刺。奶奶最后基本上是杵着拐棍屈成90度在走路。
自从奶奶检查出糖尿病,奶奶只能放弃她爱吃的水果,放弃一切甜的东西。两个老人在家,饮食不规律,血糖浓度一直控制不住,因糖尿病引发诸多并发症,我不记得奶奶去了多少次医院,长时间坐车对于晕车的奶奶也甚是折磨。
在我记忆中我奶奶很少回娘家,也很少娘家人来走亲戚,说了很多次要她去几个兄弟家玩一段时间的。奶奶喜欢听一些“山歌”,我说过要给她买个收音机听歌的。奶奶爱看动物世界,也奶奶一直没有出过远门,我心里规划要带她要带她来北京玩玩的。
奶奶在四月走了,结束了一身疼痛,她说过,她太疼了,常常疼得一晚上睡不着觉,她经常跟我开玩笑,希望早点离开。几个月过去了,我回到了我的生活,把悲伤留在了过去,奶奶的淳朴慈爱的脸庞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她会一直看着我往前走。
奶奶没有读过书,没有崇高的理想,也从不奢求荣华富贵,她将一生奉献给了她的家庭,她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常常看见老太太健步疾走就会想起奶奶。真希望奶奶跳跳广场舞,头发做成波浪圈,多好啊!
以此文纪念我慈爱的奶奶。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