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在奶奶与姥姥家轮流带有什么危害?.jpg)
导读: 孩子一定要留在自己跟前,再忙再累也要放在自己跟前,奶奶姥姥可以轮流到家里,老人带孩子真的是太惯了,我家老大是奶奶带的,上小学之前都是喂饭,该上学接到我身边,结果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凡事都不动手做,气得我怎么说甚至打骂都不行,一片面包
孩子一定要留在自己跟前,再忙再累也要放在自己跟前,奶奶姥姥可以轮流到家里,老人带孩子真的是太惯了,我家老大是奶奶带的,上小学之前都是喂饭,该上学接到我身边,结果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凡事都不动手做,气得我怎么说甚至打骂都不行,一片面包掉地上她来回从边上走几遍都不会捡,自己的垃圾更是随手乱扔,手脏了往衣服上擦,跟她奶奶一个动做,真的三岁看老,三岁前孩子的习惯基本定性了,再后来没办法上初中送她到寄宿学校军事化管理,上了三年,现在好多了,但是我也为此付出了太大的精力和物力。孩子真的要放自己跟前。
你提的这个问题真是个奇葩的问题,“奶奶、姥姥带孩子还有危害”?还“什么危害”!那你自己带好了,一点危害没有,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四个人给你带孩子,你再不放心的话,那你还找谁呢?你说是吧!
第一,人们常说三岁看大,8岁看老,0~6岁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及 健康 心态的关键时期。
第二,0~6岁孩子应该有专人陪伴,比如是奶奶就一直是奶奶,是姥姥就是姥姥,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长大没有自信
第三,0~6岁即使有老人的陪伴,照顾。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爸爸妈妈负责。
你好,我是麻麻 育儿 ,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幼儿(6岁前)分别在奶奶,姥姥家带危害当然有很多,具体有如下:
一 每个家庭的 育儿 理念不同,孩子轮流被照看,各种标准被混淆,孩子懵圈,不知听哪一头的。
譬如,有些家庭习惯早睡,而有些家庭习惯晚睡,孩子好不容易在这边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又在那边熬成了夜猫子,长期来看,一则对孩子身体不好,二则孩子的好习惯很难养成;又譬如,有些家庭认为6岁以前的孩子只要好好玩就行了,而有些家庭认为孩子在玩的同时还需要做某些培训,结果孩子在这边做了某些方面的训练,而在另一边又放弃了,这样,孩子的教育就断断续续,不够完整,没有连续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总之,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孩子的教育等各个方面每个家庭都不同,标准很难统一,孩子无所适从。
二 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在幼儿时期需要有一个固定的家及照顾者,有助于孩子依恋关系的形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
0-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6岁的孩子基本上模子出来了。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关键之一是孩子有个固定的养育者,当然最好是母亲,条件不允许情况下奶奶或姥姥也可以,但要固定。如果孩子在不同的家庭被轮流照顾,不利于孩子固定依恋关系的形成,让孩子感觉老被抛弃,孩子对谁都不信任,将来人际交往也会有问题。
三 幼儿时期没在父母身边,孩子从小对父母没感情,长大后不好管教。
有个朋友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过,高中毕业后来到朋友所在的城市打工,前两天,朋友跟我吐槽,现在跟孩子住在一起,唯一的交流是吵架,好说歹说孩子都不听,朋友没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他也尝试找心理医生咨询,心理医生听朋友说孩子从小没带在身边,直接答复朋友搞好关系很难父母也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个时间,孩子便很难管了。
我们家两孩子,大孩子小时也在老家呆过几年,为弥补这个缺失,我小心翼翼地花了十来年时间,但感情上还是不如和天天在我身边的老小亲密,相比较而言,老大相对敏感,不善表达自己,老小却安全感满满,十足乐天派, 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强烈建议把孩子带在身边,让老人过来帮忙,千万不要图省事,全权交给老人负责,一时的省事,换得一辈子的心结,得不偿失。
你这个问题提的真够可恨的!怕老人带有危害自己带去!
还让不让老人活了,不给带吧,不给养老!给带吧,怕有危害!你们说,老人到底怎么做你们才满意?是不是觉得家里有老人不用有点亏,不用白不用,用上了吧,又百般嫌弃!自私透顶!
我孙女就是和姥姥轮流带的,孙女两个月儿媳妇就上班了,我和她姥姥轮流带,儿媳妇说,我一个人比姥姥姥爷两个人带的还好呢!
现在我孙女五岁半了,除了有点淘气以外,非常聪明,我们也没发现有什么危害呀?
如果你真不放心老人带,那你就自己带,没危害!如果你又想挣钱,带不了孩子的话,那我劝你还是别生孩子了!就你这样的性格,带出来的孩子也好不了哪儿去![机智][机智]
我想您应该是实在没有办法自己带所以才给老人家带的吧,不然都会自己带,毕竟孩子跟着父母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带的话,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 育儿 观念是否一样?毕竟是轮流带,如果说教育理念不一样,孩子自己会混淆,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
2、因为四位都是老人家,孩子如果比较调皮的话,带起来会比较吃力,毕竟小孩子都是爱蹦爱跳爱跑的,出去玩的话,可能老人家会没有办法时刻注意。
3、如果一直是老人家带的话,孩子确实会和父母有点不亲,就是亲密关系不好。
其他的,暂时没有了,当然,如果父母能带尽量自己带,如果不行,也要经常回家看看孩子,经常和孩子通电话,和老人家沟通孩子的情况,让孩子知道你们只是去工作了,但是是爱孩子的。
教育专家认为,0到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六岁之前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益,所以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亲自带孩子更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作为父母来说,没有条件亲自养育,只有交给自己的父母了。这其中有利有弊,今天我们只谈大多数面临的 几个 问题:
1、隔辈亲太宠溺,护短。对应 社会 上一些个老来得子的名人,孩子一撒娇,老人就没有原则啦。父母在孩子眼里也失去了威严,有依仗,做错了事容易一直错下去,不能很好地树立规矩。
2、孩子跟着谁亲谁, 跟老一辈越来越亲。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心里苦,保不齐在心里埋怨,跟父母 反倒越来越疏远。 也许父母无法理解这种感情,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人在心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父母。
3、 生活卫生习惯的差异。很多孩子在老人身边耳濡目染, 有样学样, 而且有很多语言、思维、生活习惯跟老人越来越像。老人们认为过去的 孩子 怎么养怎么长,哪有那么多讲究注意的,你爸你妈还不是一样长大了?
4、 如果孩子生病或者出现更大的状况,作为非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怎么对孩子负责?父母也会为此非常的懊恼的。
5、青春期更容易叛逆。孩子 现在有老人帮着带,确实省事,叛逆期会让父母加倍偿还。如果是当甩手掌柜,娃儿会觉得你凭啥管我。
6、知识老化,影响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教养观念相对滞后,只要孩子乖巧,听话,稳当就OK,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7、养孩子不是别的,在享受爱的同时,身累心累很辛苦,老人年纪大怕叽叽喳喳。所以做父母只要有 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自养育,让自己的父母多轻松一些。
一、6岁前长期无法见到爸爸妈妈的危害
如果从一出生就只在奶奶和姥姥家,孩子很少或不能见到妈妈,没法跟妈妈在一起的话,确实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的不利:
有心理专家说,如果孩子在3岁前离开妈妈超过2周,那就攒钱等着孩子以后去看心理医生吧。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是也说明了,幼小的孩子过早离开妈妈会造成安全感的缺失。这份缺失可能不一定会在孩子小的时候体现出来,甚至可能还会发现,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孩子好好的,妈妈一来孩子反而各种哭闹、粘人,不懂事。有时候这份缺失是暂时藏在内心深处,等到长大成人,孩子才会在无意识中,不停地去弥补。
二、老人的养育不当造成的危害如果孩子平时主要还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只是白天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由奶奶和姥姥轮流带,具体有没有危害,主要是看老人带孩子的方法是否科学得当。
1、老人过度迁就。
都说隔代亲,老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过度的迁就孩子,导致孩子的规则感和秩序感比较混乱。
但是,如果老人比较爱学习,也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有原则有分寸,这方面的伤害就不存在。我看到过有长辈为了带好孙子,学习考取了育婴师证,带得比孩子的父母还专业。
2、老人精力有限,孩子可能运动量不足。
大多数老人的体力毕竟没年轻人好,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老人可能跟不上孩子的步伐,或者说没有那么好的体力和精力带孩子出门,大部分时间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者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这也不让孩子去,那也不让孩子去。很容易限制孩子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但是有很多老人老年生活丰富,生活和饮食习惯很 健康 ,身体很棒,经常带孩子出去玩,甚至一起跳广场舞等等,这样的老人往往能把孩子带得很好。
3、老人对孩子自己的事情过多包办和溺爱。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很多长辈自然地就觉得老了,自己唯一的价值就是帮年轻人带孙子。老人自身的价值感比较低,于是就把人生价值建立在了对于孩子和孙子,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帮一点算一点上。老人只有自己做了事情,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就导致有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做,孩子可以通过做这些事情获得成长,但是却被老人抢着做了,孩子就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但是,也有很多开明的老人,会鼓励和允许孩子去尝试,去做各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如果要说有危害的话,不是奶奶和姥姥这个身份带来的必然危害,而是错误的养育方式带来的危害。
孩子分别由姥姥奶奶家轮流带着,怎么会有危害呢,相反,好处还挺多。
一是不惯孩子。孩子一直跟着姥姥或奶奶,时间长了总是会有溺爱的情况出现,轮流带着,一些小毛病会及时被改正,毕竟不同的环境习惯也不同,孩子的适应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是孩子感情不偏向。孩子一直由一方老人带着,感情上会有比较大的依赖,有所偏向也是自然,我们一直有“外甥狗”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说孩子只和爷爷奶奶亲,和姥姥姥爷不亲,究其原因,还是孩子和姥姥姥爷接触的少, 情感 上比较薄弱。
三是两方老人不吃累。带孩子太累了,尤其对于负责任的老人来说,恨不得走路时候怕摔着,吃饭时候怕噎着。老人本来精力就有限,再加上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轮流带着,彼此有一个修养的时间段,有利于身体的保养。
现在老人帮着看孩子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老人和我们的 育儿 想法不同非常正常,产生矛盾的地方也很多。
所以一定记得要多沟通,多交流,实在观念扭转不过来,也不要对老人发火,更不要把老人当做负担。
说实话,老人帮我们看孩子,是在减轻我们的负担。
我是致被遗忘的自己,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首先,奶奶和姥姥的生活习惯以及观念都不一样,况且教育程度价值观等三观都不同,所以孩子让奶奶及姥姥轮流来带,那真的是无一利而百害啊!
尤其是孩子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导致孩子的认知会出现混乱,因为每个人的教育观念和生活观念都不一样,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暑假到了,你会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吗?
1我不会。如果父母因为没有人带孩子,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一送就是一暑假,而爷爷奶奶都七十多了。这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来说,都不是太好,因为老年人岁数大了,没有办法很好的照顾孩子,更别说现在存在的多种安全隐患。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暑假和老年人待在一起,对孩子各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点影响,可能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老年人喜欢静,可能对孩子也有所压抑。所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不建议把孩子送去。长辈文化程度不够高、安全意识不强,再加上事情又多的话,就不能很好地监管好孩子,容易出问题。
2现在的孩子即使呆在家里也不去亲戚家。娱乐方式变了,不向往去亲戚家了。以前,孩子们没有手机和电脑可以玩。他们之所以特别期待去亲戚家过暑假,跟亲戚家的孩子有很大关系。但现在的孩子可以用手机“黑”,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想看的一切。渐渐的,他们不需要朋友陪他们玩了,也就不再向往亲人了。孩子们在暑假仍然专注于他们的学习。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以前的暑假,简直就是为了休息放松。现在孩子的暑假被各种网班、家教、特长班占据,没有时间和亲戚住在一起。
3不建议把孩子长期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普遍对父母很依恋,只有在父母面前,孩子才觉得最踏实,最开心。如果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和迷茫,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很好;另外,爷爷奶奶普遍年龄比较大,接受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对培养孩子的智商并不理想。当然,如果你真的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照顾孩子,那也没办法。你必须退而求其次。父母帮你照顾孩子也是必要的。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在中国,很多父母都不放心由奶奶来带小孩。他们担心奶奶太娇惯孩子,会让孩子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俄罗斯科学家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具有天赋。
"纵容"出创造力
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因为调查表明:奶奶们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就算这样吧,那智力高低又算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奶奶们真的使孙子的智力变低下了?谢天谢地,绝不是这么回事。在莫斯科郊外的这所中学里,由"奶奶"和"父母"所带大的孩子都表现出相当的智力水平。可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坚持的"软性"教育法对智力无补,但在父母的调教下智力却相当"发达"。他们的严要求,他们的监督,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长进都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不过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同后天教育相比占去61%的比重。而且,即使孩子的智力不算高,也还是可以补救的,关键是不能让孩子的脑力劳动放任自流,应该给它指出方向。比如说已经得到证实,过多的独立行动和对信息毫无选择的接受都有损智力:当孩子整天盯着电视屏幕,他们的大脑便不再工作,信息也就变成类似口香糖等供咀嚼的东西,已经不是精神食粮。很有必要帮孩子安排好自由时间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精选。
只是不能矫枉过正。因为最好的教育方法也都有它们的两面性,一方面能提高智力,另一方面是对一个人的天赋和个性萌芽的肆意践踏。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她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抽取30名学生,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所取得的结果使她大吃一惊。
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这可不意味着他们比后者笨,而是说明他们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比较难适应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
这两个结果都还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说不定在学生都来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学校里情况又有所不同?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罗娃又到市郊去随便找了一所中学进行调查。
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奶奶和父母。结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创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龄人2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退休老人是怎样赋予孙子们天赋的呢?
别强迫奶奶改变带孩子的态度
所以说,孩子尽管放心大胆地交给奶奶去看管,就由他们去溺爱好了,这让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对待的同时也能找到些许平衡。可如果家里要没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当当奶奶,有时候也用用"软性"教育方法。
至于那些认为奶奶的"放任自流"完全毁了孩子的父母,建议他们尽管忙也别不管孩子的教育。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买一些一定得看的书,为他们想出一些应尽的义务,带他们到博物馆去走走。
季霍米罗娃还警告说:完全没有必要去改变奶奶对孙子的态度,因为正是她们在对孩子的天赋施加51%的影响。
谁都没有资格替儿媳决定原谅不原谅。
雨点子打在自己身上才知道痛。
我身边有相同的例子。发生在离我家两三公里的地方。
儿子和儿媳在外面打工,把孩子交给了家里的奶奶照顾。
那时候正好是收花生的季节。
家里是一层楼的平房。奶奶将花生晒到了楼顶。
上楼的时候,奶奶将两岁左右的小孙子也带上了楼。上楼以后老奶奶就埋头晒花生,忘记了平房的房檐很矮。
小孙子就从楼上摔下来,当场就死了。
儿媳根本没有机会去责怪。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奶奶有多少客观理由,肯定是逃脱不了责备。
就算给儿子交代清楚了,儿媳那里也交代不清楚。毕竟怀胎十月的是儿媳。
于是老奶奶心生一计,喝了点敌敌畏。
当然是送到医院去洗胃了。
量不多。不至于致死,但会进医院。
儿子儿媳还没有回家,就面临着孩子死了和老妈服毒住院了两个消息。
一到家,亲戚们就开劝。大意就是你妈都服毒了,可别说什么话刺激老人了。
最后结果怎么样?儿媳心中悲痛万分,却不能责备老奶奶一句。
因为老人已经都服毒进医院了,这个时候儿媳如果再责备老人,在围观群众的眼里,道德上就输了。
回到家不但没有多少时间来得及伤悲,还要伺候服毒的老人。
讲起这件事,有很多邻村人都替那个年轻妈妈鸣不平。
对了,那个婆婆服毒不是在第一时间服毒,而是在儿子儿媳要回来之前服毒的。
都让理解婆婆,谁来理解妈妈?没错,婆婆确实不是故意的。
可是,妈妈的伤心气愤悲痛难道就是故意的吗。
都让理解婆婆,谁来抚慰年轻妈妈的心呢?
毕竟,怀胎10月的是她,而不是婆婆。
话谁都会说:"你还年轻,可以再生一个。"
忍受孕吐和不便,熬更受夜照顾孩子,辛辛苦苦奶孩子的时光,都是儿媳要重新经历的。
出了这种事,家人和亲戚应该多站在儿媳的角度去考虑,尤其是当老公的。不要道德绑架要求儿媳原谅婆婆,不要在儿媳面前说婆婆多么难过,不要替婆婆开脱责任。
因为这些行为都是火上浇油,会让儿媳孤立无援,悲从中来。
我邻村那件事情,发生在快20年前。那时候当妈妈的再悲痛,也没有想过马上离婚,放在现在,就不一定了。
对孩子妈妈多点同理心。
犯了这么大的错,就算孩子妈妈发泄一下骂一下,难道就罪无可赦了?
如果婆婆真的很难过,也真的心疼这个妈妈,就应该自己把委屈受着,让妈妈发泄一下情绪。
这样没准儿当儿媳的还能够惦记婆婆的一点好,甚至发泄多了,自己还不忍心。
但据我的经验观察,很多婆婆思想达不到这个高度。她们只会在思想上想自己有多无辜,儿媳有多无理取闹 。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儿媳接了一个电话没有看管好孩子,孩子出了事,你觉得公公婆婆老公会怎么对待这个儿媳?会轻易地说原谅吗?
绝对不会。
作为一个母亲,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人溺水而亡,是多么心痛啊!无论你选择原谅或者不原谅,都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只望你日后安好。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我就想问一句,你干嘛去了?作为宝妈的我都无法做到一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都盯着孩子。你婆婆天天带娃,孩子是她一手拉扯大,感情比你深,此刻他除了难过还有深深地内疚。你在责怪他的同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做到100分妈妈?
首先申明,我不是说出现问题要怪妈妈,孩子出生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我自己也是宝妈,我甚至没有好婆婆,这两年累了一身病,公婆在老家就知道打牌玩乐连个关心都没有。但是我觉得对这事,将心比心,自己带娃也做不到时时刻刻看着,风险无处不在。同时,换位思考,如果孩子在自己手上出事,除了难过内疚,还能接受别人的责怪吗?会不会因为受不了压力自杀呢?再换位思考,如果带孩子的是外婆,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会原谅自己妈妈?还是一起抱头痛哭?
如果这个问题是宝爸在问,我同样也会质疑他自己付出了多少。所以,事情已经发生,如果仅仅是因为接电话而导致的,我觉得不应该有恨,一家人好好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婆婆因为玩乐忽视导致的问题,那我肯定也会咒骂这样的老人。但是将心比心,自己在家也不会秒秒盯着娃。这就像前两年去青岛 旅游 的妈妈,低头看下朋友圈孩子就被冲走了,风险真的无处不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秒钟的事,也是无心。。这些年阳台坠落的新闻也很多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把一些风险规避掉,娃大了,肯定做不到不离身不离眼。现在事情发生了,只能希望一家人好好过吧
唉!这个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的命运!一个人吃那么多穿那么多是注定的!婆婆也不想有这个事情发生!现在再难过的还是来电话那个人了!知道这情况肯定心里愧疚我猜想他她也想死的心都有!因为来电话造成这事情太对不起的是您们了!
事情不发生都发生了,要面对事实不要难过[祈祷]祝您忘记不开心迎来明天的曙光[祈祷][握手]
如果说要讲原谅谁怪罪谁,那么我想说,最不能原谅是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生下孩子,就有责任把孩子带好,怎么能交给奶奶带呢?一般上了年纪的人会手笨脚笨,脑袋也笨,记忆力也不好了,眼睛也不好使了。带孩子肯定会有很多疏忽的地方,这些现象孩子的父母应该要考虑进去,然后再觉定要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
再说,老人已经带大了自己的儿子,辛苦一辈子了,没有义务要给自己的儿子带孩子,要给老人过个轻松愉快的晚年,这是所有子女孝敬的提现,从这点来说,让老人带孩子本来就是孩子父母的失策。
即使老人愿意帮着带孩子,做父母的也要让孩子与老人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千万不要把孩子带到农村去,尤其门口还有一个水塘,本来就有安全隐患,做父母的没有考虑危险性。
所以我说,做父母的有很大的责任。首先不该原谅的正是孩子他妈而不是婆婆。
看了这个问题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你问该不该原谅婆婆?原谅是怎么样呢?不原谅又是怎么样呢?那婆婆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还等着儿子媳妇原谅吗?
我正在看孙子,这个问题真的警示大家了。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真不是谁对谁错的事,真是灾难来了,大家怎么来抗的问题。从今以后媳妇看着婆婆就不舒服,婆婆就更无法面对媳妇了。大家都一肚子苦水,一肚子内疚,无法言语。我要是那婆婆,就不会在这世上多活一会儿,日子没法继续了。
所以天下所有带孩子的长辈们,或者也包括宝妈们,我们的宝贝来之不易。我们爱着,呵护着,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好好看管,既然你承担起照顾宝宝的义务,那就时刻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要让我们的宝宝,快乐的成长起来。
我不懂这种间接导致孩子不归的事情,婆婆是否承担责任?如果可能承担那婆婆不会迟疑的,她会希望用自己的命来换取宝宝的命的。可是谁又能有回天之力呢?天不应、地不语,婆婆又奈何?但罪魁祸首是婆婆啊!
这样的问题实在令人不知所措,请大家一定注意,不管你是谁?只要你在照看宝宝,就要肩负起责任。责无旁贷,你懂吗?一定让宝宝幸福的快乐成长。祝天下宝宝们 健康 幸福!
以上是我的回答,思路有点乱,仅供参考。
你好,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没有原谅不原谅一说。是不能再给婆婆找事,一家人已经够悲伤的了,再不能追加矛盾与悲剧了。
1:孩子是亲生的,但也是婆婆亲孙子,老人爱孩子的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发生这样的事,你婆婆已经自责坏了,再不能找婆婆事,反而还要多注意婆婆,怕她想不开。2005年,有一家人在小区边买葱,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是爷爷看见孙子跑公路对面去了,要孩子过来,孩子在准备过路,爷爷看见下来一个大车,要求孩子站着别动,也许是孩子占的太靠近公路了,下来的大车转弯的时候把小孩卷到了后轮下,当时就没有生命特征了。
孩子的妈妈疯狂的撕打老人,孩子的爸爸在指责老人。呆呆的老人一动不动,在交警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老人把自己塞到了一个路过的砂石车下面。
这是我亲眼看见的,孩子的妈妈傻了,爸爸呆住了。瞬间,一个完美的家庭完了。
2:婆婆不是没有用心看孩子,是被突发事情(打电话)耽误了,没有存在故意或者不作为,再或者消极怠工。看孩子真的很累,孩子基本就没有消停的时候,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
你的描述中,以前,一家人关系很融洽,那就不要再让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影响到你们的以后生活。
但愿我的回答能对你的朋友有一点点的帮助。祝愿你的朋友一家人能早点重新振作起来,以后的道路一帆顺风,平平安安!
应该原谅吧,人生有许多东西包括命运,是你的怎么折腾也不走,不是你的早晚都是要离开的。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呢?其实她的痛心和自责不次于你的,为什么还要让痛苦在活人之间延续呢?我知道这,种痛是一生都摸不掉的,但是想想谁也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吗?这就是现在许多老人不喜欢带孩子的缘故吧,没事说什么都好,有了散失且是难谅解的原因吧!
因为婆婆接了个电话,间接导致孩子溺水而亡,能原谅吗? 可以原谅!意外已经发生了,而那种结果不是婆婆想要的,也是婆婆没有意料到的。
孩子溺水让所有的人心碎,那只是意外。对于所有的父母亲来说,孩子是我们最在乎的亲人。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心心相息骨肉相连。
我们想让他永远陪在自己身边,想让他永远 健康 平安。意外已经发生,没有挽回的余地,我们只能接受。
婆婆也是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完全没有预料到,如果能够预料到那么她会在家里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即使接电话,也不会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可以选择原谅,给大家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人心碎的事情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淡化。如果选择不原谅就是自己的一种情绪,而情绪不利于解决问题,我们只能保持理性冷静。
只有踏着时间的车轮,慢慢的向前走,重新开始。对大家才是最好的结果。
选择权永远握在自己的手上,别人的劝解宽慰只是别人。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了解那种情况,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那种痛苦。
不要刻意的委屈自己,按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个对自己最轻的伤害的方式吧。
如何防止孩子在家庭内溺水?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家庭里边的缸缸盆盆对孩子来说也是有潜在的危险。即使里面的水深只有5厘米,也会导致孩子意外发生。
平时大家应该注意的有水盆、水桶,马桶,浴盆、浴缸、鱼缸等等。这些东西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范。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的喜欢玩水,对此孩子是乐此不疲的。
如果孩子一不小心栽下去,而自己又没有能力逃脱,孩子脱离了家人的视线,没有人看着。所有这些都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
孩子的安全我们是可以预知的,安全隐患是可以预防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平安 健康 的长大。
我是 @梅妈妈 育儿 有方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或建议。仅仅如此。
万望您珍重 平安!
这个问题是可以愿谅的。不原谅又能如何?事情已经出了,婆婆难受成都不比你差,她更内疚。我也跟你讲一个真事,我家房后一家,公公婆婆,两个孙子,还有孩子的父母,两个孩子都已经上学了,而且很聪明。一个二年级,一个四年级,一家其乐融融。那年我们这里连续家了两场大雨,可谓沟满壕平,就在周末。两个孩子出去玩了,我们旁边有一片小树林,林子里有好多人们用土挖的坑,这两个孩子就在坑边上玩,突然弟弟就掉进坑里,哥哥急了,就去拉弟弟,谁知弟弟没拉上来,哥哥也掉下去了,就这样,两个孩子全没了!可想而知,一家人有多痛苦!过了很长时间,这对夫妻又生了一儿一女,日子照就。后来他们把房卖了般走了,以后的事就不知道了。这种事情是谁也想不到的,你就是什么也不说,婆婆心里也觉得对不起你和她儿子,算了吧!埋怨恨都没有用,想开点,调理一下心情,日子还得继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祝你早日振作起来!
不能,能生就能养,孩子不能跟爸妈分开,哪怕生活难些,也不要让孩子缺少父爱母爱,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还是要克服困难,自己带把。老人带孩子弊端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是万不得已,绝不可以长期性让老人带。人生重要的是过程,陪伴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否则的话,作父母的将后悔莫及。谁陪伴就孩子的成长,谁就与孩子存在心灵的链接。谁就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亲人,是他一生都放不下的刻骨铭心的重要 情感 。老人长期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和固化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之后,爸妈接过来孩子共同生活,大人和孩子都要从新建立起新的相处模式,习惯相差甚远。父母不敢管教,深不是,浅不是的,分寸很难把握。相处很难,很累,孩子和父母的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真是用互受折磨来说,一点都不过分。只能说,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带在自己身边吧。
目前我是不能接受,虽然过得也不是很好,但是还是希望孩子在身边,哪怕每天只有晚上能看到,那也比几月几年见一次好多了,现在的观念不同,老人带孩子还是会有很多问题。
我个人是不能接受的
所处的年代不同了,我们70、80后的人几乎都是由老人来带大的,很多就是小的时候与父母分隔两地,长大后会出现一些孩子缺乏安全感,与父母感情淡薄。我们小的时候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父母要求不高[偷笑],老人带起来也比较省心,花费了了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呀,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提供最好的,如果交给老人带回老家去养,多数的老人还是有节俭的习惯,或者消费水平、教育认知等方面与年轻的父母存在一定的差别,久而久之,会有矛盾产生,而且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心理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觉得重要条件允许还是尽量自己带吧!教育孩子是重中之重
若让我重新选择,那过去的几年我一定选择自己带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随婆婆回老家。
大娃三个多月时本随我去广东上班处的,婆婆帮我带,在八个月时,她把孩子带回了老家,然后帮我带到七岁,我老公在家。
二娃六个月时也随我去了广东,他十一个月时也是从广东被婆婆带回,然后帮我带到两岁半,就我自己带了。
婆婆带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感激她,但我婆婆情绪不稳定,与公公都是这样的人,现自己带孩子,才好点,我一家四口家里才会是欢声笑语,而不是喜怒无常的漫骂。
当然,这段过程对我的孩子影响很大,我一直在努力中。
现在大娃经常说起我们不在家的日子,虽没怪我们,自己听了却心疼,发誓以后再苦再累也带在身边。
题主的问题,个人觉得,若家境不允许,孩子小可以让婆婆帮忙回老家带几年,但条件好点马上自己带,还是得父母教;
反过来说,奶奶性格阴晴不定、没文化又不太负责任的那种,还是自己吃苦点吧,毕竟自己生的,她们没义务带,只是帮忙而己,最后结果全是自己承担的。
我们村有个婶婶没文化,与叔叔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分开吃住,故此孙女也受罪,经常挨婶婶打骂,看着心疼,若我是她妈,绝对会发火。
其实,一个家庭关系和睦,奶奶性格开朗,有些文化,做人做事大方,带出来的孩子有幸福感。
总之,因环境、公公婆婆的性格等等再来决定回不回老家吧,但请记住,后果永远是父母承担的!
我个人不会把孩子送回老家奶奶带,自己孩子自己带。
我是想让奶奶带,但是,我们家奶奶根本就不具备带小孩的能力!
我家宝宝从生下来就是孩子爸爸在弄,奶奶自说不会搞,所以从不沾手!那么小小的、软软的一个小宝宝,她爸就从啥也不会的大老粗变成了全能奶爸!换尿不湿、飞机抱、冲奶粉、拍嗝,样样会,不敢说精通,但是说干就能干的!
现在宝宝二周岁了,她奶奶也是想着让宝宝在老家给她带,但是,真心话,是不放心!
她对自己的生活都是很粗糙的,时间来不及就直接开水泡冷饭就是一顿!她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居家生活真心糙!
所以想想还是算了!自己带吧!虽然日子难一点,但是安心最重要!而且孩子在父母身边 健康 的成长最好的!
我个人不能接受,回去了就是留守儿童,太苦了。
我婆婆之前就说过要带回老家,周六我坐高铁回去,周日再回北京,我没同意,这样不还是不能陪伴孩子吗?
现在我婆婆在北京帮忙看孩子,说实话老人带孩子没有不溺爱的,我闺女吃饭老大难,孩子自身一方面,另一方面奶奶追着喂,没办法,说了不听,平时上班,只能晚上回去好好教育。
再就是读书,都讲究花式 育儿 ,读绘本不能照本宣科,但我婆婆不会啊,就是硬读,有的她也不会,字也有的不认识,以后上学后也不能辅导功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让孩子自己跟奶奶回老家,真到那一步,就牺牲一个人,我或者她爸爸跟她回去。
要是有能力哪个父母愿意离开孩子啊,好好挣钱吧!
主要看经济是否允许吧,外甥就在老家爷爷奶奶从一年级带到现在初三,从小学习不用管,全年级前几名。有一次回老家送他上学,我们车刚开走他就在办公室哭起来,心酸的很。我儿子我从生到现在小学一直自己带,学习成绩没有哥哥好,但是我也从来无悔付出,不希望儿子眼巴巴的说我想妈妈了。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带在身边。
接受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来看,我私心觉得小女孩的奶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小女孩力气比较小,被男孩子推入了水中,肯定是受欺负了,被欺负之后,家人就在一边,直接用行动告诉别人,我家是不好欺负的,其实也是一种最直接的保护。
很欣喜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把时间调回20多年前,那时候的孩子如果受到了欺负,很多家长乃至老师都会说一句“苍蝇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好像受害者还有罪似的。
我们探究一下家长的心理,无非就是不想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懒得去为了孩子的事大费周章。而这里的奶奶却第一时间站在了小女孩的这边,帮助她教育了做坏事的男孩,我想小女孩肯定是被爱包围着的,她的人生旅途里会时时刻刻记住这个永远站在她身后的奶奶,是一种坚强的后盾。
“我不惹事,但是我也怕事”是奶奶给两位孩子上的一课!
站在小男孩的角度来看,如果是我家孩子把别的孩子推入水中,又被教训了,我也会欣然接受,虽然说孩子的事情要孩子去解决,但是谁叫自己没有教会自己孩子尊重别人,团结友爱呢?这也应了那句古话“你家的孩子自己不教育,总会有人帮你教育”。
小男孩把小女孩搡入浅水中,这本身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动作。如果不是浅水,恐怕小女孩被淹至死的大祸已经酿成。对于这种不知道深浅的行为,大人是应该教育一下的。
但是,这个教育应该由小男孩的家人教育才好。办了这么大的危险的事,虽然因水浅没酿成祸但这种行为是应该必须制止的。朝屁股狠狠地打一顿,一是可以替小女孩及家人出出气,二是安慰一下她的家人。
可是,男孩的家长没有动手,倒让女方的家长动了手:将小男孩搡入水内,并一顿好揍。对此,我发表看法如下:
小男孩不知深浅薄厚,采取危险动作,将小女孩推入浅水中。虽未造成伤害,但动作危险,应加以防止。是应该进行教育的。但应该施教的应是小男孩的监护人,而不是小女孩的家人。
小男孩动作危险,不应再有,教训一顿也是应该。但小女孩将男孩搡入水内,并托起殴打实属野蛮,带有故意伤害之嫌,作为成年人,实属不该。如果造成小孩受伤,当考虑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
孩子搁气打架,在所难免,也是常有的事。虽然我觉得小女孩的奶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大人,一定要沉着,冷静处理,避免冲动,暴躁,把事态扩大,最后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我个人觉得不应该,不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细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思想,不仅是受爷爷奶奶的思想,还会受老家那些大人小孩思想的影响。你想想,老一辈的思想和我们会是一样吗。
如果你老家是农村的,我建议你还是辛苦点,自己带宝宝,或者是把爷爷奶奶接来上班的地方,上班他们帮带,下班你带,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如果你宝宝还小,千万不要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比较常,待在老人身边可能会学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才你是这么以为的:多一两个人帮你带小孩,你会轻松些,但你有没有想过,宝宝需要父爱母爱,从小陪在他身边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而不是爷爷奶奶。
我有一个同学,结婚的早,生了宝宝不到一年,就把宝宝留在老家给婆婆带,然后和老公去深圳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回去一次,我不知道她怎么忍心,宝宝那么小,她就不想宝宝吗,难道就为了多赚点钱?
第一年回去的时候宝宝还会叫爸爸妈妈,第二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一见到妈妈就躲在奶奶身后,可能是怕生,第三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不喜欢跟妈妈玩,老黏在奶奶身边……到了第六年,宝宝不高兴的时候开始学会骂人,说脏话,耍脾气,这完全是一个顽固脾气败坏的小孩,学习成绩也不好。
宝宝小时候模仿能力极高,为了避免宝宝跟在爷爷奶奶身边,被环境影响学坏,我还是劝你辛苦点自己带吧,要想宝宝学好健康成长,就要从小时候捉起,小时候培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