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寒假趣事作文250字漫长的学期终于结束了,寒假也终于被我盼到了。一个月的寒假,时间虽不长,喜怒哀乐,我通通尝了。除夕的晚上,妈妈和奶奶在包饺子。只见奶奶把一枚不知洗了多少遍的硬币放进一个饺子里,并做了一个不太清楚的记号。饺子包完了,妈妈端了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漫长的学期终于结束了,寒假也终于被我盼到了。一个月的寒假,时间虽不长,喜怒哀乐,我通通尝了。
除夕的晚上,妈妈和奶奶在包饺子。只见奶奶把一枚不知洗了多少遍的硬币放进一个饺子里,并做了一个不太清楚的记号。饺子包完了,妈妈端了出去,又在那个饺子上做了一个特别明显的记号。我不禁心里暗暗高兴:看来,明年我的运气最好。
人多、手快、火旺。不久,三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端上桌来。我赶紧拿起筷子在盘子里乱翻,想快点找到那个幸运饺子。奶奶说:“你要再这样翻下去,饺子都要快成片汤了。”哼,我才不管那一套呢,我继续翻。噢,目标发现了!我刚要去夹,不料,妈妈的手比我还快,那饺子成了妈妈的战利品。妈妈没有把饺子放到自己的碗里,而是给了奶奶,说:“妈,这第一个饺子给你,祝你健康长寿!”奶奶看了看饺子,神秘一笑,说:“还是给小雪吧,祝我孙女儿学习好!”
我想把饺子还给奶奶,可奶奶非要我吃不可。我又把饺子给了妈妈,说:“妈,这个饺子还是给您吧,您最辛苦了。”妈妈又把饺子给了爸爸,说:“最辛苦的是你爸,来,咱们祝他平平安安!”爸爸看了看饺子,又给了奶奶,说:“妈,还是您吃吧!”
就这样,这个幸运饺子在我们之间传来传去。最后,奶奶说:“不管是谁吃了这个饺子,我们都很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看着全家人这样高兴地吃着饺子,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寒假到了,我欣喜若狂,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正所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我怎么能不高兴呢?当然过年也会发生许多趣事。
初三的时候,我闲来无事。便翻翻家里有什么好玩的。忽然我看见妈妈用的化妆品,眼珠一转一个鬼点子出来了:不如我也学学李玉刚。
说罢,我找来一些大的衣服,又拿来一喝水彩笔和粉底。
一切准备就绪。我把爸爸的大衣服穿在身上,袖子抖一抖,很有一番唱京剧的韵味,再穿一个大肥裤子。服装算是大功告成了。
现在就差化妆了。我一说拿着镜子,一手拿着粉底往脸上抹。然后,我用黑色的笔在我双眼上都涂了“熊猫眼”;在用红色的笔把嘴唇涂了一下,用绿色的笔把眉毛涂了一下;又用棕色的笔涂了胡子,用紫色的涂了腮红。最后再用蓝色的笔,**的笔,灰色的笔,把没有涂的地方都涂起来。完工后,我咋一看吓了一大跳,我的脸就像欠人五百万没还,被人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家伙惊天地,泣鬼神!
正好,妈妈回来了,我就在她面前唱《新贵妃醉酒》:“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望月情似天,爱恨两茫茫,问君何时恋。”妈妈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你…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怎么又…画胡子…又涂口…口红。”我袖子一挥,回答道:“我可是纯爷们。”妈妈又笑得说不出话来。
这件事像一朵洁白的浪花,永远的飘在我记忆的长河里。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白茫茫的鹅毛大雪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些雪精灵不顾及玩耍,把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打扮成一个童话般的白色梦幻王国。
我想这种天气最适合打雪仗了,于是,我叫上了两个妹妹,催她们赶快陪我去楼下打雪仗,她们也有同样的想法,便欣然答应了。
到了楼下,大家经过寻找,找到了一处没车子骑来,雪又厚厚的地方,便高兴地玩了起来。
首先,两个妹妹联合起来攻打我,只抓一小把一小把的雪往我身上扔,感觉都没有,我却把雪收集起来,滚成一个又大又圆的雪球,正要朝她们扔过去的时候,小妹妹喊道:“姐姐,快看啊!”顺着妹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哇!往日棕色的大椅子上面积起了一层厚厚的雪,变成了全白色。这下可以玩得痛快了!
于是,大家扔掉手里抓着的雪,全速往那儿前进,呀,这雪上没有一点儿污点,像棉花一样软软的,抓起来手上还感觉冰冰的!真好玩!看来大家下来打雪仗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被她们姐妹俩出其不备的攻打了,我想出来一个办法:趁她们弯腰拿雪时,我可以拿周围的雪揉成团儿,集中在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排好,当她们扔过来时,我又可以用揉好了放在身前的雪球攻击。
但是,防不胜防,我明显的动作,让两个对手发现了我的计谋,她们趁机将计就计,假装拿雪,在我揉雪团的时候,找准机会,向我猛地扔了过来。太可恶了!这两个狡猾的小妹妹,真是诡计多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大家玩的正尽心,却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的雪团,往楼上走去。
再看一下自己的身上,全都是白花花的雪,脸上也是满头大汗,真是一个滑稽样儿!
这次的雪仗打得真开心!雪精灵们用自己的弱小的身躯打扮着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在闲暇时间也不会觉得那么枯燥无聊。这次的打雪仗真是寒假中难忘的乐事啊!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快乐的寒假快结束了,在寒假里我最开心的事是学会了打羽毛球。
寒假第一天妈妈接我和宣澍苗去公司,我们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正当我们在玩纸飞机的时候,妈妈见意我们去楼下打羽毛球。我刚开始兴奋不已,我们飞快地跑下楼。哎呀!我心想:怎么办,我不会打呀!我只能站在旁边看宣澍苗和叔叔们打羽毛球。看着他们打的不亦乐乎,我手痒痒,好想去打,但又怕打不好。在叔叔和宣苗苗的鼓励下,我还是鼓起了勇气,拿起了球拍,尝试发球,接球。刚开始,我连球也不会抛,根本发不准,更接不住球了。叔叔们耐心地教我发球和接球要注意的要领,我学的特别认真,还和宣澍苗打了几个回合。宣澍苗有几次都没有接住我发的球,我心里很得意,结果我连着几个没有接住球,最后还是宣澍苗赢了。第一天学打羽毛球就有了点小得意,对打羽毛球我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寒假里我几乎每天都跟着妈妈上班,很开心!因为可以和叔叔们练打羽毛球,熟练我的球技,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现在我还可以和教我的叔叔们打好几个来回了呢!学会了打羽毛球是我今年寒假里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早就盼着到华丰去过年了,因为这个时候我二伯伯家的铭铭哥哥也放寒假,我们能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玩一番。
终于盼到这一天,1月30日下午,二伯伯专程到泰安接我和爷爷回华丰,我高兴极了。妈妈帮我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和感冒药,大约下午两点钟我们乘一辆红色轿车开始了去华丰的征程。
到了华丰后,铭铭哥哥早就等我玩了。他提前准备了我们俩都能玩的礼物——一支漂亮的激光枪。刚开始我不知怎么打,老打不中,原来是我不懂得怎样瞄准转盘,等哥哥教我如何打以后,我的命中率慢慢地提高了。后来,二伯伯告诉我要学会“三点成一线”。意思是说枪的缺口、准星和转盘上的红点,要形成一条直线才能打中,转盘才能转起来。我按照二伯伯的指点,进步更快了。
这件事,是寒假中我最愉快的一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愉快的寒假又到了,我又可以睡懒觉、看电视和玩电脑了。爸爸也送了一件礼物给我,你猜是什么?哇!原来是我最喜欢的小白兔。
他有一个胖乎乎的大身体。眼睛水灵灵的,一下转到这,一下转到哪。他的耳朵特别长,大约有9厘米长。他的嘴巴虽然看起来很小,其实里面的牙齿可锋利了呢!他的脚力气可大了,跑的比我都还快呢!
我家的小白兔什么绿叶菜都爱吃。今天,我拿了一片树叶放到了小白兔的面前他见了,便把头伸过来闻了闻,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很快就把树叶吃完啦,后来就飞快的跑到了我跟前,好像还要吃一样呢。
这就是我的小白兔,你喜欢吗?
寒假趣事作文250字
我在奶奶家玩的时候,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下雪啊?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等到了2014年的第一场雪。这可让我非常开心。
首先是小雪,因为是晚上下的,所以第二天早上,打开窗户一看,就发现我们的村子——岭后村被积雪覆盖了。到了上午,小雪变成了大雪,房顶上、车上都已经积起有三公分的雪了……到了下午,我和爸爸去登“雪山”,走到山上,发现山上常青树的叶子和其他树的树枝上都有积雪。这美景是好,可是别人种的菜可就遭殃了,有的菜已经枯萎了,有的菜被雪淹没了,还有的菜被雪淹没了半个身子。我们两个走到半山腰,发现那儿的雪非常厚,于是我们俩就开始打起雪仗来,你一“枪”,我一“炮”,打的不亦乐乎!
回到家,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去堆雪人吧。”爸爸妈妈回答道:“好啊。”说干就干,我和爸爸拿起一大一小的铲子和一个脸盆去山上铲雪(因为山上的雪比较厚),妈妈在下面修整,我们分工合作,做了一个半小时,一个漂漂亮亮的雪人终于做好了。我非常开心。
我特别喜欢雪天,因为雪天可以观赏美丽的雪景,还可以尽情的玩耍,你们呢?
山西婚俗 自古以来,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婚姻礼仪都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程序不断得到简化。尽管山西各地区之间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其总的演进趋势都是由繁到简。近、现代以来,山西各地的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议婚---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定婚---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晋中祁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山西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XXX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广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出嫁---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迎娶---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晋中、晋南等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婚礼---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晋南一带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则叫做“摔新人”。

谢了.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