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乡情作文 作文:粽子情5百字左右

老人 0 30

粽乡情作文 作文:粽子情5百字左右,第1张

粽乡情作文 作文:粽子情5百字左右
导读: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包好的粽子会送给街坊邻居品尝,那时候的粽子充满了乡情间温情。 

然后。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农浓乡情作文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个名为“浓浓的乡情”的主题队会。

支持人正准备闪亮登场,却被邓贵阳抢了风头,朗诵起诗来,别看他紧皱眉头,眼里却颇有笑意。“……”一阵美妙的琴声打破了教师的寂静,原来是彭爱宁在弹古筝,那声音悠扬而深远,令人听了如痴如醉。终于到我了,我打开我的书法作品,几个漂亮有劲的大字映入大家的眼帘,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读起来。“吾——爱——巫——山!”这四个字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同学们最期待的节目来了,那就是管乐演奏,刘衡霄和鲁卓越拿着乐器走上了讲台,刘衡霄的中音萨克,声音低沉;而鲁卓越的高音萨克,声音高昂。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合在一起吹,声音时高时低,动听极了!

最后,我们又采用了“击鼓传花”的玩法,就是一个人敲着鼓,全班同学轮流传花,鼓停了,话在谁手上就归谁表演,这种玩法十分有趣。一时间,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叮铃铃……”下课了,我依依不舍的走出了教室,今天这次主题队会别开生面,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美好的回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以浓浓的乡情题目写一个150个字的作文

——记一次班队活动“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个名为“浓浓的乡情”的主题队会。  

 支持人正准备闪亮登场,却被邓贵阳抢了风头,朗诵起诗来,别看他紧皱眉头,眼里却颇有笑意。“当……”一阵美妙的琴声打破了教师的寂静,原来是彭爱宁在弹古筝,那声音悠扬而深远,令人听了如痴如醉。终于到我了,我打开我的书法作品,几个漂亮有劲的大字映入大家的眼帘,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读起来。“吾——爱——巫——山!”这四个字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同学们最期待的节目来了,那就是管乐演奏,刘衡霄和鲁卓越拿着乐器走上了讲台,刘衡霄的中音萨克,声音低沉;而鲁卓越的高音萨克,声音高昂。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合在一起吹,声音时高时低,动听极了!  

 最后,我们又采用了“击鼓传花”的玩法,就是一个人敲着鼓,全班同学轮流传花,鼓停了,话在谁手上就归谁表演,这种玩法十分有趣。一时间,整个教室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粽香情浓吃定端午作文大全600字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

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自己整理一下

牵挂作文600字

无尽的牵挂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情感,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深深的惦记,牵挂是一封远道而来的家书,牵挂是灵魂的絮语,是亲情的问候,是心灵对话,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都是一种幸福。

我最牵挂的是我的爷爷。爷爷生前是一名医生,他给好多人治病,他对病人和蔼可亲,对前来治病的每一位患者都以笑相迎,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从来没有半点怨言。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好医生。

爷爷已经去世三年了,他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活着的,每当我想起他,就会勾起我对许多童年往事的回忆。

春天爷爷带我去花园培土栽花;夏天带我去麦浪滚滚的田野散步,捉迷藏,抓蝴蝶,抓小鸟;晚饭过后带我在门前乘凉,我仰着头数着天上的星星,爷爷讲着神话故事,我心里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我问爷爷:天上真的有牛郎和织女吗?真有鹊桥吗?真有吴刚和嫦娥吗?爷爷总是笑而不语。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有病,他得的是肺心病,严重的时候气都喘不过来,病痛一次又一次地摧残折磨着他,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眼泪就慢慢地滑过脸颊……

愿我的爷爷在九泉之下能听到我的呼唤。

爷爷,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2牵挂

小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牵挂,只觉得那是家人之间因长时间不见面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但随着自己不断的长大,才知道牵挂就是思念,是对亲人最真切的亲情表达。

我读懂牵挂是在每次去爷爷家的时候。每次去爷爷都会笑呵呵地对我说:“想爷爷了没有?”“想了。”我好像在应付差事似的说着,说完便去玩了。那时,我觉得很奇怪,爷爷为什么总要问我想他了没有,不是才一个星期没见面吗?但我哪里知道,在这一星期我玩的时候,爷爷却在家里牵挂着我。

我了解牵挂的时候,是在每次奶奶给我打电话时。奶奶每次给我打电话时,都会问我饭吃了没有、身体好着没有、每天早上喝牛奶没有、学习怎么样……每次我都会想,我上个星期不是都说过了吗?怎么还要问。每次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说:“噢,好,奶奶再见。”而奶奶听完后,先是迟疑一下,然后说一声:“好。”最后放下电话。后来我才明白,奶奶是想通过电话传达她对我的牵挂、对我的思念,而我却总以为她很唆,总想挂断电话。

我学会牵挂是在一次爷爷生病的时候。那天我去看爷爷,进门后却看见爷爷躺在床上,我问奶奶,爷爷怎么了?奶奶说爷爷这两天不舒服。我问爷爷想吃点什么,爷爷说他只想吃点面包。听到这,我便向门口走去,奶奶问 什么去?我说去买面包,奶奶说买点普通的就行了。在车上我想,如果买普通面包就可以省下钱去买书看,但最后我还是停留在一家很好的面包房前,走进去挑选了一些爷爷最爱吃的面包和点心。虽然很贵,但我却很高兴。

回到家,我把面包和点心拿给爷爷吃,爷爷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奶奶逢人就说这件事,说我懂事了。

原来牵挂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它的真正含义。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的纽带。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般般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表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喝一路欢歌,澈一路浪花。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还有朋友之间那份不含有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情感。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牵挂,是慷慨的给予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牵挂,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买一粒药丸,挤一点牙膏,是牵挂的表现;问一声“早上好”,道一声“晚安”是牵挂的表达;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是牵挂的体现。

牵挂,让人们在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更为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世间如果没有牵挂,就好比植物缺少阳光雨露;一个没有任何牵挂的人,如行尸走肉,空有一条生命,难以焕发生活的光彩。 生活需要温馨,需要甜美,需要春风,需要夏雨……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都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领会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人世界便得更加绚丽多彩走进人生,变走进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徜徉恋情的牵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缺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

我捡了一只小猫,被大猫遗弃的,起名字叫丢丢。现在它还没睁开眼睛,身体不如一个手机大,每2个小时就要喂一次猫奶粉,还得经常为它擦拭屁屁,因为没有猫妈妈照顾,怕它被憋死。必须保证温度,现在这么冷,得给它放在垫满棉花的小箱子里面,放在暖气上。

但是白天要上班,那么小的小猫让我非常牵挂,妈妈退休了在家能照看,可是我怎么也放不下心来。

这算不算朴实又普通,但是就那么揪心的牵挂呢?

描写乡情的古诗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浓浓乡情手抄报资料

关于浓浓的乡情的手抄报巴山情愁

不去登高远望,

不去海边听潮。

相思的心事,说给月亮,

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梧桐滴雨,

滴出巴山情愁,

云边望雁,

望出童年的流萤夜游。

有过激动,有过静想,

走过岁岁,走过年年,

总有一个声音回响在耳边: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用一生血泪写成的诗句,

正是表达了千千万万个四九年离开大陆,

离别半个多世纪的那些老兵的心……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用民乐二胡独奏曲《江河水》,节奏舒缓,哀婉,非常适合用作诗配乐

阅读: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习题: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 。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

 2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3(1)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4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5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粽乡情作文 作文:粽子情5百字左右

传统端午节是个纪念性节日,本身以做粽子吃粽子为主。亲戚朋友送粽子不一定非得回。

如果把它当成礼尚往来的节日反而不妥,你可以在别的日子或其它节日送些水果或者他们实用的礼物增加感情。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包好的粽子会送给街坊邻居品尝,那时候的粽子充满了乡情间温情。 

然后。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粽香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粽香优秀作文1

 离开故乡已经有七、八余年了,我唯一不能忘却的,是五月浓郁的粽香。

 四、五月正是清爽惬意的季节,万物都早已添上了绿,鸟儿快活地站在枝丫,花朵跳着舞,伴随它们清亮婉转的嗓音,共同迎接着我最期待的节日——端午。

 几日的小雨后,空气格外清新,阳光的炫影折射些许还未干的水珠,晶莹剔透的有如亮丽的水晶。一切都十分美好。

 奶奶拿出筛好的糯米,光滑、洁白,手抓上去,稚嫩纤柔,摩擦着纤柔,摩擦着鲜嫩的肌肤,好似婴儿般柔软的触感。我兴奋地找到碧绿的粽叶,一脸埋进去,猛地一嗅,干净舒适的气味好似一股暖流即刻涌遍全身。令人神清气爽。奶奶娴熟地捻起一片粽叶放在手心,挑几勺糯米,放入腌好的肉沫,手指飞快地转着,抽出细线,捆好粽叶,行云流水般,看得人啧啧称赞。

 浸了水,便入眠。粽子蒸的慢,这让我好生等待。奶奶拉着我继续筛着糯米,我捧着粽叶,玩弄着,奶奶不说话,只是看着我笑,不时摸摸我绒绒的头发。

 忽地,一股浓郁的香味飘来,伴着粽叶点点地清香,我仿佛看见糯米洁白的柔软,让人想着吃的心痒痒。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大叫着:“粽子好了,粽子好了!”奶奶急忙拉住我,拍拍我的头,“小傻子!还早着呢,现在还没入味儿,想要吃得香,只能慢慢等!”她揉揉我的头,乐呵呵地笑着。

 我趴在锅前的小板凳上,眼巴巴看着锅顶满出的腾腾热气,心坎像是被猫抓了一般。我凑近嗅,跑远了嗅,转着圈儿嗅,那飘溢的粽香无时不刻叩打着我的全身。树上的花儿随着风随着风摇摆,受到点点粽香的滋润,好像更鲜艳了。

 我拉着奶奶,急得直跺脚。终于,开锅了。一股热气涌上了面庞,那浓郁的、干净的、令人抓狂的清香扑面而来,席卷了我全身,我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抓,反倒被烫的直呼呼。奶奶嗔了嗔怪,小心翼翼地拆开细线,露出光滑洁白的糯米,咬上一口,柔嫩的质感伴着独有的粽叶原有的香味,令人顿时忘却一切,满足到无法言喻。

 年复一年,奶奶都为我做粽子,那清香四溢的粽香承载奶奶对我无尽的爱与深情。只是,已经有太久太久没有再尝到奶奶亲手做的粽子,也太久太久没有品味到以前粽子的芳香了……

 又到了四五月的季节,我好像又闻到那始终萦绕在心间的,淳厚朴实的粽香。

粽香优秀作文2

 天南海北,各色云烟,美食无可计数。对于这个城市,我属于移民,我有我的故乡。自认为,带着浓烈的回忆,带有淳朴的乡情的美食,才是最好的食物。

 粽子,大家都不陌生,我自己更是如此。在我幼时的记忆里,总是回荡着一股淡淡的粽香。白花花的糯米,红油油的腊肉,绿茵茵的粽叶,是那样的和谐自然,就像一幅画,一幅纯朴的画。

 我最喜欢外婆包粽子。外婆包粽子时,一双灵巧的手上下舞动,那动作像世间最美的舞蹈。她熟练地抓起一把米放进斗形粽叶包里,飞快地夹起一块肉放进去,再盖上一层糯米,合上粽叶,最后用细细的白麻绳儿紧紧缠住。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牛角粽就魔术般地变出来了,看我目瞪口呆的样子,外婆张开没牙的嘴呵呵地笑了。等她忙完,她爱用干枯得像树枝的手一遍一遍摸摸我的头,粗糙的手硌得我生疼,可我很喜欢这种被外婆亲近的感觉。

 一年难得回几次老家,有一年,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陪外婆过端午。刚把包放下,外婆笑眯眯地把粽子端上来,好像脸上的每一道褶子里都注满慈爱。粽叶的清香在屋子里回旋,粽叶表面凝聚着一粒粒小水珠,粽肉紧实而又饱满。糯米白,腊肉红,清晰可见,油光水亮。咬一口,这种腊肉粽的鲜香,是其它种类的粽子无法企及的。

 每当我狼吞虎咽地享受这种美味时,外婆总是在一旁看着我吃,偏着头,脸上露出满意地神情,不时笑起来。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是一个勤劳的老人,虽鬓角已白,但身子硬朗,很少生病,总是一幅笑容满面的样子。她非常爱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端午节,知道我们要回,早早用柴火熬煮好粽子等待我们。

 我小时候在外婆家生活过一段日子。

 夏天的夜晚常见星星满天,我爱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天阶夜色凉如水。外婆也会陪我一起坐在台阶上,看满空星星闪烁。也曾在过年时,外婆牵着我的手,倚在阳台的栏杆上,看那些五彩斑斓的烟火,在空中开出绚烂的花朵,再缓缓的消失,在我的欢呼雀跃中又有一簇簇烟花在眼前炸开了。我想我对粽子的喜爱,更多因为粽子是外婆给我做的。我喜欢粽子的清香美味,更多的是贪恋外婆对我的疼爱。

 外婆虽只是一个农村老太太,却能给我华丽、厚重的爱。她曾用那双包粽子的手,牵着我柔嫩的小手,走在田埂上,走在树林里,走在草坪上,走在星空下……

 家乡的粽子,一直揣在我心里;甜糯的香味,一直萦绕在我鼻尖。我爱家乡的粽子,我爱我的外婆。

粽香优秀作文3

 “粽子香,香厨房;箬叶香,香满堂”幼时的儿歌仍代代传唱,而幼时沉淀在我心底的粽香又去哪了?

 日历往后翻一页,又到五月初五,妈妈的朋友送来一箱粽子:“周围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只能买包装好的了。”

 锅里的水在火上沸着,隔着水蒸着久违的粽子。妈妈打开锅盖,水汽蒸腾起来,却没有带起一丝粽香。这个场景似乎熟悉又陌生——

 那时我才几岁,最令我欢呼雀跃的便是端午节了。外婆打开锅盖的一刹那,水汽氤氲间,袅袅清香扑鼻而来,刺激着跳动的味蕾。粽香像是活了一样,不一会儿便跑到了屋子的各个角落。缕缕粽香也给湿热的空气增添了几分清新,大口呼吸着沁满粽香的空气,人都有些飘飘然了。

 记忆里的粽香挠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眼前的粽子静静地躺着。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上一大口,粽香像是玩起了捉迷藏,嘴里翻滚着白色的蜡。妈妈也皱着眉头:“这粽子恐怕是机器包的,和你外婆包的相形见绌。”

 外婆包的粽子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解开细细的腰带,剥开青绿的裙袍,粽子白色的脸庞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像是刚刚梳妆的女子,身上散发着脂粉的幽香。一口咬下去,粽叶的清香,糯米和豆沙的甜糯溢满嘴巴,刺激着跳动的味蕾,含在嘴里舍不得下咽。一口又一口粽香沉淀到了心里,那是最纯粹最质朴的`香甜。

 嚼着没有粽香的粽子,沉淀在心底的粽香一次次勾起我的回忆……

 记得外婆也曾拿着几颗粽子送给邻居阿姨,邻居阿姨总会回赠外婆几颗自己包的花生粽。而如今,“实在找不到手工粽子”,手工的粽子已经渐渐被真空包装的“礼品粽”替代,我总是为之感叹,心中有万般的不舍。难道,外婆的粽子只有留在记忆里了吗?那粽香会不会以后粽香也只有沉淀在人们的心中了吗?那珍贵的传统更只能在照片中供人独自怀想了呢吗?

 人人都们说传统工艺是一朵奇葩。奇葩者,美丽的花也。“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朵在,他日定随风”。我们的传统文化见证了记录着我们的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曾有过“满树红”,。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许多随着外国习俗的不断涌入,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粽香,沉淀在我的心底;亲情,慰藉我独行的心灵;传统文化,充盈着我的灵魂!我愿用我全部的热情,去守护它们!消失或许只是传统工艺依然慢慢消失的一个缩影,若现在不珍惜“唯余一朵在”传统工艺,我们的文明之花会不会他日随风而去呢?

 愿有朝一日粽香不只是沉淀在我们心中,更是浮动在空气里永不消失的甜蜜!

粽香优秀作文4

 每天,隔壁家浓郁芳香的艾叶香和粽子香总会萦绕在我的心尖,总是催着外婆给我快一点折粽子让我尝尝鲜。外婆不急,急性子的妈妈却急了:“你干嘛不学着自己折粽子吃呢?”

 我想了想,也有道理。何不自己做呢?贪吃的我喜欢吃肉粽和金丝蜜枣粽,于是,外婆就教我肉粽和金丝蜜枣粽。

 首先,我要做的是肉粽。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犹豫许久挑了几片已经剪了两端的粽叶,笨拙地按照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可是我一直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不是松就是折不好,最后,还 是得让外婆帮我做好开头这一步,让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接着我往粽叶里倒入一小碗已经浸泡过的米,原本洁白的米粒在墨绿色的粽叶上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如同雪山巅峰的皑皑白雪,招摇着迷离的光泽,令人为之动容。我本来想着将那些腌好的肉塞到米粒中间,可是如果塞进去的话,米粒又会粘在我手上。

 正当我踌躇不决的时候,外婆微微一笑,将食指在米粒中间轻轻划一字,米粒就自然而然的分成两半。我大喜过望,急忙勺了几勺绿豆,外婆又勺了一些出来,温和地和我开着玩笑:“我的小祖宗,绿豆放两勺就可以了,不用放这么多了!”我尴尬地笑了笑,放了和绿豆差不多量的肉条,然后再放一小碗的米粒盖住绿豆和肉条。

 下面包的步骤是我最为之困难的一道坎儿。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外婆灵巧的双手,一边手头不停地学着:先把外端的粽叶往里面折,另一端亦是如此。外婆还 跟我说,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另一端以防变形,绳子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我深吸一口气,总算是将一个粽子做好了。看看外婆的,再看看我的,心中还 是不由得钦佩外婆的巧手。慢慢的,我开始娴熟起来,包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果也越来越好,都可以和外婆相互媲美了呢!

 看着一个个丰满的粽子宝宝到”灰色的澡堂里洗澡“,心中憧憬着灰汤粽的无限美味。不知不觉口水流下”三千尺“,外婆见我如此眼馋,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你这个小馋猫。“

 现在,我依旧吃着外婆给我的粽子,虽然很好吃、很好吃,但对我来说,远远比不上我自己做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