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背奶奶去看病怎么说的?

老人 0 69

女孩背奶奶去看病怎么说的?,第1张

女孩背奶奶去看病怎么说的?
导读:17岁女孩背着奶奶去看病:小时候奶奶照顾我,现在我照顾她。今年17岁的李小燕已习惯了奶奶趴在自己背上的重量。奶奶体重70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第一次背奶奶去乡卫生院看病,小燕只有14岁,中途不知道歇了多少次。现在,

17岁女孩背着奶奶去看病:小时候奶奶照顾我,现在我照顾她。

今年17岁的李小燕已习惯了奶奶趴在自己背上的重量。奶奶体重70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第一次背奶奶去乡卫生院看病,小燕只有14岁,中途不知道歇了多少次。现在,她偶尔还会背奶奶去看医生,但中途歇息的次数已越来越少了。

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小燕的家,位于四川仪陇县思德乡桃垭村,父亲20多年前在建筑工地上班受伤导致右腿截肢,行动不便,母亲则是一位癫痫病人。小燕记不得自己背了奶奶多少次了,“小时候,奶奶照顾我。现在,我要照顾好奶奶”。

背奶奶看病

第一次背, 每走10米就要歇一下

小燕第一次背上奶奶,是一个红薯成熟的季节。那年,她14岁,奶奶马明德76岁。那是2015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时,小燕在思德乡场镇念初二,寄宿生,周一早上去学校,周五下午回家。有个周五,小燕放学回家,发现奶奶生病了,无法起床。

小燕决定背奶奶去乡卫生院检查。“你怎么背得起哟。”马明德有些担心。“我试一下嘛。”小燕和邻居搀扶着奶奶下床,然后蹲在地上,让奶奶趴在自己的背上。乡卫生院距家有5公里左右,屋后的村道当时还没有硬化,是一条泥土路。陪着婆孙俩去医院的,还有小燕的大妈周淑芳,“我虽然是个大人,但我身体不好,背不动她(马明德)”。

这是小燕第一次感受到奶奶趴在自己背上的重量。出门,右转,经过一段小路后,又是一段上坡路。“走不了几步,腿就开始发抖,特别是上坡路。”当时只有14岁的小燕,背着奶奶,每走10米左右就要将奶奶放下来休息一阵。“平路要好些,我可以扶着她走,但上坡路就不行。”小燕说,一路上不知道歇了多少次。周淑芳仍记得,医生看到小燕背着奶奶出现在医院门口时的惊讶表情:“这个丫头哦,怎么把奶奶背来了的?”

经检查,马明德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经过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但偶尔干活太累,病情又会加重。小燕如果放学在家,又会像上次一样,背着奶奶去医院。

小燕背着奶奶去看病。

留守女孩

什么农活都干,是个“小大人”

桃垭村,是位于仪陇县思德乡比较偏远的一个村子,小燕的家在一个住着六七户人家的大四合院。最近几年,陆续有人家在镇上或城里买了房,搬出了大院,最终院子里只剩下小燕和周淑芳两家人。

小燕是一名留守女孩,父亲李军20多年前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受伤导致右腿截肢。这些年,李军一直带着患有癫痫病的妻子在成都打工。几年前,小燕的两个姐姐也相继外出打工。奶奶患病后,每个周末放学回家,小燕都会帮奶奶打理家里的农活。“你莫看起她年龄小,干什么都可以,挑粪、打谷子、栽秧……就是个小大人。”周淑芳对这个懂事的堂侄女,赞不绝口。

日子在继续,马明德的腰椎间盘疾病时不时发作,痛得厉害时,只有就医。大多数时候,她会选择孙女周末放假回家时,由孙女陪着她去医院。“没法走,上坡路就要她背,她还这么小,看着都不忍心。”马明德说,“你说背了多少次?无数次了,只要她在家,我生病了,都是她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燕已习惯了奶奶趴在自己背上的重量,背奶奶就医,休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政府的出资两万元改造她家房屋

率先硬化屋后村道

“她是个孝顺的孩子,我亏欠她的。”47岁的李军说,自己现在有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家里还有低保,但他还是想出去打工。

李军养育了三个女儿,小燕是小女儿。“我这个样子,没法给父母尽孝,对不起母亲,也对不起孩子。”2月28日一早,李军带着妻子准备再次去成都。“她(妻子)会发病,不敢留在家里。”27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期间,李军突然想起,屋后菜园里种的蒜苗该施肥了,小燕随后挑着粪桶去了地里。

“她是在替父尽孝,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思德乡乡长高小兵告诉记者,去年,考虑到小燕背奶奶去就医的实际情况,乡上在对辖区的村道实施硬化工程时,最先就是从小燕家屋后的泥土路开始的。这样,小燕的奶奶外出就医时,车子可以开到屋后的公路上接她,小燕也可以少背奶奶一段路。

高小兵说,考虑到小燕一家的实际情况,政府此前已出资两万元对小燕家的房屋进行了一番改造。去年,在乡上的牵线搭桥下,一位爱心人士还给小燕资助了3000元生活费,而政府平时的走访慰问,小燕一家都是必去的家庭。目前在仪陇老县城上高中的小燕成绩很不错,全年级1000多人,她排名100多。从小到大,她获得的各类奖状有二十多张。对于未来,她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希望将来能考上大学,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燕为菜园地里的蒜苗施肥

孝顺女孩说

小时候奶奶照顾我,现在我照顾她

“奶奶这辈子不容易,做孙女的替父尽孝是应该的。”小燕说。

去年,小燕到仪陇老县城上高中,每个月月末才能回家。还好,奶奶现在丢掉了家里的农活,仅仅种了一点自家吃的蔬菜,这让小燕放心了一些。放假在家时,如果奶奶生病了需要看医生,小燕还会像以前一样,背着奶奶到屋后的公路上。自从土路变成水泥路后,她可以提前打电话通知车子开到屋后,这让她背奶奶的距离大大缩短。如果自己不在家,奶奶打电话叫了车子后,也可以提前慢慢走到公路上等车。

小燕替父尽孝的举动在当地被很多人所熟知。今年年初,小燕还获评仪陇县第三届孝老敬老爱老“十大孝星”。“我和两个姐姐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我们很好。奶奶小时候照顾我,我现在要照顾好她。”小燕说,以前两个姐姐都会帮着奶奶干农活,现在她们外出打工了,自己要照顾好家里。

小燕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她在一次课间玩耍时摔伤了腿,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每天都是奶奶细心照顾她,“小时候,是奶奶把我背在身上,心里挺温暖的。现在我把奶奶背在身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一种暖暖的亲情”

1 帮助老奶奶去看病作文

这周我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要书我陪奶奶去看病这件事了。

星期六早晨我爸爸和妈妈来到人民医院门口等奶奶。等了一会儿,不见奶奶的身影,我们到里又看了看,奶奶没来。

我们又到车站等了一会儿,终于来了一辆12路车。可是,车上的人太少了,奶奶也没在车上。

我们虽然让风吹得发抖,但奶奶要来看病,我们不得不等。突然,第二辆12路车来了,可人只有两个,奶奶也没在车上。

我们太冷了,就做起运动。不知不觉,第三辆12路车来了。我看见了奶奶在车上,还有弟弟,我高兴极了。弟弟和爸爸把奶奶拿来的鸡去杀,我和妈妈陪着奶奶去看病。医生。医生看了说:“没有毛病,血压也不高,吃点药就好了。”妈妈到药房开了点要给奶奶,我们就回家了。

通过等奶奶,我明白了等人特别难!

2 一年级看图写话奶奶生病了,和爸爸一起照顾

暑假的一天,奶奶生病住院了,爸爸妈妈带着小红去 医院看望她。

一进门,小红就来到奶奶床前。看着戴着一副老花眼 镜,白发苍苍,浑身无力地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小红迫不 及待地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递给她。

奶奶看到自己的 孙女儿来了,高兴得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微笑着接过 苹果,对小红说:“谢谢我的乖孙女!”说完咬了一口苹 果,又香又甜,感觉病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小红又关心地 问道:“奶奶,您的身体好些了吗?”奶奶抚摸着小红的 头笑着说:“好孩子,你真是越来越懂事啦!别担心,奶 奶的病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爸爸妈妈看到小红这么懂事,都高兴地笑了。

3 看图写话奶奶生病了

有一天,奶奶 生病住院 了,小红又着急又难过,心里想:“我得想个办法,让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呀,对了!奶奶平时最爱吃苹果了,苹果的营养也很丰富,奶奶吃了苹果,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于是,小红选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评估,急匆匆地跑进病房,一边跑一边喊:“奶奶,奶奶,您瞧,这苹果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吃了这个苹果,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奶奶一边接过苹果,一边高兴地拉着小红的手,说:“好孩子,你真是越来越懂事啦!别担心,奶奶的病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4 奶奶生病了看图写话

有一天,奶奶生病住院了,小红又着急又难过,心里想:“我得想个办法,让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呀,对了!奶奶平时最爱吃苹果了,苹果的营养也很丰富,奶奶吃了苹果,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于是,小红选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评估,急匆匆地跑进病房,一边跑一边喊:“奶奶,奶奶,您瞧,这苹果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吃了这个苹果,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奶奶一边接过苹果,一边高兴地拉着小红的手,说:“好孩子,你真是越来越懂事啦!别担心,奶奶的病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5 看图写话奶奶生病了

有一天,奶奶 生病住院 了,小红又着急又难过,心里想:“我得想个办法,让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呀,对了!奶奶平时最爱吃苹果了,苹果的营养也很丰富,奶奶吃了苹果,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于是,小红选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评估,急匆匆地跑进病房,一边跑一边喊:“奶奶,奶奶,您瞧,这苹果又大又红,一定很好吃!吃了这个苹果,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奶奶一边接过苹果,一边高兴地拉着小红的手,说:“好孩子,你真是越来越懂事啦!别担心,奶奶的病一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6 看图写话小明生病了奶奶在给他喝药写一段话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在书房做作业。

忽然,听到一阵阵咳嗽的声音,我遁声望去,原来是奶奶躺在床上,额头上还搭着一块毛巾。我连忙放下手中的笔,飞快地走到奶奶跟前问道:“奶奶,你生病了吗?”奶奶无力地点了点头。

看着奶奶难受的样子,我学着爸爸妈妈照顾我的做法,急忙走进厨房倒了杯水,小心翼翼地端到奶奶床前说:“奶奶,先喝杯水吧。”在奶奶起来喝水的时候,我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奶奶回过头来开心地说:“被你那“无敌面包掌”一拍,我的病就好了一半”!我笑着回答:“等我长大了,“面包掌”变成“铁砂掌”时,我能帮你做更多的事情”。

奶奶听了,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马鹏飞

  出生日期:1995年9月11日出生

  年龄:14

  学校:沈阳市第147中学初二学生。

  这个在生活磨难中顽强与命运抗争的少年,荣获辽宁省“道德小模范”称号,成为“2008年全国十大真情人物”。

  鹏飞1995年9月出生,不久父母离异。先是妈妈弃他而去,后来,患有严重糖尿病的父亲也不堪重负离家出外谋生,奶奶就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在小鹏飞5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患上糖尿病合并症,不仅双目失明,颈椎病、心脏病、末梢神经坏死病也相继而至。

  每天早5时准时起床,先烧两壶开水,凉成温水,再灌到暖壶里,留着白天给双目失明的奶奶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针、吃药、做早饭,还要把奶奶中午的饭菜做好,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

  这是一个14岁孩子除周六、周日外的每日“晨曲”。家里的一日三餐他要心中有谱,市场的菜价、粮油价他要关注,每日的开销他得精打细算。所有当家成年人应该做的他都不含糊,且做得有板有眼。

  “奶奶,今后我就是你的眼睛”

  奶奶失明了,曾经说过:“那时眼前一片漆黑,我想到了死。”

  小鹏飞似乎从奶奶异常的举动察觉到什么,他白天把奶奶吃的药装在塑料袋里拎着,就连晚上睡觉都变得十分警觉。

  “有一天晚上,我摸到门口,想寻死,然后他就醒了,说奶奶你想干什么?我摸到床上,抱着孙子欲哭无泪。” 让奶奶活下去,是小鹏飞最大的希望。他说:“我特别害怕奶奶死。如果她不在了,我成了孤儿,也就没有家了!” “奶奶您不要怕,今后我就是你的眼睛,给你领路!但你一定不要离开我!”小孙子那一声声稚嫩的呼唤,让张子凤心如刀绞。她决心无论生活怎样艰难,也要和鹏飞一起扛过去。 为了治病,奶奶咬牙卖掉仅有的房子开始租房居住,从此,5岁的小鹏飞用他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本不该他挑起的生活重担。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一个孩子伺候一个盲奶奶。但小鹏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照顾奶奶。奶奶住院了,小鹏飞成了奶奶24小时贴身陪护。每天给奶奶打热水、喂药、喂水、喂饭,睡觉前给奶奶洗脚,每天给奶奶捶背,晚上不管多困,他都爬起来陪奶奶上厕所。

  在医院时,一次邻居给奶奶送来烧鸡,他喂奶奶吃,自己却不肯吃一口。他舔着手上粘着的油说:“奶奶,这鸡味儿正,是八珍的。你多吃些眼睛就能看见了。”旁边的医护人员、患者都掉下了眼泪。“从没见过这么孝顺、懂事的孩子。” 小鹏飞7岁时,奶奶得了肺炎高烧不退,躺在床上觉得天旋地转。到了晚上,奶奶病得喘不上来气,甚至大小便失禁。而小鹏飞十分镇静,他一点一点地用温水为奶奶擦身体,然后擦爽身粉,为奶奶换上干净的衣服,再将奶奶换下的脏衣服洗干净。 奶奶含着眼泪告诉记者:“是老天爷又赠给我一双眼睛,可我把孙子给拖累了,让孩子从小遭罪。同龄孩子这时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可他从小到大没有一件玩具。至于游戏机,只在同学家见过。” 可小鹏飞却不以为然,只要有奶奶在身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看着我孙子那么懂事,我都心疼地哭了。”小鹏飞是绝望中奶奶的“开心果”和精神支柱。

  小鬼当家 生存成每日功课

  生活的磨难让少年的鹏飞特别懂事,早早学会了当家过日子。 马鹏飞奶奶1996年病退,当时退休金为每月230元。第二年,她将自己的住房卖掉用于偿还债务。1998年,鹏飞奶奶的退休金涨到300余元,除去房租、医药费所剩无几。2008年于洪区北塔街道为鹏飞家申请了低保,每月可领到216元的低保金,奶奶所在单位的退休金也涨到了912元。虽然生活有所改善,但小鹏飞家的房租也涨到了550元,再加上医药费(每月300余元)、生活费(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每月共计200余元)。在小鹏飞精打细算料理下,一个月一个月地勉强维持下来了。

  每月小鹏飞拿到奶奶微薄的退休金后,首先到药房买来奶奶当月的药,然后,再去交水、电、煤气等费用,接着去超市购买当月必需品,最后剩下的钱就是祖孙两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其实买完油米面、手纸等生活品之后,就剩不下什么了。”小鹏飞告诉记者。 每到秋季,他得到市场买回200斤秋菜,足够一冬天和奶奶吃的。上顿下顿吃大白菜,祖孙俩还调侃“治病、发财”。有时到菜市场捡些别人扔掉的甘蓝、芹菜、菠菜等菜叶,也够对付几天的了。 患有糖尿病的父亲离家出外谋生后,近8年来只给家里带回50元。

  马鹏飞至今还清晰地记得5岁那年他第一次做饭的经历。 由于个子小,他踩着凳子才够得上灶台。奶奶在一旁指导。他往锅里倒油时却差点发生意外。奶奶说,“因为锅里有水,他刷完大勺就往里放油,溅得脑袋上都是。”小鹏飞勉勉强强地做完了菜,端上来时他还不知道菜做糊了。 “端上发黑的干豆腐,我奶奶却吃得挺开心。”小鹏飞说。 在奶奶的鼓励下,小鹏飞慢慢学会了做饭做菜。可每次炒菜,小鹏飞只做奶奶一个人吃的,自己却偷着吃酱油拌饭。“反正奶奶看不见,这样可以省下来钱,让奶奶吃得好一些。”小鹏飞说。 记者走进小鹏飞的家,如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小男孩操持的家。

  在这间租住的简陋房间里,虽然家徒四壁却干净整洁,铺着地板革的地面一尘不染。奶奶说家里的一切都是小鹏飞拾掇的。 奶奶打开衣柜,记者看到每件衣服都叠得齐齐整整,按四季摆放好。 鹏飞奶奶说,“为了防止我吃错药,鹏飞在床头沿上放着急需的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等心脏病药,床头柜旁摆放着预防脑血栓的脑洛丁和阿司匹林,床对面桌子上放着维生素B1、B6、B12和维生素C。这些药分别治什么病,什么时候吃,每天吃几回,每次吃多少,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长大当医生给百姓治病”

  小鹏飞告诉记者,他9岁那年,由于奶奶糖尿病病情加重,每天早晚都要到社区门诊扎一针胰岛素来缓解病情。 “那年的大年三十,天特别的冷,因为社区门诊春节期间放假6天,无法注射胰岛素。我领着奶奶去找人,看谁能帮忙给我奶奶扎针,找社区社区没人;找邻居,邻居不敢扎,奶奶让我给她扎,我怕把奶奶扎坏了。” 小鹏飞对奶奶说:“您别难过,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了一定要当医生,给奶奶看病、扎针,给所有病人看病、扎针……”奶奶突然停止落泪,急切地说:“鹏飞你现在不已经长大了吗?你已经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来,赶快给奶奶扎针。”“后来,实在不忍心看着奶奶被糖尿病痛苦折磨,在奶奶的鼓励下我终于帮奶奶扎了第一针”。

  小鹏飞回忆说。 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奶奶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针终于扎入了奶奶的皮下,胰岛素一点点地注入到了奶奶的身体里,奶奶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扎完针,孝顺、乐观、坚强的小鹏飞抱着奶奶放声大哭,因为这针扎在奶奶身上,疼在孩子的心里。奶奶此时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情绪,与小鹏飞抱头痛哭起来。 为了节省钱,奶奶从此不再去医院扎针,小鹏飞成了奶奶专职的小医生,每天给奶奶扎胰岛素,至今已坚持了5年多。

  孝老爱亲道德风尚向社会扩展

  从“孝”字引发的大爱,是这个道德模范少年的精神源泉,从而使他更加经常、自觉、主动地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在平常生活中积累、磨炼出来的。 据马鹏飞就读的于洪区柳条湖小学德育主任马传世介绍,小学时马鹏飞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于家庭困难,他很少给自己买课外书籍。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每当节假日休息料理完家务后,他常带着盲奶奶去书店看书,一看就是一天。

  “汶川大地震时,马鹏飞执意拿出50元钱捐给灾区的孩子。学校知道他家的情况,平时为他减免了许多费用。尽管教育局和社区给了他很多帮助,老师同学都知道50元钱是鹏飞祖孙二人从牙缝中挤出来的。”马传世说。 可鹏飞却说:“他们比我困难,不少儿童都无家可归,没有亲人了,可我还有家,有奶奶,有饭吃,我比灾区的孩子幸福多了。” 班主任刘老师说:“马鹏飞在学校的表现一贯优秀,他是班级的劳动委员,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假期开学时他拿了一堆抹布来,说教室经过一学期肯定很脏,拿抹布擦灰。” 生活的磨难让他拥有了一般同学不具备的品格。同学们说,他总是快乐地为班级和同学做事。 去年5月,他被评为辽宁省“道德小模范”时,得到一台数码相机的奖励。在“六一”开学的第一个升旗日,他面对全体师生,庄重地把价值3000多元的数码相机赠送给了母校柳条湖小学,感恩之心溢于言表。 小鹏飞在日记中写道:“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尽全力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报效祖国。” 对于未成年的马鹏飞,生活的磨难也许是不幸的,但他勇敢面对,将成为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