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004年10月15日,农历甲申年九月二日,19时15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舞台生活七十周年庆本晚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舞台生活七十周年庆在逸夫舞台举行,演出节目:《山河恋·送信》陈慧迪(上越)王清《断肠人》陶琪(南京) 《西厢记·琴心》华
2004年10月15日,农历甲申年九月二日,19时15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舞台生活七十周年庆
本晚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舞台生活七十周年庆在逸夫舞台举行,演出节目:
《山河恋·送信》陈慧迪(上越)王清
《断肠人》陶琪(南京)
《西厢记·琴心》华怡青(上越)张咏梅(上越)郑国凤(上越)
《明月重圆夜》选段蒋士英(浙江)金静(上越)金烨(上越)
《梁祝·读祭文·哭灵》方亚芬(上越)章海灵(上越)
《祥林嫂·青青柳叶蓝蓝天》黄静(南京)
《香妃·哭头》徐莱(上越)
《火椰村·就义》张咏梅(上越)
《相思树·修渔书》金静(上越)章海灵(上越)
《凄凉辽宫月·死别》张聿(浙江)韩婷婷(虹口)
《祥林嫂·洞房》李丽(浙江)吴凤花(绍兴)
《双烈记·夸夫》陶琪(南京)吴群(上越)
《祥林嫂·天问》方亚芬(上越)
2007年3月10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廿一日,13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3月10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下午为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李孟嘉特别推荐演出,由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助演。
演出剧目:
《小商河》 主演:李孟嘉
《赤桑镇》 主演:林丽,董洪松
《二堂放子》 主演:范永亮,田慧
《古城会》 主演:李孟嘉,任广平
夜场为“越女青春风”系列演出,上海越剧院演出。
演出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 主演:斯钰林,裘丹莉
《北地王·哭祖庙》 主演:杨婷娜
《白蛇传·断桥》 主演:王柔桑,樊婷婷,孟丽敏
《红楼梦·焚稿》 主演:张珺,盛舒扬
《范蠡与西施》 主演:李璐彦,王婕
《花中君子·爬堂》 主演:唐晓羚,王清,张宇峰
200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七日,19时15分:纪念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六十周年演出举行
本晚纪念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六十周年在逸夫舞台演出,表演新编古装越剧《情系山河恋》,由王清、王柔桑、杨婷娜、吴群、吴佳妮、陈慧迪、金烨、唐晓羚、裘丹莉、蔡燕演出。
2007年8月28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六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8月28日演出
本晚逸夫舞台由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沪剧院联合演出。
演出剧目:
《长安悲歌》 主演上海越剧院:杨婷娜,吴群
《孝子镇长》 主演上海淮剧团:梁仲平,丰君梅,孟洪金,刘亚
《小河弯弯》 主演上海越剧院:王清,邓华蔚
《办公室交响乐》 主演上海沪剧院:王惠钧,吉燕萍,滕烨旻
《丽娘寻梦》 主演上海越剧院:徐莱
2007年8月9日晚7:15逸夫舞台东方戏剧之星——王清越剧专场第一场
1.《盘妻索妻·花园会》:王清(饰梁玉书)、吴素英(饰谢云霞)、桂海萍(饰荷香)
2.独角戏:王汝刚、李久松
3.清唱:
《打金枝》选段:张永梅
《祥林嫂》选段:章海灵
《梅龙镇》选段:章瑞虹
4.《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王 清(饰梁山伯)、陈 飞(饰祝英台)、赵 婷(饰四九)、谢琳(饰银心)合唱:(成美华、黄 莺、吴 群、周燕儿)
5.清 唱:
《双烈记·夸夫》、《祥林嫂·青青柳叶蓝蓝天》华怡青
《神王恋》、《追鱼》选段单仰萍
《红楼梦·金玉良缘》钱惠丽(伴舞:本院演员)
6.《情探·阳告》陈 颖(独唱:黄莺)
7.清 唱:茅善玉
8.《怀玉惊梦》王 清(饰石怀玉)鬼魅扮演者:忻雅琴、陈慧迪、张珺、张丽、王喆、樊婷婷
2007年8月10日晚7:15逸夫舞台东方戏剧之星——王清越剧专场第二场
1.《何文秀·算命》王 清(饰何文秀)、华怡青(饰王兰英)、章海灵(饰杨妈妈)、桂海萍(饰杨定金)
2.清 唱:
《孔雀东南飞》、《梁祝》选段:陈 飞
《穆桂英挂帅》选段:吴素英(伴舞:本院演员)
《白蛇传·合钵·苏三起解》金 静
3.《红楼梦·哭灵》王 清(饰贾宝玉)、张永梅(饰紫鹃)(合唱:成美华、黄莺、吴群、周燕儿)
4.《庵堂认母》王志萍(饰师太)、丁笑娃(饰徐元宰)
5.清 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记得草桥两结拜》胡佩娣
《送花楼会》曹银娣
6.《送凤冠》选场:王 清(饰王玉林)、方亚芬(饰李秀英)、章海灵(饰王氏)、金 红(饰李廷甫)、唐晓羚(饰李夫人)、蔡 燕(饰王裕)、桂海萍(饰春香)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1936年春随班到杭州、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范瑞娟参与演出。
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等
1944年9月28日,农历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袁雪芬、范瑞娟合作,在九星大戏院登台,使用雪声剧团之名,首演《雁南归》。
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
1945年1月29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十六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首次合演《梁祝哀史》,并与编导一起对剧目作了重新整理。 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等。
1946年5月在《祥林嫂》剧中扮演牛少爷。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同组东山越艺社。
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
1948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
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
1949年7月进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
1948年9月18日:袁雪芬与范瑞娟二度合作,恢复“雪声剧团”,在大上海**院演出由田汉编剧的《珊瑚引》。该剧借晋代石崇骄奢*逸及其没落的故事,影射鞭挞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的贪得无厌,并在演出广告上写着“豪门斗富,针讽现状”。该剧演出全部用民乐伴奏,引起沪上兄弟剧种的重视。
1948年9月18日:越剧**《祥林嫂》首映,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影片《祥林嫂》在国际、大上海等5家影院上映。
1950年6月30日,农历庚寅年五月十六日: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成立,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范瑞娟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
1950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周扬等中央领导和首都不少文艺界的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1年8月1日,进华东戏曲研究院,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并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
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10月,农历癸巳年: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开拍,越剧彩色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制片厂摄制,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主演。
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主要艺术人员 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
1956年加入中国***
1956年10月19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重编后的《祥林嫂》,由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金艳芳、张桂凤等主演,在大众剧场公演。此次演出本按鲁迅原著的精神,作了重新改编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获1949-1955优秀影片奖——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袁雪芬、范瑞娟获荣誉奖。
1958年6月15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上海越剧院一团携带《梅花魂》、《打金枝》、《穆桂英》等剧,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历时80天。主要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吕瑞英等。
1959年7月14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剧院演员赴川学习川剧。范瑞娟等演员,去四川学习川剧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1960年4月20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廿五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
1960年5月7日,农历庚子年四月十二日: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改建成北京越剧团。
1960年7月22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出席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61年1月18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越剧团撤销,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北京越剧团,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调回上海,仍属上海越剧院原编制(一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
1964年3月15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二日:上海越剧院演出《打金枝》(范瑞娟、张桂凤等主演)在锦江小礼堂招待朝鲜贵宾。
1964年7月15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初七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不准出生的人》——上海越剧院一团在瑞金剧场上演《不准出生的人》,由吴兆芬、平梅芳改编,章琴导演,范瑞娟、金采风、丁赛君、金艳芳主演。该剧连演5个多月。
文化大革命后,重排《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并数次赴香港献演。
1983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范瑞娟唱腔选集》。
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
1988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3集。
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89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
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3年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
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余音袅袅绕梁来》3集。
1999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范瑞娟——越剧艺术影集》
2003年12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范瑞娟唱腔选集》。
2004年02月19日,八十高龄的越剧流派创始人范瑞娟携其10位传人在上海银发大厦与喜爱她们的戏迷观众见面,为她所著的《范瑞娟唱腔选》一书举行签名售书活动。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2008年5月23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时30分:四川 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举行。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
此次义演范瑞娟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
1933年立夏,进新登女子戏班“东安舞台”科班学艺,初学花旦,后习老生。文戏师傅俞传海,武戏师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学习过长靠短打、大小花脸和猴戏等基本功,能从三张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过《火烧连营寨》中的赵云、《涌金门》中的武松、《大刀收关胜》中的关胜、《龙潭寺》中的开口跳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1933年11月随科班来上海演出于南洋桥叙乐茶楼,与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后来又与男班演员马潮水和花碧莲合演《碧玉簪》等戏。 1939年11月11日,农历己卯年十月初一日,东安剧社分拆,徐玉兰、吴月奎等组“兴华越剧社”,演出于上海长乐戏院,并特邀金香凤、孙妙凤加入;水云剧团新人金艳芳与汪笑真、钟云香等原东安剧社的部分人员组成“东南剧社”,演于上海汇泉戏院。 1933年后,徐玉兰又随 “东安舞台”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江西一带。 1937年初,随“东安舞台”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闸戏院,后到大中华戏院、南洋戏馆、会乐戏馆、南市戏馆演出。曾与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还曾和名角儿七龄童一起演绍兴大班《杀子报》等。“八一三”事变后返乡。 1939年初,随科班再度来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戏院,相继演出一批新剧目。 1939年11月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1年12月19日,在上海老闸戏院与施银花搭档正式挂牌改演当头肩小生。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索夫》,一举获得成功。 1942年6月施银花邀徐玉兰赴宁波演于天然舞台。 1945年6月21日,傅全香、徐玉兰在九星大戏院合作主演《浮生六记》。 1942年下半年与施银花一起至宁波天然舞台演出。之后,徐玉兰又与二肩花旦魏兰芳搭档,“唱红宁波半爿天”。 1943年6月,徐玉兰从上海请来刘涛先生排练剧本戏,改变了越剧原先那种无文字、无剧本、轻舞美的缺点,把越剧从“幕表戏”一举推进到“剧本戏”这样一个全新的表演形式,揭开了宁波越剧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徐玉兰应傅全香之邀重来上海,两人搭档在斜桥路新开张的美华大戏院演出。 1945年下半年与筱丹桂搭档。先是在天宫大戏院,后转至国泰戏院。两人上演的《是我错》一剧,轰动一时。当时,徐玉兰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芳、范瑞娟齐名。 1945年9月1日,徐玉兰参加丹桂剧团,与筱丹桂合作演出于大来剧场。 1945年12月24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7年5月25日,上海国泰大戏院上演筱丹桂、徐玉兰主演的新戏《是我错》,演至10时35分,剧场西面天花板坍塌,17名观众受伤。 1947年7月29日,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此十人并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9月25日,徐玉兰自组玉兰剧团,演出于上海龙门大戏院,首演剧目为徐进编剧、金风导演的《香笺泪》,搭档的旦角是戚雅仙。并聘请吴琛、庄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导,排演了《国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戏。在龙门大戏院、国泰戏院和明星大戏院演出。 1948年,先后与戚雅仙、姚素贞、王文娟搭档。 1948年9月23日,玉兰剧团迁往明星大戏院演出,王文娟加盟,首演剧目《风萧萧》,由方隼编剧,殷鸣慈导演。由此开始了徐玉兰与王文娟的长期合作。 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剧,以配合当时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受到政府的表扬。1950年6月30日,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范瑞娟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 1951年6月2日,上海越剧界集会于文联礼堂控诉张春帆。袁雪芬、傅全香、徐玉兰、邢月樵等演员,在会上列举了张春帆欺压越剧艺人的罪恶行为,要求政府严厉惩处。 1952年7月,率玉兰剧团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成为总政文工团下属的一个越剧队。 1952年10月,参加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西厢记》中饰张珙,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深入前线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并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得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兰剧团调回上海,编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担任主要演员。 1954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王文娟因《春香传》一剧双双荣获华东戏曲会演表演一等奖。 1955年随团去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饰《西厢记》中张珙。 1955年6月19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同年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联方面将“惊艳”一场摄成**。9月10日,离开新西伯利亚回国。 1957年6月1日,上海越剧院二团由庄志编剧、石景山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在大众剧场上演。 1958年2月18日,由上海越剧院二团徐玉兰、王文娟主演,徐进编剧,吴琛艺术指导,钟泯导演的《红楼梦》,首演于共舞台。《北地王》、《红楼梦》被誉为徐派小生的两大丰碑。 1958年6月28日,为纪念关汉卿从事创作700年,上海越剧院二团由徐玉兰主演的《关汉卿》,在大舞台首演。 1958年加入中国***。 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根据中越文化合作协定,由上海越剧院组建的中国越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在河内、海防等9个省市演出28场,观众逾20万人次,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追鱼》、《党员登记表》、《打金枝》、《断桥》、《风雪摆渡》、《拾玉镯》、《盘夫》、《评雪辨踪》等。徐平羽任团长,吴琛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 1959年7月16日,上海越剧院二团与天马**制片厂合作,拍摄彩色越剧艺术影片《追鱼》,应云卫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1959年9月23日,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的上海越剧院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剧院负责人和主要演职员有胡野檎、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刘觉等20人。周恩来与大家作了长时间交谈,对越剧的发展、音乐唱腔的改革和男女合演等问题,谈了看法。 1959年9月30日,上海越剧院二团与天马**制片厂合作,拍摄的彩色越剧艺术影片《追鱼》完成。该片由应云卫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1959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1960年3月2日,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男女合演的《十一郎》,首演于丽都大戏院,由吴琛、徐玉兰编剧,陈鹏导演,史济华主演。演出受到文艺界好评。《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戏剧》等报刊载文赞扬。 1960年7月22日,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开幕。这次会议是“文代会”与各协会的代表大会穿插进行。上海越剧院的袁雪芬、吴琛、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苏石风,合作越剧团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剧团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马科、梁斌等出席。 1960年12月23日至1961年1月26日,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共演出剧目计有大戏《西厢记》、《红楼梦》、《碧玉簪》、《金山战鼓》、《追鱼》,小戏《打金枝》、《阳告》、《行路》、《断桥》、《拾玉镯》、《做文章》、《评雪辨踪》、《盘夫》等。 1961年7月1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主办,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在杭州饭店招待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党政代表团,周恩来总理陪同观看,观后会见了徐玉兰、王文娟。金日成主席当面邀请该剧访问朝鲜。 1961年8月17日,由上海市委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徐玉兰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院招待加纳总统恩克鲁玛。 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春香传》、《打金枝》、《盘夫》、《挡马》等。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下旬,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刘少奇、周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1962年,与王文娟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唱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1962年7月,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被摄制成**。 1962年12月底至1963年1月中旬,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上海越剧院徐玉兰、王文娟,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唱剧《红楼梦》的排练进行辅导。金日成在首相府接见徐平羽、徐玉兰、王文娟,并合影留念。 1964年10月7日,由上海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演出的《打金枝》(吕瑞英、陈少春等主演)和《母子会》(徐玉兰、周宝奎主演),在友谊**院招待以范文同总理率领的越南党政代表团。 1964年10月10日,上海越剧院二团97人参加了金山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吴琛、徐玉兰、王文娟等均参加,为时8个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玉兰曾赴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10月12日,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2年7月,徐玉兰所灌《红楼梦》唱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玉兰唱腔集成》问世。 1992年,徐玉兰摄制了8集电视片《徐玉兰艺术集锦》。 1993年4月,八集电视剧艺术片《徐玉兰艺术集锦》在上海电视台首播。 1994年10月,传记《徐玉兰传》出版。 2003年6月27日,徐玉兰在宁波新芝宾馆多功能厅参加“宁波越剧革新60周年纪念活动”。 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玉兰影集》。 2006年3月4日,题为《越剧“生”角流派》的演讲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戏剧作曲家连波等与越剧戏迷们见面交流。《越剧“生”角流派》是原定这次徐派、范派的演讲主题。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听说有这个活动之后,非常想到现场与她朝夕思念的观众见面。可是,由于医生坚决反对她带病出席任何活动,范瑞娟只能通过老姐妹转告大家:祝当代的越剧明星们,新戏越来越多,越唱越好,继承前辈风采,发扬自己特色。祝关心越剧事业的戏迷越来越多。徐玉兰在讲台上深情地说:“眼睛一眨,越剧诞辰已百年。想想心情就激动,自己的舞台生涯已经有70多年啦。从草台班子起家,一路坎坎坷坷,直到越剧兴旺发家,我们是越剧发展的见证人。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百年前的草台班子,如今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我们不能忘记越剧的祖辈、不能忘记在幕后对越剧音乐默默耕耘、奉献智慧的老师们。”在贺绿汀音乐厅里,连波播放了他精心剪辑的越剧生角流派的代表唱段。钱惠丽、韩婷婷、王君安为戏迷演示了《红楼梦·洞房》、《梁祝·楼台会》、《盘妻索妻·赏月》等片段,受到阵阵喝彩。 [7]2006年3月27日,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4月9日,作为越剧百年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顾锡东戏剧艺术越剧票友大赛”在西塘水上舞台拉开序幕。来自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越迷们在此摆开擂台,追忆剧作家顾锡东。徐玉兰为优胜选手颁奖 2008年5月23日,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此次义演,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员如章瑞虹、许杰、张承好、孙智君、王志萍、郑国凤、金静、韩婷婷、傅幸文参演;浙、闽在沪的越剧演员如王君安、赵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辈艺术家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兰、尹小芳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演出在盛舒杨演唱的歌曲《祈祷》中开场,何赛飞演唱一段评弹开篇《蝶恋花》,赵志刚清唱《一封来自灾区前线的信》。义演活动得到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SMG文艺中心将义演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星期广播音乐会”特别节目直播。[ 2013年11月9日,出席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现场,被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93岁高龄的徐玉兰老师亲自到场领奖。
每部越剧里都有不少名段的!
比如《红楼梦》: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想当初
金玉良缘
宝玉哭灵
问紫鹃
《梁祝》:草桥结拜
十八相送
回十八
楼台会
记得草桥两结拜
十相思
《盘妻索妻》:洞房悄悄
荷亭赏月
其实我觉得 还有 露真全场也很棒的,不防去听听,君安里面版本的!
《盘夫索夫》:为妻也有比喻在
见你终日闷滞滞
官人好比天上月
我道奸贼生奸女
世上哪有你这种奇人啊
还有接下来 后盘夫 整场都很棒的!
碧玉簪》:主要是送凤冠、三盖衣、归宁几场!
《双珠凤》:送花楼会-兴冲冲奉命把花送
祭凤
失凤等等。。
《王老虎抢亲》:戏豹、寄闺主要这些。
正月十五是元宵,人山人海闹盈盈。。。。。
另外:山河恋送信
情探·送王郎
沙漠王子算命
沙漠王子叹月
桃花扇·追念
何文秀·桑园放妻
何文秀·九里桑园叫算命
何文秀·叠纸雁
何文秀·私访:春风送暖万物新~~~~~~~~~~~~~~那老丈家破人亡受害深
小生名唤何文秀等等等等等等。。。。。。。。。。。。。。
我在有500G戏曲资料免费下载的学知网查到的:
wwwdownknowcom
/戏曲艺术/越剧/音频/_音频片断/_袁派/朱东韵/相思树·绣鱼书(朱东韵)mp3 [0] 13MB
其他免费下载的越剧还有:
│ │
│ ├—胡佩娣
│ │ │ 胡佩娣 投江 伴奏mp3
│ │ │ 胡佩娣 投江mp3
│ │ │ 胡佩娣 问君能有几多愁 伴奏mp3
│ │ │ 胡佩娣 问君能有几多愁mp3
│ │ │ 胡佩娣 家mp3
│ │ │
│ │ └—胡佩娣CD专辑
│ │ 1情深·阳告(三枝香)mp3
│ │ 10红梅记·书房mp3
│ │ 11红梅记·分别mp3
│ │ 12问君能有几多愁·妾愿死在君前头mp3
│ │ 13锦楼绮缘·盼讯mp3
│ │ 14锦楼绮缘·斥柳mp3
│ │ 2情深·阳告(风云易测)mp3
│ │ 3情深·行路mp3
│ │ 4杜十娘·不幸我自幼死爹妈mp3
│ │ 5孔雀东南飞·雀离mp3
│ │ 6孔雀东南飞·雀盟mp3
│ │ 7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mp3
│ │ 8梁山伯与祝英台·十相思mp3
│ │ 9家·鸣凤(死何作惜)mp3
│ │ 目录txt
│ │
│ ├—陈颖
│ │ 情探·三柱香ram
│ │ 情探·阳告ram
│ │ 断指ram
│ │ 断指记·合扉ram
│ │ 断指记·辩冤ram
│ │ 梅花魂·落崖ram
│ │ 梅花魂·这风暴骤间来临ram
│ │ 碧玉簪·送凤冠ram
│ │ 红楼梦·与姑娘ram
│ │ 陈颖 赖婚记rm
│ │
│ ├—陈飞
│ │ 陈飞 下凡(链缠身体骨裂)mp3
│ │
│ └—颜佳
│ 十八相送mp3
│ 情探·行路(颜佳)wma
│ 颜恝 情探-行路rm
│
├—_其他
│ │ 1mp3
│ │ 2wav
│ │ 2002嵊州越剧节-四大美女联唱(方亚芬-杨贵妃 黄美菊-貂蝉 王志萍-西施 陈 颖-昭君)rm
│ │ 51rm
│ │ changhuiguirm
│ │ shenyuerm
│ │ Track09mp3
│ │ yl(ts)rm
│ │ yz-ylhrm
│ │ [音频]长征影剧院惠丽讲话和加唱mp3
│ │ 《一夜新娘》选段wma
│ │ 《日落日出》选段wma
│ │ 《梁祝·送兄》ra
│ │ 《红楼梦·晴雯补裘》ra
│ │ 「 鸳 鸯 剑 之 劈 牌 」(徐持平)rm
│ │ 七步诗(曹植)rm
│ │ 全国十大名票越剧联唱rm
│ │ 断太后rm
│ │ 梅秀文 拜年rm
│ │ 沈园-钗头凤WMA
│ │ 流花溪wma
│ │ 群芳谱rm
│ │ 翠姐姐回娘家选段ra
│ │ 越剧大联唱连环66跳wma
│ │ 陈辉玲 相思曲rm
│ │
│ ├—ztv录音
│ │ │ 626rm
│ │ │ 《拜月亭记》选段一rm
│ │ │ 《拜月亭记》选段二rm
│ │ │ 《盘夫》选段(谢群英)rm
│ │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外国友人)rm
│ │ │ 沙漠王子-算命(俞文娟)rm
│ │ │ 西湖山水还依旧(梅秀文)rm
│ │ │
│ │ ├—流花溪
│ │ │ 流花溪(一)rm
│ │ │ 流花溪(二)rm
│ │ │
│ │ └—琵琶记
│ │ 《琵琶记》选段一(江瑶)rm
│ │ 《琵琶记》选段三(江瑶)rm
│ │ 《琵琶记》选段二-取孝帕rm
│ │ 《琵琶记-糠米本是两相依》(洪瑛)rm
│ │
│ ├—丁赛君
│ │ 兄妹上街(丁赛君、王文娟)58rm
│ │ 碧玉簪·头洞房(丁赛君)58rm
│ │ 袁樵摆渡(丁赛君、金采凌、周宝奎)55rm
│ │
│ ├—杭广实况广播
│ │ │ radio45rm
│ │ │ 《断指记》选段(陈颖)rm
│ │ │ 《梅龙镇》选段rm
│ │ │ 《白兔记-惊书》(董柯娣 洪瑛)rm
│ │ │ 广播实况(125)wma
│ │ │ 杭广实况广播录音(20031227)rm
│ │ │ 杭广实况录音(1229)wma
│ │ │ 杭广电台11月23日温州之行录音剪辑(一)(127)wma
│ │ │ 杭广电台实况录音(1219)wma
│ │ │ 杭广电台实况录音(128)wma
│ │ │ 湖滨惜别(竺小招)rm
│ │ │ 端午特别节目-多版本白蛇传rm
│ │ │ 竺水招专辑(杭广实况录音528)rm
│ │ │ 菱花镜(葛临镫)rm
│ │ │ 越剧《碧玉桃花》等选播rm
│ │ │ 金丝鸟(茅善玉)rm
│ │ │
│ │ ├—《流花溪》改编版
│ │ │ 《流花溪》尾声rm
│ │ │ 《流花溪》改编版(一)rm
│ │ │
│ │ └—顾锡东作品回顾
│ │ 《七娘救夫》选场rm
│ │ 《双轿接亲》选场rm
│ │ 《长乐宫》选场rm
│ │ 五女拜寿-汉宫怨-陆游与唐琬(选段)rm
│ │
│ ├—杭越二团 新白蛇传
│ │ 20031248434761767rm
│ │ 20031248442876247rm
│ │ 2003124844850209rm
│ │ 20031248482924910rm
│ │ 20031248485029569rm
│ │ 2003124849518007rm
│ │ 20031248525632889rm
│ │ 20031248531345853rm
│ │ 20031248534479588rm
│ │
│ └—著名唱段
│ │ 凄凉辽宫月mp3
│ │ 商芳臣二堂舍子rm
│ │ 孔雀东南飞mp3
│ │ 文成公主mp3
│ │ 桃李梅同舟mp3
│ │ 棒打薄情郎mp3
│ │ 沈于兰一赶三《惊艳》rm
│ │ 琴挑mp3
│ │ 盘夫mp3
│ │ 赖婚记mp3
│ │ 越剧-沙漠王子-算命mp3
│ │ 越剧-双烈记-夸夫mp3
│ │ 越剧-盘夫mp3
│ │ 鱼针记mp3
│ │
│ ├—三夫人
│ │ 三夫人mp3
│ │ 三夫人(金采凤、吕瑞英)rm
│ │ 三夫人(金采凤、吕瑞英)2rm
│ │
│ ├—十八相送
│ │ 十八相送(徐玉兰、王文娟)rm
│ │ 十八相送(戚、毕)62wma
│ │ 十八相送(范瑞娟、傅全香 61)rm
│ │
│ ├—春香传
│ │ 春香传农夫歌mp3
│ │ 春香传重圆歌mp3
│ │
│ ├—楼台会
│ │ 楼台会(方雪雯、颜恝)mp3
│ │ 楼台会1(徐玉兰-王文娟)rm
│ │ 楼台会2(徐玉兰-王文娟)rm
│ │ 楼台会(傅全香 范瑞娟)mp3
│ │ 楼台会(尹桂芳、戚雅仙)mp3
│ │ 楼台会(尹桂芳、戚雅仙)rm
│ │ 楼台会(戚、毕)wma
│ │
│ ├—白蛇传
│ │ 为妻是千年白蛇峨眉修mp3
│ │ 泪滴灯花开mp3
│ │ 白蛇传断桥mp3
│ │
│ ├—盘夫
│ │ 盘夫索夫(金采凤-陆锦花 52年)rm
│ │ 盘夫(尹桂芳、傅全香)rm
│ │ 盘夫(范瑞娟、傅全香)rm
│ │ 盘夫(袁雪芬、徐玉兰)rm
│ │ 盘夫(金采凤,徐玉兰)mp3
│ │
│ ├—红楼梦
│ │ 共读西厢mp3
│ │ 宝玉哭灵mp3
│ │ 越剧-红楼梦-想当初mp3
│ │ 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mp3
│ │ 金玉良缘mp3
│ │ 问紫鹃mp3
│ │ 黛玉焚稿mp3
│ │
│ └—送凤冠
│ 送凤冠(张云霞、刘丽华)文革后rm
│ 送凤冠(张云霞、庞天华)rm
│ 送凤冠(徐玉兰、金采凤、周宝奎)80rm
│ 送凤冠(徐玉兰,傅全香)mp3
│ 送凤冠(袁雪芬、徐玉兰)rm
│
├—_吕派
│ │ 孙智君-骂堂mp3
│ │
│ ├—吕瑞英
│ │ 三看御妹拈香(吕瑞英、朱东韵)61rm
│ │ 刀光剑影等闲视—张桂凤,吕瑞英ra
│ │ 别洞观景(吕瑞英早期)rm
│ │ 打金枝·哭诉(吕瑞英、张桂凤)mp3
│ │ 打金枝·头戴珠冠压双鬓(吕瑞英)mp3
│ │ 穆桂英出征(吕瑞英、俞少平 61年)rm
│ │ 花中君子见凤鸣气得我五内俱焚(吕瑞英)mp3
│ │ 花中君子·赠弟卖身银(吕瑞英、赵志刚)mp3
│ │
│ └—吴素英
│ │ 吴素英-拷红mp3
│ │ 吴素英-武松杀嫂rm
│ │ 吴素英-金宋连年动刀枪mp3
│ │ 吴素英-骂堂mp3
│ │ 越剧 吴素英 断桥1mp3
│ │
│ └—吴素英专辑
│ 吴素英 三看御妹·误病mp3
│ 吴素英 九斤姑娘mp3
│ 吴素英 凄凉辽宫院mp3
│ 吴素英 十一郎mp3
│ 吴素英 打金枝mp3
│ 吴素英 拷寇mp3
│ 吴素英 穆桂英·挂帅mp3
│ 吴素英 穆桂英·责夫mp3
│ 吴素英 窦娥冤mp3
│ 吴素英 西厢记·寄方mp3
│ 吴素英 骂堂mp3
因为你可能是用手机上网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个用电脑上网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个图标“点击下载”,只要点击它就能下载
问了问题要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请尊重他人劳动,谢谢
第一场 喜讯
〔幕启:李府寿堂。李廷甫、李夫人同上。
李廷甫 (念)庆寿诞彩幛高悬,
李夫人 (念)有明珠掌上承欢。
老爷今日寿诞,容为妻拜贺。
李廷甫 夫人免了吧!
李夫人 哪有不贺之礼。
李廷甫 好好,老夫人也有一礼。
〔夫妻同拜毕。内声:“**庆寿!”夫妻笑。
李秀英 (念)华堂开寿诞,
歌鼓乐天伦。
今日爹爹寿诞,女儿为爹爹拜寿!
李廷甫 起来!秀英知书达理,真乃贤孝女儿。哈哈哈哈!
老夫人 正是。
春香 老爷、夫人在上,春香叩头!
扩展资料
越剧《碧玉簪》传统剧。明朝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秀英许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因求婚不成,便买通孙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连同伪造的情书,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于新房之中,玉林果然中计,疑秀英不贞,备加冷落和凌辱。
廷甫闻女被虐,赶往王府责问,玉林方出示情书、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中魁,请来凤冠霞帔向秀英认错赔礼。
碧玉簪为越剧金派名篇,女主角李秀英的初代扮演者为金彩凤
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葬花,金玉良缘,焚稿,哭灵出走
梁祝--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楼台会
何文秀--狱中,桑园访妻,哭牌算命
盘妻索妻--洞房
西厢记--琴心
血手印--法场祭夫,三杯酒
祥林嫂--问天
追鱼--书馆,观灯
双烈记--夸夫
春香传--爱歌
孟丽君--探病(见画像)
沙漠王子--算命
碧玉簪--三盖衣,送凤冠
珍珠塔--赠塔,后见姑
情探--阳告,行路
李娃转--曲江责子,莲花落,剔目
北地王--哭祖庙
孔雀东南飞--雀离,雀盟,人去楼空
杜十娘--怒沉
山河恋--送信
浪荡子--叹钟点
另外还有穆桂英挂帅,忠魂曲,红色医生,洛神,唐伯虎点秋香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