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泰山的道教始于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时,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间,张陵弟子崔文子上山采药炼成“黄赤散九”,于瘟疫流行时救人万计。从此,道教在泰山开始传播。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土理想
泰山的道教始于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时,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间,张陵弟子崔文子上山采药炼成“黄赤散九”,于瘟疫流行时救人万计。从此,道教在泰山开始传播。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土理想的修行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道教认为泰山神和泰山奶奶是泰山最重要的神。供在碧霞祠的碧霞元君,成为信徒心目中最灵验的女神,他们认为只要“积德行善,心地真诚,跟她求啥,她都会答应”。直到现在来泰山的游客,都以朝拜泰山奶奶为首要目的。 在泰山修炼过的著名道冠有崔文子、张炼师、邱处机、张三丰等几十人。崔文子是泰山的早期道人,他采集山百药,制成了“黄赤散九”,为民治病,为道教在泰山奠定了雄厚的民间基础。张炼师是泰山第一位女道人,她曾陪京师大臣朝拜岱岳,在泰山万仙楼桃花涧断崖上,还有当年张炼师的题刻。有一首《送东岳张炼师诗》道:“东岳真人张炼师,高雅清淡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 全真派在泰山的影响极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道观,尤以邱处机的名气为大。据泰山地方史志记载,王重阳的队内弟子、全真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曾修炼于后石坞的金丝洞。以碧霞祠为代表的道教观院,现在仍然是泰山宗教的主流,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日,来为泰山奶奶过生日的善男信女们不计其数。 唐高祖李渊称帝以后,传说太上老君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后裔,子孙应当享国万年。《唐会要》卷50《尊崇道教》说:“武德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浮山县)羊角山,见一老臾,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于孙享国千岁。’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所以,唐代以道教始祖老子为李氏祖先,道教得到大力发展。唐高宗李治为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令诸州各建观一所,在泰山王母池西侧遂建“岱岳观”,俗称“老君堂”。自唐太宗开始,对炼丹术十分重视,迷信长生不老之药,结果唐太宗、唐高宗均因服丹过多而中毒身亡。唐宪宗也终于以“取饵过当,暴成狂躁之仪,以至弃代。”(《旧唐书》131卷)唐高宗和武则大于显庆六年(公元661年)。遣道士郭行真等人特到泰山建醮造像,并立《双束碑》。接着高宗、玄宗相继登封泰山,黄老道教在五岳之首即进入鼎盛时期。唐代不少著名道仙不断来泰山修道传教。传八仙之一吕祖曾三至泰山,并在岩洞炼丹。西王母也久居泰山。
唐玄宗时(公元712-756),泰山女道张炼师居岱顶玉女祠。传开元年间,张炼师与李某同至泰山学道,后来,某借家有妻妾为由,辞别而归,官至大理丞。安禄山叛乱时,李携妻至襄阳。后又独去扬州,途中与张炼师相遇(张邀其同宿,李见门庭壮丽,殿宇璀璨,舞妓婆娑,中有持筝者酷似家妻,歌舞毕罢,张炼师呼唤持筝者,奖赏沙果,并系于裙带之上,遂散去。次日,李复至门庭,只见荒秽无人迹 ,速回襄阳寻其妻,果见裙带系沙果,问其故,妻子答曰:“一夕,梦见五、六个舞妓追赶我说:‘张大仙人唤你去为她拨筝。’”我便随去弹筝,临别仙人以沙果系于我裙之上。李这才恍然大悟:知当年女道张炼师已得仙升天。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赋《送东岳张炼师诗》颂其女道:“东岳真人张练师,高情雅淡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金缕机中抛锦宇,玉清坛上着霓衣。去衢不用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归。”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张练师曾陪京都大臣朝拜岱岳,至今在万仙楼后楼花涧断崖上,仍存当年张炼师题刻。
泰山道教在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宋真宗封泰山时,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大帝”,封主管东方和泰山的天神青帝为“广生帝君”,封泰山老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接着拓建岱庙,创建碧霞祠,大兴土木,宫观林立。同时命大臣王钦若、张君房等编辑道藏。徽宗(公元1101—1125年)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校定镂版,刊行全藏;又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一时道教大盛。这时有山东诸城人张景岩隐居岱阴明月嶂,结茅为庵,常采紫芝制“仙药”故至今有“采芝庵”遗 址。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把“善服食,得延年”的泰山隐士秦辨召至京城,亲自接见,并赐号“贞素先生”。宋皇佑间炼师庞归蒙在岱麓王母池炼丹修道。 道教在金代之前统称为“天师道”。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创立以道教为主,兼融儒释的全真道。此后,道家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正一派道士一般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全真派道士须出家。泰山主要是全真派。金时,山东栖霞人丘处机19岁在宁海昆嵛山(今牟平东南)出家,拜王重阳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入磻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人称“蓑衣先生”。随后去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为龙门派创始人。后来他携其弟子在岱麓长春观,常居观内,人称“长春真人”,并在岱阴金丝洞炼丹。元太祖成吉思汗尊其为神仙,元世祖忽必烈赐号“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泰山小史》:“泰山南址有长春观,丘以全真为教,元时赐号‘无为演道大宗师’别号‘长春’后去峄山遂仙。”《岱史》载,长春观内有丘神仙牒碑,刻成吉思汗皇帝敕旨。继而,丘处机的女弟子訾守慎住持长春观,元帝赐号“妙真”。
元代,泰安埠上保人张志纯,6岁能诵五经,12岁入泰安城“会真宫”学道,数载道行超群。号“天倪子”。其道名“志伟”,元惠宗为其更名为“志纯”,赐号“崇真保德大师”,受干紫服。其间任东岳庙住持,东平路捉点道教官,曾创建泰山南天门,重修嵩里山神祠。郡人王天挺赞云:“冰霜外洁,日星内炳”。羽化(古时成仙为羽化,后世称道教徒逝世为羽化)时年120岁,临亡自云:“脱下娘生皮袋,此际乐然轻快。百尺竿头进步,蓬元洞府去来。前世宿德医僧,今作道门小才。”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和徐世隆均有《送天倪子归埠山诗》。这时徐世隆与道家方士结交最相契,与张志纯时常登岱同游,或居岱庙切磋道术,成为翰林名道。 他收留三个顽童为徒:其一教习泅水,其二教授汉书,其三授于考举之业。后来,习泅水者恰遇济南府城被黄河洪水所淹,泅水数众人千万,封爵位嘉赏;授汉书者双目失明,靠说书乞食为生;授考举者登科应爵位,年80余岁时,世险复来相见。到明朝中期天顺间,世隆又来泰山,这时,唯有岱麓升元观一老道士识其面貌,黑发童颜如儿时所见,后来不知去向。道家把徐世隆吹虚为神仙,成仙是假,与天倪子交结其深是真。徐世隆有诗为证:“九十行年发未花,道人风骨饱烟霞。洞天福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牛膝药灵斟美酒,兔毫盏净啜芳芽。隐居自爱陶宏景,莫作山中宰相夸。”天倪子羽化后,徐世隆又赋《记梦五言诗》寄托哀思。
此外,岱阳老人寨如今有“朗然子洞”,元初刘朗然修道处;岱顶鹰愁涧东崖有“清静石屋”,洞极深广,石床天然,清泉香冽,元初宁海女道孙清静修真于此。元代中期又有泰安女道毛仙姑筑庵徂徕山,修持30余年,于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十一月十九日羽化,并留遗言:“混处修持三十年,是非海里了真缘。如今脱下皮襄日,拍塞灵空永自然。” 传说明代有著名道人张三丰,曾在岱阴明月嶂北岩洞修真炼丹,后称“懒张石屋”。张三丰名张君宝,别号“保和容忍三丰子”,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县)人,力大无比,能移禅塔。 到清代至民国间,道家仍是泰山洞穴或危崖茅棚,处处流其踪迹。所以道教在泰山历代不息,神宇遍布。至今保留完好的道教祠庙尚有20余处。
洪武十五年(1382),在京师设道录司,隶属于礼部,作为管理道教的最高行政机关;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分别掌握府、州、县的道教事务,均归道录司统辖,俱选精通经典、道行端洁的道士担任。司署设在岱庙和碧霞祠,加强对道士女冠的检呸,明清两代泰安岱庙住持一直由朝廷直接任免。道教附属于朝廷行政之下,失去了过去在政治上的一点相对独立性。洪武三年(1370)随着封禅制的嬗变,还取消了“天齐大生仁圣帝”的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恢复了山神的本来面貌。洪武十年、十一年、二十八年、三十年,又先后派遣道士吴永舆、乐本然、朱锋如等改祭东岳泰山神。
明成祖以后,不少帝王都和道士中的术士往来,特别是世宗和神宗,他们喜爱各种方术,相信符箓和斋醮。明代对道书的整理也十分重视,道藏刻印完成,颁布全国名山宫观,万历二十七年(1599),神宗差太监李升斋到泰安,并向岱庙颁发《道藏》一部。敕谕住持和道徒,“朝夕礼诵”,以祚“民安国泰,天下太平。”求得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这就是神宗弘扬道教的用意,也是历代统治者利用宗教的目的。
世宗、神宗推崇道教,但神灵并没有保佑泰安神州。据有关泰安地方史志记载:世宗嘉靖八年(1529),泰安蝗、九年又蝗,十六年泰安大水、三十泰安水,“溺死者众”,三十一年,“泰山大饥饿,饿莩枕籍,民多取其肉食之。”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泰山碧霞宫四方来祷焚者互相践踏,死六十一人(查志隆《岱史》卷),“死者惟咎于事神不恪,及积过所到而已。”(《岱史》卷)。信仰者满怀宗教热情,在茫茫迷雾中寻求希望,但最后得到的只是希望变成泡影,受害的正是那些虔诚于泰山神祇的人民。
封建统治者不仅通过泰山神只是麻醉人民,还借此对香客进行经济剥削。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朝廷用镇守太监黎鉴的建议,征泰山香税。从遥参亭经红门到岱顶设分理官6员,总巡官1员,规定本省香客每人5分4厘,外省9分4厘。因外省香客报名,一律改为税银8分。清初增加到1钱4分。据明张岱在《岱志》中记载:“合计入山者,日八九千人,春初日满二万。”“岁入二崐三十万两”。至于香客施舍的珠宝、玉石、首饰、金银娃娃、铜钱藩盖袍服、纱罗缎布等,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钱财“充国税若干,充齐鲁间藩禄官廪军储公府之费若干,……取给殚尽。”(《岱史》卷18)“山东合省官,自巡抚以至州目,皆分及之。”群众奉献给泰山神祇的钱财却进入了官吏的私囊。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才诏令废除香税。
明末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方文化开始传入并发生影响。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封建统治者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利用传统的封建神学这个工具,清康熙帝就曾说过:“一切僧道,原不可过于优崇。”正统的道教逐渐衰落,但是由于道教与民间宗教有传统的渊源关系,道教依然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这个时期,泰山道教出现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祭泰山神的活动,由帝王将相逐渐普及于民间;二是东岳大帝逐渐被碧霞元君取而代之。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重修岱庙碑记》中概述了这种演变:“盖由柴望一变为封禅,由封禅再变为神仙”。以碧霞元君为代表的神仙道教,在泰山得到空前的发展。
早在宋真宗封泰山时,在岱顶玉女池得一石像,赐名“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专建“昭真祠”以祭祀,道教常常因人因事因物而设神,于是对此又加以附会。并撰著了经文,如《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就声称:“泰山岱岳,奠靖坤元,中有元君,号曰天仙”,“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为了将碧霞元君纳入道教神祇的行列,还编造神话传说,这就是《历代神仙通鉴》中所说的,大茅君泰山获偶,“八月月盈之夕至泰山完婚”,大茅君是道教茅山宗的始祖,元君是他的夫人,当然也是道教中的神,清康熙间还在岱庙东御座增建了“三茅殿”。这样,一人传其虚,万人传其实。碧霞元君的身价也愈来愈高,最初是东岳大帝的侍女,后来成为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则成了受玉帝任命的天仙,人称泰山老奶奶,其地位当然超过东岳大帝了。清人记载:“礼岱者皆祷於泰山娘娘祠庙,而弗旅于岳神久矣。”以至到本世纪初,泰安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
信徒认为泰山奶奶是泰山的神,只要“积德行善,心地真诚,跟她求啥,她都会答应。”崇奉碧霞元君的活动,大多只是求神保佑赐福,而且主要是当前的切身利益,信徒所要求的一般是“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求子者愿嗣。”(《泰山东岳庙碑》)至于六道轮回、天道承负,还不是急迫考虑的事情,白日飞升、长生不死也无比奢望。但这种宗教活动符合民间信仰及鬼神崇拜心理,同时也与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生产的发展、促使宗教向世俗方向变化这一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1、泰山奶奶原名叫什么2、泰山老奶奶是什么神3、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几号?4、泰山奶奶的人物来历泰山奶奶原名叫什么
碧霞元君,全称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 据说,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叶。相貌端庄,为人聪颖。
三岁懂得人事,七岁即学道法,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时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炼。天空山,就是泰山;黄花洞,就是山顶石室。三年修炼丹成,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虽然传说很久远,但泰山女神之受封还是北宋真宗时的事。
为什么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据道教的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明清以来,直至今日,民间崇拜泰山奶奶的,一直十分兴盛。
碧霞元君神诞之日是四月十八,正是泰山地区春暖花开的时候,每到此时,登顶上山为碧霞元君烧香奉祀、许愿还愿者,常常是山上山下,连成一片。
扩展资料:
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据道教的传说,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
参考资料:
泰山老奶奶是道教神仙。泰山奶奶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因坐镇泰山泰山老奶奶,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俗称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泰山老奶奶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泰山老奶奶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发展
碧霞元君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碧霞元君"一名盖出现于唐代,此时也应该出现了其祠庙。宋代,碧霞元君庙在一些地区有零星分布,明成化以后祠庙数量急剧增多,行宫遍布大江南北。碧霞元君庙会规模较大,在华北的一些地区规模尤大。碧霞元君庙的规模不一,有一些相当大,超过了泰山的祖庙。
皇帝、王公、太监、官员、僧道、士绅、百姓、军人等阶层都参与了碧霞元君庙的修建。碧霞元君庙大多有香火地。其祠庙由道士主持的较多,由僧人管理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地方有碧霞元君庙与东岳庙、天妃宫混淆的情况。对于碧霞元君这种民间信仰,一些封建士大夫颇有微辞。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几号?2009年06月18日。
第三朵云的圣母指的是第三朵云的皇后。他们是道教神仙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是财神赵公明的三姐妹,分别叫赵云晓、赵琼晓和赵必晓。
碧霞远君又称仙玉碧霞远君,俗称泰山奶奶,其诞生的时间和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女道家,黄帝说、华山说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神(道教),被称为碧霞元君,泰山,东岳的天上女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它的道场是泰山,中国五岳的东部山脉,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碧霞的影响是在山东泰安传播的,几千年来,尤其是明清以后,对中国北方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碧霞的故居是泰山祖母居住的地方。它已经渗透了近一千年的精神文化,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缩影。
项目景区内有建于公元前280年的魏王城,现存的古城墙遗址,是乐陵的起源。景区内的三女墓是碧霞的姐姐碧钟的墓。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出土了许多文物。
林夏元君故居修复,恢复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两个大厅(太后庙,云寺)六分房子,翼二桥,广场,四大天王,明,转运馆,寺庙,庙宇,日月潭,观音殿,文昌庙,古代的网站。花园建于宋真宗时期早期夏元君的故居。
泰山奶奶的人物来历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泰山老奶奶: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泰山老奶奶的修道得仙者。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泰山奶奶又叫碧霞元君,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泰山老奶奶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山老奶奶的泰安市。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扩展资料:
岱庙遥参亭内自明以来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现遥参亭正殿内仍奉祀碧霞元君,东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
元君庙在泰山有上、中、下三庙。宋代以后,元君庙遍及全国,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
泰山之外,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太原、山西晋城、山西蒲县、山西万荣、河南鹤壁、陕西西安等7处。
-碧霞元君
能供奉,需要打点一下。
泰山老奶奶请到自己的家里来,那么还要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一步一步的去办理一1的都做到,这就显示着你是非常有诚意的,所以呢,按照你们的说法也一定是这样的做法,这种信仰才会很灵验。可以向当地的一些老人或者家里有这种摆设的人家咨询一下。那么你就会清楚该怎么做,不过呢,你心里也应该明白,这只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心理的期望和安慰而已,真正的幸福生活还要靠自己用双手实际的去创造,这一点我希望你要牢记,但是我祝你家庭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一次去泰山不能到最顶烧香
来月经能不能去爬泰山,烧香呀
我想请教一些关于拜泰山的一些问题
想去泰山拜拜神仙请问各位拜的时候,还有烧香等有什
怎样给泰山奶奶烧香
第一次去泰山不能到最顶烧香
我是泰山当地人。
在爬山的时候,会有人说,到山顶烧香不好。其实,他们就是故意这样说的,
目的是让你在他们那里烧香,这样,他们能挣一部分钱。其实,他们都是香托。
哈。我也碰到过,不要理会他们。想到山顶烧,就到山顶烧。
来月经能不能去爬泰山,烧香呀
没有这回事个~听谁说的啊 但是ps:我刚从泰山回来,当心在泰山上被人骗 你要是懂烧香的规矩的话呢 没问题的 我去泰山去烧香 不懂规矩 结果被那些卖香的和看庙的人骗了好多钱 回头一想才明白过来 烧香心意到了就行 他们会用钱财乃身外之物啥的来劝你给钱 我当时给的少结果说当心倒霉一辈子(我晕) 注意就是了 还有烧香的地方别被人给忽悠 每个寺庙都会忽悠你去烧香 其实是想要那些给的贡钱 该在哪里烧香最好问清楚(问挑山工或者是打扫卫生的就行别问做买卖的和寺院的人)反正回来之后觉得累然后觉得黑
我想请教一些关于拜泰山的一些问题
1、买香:
香最好在泰山买,而且是在登上南天门之后,过了天街,进入碧霞祠再买,因为在下面买的香太小太短,烧香那个火炉很大,里面的火很旺,一靠近就会烤焦毛发,短的香根本就够不着,碧霞祠的香大概有两米长左右,就算你在山下能买着这么长的香,运上碧霞祠也够你受的——担心损坏了,而且为了保护香,会破坏你的登山兴致。碧霞祠卖的香价位不离谱。
2、拜泰山奶奶
那里拜泰山奶奶的人很多,你可以依葫芦画瓢,还可以询问卖香的人,许愿的时候,只需在心里默默许愿就可以了,记住,心诚则灵。
3、泰山奶奶不属于佛教
据导游说,泰山汇聚了儒、道、佛三教,佛教在山下,道教在山上,好像导游说泰山奶奶属于道教;你求学业,恰好可以顺便到碧霞祠附近的文庙拜拜孔圣人,文庙所在地是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处,据说孔子在那里看到了苏州的北城门。
4、还愿
拜泰山奶奶许愿是必须要还愿的,还愿期限为三年内,登泰山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坚持登上了南天门,并且进入碧霞祠烧香还愿,因为如果过期不还愿,泰山奶奶会收回帮你实现的愿望。
5、什么人不能登泰山
泰山不是谁都能登的,泰山奶奶闻名于世的能力就是送子,有些多年不孕者登泰山拜泰山奶奶求子,庄户人家俗称上泰山栓孩子,得子后,必须上山还愿,那么,生下来的孩子,今生今世不能登泰山,因为万一泰山奶奶认出来,就会把这个孩子收回,据说很灵验,送子很灵验,收子也很灵验。
6、烧香的尺度
由于商业开发,山上山下山腰到处都是烧香处,而且有些地方外来的香不让烧,这些我认为都是鹊巢鸠占,这些地方不烧香也罢,如果你把泰山上所有能烧香的地方都烧香,估计你烧下来得近千元,这样其实也没多大意义,建议你只烧碧霞祠泰山奶奶那里就可以了,文庙当时我没进去,不知道里面烧不烧香,泰山极顶玉皇顶也可以烧香,毕竟那是极顶。
7、小小的建议
一定品尝一下泰山上的煎饼卷大葱,我虽然从小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但是还从来没吃过味道如此之好的煎饼卷大葱,建议你在登山不久就吃,否则登山饿了的时候再吃,价格就高了,从下到上的价格依次为每个2元、3元、4元、5元,越往上越贵。买纪念品也是这样。
8、注意事项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整个景区禁烟。
五岳当中,泰山的海拔虽然不高,但是相对高度——山顶与山下的相对高度最高,整个登山路径除了“快活三里”以外,几乎都是台阶,所以注意平均分配体力,不要虎头蛇尾,要知道南天门下的三个“十八盘”才是真正的考验,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以上为俺登泰山的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欢迎纠错与补充。
想去泰山拜拜神仙请问各位拜的时候,还有烧香等有什
我来回答,拜神在于心诚,不在于你烧多少香,你说对吗,呵呵~
要去泰山拜神,建议在泰山下面买香,然后去山上烧,这样你到要烧香的地方花10元再买两个元宝就给你点香,一般是这样,你要到碧霞慈去的话,里面的香得花100--500不等吧!
泰山上面好象没有算命的吧,在岱庙那边有算的,但不知道准不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上你! 21119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给泰山奶奶烧香
1、要相应的纸钱还有香烛
2、到庙里的话就会有道士主持一切,你照办就是
3、礼仪的话一般根据每个地方的习俗来做,不尽相同
4、不要被庙里的道士忽悠钱财,心诚不见的在钱上
5、忌乱讲话、讲粗话、酒后尽量不要上香
6、时间最好为初一或十五,尽量选择早上或中午之前的时间段
7、叩首一般为单数,三拜九叩
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人们都有这一习俗,据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 泰山老奶奶 )祈愿。"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并向碧霞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若没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许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礼、挂袍送匾、出资修庙,也有植树造林者。
进香
泰山进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于东岳大帝的生日是三月二十八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四月十八日,所以香火最盛。进香的准备工作也十分复杂,需要联络会员、收敛会费、购置祭品等。准备妥当后就开始起程上山进香,进香的步骤有"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增加效力。
送子娘娘:近年来到泰山求子嗣又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压枝(压子)和全枝(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 所谓拴枝是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栓子”。 上山进香求子称作“拴娃娃”或“偷子”。进香的程序是“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以期增加效力。进香之后,就可以“拴娃娃”了。据《寿春岁时纪》载,在碧霞元君祠,庙祝在神座前摆放着许多镀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个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个金女娃。凡来“拴娃娃”的都必须向庙祝交钱,谓之“喜钱”。日后若赖以神助,如愿得子,就必须为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谓之“还子”,并要向泰山娘娘进香还愿。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关于“拴娃娃”的习俗写得十分清楚,称“拴来的泥娃娃照样要天天喂它吃东西”。并记载了北方民间这样一个传说:有个人家,主妇锁上门出去走亲戚,中午被留下吃饭没回来,邻居突然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哭声,可这户人家并没有儿女,后来才知道是拴来的娃娃饿哭了。
民间向来还有“心到神知”之说。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时,并不先进泰山朝拜,而是在当地举行虔诚而隆重的求子仪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第二步,购置香烛、火纸、红布条、供品等。其中,必有枣和栗子两种食品,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红布条上写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妇女点燃九炷香,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求子妇女进香后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尽。
当然,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现碧霞元君殿内有个黄铜大香炉,高一米多,三足两耳、雕龙、工艺精湛,就是台湾信士陈英杰先生求子如愿,答谢神恩所捐献的。
眼光娘娘(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祛病防疾,在众多的元君庙(殿)中,塑有不小与祛病防疾有关的娘娘,癍疹娘娘(癍疹圣母保佑和慈元君)、痘疹娘娘(痘疹圣母立毓隐形元君)等。天津天后宫的娘娘们,眼光娘娘手托一只大眼睛,象征着明目祛眼疾,雅称“眼光明目元君”癍疹娘娘左手握一形似莲蓬的东西,上有许多癍点,雅称“癍疹回生元君”耳光娘娘作双手捧一个耳状,雅称“耳光元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眼光、癍疹,还是送生,催生,这些娘娘们只分管一个方面,唯碧霞元君名前加“天仙”、“永佑”之类的定语,说明她比其他娘娘高一个档次,或者说是她们的统帅,分管单项工作的娘娘们的职能,泰山奶奶都有。
民众到泰山为泰山奶奶烧香叩头,除为已为人祈求祛病外,还有一种预防疾病的心理。不少人在泰山碧霞祠院内用硬币或石块磨碰“御碑”,口里不停地念叨“御碑磨,御碑碰,磨御碑不生病。”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