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与集市看图写作文

妈妈 0 63

超市与集市看图写作文,第1张

超市与集市看图写作文
导读:1 看图写话:集市和超市 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是我们折柳传统的集市。那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赶集。 来到集市一看,好热闹啊!街上人山人海,街道两边摆满了摊位。叫卖声、还价声此起彼伏。有些摊主还别出心裁,把广告词编成了顺口溜:“要买快来

1 看图写话:集市和超市

每年农历的七月三十,是我们折柳传统的集市。那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赶集。

来到集市一看,好热闹啊!街上人山人海,街道两边摆满了摊位。叫卖声、还价声此起彼伏。有些摊主还别出心裁,把广告词编成了顺口溜:“要买快来买,削价在这里,货真价便宜,赶紧往家带。”“厂长打电话,一律大减价,每件15块,补准乱抬价……”我真佩服他们。沿街望去,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

一股浓浓的香味吸引了我,原来到了一个油炸食品摊子旁边了。望着金黄的、香喷喷的炸鸡腿、炸鸡翅……我不禁馋涎欲滴,硬拉着妈妈走过去。妈妈见我那谗样,掏钱买了一个炸鸡腿。我接过手,迫不及待地啃了起来,差点把我的嘴的嘴唇烫了,我直吁气。摊主见了,忙说:“慢点,慢点,才出锅的……”周围的人们见了,哈哈大笑,羞得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来到卖衣服的铺子旁,只见几个年轻妇女拿着衣服在讨价还价。“老板,50元买不买?”一个剪短发的妇女问。“再加点,这么漂亮的衣服,你穿了肯定很好看!”那妇女掏出58元钱兴冲冲地买下了那衣服。一个穿格子衣服的妇女对她的同伴说:“你帮我参谋参谋,我想买件好点的。”两人走进摊里挑选起来了……

身后人流如潮我和妈妈又随着人潮向集市的另一头流。

我与妈妈徜徉在集市中,这热闹非凡的乡村集市另我陶醉!

2 超市集市多区别写一篇500子的作文

我家小区附近有个集市,每天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周日下午,我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这个热闹的集市。这个集市是在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上,路两边摆满了摊位,使这条并不是很宽的街道显得更窄了。原来集市的中断有一个专门卖菜的场地,但由于长期无人管理,相关部门把那个场地征用了。

刚步入这条街,就感觉到热闹的气氛。街边嘈杂的叫卖声,车辆的鸣笛声,人群的嬉戏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路边卖东西的多半是中年男女,他们面前的货物琳琅满目。谷硕这些蔬菜、水果都是他们早早的用车拉过来的。摆好摊后,便开始叫卖,“多好的大白菜啊,六毛钱一斤,一块钱二斤,快来买呀!”等到顾客来了,他们便满脸笑容,给顾客说点好话,价钱再便宜一点,一桩买卖就做成了。卖其他货物的,也都在竭力向顾客推荐自己的商品。“大嫂,买点苹果吧?又大又甜又便宜,整个市场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苹果啦!”“多少钱一斤?”“两块。”“太贵了!”“一块五,我称十斤!”“行行行!”

熙熙攮攮的人流,一应俱全的货物,构成了集市独有的特点。

正巧,前面有一个瘦黑的中年男子在卖一些宠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体型庞大的哈士奇,哈士奇长得非常像狼,表情神态也特别凶狠,让人不敢靠近。但它与他的主人却十分亲近,主人抬左手,它就抬左手回复主人,主人抬右手,它也乖乖的把右手放主人手上。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把那一段围的水泄不通。

夜幕降临,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于是我和妈妈提着篮子里的菜

3 以集市为题的作文800字

今天是礼拜六,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柔柔的白云飘在空中,洁白洁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犹如今天的天色似的。

于是,我心生一个逛超市的念头。拉着表姑,风风火火地来到了超市。

一进超市,我的方位感全没了,亏得有表姑领路,要不我可能在超市里出不来了!超市里货物琳琅满目,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感到十分舒畅。来这里购物的男女老少进进出出,挨挨挤挤,脸上都布满了满足的微笑。

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日光灯下发出璀璨的光芒,非但没有炼就我的火眼金睛,反而害的我视力下降;吵吵嚷嚷的声音让我就得像一只蜗牛掉进了蜂窝。如果天热,我会买本漫画屈尊为商场当回“门神”,但今天可是气温突降为吸一口气就感到肺叶冻结的天气,我不得不硬着头皮钻进超市里。

相比那些凌乱的商品,我更爱看卖精肉的售货员打包装:丢一盘肉在秤上,两手抻出一张保鲜膜扣在肉上,手指一窝一掐,顺势用手一抹,再贴上包装标签。动作之娴熟,手法之利落,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我就算练上半年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手艺。

惜在这周日的购物 里,你的脚由你身后的人支配,无法站住多看几眼。在拥挤的人群中,尽管我小心的拿着篮子,仍不免碰到突然冒出来的小孩的脑袋。有时衣服被扯住了,回头一看却是别人的推车。要时刻小心自己的东西掉进别人的推车,也要谨防别人把挑好的物品随手扔进你的提篮。前面的人不留意蹭倒一派罐头,后面的人却要代他受过……

从人海中打拼出来,我已身心疲惫。天色将晚,想到宝贵的一个下午竟耗费在超市中,我恨不得把牙咬碎。呼吸着没有人肉味的纯净空气,发誓再也不踏进超市半步……

4 超市里看图写话

在夏天的一个周末里,芳芳和妈妈去超市买蔬菜。

芳芳跟着妈妈来到超市,超市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芳芳来到蔬菜专区,这么多蔬菜让芳芳看得眼花缭乱。茄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太阳帽子,皮肤被太阳晒成了紫色的了。

土豆脸上长着像芝麻一样的黑点点。黄瓜有一副瘦瘦的身材,头上长了一朵**的小花,绿色的表面漂亮极了!

萝卜的头上长着一束头发,脚尖尖的,像一根针似的。

小油菜小小的,绿绿的,嫩嫩的。

小辣椒红着脸,在芳芳眼中渐渐模糊,变成了一束熊熊燃烧的火焰。

芳芳对售货员阿姨说:“阿姨,我要这个。”阿姨说:“小宝宝,乖,阿姨给你拿。”

妈妈付了钱,和芳芳一起牵着手,高兴地回家了。

5 给 一篇 二年级看图写话 < >

阳光明媚的一天,丁丁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三江超市购买商品,丁丁别提有多高兴。

走进超市,哇!丁丁傻眼了,商品太多了,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看得丁丁眼花缭乱。有生活用品、有学习用品、家电、玩具、水果,还有菜和零食等等,真是数不胜数,看得丁丁不知道买什么好了。

丁丁最喜欢零食和玩具了,他马上跑到零食架子前,精心挑选起自己喜欢的饼干、牛奶、薯片、巧克力……足足挑了20分钟,差不多有半篮了,妈妈没有制止他,一直乐呵呵地看着他。丁丁心满意足,高兴地手舞足蹈。

购物的顾客真多呀!有的买了牙膏和牙刷,有的买了毛巾,还有的买了脸盆,个个脸上都笑容满面。

逛超市不但有趣,而且满载而归,真是太开心了!

看图写话--逛超市 202金荣浩 200字-300字

6 关于逛集市的作文

过中秋节当然少不了一盏盏明亮的灯笼。市场里的商店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的像小蜻蜓,有的像斑马,有的像想小蜜蜂……款式新颖,品种繁多,把商店点缀得分外美丽……

中秋节是中华坏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团圆的节日。中秋节前的市场更是热闹非凡。

中秋节快到了,妈妈和爸爸带我去逛市场。

远远望去,市场里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可繁华了!连市场外面也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走进市场,人们扛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伴着欢颜笑语回家。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我的眼帘中,让我眼花缭乱。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灯笼,蔬菜,月饼……这些商品多得数不胜数。市场里摆着月饼,各式各样的月饼让人一看就垂延三尺。有的包装精美,有的做法奇特,有的馅料香滑……各式各样的月饼让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买了一盒有一盒,买的人也是人山人海呀!

过中秋节当然少不了一盏盏明亮的灯笼。市场里的商店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的像小蜻蜓,有的像斑马,有的像想小蜜蜂……款式新颖,品种繁多,把商店点缀得分外美丽。

市场里的水果也是千奇百怪,品种繁多的。有一种水果就像一团燃烧的熊熊烈火,叫做“火龙果”;还有一种葡萄,叫做“美国黑提子”,吃起来又爽又甜,可是价格不菲,80元钱一千克。

市场里还有活蹦乱跳的鸡鸭,色泽鲜艳的蔬菜,款式新颖的服装,说的上是应有尽有。

看到这繁荣的景象使我觉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7 看图写话二年级下册范文(去超市买菜

昨天,妈妈带我去百大买菜。那里有黄瓜、土豆、萝卜……各种各样。我在挑选,妈妈说:“慢慢挑,选自己喜欢吃的。”我看了看四周,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挑了黄瓜、土豆、萝卜、白菜等,我拿了十块钱,给售货员叔叔,叔叔说:“你真棒!” 我和妈妈提着买的菜,袋里有张纸条,写着重量和价钱。我们快快乐乐的回家。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菜。路上,我兴奋不已。 一进超市,我就被五光十色的菜迷住了,超市里的菜可真多呀!让我眼花缭乱。有黄黄的土豆,有像披上了绿色大衣的黄瓜、大白菜、辣椒,卷心菜像皮球一样又圆又大。小白菜嫩嫩的,红红的胡萝卜像火把,在熊熊燃烧。妈妈不知选什么,妈妈让我选,“哎呀!”那么多的菜,我怎么能选的完呢! 我开始选了,我选的是:一棵大白菜、三根葫萝卜。 我选好了,于是,我和妈妈来到售货员阿姨的身边,把大白菜和胡萝卜放到秤上称了称,一共是30元。妈妈付上了钱,我们开心地回家去了。

陪妈妈去赶集,大概是我最不想干的事情了。乡里的集市不大,而且基本是隔几天才赶一次,所以也比较热闹。

妈妈去赶集,一般是买菜和生活用品,偶尔买些衣服。和妈妈去赶集可以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就在巴掌大的地方。

我会同妈妈去,一般是因为要买穿的或办事情。妈妈也很开心我与她一起,因为这样不仅多个人帮忙提东西,而且还可以说说话。

夏天,想给爸爸重新买双凉拖鞋。妈妈先来到超市,看了一下鞋子,最便宜的也是99。妈妈说太贵了,还不如去外面呢,而且这质量也不好。

超市外面有个小贩,连摊都没有摆,直接把卖的东西摊在地上,只用一张大塑胶纸垫着,其中就有男士凉拖鞋。并在旁边用一张纸板写着:五元一双。

妈妈走过去看了看,拿起一双左看看右看看,说这些太大了,你爸穿肯定不合适,而且这质量也不好。但她没有走的意思 ,放下之后又重新拿起了一双打量。

小贩没有理顾客的意思,只等着顾客如果要买单就收钱,毕竟他觉得这个价钱已经不能再砍价了,所以爱买就买,不买就拉倒,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我见妈妈没有买,但也没有走的意思,便拉着她说:你要买就买,不买就走啊。妈妈还是舍不得走,但在我的催促下,她还是放下鞋子走了。一路上还继续跟我说那鞋子质量怎么样不好。

我们来到专门卖鞋子的地方,当然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店面,而是那种有水泥板可以专门供人们摆摊卖东西的地方。这里卖的鞋子比较集中,款式也很多。

妈妈来到一家摊位前,拿起一双拖鞋问多少钱,摊主说十块。妈妈立马把鞋子放下,说这都要十块,又不好,便宜一点喽。摊主说都是这个价格,你要嫌贵,可以买这种,这种只要八块。

妈妈拉着我就走了,又来到另外一个摊主面前,说起了差不多的对话。如此反复,几家摊主都被她问完了。我也失去了耐心,说你还不如去买那个五块钱的呢。

妈妈笑笑说那个不好啊。她又来到那个摊主面前,说八块钱嘛,就买这双,摊主也摆摆手,说,罢了,就卖给你吧。妈妈露出胜利的笑容。

我却数落着妈妈,就买一双鞋都花了要一个小时了,还不是买了这个,浪费时间。

可妈妈却不觉得,她买任何东西还是要货选三家,争取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最合适的东西。

妈妈不仅买东西精明,也卖过东西。但卖东西的时候就没有买东西这般有耐心了。因为家里也没有什么可以买的,偶尔有些菜比较多,妈妈也是拿去直接卖给收购的。

今年夏天,比往年更炎热,地里也干死了,种的菜少有长大的。倒是那辣椒虽长的不好,但到底也是有。

妈妈想趁着第二天赶集去卖辣椒,便在头一天傍晚把麻椒给摘好了,足足一麻袋,大约三十几斤。

第二天一清早,妈妈提着麻袋坐着公交车来到乡里,在马路边上就有收购辣椒的人。在收购辣椒人的背后已经有几十麻袋了。收辣椒的人见妈妈提着辣椒过来,便说:一块五一斤,要卖就快点啊,收完就回去了。

妈妈惊讶的说到:上次赶集还是两块钱一斤,这次怎么就只有一块五了。收辣椒的人拿着记录本在记录着收购辣椒的情况,说,今天就这行情,其它家也只有一块五一斤,你要卖就卖啊,不卖我也不强求。反正过会儿我就回去了。

妈妈无奈的说,那称一下吧,看看多少斤。三十四斤,五十一块钱。收辣椒的人麻利的从包里把钱拿出来,一笔买卖又达成了。

回到家,爸爸问妈妈卖辣椒卖的怎么样,妈妈说早知道就应该上次赶集的时候去卖了,这次只有一块五一斤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但也无奈。

有时候,地里收成比较好,自己吃不完,妈妈也偶尔会自己去卖卖菜。

有一回是去卖葱,在街边实在是太难受了。来往的人总是问一下又走了, 有些人买又不是买的很多,就连五毛,一块钱的都有人买。

遇到这样的买家,妈妈也就随机抓起来一把,这么几两连称都难得称,所以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也就看运气了。不过大多数人并不会在乎这一点,她们只是买一点来配菜而已。

回到家,妈妈又会跟爸爸硕起当天的情况。爸爸总是笑妈妈,这么点菜也去卖。而妈妈也嘲讽爸爸说没钱还装。还总是说爸爸买东西比自己去买东西别人喊的价钱还高,谁卖东西遇到你爸爸也是赚钱了。

虽然妈妈在买东西上很“墨迹”,但是也是为了我们家,一分一毫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阴历逢二、七,是县城集。那时国营百货大楼、门市部只卖日用品和副食,也没有现在随处可见的商店、菜市场可以随时买卖,集这一天,要把五天吃的菜买好。

  “集”字始见于商代,集的古字形像鸟上枝头,有的像三只鸟聚集在树上,本义指树上聚集了许多鸟,引申泛指会聚、汇合,也指人群集中的集市、集镇。“赶”:追,尽早或及时到达。“赶集”这个词真是太形象了,说的就是我,县城的集九点多钟才上满人,我八点就一趟趟跑出去看。

  集原来是从棉厂到机械厂,很短,等我上了小学,从百货大楼向东,一直到化肥厂,集一年比一年热闹起来,大马路两边摆满摊,商品自发成类聚集,这一片卖鸡蛋,那一片卖蔬菜,这一片卖肉,那一片卖苗子,那一片卖粮食说起粮食,每个月粮本上供应的粮食远远不够吃,得到集上买棒子磨面掺着吃(县城把玉米叫棒子),白面跟棒子面混在一起的馒头,大都是黄颜色,偶尔白面占回上风,我家常吃窝头,我觉得我嗓子都快拉破了。

  家属院门口是卖瓜果的,哈,真合我意!路边一个挨一个的西瓜和打瓜摊。我上网查,竟然满满的打瓜词条,之前一直以为这个品种不在了。“打瓜,西瓜分支品种,和西瓜基本上一模一样,个头比西瓜小很多,口感和甜度都比西瓜差,原产自非洲西南部卡拉哈迪沙漠中,在唐代经丝绸之路才传入我国,目前主要是在西北地区大量种植,打瓜相比于西瓜适应性很强,在荒地里也能生长,并且产量很高,农民种植打瓜,却并不卖瓜,主要是售卖它的瓜子,单个打瓜含有种子可达400-500粒,甘肃产的瓜子在我国相当有名气,每年都有上万吨的黑瓜子从兰州销往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一直以为打瓜是我们县城的特产,原来它老家在国外。“叫打瓜的原因:因为吃时多用手打开,所以叫打瓜”看到这里我笑出了声,这个我信,那些年吃的打瓜,从来都是卖瓜的一拳下去,“咔嚓”两半象闪电划过,他拳头挥在半空的时候,我总在猜这个瓜是红瓤的还是黄瓤的?

  赶集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跟着妈妈上街吃瓜,我跟刘明明一人拿个小勺跟在妈妈身后转啊转啊选吃瓜摊,打瓜不如西瓜甜,但妈妈说西瓜凉会拉肚子,打瓜温是保肚子的,那些年我们一直吃打瓜。西瓜一毛钱一斤,打瓜买回家吃5分钱一斤,在摊上留瓜子吃3分钱一斤,有时候还能讲到两分五,卖打瓜的都是这样支摊-----瓜在地排车上不卸车,车前面摆几个瓜样子,车后面铺一大块塑料布或者放一个大塑料口袋吐子用。西瓜子太小没人要,但切西瓜很讲究,用大刀切成花瓣,底部虚连不切到底,带回家或就在路边掰着吃。选好了吃瓜摊,我就跑回家去拿马扎,拎着马扎在胡同里遇到家属院的阿姨,她们大着嗓门跟我说“又去大街吃瓜啊?”

  “咔嚓”一声过后,我俩坐在马扎上专心挖瓜吃,妈妈又去转啊转啊买需要的东西,每次我都跟刘明明要求吃大的那一半,借口是怕他吃不了,他竟然每次都同意。后来我俩研究出来让瓜更好吃的诀窍------把瓤都挖下来,先吃边上的瓤,再吃中间芯的,最后仰脖把瓜汁喝了,到最后那一口都是甜的。瓜子像子弹一样嗖嗖射向大口袋,我俩比赛看谁吐的准,不知不觉就吃完了。有时硬着头皮吃完没熟透的瓜,便会求妈妈再换个摊吃,妈妈欣然答应,后来她也更机智了,先跟瓜农说好“我们就在这儿吃啊,不熟不甜我们不要”,再没吃过不熟的瓜。后来成年的我也有了一个习惯,每次买西瓜都下意识跟卖家说“我家就住在附近哈,不好吃马上给你送回来”。如果集正好赶在周末,那就更有口福喽,上午吃一次,下午吃一次,每次都吃得肚皮滚圆,心满意足。我家东边的的邻居海英家一直是买西瓜回家吃,后来我忽然发现整个家属院好象只有我家是妈妈带着去大街吃瓜。众乐乐何乐乐,大街吃瓜最乐乐!

  吃完瓜,我们就去找妈妈,帮妈妈拎东西,东西装在网兜或者布袋里,妈妈总说我是大力士,我东西拎得越来越多,有时候实在拿不动了,就送回家再跑回来拎,集在家门口真好啊。

  妈妈们常常成群结队去赶集,合起伙来买东西就象是批发,尤其鸡蛋按个卖,几分几厘一个,买的少那价钱真难讲,结队去就容易很多,一会儿八分四,一会儿七分七,最后讲到七分九,一共五十个鸡蛋多少钱?二年级的我怎么也算不明白。大人们前面走我后面跟,也煞有介事地抓一把棒子看成色,也装模作样地敲西瓜,也有模有样对着太阳照鸡蛋,也添油加醋地帮着讲价忙得不亦乐乎。

    集一般下午四点左右散场,正好在周末的话,妈妈就会再去扫个尾,包yao(这个字怎么写也感觉不对,县城的很多方言我都找不到合适的字写。那就写拼音吧,读二声。意思是把人家的东西全买了)价钱又便宜很多。

  夏天的集五颜六色,冬天的集是一车车的白菜和萝卜,妈妈转啊转啊选中一车白菜讨价还价,白菜管送到家,白天放在门口晒,晚上搬屋里,如此几天,整整齐齐码在床底下。赶集很有学问哦,卖白菜的脾气都不一样,有的好说话,买白菜就给扒掉两层外面的帮,有的一层也不让扒,我在扒帮的车跟前等着,等买菜的走了就跟卖主说好话,他们大都会手一挥“菜帮给你了!”,我赶紧装网兜里拎回家。有时候一集能找到好几个这样的卖家,有时候还能要到卖家不要的萝卜缨子,真是欢天喜地,这些菜妈妈挑挑选选大多都能吃。每到冬天,爸爸会在鸡窝附近挖个大坑,把白萝卜和胡萝卜埋进去,吃的时候就现挖。家里还会买一堆芥菜疙瘩腌起来。这些就是我们过冬的蔬菜。

  一直以为集就够大了,1979年秋天,家属院的大人们兴奋地奔走相告,要赶会了,要赶会了!我也两眼放光地期待着,等赶会了才知道什么叫会,那才是盛会啊。除了集上有的东西应有尽有,帆布支的大篷一个挨一个布满了整条东西大马路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把知道的人多热闹的词儿就可劲堆吧,也不能形容一二,那简直是把各地的集都搬来了摆摊开店啊!卖包子的、卖水饺的、卖馒头的、炒菜的、磨豆腐的、卖瓜果的、卖粮食的、卖蔬菜的、卖肉的、卖花椒大料的、卖布的、卖书的、卖膏药的、卖老鼠药的、卖绳的、卖农具的、卖鸡鸭的、卖兔子的甚至还有铁匠铺子,铿铿锵锵地打铁具,我求妈妈给买了一把小铲子,后来这把小铲子大有用处。光包子铺就有好几个,圆包子、长包子、小笼蒸包、柳叶包,我也第一次看到了水煎包,咕嘟咕嘟冒着泡,真馋人!会持续了十天,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会上的东西比集上便宜,大人们也格外大方,想吃的想喝的都答应啦,简直是天天过年。每天我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在各个大篷里钻来钻去,鼓风机呼呼响吹得火花老高,包子、饭菜热气腾腾香味飘满大街,唱歌一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每个大篷里都有一桶桶免费的喝头,决明子茶、米汤面汤、荞麦茶,对了,还有酸梅汤,够洋气吧?走哪儿喝哪儿,太爽啦!各种地排车在帐篷后面排得满满的,骡马拴在排车边上临时打的木桩上,不紧不慢嚼着草料,我们也会时不时去逗弄,它们打着喷嚏尥蹶子,跟我们一样欢脱。

  历史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时代的变迁。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七岁的我不知道三中全会,却一天一天感受着三中全会以后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