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防疫期间,志愿者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给不能外出的居民送餐、购买一些生活物品,或者是安抚一些因为被隔离而感到惶恐的居民,还要对那些不听劝阻,非得往外冲的居民进行解释,他们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没有劳务报酬,我们为这样的志愿者感到骄傲。
防疫期间,志愿者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给不能外出的居民送餐、购买一些生活物品,或者是安抚一些因为被隔离而感到惶恐的居民,还要对那些不听劝阻,非得往外冲的居民进行解释,他们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也没有劳务报酬,我们为这样的志愿者感到骄傲。
在大连的金润社区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暖心的事情,一个老奶奶正站在窗户边上,对着楼下的志愿者喊道:”加油,”当时志愿者正在楼下,他表示听到老奶奶这样的喊话,自己是非常开心的,又觉得欣慰,当时因为大连某个社区出现了一例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国家为了将疫情扼杀在摇篮里,立即封锁了周边的事十五个社区,进行核酸检测,而且也不允许他们无事外出,这也是对当地的居民负责的一种表现。
我们人民还是非常理解国家的做法,也懂得这是在保护自己,所以都非常配合的进行了隔离,但是由于隔离消息来得还是非常突然,大家在隔离之前都没怎么在家里囤放日常要用的物资,所以导致很多人家里的食物很快就吃完了,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反馈了这件事情,志愿者们看到当地有些居民在饿肚子的时候,立刻就把盒饭给送到了居民的手里,可是居民们不知道这个盒饭是志愿者的工作餐,能做到这个程度,我们不由得为志愿者们点赞。
有时候,一些居民家里没有卫生纸,或者是粮油类的东西了,志愿者们也会马不停蹄的去买,他们的分工非常明确且具体,确保了每一个单元都有志愿者的守候,也让居民们感到了放心,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国家有这样安全的防护措施,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度过这个危机。
前几天往家里打电话,和妈妈聊了几句,妈妈告诉我,奶奶不在了,因为疫情期间不允许办葬礼,叔叔找了队里的人帮忙,叫来了几个姑姑,简单举行了个仪式,就把奶奶葬了,小叔叔一家远在新疆,考虑到疫情期间的种种管控措施,没来送他的老母亲最后一程。
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却是老爹的亲婶婶,是我亲爷爷弟兄四个中的老三媳妇,奶奶是爷爷这一辈中走得最迟的一个,她见证了我们这个大家族儿辈、孙辈、重孙辈的成长,享年83岁。
我夏天回去的时候,她拄着拐杖来家里串门,我和妈妈还有她坐在院子里的凉棚下边晾杏皮子边聊天,一句话她问了我好多遍,“你们城里冬天架不架炉子”我告诉她:“不架,城里冬天有暖气。”
没过几分钟她又问:“你们城里冬天架不架炉子”妈妈大声告诉她:“不架!城里冬天有暖气呢,又干净又暖和,架什么炉子。”
没过几分钟,她又问,妈妈不耐烦了:“婶婶,你刚问过怎么又问,给你说了城里冬天不架炉子!”,奶奶也一下子急了,说“我老了,记不住了,多问几遍咋了怎么,你是不是嫌我烦得很就是啊,我咋就活着不死呢到处讨人嫌……。”
“你还是不想死,想死的话就别吃药了,你怎么一有点病,就去医院,大夫给你开个不好的药都不行,你别吃药就能早点死了。”妈妈和奶奶继续拌嘴,我在旁边偷偷地笑,八十多岁的奶奶记忆力明显不行了,脸上的颜色也又青又黑,像很多天没洗脸似的,妈妈告诉我,奶奶的精神头已大不如往年了。
三爷爷二十七八年前就不在了,那时奶奶五十岁过一点,几个姑姑都出嫁了,大叔叔的儿子刚生下不久,小叔叔还没结婚。
大叔叔结婚后就分出去单过了,小叔叔在外边打工,奶奶一个人种着十几亩地,那时的奶奶很“霸道”,轮到队里浇地,她总是第一个把水拦到她的地里去,为此没少和队里人吵架。
她使唤几个侄子也很“有理”,今天让这个帮她犁一下地,明天让哪个帮她拦一下坝,自己的儿子却舍不得使唤,我老爹还有几个叔叔虽然颇有微词,但能帮的还是帮了。
爷爷走后,奶奶又种了十二年地,在此期间她帮小叔叔结婚成家,小叔叔结婚后和她生活了一两年,就带着老婆儿子去新疆了。大叔叔一家在此期间也搬到了镇上,后来又搬到了城里,这十几年来,奶奶一直一个人生活。
奶奶不缺钱,她六十多岁不种地后,新疆的小叔叔经常给她寄钱,三个姑姑不是给钱就是给她买东西送过来,奶奶吃的喝的不缺,但过得很孤独。
她一大早起来就会跑到几个侄子家串门,每家一天要进去很多趟,妈妈和婶婶们烧火做饭,她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厨房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闲话,赶到饭做熟了,妈妈或婶婶们会给她舀上一碗,她吃了,回去也就不做了。
后来她查出肺结核,听说这病会传染给别人,她怕人家会嫌弃她,到我家或其他婶婶家串门既不长坐也不进屋门,更不端饭碗,只在院子里待会就走了,但每天还是进进出出很多趟。
我们孙子辈回去看父母,买的时鲜水果蛋糕之类的也会拿给她吃,我和姐姐每次回去,都会去奶奶屋里坐一坐,逢年过节还会提上礼物。
奶奶是我们大家的奶奶,虽然她唠叨、惹人烦,妈妈和婶婶们还是像个小孩一样哄着她。
这两年奶奶明显老了,饭也做不上了,大叔叔怕她死在屋里没人知道,又从城里返回乡里,重新种起了他早就租给别人的地,并当起了村里的支书。
奶奶这两年对叔叔很依赖,叔叔在村委会上班,到了时间不回家,她就会站在马路上张望,一遍一遍自言自语:“咋还不回来呢”
叔叔的两个儿子还有婶婶都在城里生活,叔叔隔三岔五会回城一趟,每当这时,奶奶不是站在村口张望就是在我家和其他几个婶婶家来回转悠,不停地问妈妈和婶婶们:“我家xxx(叔叔的名字)怎么还不回来啊他走的时候不是说去两天就回吗”妈妈和婶婶被问的不耐烦,一句话就顶了回去:“婶婶,你都问了多少遍了他说两天回来,不是刚走了才一天吗该回来的时候就回来了,没事你能不能安稳坐一坐,别进来出去的烦人了。”
奶奶被呛一顿,能安静一会儿,过一阵子又开始问。妈妈说,这两年她快被奶奶这个老糊涂烦死了,我开玩笑说,没奶奶这个老糊涂烦你,你还着急呢,妈妈笑了,说是啊,庄子上没几个年轻人了,就剩下她们几个老汉老婆子没事了斗斗嘴,解解孤独,奶奶虽然烦,哪天不进来还想呢。
这些年,小叔叔曾想把奶奶接到新疆去生活,奶奶怕自己死到外地,死活不肯去,有一年过年回来,叔叔给她做了很长时间思想工作,她才答应去待一段时间,结果去待了不到两个月就被叔叔送回来了,听说奶奶在城里的楼房上根本待不住,下楼到小区里又一个人不认识,去了两个月,整天嚷着要回家,叔叔只好送她回来。
大叔叔前些年也曾接她到城里住过几天,奶奶卫生习惯不好,老往地砖上吐痰,被婶婶说了几次,还委屈的不行,她看不惯孙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不停唠叨,孙子被她唠叨烦了,也会怼她两句,白天叔叔一家人都去上班,家里只留下她一个人,她着急的不行,没住几天,就嚷着要回来,叔叔怕她的病会传染给家里其他人,本也不想留她住,正好顺势送她回家。
大叔叔回来的这两年,奶奶虽然和叔叔一块做饭吃,但不住一个院子里,奶奶守着她的老院子不肯离开,她白天待在叔叔成家后另修的那座房子里做饭吃,晚上回她那又昏又暗的旧房子住,照她的说法,她死也要死在那里。
大叔叔虽然返乡种地陪奶奶,但大婶婶并不愿意,她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大弟弟都三十岁了,媳妇都还没着落,婶婶心里着急啊,偶尔回乡里一趟,也不给奶奶好脸色看,因此奶奶在妈妈面前老在叹气,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死,还要拖累儿女。
我元旦回家的的候,妈妈告诉我,大婶婶不知道给大叔叔吹了什么枕边风,大叔叔近几个月来对奶奶的态度远不如从前,他一回城就是三四天,走的时候也不给奶奶准备下些吃的,有时连招呼也不打,奶奶跟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总是眼泪盈满了眼眶,妈妈说她看着不忍心,就把家里的馍馍给奶奶装几块,奶奶每次都要哭出来的样子。
由于疫情,今年春节我没回家,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要按以往的风俗,我们这些孙子、孙女都要回去奔丧的,今年情况特殊,大叔叔只通知了奶奶的亲生子孙和家门上的叔伯兄弟,我和姐姐都是事后才知道的。
奶奶走了,我娘家的老庄子上少了一位夏天坐在院门口的榆树下乘凉、冬天挪了个地方晒太阳的老奶奶,她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但再也触摸不到了。
西安一女子在家隔离期间无意间看到楼下有流浪汉在翻垃圾桶找吃的,觉得很心酸,就找了点吃的,因为家中没有绳子,且楼下周边没有什么人,就把食物从四楼扔了出去,这一幕感动了很多网友,而在当前疫情下,还有很多温暖的瞬间。
比如在2021年12月23日,西安封城,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微信群便成为了市民之间沟通的方式,在一些业主群里,群里的人都会互相通知去做核酸检测,小区群里大家互相提供资讯,发着祝福的视频,街道、商厦都挂满了各种标语,“愿历此坎坷,山河皆无恙,人间皆可安”,人们不会因为这次封城而变得烦躁不安,因为他们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未来。
12月25日,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天,西安市考生约135万人,为确保考生能够及时到达考场,参加考试,西安出租车管理处派出5000多辆出租车网约车,为封控区学子提供一对一考生接送服务,而这些细心的的哥的姐还写了祝福语,为考生们加油打气。
而有些考生,因为已经被确诊,所以不能去考场参与考试,但是为了保证“应考尽考”,西安财经大学组成试题护送工作组,将考题送到了考生手中,让他们能够顺利参加考试,而在送考途中,大家都身穿防护服,手持摄像机,其目的就是为了公平、公正、公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总结,在2021年的冬天,有太多太多温暖的感人瞬间了,也许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有些“英雄”只想默默的付出,不想让太多人关注他们,他们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也许他们互不相识,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目标,那就是让这个城市更加温暖。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