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作文啊 20分 一个小学生把一个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

老人 0 43

急求 作文啊 20分 一个小学生把一个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第1张

急求 作文啊 20分 一个小学生把一个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
导读:这是一篇关于道德和社会的议论文,不好写,不是文笔,是涉及的东西。也不知道你这议论文是小学、初学、高中、大学,还有其它。外人建议吧哈,自己写,因为:道德只有底线,却没有个明确的标准;人与人的道德观念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人的职业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和社会的议论文,不好写,不是文笔,是涉及的东西。

也不知道你这议论文是小学、初学、高中、大学,还有其它。

外人建议吧哈,自己写,因为:

道德只有底线,却没有个明确的标准;

人与人的道德观念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人的职业、特殊经历的不同而不同;

道德与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各种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价值观,可又有哪两个人的各种观能完全一致呢;

正好借这个写议论文的机会你多查些资料,多找找相关的新闻和评论,多吸收信息,多思考,结合着道德观和法律,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对这一类事件的观点。

八百字而已,提笔一挥之间的事儿,当你真的对这一类新闻事件啥的有了自己的主观认识、客观认识和自我判断,你的文章便油然而生,800字都不够你写。

淡定哈~文章不可怕,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是因为好心才会去主动帮忙。本来你可能是要去上学,本来你可能是要去同学家赴约,本来你可能是要去书店看书……当你在这些“本来”要去的途中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瞅着她在步行时被迎面疾驰的自行车撞伤,不忍心任之不顾,就毅然小步并大步地小跑着上前,伸出两只稚嫩的善良的双手搀扶起摔倒的老奶奶。

也许,你还焦虑地担忧道:“老奶奶,您没事吧?”

这时,你的母亲或碰见你们。看见老奶奶那微弱的年纪却被自行车撞伤,肇事者又毫无悔意地逃逸了。同样是好心,你的母亲带着老奶奶去附近的医院看病,还为她自掏腰包,垫付了医药费——老奶奶身上应该是没有很多钱吧!而你,也陪同而行。

我说:“你和你的母亲,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

可是,你和母亲的好心竟然被老奶奶的家人告上了法庭——当着庄严肃静的法律,面对曾经有恩与他们的你们。

连古人都常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自身受惠于人的诫身之礼。然而,老奶奶的家人会污蔑你,说是你撞倒老奶奶,真是无稽之谈!

不论老奶奶的家人是出于一时之恶念,还是老奶奶私念瞬现,他们对你的“回报”手段都是违背道德,令人发指的行为。

你在日记中写过:我帮助人,别人却到法院告我,我害怕,我想哭,不知雷锋有没有被人告过,他哭过吗?

你要谨记:“在世上,懦弱是恶人恶行最易作案的对象。只要你有理,你又何必害怕别人对你恶行,又何惧他人荒谬地状告呢?你说你想哭,哭是你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也是懦弱的行径。难道你愿意哭几声就忘却这件事?难道你就在恶行面前这么懦弱?屈服,不是你会选择罢,至于雷锋,那个时候的人心还没有如今的人心那么坏。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和人民都在忙着‘搞经济,寻发展’,人民的心大多是朴实的罢。加之当时的法制体系还不完善,还不是人人都能上法庭控告对方的时候。但然,雷锋叔叔也有可能被人污蔑过,也可能是他的内心默泣过。不过,他没有像你一样,像你一样地眼泪直流,而是吞咽着。”

你要坚强,你要勇敢。

我说:“老奶奶一家人,是受恩反咬的‘小人’。”

正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老先生说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和你的母亲是君子,而老奶奶的家人则是小人,君子不应顾忌小人的言行,而应该坚持真理,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勇敢地面对小人的行径。

人们常说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敬老人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德,他们含辛茹苦的那我们养大,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在自己老了,不能动了或者生病的时候,有人照顾自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始终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总会有几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嫌弃老人,把他们当成一种包袱。

住在河南的杨女士家里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幕,家里的叔伯打电话给杨女士的时候,她还在上班,在听到叔叔说奶奶不行了,让她回去送终时,杨女士连假都没来得及请,就火急火燎的赶了回去,在她的印象中,奶奶身体一直很好,直到自己回到家里,看到卧病在床的奶奶才知道,原来奶奶只是生病了,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直到自己回到家里,看到在床上躺着的奶奶才知道原来奶奶不是要去世,而是中风了,杨女士实在不明白叔叔为什么对自己说奶奶不行了,然后惊奇的发现奶奶身上竟然穿着寿衣,杨女士质问叔叔为什么不送奶奶去医院,还给她穿这种衣服,是想看她等死吗?

杨女士让弟弟拨打120急救电话,想把奶奶送去医院,但却被叔叔们阻止了,他们不让他打电话,杨女士看着危在旦夕的奶奶气愤的把她身上的寿衣脱了下来,执意让弟弟打电话送奶奶去医院,不然自己就报警,最终杨女士把奶奶送去了医院,经过检查,老人并无大碍,可是从始至终两个叔叔都没有看过奶奶一次,自己回去给奶奶拿换洗衣服的时候,叔叔竟然对自己说“是你自己要把她送去医院的,那你就自己照顾,一切费用自己承担”。

听到这话杨女士很生气,觉得叔叔们太冷血了,杨女士觉得他们这样做无非就是惦记着奶奶的财产,奶奶名下有栋房产价值100多万,外还有少许的存款,所以在奶奶生病了故意不闻不问,就是想等奶奶走了好分财产,但老人的孙子却反对杨女士的这般说辞,他说“奶奶老了,身体也大不前,就算是花钱治疗也不过是延长她的生命而已,并没有多大作用反倒还折腾了老人,奶奶的心愿是在家养老,她不想死在医院,这也是为她着想”

现在杨女士和他们一直各持己见,僵持不下,都纷纷指责双方的不是,而杨女士表示自己也会一直留在医院照顾奶奶,不会不管她。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

养老院没你想象中那么好,你会发现老人在那边很孤独,特别是什么都不会那种,不会打牌,眼睛也不好,所以电视也看不了,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亲人的陪伴,说实话你的情况和我基本一致,因为把我的奶奶送到养老院,奶奶本来就不是自愿的,而她整天想见到他的亲人,可以子女都以各种理由为藉口不去看她,只有我每隔两天去看一次,因为服务原因换了几间养老院,给我的感觉都一样,服务差,没有气氛,不想想象中那么好,最后奶奶还是在养老院中去世了,我恨后悔当初没有阻止家人们送他去养老院,我恨那些亲戚,也很没用的自己,我那时还在读书,房子住山上,想过把奶奶带回家,都被他们拒绝了,其实他们只是不想爬山去探望她罢了,我是个单亲孩子,奶奶重少把我带大,对我来说就是妈妈一样,看到她不开心,能不伤心吗,所以我希望你不要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首先是你要镇定,再好好安抚爸爸和奶奶!

奶奶的病情对爸爸要实话实说,要他回来的路上注意安全!

照顾好奶奶,告诉她爸爸正在回来的路上,让她安心治病!

祝你奶奶早日康复!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背后的原因我们都不清楚是什么,有的时候如果我们非要去深究一些事情背后的原因,反而会让我们心里有一些难受。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东西就是孝顺了,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之一。那么不管是任何一个人,他都要孝顺,即使是到了五六十岁已经是别人眼中的老人了,如果自己的父母还在时,那么对他们也一定要孝顺。

可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听到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那些不孝顺的事情。我们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痛心疾首,为什么这些人的心里是这样的想法?看到老年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搞他的财产,要拿他的养老金。在他死后怎么瓜分他的财产?

一个老人他可能膝下有好几个子女,那么这几个子女讨论最多的事情就是老人的赡养费怎么出,几家人怎么平分,老人每个月应该待在谁的家里,这就是这些家庭讨论最多的事情。

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孝顺这两个字的故事。故事让人有一些心酸,但是却又很无奈。

1隔辈亲

小王小的时候出生在农村里面,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还一直陪同他生活在农村里面。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一对父母也感觉到了焦虑,觉得自己在村里面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也赚不到什么钱,自己的孩子以后将会永远留在农村。

所以说他们便毅然决然的把孩子留在了农村,也就是爷爷奶奶身边,他们两人去到城市里面打拼。

孩子小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就让他变成了留守儿童。从小他就缺失父母的关爱,但是慢慢长大了之后,小王也变得理解他的父母。

因为毕竟是去城里面打工,又不是去城里面享福,把小孩带上的确也是不方便。所以说小王便从小就留在了农村,留在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么跟爷爷奶奶肯定是非常的亲。

到了小王八岁的时候,该到上学的年纪了,他的父母就把他接到了城里。每年的寒暑假,小王都会被送回老家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寒暑假他们也非常的疼他。

在小王的家庭中,一家人也算是和和睦睦,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婆媳关系的问题,小王的妈妈和她的婆婆关系不是特别的好。当然了,当面见到的时候,两个人是不会爆发矛盾的。

但是在很多时候,如果说小王的爸爸给小王的奶奶买东西的话,小王的妈妈就会表现出一些不满。并且还会在小王和爸爸的面前讲他奶奶的坏话,每次讲他奶奶的时候,小王都很不开心,都会和他的母亲争两句。

不过小王很聪明,这些事情他从来没有告诉过自己的奶奶。

2飞来横祸

日子一天天过的飞快,转眼之间,小王也到了念大学的年纪,于是小王便去到了外地一所大学读书。但是就是在他念大学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他的父亲得了急性脑溢血,去世了。

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爷爷奶奶急得不行,爷爷旧病复发,也因此去世了。连续亲人的去世,对一家人的打击非常的大小,王害怕自己的奶奶承受不住,便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家陪奶奶。在乡下待着待着的母亲突然来到了奶奶的家里,表示要将奶奶接到城里去住。

小王很奇怪,他一直都认为奶奶和妈妈的关系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没想到妈妈竟然会主动要求把奶奶接到城里去住。妈妈表示,既然自己的丈夫去世了,那么他就要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听到这番话,奶奶也是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便跟随小王一家人回到了城里。

可是让小王慢慢没有想到的是,妈妈接奶奶来城里,原来另有目的。那天他听到自己的妈妈和谁打电话的时候说到。原来自己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想要尽孝,不是真正的想赡养自己的奶奶,而是知道奶奶手里还有一笔存款,所以打算把那笔钱搞到手了之后在把奶奶送走。

小王听到了妈妈的谈话之后,第二天就悄悄地把奶奶送回老家了,但是送回老家,他也觉得不放心,就把奶奶送进了养老院,并告诫她不要给任何人一分钱。

3让人心寒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其实还是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心寒的婆媳关系虽然不好,但是终究还是血浓于水。文章中的这个儿媳妇儿根本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外人,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老公的父母当成是自己的父母来看待。

反而认为自己把自己老公的母亲接到家里来居住的原因是因为婆婆的手里还有一笔存款,想要把婆婆的存款搞到手。这样的事情大家不要以为是天方夜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比这更阴暗,更恶心的事情都在时刻的发生着。

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住我们自己的底线,保留住我们心中的美好品德,要永远记住孝顺老人。

中国人的观念里,尤其是上一辈人的观念里,养儿就是用来防老的,还必须是儿子才行,因为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只有儿子才能够养老送终。

若要是将老人送到养老院里,就终会有人隐晦的说:这家的儿女不孝顺,怎么能将父母送到养老院里,更有一些老人听到养老院就害怕,觉得养老院里的照料比不得亲生的子女,送去了养老院就是不要老人家了。

我奶奶神志还清楚,能走能动的时候,就死活不愿意我爸将她送到养老院,总觉得自己儿女多,即使我爸养不起她,还有其他兄弟姐妹能让她住,若是送养老院太过丢人。

可我奶奶80岁之后的日子,是在养老院度过的。刚开始奶奶行动还利索的时候,家里没有人嫌弃她,想送去养老院,老人家死活不去,认为自己有5个子女,一年里一家住段时间就过去了,可后来奶奶年纪越大,记性越不好,还是被送到了养老院。

我奶奶进养老院时,已经是个得了老年健忘症的老人,再也拒绝不了什么了,就像很多人老了都会有阿尔兹海默症,我奶奶也成为了这样的老人家。

综艺节目《忘不了的餐厅》里,店长黄渤说父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曾经走失,又死活安排不了阿姨,为了让父亲得到周全的照料,他想将父亲送到养老院,却又害怕被公众谴责。

我奶奶被送进养老院,也被村里的其他人指责过,甚至中间有不少曲折,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我爸说起。

1 老来得子的儿子,负责全部养老。

我爸兄弟三个,姊妹两个,爷爷去世的早,奶奶靠着爷爷的补助金辛苦将5个孩子拉扯大,本来奶奶是跟着我爸的,因为我爸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奶奶40多岁才生的我爸,算是老来得子,爷爷大概是在我爸六、七岁的时候去世,我爸从小没有体验过多少父爱,奶奶心疼我爸。

何况我爸年龄小,我大伯都比我爸大20多岁,家里其他兄弟都成亲了,我爸落到了最后,是最晚成家的一个。比起小姑都要晚上七八年成家,顺理成章的,兄妹几个都默认:奶奶的后半辈子要跟着我爸。

那些年都没有出任何问题,我爸也觉得给老人家养老没什么问题。我奶奶就一直跟着我爸一起生活,也拿着奶奶微薄的工资,补贴我爸的第一段婚姻。

2 老儿子出状况后,老人的养老成了问题

后来,我爸的婚姻出现问题,跟他前妻离婚了,在刚离婚那段时间,我爸觉得自己一个男人照顾不了老妈,而且我老爸离婚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前妻和他一人一半。

讽刺的是,我爸的房子是北方传统的平顶房三间,我爸觉得总不能跟他前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住在一个屋檐下,虽然离婚合同里写的一人一半房子,可我爸自从跟他前妻离婚后,就再也没有住过那套房子。

连奶奶也因为我爸离婚,没了房子的事情,不得已去跟着二伯过日子,因为当时二伯家的日子是家里、乃至是当地过的最好的,二伯家在临街建了小三层楼的楼房,家里开着一个饭店,二伯还是一个国营厂里的领导。

为什么不让大伯家养老?因为大伯和大伯娘都是老实人,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自己都需要儿女照顾,照顾不了奶奶。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又不能跟着女儿,奶奶只好住进了二伯家。

当时我奶奶尚还能够动弹,帮着给二伯家看小曾孙,帮着二伯娘做各种事情,再加上奶奶手里有退休金,二伯娘还能善待她。

可不久后,我爸和我妈结婚,哪怕是才刚刚新婚,二伯娘也想着让奶奶继续跟着我爸,可当时我妈和我爸在城里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两个人都属于在城里打工的,租住的房子,逼仄的环境、父母不稳定的工作,不适合给老人养老。

二伯娘开始各种闹腾,觉得仅仅她一家照顾老人不公平。这让一家人都很为难,因为当时奶奶已经有些老年健忘症的倾向,照顾起奶奶已经是件挺费劲的事情。

3 从兄弟姊妹轮流照顾,到养老院

最后二伯娘闹得不行,兄妹几个商量老人轮流在几个儿女家住,一个儿子家住三个月,女儿家住两个月。

每次奶奶从两个姑娘家转送到我家的时候,奶奶都红光满面,起色挺好,可要是从二伯娘家、大伯娘家老来,就瘦的不行。我妈就偷偷的说:一定是那两个妯娌不好好伺候奶奶。

每次奶奶来我家,我妈为了让奶奶方便一些,都把尿盆放在家里,吃饭也都荤素搭配,害怕老人家便秘,和照顾小孩子似得照顾着奶奶。

我奶奶虽然人老了,可有时候还不糊涂,要是我爸欺负我妈,我奶就脱了鞋打我爸,看着我奶那么小的个子跳着脚打我爸,我爸低着头,弓着腰让老人家打的样子,我每次都觉得好笑的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的记性开始慢慢变得越来越差,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每次我回家,奶奶都问我:“你这是回娘家啊?回了娘家好,好好住几天。让爹妈多疼疼你,少干点活。”

一个还读书的姑娘听了这话,不禁莞尔。有时候家里刚从吃过饭,奶奶就又吵着吃饭,说她还没有吃饭,要不然就是饭端到跟前,奶奶说她吃过了。有一次我妈告诉我:奶奶出去院子里上个厕所,都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原来奶奶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而且随着奶奶的老去,大伯二伯家也越来越忙,他们都开始忙着照顾孙子,而且两个姑姑家的子女,那些年也是状况频出。

当时我爸妈是人生最落魄的时候,他们住的地方在城中村,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何况我们家兄弟姊妹都是上高中大学,最需要钱的时候,父母忙着赚钱,忙的顾不上照顾老人。而当时大姑家忙着照顾孙子,小姑家的房子拆迁,也是临时租住的地方。

不得已我爸妈商量,觉得还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合适,这样老人自己的工资,加上他们做女儿的再补贴一些,老人家也有人照顾,住在养老院里总比跟着我爸妈强很多。

就这样我奶奶记性最差的时候,被送进了养老院。可奶奶在二伯娘家住的时候,养老金就被二伯娘拿到了手里,任谁都从中拿不出丝毫的钱来,每次提及,二伯娘总是不动声色的说:这老人本就该是跟着小儿子的,这些年小儿子离婚后,老人一直住在她家,各种生病吃药的花销可不少。

我妈作为二婚的媳妇,真不好说二伯娘啥?我爸也觉得本来老娘一直跟着自己,因为自己离婚让老娘无处可去,还将老房子给了前妻,心里愧疚的不行,奶奶养老金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老人住进养老院,我妈隔一段时间去看望一次,就怕老人家在养老院受到虐待啥的,可养老院照顾的要比子女照顾的精细很多。

就这样奶奶在养老院一直住到身体衰退的厉害,才被二伯娘接回了家里,因为二伯娘家的那排房子的地基是奶奶爷爷在世的时候就买下来的地方,人老人,总要落叶归根。

4 住在养老院就是不孝顺么?未必如此

让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去住养老院就是不孝顺么?从我奶奶的事情看未必如此,奶奶当时80多岁90岁的老人了,她的儿女们都是人生最忙碌的阶段。

老的老,年轻的也忙着照顾子女结婚,照顾孙子。实在腾不出手照顾老人。

何况当时的老人家是最难照顾的阶段,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稍不留神就会走丢,若是在家里照顾,必须腾出一个人手专门照顾老人。

而且当时奶奶的状况已经退化回一个小孩子的状况,迫于经济的压力也好,人手的问题也罢,当时的状况,送老人进入一个专业化的养老院,能够随时看着老人家不走丢,就是最好的安排。

[优雅面对疾病与衰老: 好的告别+ 好的抉择(共2册)好的告别 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

¥70

购买]( https://ujdcom/khSHcv )

以前看过一本书美国作家葛文德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中,作者对比了美国老人和印度老人的生存状况,养老院中养老和儿女养老的区别,老年人独自生活和在养老院群居生活的区别。

最终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应该为死亡做好准备,自主、快乐、拥有尊严的活到生命的终点。

当老年人逐渐丧失行动能力、思考能力的时候,儿女更多的考虑是安全、舒适,但可能儿女的诉求和老年人的诉求会有所区别。

法国**《La dernière leçon》(《最后一课》)中,92岁的玛丽莲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宣布自己活的够久了,觉得很累,在成为子女们和她自己的负担之前,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玛丽莲在经历了一切老人老去的无助后,觉得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无能为力的日子只是复一日的煎熬。

老太太的女儿也意识到:活在世界上,只会慢慢地让母亲失去作为人的所有尊严,变得越来越痛苦。

最终,女儿带着自己的母亲,一项项的划掉她在这个世上最后能够做的事情,为死亡做好准备,给自己一个尊严的结局。

死亡虽然是件沉痛的事情,但是当老去的时候,若是能够在死亡前,体面的跟亲友们告别,无痛、无惧、无憾的离开人世,未必不是一种最高的生命追求。

善终权,是生命的基本权利,也是生命的最高追求。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对生命的自主权利。

相比于生命,养老院真的不算是太大的事情,只是让我们老去时,不拖累儿女,不为儿女造成负担,有尊严的活在同龄人之间,接受自己开始变得不能处理一些事情,更好的生活。

孝顺老人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孝顺老人也是对自己好。大人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自己善待老人,看在孩子的眼中,就是在自己年老以后,让孩子善待自己。网上的一则视频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视频中的一位十几岁小伙子,可能自己还是个学生,抱着奶奶在医院等候就诊。医院一起等候的人看到了,拍下视频发到网上,小伙子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夸赞。这位小伙子很好的诠释了孝顺的传统美德,对生病的奶奶也是耐心的安抚,没有一丝不耐烦。

一、小伙是个孝顺的孩子,未来可期。

这位小伙子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根据奶奶的讲述,在奶奶做手术期间,因为儿子儿媳要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奶奶。于是小伙担起了照顾的重任,对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致。奶奶也是逢人就夸自己的孙子,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善良的,才十几岁的年纪,孝心已经滋长在他心里,未来可期。

二、体现了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据悉这位奶奶是因为结石,痛得不行被送到医院。小伙子抱着奶奶在等待时,为了能够让奶奶更好受一些,他把脚尖踮起,是个非常心细的小伙子。小伙子的行为,很好的体现了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哪个时代,孝顺都是我们不能够忘记的美德。

三、对老人多一些耐心与尊重。

有些人觉得家里的老人经常无理取闹、要求多等,其实人在年纪大了,各方面都会出现退化。思想也是一样的,有些事情可能会忘记,这时候的老人其实跟孩子是一样的,特别需要人照顾。年轻人在对待老人时,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一些耐心跟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被爱。

孝不孝顺不能根据送不送老人进养老院来决定的。

如果儿女们都工作在上班,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并不是不孝顺,只是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老人。如果说自己照顾老人才是孝顺的话,那子女们就要辞去工作,或者不做生意了。那么怎么会有钱去养活老人,怎么给老人好的物质生活。

有些人自己整天在家也没什么事,不工作不挣钱,老人上了年纪了,我不管,不给老人买衣服或者吃的东西更别提营养品了。他们没有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这就是孝顺么。

我觉得不是把老人放在家里就是孝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顺。

我家奶奶就在养老院。不是我爸爸跟叔叔伯伯不养活奶奶。我奶奶十三年前得了急性脑出血。虽然把奶奶从死神手里抢了过来,可是奶奶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刚开始几年,奶奶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中间几年又犯了同样的病。并且伴有多年的风湿腿,奶奶现在都照顾不了自己了。开始都是爷爷在家里陪着她,爷爷年纪也大了。上次以为爷爷颈椎病犯了也住进了医院,奶奶少了爷爷的照顾,就要爸爸跟叔叔们照顾了。当时我伯伯家嫂子快到生孩子的预产期,所以伯伯一家都去了北京照顾嫂子。而我的叔叔常年在北京做生意,一家人都在北京定居了,一时半会也来不到家里。我的爸爸我是有自己生意,还要到医院照顾爷爷,我们就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奶奶了,不能一天全部时间陪着她。我叔叔就给奶奶在附近找了个养老院住下了。养老院里看着也是挺温馨的。之前前几天奶奶还有点不适应,我们每天都回去陪陪奶奶,跟奶奶说说话。只是我们都还要工作,所以就把奶奶送去养老院。

奶奶在养老院一个月都明显的吃胖了。他们吃饭很均匀的,每天都有鸡蛋,还会喂老人吃饭。都是做的适合老人吃的东西,中午还有加餐。并且屋子里打扫的也挺干净,环境还不错。有时候比在家里还会舒服点,养老院里白天黑夜都有人守着,比我们做子女的还注意。所以有时候送老人去养老院并不是不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