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看病享受军属待遇吗

老人 0 65

爷爷奶奶看病享受军属待遇吗,第1张

爷爷奶奶看病享受军属待遇吗
导读:现役军人的是自幼依靠其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才能享受军属待遇。军属,指现役军人的直系血亲、配偶和依靠现役军人生活的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属,指现役军人的直系血亲、配偶和依靠现役军人生活的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人自幼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

现役军人的是自幼依靠其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才能享受军属待遇。

军属,指现役军人的直系血亲、配偶和依靠现役军人生活的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属,指现役军人的直系血亲、配偶和依靠现役军人生活的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人自幼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军路通过梳理详细的军属就医流程,便能轻松知晓:

第一步:在军人所在单位,注册申报军属信息。

这个问题简单说,就是要将军属(军人的配偶、父母和岳父母等享受免费或优惠医疗的军属)信息准确地录入到“医疗待遇保障身份认定服务平台”。

该医疗待遇保障身份认定服务平台,是由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后勤保障部依托于军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统建成,对已经注册登记的军属信息,官兵们可以通过军网“军委后勤保障部”进入到“医疗待遇保障信息查验平台”,输入需要查询人员的姓名及身份证号,即可匹配到身份信息。

如果相关人员没有进行过注册,则是查询不到的,也无法在军队医疗机构享受免费或优惠医疗待遇;同时,对于虽有进行身份采集注册,但信息错误的军人家属,同样无法享受军队免费或优惠医疗待遇。

对于新结婚的军人,可以向单位政治工作部门申报,及时进行注册登记,对于已经登记信息,但信息有误的,同样向上述部门反映及时更正信息。

第二步:选择拟就诊的医院,作为医保定点单位。

对于享受军队优惠医疗的军人家属,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一是个人要有医保。军人的配偶(随军未就业配偶除外)、父母及岳父母,应当正常缴纳医疗保险待遇,参保的形式可以是职工医保或者是城乡居民医保。

如果到参保地以外的军队医疗机构就医,也就是异地就医,首先要进行医保备案。

进行医保备案手续如下:

带上医保卡,找到参保地所在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办理异地就医医保备案登记的工作人员,告知其将前往南京某部总院进行看病(住院)治疗。

登记全程在电脑上操作,备案登记好后,登记好后如能在就医的军队医院查询到,便直接能实现医疗费用医保结算。

如果不知道怎么办理医保备案登记或具体负责人的电话,可以打12333,咨询县级居民城乡医保办公室的电话,然后再从县级咨询到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备案登记的电话,沟通好后,带上转诊病人的医保卡办理。

二是要选择具有医保资质的军队医疗机构进行就医。简单说,如果这个部队医院不能通过医保结算,则无法享受优惠医疗待遇。对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而言,这个问题很少,像一些部队的卫生队,通常是没有医保资质的。

PS:如果所就诊的军队医疗机构不能进行异地结算,那么就需要完全自费,此时一定要保留好所有票据,只要办理过备案登记的,按规定应走医保报销的费用,是可以回参保地进行报销的。

注意要复印好发票,报销时通常收原件,在参保地报销后,记得索要报销实际金额的凭据,这个凭据要打城乡居民医保局的电话,咨询在哪个部门办理打印。

拿这些凭证、票据等再找就诊的军队医院是可以退返医保政策范围内费用中个人支付的费用,也就是享受军队免费或优惠医疗的那部分费用,以现金方式退返个人。

第三步:持社会保障卡,在军队医疗机构就医。

对照上述条件后,凭社会保障卡,即可在具有医保资质的军队医疗机构直接就医。

医保定点医院已经在就诊的军队医院时,则系统直接核减费用,不需再进行其他操作。而对于异地就医的情况,就一定要看清第二步所讲的内容了。

法律依据

《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

第四十五条 国家和社会尊重军人、军人家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奉献和牺牲,优待军人、军人家属,抚恤优待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保障残疾军人的生活。

国家建立抚恤优待保障体系,合理确定抚恤优待标准,逐步提高抚恤优待水平。

第四十六条 军人家属凭有关部门制发的证件享受法律法规规定的优待保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十六条 军人家属和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符合规定条件申请在国家兴办的光荣院、优抚医院集中供养、住院治疗、短期疗养的,享受优先、优惠待遇;申请到公办养老机构养老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奶奶去世八周年了,时年94岁。

按说,奶奶也算高寿了,属于喜丧。但奶奶的去世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奶奶从28岁守寡,拉扯大了父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艰苦的生活也造就了老人家坚强的个性和硬朗的身子骨。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从没有病过,只是曾经颈部长过一个疮。那是我上军校后的事情,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包产到户的时候。当时七十多岁的奶奶还在大夏天摘棉花,天热上火,脖子上的“热火毒”总痒,便在摘棉花不时用手抓抓。因为棉花叶上喷达农药,感染了的“热火毒”烂成了“疮”。多方求医不愈,还是到保定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好。除了这个就医的经历,母亲说奶奶没有看过病。

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从小就喜欢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奶奶讲杨家将的故事,依在奶奶的膝盖上看她纺线,慢慢地竟也学会了,学会了的还有捏饺子。待我的孩子出生,需要老人帮着照看的时候,母亲心脏病严重,奶奶便自告奋地跟我去了塞外的古城。第一次坐火车的奶奶惹得满车人观看,因为奶奶地道的三寸金莲、斜襟、缠腿和精致的小籫。

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一个小肉团团养成了一个刚能站立的小孩子,时间也过去了九个月。奶奶毕竟是八十岁的人了,抱着孩子上三层楼越来越吃力了。有一次,抱孩子在院里转悠,天气突变,着急的奶奶摔了跤,吓得再也不给看孩子了。送走奶奶后,给孩子找了几个保姆,都不理想。无奈之下,又把孩子给奶奶送回了老家。就这样,奶奶拉扯大了父亲,带大了我,又帮着带大了我的孩子。因此,我和我的孩子对老人家感情至深。

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身体健康的老人,直到94岁还能生活自理。只因一次雨天,自尊、干净了一辈子的老人执意不在屋里方便,在去院里厕所的路上摔了跤。人老了,骨头脆,这一跤就把奶奶的胯骨摔折了。自尊、干净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只能卧床了。人老了,骨头接上也长不上的,各种生命养分慢慢地流失,各种器官也随之逐渐枯萎。到奶奶最后的日子里,丧失了吞咽的功能,奶奶只能靠吊葡萄糖维持生命。在依靠吊葡萄糖维持生命的17天里,老人慢慢丧失了心智,其实就是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了。待我赶到家的时候,奶奶已彻底咽气,身体萎缩得不足一米。

痛不欲生!

奶奶带大的我,没跟我享过一天的福。给我带孩子的日子,也因当时的物价上涨,生活用品奇缺,天天吃的还是老家也不再吃的粗白面。我调北京后房子大了,手头宽裕了,奶奶却再也未进过我家进过城。奶奶卧床的日子,我在跟前的天数不及本村的乡亲。自尊、要强、慈祥可亲、乐于助人了一辈子的奶奶是受人爱戴的。那盛夏的17天个晚上,每天都有满院子的乡亲陪着候着,生怕错过了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机会。于是,和当年父亲去世一样,我也没能亲眼见上老人的最后一面。

遗憾终生!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有个已经结婚的好朋友也是有很多类似的烦恼,比如和弟媳之间,矛盾摩擦会特别多。可以试着和公公他们谈谈,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但是很多事情都是很难改变的,如果不可能改变公公的作为就只能改变自己的看法了。都是一家人,这些事情在心里久了只会让自己越来越不顺心,其实亏的还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