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送外卖的夫妻?

老人 0 27

怎样看待送外卖的夫妻?,第1张

怎样看待送外卖的夫妻?
导读:夫妻送外卖的好处夫妻二人一起送外卖,也算是共患难了,同甘共苦一起买来的小家,相信满满的都是幸福,二人的感情也会更好。虽然是在鹤岗,但是以国家目前的实力发展,正常生活还是无忧的,在远离北上广深的北方城市,拥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小家是多么温馨幸

夫妻送外卖的好处

夫妻二人一起送外卖,也算是共患难了,同甘共苦一起买来的小家,相信满满的都是幸福,二人的感情也会更好。

虽然是在鹤岗,但是以国家目前的实力发展,正常生活还是无忧的,在远离北上广深的北方城市,拥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小家是多么温馨幸福的事情。

在大城市的人还在朝八晚八的不要命的工作去为高昂的首付款而努力,忙得停不下来,对比两个外卖员已经全款入住,开心生活了起来,自是有些不同。

夫妻送外卖的坏处

夫妻二人是“80后”,即使按89年来算,如今也32了,外卖员没有约束,自由自在,但在我看来这份工作更适合一个年轻人去做,首先,他通过每天的无数次沟通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其次,无礼的投诉及谩骂也会提升他的抗压能力,最后,辛苦到手的钱也会让他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更懂得珍惜,学会规划未来。

所以,我认为外卖员更多地适合做一份过渡性工作。

在我看来,夫妻二人也许更多地要考虑中年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孩子的学区、父母的养老、自己的未来,毕竟没有五险一金,安全性较低,职业天花板几乎没有,这些是外卖行业的通病。

上海浦东的79岁的徐奶奶每次都提前等待外卖小哥上楼,这种举动真的很温暖人心。

徐奶奶和自己的老伴住在六楼,上下没有电梯只能爬楼梯,这对于她们这个奶奶来说有点难度,于是只好在网上购置一些东西等着外卖员帮自己送上楼来,每次外卖员要到之前,徐奶奶都会提前开好门在门口等待,这也让给徐奶奶送东西的外卖员们觉得很温暖,每次送东西就像是回家一样的,有人会在门口等着他。在门口等着开门,其实就是一件小事,但在如今这个社会已经不多了,很多人点了外卖之后就别说开门了,外卖员货送到家门口敲门都没人应一声,给客户打电话,也没有人接,就让外卖员觉得很无助,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平时找不到人,但是外卖如果超时没有送过来,电话就开始打过来了,一言不合就想着要投诉外卖员。

徐奶奶不仅每次都提前开门等待着外卖员,还将常常给自己送外卖的43位外卖员的名字记住了,并手写了一份感谢信感谢这些外卖小哥们,对于外卖小哥们来说,这是对他们工作的一个认同,也让他们感到骄傲。外卖小哥们工作也不容易,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都很奔波在这座城里的各个角落,将客人点的东西尽自己最快的速度送到客人的手上,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努力的拼搏着。他们的这份努力,徐奶奶看在了心里。并表示了极度的认同。所以每次她都笑容满满的等着外卖小个提着东西上楼。

生活中的一个平常举动,可能它带来的能量就非常大,我们在生活中也别吝啬,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温暖,更有人情味。

正常的人送外卖都是比较辛苦的,更何况是残疾人,他们要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要比正常人多多了。

现在的外卖行业已经是越来越成熟,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不想做饭或者来不及做饭的时候就会想到点外卖吃,那么在外卖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送外卖小哥的人也越来越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毕竟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的工作,也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工作,只要你肯做。最近在网上有一个视频比较火,这个外卖员原来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在取餐的时候,还是用尽全力在走。拍视频的这个网友是一个女的,她当时可能觉得这个男人比较的可怜,所以打心里感觉非常的难受,就顺手把这个视频给拍了下来,没想到在网上就流传开来了,这位外卖身残志不残的举动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

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很多的人都看不起送外卖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低贱的行业,都是一些低层次的人做做的。但是我觉得职业是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难道做脑力劳动的人就高贵一点?做体力劳动的人就低贱一点!其实不是的,那种窃取别人劳动果实的人才是最最可恶的,才是最最低贱的人。我们要尊重那些在辛苦劳动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你就享受不到这社会的便利。有些人可能活着就用了全身的力气,我们对这样的人应该更加的尊重,他们没有自甘堕落,没有在家里等着国家养他们。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活着是很容易的,连很多残疾人他们都在拼尽全力养家糊口,努力赚钱。那我们这些正常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还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

上海为父亲送饭的女子坠楼后,他的丈夫发生这个女子的丈夫说道,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心地很善良的人,在平时对待他人都是与人和谐。女子的丈夫表示一定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去弃妻子维权,网络并非是一个法外之地。即使生活在网络当中,对于一些喜欢在网络上嚼舌根的人也应该绳之以法,这个女子在此件事情当中根本就没有做错任何的事情。但是对于太过较真的人而言,就总是去批评女子认为女子的做法实在是太精明,仅仅只愿意给外卖小哥200块钱,就算是打发了外卖小哥。

上海的一个女子,因为考虑到自己的父亲患有耳聋,害怕父亲在家里边没有饭菜,所以就找到之前为自己送外卖的小哥余先生。余先生在接到这一个订单时,也是出于想帮助女子的心理,就辗转27公里外去替女子的父亲送一些饭菜。当外卖小哥再把饭菜全部都送到老人的手上,女子也是给予外卖小哥200块钱的辛苦费。可是在通过手机微信转账时,外卖小哥直接把这200块钱退还给了女子,并不愿意收女子这200块钱。随后女子还是觉得不好意思,又给外卖小哥充了200块钱的话费。

也正是因为给外卖小哥充了200块钱话费,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女子给外卖,小哥的跑腿费有些太过便宜。因为在上海当地疫情很严重,每一个外卖小哥,跑腿费都需要多达四五百块钱,何况这个外卖小哥也是连夜辗转了27公里,才到了女子父亲的家里。认为200块钱连辛苦费都不够,认为这个女子实在是太过精明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外卖小哥的死活。

正是因为一些网友对女子做出了这样的一些评论,从而导致女子在生活中可能是由于不堪网暴的事情。女子待在家里几天的时间都一直精神恍惚,丈夫就一直耐心的安慰女子,可是最终女子还是坠亡了。

有人这样评价外卖行业,外卖小哥都是一个神秘的组织。

他们能上刀山火海,也能下五洋捉鳖,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炒菜做饭,修理电路,更换灯泡,精通计算机电脑,处理大数据,麦霸,舞者,钢琴家…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会的。

今天刷抖音,一外卖小哥英语娴熟,和外国人友人交流,对答如流让我印象深刻。

外卖小哥说他以前是名老师,现在是客户经理,送外卖只是兼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愧疚?某些人凭啥牛逼哄哄的瞧不起外卖员?人家的履历可比你光鲜得多,人家月收入可能是你三四个月的。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觉得既可笑又可悲。

在一个下雨天,有一对母女在商场外面的雨棚下避雨。

一个外卖小哥送完餐从商场里出来,顶着雨,骑着电瓶车继续他的下一单。

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他们好辛苦啊,下着雨,还得工作。”

年轻妈妈接过孩子的话:“所以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啦,可不能像他们一样,没出息的样子,天天风里来,雨里去,这是最卑贱的职业。”

真难以想象,被这样思想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为人父母是孩子获取知识及三观最直接的来源,父母三观不正,真是替他们的孩子捏了一把冷汗。

先不说人家一没偷,二没抢,凭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赚钱,你有什么资格去取笑人家。

再者说,看似你光鲜亮丽,坐办公室,出入高端商场,背着价值上万块的包包,用着最新款的iPhone,但你真的不一定有外卖小哥们赚的多。

人家一个月七八千甚至更多,还有的把送外卖当作是副业去完成,人家主业也许是你的上级,更有甚者,已经实现了睡后收入,靠自媒体账号轻松月入个几万,十几万。

你好意思拿着五六千的工资跟人家比吗?还满脸的瞧不起,谁给你的优越感?至少可以断定,不是钱给你的。

说出来一个数据你可能会很吃惊:在我国全部外卖员队伍里有7万名是研究生硕士学历,是不是很意外?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个热议话题:到底是我们辜负了文凭,还是文凭辜负了我们?

研究生送外卖,委屈吗?

我觉得不委屈啊,送外卖怎么了,如果能够挣到钱,能够把送外卖做到极致,做成数字送外卖,同样是人才。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研究生,应当坐机关办公室,应当在实验室,应当挣大钱。但是,仔细想过没有,自己的能力能达到吗?能够具有坐在办公室也拿高薪的水平吗?

事实上,什么工作都是人做的,也是能够做出成绩来的。

那位北大高材生卖猪肉,不也是卖成了企业家,难道他比其他北大毕业的学生干得差吗?关键就在于,自己能否脚踏实地地去做,能否把一切都做好,做到极致。

研究生送外卖,体验体验生活,感悟感悟生活的艰难,对自己没有坏处,就怕什么都干不了,还认为自己很能干。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区分它们的永远是人心,而这些人多半思想狭隘,活得庸庸碌碌,也正因此,他们享受这种职业差所带来的优越感。

真正做大事,有格局的人从来不会瞧不起任何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敬。

而真正优秀的人,也不会在意外界的目光,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

去年朋友圈被一个快递小哥刷了屏。

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杭州政府引进,直接落户杭州,享受100万购房补贴。

大家都好奇,这位95后快递小哥,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获得如此高的殊荣,还和李佳琦一起登上热搜。

原来他掌握一项绝活:一秒快速分拣。

只要看到快递单上的地址,就能马上背出对应的城市、区号、邮编以及航空代码。

为了将这些信息烂熟于心,他没少下功夫,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在大街上看到汽车车牌,就会在心里默念:

“浙A,杭州,邮编310000,区号0571,机场代码HGH。

不止如此,他还能从数百件物品中,一眼就把固体胶、U盘、打火机、人民币、乒乓球等航空禁寄物品“扫描”出来。

能在12分钟内,作出19件快递的派送路线设计,用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线,确保快递准时准确送达。

再来说一说外卖小哥雷海为的故事吧!提起雷海为,可能你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提到《中国诗词大会》你一定有所耳闻,雷海为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

谁也不曾想到,一位外卖小哥竟然是一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众多名牌大学的学霸,成为年度总冠军。

我是特别喜欢诗词歌赋,是《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期期不落。

雷海为的闯关历程,我是看在眼里的,一开始我真的对这样一个非专业性的社会从业者不抱有希望,在场的大多数都是名校高材生,随便拎出一个都比雷海为强太多,可最后人家用实力向我们说明了一切。

雷海为夺冠的故事特别振奋人心,就连一向不咋交际的我,也常为此津津乐道。

成名后的雷海为没有忘记初心,据说放弃某媒体给出的百万年薪,选择到学校,成为一名汉语言的老师。

雷海为是怎么逆袭的呢?

离不开他多年来在背后的默默耕耘。

雷海为在每次送外卖的时候,都随身携带着一本古诗词的书籍,钻时间的空子,在等待客人,等待电梯甚至等待红绿灯的时候,他就会打开书,瞄上那么几眼。

雷海为的住处是一个10平米的小宿舍,里面住了包括他在内的四名外卖员。

当其他人下班了选择出去打牌买**,喝酒吃饭侃大山,雷海为始终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宿舍里背诵诗词,数年如一日。

外卖行业如此奔波劳累,他却从未抱怨辛苦,反而在闲暇之余读书学习,这是得有多么的热爱啊!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心中都应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有追求,日子才能越来越美好。这是雷海为故事里最质朴的底蕴。

写在最后

这世上有两种方式的成功,一种是出生就在罗马,子承父业亦或是家里提供优渥的就业条件。

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去为自己的人生构画一片宏伟蓝图。

前者几乎注定着成功,而后者需要面对太多未知的艰难险阻,能坚持到最后的实在难得。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生来就在罗马的幸运,只能做后者,却还太容易放弃,以至于浑浑噩噩。

任何行业总是有佼佼者,总是能够做到出类拔萃,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优秀”二字。

任何行业都需要门槛,“门槛”,不是你迈进去就意味着成功,你需要下足苦功夫,去锤炼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让外界看到你的能力。

开头讲这个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外卖小哥,他可以做老师,也可以做项目经理,也可以去选择外卖员,他的优秀使他可以拥有多项选择的底气,而普通人,或许就只能做一个外卖员,这就是门槛的差距。

以前老一辈们会把“读书无用”挂在嘴边,他们总是喜欢拿那些没读过多少书,却成功成名的大腕作比较。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顶着光环的人们也在背后里悄悄努力,从来都没有绝对偶然的成功。

如今大学本科毕业已经是想挤进优秀圈子的最低门槛,部分五百强大企业明确要求学历不得低于研究生,这就直接摧毁了大多数人的梦。

这世上处处都是门槛,但是跨越它们,只需要跨过困住自己的那道门槛,其它也就迎刃而解了。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对你会有所启发,愿与君共勉。

黄袍加身,终日大鱼大肉相伴,一旦暂失行踪,就有无数美女心急如焚。

没错,这句话描述的就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他们拯救了大半个城市的饿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不管是嘴馋、工作忙、没时间做饭,一份外卖就搞定。烤羊腿、红烧肉、三文鱼等大量美食任选,结果转眼看到了干瘪的钱包,略微一思量:还是继续昨天的“米饭套餐”吧……

以前是没钱吃外卖,现在是没钱吃外卖。

大部分人表示:工(dou)作(li)太(mei)忙(qian),随便吃点就得了。随着这个行业不断发展,竞争也尤为激烈,“订外卖”也由最开始的“时髦”变成了现在的“对付一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几千年前的唐朝,就有了外卖的雏形,一直到民国,这时期内的“外卖”,

都保持着极高的饮食标准,从头到尾都是让人羡慕。大唐盛世,经济繁荣,餐饮行业自然随之兴盛,当时的民众在饮食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据《唐国史补》

记载: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凑疾驱诸客至府,已列筵毕。或问曰:‘何速?’吏对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

大致的意思就是:唐德宗很突然的召见当时的京兆尹(一种职位)吴凑,后者在短时间内赶到,发现宴席早已摆好,问“为啥这么快?”。有人表示:长安‘东市和西市’有酒楼,俺们拿着锅碗瓢盆就把菜装来了,这三五百口子的宴席,根本不叫事儿。将“酒楼饭菜”用盆具装回家,以来招待客人,迅速又简洁,这绝对是在中华大地上,“外卖”最早的雏形。

宋朝年间最成功的一件事,莫过于打破“坊市分离”的制度。就如同“小区与夜市”合并一般,无论在“坊”还是“市”,都能开店设铺,人员增加,自然就对当时的“饮食文化”产生刺激。

据《癸辛杂识》中记载:隆兴间,德寿宫与六宫并于中瓦相对,令修内司染坊,设着位观,孝宗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灯买市。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如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之类

意为宋朝隆兴年间的一次灯会上,宋孝宗派人到夜市里“订菜”回家吃,其中有“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园子”等菜品。这一顿,吃的皇帝是龙颜大悦,还给了赏钱,本来这些菜值100块,我给你200块。

这就相当于现在对外卖小哥的“感谢费”了,不得不说,毕竟是皇帝,一出手就是双份菜钱,阔绰程度一般人没法比。

说到“一般人”,《东京梦华录》里也有对他们的记载: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

这就很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当时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城里人”,家中几乎从不买菜,想吃饭?从酒楼里订就行了!

当时也没有手机,一般吃“外卖”有三种方式:让家丁跑腿,去酒楼中点菜,送到后再给钱。与酒店长期合作,也不用我催,到饭点了,就把饭送到家来。到了饭点,有商贩就将饭菜做好,沿街兜售,有人听到吆喝,就会从家里出来现买。送餐的大都是酒店的伙计,他们依靠双腿奔波于城巷间,手里拎着一大“食盒”,盒中放着“暖盘”:暖盘中间是空隙,出门前注入热水,以来对菜品保温。

吉林一女孩误点一百份外卖,送到后爸爸懵了,最终这些外卖被送给了环卫工人和邻居。小萌娃拿着爸爸的手机点餐,没有想到自己手滑,却点了整整一百碗的炸酱面,当外卖送过来的时候,小女孩的爸爸都惊呆了,这么多的炸酱面,就算家里的人都吃撑也吃不完啊,本着不浪费的原则,炸酱面后来被送给了环卫工人和邻居,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一、小女孩点一百份炸酱面。

六月十六日,在吉林的敦化市有一位小姑娘想吃炸酱面,于是就拿着爸爸的手机准备自己点外卖,爸爸也想着闺女经常自己点外卖,就没有多想,也没有检查一下。没有想到外卖送来的时候,女孩的爸爸却傻眼了,门口堆着小山一样的外卖,女孩的爸爸才知道,闺女手滑,多打了两个另,所以外卖小哥就送来了一百份炸酱面。

二、视频上传引来网友围观。

随后,女孩的家人就上传了这段视频,在视频中,一百份炸酱面整整齐齐的摆在客厅里,而镜头的角落里,爷爷奶奶还在努力的吃掉这些炸酱面。爸爸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苦笑着说,这还好是多按了两个零,要是多按了四五个零,屋里岂不是还装不下呢。但是没有办法,送都送到了,还是想办法解决吧。

三、炸酱面被送了出去。

这么多的炸酱面,一家人肯定是吃不完的,于是女孩爸爸就将这些炸酱面分别送给了环卫工人和自己的邻居,自己只留下了家人吃的量。看到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网友们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这位爸爸心真大,另一方面也在讨论店家怎么也不打电话核实一下,不过还好炸酱面都送了出去,没有浪费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