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试穿外婆买的鞋却被奶奶拽走,你觉得孩子做的是对是错?

老人 0 25

孩子试穿外婆买的鞋却被奶奶拽走,你觉得孩子做的是对是错?,第1张

孩子试穿外婆买的鞋却被奶奶拽走,你觉得孩子做的是对是错?
导读:网络上一段视频火了,一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学校们门口给孩子送新衣服新鞋子,当正当孩子在试穿时,孩子的奶奶就将他拽走。这段视频在网络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意,更有网友评论到这位奶奶太自私了。外婆和奶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这位奶奶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

网络上一段视频火了,一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学校们门口给孩子送新衣服新鞋子,当正当孩子在试穿时,孩子的奶奶就将他拽走。这段视频在网络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意,更有网友评论到这位奶奶太自私了。外婆和奶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这位奶奶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对于这件事,小编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不仅有爸妈疼,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确实如此,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也不多,长辈也都特别疼孙子。但网络视频中这件事情在日常中真的少见。这位奶奶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他能接受外公外婆的疼爱,为何奶奶还要阻止呢?孩子现在的心理并不是很成熟,奶奶这样做会让他对外婆产生误解,久而久之,外孙之间的感情也会变淡,这样对孩子来说是超级不公平的!

在老一辈思想中,自己的孙子和外婆家接触过多会不高兴,因为她们怕自己的孙子对外婆的感情太深,对自己家里的感情变淡。小编觉得这种思想早就改转变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对于他们这个阶段来说,谁对他好太就对谁的感情深。视频中这位奶奶对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虽然说孩子小不懂事,但是这样的阴影会就在他们童年的回忆里,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事情也越来越少。在小编的记忆里,当我在外婆家住很久时,奶奶都会说他们家更好,让你都不想回来。到现在,我也觉得奶奶这样说很不对!两家之间不管有什么恩怨,都别扯上孩子,他们是无辜的。对于这件事,你们是看怎么看的呢?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满月于宝宝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结点,家里人不仅会给自己的宝宝准备有意义的礼物,而且办满月酒给宝宝送祝福。那么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1

1、孩子用的小车:一辆婴儿推车:婴儿推车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辆小车,选择婴儿推车的时候尽量选择一款即能坐又能平躺的一款,因为带婴儿外出时休息更方便,能用到宝宝大概2-3岁。一辆学步车:这个要宝宝大概6-7个月的时候才用到,这个时期的宝宝应该学会站立了,也慢慢开始学习走路了,有学步车就方便多了。

一轮自行车:用到这个车的时候要到宝宝3-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学习自已脚蹬自行车,可以适当的和妈妈一起骑行。一辆滑板车:因为我家是男宝宝,宝宝长到5岁以后才可以单独玩耍这种车。

2、首饰:送首饰在我们老家有一种寓意,佩戴之后驱邪避灾,代表着吉祥如意的意思,比如手镯,项链琐等。首饰材料可以选择金的或者银的,我家宝宝姥姥送的是银质的一对手镯和一把长命锁。宝宝特别喜欢他的手镯,总是向家人和朋友炫耀他的手镯,手镯可以调节大小,宝宝一直带到了3岁多。

3、衣服和小被子: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是冬天,所以姥姥给送好几套亲手制作的棉衣和2个小被子。自己缝制的衣服里面用的材料都是家里自己种植的棉花,而且是连体的棉衣包括脚的部分。宝宝用着即安全又保暖。

4、红包:红包当然也少不了,买过东西又送红包,这也是我们那里的风俗,姥姥怕买的东西不齐全,缺什么让自己再买。

以上就我家大宝满月的时候姥姥送的一些礼物,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会不同,送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别,希望这些能帮到你。无论送什么礼物长辈们都非常疼爱孩子们的。

宝宝满月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风俗,姥姥要给宝宝送礼物。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送锁子,米面和鸡蛋。

1、送锁子

锁子的意思就是银项圈,上带长命锁,寓意长命百岁。后来到我小的时候,不流行长命锁了,都改为送银手镯或者银脚环了。

很多家乡的朋友现在翻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都会发现清一色的手上带着银手镯,或者胖胖的脚上挂着银脚环。

2、送米面

这个米面并不是单纯指米和面,是很多东西的统称,而且我家乡在中原地区,不产大米。

满月时,姥姥会准备一些食物,一般是面食。再带上小朋友的推车,衣服,小被子,摇篮等,去女儿家喝满月酒,送给女儿女婿。

送的所有东西,包括这个去送的过程,叫做“送米面”。

3、送鸡蛋

送鸡蛋一般是给产妇的,有一定的数目,具体多少我也记不清了。上百个是有的,还要准备红糖。

之所以单独拎出来说一下送鸡蛋,是因为还要以满月宝宝的名义,给到场的客人送染了红颜色的鸡蛋。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2

一、送富贵吉祥礼物

做爷爷奶奶的都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中国自古就流行送新生婴儿一些长命锁,手环脚环之类的吉祥礼物,因此爷爷奶奶也可以送自己的孙子孙女一些纯银制作的吉祥饰物,有些还能刻上孙子孙女的名字,很大气也很有寓意。

二、送成长记录礼物

对于大人来说,小宝宝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很让人振奋的,孩子成长的重要日子都是很值得纪念的。就如满月来说,可以送孩子一些手足印泥相框,宝宝成长相册等等,记录孩子的美好,保存孩子最宝贵的童真岁月。

三、送实用哄娃礼物

婴儿满月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好,哄娃神器最为实用。宝宝都是“爱哭鬼”,你不知道它上面时候回嚎啕大哭,哭起来的时候不仅影响周围邻居的生活和休息,也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孙子孙女满月就送他们一些带娃神器吧,像摇摇床,早教机就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更容易入眠,从而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扩展资料:

送礼技巧

1、要明确送礼是要打动别人,而不是打发别人,所以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及适合的时机,记住,不是在过节的时候才是适合的'时机。下面为送礼几大妙招,可以借鉴

2、包装,礼物包装,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不要小看包装,一是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感觉,能感受到的诚意,二,包装盒里面可以夹带想表达的祝福,记得要有署名,相应的也可以让人记忆深刻。

宝宝满月奶奶送什么礼物好3

宝宝满月时姥姥一般送什么礼物

宝宝满月,也就是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我国各地的传统风俗,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礼”,这是是旧时的一种传统仪式,称为“满月礼”,或者“给月礼”、“弥月之喜”。为此置办的酒席称“满月酒”。现在一般称为“满月酒”,其他称谓都省略了。

1、满月礼的时间确定

看到这个小标题,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废话吗,满月礼就是满三十天的那日,还要另外确定日期?

按过去的习俗,“满月礼”不一定要放在满三十日那天。过去,婴儿的满月礼确实要确定一个日期。不同地方,或不同人家,甚至婴儿是男是女,确定的日子还真不一样。比如一些地方风俗,男孩的满月礼定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十天,而女孩则定在二十九天。据民间的说法,这种日子的确定为“古法”,也就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

过去,也有一些人家,主要是比较有文化,崇尚儒家思想的人家,把婴儿的满月礼定在婴儿(不分男女)出生后的二十四天。其中的寓意,取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典故,期盼婴儿长大成人后,以像二十四孝之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

也有一些地方则是自己翻老黄历,或者请人选择吉利的日子为婴儿举办满月礼。

现在大多数的人家,不分男孩女孩,一般都是定在婴儿后出生的三十日。也有选择吉日的,不超过婴儿出生后的四十天内。

过去新生婴儿有“三朝礼”,有的地方还有“六朝礼”“九朝礼”。现在的人都比较珍贵,一般来说生孩子都到医院,这样要保险一些。产妇在医院少则住四五天,多则住半个多月,当然也就无法做“三朝礼”“六朝礼”“九朝礼”之类。很多人就把这些与“满月礼”合在一起了。

2、宝宝满月时传统风俗中姥姥送的礼物

按照过去民间的传统风俗,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值得庆祝,产妇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到满月之时称为“出月”,也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事。因此,过去民间一般要置办隆重的满月酒。

到了喝满月酒那天,奶奶或母亲抱着婴儿与长辈和客人一一见面,长辈与婴儿见面时要送孩子的礼物,或者送“圧岁钱”。亲戚朋友有的送衣物,有的送红包。主人家要回赠客人红鸡蛋,也就是把煮熟的鸡蛋皮染成红颜色。

满月礼的重头戏是产妇的娘家人来祝贺。在女儿生孩子时,产妇的娘家一般以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代称,这与旧时男人忌产女有关。旧时习俗,满月礼这一天,孩子的姥姥或外婆不亲自前来,而是派产妇的兄弟来给小外甥(小外甥女)送一种贵重的礼物。

旧时民间把这种礼物称之为送“头尾”。“头尾”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是一种深含寓意的说法,即期望新生婴儿将来长大成人,有好的开头,也有圆满的局,谓之“有头有尾”。

那么送的“头尾”又有哪些东西呢?“头尾”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穿戴的帽子、衣服、鞋袜、小被子、小风披、小毛毯等,还包括婴儿的饰品,根据家庭的状况,饰品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比如有金锁(有的是银锁)、银牌(有的是铜牌)、手镯、脚镯等等。

很多地方除了送衣物和饰品外,姥姥家还有送“长寿绳”的习俗。什么是“长寿绳”呢?“长寿绳”就是用彩线系着的一个红包,包内装有铜钱,民间称为“铜钿牌”。并把“铜钿牌”挂在婴儿的胸前,寓意为保佑婴儿长命富贵。

也有一些地方的“长寿绳”比较简单,用彩线系一枚铜钱,也是挂在婴儿的胸前,也称为“铜钿牌”,寓意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铜钿牌”的简化版。

至于其它一些小孩用品,如摇篮、童车、高火桶之类,旧时一般作为嫁妆办齐,也就不再重复赠送了。

3、现在姥姥送宝宝满月礼物

那么现在姥姥给小外孙小孙女送些什么好呢?如今时代不同了,所要送的东西也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送“头尾”,现在很多地方不是兄弟送,而是姥姥亲自送上门,以表示姥姥的心意。也有不少的做姥姥的,一直在服侍产妇,现在都是正常事。送的“头尾”也简化了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帽子、衣服、鞋子自然少不了,只是件数根据实际需要置办。变化最大的就是婴儿的饰品,一般送一两件 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然而,姥姥送“长寿绳”的习俗,很多地方依然传承下来了。

现在女儿出嫁时的嫁妆不比过去,一应俱全,现在简化多了。因此,有的姥姥还得送小外孙小孙女的童车(旧时是坐式童车,现在是手推车)及其它一些儿童用品。主要是根据姥姥的心意和婴儿的实际需要。

还有一些地方,姥姥或外婆小外孙小孙女有特别的习俗,那就按地方的习俗办理,毕竟,我国民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主有不同的传统民俗文化。此文讲的只是普遍性的民间习俗。

杭州奶奶每年给孙女织不同款式的毛衣,我的奶奶曾为我做过的比较暖的心事是:

一位女大学生分享了一段奶奶给她织的毛衣视频,技术活堪称一流。这位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是奶奶养大的,奶奶每一年冬天,都会给她织独一无二的款式毛衣给她,奶奶年轻时是开裁缝店的,现在毛衣款式层出不穷的时候,奶奶也有学习过新的款式设计,一针一线都是奶奶的爱。

杭州奶奶每年给孙女织不同款式的毛衣,对于这个女孩真的非常感动,也是非常羡慕的,很喜欢这个奶奶;只是自己的奶奶去世了,但是我与奶奶也是有非常多的暖心事情,所以我也是被这个奶奶感动,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小时候奶奶最喜欢给我烧鸡蛋羹,晚上我一饿她就会笑眯眯地爬起来做蛋炒饭或者鸡蛋羹或者煎个荷包蛋。我记得奶奶做地难以忘怀的事,就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奶奶总有好东西吃,她的肚兜有掏不完的豆豆(炒豆)给我们吃,她的保险柜里有拿不万的糖果和饼干、花生米等。

我的奶奶是非常伟大的,也是我非常尊敬的老人,我是非常爱她,我很小就是由他带大,所以和奶奶的情感也是非常深的;所以奶奶离世时,我是非常痛苦的;奶奶的暖心事也是非常多;太爱我的奶奶!尊敬!

还有就是对自己的奶奶,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他去别人家喝茶水的时候,他会去拿一些东西会给我吃,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棒的,也是我非常怀念的这个美食的!这个是奶奶给我非常棒的一个举动,真的每每有这个发生,我都是非常感动的,而且我也是非常感谢妈妈的!

文/熊妈

“就几个生字,从早晨写了3个小时,我也想控制我自己,我也不想骂他,不想打他 ……”

这是熊妈之前在抖音上看到的一则视频,听着这妈妈哭着控诉自己的孩子,觉得好心疼,就像看到自己无助的样子。

毕竟孩子磨蹭,熊妈我也是深有体会的。

送孩子上幼儿园时,遇见过一个奶奶送孙女,把孩子放在一个挺大的小推车里,边走边说: 你这么磨蹭的性格,究竟像谁呀

送完孩子,有意的跟这个奶奶聊了两句,问她为啥孩子都5岁了,还用这种婴儿车,她说:早起叫不醒,随便洗了把脸,牙都没刷,就抱在婴儿车里推过来了。

熊妈这才明白,原来天下孩子一般磨蹭,起不来的床,吃不完的饭,写不完的作业,睡不了的觉,孩子们总是慢好几拍,很让人抓狂。

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等一会儿”,“马上”,要么就是直接不带耳朵,爱搭不理的。

讲真,孩子不愧是打乱父母生活节奏的高手。

说起孩子磨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那是孩子刚上幼儿园,一个下雪天,因为担心路上有积雪,准备早一点出门。

谁知道,熊孩子醒来之后,不但没有利索的起床,还哼哼唧唧,各种磨蹭。不想穿衣服,嫌黑蓝色的校服裤子不好看,还口齿不清的说“我睁不开眼”。

看着他那股劲儿,我就有点火了,有啥事不会好好说吗?磨蹭 哭哭啼啼,那个瞬间,搞得我分分钟想爆炸。

当时就直接用威胁的语气,让他快点,不然会挨揍。他还是坐在床上不动。

我情急之下就拍了他屁股两下,他立刻就大声哭了起来。

趁着他哭,我就给他穿衣服,随便洗漱了下,带出门了。其实打完他,内心就开始后悔了,真的是被火气冲昏了头脑。

成年人的世界里,早起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迟到虽然不罚站,但是会罚钱,老板动不动还给脸色看。

孩子一磨蹭,上学迟到,吃不上早饭,担心他会饿,又担心他错过了重要的知识点。

但我们忘了,跟孩子讲效率,就是对牛弹琴。他们的世界里,只分好不好玩,想不想做,其它的都是浮云。

除了早起上学之外,更让人心痛的是辅导孩子写作业。

十一期间,老师布置了几张卷子,原本想着一小时怎么也能搞定这3张卷子吧,结果发现一张卷子,愣是用了1个小时,读题读得我口干舌燥。

写作业过程中,他一会去拿铅笔,一会去拿橡皮的,过一会又去拿一张白纸,反正是找各种理由逃脱书桌,能跑一会儿是一会儿。

虽然当时我忍住了,但内心简直万马奔腾。真心觉得如果长期这样辅导他,过不了多久,我也会被送进医院的……

淘宝上“戒尺”的搜索数据大幅度提升,瞬间想到古时候先生拿着戒尺惩罚学生的画面,有没有?

不过这时候,拿戒尺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作为孩子他妈,太能理解家长想买戒尺的心了,毕竟恨在心头,太难消解。

可倘若真的打了,事后又会被内疚包裹。做了妈妈之后,真心学会了能忍则忍,不能忍就去卫生间冷静一会儿。

人在真正平和的时候,才可能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想要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磨蹭,对症下药才会更有效。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很难专注一件事

孩子全身都是好奇细胞,哪怕一片看起来有点不一样的树叶,他们都能研究半天。

况且早上起床,要经历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多,比如穿衣服时,为什么会有静电呀?刷牙的时候,水管里的水为什么能大能小,还能热能冷呢?洗脸时候,经历放水,放毛巾,把毛巾拧干,再分别擦擦自己的脸和耳朵。

这些对孩子来说,起床、吃饭、写作业哪一项都是复杂的动作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注意力就被别的有趣的事情吸引走了。

之前同事发过一个朋友圈,一个下雨的日子,接孩子放学,本来10分钟的路程,她和女儿愣是走了一个小时,一会看看路上的石头,一会蹲下观察慢慢蠕动的蚯蚓,哪怕是见到一根有点不同的小木棍,都要捡起来观察下。

这样的特点,就是跟孩子谈效率无效的根源。

孩子很难预期未来,更多是活在当下

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迟到会罚钱,或是错过一些重要的事情,早起不吃饭,一会儿会饿的没有精力工作或是学习。

但孩子很难预测这些结果,他们是切切实实活在“现在”,顾及不到或是还没有能力想后果是什么。

孩子很难理解时间这个抽象概念

我们经常跟孩子说,快点,马上,还有10分钟或是20分钟,或是马上就8点了,可孩子对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并没有那么清晰。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来自搜狐教育):

即便一般孩子对时间的认知状况如此,还有特殊情况的,我见过一个8岁的孩子,早上和下午都还傻傻分不清楚。

看完这些我就懂了,原来曾经孩子屁股上挨得那一巴掌,是我错怪他了,那时候他还不到4岁,哪知道我说还有10分钟就要出门,是什么意思。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是说,我们面对孩子的“磨蹭”就没有办法了,父母作为孩子的脚手架,就是要帮助他们面对成长中的各种考验的。

还记得去年杨烁在《爸爸去哪儿》时,一直在催促自己儿子的样子吗?尽管最后孩子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但是被催促的孩子,看起来好可怜,也很无助。

其实,想要解决孩子动作慢这个问题,可以试试这样做:

首先,放低期待,着急的任务要留有空余时间

跟孩子在一起做事,时间要留有余闲,不然很容易崩溃。

起床需要3分钟,就要打着10分钟去准备,万一有的孩子有起床气呢。吃饭本来10分钟,就要准备15分钟。写作业计划用1小时,那么怎么也要留15小时。

不要用我们的时间标准要求孩子,毕竟孩子还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展完全。

降低期待,留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就能避免我们少生气,也就能少为冲动之后的行为后悔。

其次,帮孩子分解任务,而不用复杂的动作指令

特别是对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讲,分解任务非常有必要,不是简单的说吃饭,而是说从沙发那挪过来,拿起勺子,我们开始吃饭了。

如果孩子吃饭的时候走神,不是催他,赶紧吃饭呀,再不吃迟到了。而是问她在想什么,妈妈先帮他记下,等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再一起想。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写作业看似是一件事,其实作业分为不同科目,不同项目,也是需要做拆解的。

孩子在执行一个复杂任务时,注意力很有可能会跑偏,这时候不责怪,而是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这样就达到目的了。

第三,跟孩子一起感受时间,逐渐建立时间的概念

孩子虽然不懂得具体的几分钟是多久,但他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比如说3/5分钟的沙漏。

当然也可以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来告诉他,比如说一集《小猪佩奇》差不多就是6分钟,10分钟大概就是一集《超级飞侠》那么久,这样说孩子就很容易懂。

当孩子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后,就可以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做家务,比如5分钟洗菜小行动,或是3分钟扫地大作战等。

引导孩子在合理的时间里,完成该做的事情,比如按时写作业,在规定的时间起床等等。

在孩子越来越有规则意识的过程中,给他们适当的“奖励”,这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是跟TA一起去看画展,或是看新上映的**等等。

最后,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这个承担后果肯定是孩子能承担的起的,如果你说,孩子迟到,导致你的迟到,就要孩子赔偿你迟到的损失,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拿孩子不想写作业这件事来举例吧, 在我们几次三番引导,分析可能的后果后 ,孩子还是不想写(真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

那么就让孩子带着没有写完的作业,去学校吧。至于到学校是会罚站,还是名字被写在黑板上,或是要补完才能回家,这些后果都让孩子去承担。

老师的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父母也应该对此作出干预,比如原本需要1小时的作业,写了15小时,那么TA玩玩具或是出去玩的时间,就会减少半小时。

让孩子承担后果中不要奚落孩子,因为他自己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育的,倘若我们又批评他,他们很有可能就不会再反思了。

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是故意跟我们作对,也不是非要惹我们生气,只是在用自己的节奏生活着。

所以,尊重孩子的磨蹭,在慢节奏中,孩子才能找到真正有趣的东西,他们的灵魂才能快乐。

承认吧,其实我们不想孩子那么快成为有效率的大人,毕竟童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

西安市铁一中学考场外,83的朱奶奶专门来送18岁的重孙参加高考。朱奶奶说,自己家里三辈人出了6个大学生,分别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希望重孙可以冷静发挥,把题答好,考上理想的大学。朱奶奶讲到,朱奶奶的儿女都是大学生,自己的老伴当时是西北大学的,朱奶奶讲到家庭教育时,认为家庭的环境影响很重要!

成龙成凤

显而易见,朱奶奶即便是八十三岁的高龄了,还要送重孙参加高考,是望孙成龙。高考是人生当中最关键的一环,可以说高考过后,人生等于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是龙是凤很多家长都非常看重高考是成是败,纵然说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是,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讲,无疑把高考当成了人生当中的踏板,考上名牌大学,就意味着大概率上以后就可以一马平川。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家长都会穿上旗袍,寓意是希望孩子旗开得胜,而朱奶奶去送重孙子高考,应该也是希望孙子旗开得胜的意思。一举成龙,是多少老人家引以为傲,引以自豪的时刻,朱奶奶在陪考的时候,称希望重孙可以冷静发挥,足以说明了朱奶奶很希望重孙可以考上理想的学府。

网友热议

朱奶奶已经八十三岁,但是却在炎炎夏日送考重孙,朱奶奶大概是高考门口年龄最大的陪考者了吧!用心良苦,期待之心,让人动容。朱奶奶一家几代都考上的是名校,朱奶奶来陪考,大概也是希望重孙可以延续家族的好运气,鱼跃龙门,成龙成凤吧!网友称天气炎日,朱奶奶还是要注意身体健康的好!网友表示真的很羡慕朱奶奶年纪这么大,依旧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这很很不一般!

西安83岁奶奶送18岁重孙参加高考,这位奶奶年纪这么大之所以还会陪考,是因为对重孙寄予厚望。

近日一段奶奶用方言给孙子听写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一片热议。因为孩子父母不在家,只能奶奶给他听写,但是奶奶不会说普通话,全程说的是台州的方言,孩子也是一脸懵。虽然平时奶奶说方言孩子可以听懂,但是用带有普通话口音的方言说,孩子就听不懂了。奶奶还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挺不错,很有信心。虽然这个视频很有趣,但是不得不引人深思。

现在的孩子要在教室里面学习,在学校一般使用的都是普通话来教学。回到家里面也只是写作业,使用方言的情况很少,即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家里面长辈说方言,自己也不会说,因为没有练习过。家长也不会在意他们会不会说方言。这也就导致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不会说方言。这种现象就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了。

普通话可以用于在公共场合的交流,但是方言也是必学的。方言就是先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要学习这种传统文化。在外面与人交流可以使用普通话,但是回到家乡或者是回到家里与长辈交流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方言交流,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练习自己的方言。用方言与家乡人交流,会显得更亲切,更接地气。而且如果用普通话与老一辈的人交流的话,他们还会听不懂。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学会说方言。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总不能去要求一个老年人学习说普通话吧。

方言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不同地区的方言也会不同,是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如果不会说一个地区的方言,就不能说自己了解那个地区的文化。因为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往往是用方言流传下来的,而方言也是一种特色文化。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定要学会说方言,不能让这种文化传承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