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经常给孩子整理书包,会让孩子越来越丢三落四吗?

妈妈 0 38

妈妈经常给孩子整理书包,会让孩子越来越丢三落四吗?,第1张

妈妈经常给孩子整理书包,会让孩子越来越丢三落四吗?
导读:早上送福林上学的时候,电台里播出了这首久违的童年老歌,暴露年龄的同时,倒让我对儿子的书包感兴趣了。儿子的书包,最开始的是我给他买的一个蓝色的书包。当时,新书包给儿子的时候,我就教会儿子用拉链打开书包,要把书本叠加放好。后来,幼儿园里统一发放

早上送福林上学的时候,电台里播出了这首久违的童年老歌,暴露年龄的同时,倒让我对儿子的书包感兴趣了。

儿子的书包,最开始的是我给他买的一个蓝色的书包。

当时,新书包给儿子的时候,我就教会儿子用拉链打开书包,要把书本叠加放好。后来,幼儿园里统一发放书包后,我也就没再管过儿子的书包。一是因为幼儿园没有繁重的课业,儿子书包里的书并不多。二是因为,我自己的生活习惯,让我不轻易去碰别人整理的东西,那样可能给别人的行为习惯带来困扰。

所以,在打开儿子书包的之前,我一般会征求儿子的同意。

就说幼儿园的书包书不多,果然也就是几本书而已。

可就那么“低配版”的书包,我还是看到儿子把所有的书都放在夹层外,却把本子放在了夹层里面。

这样的方式倒是挺让我意外的,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书包,小家伙说的还挺有见解。

“本子太软,它们总是会自己跑到书包最底下,我就用夹层固定一下。”

儿子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倒真是出乎我的预料,毕竟平日里我也没太关注儿子的书包,都是给他自由发挥的空间。

现在看来,儿子已经基本建立了自己整理归置物品的习惯。

1

在我的小学的印象里,当时广告里有一款特别棒还带有按摩功能的书包,那是我们那些小孩子最向往的事物。

后来,鉴于我优异的成绩,小姑给我买了一个,那可是从“大城市”才买回来,确实比我之前用的布袋书包强太多了,所以我对它是格外的珍惜。

小时候,周末作业是最多的,所以,我每周都会把书包里的东西都重新整理一番,就喜欢看到自己书包里整齐的课本。

而且,我还特爱惜那个大书包,以至于我都上初中了,那个书包居然还能被我妹用,惹得她每次与我拌嘴就旧事重提,说我欠她一个新书包。

在我看来,整理书包没什么难的,更不是麻烦的,那恰恰是对生活和学习的一种态度。

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核对自己每科的课本,以及相应的试卷练习册,还有每一科目的作业本,这是我们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的负责任态度最基本的表现。

认真对待自己学习时需要的物品,学习也能认真对待你,也会让你更加从容不迫的生活。

正是因为我整理物品太“勤快认真”,甚至连我们班交上去的一摞作业本,当时还是课代表的我都会把它们压得板板整整,老师也认定我是个认真的学生,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对我也是照顾有加。

直到现在,我依然还保持自己定时整理物品的习惯,哪怕物品摆放的很糟糕,在一番收拾后,我也会很享受当下的生活。

2

儿子的书包,作业本在夹层,书本在夹层外,那是他自己整理的,简单分明。

儿子的小书桌上,左上角是台灯,正前方放着几本书,书包会被他放在角落旁的衣架下,这都是他自己安排放置的,位置一目了然。

会整理书包的孩子,对自己的房间物品的放置,也是很有规则。

作业本怕晃动,用夹层固定;台灯放在左手边,方便自己开关;书包放角落里,不影响行走……

每一个位置摆放,儿子都能合理的解释,虽然东西不多,条理倒是很讲究。

能有条理的整理好自己书包的孩子,他们的独立能力自然不会差。

孩子自己的思路清晰,知道哪些东西能放在哪里,哪些东西方便放在哪里,他们自然就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生活,面对糟乱的生活麻烦也能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处理,即便是独立生活也丝毫不在话下。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差,就把儿子交给奶奶照顾着,那段时间,儿子上学、吃饭、睡觉,都是自己完成的,收获到周围邻居好多的夸赞,就连奶奶都说自己的孙子真长大了。

3

接儿子放学的时候,都能看到很多大人在帮孩子提着书包。

其中一位妈妈,提着孩子的书包,边走边训斥:“你说说你,都买过多少个小剪刀,怎么又没有啦?”

原来是给孩子重新买的小剪刀,又不见了。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情况好的时候,大概只有把孩子的书包倒空,才会发现,东西早已被孩子遗忘在书包最底下。

不会整理书包的孩子,学习用具都找不到,学习状态自然也不会最好。

本来大家都在用小剪刀做手工,结果孩子因为不会整理书包,造成书包里一团糟,等找到剪刀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早已经完成一半。

这样的对比画面,会让孩子的心里变得很慌张,就算已经加入手工制作中,也是手忙脚乱的进入剪纸状态,学习状态不佳,剪出的效果可想而知。

确实,现在有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会给他们背书包,这个也有很多不同的状况,比如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这时候书包比较大,可以帮着背一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刚上初中,课本比较多,或者是说离家比较远一些,如果是女孩子当爸爸的就会帮着背,就会心疼自己的孩子,也是情有可原。

那如果有好多情况下,比如说家里离着学校比较近,而且像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也能背得了书包了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帮他背,要让他知道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情,书包也要由他自己来背。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对长辈颐指气使,无论什么场合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当下,很多家庭仍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重心,一家人整日都围着转,有什么好吃的那必须第一时间给他,孩子有什么要求也都尽量满足……

正因为得到的太多,所以认为家长所付出的一切理所应当,甚至还觉得不够。这样的孩子不懂得体谅,更不会为别人着想,长大后多半会变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人为父母,给孩子再多的爱都不为过,但方式一定要对。否则以爱的名义,逾越了界限,失去了分寸,爱就演变成伤害。

530

凡事喜欢谈条件

如果你发现自己很难让孩子帮忙,非得用玩具、食物、零花钱等引诱,或者答应孩子提出的条件(比如“明天带我去游乐园就还你手机”)才行,就要注意了。

在成长中,孩子会不停试探家长的底线。如果家长没有底线,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或轻易妥协,那么以后他会把用哭闹、打滚、不吃饭等要挟你的这招用得炉火纯青。以后有什么要求,他会接着用这招你满足他为止。

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你首先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太过轻易满足孩子要求?经常用物质条件来贿赂孩子?然后及时管教,否则以后孩子要挟你的筹码会越来越大,到时再管教为时已晚。

没有规矩,经常让家长下不来台

如果孩子没有规矩的话,会经常有如下的行为:吃饭时挑挑拣拣、去别人家做客翻箱倒柜、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这都太令人人难堪了,特别是父母们。

孩子之所以这么放肆,是因为缺少规则约束所致。诚然,孩子还小,爱玩爱闹是天性,但也因为年龄小可塑性强才好引导、管教啊~

孩子犯熊,家长不管或只简单说几句好话“不好意思哈~孩子不懂事……”来遮掩,其实这就是放任。如此,孩子的恶习会愈演愈烈,终有一天会被社会狠狠教训。

身边有好多这样的,因为孩子那时候上六年级,他班同学也是一样的,书包从来都是让他爷爷背着,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其实这么大的孩子都应该自己做事情了而且有一次因为他爷爷书包背的不好,就对他大发脾气,又喊又叫。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是心疼他,其次就是害了他从小就没有养成尊重父母的习惯,那么长大也不会的。

你妈妈知道你书包破了吗?先说一下你书包已经很久了。(说一下情况总是好的,最好还是不要说别人怎么怎么的吧,免得你妈妈说你攀比。)

或许你可以先跟你爸爸说,要是你爸爸可以说一句:“我闺女要上初中了,用这个书包我看着都没精神了,换个书包漂亮点,人也自信点!”或者“我儿子要上初中了,用这个就书包都觉得没精神了,换个书包来表现得帅气点,人也自信点!”或许会有用。

你自己的话,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a,说清楚情况,之后就看你妈妈的啦。

买不买还是跟家庭经济有点关系的吧,如果经济紧张的话,我建议你就在考虑是否真的要换书包了。听你那么说,书包应该是还可以用的,就是有点幼稚,用着觉得别扭吧。

■家有儿女现象:大多数孩子让家长背书包

家住风华世家的刘妈妈,女儿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他们家离学校不远,走路大概10多分钟,大部分时间是刘妈妈骑车带女儿上下学的。每次在学校门口接她,女儿就立马把书包解下给妈妈背。刘妈妈看到在学校门口的其他小朋友大多数也是这样,见到家长立马把书包往他们手里塞。孩子的书包虽然有点“沉”,但是也不至于背不动。每次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书包,刘妈妈总在想是不是有点溺爱她了,这样对她以后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家长:自己背PK大人背

佳佳妈妈: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个人认为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不能让她养成依赖的习惯。孩子的书包,她自己能背,那就让她自己完成。只是如果有时上课太累太辛苦,孩子出来时没精打采的,我也会照顾她,主动揽下背书包的活。

专家“包办”会使孩子缺乏自信

惠州市雍逸园都市宝贝亲子坊倪丽君: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包办代替”不但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机会,而且可能使孩子缺乏自信,难于独立,成为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建议如下:一、孩子“长不大”的根本原因往往在于父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独立能力、生存能力得不到锻炼,长大后容易被社会淘汰。二、满足孩子基本依赖需要,但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过分挑剔孩子独立完成的行为,否则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三、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习惯:按照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让孩子参加家庭劳动,逐渐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四、不要事事为孩子着想。

“孩子还小呢,我帮帮孩子有什么问题啊?”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且在别人劝家长不要过分帮助孩子的时候,家长就会这样反驳。孩子年龄小,需要帮助确实没有问题,可是家长如果总是拿着这句话当理由,给孩子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包办了,那这种做法就值得家长好好思考了。

媛媛今年上三年级了,每天早上都要妈妈叫她起床。有时候媛媛早上太困了,根本不想起床,妈妈就会帮得媛媛穿衣服,然后在帮媛媛做早饭了,收拾书包。有时候媛媛还会嫌妈妈叫她起床太迟,还会嫌妈妈做的早饭不合胃口。媛媛起来洗完脸之后,妈妈又拎着媛媛的书包送媛媛去上学。

孩子总要学会长大,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包揽全部,那孩子该怎么长大?孩子只有在平时的小事上不断犯错才能进步。家长爱孩子是自然,可是爱孩子才更应该为孩子考虑,否则孩子离开家长之后,该怎么生活呢?

家长包揽大小事,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家长一味的帮助孩子,不让孩子自己尝生活的苦,那孩子既学不会自己该如何生活,还会认为这都是家长应该做的。家长有时候不会把自己为孩子做的事说出来,只是默默的为了孩子着想。家长的这种付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孩子会觉得这就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离不开家长

世界上没有人会像家长一样,为了孩子不计回报,只管付出。家长的包揽琐事更是让孩子像是生活在温室里一样,孩子会离不开家长,同样也学不会独立。可是孩子总要离开家长,总有一天自己要去独立生活。这时候孩子离开家长就完全没有一点生活的技能,那么孩子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家长爱孩子,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不求回报。孩子将来离开家长,就没有了生活能力,那孩子该怎么办?家长在帮助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替孩子着想。

允许孩子犯错

人如果不犯错,怎么能知道自己哪里不行呢?而很多家长害怕孩子会犯错,就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家长应该转变思想,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做,就算犯错也让他们去尝试,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在慢慢犯错的过程中成长。

生活技能

家长可以适当的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孩子有了比较强的生活技能后,就会让孩子将来可以更快的进入社会。所以家长平时可以多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来训练他们的生活能力。这也是为孩子着想。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爱孩子就应该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将来而着想。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独立,家长也总有一天会离开孩子。所以家长们最好给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才能更放心孩子将来的生活。

有时候孩子确实自己没有办法处理一些事情,那这时候家长就不能选择袖手旁观让孩子犯错,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件事情。如果遇到了孩子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家长的不帮助可能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隔阂。

家长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要让孩子在离开自己之后依旧可以生活的很好而不是手足无措。家长的大包大揽是爱孩子,但是教会孩子独立更是爱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