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女人去读博士有意义吗

老人 0 63

40岁女人去读博士有意义吗,第1张

40岁女人去读博士有意义吗
导读:40岁女人去读博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热爱和选择,请坚信自己的初心。读博需要考虑的内容:1、自己有没有能力“考上”博士。越来越多的学校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考博并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你是否有足够的科研成果支持你考上博士?此

40岁女人去读博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热爱和选择,请坚信自己的初心。

读博需要考虑的内容:

1、自己有没有能力“考上”博士。越来越多的学校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考博并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你是否有足够的科研成果支持你考上博士?此外虽然博士扩招,但是考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考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你评估自己能不能考上博士。

2、预知读博风险。预知延毕或不能毕业的风险,读博对于大龄青年,尤其是女大龄青年来说别不容易,来自家庭、学业、工作的压力,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多方面压力加上精力有限使得很多大龄青年博士陷入延毕风险。

3、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学术界,35岁是学术的分水岭,超过35岁意味着你不能申请国家青年基金,而青基基本上是维持你在学术界活着的生命线。如果你没有青基,除非你有超强的人脉或者文章。

大龄青年读博的方法:

1、做好时间规划。对自己读博科研、家庭或生活、未来求职等都要做好时间规划,之后严格去执行,充分利用好时间。在科研上,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高的效率积极投入,争取自己在科研上做出成就尽快毕业。

2、处理好老婆(老公)、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已婚未育的大龄青年博士来说,双方需要相互理解,一方读博一方工作给予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尽量不要异地,最好说服对方去自己读博的城市,这样双方在一起也能相互照应,有问题也可以及时见面沟通。

3、正确认识科研和生活状态。尤其是对于博士生宝妈,必须做好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的准备,也必须做好付出不等于回报的准备,必须做好更早苍老掉发更多的准备。需要你在科研或生活上付出更多的精力。

英国小留学生问题最近牵动了国人的心,有的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快点回国离开采取群体免疫的英国吧,有的人认为,还是待在英国,不要回来传染给我们,不管大家什么意见,有很多人好奇,怎么会有15万小留学生在英国,都是什么样的人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英国留学?

留英学生人数众多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中国留学市场2019年盘点与2020年展望》,2019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最多,一年留学签人数为99万,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8-2019学年中国学生数量达到369548人,占国际生总数的337%,而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学生注册就读英国硕士就达到66225人,应该说,最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激增,和我们传统思维里出国人数很少的观念相差很大。

留英小学生今年来人数增长很快

近年来,留学低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在以前一提起留学,一般都是指上大学或者读研读博,从高中去国外读书的都是少数,更别说是小学生留学了。最近几年,留学生年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压力,导致一部分孩子在国内很难升入较好的中学,进而获得较好的教育,迫使家长“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家长认为从小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孩子的发展。这里我不对这些家长的做法做出任何评价,只是说出小留学生人数激增的种种可能。

哪些家庭会送孩子去英国留学

毫无疑问,能够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家庭,收入条件都不错,特别是去英国留学,在所有留学的国家里,英国的留学费用是最高的,大概一年要30万人民币左右,当然,小留学生无法生活在校园内,很可能会寄宿在英国本地家庭里,这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且,相比于读本科或者读硕士,读小学就意味着整个留学生涯会很长,累计的费用将十分昂贵。因此,我认为能送孩子去英国留学的,一定是家庭收入很好的一类人,即有钱人。

其实很讨厌中国这个群体,他们父母赚大陆人钱,去外国缴税消费,更主要的是送孩子去西方学习没意义,除了接受西方普世价值观和英语,其它在没什么了,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有钱可以去如何最好的私立学校,没钱只能读公立学校,就像中国的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中国就不一样了,是应试教育,你必须努力学习,考好成绩才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和钱没关系,这个也是比较公平的,照顾了大多数穷人家孩子,中国这个群体出国留学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在国内考不上重点高中,只好用钱去国外读重点高中。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关于英国留学生

近日,国外疫情形势严峻,一则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由于欧洲疫情严重,15万小留学生滞留在英国,他们年龄从10岁到17岁不等,平均年龄14岁。多名留学生家长联名申请祖国包机将小留学生接回国。

也是从这条消息中,我们才了解到,在英国有22万中国留学生,其中有15万小留学生。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疑问,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要去英国留学,他们是怎么去的?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留学费用

学费、住宿费、水电气、交通费、电话费、宽带费、饮食费、课本及学习用品费用等。

参考下表,所有费用加起来留学一年将花费34327英镑,折合人民币大概为30万人民币。

在英国留学,一年就要花费30万左右,可见这不是普通家庭可以做到的,最起码得是中产家庭才可以做到。

为什么去英国留学?

既然一年留学费用这么高,为什么还要如此多人要送孩子去英国留学呢?而且为什么年龄还那么小就要送出国,而偏偏又是英国呢?

据了解,原来是英国的十年永居政策:在英国居住满十年即可申请永居。具体条件参考如下:

申请人在英国连续合法居住10年;10年中离境英国总天数不超过540天,单次离开时间不超过180天;申请人没有违法或犯罪记录;满足英语语言考试要求。

而假设学生在初中就选择在英国留学,大概是12岁开始,然后初中加高中5年,大学本科3年,研究生2年。那么22岁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达到10年要求,申请永久居住了。

我认为孩子很小就被送到国外,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发展都有影响,且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外国的月亮不比我们的国家圆,我们的祖国现在日益强大,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也越来越强,在自己的国家成长才是更好的!

让小孩到英国读小学,你肯定是有钱人。首先你的钱是赚中国其他人的剩余劳动。其次,小学、初中教育是培养为国家服务人的教育。你孩子在英国受教育就是培养为英国服务的。结果是你把中国的钱去培养为英国服务、为英国卖命的人!除了这个就没有人叫汉奸了。

出国留学,据我所知,一年三万欧元在英德这样的国家差不多可以拿下来,那么根据这个数字,反推家庭收入,一年至少要收入50万以上,假设只有一个人挣钱,月薪至少需要40000+,才可以支撑得起一个小留学生。

年薪50万,即便是北上广深,大概也没有太多人能达到这个收入,不过以我们的人口基数,这个收入的人也不少,所以光是去留英的小留学生,就有小两万,还有成年留学生二十多万。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我家孩子去不起,然后,去得起的对我来说都很有钱,难怪某个小留学生的母亲理直气壮的说“你们就是仇富”,当我推算出上面的数字时,说实话我真有点仇富,不过这就是人生,仇富不带来任何收益,还是免了吧。

至于他们是怎么去的,那就更简单了,根据收入与信息成正比的一般规律,收入越高,信息渠道和来源就越多,越准确,他们自然有我们不知道的方法,或者我们知道了也用不起的方法。

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想出办法,通过小留学生入外籍,然后高考申请国内顶级大学,以留学生的身份免试入学,还能一年拿到十几几十万的国家补贴,若是继续读研读博,稍微省省,光是补贴都能在北上广买房了吧?

所以,如果你想过更精彩的人生,就得努力挣钱,有了钱,你的人生自然精彩!

最后说一句,不推荐送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出国读书,如果你也想移民不做中国人了请随便。

恕我直言,如果不是这次境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此猛烈,担心造成我们这边输入性疫情发生,我确实不怎么关心国外的疫情;我们国内的事情都还关心不过来呢,谁有那份闲情逸致。

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一位留学英国小学生的妈妈,提出让政府包机接英国留学的小学生回国的事情,已经得到了中国驻英国大使的回应,我相信应该很快就会有眉目的:

确实,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父母,因为把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都转变成对孩子的希望,造成做父母的活得累,孩子也过得累。

坊间有朋友说,现在的孩子,竞争已经从娘胎里就开始了!你看看书市、书店里,是不是有胎教音乐一类的东西?看来我朋友说得还真是有根有据。

据了解,许多国家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确实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尤其是英国,听说还是留学学费相对比较低的国家,

在英国的寄宿制小学读书,一年费用大概在20万元到30万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可能对于国外来说并不高,但对于我们国内的小学费用来说,那就近乎天价了!因为我们的小学生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我身边把小学生孩子送到英国留学的,目前确实还没有,但把孩子送到英国高中留学的,我见过。

按我了解,把孩子送去英国读小学、中学的,应该是那些经商有成,经济相对富裕一些的家庭,或者是公司高管,尤其是外资公司的高管居多;也有经济条件中上,但孩子国内学习情况很一般,父母期望却比较高的家庭。

不过,是哪些家庭出于怎样的考虑把孩子送到英国去读书,我们并不关心,也不是该我们关心的事情。

现在英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实已经很严重了,希望这些留学英国的小学生能够平安度过这次危机。

真是不离开家不知道家的好,不出国不知道国家的好啊!这些小留学生这次真遭罪了!

有钱,有关系的人能去。特别是这样的少年儿童,送出去的家庭有几个不是为了将来既享受国内的上层圈子的经济利益,同时享受国外的高福利。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小孩绝对说不上有多爱国,也说不上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帮助。这样的洋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我们的 历史 文化和美好传统,有的只是效忠于外国的理念。他们实际上已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华人,也不是华裔,是彻底的黄皮肤的洋人。所以首要的就是,请保护好国内的儿童。

英国有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他们是怎么去的呢?大家很好奇,我来说一下。

由于国内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有钱人家的家长想要孩子,减轻学习负担,以及去西方,开阔眼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取得同等的学历,那么出国无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英国又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去英国读书。

那么这些孩子去英国读书,生活起居怎么办呢?它们会寄居在一些老人的家庭里,但是也是需要给他们相应的费用的。总共下来一个家庭,对孩子在国外留学的费用是二三十万左右。这是一般家庭难以接受和承受的,所以能去国外读书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是非常优越的。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而很多人崇洋媚外,认为西方国家的教育质量好,把孩子送到国外,现在遇到了疫情,没有人替他们考虑,还是寻求中国***的帮助。现在才知道,只有自己国家才会把你当作珍宝对待。

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所以不要一致认为,国外的教育好,只是国外跟国内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于同等学力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国外的学生是比不上中国的学生的。国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当中学习。所以他们的理念跟国内的理念不同。

在中国同样可以学到好的知识,你若聪明同样可以在玩耍当中学习,在玩耍当中进步。我们普通人的家庭还是比较多的,就让孩子安心的在家接受国内的教育,将来同样可以在 社会 上发光发热。同样可以寻找自己的一片舞台。

中国在英国的小留学生多达15万人,他们的平均年龄14岁。这几天因为国外疫情特别严重,有的父母想着孩子远在异国他乡,特别着急,曾经166个家庭一起提出让政府包机接孩子回来。

这样庞大数量的孩子,不是说接就能接回来的,于是网上有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听着这些反对的声音,有的人就坐不住了,觉得我们是在嫉妒他。嫉妒他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想说我历来的观点就是有什么样的钱过什么样的日子,不与人攀比,不与人计较,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爱国。

他们为什么会把孩子送出国呢?我想这个中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想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太远。我记得我孩子上初中时说要去南充读,南充到我们家也就40分钟车程。我都没有同意,上高中时才勉强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我想我们真的没有他们有远见,让我把孩子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我是真心舍不得。 孩子到外面读书真的就那么好吗?孩子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就像我们这里的孩子,父母离开了他们,成了留守儿童。尽管小留学生没有物质上的忧虑,但是会不会有精神上的缺失呢?长期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不能经常与爸爸妈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他们会不会变得性格孤僻?会不会真的完全被欧洲化?部分人会不会变得没有亲情?我想这些都未可知。

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孩子对祖国的了解知之甚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纸质上,甚至有可能连祖国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一个不爱国的父母教不出爱国的孩子,一个不爱国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报效祖国?

能够把孩子送出国的人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必须有割舍亲情的勇气,还必须有能忍受骨肉分离的耐性。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难做到的吧!

我身边正好有这样的孩子,我来说说吧。

1、对于他们是怎么去的呢?

大部分人都是看身边朋友的孩子有在国外念书的,觉得不错,然后就找到了留学中介,给孩子办理了留学手续,并送出国的。

2、家里比较有钱但学习并不顶尖的

我的一个客户虽然是工薪阶层,但是家里有6套房子,而且位置都很好,在省城基本上每套都价值几百万,总资产加起来有1千多万,而家里呢就只有这一个孩子。

他的孩子呢,小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好,但是到了初中除了英语,其他一般吧。如果想考上一个好高中,难度很大,如果去不了这些高中呢,考大学也是个问题了。

他父母,还有爷爷奶奶等都是国内211名校毕业,但是以孩子的情况根本不行。父母觉得孩子上不了名校,太丢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父母根据中介的介绍呢,在英国上高中,并且考大学或者走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绿色通道,能考上的学校呢是可以排在世界前200名的学校,也算是名校了。明显比在国内上的学校高一个档次,也能满足他们家的需求。

3、家里有权有势的

我认识的另一家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

孩子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一对一辅导了,一个月几万的补习费,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后来孩子的妈妈就辞职了,专门在家照顾孩子。后来孩子的爸爸升了职成为了二把手,调到了一个发达的省市,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好了,就直接把孩子送出国读高中了,而且孩子的母亲也跟着一起去了国外。

出国了,孩子是好了,但是夫妻关系和以前相比快名存实亡了,只是不敢离婚而已。他们不常回国,这么多年,也很少见到了,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在研究生毕业之前会面临一个选择,就是到底是继续读博士好呢?还是现在找工作好呢?大部分人都不想继续读博。有很多网友就特别好奇,读博真的很辛苦吗?读博确实很辛苦,主要辛苦的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读博士想要毕业很辛苦。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你想要博士毕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在博士毕业之前你必须完成多少成果,而且还要写完非常好的毕业论文,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毕业,所以很多人呢,他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很难很快乐。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在博士期间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必须要发到几篇文章,你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提前准备,你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审核,一次又一次投稿,被拒绝,所以呢很多人没有办法接受这个。

读博士的时候不是很辛苦,但是你要想博士毕业是很困难的,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考虑到不是没办法毕业,所以呢,就不想要了。确实不薄,想要毕业真的很辛苦很艰难,你可能每天都需要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才能够真正让自己毕业。

第二,读博期间收入很低。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你的同学无论是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很早就进入社会开始赚钱了,可能一开始工资不高,但是慢慢积累下来,工资变得越来越高,但是你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你每天就是在学校里读书,这个时候和同龄人的心理差距是非常大的。

所以很多人为什么觉得读博士辛苦的就是因为在读博期间你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你的收入是很低的,尽管学校会给你一些补贴,但这些补贴往往都不能够和你同龄的人比较。所以呢,当同龄的人可以给自己家里买东西,可以给自己存钱的时候,你却什么都没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也觉得确实是这样的。

第三,读博期间压力非常大。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读博士期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你要发几篇文章,而且这个文章要在什么样的水准之上,这都是明确安排好的。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的话,那么导师给你的压力会非常大。

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读博压力很大,所以都不想继续读博了。

11岁上大学,18岁读博的中国神童,为何会被美国列为潜在威胁

在古代,因为医疗技术不发达自己医学知识不够普及,很多现在我们觉得是个小感冒的都会要了人的命。尤其是幼儿,在古代的小孩子夭折率是很高的,孩子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大人们的小心照料。除了后天的一些病痛,很多先天的疾病更加棘手。即便是发展到了现在,依旧有很多小孩子饱受着疾病的困扰。比如自闭症、小儿麻痹等等。不过有一些小孩,即使先天有缺陷,却又在另一方面获得了难以言喻的天赋。

谢彦波从小就得了阿斯伯格症,但是因为这种疾病的患者出现了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天才、科学家又有人称呼为天才病。阿斯伯格症让患者与正常人们的沟通有困难和障碍,却让他们在某一方面的专注力格外高,在需要静下心来做学术的环境中格外有优势,但是也并非所有阿斯伯格症的患者都能够有杰出成就。

谢彦波从小被父母交给奶奶养大,老人家只以为是孩子是内向害羞,没有往疾病方向想。等到父母将其接回身边的时候才发现,儿子好像安静过了头。在与人沟通讲话的时候也并不流畅顺利。即便父母有意引导,效果也没有好多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书籍为伴。

又一次谢父无意中看到谢彦波在看高数,就起了心思想考考他,故意给当时只有小学五年级的谢彦波做了初高中才会学习的题目。但是谢彦波却非常流畅的做出来了,这时父母反应过来孩子的天赋不得了。

就跟很多其他的天才一样,谢彦波小小年纪就进入了大学,是中科大的少年班。在本科的学习生活中,虽然疾病让谢彦波与同学们都没什么沟通,也没交到朋友,可是他还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15岁顺利毕业。直到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发现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不过这个疾病对于智商和身体都没有太大影响,甚至对于需要静心耐心的科研环境来说刚刚好,但是也就没放在心上。对于谢彦波从外表看上去的"自视甚高",也比较包容。

但并不是所有导师都能够像谢彦波的这位研究生导师希望包容,且理解这是一种疾病的。在谢彦波读博士的阶段,就因为疾病导致的性格和但是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谢彦波的博士是在国外顶尖学校普林斯顿读的,这也能够证明他的优秀了。可是实际上,科研也并不是完全不需要社交的。学术圈也是个圈子,有圈子就会有各种各项的事。有很多博士生被导师压榨,毕不了业,只能在实验室里当个廉价劳动力这种事,甚至在圈里都不算罕见了。

本身谢彦波的导师是业内大牛,诺贝尔得主,如果能够顺利出师那前途不会差。但是因为疾病,他不与别人交流,性格更是算得上糟糕。在外人看来就是傲慢的代名词,更要命的是在论文选题中选的是对导师做出的结论进行批判的主题。这下直接得罪了导师,偏偏那个时候学术界有个学生杀了老师的案件,学生就是来自中国北大的留学生。同样来自中国高等学府的谢彦波,就成了危险分子。

最后谢彦波回到了母校留任当老师,但之前读博时期闹出的事依旧让他倍受争议,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