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别太溺爱孩子了”,临走时,宝爸还不忘嘱咐婆婆。 孩子爸工作忙,平时没时间带孩子,一直都是我带。不过,公司突然让我到外地驻点出差一年。 无奈情况下,我只能和孩子爸商量,暂时将孩子交给婆婆带一段时间,等
“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别太溺爱孩子了”,临走时,宝爸还不忘嘱咐婆婆。
孩子爸工作忙,平时没时间带孩子,一直都是我带。不过,公司突然让我到外地驻点出差一年。
无奈情况下,我只能和孩子爸商量,暂时将孩子交给婆婆带一段时间,等到我驻点工作结束回来了,再把孩子接回去。
对于让婆婆带孩子这件事,我和孩子爸其实都有一些担忧的,虽说婆婆之前是一名老教师,但毕竟是老人,隔代亲往往会比较溺爱孩子。
所以,我们将孩子送到婆婆家的时候,才会不断的嘱咐婆婆别太溺爱孩子,要好好的教育孩子。
婆婆对于我们的叮嘱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只是微笑着应了下来。看到婆婆答应,我和孩子爸才算是心里安稳一些。
之后,隔三岔五我也会让宝爸到婆婆家去看看孩子,看看婆婆是怎样带孩子的,看看孩子的情况怎么样,结果,宝爸给我的回馈让我有点意外。
宝爸一开始告诉我: “孩子好像变聪明了。”
听到宝爸的话,我自然没当回事儿,一方面觉得是宝爸对我的戏谑,一方面认为孩子变聪明是正常的,毕竟孩子在成长,肯定会比以前知道的更多、思维更敏捷。
过了一段时间,宝爸又告诉我: “孩子知道的知识比我还多呢。” 宝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宝爸去看宝宝的时候,听到宝宝说了一些通识知识,其中有些是连宝爸都不知道的知识。
我有点不相信,孩子年龄没多大,又被婆婆带着,哪儿会知道那么多知识。
“难道婆婆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了?”我突然想到这个,于是嘱咐宝爸,下次去看宝宝的时候,一定要看看是不是婆婆在教孩子文化课, 可不能让孩子这么小就被迫学习文化课。
宝爸应承了。
不过,一段时间后,宝爸再次告诉我: “咱妈没有教孩子文化课,就是经常带着孩子玩牌。”
“玩牌?”我心中嘀咕,“果然老人带娃还是有弊端的,哪怕老人曾经是位教师。”我心想。不过,这样总比超前教育好。
但是,总不能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赌博,我就再次叮嘱宝爸,下次看娃的时候给婆婆说一下,可别带孩子玩牌了。
宝爸听了我的话却表示:“我觉得没啥啊,咱妈带孩子玩的又不是扑克牌,也不是麻将牌,而是《知识能量卡》”。
“啥玩意儿?”我一下子没有明白。
“我也说不太清楚。”宝爸诺诺地说。
算了,应该是一种孩子的玩具,只要不是带孩子赌博,玩玩卡牌也是没啥的。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让孩子爸汇报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爸爸口中得知,孩子的成长很 健康 ,并且变得很优秀。
“可能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吧”我心里想,毕竟孩子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变得优秀呀。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终于完成驻点工作回家了,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接宝宝回家,但是来到婆婆家的时候,我却惊呆了:
一年不见, 宝宝的性格似乎开朗了很多 ,从宝宝的脸上能够明显看出孩子的阳光与自信。
并且宝宝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很多,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小百科”,因为我和宝宝交流的时候发现宝宝变得能说会道, 且懂得的知识特别多,很多我不会的知识孩子都懂。
比如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问: “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个?” 还没等我说出答案,孩子已经自己说出了“太平洋”;孩子又问我:“ 人体最坚硬的部位是什么? ”孩子又答“牙齿”;孩子又问我: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 孩子会答“皮肤”。
看到孩子自问自答的画面我都佩服不已,这哪像是一个 5岁 的孩子会懂的知识呀,一年没见,感觉孩子好像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宝爸一直都没有夸大其词,孩子真的是突然变得很优秀。
出于好奇,我便向婆婆请教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婆婆直言:“也没啥,我就是每天都和孩子玩《知识能量卡》”。
听到这个名字,我感觉似曾相识,突然想起来,之前宝爸跟我提过的。
“喏,就是这个”婆婆边说边拿了两盒卡片出来,我接过来一看,金属的盒子尽显品质,打开之后,是很多设计精美的卡片。
我拿出一张卡看了看,发现卡片的一面写着一个问题,旁边还有3个答案选项,而另一面则是正确答案。
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怪不得孩子变得优秀, 原来婆婆一直带着孩子在“玩中学”, 让孩子主动、积极地以 游戏 的形式来增强知识储备、锻炼语言能力、强化思维敏捷性等等。
而孩子学到很多的知识之后,自然就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且做事和学习也更加专注了。
婆婆给我指了指卡牌背后的“方块码”,告诉我,这里扫一下,就能够听音频,并且还有和卡片问题相关知识的详解和配图,孩子喜欢看、喜欢听,喜欢让我给她读,就像是讲故事一样,无形中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让孩子学到更多,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婆婆又说:“这个卡牌还有个好处,就是有时候大人没时间,能够让孩子自己扫码听详解,孩子也能够自己玩得很开心。”
“玩?一个人怎么玩?”我很好奇这种牌的玩法。
婆婆表示:“一个人的时候, 孩子可以自己扫码玩 ,因为带有音频,所以就算是有孩子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
“我有空的时候,就和孩子对玩, 我随机抽卡片问孩子 ,有时候孩子也会随机抽卡片问我,我们俩‘竞赛’玩。”
“孩子爸来的时候, 我们仨就玩‘抢答’,我抽卡问 ,孩子爸和孩子抢答,很有意思呢,孩子每次都很高兴。”
“现在你来了,我们一起来玩‘抢答’吧。”
听完婆婆的话,我瞬间也来了兴趣,陪孩子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孩子也不厌烦,还越玩越开心。
写在最后
孩子的教育其实很简单,有时候找对一些寓教于乐的工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并且不会有弊端。
就像《知识能量卡》,既能够让孩子高兴,还能够让孩子涨知识,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语言能力、专注力等等,同时,还能够增加亲子关系,让孩子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就像李玫瑾老师说的那样:“我一定让他快快乐乐的。”
无论是姥姥还是奶奶,都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的,比专门去请保姆来照看孩子要好的多。
遇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看一看谁有空,如果奶奶或者姥姥有一方还没有退休,还有工作要做,当然要请有空闲的那个来帮忙照顾孩子。
如果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那就悲剧了,自己要辛苦一些,见缝插针来请他们帮忙。
如果奶奶或者姥姥都没有工作,两个老人争着抢着看孩子,宝妈该多么幸福呀!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优先选择让奶奶看孩子,俗语说“根儿里亲”,从血缘关系以及传统风俗上来讲,奶奶比姥姥更适合。可以选择周末或者隔几天,回娘家让姥姥带带孩子,一方面可以看看自己的妈妈,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婆婆歇歇。但是为人女儿、做人媳妇的要注意,老人帮你带孩子是很辛苦的,不能因为是婆婆而不是妈妈,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现在提倡科学 育儿 ,无论是婆婆还是妈妈,都需要我们经常给他们科普,一碗水要端平呀!
帮忙带孩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年轻人都觉得累,何况是老人?有不少傻姑娘总觉得自己的妈妈哪儿哪儿都比婆婆好,死活不愿意让婆婆带孩子,你就不心疼自己的妈妈累得腰酸背痛痛吗?
我是一个职场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开始想以后孩子究竟谁带的问题,经过了不断的思想斗争和各种权衡考量,我还是决定由奶奶帮忙带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你选择谁去带,因为很多时候你可能根本没的选择,而是你抱着怎样的心态和标准去看待老人带孩子。他们只能是帮忙带看,仅能保证吃喝拉撒,真正的 育儿 还得要靠自己!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析:
1全职妈妈。如果是经济条件足够且希望更多时间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的,可以选择全职妈妈。我始终认为做全职妈妈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更多的付出的!他所承受的压力和可能面对的困难挑战要高于职场妈妈。我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这个经济基础,所以我只能选择交由长辈看管。
2姥姥带孩子。90%的人都会更加放心姥姥带孩子。因为更与姥姥的生活习惯更趋于一致,沟通上也相对方便,有话可以直说,不用考虑复杂的婆媳关系,信任度自然更高。我自然也是这样想的,但实际情况是我自己的外婆也需要人照顾,如果还要照顾孩子就太辛苦了;同时我考虑到男方家庭感受:爷爷奶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自然是爱孙子想带孙子的,如果我因为不够信任不让其带,他们会很失望,可能会影响家庭和谐。
3奶奶带孩子。自古婆媳多矛盾,特别孩子出生后!孩子刚出生后我对婆婆也是各种不满,各种埋怨,各种不放心,每天都是硬着头皮让他带小孩,想着赶快上班,眼不见为净。孩子一点点长大,我意识到这样互怼对任何意义的。我通过阅读书籍、跟朋友同事交换意见、网上 育儿 资讯等,慢慢我也能理解我婆婆,换位思考我以后当了婆婆会怎样做?尝试跟他互通 育儿 资讯、不去计较鸡毛小事;他跟我分享小宝一天的动态,反馈他遇到的问题。我开始觉得其实奶奶带的原来也没那么糟糕。
目前,在中国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三种带孩子的方式。
目前全职妈妈带孩子的逐渐增多。既可以避免隔代教养的矛盾,又可以提高 育儿 质量。但是家庭面对生活的压力,经济问题、夫妻沟通问题、带娃妈妈自己的心理问题,都是这种 育儿 方式面临的挑战。
这种带娃的方式在中国还是主力军。妈妈产假过后,没有放弃职场,这个阶段孩子小,照顾起来比较繁琐,自家老人值得信任,可以充分依靠。相应老人老年生活受影响,体力和心理方面压力大,对于和孩子异地生活的老人,只能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城市,背井离乡和子女住在一个屋檐下,存在爆发各种矛盾的可能。
相信这种带娃方式在今后会发展得越来越规范、专业。但是目前,合适的保姆和专业的机构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言,面临很多问题,并不能成为广大年轻父母带娃的首选。
就老人带孩子方面,无论是姥姥带还是奶奶带,有人带就好。
姥姥和妈妈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即使发生矛盾,彼此也不记在心里。但有的强势妈妈对女儿的生活干涉太多,也引起过激烈矛盾。毕竟就算再亲,两代人之间很多观念也是不同的。特别是当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姥姥大多会出来干涉而不顾忌太多,造成妈妈骂孩子,姥姥骂妈妈的爆笑场景。
奶奶也是带娃的主力军。随之而来的是鸡毛蒜皮的婆媳问题,对家庭和谐是一种挑战。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演化到特别严重的程度。主要是相互调整到各自的界限范围。孩子爸爸要充分发挥润滑剂作用,对于直男爸爸是个不小的挑战,笑。
这是我所选择的方式。虽然自己和孩子折腾一些,但是实践下来,还是有一些好处。首先,老人毕竟年级大了,身体体力不如年轻人,过一阶段需要休息一下。正当心情处于阶段不爽的时候,就换个班,所以不至于和任何一方产生各种矛盾。此外,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也不必太压抑自己。平常带的方式,就是感觉厌烦了,离开了,老人想孩子了,就过去了。当然我这种方式,是赶巧遇到这种情况了。
在这里多说几句,生孩子最好提前计划好,除了身体、财力,对带娃人力的考虑也要提前规划。且不说计划好,即使计划好了,还有很多突发变化难以应对。如果不计划,真的很容易陷入带娃危机,甚至家庭危机。
特别是自己不想生孩子,生二胎的,因为老人说几句话就生的,最后被动的是自己,尤其是妈妈自己,恐怕身体和心理很受挑战。
最好就是自己带了。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在小时候是养成品格与习惯的重要时期,不管是找奶奶带还是姥姥带,自己都不能撒手不管了。
可以综合双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有没有其他兄弟姐妹需要照顾的情况,请姥姥或者奶奶来看管。
如果老人能来搭把手,自己确实会轻松不少,我家全都是我一个人带大的,小时候买个菜也要趁孩子睡着了出去买,孩子在家哭的惊天动地的,搞得满地碎屑。
还有一次孩子把自己反锁在里面,我在外面打不开门,差点报警了,还好孩子居然听懂了我的话,神奇地把房门打开了。
不管是姥姥还是奶奶带,都请尊重老人
老人的衰老程度不是年轻人所能想象得到的,有的老人说自己哪哪都疼的,有的媳妇就说老人是装的,不想做事情,但是等她真正到那个年龄才会发现老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不济了。
就像我们自己,生了孩子之后身体状况也会直线下降,上了年纪也是各种病痛都来了,所以请尊重老人,也请感恩老人看孩子的一份情,不要看完孩子就想办法把老人赶走。
如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你会选择姥姥,还是奶奶?
产假过后,很多妈妈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自己带孩子,还是让老人帮忙带?老人帮忙带,是选择让姥姥带还是奶奶带?
其实不管是奶奶带孩子,还是姥姥带孩子,可能都会有生活习惯的差异和 育儿 观念的分歧,都需要磨合,只不过大多数女性跟自己的妈妈更亲近,母女沟通效果可能会更好,姥姥带孩子可能会更符合妈妈的心意。但是也要分情况。
赵姨就一个女儿,女儿生完孩子后,就面临着孩子是姥姥带还是奶奶带的问题,女儿原本是想姥姥带,但赵姨拒绝了。赵姨的理由是:
1白眼子就是白眼子,我带孩子受再多的累,她奶奶那边也未必能看到。如果我带孩子有意外差错了,那肯定都看得到。
2赵姨有退休工资,一个月两千多,因为自己做饭好,又去人家单位给做两顿饭,一个月又能挣两千多。赵姨平时休息日的时候,就带着自己的外孙女玩,给钱,买东西,孩子也很亲姥姥,亲家也很敬重姥姥。
3赵姨的总结:心疼妈妈的女儿,都不会让自己的妈妈去带孩子的,吃力不讨好!
不知道赵姨的观点你愿不愿意接受,反正有的人看的就是比较开!
林姐的婆婆是退休教师,人比较细,也很活泼爱说,婆媳关系也可以;自己妈妈属于比较粗支大叶型的人。经过一考虑,林姐觉得还是婆婆带孩子比较适合。婆婆也是负责,孩子的一切都弄得妥妥的,所以林姐对婆婆也是特别感激,常夸婆婆,说我自己带孩子也未必带得有我妈妈这么细心,所以婆婆也更尽心了。
我家宝宝我自己带到2岁多,要外出工作,家里还是有老人比较放心,所以婆婆来帮忙我是感激的。有时候老人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帮忙带孩子,无论是奶奶还是姥姥,都是因为体谅孩子的不容易。所以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问题,能放手就放手,别太计较,家和万事兴!
姥姥是妈妈的妈妈,沟通起来更容易,而且,母女没有隔夜仇,就算有什么冲突,不小心起了争执,也很快就能和好,让姥姥来带孩子,做妈妈的会舒坦很多。
而有人说婆媳之间是天敌,奶奶来带孩子,就很可能引起婆媳矛盾,有了冲突会引起一辈子都难以弥合的隔阂。
所以,从妈妈的角度来说,自然是让姥姥带孩子更好。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就未必如此了。
我有个朋友,在她家,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姥姥和奶奶都带过孩子。我的朋友发现,当姥姥带孩子的时候,孩子变得依赖,独立性不强,运动能力也变差。这是因为姥姥带孩子带的太仔细太小心,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吃东西的时候又太过精细,导致孩子稍微粗一点的东西,还没法下咽。
而奶奶来带了一段孩子,孩子运动能力变得强,独立性也变强。因为奶奶是农村出身,自己生过五六个孩子,对孩子采取放养的方式。奶奶在家带孩子时是一边干活,一边带孩子,常常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玩。这样一来,那时八九个月大的宝宝,在不知不觉中,手脚爬行能力锻炼得很好。
但是,奶奶由于带孩子不精细,孩子不吃饭基本也不怎么哄,比起姥姥带的时候,孩子瘦了很多。
总之,到底选择奶奶还是姥姥来带孩子,还要看个人家庭状况,分析奶奶和姥姥带孩子的方式,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要一味从做母亲的角度考虑才好。
这题对我而言,毫无疑问,选姥姥。
先生老家和我老家距离不算特别远,但是也是跨省了。风俗习惯,语言口味,都相去甚远。所以,我和我婆婆,可想而知,如果住在一起,生活上,就需要太多磨合了。我口味偏重,喜食辣。而婆婆烧饭,味道偏淡,油水又少,实在吃不下。我做事有自己的条理,婆婆也有。如何相处?我素来不是喜欢让步的人,但也不希望自己咄咄逼人,好像要欺负长辈似的。所以,最好就是,距离产生美。不要住在一起,平时没事,各生欢喜。
再来说教育。即使以上生活上的种种,我都能让步。但是教育,在教导孩子这件事上怎么办?我婆婆也是强势的人,喊她帮忙带孩子,她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去尝试教育孩子的。而且,她并非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我们理念冲突很严重,所以,万事可将就。孩子教育问题我是不可能也不能让她插手的。
但是我老娘,就不一样了。我老娘,我了解。我就是她带出来的,她什么路数我了解,而且我能接受。一贯散养,尊重孩子,言传身教,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不糊涂。而且我是她养的啊,吃惯她做的菜啦,生活上基本上不会有任何不愉快的。最重要的是,我老娘,我可以说她,她不会放在心上,她说我我也不会生气,简直和谐。
什么,你说我先生的意见?我先生随我呀。
综上,如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我选姥姥。
羊剪毛的 育儿 宝典 之——如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你会选择姥姥还是奶奶?
如果让老人帮忙带孩子,选择姥姥还是奶奶,我会从以下几种角度进行考量:
1、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出发,我基本上会选择姥姥帮忙。
婆媳自古以来就是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尊重,和平相处便是最好不过,一旦介入到共同的生活领地,难免产生摩擦和矛盾。婆婆再好,也不是亲妈,儿媳妇再好,也不能成为女儿。惹了婆婆,人家可能就变脸。惹了亲妈,亲妈嘴上骂一句死丫头,晚上睡觉照旧惦记着给死丫头盖被子。 育儿 的路上,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我唠叨我妈几句,我不会有很大负担,但面对婆婆,压力自然就有。
2从对孩子身心发育有利的角度,哪个老人善于学习,头脑灵活,我就选择哪个老人!而且这一点比考量婆媳关系还是母女情深更重要!
照顾小孩不是简单吃饭洗尿布的事,还要顺应时代变化,善于学习 育儿 方面的科学知识。有的老人本身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又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行为模式不能按常理出牌。我家邻居孩子生病,老人第一时间不是去求医问药,而是求佛拜神,用所谓民间偏方给孩子治疗,差点酿成大祸,威胁孩子生命。有的老人,虽然人老了,但是心态却很年轻,善于学习,相信科学,不迷信经验,照顾起孩子来甚至比年轻的爸爸妈妈还要科学 时尚 ,不仅知道什么是物理降温,还会英文绘本阅读。
所以不要总觉得人老了就很传统,那个善于学习进取的人老了也很疯狂。
3从身体 健康 的角度考虑,我会倾向于选择身体不错的老人。
育儿 是一件极其耗费体力、耐力和精力的事业,对照顾者要求还是比较挑剔的。人一旦上岁数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如反应迟钝,听力下降,体力不足等。如果老人本身身体不佳,又或者老人情绪不稳,难以自控,难免会在照顾孩子时力不从心、疏忽大意,孩子发生各种危险的几率也会增多。所以有一个身心比较 健康 的照顾者是很重要的!
4、如果足够幸运,两个老人都是可爱又亲切的老人,身体条件允许,那么可以两个老人轮流照顾。
我问过我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几乎全都选择的都是姥姥,姥姥不能带的,情愿自己带,或者礼拜六、日带着孩子去爷爷奶奶家玩玩而已。
给奶奶带会让夫妻间的关系产生隔阂。
我有个同学她是异地婚姻,没办法太远,姥姥家里还有一大堆事,所以过不去。同学是重庆的,老公家是河北的,一南一北差异很大,首先在孩子的吃饭方面,同学说奶奶老是趁 她 不在的时候,给孩子喂食前都要先放在嘴里含一下,试试烫不烫,再给宝宝吃。当面跟她解释说,还拿出 育儿 书给她看,她看也不看,也不说什么,就说知道了,下次还一样的犯。几次之后,同学就和老公说,没想老公说我妈就是这样把我带大的,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跟你带孩子不错了,再说了她是我妈,又不会害宝宝。同学真是有怨无处声,又不能和自己的妈妈说,怕妈妈担心又多出其它事情来。 这期间 同学和奶奶发生了很多次 育儿 方面的分歧,老公都是帮着奶奶, 一直到孩子三岁,有一天晚上,宝宝突然发烧了,到了医院医生告知是喉咙发炎导致发烧的,还需要留院观察几天,怕引起病变。一问才知道,白天奶奶给了一块不该他这么大孩子吃的面包,一个星期之后,同学就带着孩子回到了重庆老家,坚决不回去了。
给姥姥带好处多多
首先自己的亲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用考虑怎么说会让她很生气。特别是职场的女性,上了一天班本来就很累,回到家见到是自己的妈可以撒娇、偷懒。我楼上的,她说她妈妈走了一个月,瘦了20斤,可能你们都不相信,她每天早早去上班,晚上回来做饭,搞卫生、陪孩子做作业,每天都搞到23:00以后,更别说有自己的时间了。 所以找姥姥带孩子 的同时,还能无微不至的关心你的日常,一举两得。还有在夫妻感情上,姥姥至少是帮着自己的女儿说话的,这样你也可以少受一些委屈。
我个人觉得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是不好的,当然这仅仅只是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我也清楚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请保姆又害怕欺负孩子或者是把孩子拐走,只有自家人才是放心的,所以就会让自己的母亲或者是婆婆去帮忙带孩子。
站在女性的角度我是能够理解她们的不易,毕竟现在的女性大多都是有工作的,即便有了孩子也不会完全放下工作,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收入在家里就不至于被动,相对来说会有底气一些;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想要找些事情做,毕竟没有人是希望自己结婚生孩子之后就要围着家里团团转,这样就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而且长时间下来会跟社会脱轨的,这不是新时代的女性能够接受的事情。但是当女性大家成为母亲之后孩子就会成为自己最深的牵挂,如果没有把孩子安排妥当自己没有办法安心工作的。
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把孩子留给长辈带是最好的,我同意大家在忙的情况下是可以让老人帮忙带一段时间孩子,等到孩子年纪大一些上学父母就能稍微放松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孩子送到老家让老人帮忙带,我是觉得老人可以到孩子父母所在的城市去帮着照顾一阵子,孩子年纪小来回折腾对他们的成长也是不好的,而且作为孩子的父母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心里也会空落落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的,缺少了父母疼爱的孩子长大后是会有一些心理缺陷,对于父母来说没有陪着孩子长大也会成为永远的遗憾。况且两岁半的宝宝已经开始认人了,这个时候父母选择不陪着孩子长大,孩子是会跟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对于孩子来说谁照顾自己、陪着自己时间最长,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后跟自己不亲就不要把孩子送回老家,即便再难也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我个人觉得不应该,不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细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思想,不仅是受爷爷奶奶的思想,还会受老家那些大人小孩思想的影响。你想想,老一辈的思想和我们会是一样吗。
如果你老家是农村的,我建议你还是辛苦点,自己带宝宝,或者是把爷爷奶奶接来上班的地方,上班他们帮带,下班你带,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如果你宝宝还小,千万不要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比较常,待在老人身边可能会学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才你是这么以为的:多一两个人帮你带小孩,你会轻松些,但你有没有想过,宝宝需要父爱母爱,从小陪在他身边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而不是爷爷奶奶。
我有一个同学,结婚的早,生了宝宝不到一年,就把宝宝留在老家给婆婆带,然后和老公去深圳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回去一次,我不知道她怎么忍心,宝宝那么小,她就不想宝宝吗,难道就为了多赚点钱?
第一年回去的时候宝宝还会叫爸爸妈妈,第二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一见到妈妈就躲在奶奶身后,可能是怕生,第三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不喜欢跟妈妈玩,老黏在奶奶身边……到了第六年,宝宝不高兴的时候开始学会骂人,说脏话,耍脾气,这完全是一个顽固脾气败坏的小孩,学习成绩也不好。
宝宝小时候模仿能力极高,为了避免宝宝跟在爷爷奶奶身边,被环境影响学坏,我还是劝你辛苦点自己带吧,要想宝宝学好健康成长,就要从小时候捉起,小时候培养。
如果孩子从小被奶奶带大和奶奶亲,和爸妈不亲,对这个孩子以后的生活真的挺有影响的。认识一位朋友,从小爸妈不在身边,是奶奶带大的。所以她从不懂得去讨好爸妈,拼命压抑自己的情感,不会去和爸妈撒娇,有什么话也不会和爸妈说。现在她结婚成家后,更不经常和爸妈走动,平时连电话都很少。
朋友说:“其实我这样说白了,就是和从小和爸妈不亲导致的。虽然心里特别渴望爸妈的爱,也很羡慕能和爸妈说笑的孩子,但是我走不出那一步,和爸妈之间缺少了太多。所以,现在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天天陪着她,给她我全部的爱,不会让我的孩子和我一样因为从小缺少爸妈的爱而有心理缺失。小时候不管是因为爸妈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带孩子,或者在外地工作,没法和孩子一起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无奈之下只能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导致孩子和奶奶亲,和爸妈不亲。那么从小和和奶奶亲和爸妈不亲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不一样?
要知道从妈妈孕育生命的那刻起,孩子最渴求和最需要的就是爸妈的爱,如果小时候爸妈的爱缺失。随着孩子长大,理智上他们也会慢慢理解了小时候爸妈远离自己的无奈,但是情感上始终也无法接受爸妈是最爱自己这种信念,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也会大大缺失。而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低的人,内心总会很惶恐,很不安,害怕被别人否定,拒绝。经常患得患失,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都害怕别人突然离自己而去,所以有些人明明已经很完美了,可内心却整天生活在惴惴不安中。
而情况中就是“抱起了砖头,我就抱不了你;抱得了你,我就养不起家!”很多爸妈不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都是很无奈的。孩子与谁亲,也不在于陪伴的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我一个堂妹,很小的时候叔叔婶婶都外出工作,把堂妹留在家给奶奶带。但是叔叔婶婶每天会打电话和奶奶和堂妹聊天,寒暑假的时候也会把堂妹接到自己身边。所以堂妹很理解叔叔婶婶的不容易,和奶奶亲,和爸妈更亲。所以不管孩子谁带,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爱孩子,接纳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照样活得很幸福。
有时候因为生活和经济压力或一些其他原因,一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这些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本该有父母陪伴的年纪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教育指导,很容易造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保证给予留守在家的孩子足够的关爱呢?
一、要跟孩子说明情况,获得孩子的理解父母在外出打工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明清楚实际情况,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远离他们,并不是因为不爱他们,而是生活所迫。
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爸爸妈妈在外面也是很想念他们的,以获得孩子们的理解。
否则的话,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如果经常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很容易产生父母不在乎自己的错误想法,逐渐地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变得越来越内向,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二、要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对于孩子的关爱。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诸如电话、QQ、微信等。
在外打工的父母切记无论平时的工作有多么辛苦,都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开视频,跟孩子聊聊生活和学习,了解孩子在家里过得怎么样,这样子可以极大地减轻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意。此外,父母也应多跟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清楚地知道他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挫折,从而给予他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难关,找到自信。
除了这些,父母还应该时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惊喜,比如送给孩子想要的玩具等,要记得他们的生日,并及时送上生日礼物和祝福,其他的诸如儿童节或者中秋节也要及时地给孩子送上节日祝福,让孩子知道父母时时刻刻记挂着他们。
三、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实际上留守儿童出现最多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父母应该通过各个途径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防止其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父母可以在与孩子通电话或者视频的时候多问问孩子内心的想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解他内心的愿望并克服一切困难帮他实现。
此外,也要在与老师和孩子爷爷、奶奶沟通的过程中侧面了解孩子是不是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动,如果发现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倾向应,及时地采取措施。
四、尽量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无论在外面工作多忙、工资多高,父母都要尽量地多挤出一些时间回家看看孩子,切忌一出去就是三五年不回家。
暑假到了,你会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吗?
1我不会。如果父母因为没有人带孩子,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里去,一送就是一暑假,而爷爷奶奶都七十多了。这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来说,都不是太好,因为老年人岁数大了,没有办法很好的照顾孩子,更别说现在存在的多种安全隐患。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暑假和老年人待在一起,对孩子各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点影响,可能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老年人喜欢静,可能对孩子也有所压抑。所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不建议把孩子送去。长辈文化程度不够高、安全意识不强,再加上事情又多的话,就不能很好地监管好孩子,容易出问题。
2现在的孩子即使呆在家里也不去亲戚家。娱乐方式变了,不向往去亲戚家了。以前,孩子们没有手机和电脑可以玩。他们之所以特别期待去亲戚家过暑假,跟亲戚家的孩子有很大关系。但现在的孩子可以用手机“黑”,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想看的一切。渐渐的,他们不需要朋友陪他们玩了,也就不再向往亲人了。孩子们在暑假仍然专注于他们的学习。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以前的暑假,简直就是为了休息放松。现在孩子的暑假被各种网班、家教、特长班占据,没有时间和亲戚住在一起。
3不建议把孩子长期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普遍对父母很依恋,只有在父母面前,孩子才觉得最踏实,最开心。如果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和迷茫,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很好;另外,爷爷奶奶普遍年龄比较大,接受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对培养孩子的智商并不理想。当然,如果你真的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照顾孩子,那也没办法。你必须退而求其次。父母帮你照顾孩子也是必要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