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你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老人 0 25

过年你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第1张

过年你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导读:过年第一天,就是大年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基本就是去给姐姐奶奶拜年,一般起的时候是5点多,山东这边地区,拜年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小孩子给爷爷奶奶去磕头,现在老人们也怎么让磕头了,年轻人拜年磕头的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是很多的,如果起来的晚一些,就

过年第一天,就是大年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基本就是去给姐姐奶奶拜年,一般起的时候是5点多,山东这边地区,拜年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小孩子给爷爷奶奶去磕头,现在老人们也怎么让磕头了,年轻人拜年磕头的越来越少了。不过还是很多的,如果起来的晚一些,就是起床之后就下水饺,吃完水饺去拜年,但是有一件事情就是吃饺子之前要给爷爷奶奶送碗水饺去,送水饺回来的时候,或者吃水饺的时候,碗里年要就几个,不能一次全吃完,这叫年年有余。

我小时候的事情了,邻里关系都是很密切,虽然一年到头包不上几次饺子 ,但是如果包了饺子都会给邻居家送上一碗。那个年代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邻居之间相互处的很好,特别对有老年人的家庭,第一锅饺子出锅后,便让大一点的孩子揣着送去。

我记得我母亲只要知道对门邻居包饺子后,也会准备一些材料包上饺子 ,这样就免于麻烦人家送给我们。就是肉少一些也是很好吃的,那个年月只要吃上细粮就很高兴了。

当年还有一个笑话,邻居住有一位光棍老汉,谁家包了饺子 就给他送上一盘子。时间长了成为一个习惯,有一天邻居又开始包饺子了,他等着没有什么事心里想一会儿就给我送饺子吃,我先扒一些大蒜捣成蒜泥准备着。谁知道邻居家听到他在捣蒜泥以为他也包了饺子,所以就没有给他送去。大家就说:“老汉捣蒜两担误”。进行调侃。

现如今可以天天吃上饺子 ,邻里之间也没有了那种相互曾送的广面了,今天回想起来那个人与人的感情还是那么美好。

答:记得!

1、81年—— 89年,我们六户人家合一个厨房走廊。

2、无论是饺子、馄炖、汤圆,还是菜粥、菜饭、菜下面、菜疙瘩,都要大家分享。

3、邻居赛金宝,亲密无间爆。

4、咱老祖宗说:“金邻居、银亲戚,远水救不了近火。”

5、如今分别已经三十一年,但友情长存

小的时候只记得过年了才给邻居送饺子![耶][耶]平时都是很普通的大家饭百家菜,我们那个年代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可爱][耶][耶][可爱]邻里关系像一家人有什么吃的用的就互相分享![呲牙][呲牙][呲牙]那是快乐的童年!永久的记忆![鼓掌][握手][握手][比心][比心]

怎么会不记得,小时候邻居来回端饺子的情形已铭刻在记忆里!

我小时候是六十年代,正是缺少食物的时候。

我家没在村里住,邻居只有二爷家。已养成了习惯,不管谁家做了好吃的了,还是来客人,稀罕的食物都是两家互相送着,共同分享!

特别是饺子,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只是到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真正的肉饺子。

那时都是手工剁肉,配上各种配菜和调料,煮成的饺子真是香味四溢!饺子第一锅肯定是要给二爷家端去的,同时也会收到二爷家端来的饺子。品尝比较着谁家的饺子味更好些!

说句心里话:那时不管是俺两家谁家包的饺子,那香味都令人回味,每每想起,都想再来一碗!

这后来再吃饺子,不知是肉的原因,还是调料配菜不对,还是人的嘴吃好的多被吃坏了,再也没吃到过那种小时吃的饺子味!邻居之间也许是已不稀罕饺子了,谁也不给谁端了!

记得,那时邻里之间是那样的和谐,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每家每户都很困难想吃顿饺子那要等过年才能吃到,所以,谁家要是平时包顿饺子,就要捞出一碗给对门邻居送去。

那时很穷,粮食都限量供应,买粮有购粮证,买副食品有购买证,买日用品都要票,买一个暖水瓶还要用一张卷,一户每年发一张卷,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每月一个人半斤猪肉,分几指膘,一指膘七毛五一斤,二指膘八毛五一斤,三指膘九毛五一斤,那时人们吃的油水少,买肉都挑肥的买,在那个年代,想吃顿饺子都是很奢侈的事。

当时的年代,我家住的是父亲单位给的家属宿舍,一门四家一个走廊,那时母亲养了一群鸭子十只,附近有个水塘每天母亲把鸭子放出去,上水塘里玩,晚上鸭子自己就回来了,全是公鸭。鸭子养大了,杀了一大盆鸭肉,用大锅炖熟以后一家一碗都分给邻居了,自己只留够一顿吃的,邻里都很友好。

说到现在了,都住起了高楼大厦,每栋楼每个单元每户人家都不是很熟,也不经常来往,别说吃饺子是常事了,想吃啥有啥,还用送啊,谁都不穷。

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71周年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我们这代人也老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争取再多活几十年,看到我们的新中国成立80周年,90周年,甚至到100周年。

看到我们的子孙都长大成人了,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了,我们在心安的离开这个世界。

我是记得我奶奶给我端过饺子,有一年下大雨家里发大水。我妈就给我弄一块床板搭几个砖头,我就坐在床板上,爸妈就顾着在屋里舀水灶房里面全是水没法做饭,我奶家没被淹掉就在家煮饺子。我饿的哇哇直哭,我奶把饺子煮好了就给我端了一碗热腾腾饺子,回想起当年的画面觉得好苦好心酸。如今奶奶也不在了,很想念她

这个问题我来说说,还当自己是小时候的时候,记得左邻右舍的关系特别好。东家缺个啥东西,跑去西家借,邻居们总是很利索的借给你,现在想起来,感到那个时候的人,多么单纯可爱善良。

每逢腊月的时候,家家都会杀猪准备过年,记得那时候,家里杀猪时,爸爸就会叫好多的人来帮忙。东家借锅,西家借桶,借盆子的。

一个猪杀完,妈妈还要猪肉款待帮忙的人,记得那时候我就蹲在厨房里,等着吃肉。肉煮熟了,妈妈有忙着给客人炒菜,炒肉,等他们吃完了,妈妈就会炒一大锅猪肉粉条,里面有黄萝卜,粉条,肉片等。让后就让我给左邻右舍家家送一碗。记得每年的时候,家家几乎都是这样,人情往来的。

如今,这样的习俗早已被人淡忘了,邻居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过去那个朴实和友好的景象。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飞吧黑乌鸦,荟聚 情感 领域的喜爱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感情,亲戚,友情等领域优质内容。

饺子,还有炸那个菜角,甚至蒸下的新馒头都会送

饺子的事不记得有没有互相送,我倒是记得小时候我妈和一帮老娘们坐一起拉家常,人手一个胡萝卜咯嗞咯嗞地啃,边啃边聊胡萝卜是个好东西啊!下奶!![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当时不知道下奶是啥意思。。。。长大后才明白[捂脸][捂脸]

还记得我们院里有个医生娘娘,她会做酒酿,用医院消毒用的蒸汽锅做的。几十年前在大西北啊,酒酿可是很稀罕的东西呢,

我妈也跟着医生娘娘一起做酒酿,可是呢,我妈手残,次次都做费了,医生娘娘就说我妈:“算了!算了!你也别浪费粮食了,以后我都多做些,做好了给你端过来!

小时候,九几年,很多人家是没有大门的,吃饭都端个碗,出来一边吃一边唠闲嗑。若是谁家改善生活,基本上都会给邻居端一碗尝尝鲜。所以我们小朋友,基本上隔段时间会吃上几个饺子,那是我们童年的期盼。

记得小时候,谁家要是平常想吃饺子,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那时候每家人比较多,每个人吃的也比较多。得提前一天准备,窄萝卜,剁葱姜蒜剁肉。每次都整一大盆饺子馅,先包两大篦子饺子,下好后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叔叔、以及左右邻居一家送一碗,送完之后再回家吃,每次都小跑着送去,唯恐回来的迟了,饺子吃完了。当然邻居包饺子,也会给我们送来一碗,父母也都是象征性的尝一个,让我们都多吃一个两个。吃完母亲一定会吩咐我们,不许去邻居家,怕去了再给盛一些,怕邻居不够吃。

时至今日,我依然很怀念那时候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只是一碗饺子,也是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

现在住在城市中,有时候做了好吃的,很想敲一敲邻居的门说“今天改善一下,端一碗你也尝尝,看味道咋样”,怕别人有顾虑,也便作吧。

以下内容源自本人自身经历,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够满意,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回答,感谢大家!

1、虽然没有做过饭,但是电饭锅煮饭还是挺容易的,还经常帮我妈淘米呢,但是这次突然僵住了,我应该放多少米,我看着一大桶米以及这个电饭锅,努力回忆着老妈叫我放多少米来着,然后再除以人数,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量了,所以我就用量杯舀了两杯,水也相应减少很多,然后开开心心的把锅放好,插上插头,准备做菜了。

2、打开冰箱,看见有几样蔬菜,还有肉,至于新手,我就没有对肉下手,看准了西红柿和鸡蛋,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又干净,还特别好处理,最关键西红柿炒鸡蛋是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菜名呀,于是我就开始洗西红柿,又拿了一只碗打好蛋,取下砧板来切西红柿,因为刀法不熟,或者说几乎就没有用过刀,结果我切的西红柿好丑,丑归丑,但是最后总算切好了,接下来就是放油,煎鸡蛋,不用猜,鸡蛋都糊了好多,赶紧倒西红柿进去,炒着了一会而,倒盐准备起锅,但是盐不小心倒多了,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倒了正常量的三四倍,我当时以为就多了一丁点就觉得将就着吃吧,就这样一盘超咸的糊鸡蛋炒西红柿做好了。

3、开始尝味道了,打开电饭锅,居然还是米和水,天哪,我忘记按开关,这都是次要的,我用筷子夹起一片西红柿,刚放在嘴里没一秒就吐了出来,连忙去找水漱口,还刷了两遍牙齿,至于要问我到底什么味道,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不是一点儿难吃!

上面就是我第一次做饭的经历,可能无法完全重现当时的场景,但是大致也差不多了,希望分享的个人经历能够帮助到你和大家。

最后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谢谢大家!

我第一次偷偷摸摸做饭,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是个秋天的下雨天,雨不是特别大,父母都在地里忙农活,我一个人在家。

山区的秋天嘛,烟雨蒙蒙、雾气腾腾的样子。站在家门口遥望农田,看到父母都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弯着腰正忙活着呢,一瞬间,我突发奇想,想要承包全家的午餐,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惊喜。

前面我也介绍过,我妈虽然是远近闻名的厨娘,但由于父母对我的学业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他们一直禁止我进厨房的,甚至在我妈做饭时连观摩的机会也不给我(在当时,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做法一直引以为傲)。我能做什么饭呢,那时候我们家做饭是用柴火灶的,要自己烧火自己做饭。炒菜肯定是不会的!米饭也整不出来(那时没有电饭煲,是要用大铁锅滤米蒸米饭)!只有下面条了。

人在某些方面的技能,真的是天生的。比如切菜,在从未练过的情况下,我第一次切黄瓜就能一手按黄瓜,一手操刀,以非常快的速度,当当当当,切出极薄极薄的片了。烧柴火灶也是,我第一次烧,就知道要先把灶膛里的草木灰清除干净,再用柏树枝引火,燃起来后,架上粗树枝。怎么架,很讲究,既要垒得高,又要保持空气流通,火才能真的燃起来(哈哈,天生自带技能)

问题来了,◆我不知道该往锅里加多少水。农村用的都是超大尺寸的铁锅,我从未观摩过父母煮饭,只好自己估摸着加;◆自然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下面条,虽然貌似听说过要等水烧开,但咱也不知道什么状态的水才叫开呀,那就蒙吧,看到大木质锅盖的缝隙升腾起水蒸气,揭开锅盖,锅里的水急促地冒着泡,我就拿来面条,准备下锅了;◆更严峻的问题来了,得下多少面条呢?吃货嘛,本着宁多不能少的原则,我估摸着下了一大捆。不到两分钟去查看,我去,面条吸干了锅里所有的水,快要糊锅上啦,赶紧往锅里添冷水吧,添一次,等水烧开,水不够;再添;再添;再添……添了数次冷水后,原本只想做3碗的面条,变成了满满一大锅,估计十个人都吃不完,关键是面条被数次冷水反复浸泡后,已经变成一大锅面糊糊了……

我妈回来后,看到那一锅面条,十分震惊,她坚定又武断地得出结论,我一定是生好火,往锅里加了水后,立马就下了面条,还跑去告诉我爹、我姨、邻居大爷大妈(那时候,在她看来,孩子不会做饭,但只要学习好,就是一种荣耀,说明他们当父母很付出很称职),我百口莫辩,大家都信我妈说的,然后我第一次做面条的经历,就被当成一个教材,被所有人误解很多年。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当时的经过,我的结论是:我当时一定是等水烧开了才下面条的;不过我第一次往锅里只加了煮一碗面的水,但我却放了煮十碗面的面条!

后记: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在厨艺方面已经自学成才。但作为妈妈,女儿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训练她做饭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02年初中毕业后就去了郑州,在表哥开的饭店里帮他打理生意,客人来的时候帮客人端茶倒水,端饭,收碗洗碗,打扫卫生!某天中午的时候,表哥叫我自己想吃啥做啥,于是我的第一次做饭经历就来了!

表哥饭店经营的有烩面,炒米,炒面,炒粉,我想着炒米简单点吧,我也爱吃就开始做,先开火放油,然后有点小贪心打了俩个鸡蛋,(02年物价鸡蛋也比较贵,我拿鸡蛋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表嫂鄙视的眼神[害羞][害羞])把鸡蛋炒好然后放青菜,火有点大,赶紧的把米放进去翻炒翻炒,米也没少撒出来,终于把米饭炒好盛出,开吃,妈呀!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一想太着急忘记放盐了!但怕表嫂嫌弃,硬生生的把平淡无味的炒米吃干净了!

哎!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做饭经历!有点 搞笑 吧!

欢迎大家都分享自己做饭有趣的经历!

题主的第一次做饭时都发生过哪些 搞笑 的事情?

我不由想到结婚后开始自己做饭的那段惨不忍睹的,又好 搞笑 的事情。现在想想真是心酸又好笑啊!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就结婚了。结婚前一直是学生,家里爸妈和哥哥比较爱护,虽然不能说十指不沾阳春水,但是切菜,煮菜是从来不让我碰的,洗碗擦桌子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所以突然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那真是脑壳痛!最常放的错误是重复放盐,咸死了。然后是锅烧糊了,再就是菜没熟等等。这些都是小问题啊, 搞笑 的来了。夏天来了,没胃口然后 我说今天要吃凉拌南瓜藤,然后孩子爸说,唉(二声),好!这个菜应该不错。结果根本不能下嘴啊!南瓜藤是用来炒着吃的! 还有一个孩子爸做的,把我笑出了鹅叫声呀! 一天,我去县城送货,要孩子爸先煮饭,结果我回家一看,我滴个天,米和水直接放在电饭煲里,那个陶瓷的胆他用来装剩饭在洗碗台上……感谢上天他没按电源! 还有一个,糯米丸子。糯米没有先泡发,直接用来裹肉沫,结果非常的强大,糯米没熟,肉啪了……

反正还有好多,一把辛酸泪啊!后来每次要做什么新菜,就去百度搜做法,看视频,现在终于可以换来孩子们的一句,妈妈做的饭菜最好吃了,心里美滋滋呀!虽然孩子爸也在学,但水平没我做的菜受孩子欢迎呀!偷笑中……

最后来一波家常菜吧!

我第一次做饭的时候,现在想想挺好笑的,但是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简直可太惨了啊!

大概在我十一岁左右的时候吧?

那年暑假,放假在家。快到中午的时候,疯玩儿了一上午的我,一阵风一样风风火火的跑回家,和我妈大声嚷嚷,说我饿了。

结果呢,好巧不巧的,家里有个来串门的阿姨,我妈这也没工夫给我做饭啊,那个阿姨还坐在那儿聊啊聊啊聊啊的说啥也不走。我在边上那个饿呀,那个生气呀!

好!你不管我,我自己弄,天天看你们做饭,哼!有什么难的,我给我自己炒个鸡蛋先!

于是,我去碗橱里摸了一个碗,又找了俩鸡蛋,磕在碗里,搅匀。

给我家当时的厨房小能手——一个黑色的小电炒锅插上电,倒油!

然后。。。。油花四溅!!!炸的我鬼叫连连!!!

锅里有水!而我不懂,直接倒油了!

我的天,那叫一个热闹,飞溅的到处都是,墙上,地下,桌子上。。。

我妈她们闻声而来,我妈果断拔了电源,盖上了锅盖,然后。。。俩人笑的前仰后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做饭的情景。

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去外婆家,哪知道当天下午下起大雨,那时农村都是烂泥路,又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出们大多是腿走,条件好点的人家会有一辆自行车 ,外婆家离我家有近二十里地。看着外面瓢泼大雨,我估计爸妈今天不会回来了。

眼看天色已晚,我们得弄点吃的 ,我想起妈妈会在下雨天包饺子,于是冒雨去韭菜地割了一大把韭菜。回来洗洗切切,也不知道有没有洗干净,印象中妈妈拌馅的方法,放油放盐,我放了一点油,又从盐罐子里抓了一大把盐,拌到韭菜里,那时盐都是散称的大籽盐。然后从面口袋挖出一碗面粉,加水,竟然也搅搅拌拌弄成了面团,找来擀面杖擀饺皮,那个不叫饺皮,叫包子还差不多,接着就包饺子,下饺子。我想起家里做好吃的总会先端一碗给爷爷奶奶,这饺子也是好吃的东西啊,赶紧先给奶奶送去呀,于是第一碗立刻给奶奶送去,进门就兴高采烈的说:“奶奶,端碗饺子给你尝尝。”那天我奶奶不知道我妈妈他们走亲戚。然后回家和弟弟吃饺子,吃的时候感觉咸,韭菜辣嘴,现在知道是盐多了,饺子没熟 ,就那样的饺子,姐弟俩竟然也吃光了。

等二天爸爸妈妈回来了,中午吃饭时,妈妈说:“你奶奶说,她咬了一口小尼端来的饺子,吃了一大口盐粒子”。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不到天很黑是舍不得点洋油灯的,估计奶奶以为是妈妈包的饺子,摸黑尝了一口。其实妈妈放盐前,都会用擀面杖把盐捻碎,那时候我是小孩子,没有注意这些细节。我真佩服我和弟弟,竟然把半生不熟齁的要死的饺子吃的一个不剩,当然,我可能也就包了十几个。

这就是我第一次做饭。那个大盐粒子记忆犹新。哈哈。

我第一次做饭,并没有特什么特别 搞笑 的经历,也就是自己平时老是做稀奇古怪的做菜试验。然后就自己吃,然后就是自己在家里煮饭了,煮菜或者是用面烙饼,然后家里没人吃我的黑暗料理, 于是我就自己吃,自己吃不完了就给我家的狗吃,刚开始我家狗还给面子的吃上几口,时间久了我家狗看都不看,更别提吃了。

还有一次,就是我比较好奇,盐和糖加起来是什么味道的,我最开始吃的是盐和糖混起来吃,就是又甜又咸,这个味道毕生难忘,并且无法描述。 然后我还用盐混糖做了一道菜,盐糖凉拌黄瓜,就是直接用盐和糖对黄瓜进行腌制搅拌,并没有放酸醋之类的,也是十分的难吃了。 我看到的比较 搞笑 的是那个**姐做饭,然后他把鸡蛋煮成了黑糊糊的铁饼状的东西,用铁饼蛋敲一敲天,还能发出叮当响的声音,可以揣在兜里做武器防卫坏人了。

还有名人做饭,比较 搞笑 的是杨绛,杨绛之前是大**,在嫁给钱钟书之前,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然后一次做虾。然后杨绛因为第一次做饭,她就直接把活着的虾下油锅了,油锅里虾子从锅里乱蹦,蹦得满地都是。于是,杨绛求助钱钟书说,这些虾在油锅里乱蹦,它们很痛怎么办。于是,钱钟书说,你把它煮熟了,它们就不会痛了。

因家里穷,父母都在外赚钱,我十二岁就承担家务,第一次做饭就把饭烧焦还夹生了,我害怕父母回来受责骂,可父母亲还是吃得很开心,说我能干,我含着泪吃完了这顿饭,虽然很难过,可心里还是暖暖的!到现在,我还是难以忘怀,最浓父母情哪!

做的面下了糖,客户吃了再来一碗。

我自做饭的趣事很多,但我妹妹第一次做饭就让人很无语,有一次家里只剩她一人,她想吃煎蛋,起锅烧油,打个蛋下去,大家是不是觉得目前为止这些步骤还挺正常的,重点来了,她把蛋打下去后就站在锅边傻等,居然不翻个面,我那时候上初三,那天刚好是星期六得补课,下课回家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我的天,厨房里我妹还在那傻站着,我问她在做什么?都烧焦了快关火!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煎蛋,问她干嘛不翻个面吖?她居然惊讶的说原来要翻面啊?怪不得我一直等上面就是不熟……

说完我妹妹,来说说我自己做的两件蠢事,哈哈。

工作后自己租房子在二楼一房一厅,但是没有厨房,我很喜欢自己做吃的,但客厅炒菜油烟大不行,所以我炒东西都是在窗台上进行,(我配了张图,是类似这样的窗台,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那天在菜市场看到鲜活的大虾很便宜,于是买了一些准备做油焖大虾,起锅烧油下配料然后把虾洗一洗扔下去,因为虾是活的,所以一下锅大部分都“跳楼”了……

早餐我都是晚上提前设定时间第二天早上就有粥喝了,结果我经常忘记打开电源,要不就忘记设定时间,要不就手残直接按开始,后来我就想先设定时间,这样肯定不会出错了,这次更绝,第二天吃早餐发现煮了一锅开水,原来我忘记放米了……

1 以《奶奶的饺子》仿写《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一篇600字作文

每当街头那边的饺子店传来了一阵阵的饺子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奶奶,就会想起奶奶包的饺子……

小的时候,奶奶经常在家里包饺子给我和弟弟吃,有时候我们因吃剩的一个饺子而发生了“战争”,那时,奶奶就在一旁静静地站着,幸福地笑着。在奶奶包饺子的时候,我就和弟弟在一旁看着奶奶如何包饺子,有时候我们也学着包了几个,不过都包的不大好看,要不就是“将军肚”,要不就是“小瘦猴”。现在,我和弟弟说起那时就哭笑不得。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也会包饺子了,而奶奶呢,渐渐的变老了,虽然还包得动饺子,却总是忘记了一些步骤,包的饺子就像我和弟弟小时候包的一样,虽然样子变了,但是那饺子的味道永远都不会变。因为——它是奶奶给我们包的,那饺子上永远都会有着奶奶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是奶奶的生日,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一起动员来包了一顿饺子宴。我和弟弟就帮奶奶斟茶倒水、捶腰捶背,服侍奶奶。把奶奶服侍得好不开心,那笑容快把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了。我和弟弟对奶奶说:“奶奶,今天是您的生日,您就是寿星公。等会在吃饺子的时候,里面会有一个您最喜欢最喜欢的萝卜馅的饺子,如果您吃到了它,你就会有福气的。”奶奶听了,摇了摇头笑着说:“呵呵,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有老花眼了,哪会有这么好福气吃到我最喜欢的萝卜馅的饺子啊。”我嘟着嘴说:“奶奶啊,那可说不定哦,没准你就会吃到呢!”过了一会儿,饺子蒸好了。我和弟弟搀扶着奶奶坐到椅子上,然后我就拿起了筷子往奶奶的碗里拨了几个饺子,对奶奶说:“奶奶,您的福气要来咯!”奶奶笑着拿起了筷子吃饺子,当奶奶咬到第四个的时候,忽然叫了一声:“呀,是我最爱的萝卜馅饺子!我咬到了!”我和弟弟笑着说:“奶奶,早就说您有福气了!你咋就不信呢?您看,这不,被我们说中了!”在整顿饺子宴里,充满了一屋子的笑声。

到现在,我还是忘不了奶奶那时包给我和弟弟吃的饺子的那种味道,因为——它是奶奶做的。

2 花边饺子里的母爱 作文550字数 仿写

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这时候,妈妈威风凛凛,最为得意,一手和面,一手调馅,馅调得又香又绵,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盆手两净,不沾一星面粉。然后妈妈指挥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擀皮的擀皮、送皮的送皮,颇似沙场点兵。

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的饺子。

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想起那些个辛酸和我不懂事的日子,想起妈妈自父亲去世后独自一人艰难度日的情景,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吃的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每逢我买回肉馅,妈妈看出要包饺子了,立刻麻利地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去打馅,绝对不让别人插手,那精神气儿,又回到我们小时候。

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3 花边饺子作文

花边饺子在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花边饺子了。

包饺子的时候,奶奶就像是一个正在沙场点兵的大将军。一会指挥这个擀皮,一会指挥那个剁馅。

而准备工作做好后奶奶亲自包饺子。一般都包两种馅的饺子。

一种是白菜素馅,一种是猪肉馅的。放在盖垫上的饺子个个威风凛凛,犹如中国象棋棋盘。

两边是“饺子小兵”中间是楚河与汉界。而调皮的我和弟弟经常故意的把白菜素馅的“饺子兵”和猪肉馅的“饺子卒”打乱。

姜还是老的辣,奶奶并不生气。还耍了一个小的花招——把猪肉馅的饺子捏上了花边。

白菜素馅的饺子不捏花边。下锅的时候饺子在热气腾腾的锅里翻滚着像一只只银白色的小船。

煮好后奶奶把肉馅的饺子放进我和弟弟的碗里。自己和爷爷吃素馅饺子。

渐渐的我们也长大了。爸爸、妈妈的工资也高了。

饺子也不是什么圣餐了。有一年蛇年也是奶奶的本命年。

我们来给奶奶下饺子。开始吃了,我对奶奶说:“奶奶,我们给您包了一个糖馅饺子,您要是能吃到您就有一年的甜头了。”

我看出来了奶奶是想吃到那个糖馅饺子。于是我马上给奶奶盛上了三个饺子。

当奶奶吃到第二个的时候突然大喊:“我吃到了,我真的吃到了那个糖馅饺子了!”全家人高兴地说:“您真有福气呀!”其实,奶奶眼睛花了。我们把糖馅饺子捏了一个花边,也就是当年奶奶亲手教我们做的花边饺子。

啊,花边饺子你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

4 关于《花边饺子里的母爱》仿写

时间过得真快,还差一天就过年了,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晚上要吃饺子,今年也不例外,吃饺子之前要包饺子,以前都是妈妈包饺子,我在旁边看,而今年,我也要帮妈妈包饺子。

一切都准备好了,妈妈拿着一个盆来,只见里面有一些饺子馅。然后,妈妈让我擀皮,我以前擀过皮,擀得特别好。妈妈见我擀皮擀得特别快,便让我学包饺子,说真的,我从没包过饺子,看着妈妈的手,灵巧的将一个个饺子包好。我特别佩服,一个个饺子像小人似的立在上面,真好看。

过了一会,我开始包了,我在一堆皮里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找来最圆的,便把馅往里放,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捏不住皮,我特别生气,于是,便把馅倒出来一点,可是怎么也捏不住皮,妈妈看见了,笑着说:“不要着急慢一点包,捏紧一点。”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捏得不紧呀!于是,我照着妈妈的话包,没想到,终于包好了。有时候,我包累了,就想放弃,不包了,可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又静下心来,好好包,但有的饺子不容易包好,就像一条小船,又瘦又长, 脆把两头捏在一起,变成了帽子饺子,终于包完了,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虽然比不过妈妈包得又圆又均匀。但,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我们的共同合作下,饺子包完了,只等水烧好了就下锅水开了,饺子下了锅,几分钟后,饺子都浮到了水面上吃饺子的时候,我特别开心,特别是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通过这次包饺子,我也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我也知道吃饺子容易,包饺子难,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包饺子。

5 根据《花边饺里的母爱》写一篇作文450字

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包饺子是外婆家的一桩大事,只有过节时才能吃饺子。如果平日破天荒地吃上一顿饺子,那一定是发生了一件好事。

每逢包饺子时,总是外婆最得意的时候,她一手和面,一手调馅,调的馅又香又绵,和的面软硬适中,包的饺子皮薄馅多。

外婆做的饺子总是一荤一素。每当外婆包饺子的时候,我总是在一旁看着两边整整齐齐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我站在一旁数着饺子。外婆包饺子很快,我数着外婆包的饺子,每当包到一定的数量,我总是叫外婆:“外婆,外婆饺子好多了。”而外婆总是回答:“再包几个,万一不够怎么办呐。”有时我会调皮地把一排排饺子给弄乱,外婆也不生气。

厨房里常常传出我稚嫩的声音:“外婆,这饺子好漂亮,教我做好不好?”“好好,你好好看着。”我好奇的看着,外婆绕着饺子的周围一捏,不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花边饺子,就像一个小姑娘头上戴了一个花圈。

可我不知道,外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的都包在花边饺子里,就像一个小姑娘头上戴了一个花圈。

可我却不知道,外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的都包在花边轿子里,让我吃肉馅的,而自己却和外公吃菜馅的。

而现在,社会进步了,在哪里都可以买得到饺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可外婆雷打不动还是喜欢吃自己做的饺子。

现在,我长大了,也有了自理能力,小时候,外婆做的花边饺子我也学会了。一次,我去外婆家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春节,那时的我已经学会了包饺子,我学外婆当年的样子包了许多饺子虽然不是很好,但已经是很像模像样了。吃饭时,我来了一个饺子股在外婆的碗里,并对这已经老眼白话的外婆说:“外婆,我在饺子里包了一个糖馅的饺子,看您有没有福气吃到喽!您要是吃到了,明年肯定享福”果然外婆吃到了糖馅,可外婆不知道,我也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把糖馅的包在花边饺子里,夹到外婆的碗里,也正是那个花边饺子。

这是我的回忆,它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我知道,这一个个花边饺子里,包含这外婆对我的爱。

6 姥姥为我包花边饺子600字作文

奶奶是绍兴人。虽和鲁迅是老乡,却是大字不识几个,连名字写起来也费力地够呛。奶奶的身形也是典型的南方人体形,矮而圆,显得很“娇小”。

从出生到进小学前,是在奶奶家度过的童年。以至于跟奶奶学讲了一口绍兴话,到现在还不时能冒出几个词儿,不过正宗绍兴话已半句也不会了。但叫奶奶为“娘娘”的习惯(绍兴人的叫法),倒从未改过。

奶奶包的一手好馄饨,经她手的馄饨个个都仿佛艺术品般精致玲珑。从我记事以来,隔三岔五总会有奶奶的馄饨做主食。到底是甚滋味,现在也记不清了,但印象最深的却不是奶奶的美味馄饨,而是她的饺子。

记得那天,我是忽然吵着要吃馄饨的,所以奶奶只得临时出去买馄饨皮与馅料。我伸长脖子趴在窗口等了很久,却等来了圆圆厚厚的饺子皮。我奇怪的问奶奶,怎么不买方方薄薄的皮,改买圆圆厚厚的皮了?奶奶抱歉地说是去晚了,馄饨皮卖完了只剩饺子皮了。接着又卖力地向我讲述饺子和馄饨是差不多的。

其实,饺子与馄饨作为南北方的代表面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但那时的我尚小,也就懵懂得点点头表示赞同。那天像往常一样,我头倚着高高的桌面等着欣赏奶奶高超的包“饺子”技术。但奶奶却一反常态的赶我出去玩,我感到奇怪,就是赖着不肯走。奶奶没办法,只得开始包。

她拿起一张皮,习惯性的想蘸水湿皮边,手伸出却忽然定住了,硬生生打了个弯直接去舀馅,似乎不知道量该多少似的,舀进舀出了好多趟,最后总算差不多了。于是,奶奶两拇指从下往上翻皮一捏,力道过大,馅"噗"的被挤出了大半。我惊讶地抬起头,望向奶奶。奶奶尴尬极了,脸也有些红,歉疚地说她其实并不会包饺子,一开始也以为馄饨饺子包起来差不多,没想到手感完全不同。那时的我,不懂得那么多,只依旧睁着大大的眼睛期待地望向奶奶。奶奶自然也就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了。

包馄饨时的手有多灵巧,现在就显得有多笨拙。奶奶吸取了刚刚的教训,不再从馅周围的一圈皮进行压实,而是直接从上方慢慢捏紧,手从饺子皮的一边慢慢挪捏到另一边。但饺子皮仿佛也和奶奶作对般总是松开,最后奶奶不得不用包馄饨的办法,在皮的边缘抹上一层水,才总算让饺子闭了口。

时间过得飞快,但奶奶包饺子的进度却以龟速进行着。好不容易包满了十个,我地催奶奶去下,奶奶只得慌忙端起盘子进了厨房。出来时,手里是一碗饺子,按吃馄饨的方式用了浓汤,蛋皮和紫菜。最终,我是没饿着,奶奶却为此忙地无心吃饭。当时形象欠佳的饺子是什么样的滋味,现在也确记不起了,但奶奶包饺子时笨拙的手势以及略带歉意的眼神却始终历历在目,未曾忘记过。

后来,北方的外婆来这边探望我时,给我包了正宗的北方水饺,个个饱满挺立,皮还是现擀的哩,味道也确实不错。但总挂念记起的却还是奶奶的馄饨式饺子。

现在的我,早已搬出了奶奶家,和父母同住。忙碌的父母总是晚归,我只得时常煮些速冻水饺来做晚餐。每当捧起碗,从清汤寡水中捞着被机器压得一模一样的水饺时,我就特别想念奶奶那式样奇特的“南方饺子”。

其实,在每个人的回忆中,都会有许多关于食物的片段。或许是孤独寒夜的一碗热阳春面,慰藉了一颗寂寞的心灵;或许是难耐酷暑时的一碗冰酸梅汤,清凉了一片浮躁的心田;也或许是第一次亲手下厨做的番茄炒蛋,意味着努力后成功的喜悦。它们可能价钱便宜,味道也很普通,但对于当事人在特定的时间里,意义就非凡了。

而奶奶的饺子对于我而言,就是如此特别而无可取代的。纵然它们不怎么漂亮,也不怎么美味正宗,但却代表了,我那虽然不会包饺子,却始终不忍让我失望的奶奶;我那始终疼爱我的奶奶。

写完这篇文章,我想要去看看我那许久未见的奶奶……(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 - 亿龙文学 ww

兔奶奶孤苦伶(ling)仃(ding),没儿没女,小花狗、小野猪和小白马,他们不仅送来了“福”字、鞭炮、还有饺子,让兔奶奶感受到温暖

兔奶奶过年兔奶奶年纪大了,没儿没女。大年三十了,她什么年货都还

兔奶奶虽然孤苦伶(ling)仃(ding),却度过了一个幸福又难忘的春节。这都是小花狗、小野猪和小白马的功劳啊,他们不仅送来了“福”字、鞭炮、

百度教育

读一读,做一做。兔奶奶过年 兔奶奶年纪[jì]大了,没儿没女,大年三十这天,她刚出院,什么年货[huò]都没有准[zhǔn]备。 兔奶奶坐在家里,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小花狗来了,小花狗说:“兔奶奶,我给您送‘福’字来了,”说完,拿出红红的‘福’字,帮她贴[tiē]在门上,兔奶奶心里热乎乎的。 又有人敲门,原来是小野猪来了。他说:“兔奶奶,我给您送鞭[biān]炮来了,”说完,把一挂红红的鞭炮,绑[bǎng]在一gēn(根 跟)长长的竹gān(竿 干)上。兔奶奶鼻子酸[suān]酸的。 又有人敲门,原来是小白马来了,他说:“兔奶奶。我给您送饺[jiǎo]子来了。”说完,拿出热腾[téng]腾的饺子放在兔奶奶的餐桌上。兔奶奶的眼泪忍[rěn]不住流了下来。 小动物们让兔奶奶度过了一个幸福而又难忘的春节。(1)在第3自然段的括号里,选择使用正确的字,画“√”。(2)收到小动物们送来的年货,兔奶奶很感动。她有哪些表现?用横线画出来。(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①小花狗给兔奶奶送来了饺子。 - - - - - - ②小动物们家里的年货太多了,只好送给兔奶奶。 - - - - - - ③小动物们非常关心兔奶奶。 - - - - - - ④第5自然段中的“小动物们”指的是小花狗、小野猪和小白马。 - - - - - -

答案: (1)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根”的意思是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跟”的意思是脚的后部。结合语境选择“根”。“竿”的意思是竹子的主干。“干”的意思是支柱,支架。结合语境选择“竿”。(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兔奶奶心里热乎乎的”“兔奶奶鼻子酸酸的”“兔奶奶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可知答案。(3)考查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①小花狗给兔奶奶送来了“福”字。故①表述错误。②小动物们送给兔奶奶年货是因为兔奶奶年纪大了,没有准备年货。故②表述错误。③小动物们非常关心兔奶奶。故③表述正确。④第5自然段中的“小动物们”指的是小花狗、小野猪和小白马。故④表述正确。故答案为:(1)根 竿;(2)兔奶奶心里热乎乎的。兔奶奶鼻子酸酸的。兔奶奶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3)①×;②×;③√;④√。

百度教育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兔奶奶过年佚名兔奶奶年纪大了,没

他说:“。”说完,拿出热腾腾的饺子放在兔奶奶的餐桌上。兔奶奶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