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湖北有一位母亲给去世一年的儿子写信,字里行间都代表着对儿子的思念,没有一句提想念,可是却字字句句都是一种爱,让人感触,妈妈之所以写信这样悼念,其实也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孩子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牵挂,字字句句都让人动容。这位
湖北有一位母亲给去世一年的儿子写信,字里行间都代表着对儿子的思念,没有一句提想念,可是却字字句句都是一种爱,让人感触,妈妈之所以写信这样悼念,其实也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孩子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牵挂,字字句句都让人动容。
这位母亲的儿子是因为患脑瘤而不幸去世的,这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就是无尽的痛苦,365个日日夜夜,很难想象这位母亲是如何度过的,这位被牵挂的孩子也是一位非常暖心的儿子,哪怕在手术室的时候也不忘记让医生转告妈妈,让妈妈幸福快乐,懂事的孩子总是莫名让人心疼,这个天使般的孩子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母子俩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相互挂念着。
离别总是让人痛苦的一件事,湖北武汉的这位母亲在信中记录的都是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她告诉儿子自己的彻夜难眠,甚至长出了白发,告诉儿子今年天气的炎热,字字句句,肺腑之言,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爱,在信中这位妈妈写着“有需要的一定记得告诉妈妈,妈妈都给你买”。
虽然这位母亲所记录的都是一些非常朴实的小事,但字里行间,都是爱和感动,这个孩子在生前特别喜欢分享自己的状态,妈妈自己记录的这一切,孩子能看到的话一定也非常开心,妈妈的这种举动实在是让人感动,大家纷纷给这位妈妈送上暖心的安慰以及鼓励。
这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无比感动,她是带着孩子的期盼活着,因为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妈妈能够幸福快乐,也希望这一位伟大的母亲能够坚强的,快乐的,健康的生活着,真希望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伤痛,愿大家都平安,健康。
只要在家里,从早到晚,总有一种声音陪伴着我,那就是妈妈的唠叨。
“超儿,快起床,再不起就迟到了,快!快!快!”清晨叫醒我的是妈妈的唠叨。中午一进家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快,洗手、吃饭,书包挂在椅背上。”刚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妈妈又喊:“午睡一会儿,别躺下看书,会把眼睛看坏的。”晚上回到家,妈妈更是唠唠叨叨问长问短,每当晚上我想多看一会儿电视的时候,妈妈就唠叨开了:“别看了,明天还要上学呢!”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耳边又传来了唠叨声:“写字姿势要正确,预防近视!”还有什么上课要注意听讲啦,不懂就问啦,要诚实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这唠叨就像一个没完没了的小广播。
刚刚入学那阵,我真是有点厌烦妈妈的唠叨,觉得是无聊的枯燥的。有一件事让我对妈妈的唠叨产生了新的认识。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出去办事,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那时的我可乐疯了,心想今晚在也不用听妈的唠叨了。谁知在做作业时我总感到少了升么,家中少了什么呢?当我想转过身寻找时才发现家中什么也不少,只是妈妈不在,少了妈妈的唠叨。以往我总是在妈妈的唠叨中做完作业,这会儿屋内一片寂静,我竟然手执铅笔,呆若木鸡,思维变得迟钝了,久久没写出一个字。顿时,我恍然大悟,“无聊枯燥”的唠叨原来却是一种巨大的催动力,它引领着我上进求知,发奋学习。
那天我想了很多很多,想得最多的是博大的母爱。妈妈的每一句“唠叨”都蕴含着爱,蕴含着她对儿子的叮嘱和希冀。它是一首歌,一首用爱填词,用心谱曲的歌。妈妈唠叨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每当我走出家门,走进校园时,我就会觉得妈妈的唠叨是我奔向目标不可缺少的航标。因为妈妈的唠叨就像一道道数学题,总是那么严谨,让我马虎不得。做每件事不得不按妈妈的唠叨去办。就这样,妈妈的唠叨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感谢妈妈,感谢妈妈的唠叨!
非典时期的非常故事
有信心,我们定会成功
四月一日晚上,伴随着张国荣自杀的消息,我开始莫名的恐慌起来,我不是为他的死而恐慌,而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重视的SARS。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恐慌了,可能是一种不详的预感吧。半个月之后,当我的心情已经渐渐平静下来时,北京却开始陷入了真正的所谓恐慌之中。想到二月时在电视上看到广东省发现了这种莫名其妙的病毒时,心里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可现在…
突然之间,世界好像一下子变了。平时大大咧咧的我们说话也忌讳了起来,我们不愿再提到死亡,我们想捂起耳朵不听到“非典”这两个字,可我们控制不住自己不去提它。但是这时的我是真正平静的,看着周围的同学,我知道他们正处于我半个月前的那种心理状态,我很想帮助他们,可是在SARS面前,我又显得那么渺小…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就回宿舍了,SARS让我不敢再四处乱走。当我推开寝室的门,发现宿舍的姐妹们大家都一脸的凝重,然后坐在上铺的她就哭了。我第一直觉就联想到了发生了什么事,可我不敢多想。我只能尽量很轻松的问她到底怎么了?旁边的一个室友小声对我说:“她发烧了。”我的心觉得很重很重,我想她现在一定很难过,我要做的就是不能伤害她,绝对不能!于是我又问:“多少度啊?”“三十八度多。”然后我像往常一样用很轻很快的语气对她说:“发烧是很正常的事情,别害怕,吃过退烧药睡一觉就没事了。有可能是太紧张了也会引起发热的。”突然她哽咽地对我们说了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得了非典,我也不是故意的,请你们不要怪我…”听了她这句话我心里酸酸的,那个时候我真的好恨非典,我不是恨它会传染,而是恨它对人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再过许多年,当人们都遗忘了非典时,她再想起这件事来还会是一种伤害。
也许不管我们有多么不想伤害她,那时的一些举动还是刺痛了她。因为我们都迅速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最亲密的人,毕竟在我们心底还是很怕、很怕。
整个晚上我都没有睡好,我听得到大家睡得都不是很踏实。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明天要不要陪她去医院。医院,在这个非常时期是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而让她一个人去,我想她一定很怕。我不知道我还能帮她什么,除了陪着她,化解她的恐惧,用实际行动给她鼓励之外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
辗转了一晚,第二天,她的烧还没有完全退,我决定陪她去医院。
至今为止我仍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对还是错,因为后来不是下令绝对不许陪发烧患者去医院吗,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大家。我这样做也许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险。可是我当时所能想到的,就是用自己的信心为别人竖立信心。SARS并不可怕,即使得了大不了就住院治疗,我们还年轻,有什么抵抗不了的呢!如果终日活在对SARS的恐惧之中,我们才真正被它打倒了!
SARS的战争还在继续,我的坚持也依然继续,我相信在人类与“非典”的这场战役中,人类绝对会是胜利者
在给了母亲一阵剧痛后,我们哭着看母亲含着笑眼,那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眼,也正是那双眼一直关注着我们,直到那眼再也撑不开眼皮。
呀呀学语的我们喊出的第一个「妈妈」,稚嫩的我们对母亲立下的豪言壮语;少年时的我们撒娇时不经意的一吻;长大后的我们偶尔的一声问候,都会让母亲笑弯了的眼角再添几道鱼尾纹。
母亲是很容易满足的,付出最多,索取最少。
我是爱我的母亲的,我们都应该爱自已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倔强的女人,小时候我是很崇拜我的母亲的,那时我并不懂光阴的残酷,直到后来母亲的棱角在付出中慢慢磨去,我才在她脸的沟壑中慢慢的读懂。
很小的时候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并不漂亮,野得很。稍微大了一点后,母亲开始为我梳辫子
,给我穿漂亮的公主裙。收拾好后,母亲总喜欢扳着我让我看镜中的自已,可我每次都只看镜中那个站在我身后的满脸骄傲的母亲。那个时候,我觉得母亲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
后来,我由一个野孩子变成小公主。有太多的人宠我了,以致母亲的爱都有些不起眼。我只记得中午要是放学晚了,我都会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暮色中满眼焦急的母亲,当我扑倒她怀中时,她的眼中瞬间注满了柔情。正是母亲眼中的温柔教我每次考试都很认真,每次期未都会捧回一大堆奖状给母亲,这个时刻母亲眼中的柔情让我偷偷地在心里对自已说「妈妈是一个温柔的漂亮的女人!」
后来,我由一个小公主变成一个大公主。我能自已梳各种漂亮的辫子,并开始会觉得母亲给我买的衣服不好看。可我还是会在暖暖的太阳下趴在母亲的腿上闻母亲身上熟悉的味道,看母亲拨弄我的头发时的认真样,听母亲断断续续的话,头靠在母亲有些柔软的大腿上,我有一种无法言状的安全感。那时我想母亲真的是很棒的女人!
后来,我不再是公主了。我长大了,开始有男生追求了,当我羞涩地将男生们写给我的信拿给母亲看时,母亲依旧温柔地对我笑,她抚着我的头轻轻告诉我「你在这个年龄有的只是空头支票。
」我盯着母亲充满希望的眼并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我却看到母亲昔日光洁的额头上,娇嫩的眼角竟爬上了些许皱纹。我从那时起便不在向母亲炫耀的好皮肤。因为我知道,在母亲骄傲的笑容下是一颗失落的心,母亲也只是一个凡人,她是好美的。
后来,我再也不能每天放学后都能在庭院口看到等着为我脱去书包的母亲,不能每天在最饿的时候听到母亲柔柔的那一声「饿坏了吧?」再也不能在每天临睡前母亲来为我关灯时撒娇地将我手环在母亲的脖子上说「GOODNIGHT!」。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寄宿生了,刚开始的第一个礼拜,母亲就来看我三次,每次都会将我换下的衣服拿走。母亲是个很爱干净的女人,她不喜欢用洗衣机,每次她洗衣服时我都会跟在旁边玩泡沫。我坐在宿舍硬梆梆的铁床边和舍友分享母亲精心为我准备的饭菜,舍友们正羡慕地叽叽喳喳
,母亲也嘱咐我明天放假时将换下的衣服拿回家。很不巧的是,我在菜里面发现了一根发丝,这在从前是不曾有的,要知道我的母亲是一个多么细心勤快的好母亲。我佯装生气地将头发揪到母亲面前,天知道那一时刻我有多后悔,因为我看到母亲的脸刹时红了喃喃的自言自语「真不小心,真不小心……」我连忙笑着说「是我的啦,逗你呢!」母亲这才舒了一口气。我赶紧埋头吃饭,我不可以让母亲看到我红了的眼眶
,因为我看见母亲有些混浊了的双眼时是很心疼的。如果母亲看到我红了的眼眶时也会很心疼的。到了明天,我会跟在母亲身边看她洗衣服,母亲的笑脸映在家里那口百年老井里——清透恬静。我继续玩我的泡沫。玩着玩着,我突然发现母亲的额上已渗出细细的汗珠,母亲的背越来越弯,手的动作越来越慢,越来越无力,可她仍笑着轻声说着邻里的事,那一次后我再也不愿将换下的衣服拿回家。每次面对母亲的嗔怪
,我总是调皮地将嘴角上扬然后说「我长大了!」可是,后面的那句我没说出来,那就是「您老了」
后来,坐在这里的我都快上大学了,母亲为我的身体天天来接我回家。我比其他的同学伙食来得好,睡眠来得有保障,生活来得无忧,见我的人都认为我是个初中生,我并不懊恼自已的幼稚,因为我明白我能单纯简单地生活是母亲的些许白发和眼角新生的皱纹,甚至隐约可见的斑所期待的
。虽然母亲的眼光和我是很不同的,可我还是会撒娇的让我妈妈帮我买衣服,买鞋子……因为我喜欢看母亲那有些许成就感的笑脸。母亲曾说过「妈妈喜欢你漂漂亮亮的!」……
母亲从小就教我所有好的待客礼仪,坐姿,站姿……甚至拿筷子的姿势,我的同学认为这很封建,可每当别人夸我大方得体,温文尔雅时我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是希望她的女儿在将来永远都是最优秀的。
母亲真的老了!
牙齿也老了,她吃饭时再不能像教我食不露齿那样温婉地细嚼慢咽;耳朵也老了,她怕别人听不到她的话所以再也不能像教我一样轻声细语了;腿也老了,她因为生我而有的八字脚越来越明显了,步履再也不能像教我一样轻盈……可我不会指责她,我只会多抽时间为她按摩,虽然她身上的骨头弄得我手疼 ,可一看到母亲满足的笑时所有的身外事瞬间消失。
一直有两面镜子在我脑中。一面是母亲站在我身后满脸骄傲地看着镜中那个穿着漂亮的公主裙
,梳着角辫的好女儿;另一面是母亲站在我前面满脸幸福地看着镜中那个比她高了却还调皮地噘着嘴的她的女儿。
母亲啊,我借着你的月光踏出去
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母亲啊,我看着你的脸庞笑出来
告诉自已亘古不变的信念
……
我爱我的母亲
永远爱我的母亲。
韦小玲(1967年-2003年2月26日),女,广西人,壮族,生前系广东省广州市妇婴医院护士。2003年,“非典”横行。广州市妇婴医院护士韦小玲因照顾病人感染“非典”,她的丈夫执着奔走,每天到医院送饭送花,也被传染。
1986年从广州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工作。“在同一批来院工作的姑娘中,她总是最早一个来上班,最晚一个下班,脏活、累活抢着干”。1996年,医院决定筹建儿科移植病房,并选派业务骨干韦小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骨髓移植技术。
几年来,在她和儿科移植病区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广州妇婴医院在开展脐血移植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1月17日,韦小玲在继续发烧,她向单位请了假。经过几天门诊治疗,仍然没有效果,病情在继续发展。26日,她就近住进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9日晚上,韦小玲又被被转往中山三院集中收治。童奶奶见没天送去的饭媳妇都吃不下,就让儿子多到医院陪陪老婆。韦小玲与丈夫素来恩爱,42岁的罗耀华是广州市粮油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平时较忙,但当时已到春节假期,他便每天早来晚走,带些鲜花、煲点靓汤到医院,陪伴在妻子身旁。
童奶奶每提及此,都后悔不迭:“是我把儿子害了啊,我不知道媳妇患的是‘非典’啊,我不知道‘非典’会这样凶啊。”2003年2月4日晚,罗耀华也出现了与妻子相同的症状。2月5日,他住进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2月8日晚,韦小玲转院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月9日,罗耀华也被要求转入第八人民医院。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17日下午,罗耀华被从3楼搬到二楼,住在韦小玲对面的一间病室。那段时间经常前往医院照料他们的一个亲人说,夫妇俩完全可以相互望见医生在给对方上呼吸机,但是爱的合力没能够终止死神的脚步。
18日早晨7时许,罗耀华去世了。父母年高,儿子尚幼,他们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当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告诉刚刚放下书包的杰仔:“爸爸死了。”2003年2月26日,为了不让韦小玲知道这个噩耗,当天中午,亲人们急匆匆把她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但已经于事无补,韦小玲亦随夫君而去。
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后,爷爷用同样的语气告诉杰仔:“妈妈死了。”
扩展资料:
“非典”事件中殉职医护人员介绍:
一、中国大陆:
1、叶欣(2003年3月25日,广州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2、李晓红(1974年7月-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
3、邓练贤(2003年4月21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
4、梁世奎(1946年-2003年4月24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5、杨涛(1960年-2003年5月6日,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放射科医生)
6、丁秀兰(1954年3月24日-2003年5月13日,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
二、中国香港
1、刘永佳(1965年-2003年4月26日,屯门医院胸肺科内科护士)
2、谢婉雯(1968年3月31日-2003年5月13日,屯门医院胸肺科内科医生)
3、邓香美(1967年-2003年5月16日,基督教联合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4、刘锦蓉(1956年-2003年5月27日,基督教联合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5、王庚娣(1950年-2003年5月31日,威尔士亲王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6、张锡宪(1945年-2003年5月31日,香港耳鼻喉科私人执业专科医生)
7、郑夏恩(1973年-2003年6月1日,大埔医院医生)
三、中国台湾
1、林永祥(2003年4月28日,高雄长庚医院内科医生)
2、陈静秋(2003年5月1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理长)
3、林佳铃(2003年5月11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士)
4、林重威(2003年5月15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医生)
5、郑雪慧(2003年5月18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四、意大利
卡尔娄·武尔班尼(2003年3月29日,首位发现SARS的医生,世界卫生组织派驻越南河内医生)
-韦小玲 (广州市妇婴医院殉职护士)
-SARS事件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