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描写凤凰岭的诗句2、八陡镇的博山八陡站--见证风雨近百年3、五律·咏故乡孝妇河4、描写北京凤凰岭的诗句5、颜文姜故事梗概6、淄博真有“赊小鸡”的风俗吗?1 关于凤凰岭的诗句 关于凤凰岭的诗句 1依山傍水风水句子
- 1、描写凤凰岭的诗句
- 2、八陡镇的博山八陡站--见证风雨近百年
- 3、五律·咏故乡孝妇河
- 4、描写北京凤凰岭的诗句
- 5、颜文姜故事梗概
- 6、淄博真有“赊小鸡”的风俗吗?
1 关于凤凰岭的诗句
关于凤凰岭的诗句 1依山傍水风水句子
依山靠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所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聚居地多数按些型式形成。
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围,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某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古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为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旅,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的生活。 依山的别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面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的青翠的资办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象环曲的城墙,有了个城门形的出人口。山顶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 风水师认为山东曲阜孔子旧宅的风水最佳,地处泰山之下,沫泅二水交流,乃是平原得水之贵格,故子孙福样绵延,千万年不绝。
风水师还认为三国名将关羽的关帝庙选址极好,关帝庙不是修建在关羽的出生地山西解梁建城,而是选择守在解城西北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北有硝湖水为障,南有中条山为屏,庙中的麒,阁正好位于占皇家说的北易之下,成为天地人神和谐的景观。 六朝故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巩,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北有钟山;北边有富贵山;南边有白鹭州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启有诗赞云;一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依山靠水在军事上意义很大,进能攻,退能守,战国时,雄心勃勃地秦国先后十一次迁都,都是依山靠水,最初以秦宁为政治中心,地址在今陕西华县峪乡一带;东有凤凰岭作屏护,北有清水,西南有按渠水环绕。接着,秦国又造都雍城,东临桥水,西依灵山,南临汗河,北靠群城山
中国的城市大多是在大山大河之间发展起来的。
依山傍水的居住环镜比较容易聚气,而这样聚气的地方居住会让人身体健康,头脑清明,更容易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和发展事业。大家在购房时可以加大考虑环境因素哦。
2赞美颜文姜的诗句
北周
相传远在周朝,博山八陡有一个女子,姓颜名文姜。嫁到神头凤凰山下一户人家,没过多久丈夫便病死了。婆婆小姑就说是文姜克死了亲夫,整天不给好脸色看,整天让她干最多最重的活,这辈子也不能回娘家。 那时候博山城缺水,吃水要到百里以外的石马去挑。婆婆小姑给文姜做了一对尖底儿的水桶,让文姜去挑水,一路上不能歇息。有一回文姜挑水回来,走到凤凰岭上,有一个老头儿赶着驴迎面走来借水喝。文姜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答应把水给他喝,只是桶底尖没法落地。老头儿一听就拿鞭子往地上抽了两下子,地上就出现了两个小坑,刚好能把桶放上。文姜放好了桶,便请老头儿来喝前一桶水,后一桶水驴来喝。(因为婆婆嫌后面一桶水里有文姜走路带起的尘土,只喝前一桶。)没想到满满的两桶水都喝了个底朝天,文姜本想回石马再去取水,老头儿见她心地善良,便把鞭子送给了她,并且告诉她说:把这鞭子放水缸里,没水的时候拉一拉,水自然就满了,以后也就不用天天挑水了。文姜谢过老头儿,老头儿却已经不见了人。原来这老头儿本是太上老君李耳,早听说颜山城文姜女的故事,这天特地前来帮忙。 文姜得了鞭子,日后便省去了步行百里挑水的苦差事。但婆婆和小姑就奇怪了:整天不见她去挑水,怎么也整天有水吃?一天,俩人就指使文姜回娘家一趟。文姜七年没回娘家啦,满怀感激的就去了。可心里却总是不安宁,要出什么事儿似的,匆匆回家看了父母就又匆匆回来了。那时小姑与婆婆二人已经到了厨房,小姑发现了水缸里的鞭子,看那鞭子那么脏就要往外拿。一拿不要紧,发了大水了,一下子把她俩冲到门口,文姜正好赶来,左手拉住小姑,右手拉住婆婆,一下子就坐到了水缸口上。大水变成了小溪,三人变成了石像。后人根据这一传说,将凤凰山下这一泉源称作"灵泉",在泉上又建起了一座颜文姜孝感灵泉庙,并将河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河泉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被人们奉为神明。世代祭祀。一年一度农历四月二十八"颜奶奶庙会",香客毕至,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白打春暄社,红妆暗卜钱","灯火祠夜堂,依然问寝年"。安致远《谒灵泉颜文姜祠》就是对此盛事的写照。 博山区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华夏孝乡”。博山孝文化历史久远,颜文姜“忍辱负重、孝敬公婆、舍身堵泉、坐化为神”的故事在博山及周边地区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宋神宗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元代又封其为“卫国夫人”。博山先民为纪念颜文姜,把她尊为“颜神”,把她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 颜文姜的故事代代流传,她的精神也在影响着后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后人不要忘记中国的光荣传统,把“孝”的精神发扬光大!
3秋游凤凰岭作文
姹紫嫣红的春天,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过它,有多少人描绘过它的丰姿。
可是,我却对瓜果飘香的秋天情有独钟。 在金秋十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凤凰岭。
一进门,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麻雀在枝头上唱歌,就好像在迎接我们,小麻雀引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 开始上山,路旁有几朵野菊花,蜜蜂和蝴蝶在花儿的旁边跳舞,扇动着它们美丽的翅膀,围着花儿转个不停,我顺着山间小径向上望,发现弯曲的小径好像突然间变宽了,像一条正在打瞌睡的小龙,趴在绿色的大龙身上,甜甜地睡着。
我仰望天空, 云朵姐妹们正在和太阳公公搭讪,好像谈得很起劲,各个的脸上都像苹果一样红, 云朵姐妹们的脸一会儿又变成了乳白色。 我们继续沿着路向上爬,不时地听到某人落队的消息。
路边的小植物的枝上,住着一些小昆虫,他们身体的颜色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近似,作了更好的伪装,使一些大型昆虫饿了肚子,自己却完好无损地生存了下来。远处,有一片小湖,湖面上零零散散地花瓣荡漾着,,似木舟,又似小船。
湖面倒映着大大小小的物影。 我一边欣赏景物,一边爬山,感觉一点儿都不累,却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调。
不知不觉,我们就要爬到山顶了。我把步子稳了下来,向下眺望,小龙似乎睡醒了一样,慢慢地把身子翻转过来,轻轻地用细小的龙爪,紧抓着龙妈妈的身体,缓缓向上爬去。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在山顶的一颗大榕树下坐了下来。看着草地,已经从青色慢慢变成了金黄。
突然,一阵风吹来,伴随着草地的芳香,叶子一片片从树上无声地落到了我们的头上。落在枯黄的草地上,草地一下子变的色彩斑斓,富有诗意。
我愿化作山中的蝴蝶,置身于这片海洋中,永远伴着美丽的花朵,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4关于凤凰岭夏令营的作文
姹紫嫣红的春天,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过它,有多少人描绘过它的丰姿。
可是,我却对瓜果飘香的秋天情有独钟。 在金秋十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凤凰岭。
一进门,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麻雀在枝头上唱歌,就好像在迎接我们,小麻雀引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 开始上山,路旁有几朵野菊花,蜜蜂和蝴蝶在花儿的旁边跳舞,扇动着它们美丽的翅膀,围着花儿转个不停,我顺着山间小径向上望,发现弯曲的小径好像突然间变宽了,像一条正在打瞌睡的小龙,趴在绿色的大龙身上,甜甜地睡着。
我仰望天空, 云朵姐妹们正在和太阳公公搭讪,好像谈得很起劲,各个的脸上都像苹果一样红, 云朵姐妹们的脸一会儿又变成了乳白色。 我们继续沿着路向上爬,不时地听到某人落队的消息。
路边的小植物的枝上,住着一些小昆虫,他们身体的颜色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近似,作了更好的伪装,使一些大型昆虫饿了肚子,自己却完好无损地生存了下来。远处,有一片小湖,湖面上零零散散地花瓣荡漾着,,似木舟,又似小船。
湖面倒映着大大小小的物影。 我一边欣赏景物,一边爬山,感觉一点儿都不累,却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调。
不知不觉,我们就要爬到山顶了。我把步子稳了下来,向下眺望,小龙似乎睡醒了一样,慢慢地把身子翻转过来,轻轻地用细小的龙爪,紧抓着龙妈妈的身体,缓缓向上爬去。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在山顶的一颗大榕树下坐了下来。看着草地,已经从青色慢慢变成了金黄。
突然,一阵风吹来,伴随着草地的芳香,叶子一片片从树上无声地落到了我们的头上。落在枯黄的草地上,草地一下子变的色彩斑斓,富有诗意。
我愿化作山中的蝴蝶,置身于这片海洋中,永远伴着美丽的花朵,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5九华山瀑布诗句
九华古十景之一。
位于硚庵东25公里处,悬水来自真人峰和沙弥峰两谷的桃花岩,经长达200余米的陡崖峭谷飞流直下峰麓的碧桃岩,形成宽5米壮观的瀑布,唐人王季文诗中描绘道:“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瀑水流入岩下西南成涧名“浮桃涧”。
相传唐乾宁年间名道赵知微在凤凰岭东建延华观,修道炼丹,皇帝屡诏不出,遂派使臣钦赐他碧云星冠,青霞羽衣。他带领道徒在碧桃岩上种了千株桃树,花开碧色,桃熟落入涧中,漂流而去。
当地居民视为仙果,掬而食之。赵知微成仙后,人称植桃之岩为“碧桃崖”,桃浮之涧为“浮桃涧”,这就是“碧桃浮涧”故事的由来。
碧桃瀑布是九华北麓第一大瀑布,清人周斌称为“九华第一景”。但由于交通不便,以往少有 游人,正如王阳明诗中所描述的“岩下云万里,洞中桃千树,终岁无人来,唯许山僧住。”
现在九华山正在开发碧桃岩,欢迎游客桃熟季节来此游览,既可观赏桃岩瀑布奇观,又可品尝到甜蜜的仙桃,将是回味无穷。
6描写光岳楼 古诗
岳阳楼赋
偶困水城寄客房,香茗一杯探月光。
纵言知己千杯少,婵娟一现举樽赏。
古楼似山立巍峨,海上江洋无遗响。
灯火辉煌欣然意,良夜圆月更风爽。
兴尽无余复衔觞,谈笑风声茶已凉。
续论楼史话湖荡,晓观斯楼历沧桑。
数劫却固若金汤,官制有道城环畅。
天水万丈迷人眼,丝缕千芒放张狂。
抬足推窗人影稀,空洁若惊地疏朗。
恍然一世生迷罔,宇宙无穷心憧往。
夜深人静四顾茫,久乏困意莺独唱。
留我肉体与人间,翩然飞扬于天堂。
翌日回首隔天梦,诸多不记厌飞阳。
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同时竣工通车的还有博山支线——胶济铁路开工的第一个支线。
胶济线为什么会修到博山,为什么又在八陡设站呢?淄博市委党史委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博山丰富的煤炭资源。据《博山区志》记载:疙瘩湾(今福山)以西的周家地、田家地和走马岭三个地方,曾发现唐代古煤井遗址5处。这5口古井有一层开采的,叫“一所井”,深80米,采七行炭(俗称大黄石炭)。有三层开采的,叫“三所井”,即在井深80米处继续下凿40米,采九行炭(俗称油性炭)为第二所,再下凿40米采十行炭(俗称大、小石炭)即第三所。此外,还发现有采露天煤的地方,叫作“边边地”,只要挖10米左右深就可以采到煤。凿井采煤当时是在采露天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当地有“先有边边地后有走马岭”之说。
淄博市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淄博市志》里曾有记载:“清光绪廿五年(1899年),德国就投资建立了德华矿业公司,开采黑山等地煤炭。胶济铁路张博段系德帝国主义在1898年3月6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迫使清政府签订所谓《胶澳租界条约》后为了掠夺淄博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进行政治奴役的目的强行修筑的。”
据了解,张店至博山区段是由德华山东铁路公司承建。该区段正线全长39665公里,站线135公里,岔线12公里,段管线及特别用途线各03公里,道岔34组,道口30座,占地面积127276亩,造价约64737619马克。其线路、桥梁等均采用德国殖民地轻便铁路标准。桥梁荷重为13吨,线路轨距为1435毫米。道床位底宽45米、厚03米的卵石铺成,最小曲线半径300米,张博区段最大坡度为8‰。钢轨为德制30F型(每根10米,每米重30公斤),轨枕为50公斤/2400毫米钢轨,每公里铺轨100条、轨枕1200根。另外,同时修筑的还有淄川-洪山的铁路线,目的都是掠夺淄博煤炭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占领山东省,接管胶济铁路。为掠夺中埠一带铁矿资源,1915年日本人基本依据德国原设计方案修筑金岭镇-铁山的轻便铁路。1918年10月至翌年3月改筑为标准轨距线路,时线路全长7098公里。 据淄博市委党史委负责人介绍,博山-八陡区段,初为博山煤商马官和等人集资40万元(银元),于1920年7月至1921年冬建成的规矩为两英尺的窄轨轻便铁路。该路自博山站以西向南依次设红门、山头、二亩圹、马家堰、八陡6个车站,干线长21523公里,另有八陡通往白谷囤等矿场支线5523公里。线路最小曲线半径200米,最大坡度195‰,桥涵37座,占地面积共323647亩。该线初以人推矿车运煤,因路窄坡陡效率低,且易发生危险,故于1923年8月至次年冬,以平均每公里投资57万元(银元)对线桥设施等进行改造。
1925年后因战乱导致连年亏损,1936年10月,作价78万元(银元)卖给中华民国胶济铁路管理局,被胶济铁路管理局购买后,该站采用电气路牌闭塞,臂板电锁器联锁。同年冬至1937年6月,胶济铁路管理局投资215万元(银元、含该路收买费78万元)按张博区段线路、桥梁标准进行改建。改建工程中废除博山站西侧至山头站的线路及八陡-白谷囤矿支线,改由博山站东跨孝妇河经山头至八陡。改建后该区段与张博区段合称张八支线。 查阅当时的资料发现,淄博、博山当时输出了大量的煤炭资源。1911年,《山东省铁道公司帐略说帖》记有各站运输进款。其中“博山站为4007019万元,占全胶济线货运进款的149%。”
1918年- 1933年博山县(包括淄川南境即从白塔至龙口的斜线以南)民营煤矿总产量在山东省和胶济线的煤产额中能够所占比例表中,这样记录:
1918年,山东省产额1830570吨,胶济沿线产额1211977吨,博山民营煤矿占山东省产额比例294%,占胶济线产额比例522%;到1930年时,博山民营煤矿占山东省产额比例555%,占胶济线产额比例达到了651%。
据了解,八陡站建站时,只办理货运整车业务。建国前,八陡站货物发送品类以煤炭为大宗。建国后,有矿建,农副产品等。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张八线的南定、淄川、大昆仑、博山、洪山、罗家庄、秋谷、山头、八陡9个站,年均货物送发量为20456千吨左右。第一个五年计划至20世纪60年代初,由2668千吨/年递增到5100千吨/年,其中煤炭运量占53%。
另外,该站年货物发送量在五、六十年代处于递增趋势。在七、八十年代处于递减趋势,主要原因是因黑山煤矿停产,1951年发送量为120063吨,1959年货物发送达1371240吨。60年代货物发送量保持在60万吨左右;70年代保持在40万吨左右,80年代在20万吨左右。 张八支线自抗日战争爆发至1948年3月淄博全境最后解放,敌我双方连续争夺破坏,屡破屡修,创伤严重。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阻止日军推进,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下令将胶济铁路,张博、淄洪支线及刚刚改建标准轨距但尚未通车的博山-八陡区段的大部分线、桥等主要设施自行破坏,机车、车辆也相继过轨津浦铁路,向粤汉铁路转移。次年元月,日军侵占博山后立即仓促抢修,至1941年2月勉强通车,列车限速30公里/小时行驶。后该线多次受到抗日武装的破袭,几度中断运营。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该线曾几度一方撤出前破坏,一方占领后抢修。其中较大规模的抢修计3次。一是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津浦区铁路管理局于1946年7月至8月6日进行抢修。此次抢修自南定站-博山站更换钢轨17公里,枕木11471根,修复桥梁6座,计用人工36万余个。二是1947年3月莱芜战役后,鲁中军区、行署组织成立张博铁路工程处,会同原张博铁路局部分人员进行的抢修,将原线路一侧钢轨内移,将线路改为轨距1米的窄轨铁路,使用西河煤矿小型机车、车辆运输。通车22天后,于同年8月22日因国民党军吴化文部进攻鲁中根据地,线路又陷瘫痪。三是1948年淄博地区最后解放,同年10月,华东区成立胶济铁路抢修委员会,张店设第三分会,领导胶济铁路西段及张八支线的抢修工作。当时在路料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张店-博山段线路由窄轨复改为标准轨距。12月28日张八支线全部修复通车。 建国后,新建南定-山东铝厂联络线计4500米,八陡站货物线350米,新铺、改铺道岔45组,拔移线路5条,改造曲线4处,增筑和延长站台892米。结合线路大、中修,全线(含正线和站线)81816公里线路全部更换为“P43”型国产轨,轨枕也由钢枕换为木枕。1975年后,张博区段又陆续换为水泥枕,道床也由原卵石改为铺碎石,并陆续加固路基45157公里,浆砌护坡3136立方米,疏通侧沟47公里,翻修道口16处,改修及大修桥、涵70座/次。1985年,南定、大昆仑、博山3站到发线有效长延至850米,其他站亦延至550米,线、桥质量有很大提高,旅客列车通过能力已达20对-25对,比建国前提高4倍-5倍。“九合一”的运输方案组织法更让张八线名噪一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货运量的急剧增长与各站原有设备条件的落后形成了尖锐矛盾。于是博山、秋谷、山头、八陡4站自发搞起了“四合一”的综合运输方案,即按上级下达的月计划,摸清各站经济吸引区的货源、货流、品类、远近等共同点,集中“梳流”,统一编制和实施月、旬运输方案,运输效率显著提高。张店机务段领导总结其经验,制订了“按日定向,分段组流,指定顺序,集零成组,集组成列,流线结合,挂线出车”的科学组织方法,统编张八全线9站运输方案,遂形成了“九合一”的运输方案组织法,被铁道部誉为一种“创举”,并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我们一天最忙的时候,每隔25小时发趟车,每趟车20个车皮,一天最多时运到八九趟。”1966年在八陡站工作的杜吉东说。过去黑山煤矿4000多职工,因为优质煤的大量生产而在全国有名,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异常繁重。八陡站孙站长介绍,他们现在一个月,也不过60多个车皮。
历史的年轮,让古老的八陡火车站不断换着容颜,适应着这个发展的年代。而在车站西边原国有的黑山煤矿的俱乐部,尽管还在,但早已化身现代化厂房,继续发挥着作用。
五律 · 咏故乡孝妇河
刘秉均
河自颜神出,奔流千万年。
板桥连两岸,杨柳映水面。
逶迤东入海,小清河一线。
游子常梦起,依然在故园。
注释
(1)孝妇河(别称泷水)是我故乡的母亲河,源泉于老博山城(颜神)孝文化发源地,故得此名。她泉涌于颜神庙,出博山,经淄川,过张店,向周村,再过邹平长山自焦桥入桓台,在桓台境内流经陈庄、傅桥、高王、荆家、周家到后刘东大洼马踏湖(旧称麻大泊)迤逦流淌至东潴龙河折向北汇入小清河,向东流经博兴、广饶至寿光羊角沟入渤海湾。
(2)颜文姜传说是山东淄博市的民间传说。相传在晋代(公元226年)以前,颜家庄(今博山区八陡镇)的颜文姜被娶进郭家门(今博山神头),没到一个时辰就死了丈夫。文姜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文姜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照料小姑,最后为救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文姜舍身堵泉眼,坐化为神。大旱之年,颜文姜为征东的唐王送水,解了三军的燃眉之急。她的孝诚感天动地,千年传颂。民间修建了颜奶奶庙,昭示后人;唐王为其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后人把颜文姜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泉河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
(2018年11月15日20:30海亭写于翰苑轩)
1 关于凤凰岭的诗句
关于凤凰岭的诗句 1依山傍水风水句子
依山靠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所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聚居地多数按些型式形成。
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围,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某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古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为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旅,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的生活。 依山的别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面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的青翠的资办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象环曲的城墙,有了个城门形的出人口。山顶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 风水师认为山东曲阜孔子旧宅的风水最佳,地处泰山之下,沫泅二水交流,乃是平原得水之贵格,故子孙福样绵延,千万年不绝。
风水师还认为三国名将关羽的关帝庙选址极好,关帝庙不是修建在关羽的出生地山西解梁建城,而是选择守在解城西北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北有硝湖水为障,南有中条山为屏,庙中的麒,阁正好位于占皇家说的北易之下,成为天地人神和谐的景观。 六朝故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巩,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北有钟山;北边有富贵山;南边有白鹭州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启有诗赞云;一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依山靠水在军事上意义很大,进能攻,退能守,战国时,雄心勃勃地秦国先后十一次迁都,都是依山靠水,最初以秦宁为政治中心,地址在今陕西华县峪乡一带;东有凤凰岭作屏护,北有清水,西南有按渠水环绕。接着,秦国又造都雍城,东临桥水,西依灵山,南临汗河,北靠群城山
中国的城市大多是在大山大河之间发展起来的。
依山傍水的居住环镜比较容易聚气,而这样聚气的地方居住会让人身体健康,头脑清明,更容易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和发展事业。大家在购房时可以加大考虑环境因素哦。
2赞美颜文姜的诗句
北周
相传远在周朝,博山八陡有一个女子,姓颜名文姜。嫁到神头凤凰山下一户人家,没过多久丈夫便病死了。婆婆小姑就说是文姜克死了亲夫,整天不给好脸色看,整天让她干最多最重的活,这辈子也不能回娘家。 那时候博山城缺水,吃水要到百里以外的石马去挑。婆婆小姑给文姜做了一对尖底儿的水桶,让文姜去挑水,一路上不能歇息。有一回文姜挑水回来,走到凤凰岭上,有一个老头儿赶着驴迎面走来借水喝。文姜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答应把水给他喝,只是桶底尖没法落地。老头儿一听就拿鞭子往地上抽了两下子,地上就出现了两个小坑,刚好能把桶放上。文姜放好了桶,便请老头儿来喝前一桶水,后一桶水驴来喝。(因为婆婆嫌后面一桶水里有文姜走路带起的尘土,只喝前一桶。)没想到满满的两桶水都喝了个底朝天,文姜本想回石马再去取水,老头儿见她心地善良,便把鞭子送给了她,并且告诉她说:把这鞭子放水缸里,没水的时候拉一拉,水自然就满了,以后也就不用天天挑水了。文姜谢过老头儿,老头儿却已经不见了人。原来这老头儿本是太上老君李耳,早听说颜山城文姜女的故事,这天特地前来帮忙。 文姜得了鞭子,日后便省去了步行百里挑水的苦差事。但婆婆和小姑就奇怪了:整天不见她去挑水,怎么也整天有水吃?一天,俩人就指使文姜回娘家一趟。文姜七年没回娘家啦,满怀感激的就去了。可心里却总是不安宁,要出什么事儿似的,匆匆回家看了父母就又匆匆回来了。那时小姑与婆婆二人已经到了厨房,小姑发现了水缸里的鞭子,看那鞭子那么脏就要往外拿。一拿不要紧,发了大水了,一下子把她俩冲到门口,文姜正好赶来,左手拉住小姑,右手拉住婆婆,一下子就坐到了水缸口上。大水变成了小溪,三人变成了石像。后人根据这一传说,将凤凰山下这一泉源称作"灵泉",在泉上又建起了一座颜文姜孝感灵泉庙,并将河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河泉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被人们奉为神明。世代祭祀。一年一度农历四月二十八"颜奶奶庙会",香客毕至,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白打春暄社,红妆暗卜钱","灯火祠夜堂,依然问寝年"。安致远《谒灵泉颜文姜祠》就是对此盛事的写照。 博山区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华夏孝乡”。博山孝文化历史久远,颜文姜“忍辱负重、孝敬公婆、舍身堵泉、坐化为神”的故事在博山及周边地区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宋神宗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元代又封其为“卫国夫人”。博山先民为纪念颜文姜,把她尊为“颜神”,把她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 颜文姜的故事代代流传,她的精神也在影响着后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后人不要忘记中国的光荣传统,把“孝”的精神发扬光大!
3秋游凤凰岭作文
姹紫嫣红的春天,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过它,有多少人描绘过它的丰姿。
可是,我却对瓜果飘香的秋天情有独钟。 在金秋十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凤凰岭。
一进门,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麻雀在枝头上唱歌,就好像在迎接我们,小麻雀引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 开始上山,路旁有几朵野菊花,蜜蜂和蝴蝶在花儿的旁边跳舞,扇动着它们美丽的翅膀,围着花儿转个不停,我顺着山间小径向上望,发现弯曲的小径好像突然间变宽了,像一条正在打瞌睡的小龙,趴在绿色的大龙身上,甜甜地睡着。
我仰望天空, 云朵姐妹们正在和太阳公公搭讪,好像谈得很起劲,各个的脸上都像苹果一样红, 云朵姐妹们的脸一会儿又变成了乳白色。 我们继续沿着路向上爬,不时地听到某人落队的消息。
路边的小植物的枝上,住着一些小昆虫,他们身体的颜色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近似,作了更好的伪装,使一些大型昆虫饿了肚子,自己却完好无损地生存了下来。远处,有一片小湖,湖面上零零散散地花瓣荡漾着,,似木舟,又似小船。
湖面倒映着大大小小的物影。 我一边欣赏景物,一边爬山,感觉一点儿都不累,却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调。
不知不觉,我们就要爬到山顶了。我把步子稳了下来,向下眺望,小龙似乎睡醒了一样,慢慢地把身子翻转过来,轻轻地用细小的龙爪,紧抓着龙妈妈的身体,缓缓向上爬去。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在山顶的一颗大榕树下坐了下来。看着草地,已经从青色慢慢变成了金黄。
突然,一阵风吹来,伴随着草地的芳香,叶子一片片从树上无声地落到了我们的头上。落在枯黄的草地上,草地一下子变的色彩斑斓,富有诗意。
我愿化作山中的蝴蝶,置身于这片海洋中,永远伴着美丽的花朵,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4关于凤凰岭夏令营的作文
姹紫嫣红的春天,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过它,有多少人描绘过它的丰姿。
可是,我却对瓜果飘香的秋天情有独钟。 在金秋十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凤凰岭。
一进门,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麻雀在枝头上唱歌,就好像在迎接我们,小麻雀引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 开始上山,路旁有几朵野菊花,蜜蜂和蝴蝶在花儿的旁边跳舞,扇动着它们美丽的翅膀,围着花儿转个不停,我顺着山间小径向上望,发现弯曲的小径好像突然间变宽了,像一条正在打瞌睡的小龙,趴在绿色的大龙身上,甜甜地睡着。
我仰望天空, 云朵姐妹们正在和太阳公公搭讪,好像谈得很起劲,各个的脸上都像苹果一样红, 云朵姐妹们的脸一会儿又变成了乳白色。 我们继续沿着路向上爬,不时地听到某人落队的消息。
路边的小植物的枝上,住着一些小昆虫,他们身体的颜色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近似,作了更好的伪装,使一些大型昆虫饿了肚子,自己却完好无损地生存了下来。远处,有一片小湖,湖面上零零散散地花瓣荡漾着,,似木舟,又似小船。
湖面倒映着大大小小的物影。 我一边欣赏景物,一边爬山,感觉一点儿都不累,却多了一些浪漫的情调。
不知不觉,我们就要爬到山顶了。我把步子稳了下来,向下眺望,小龙似乎睡醒了一样,慢慢地把身子翻转过来,轻轻地用细小的龙爪,紧抓着龙妈妈的身体,缓缓向上爬去。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顶,在山顶的一颗大榕树下坐了下来。看着草地,已经从青色慢慢变成了金黄。
突然,一阵风吹来,伴随着草地的芳香,叶子一片片从树上无声地落到了我们的头上。落在枯黄的草地上,草地一下子变的色彩斑斓,富有诗意。
我愿化作山中的蝴蝶,置身于这片海洋中,永远伴着美丽的花朵,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5九华山瀑布诗句
九华古十景之一。
位于硚庵东25公里处,悬水来自真人峰和沙弥峰两谷的桃花岩,经长达200余米的陡崖峭谷飞流直下峰麓的碧桃岩,形成宽5米壮观的瀑布,唐人王季文诗中描绘道:“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瀑水流入岩下西南成涧名“浮桃涧”。
相传唐乾宁年间名道赵知微在凤凰岭东建延华观,修道炼丹,皇帝屡诏不出,遂派使臣钦赐他碧云星冠,青霞羽衣。他带领道徒在碧桃岩上种了千株桃树,花开碧色,桃熟落入涧中,漂流而去。
当地居民视为仙果,掬而食之。赵知微成仙后,人称植桃之岩为“碧桃崖”,桃浮之涧为“浮桃涧”,这就是“碧桃浮涧”故事的由来。
碧桃瀑布是九华北麓第一大瀑布,清人周斌称为“九华第一景”。但由于交通不便,以往少有 游人,正如王阳明诗中所描述的“岩下云万里,洞中桃千树,终岁无人来,唯许山僧住。”
现在九华山正在开发碧桃岩,欢迎游客桃熟季节来此游览,既可观赏桃岩瀑布奇观,又可品尝到甜蜜的仙桃,将是回味无穷。
6描写光岳楼 古诗
岳阳楼赋
偶困水城寄客房,香茗一杯探月光。
纵言知己千杯少,婵娟一现举樽赏。
古楼似山立巍峨,海上江洋无遗响。
灯火辉煌欣然意,良夜圆月更风爽。
兴尽无余复衔觞,谈笑风声茶已凉。
续论楼史话湖荡,晓观斯楼历沧桑。
数劫却固若金汤,官制有道城环畅。
天水万丈迷人眼,丝缕千芒放张狂。
抬足推窗人影稀,空洁若惊地疏朗。
恍然一世生迷罔,宇宙无穷心憧往。
夜深人静四顾茫,久乏困意莺独唱。
留我肉体与人间,翩然飞扬于天堂。
翌日回首隔天梦,诸多不记厌飞阳。
颜文姜传说是山东淄博市的汉族民间传说。
故事梗概:
相传在晋代(公元226年)以前,颜家庄(今博山区八陡镇)的颜文姜被取进郭家门(今博山神头),没到一个时辰就死了丈夫。文姜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文姜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照料小姑,最后为救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文姜舍身堵泉眼,坐化为神。大旱之年,颜文姜为征东的唐王送水,解了三军的燃眉之急。她的孝诚感天动地,千年传颂。
民间修建了颜奶奶庙,昭示后人;唐王为其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后人把颜文姜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泉河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
应该不是“专属”于淄博,这是年代的产物,如果考证 历史 ,不知道起源于何时,但基本能确定消失于现在,说是“风俗”也讲的过去,也说明风俗要适合时代,假如真有千年 历史 ,今天也无法发扬光大了,“赊小鸡”更能体现的是一种信用和信任。
朋友们研究研究“8丨”代表什么意思?“8”和“一竖”代表什么呢?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几十年不能忘记,每每想起饶有趣味,这出现在一位赊小鸡的记账本子上,代表的是我们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这个地方,“一竖”代表“陡”,有了文字才有文明,文字来源于生活,所以文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过去到了这个季节,赊小鸡的便挑着筐篓(直径一米多,高度半米左右的藤条容器)走街串巷,后来有骑自行车的,一般都是拖着长音吆喝:“赊——小——鸡——了”……
下午时分居多,顾客基本是村里的女人们,在一棵大柳树下,大家一边嘻嘻哈哈交流着,一边用自己认为可靠的方法挑选着中意的小鸡,讲好价格,当时不用付钱,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等小鸡长大下蛋了,赊小鸡的再来收账;第二:等小鸡长大了,母鸡客户留下,公鸡归商家。
有这么个场景突然浮现在脑海里,一位老奶奶喜笑颜开,掀起自己的大襟褂子,把选好的小鸡宝贝似地“搂”回家去。
形如天书的“8丨”也说明一个情况,这都是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当时多数人识字不多,形如一棵奇特的树、一所与其它居所不太一样的房子,在记账本子上比比皆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赊来的小鸡全部没有成活,也绝对没有赖账的。
更多回答,请关注 耕读先生。
这个风俗应该不只是淄博有 在周边县市都有这种风俗 其他地方就不知道了 朋友们可以来说一下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风俗
赊小鸡 是八九十年代农村较常见的 每年春天 大约清明节前后 村子里经常会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 早期是挑着担子 两个大箩筐 里面都是叽叽喳喳的小鸡 **的 白色的 黑色的 毛茸茸的小鸡看着就特别招人喜欢 那时候每年家里都会赊十只八只的小鸡 赊小鸡这种经营方式可以说是特有的 可以赊 也可以买 赊的小鸡一般都是秋天才来收钱 因为那时候农村人的手里都不宽裕 特别是春天 需要花钱的地方特别多 经常会手里没有现钱 这也是为了给农村人一个方便吧 一般买的会比赊的稍微便宜一点 不过大部分都是会赊的
小鸡赊回家后 都会放进一个纸箱里面 这是的小鸡是特别娇气的 怕冷怕热 怕撑怕饿 害怕老鼠啊 猫啊 狗啊等 大概要一个月以后才敢撒出来养 小的时候看着小鸡毛茸茸的样子别提多高兴了 能在那看着它们吃食看半天
现在农村养鸡的少了 也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了
俺是高青县,黑里寨大郭家,我们村从八几年开始暖小鸡,我们是亲自参加的。一处暖鸡房5一6人,有两个技术人员在家看温,翻蛋,另外四个人出外,连赊带卖,赊出去的秋后要账,要完账才能分钱,那时没有打工一说,原来是大队的副业,后来是几人合作,家属帮忙照蛋。有的家庭房屋宽厰,可以两人在家搞,一个看温忙家务,外出的回来晚上照,总之过程不能少。我村地理位置不好,也是村民的谋生之道吧!亲身经历了多少年,必定还是这新时代好!那是没法比没法说,那时不受累没法活!
的确如此!“赊小鸡啦”“寿光大锇鸡”“赊小鸭啦”每当春暖花开季节,一帮骑着自行车的买卖人,不辞辛苦,穿大街,走小巷,沿街吆喝叫卖。左邻右舍的阿姨,婶子们乐颠颠的选择着自己心满意足的小鸡和小鸭子。商贩们则掏出小本子,详细的记住张三李四赊了几只鸡,几只鸭…大家伙开开心心聊着天,期盼着自己饲养的鸡啊鸭啊 健康 成长。期间还有专门来给它们打疫苗的呢。等到十月秋高气爽季节,那些个商贩们走东家,穿西家收取赊欠的鸡鸭钱。那个时候民风纯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童叟无欺。
淄博赊卖小鸡的 历史 我无处考证。不怕大家笑话,我还干过赊卖小鸡的活呢。
那是在一九八三年后,山东莱芜县颜庄村一家用煤油灯孵鸡的技术广告在电视上播出后,我便去学习了此技术。
当时我干民办教师被辞退后的第二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人心,看到这个广告非常高兴,因为这个项目很适合小家庭来做。我便邀上了两个兄弟一起来做这个项目,一干就是五六年的时间,但由于煤油灯的烟太脏,差点得了咳嗽的病,从此就放异了。
当时去卖小鸡时,有人用现钱买,但大多数是赊着的,到秋天后我们再到赊鸡户去收钱。那时人很讲信用,去收钱很容易。
我也遇到过玩弄小聪明的人,等他把小鸡选好后,我问他姓名记帐时,他说他姓任,叫任难找。我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要坑我,我给他记上了任难找,等他走后我便问了其他人,又记上他的真实姓名。到秋后去他家收钱时,他感到很奇怪,问:你怎么找到我的?
到现在想起来挺有意思的。
小时候有,走乡串户的喊寿光大鹅鸡的叫卖声。一般是先喊"赊小鸡来"再紧跟着一声"寿光大鹅鸡",村里的乡亲们围着贩鸡人挑选看中小鸡,母鸡一般由贩子帮助挑选,秋天再来结帐收钱。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人们纯朴,实诚。也是对于"诚信"的最好诠释
我家是吉林长春市的,在我小的时候确实有,是我亲身经历的,那时卖小鸡崽的来,就喊卖小鸡喽,有人买,就过去,可以当时不给钱,秋天再来收帐,比如买十个小鸡长大有三只是公鸡,他只收七个小鸡的钱,公鸡就白送了,谢谢我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这真是千真万确的,不但淄博有,几乎到处都有吧,不过是在好多年以前了
小时候,就有卖小鸡小鸭小鹅的人,挑着担子到处吆喝,每家就出来个老妈妈,挑着喜欢的小鸡小鸭回家去。也不用给钱
那个卖小鸡的呢,就用账本认真仔细记下账来
老妈妈把鸡鸭鹅带回来,仔细喂养,到了秋后,那个人真就拿着小本本来收钱了,不过收的还是小鸡的钱
那时候的人,真讲诚信呀
赊小鸡来,赊小鸭,寿光大窝鸡,勾起了无数的回忆,熟悉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诚信是金。
记得70、80年代有过,多是寿光地区的来卖‘寿光大鹅鸡’,叫卖声:‘赊……小……咾’!记下门牌号姓氏,并负责挑选出母鸡。好似等秋天吧!鸡发育出‘性特征’再来收钱,公鸡、母鸡,价格不同。

谢了.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