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攀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妈妈 0 31

孩子爱攀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第1张

孩子爱攀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导读:    小区遛娃发生一件事,三岁的儿子眼巴巴看着大哥哥的玩具,央求哥哥给玩,哥哥没同意,小家伙生气地说 “妈妈,走,我们自己去商店买”。这件事折射的现象就是孩子觉得“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攀比已然出现。孩子爱攀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回家跟

    小区遛娃发生一件事,三岁的儿子眼巴巴看着大哥哥的玩具,央求哥哥给玩,哥哥没同意,小家伙生气地说 “妈妈,走,我们自己去商店买”。这件事折射的现象就是孩子觉得“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攀比已然出现。

孩子爱攀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回家跟孩子外婆念叨这件事,外婆说之前遇到这种事,她怕孩子委屈就带他去买。总算找到了事情的根源,这么小的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时候是家长的行为影响他们的想法,外婆不经意间的攀比也导致了孩子的攀比。

对于孩子来说,攀比通常不源于自身,可能来源于家长、同学以及更多的周边环境。比如:爸妈说同事家买了大房子,别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同学说他有最新版的奥特曼卡片;邻居说你爸妈更喜欢妹妹,妹妹穿的全都是漂亮裙子,家里老人的溺爱也是导致孩子攀比的重要原因。耳濡目染,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孩子攀比是无可避免的,那我们如何正确教育孩子?1以身作则,正视我们自己的攀比心理。

不要老是关注别家孩子能背多少古诗,考试多少分,钢琴几级,或者在消费上跟别人攀比。孩子之间有竞争很正常,但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情况、心理来定。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质都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没必要强求所有的孩子都达到同样的标准。当周围的人开始一味攀比孩子的时候,转移话题或者避免其中。

2接纳和理解孩子,弄清楚孩子爱攀比的原因,对症下药。

对于一个三岁爱攀比玩具的孩子,我们可以告诉他“妈妈理解你想玩更多的玩具,但是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很多不同的玩具,不可能别人有的玩具你都要拥有,交换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对于一个年龄略大明事理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过多的攀比并无益,比如手机、零花钱、衣服鞋子等物质攀比。想要的东西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而不是靠着父母的帮助去跟别人炫耀。

3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攀比”引导合理的竞争,比如心灵的富足,学业的优秀,告诉孩子可以通过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不鼓励结果至上,也应该关注做事情的本来目的和过程,让孩子关注自己可进步的空间。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生活、学习、人生不是比赛,吃饭是为了自身成长,整理打扫是为了整洁,不是为了评分,也不是为了奖状和表扬。我们要引导孩子注重事情本身,注重过程,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一句“生活需要仪式感”将很多妈妈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娃们。

什么才是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它是不辜负生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每一朵鲜花盛开的那种岁月静好的日子,并且伴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jason第一年上幼儿园时,我也曾经试图给孩子们带去一个大蛋糕,一起分吃,但是被老师们果断拒绝了,说幼儿园里有规定,不可以带外来食品进园。

想想也对,毕竟是入口的东西,即便我们买最昂贵的蛋糕,也保不齐会出现问题。

不过那天,班主任老师给孩子拍了很多照片,最后临放学前还一起和他合了影,感觉还是非常温馨,感谢老师这样温柔以待!

除了蛋糕,还有这些小礼物

后来,班里小朋友的家长们开始为了给孩子们能够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纷纷另辟蹊径,一般谁过生日就给孩子们带礼物,全班小朋友每个人分一个。

jason大概收到的礼物有:铅笔,小尺子,小本子,还有奇趣蛋,巧克力等。

孩子们一般也会给过生日的小朋友画自己的画,或者歪歪扭扭写上几句话。

jason过生日时,其他小朋友还送过小车子,变形棒,陀螺等玩具。

给其他小朋友送礼物,应该送些什么更好?

因为要送全班小朋友礼物,不是只是送好朋友,家长肯定要考虑物美价廉一些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一花一草万物,只要他们喜欢的都是有价值的。

1可以送相关的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是每个孩子的必需品,像铅笔,橡皮,尺子,突然想起来,这些礼物在jason上小学之后都有收到过。不过铅笔都是选择的那种带有趣味性的铅笔,或者可以变色的笔,或者是几色彩笔等,橡皮也是比较精致的橡皮,像做成托马斯样子的小橡皮,还有削铅笔刀,人手一个,也是比较实用的。

还有小笔袋,小日记本,jason有位同学给大家每个人送一个小小的带锁的日记本,他还着实在上面记过几笔,然后开开心心地锁上了,说自己也要有隐私,哈哈。

2一些智力开发型小玩具

比如像拼图,或者一些手工做法,里面都有给了材料,孩子们可以一起热热闹闹地做手工,其他像魔方类,百变魔尺都是有利于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收到礼物的孩子开心,家长们也会“深觉欣慰”,毕竟是有利于智力开发地。

3可以送巧克力或者奇趣蛋之类的

送巧克力也是不错的选择,像jason幼儿园每年圣诞节时也会给孩子们分发巧克力,这些香香甜甜的东西自然很诱惑孩子们的眼和嘴。

虽然不建议总吃这些甜食,但是也不必过度限制,毕竟现在孩子们看到,听到的更多,越是限制的东西越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兴趣,有的甚至走上反面,太限制了反而促使他太喜欢。

我觉得分享是好的,但是不是什么人都分享。分享给自己喜欢的朋友同学,不喜欢的不是必须,教她分清楚分享应该是相互的,但是无限制索取的人不是分享了。价值观的确定不是什么好就教什么,而是要正。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他们都还是小孩子,适合赠送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礼物。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小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比较熟悉的,下面是一些很好的选择。

1、手办

现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流行手办,他们享受着收集各类人物,放置在房间内。手办大都是依据动画和漫画中的人物来制作而成的,又新奇、小巧,可以随意地拿在手里玩耍,特别受小孩子欢迎。可以选购一些最近比较流行的人物手办,放在礼品盒里,在晚宴结束后让他们自己选择个礼盒,既符合他们的口味,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对于他们赴约的感谢之情。

2、糖果

大部分小孩子都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零食,除了赠送一包美味的糖果,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美味的零食,比如巧克力、冰激淋、饼干,也可以都提供一些,让他们自由地选择。

3、抱枕

将女儿与朋友们的生活中的合照收集起来,定制一款有照片的抱枕,即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到,又可以加深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两全其美。有许多网络店铺可以定制各种款式的抱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4、玩偶

孩子们总是喜欢一些小动物,爱将它抱在怀里,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心中的想法,但是可以治愈自己的情绪。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方便养宠物,所以有一件可爱的玩偶公仔也很不错,可以在心情低落时抱在怀里。

宝宝上幼儿园后,很多爸爸妈妈都想买些东西让宝宝带回去幼儿园,分享给其它小朋友,联络一下感情。但是,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好不好?应该买些什么东西给宝宝带回去幼儿园比较好?

作为一句七岁孩子的妈妈,现在给您一些建议。

一、可不可以让宝宝带东西回幼儿园分享?

因为每间幼儿园的要求都不一样,有的幼儿园是可以带东西回去的,有的幼儿园是不允许带的。所以,父母如果想让宝宝带东西回幼儿园和同学分享,那么,就要先问问老师,看幼儿园允不允许孩子带东西回幼儿园。

爸爸妈妈可以在老师同意的前提下,让宝宝带一些东西回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这样,宝宝会觉得很开心,很自豪的。

二、父母可以买些什么东西让宝宝带回幼儿园呢?

其实,可以让宝宝带回幼儿园的东西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食物      这是父母们最经常买,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礼物了。

平时,父母可以买一些水果或者糖果、蛋糕等食品让孩子拿回去分享;当然,如果可以的话,父母自己可以亲手做些食物让孩子带回去,就更有意义了。

记得我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曾经自己亲手做过蛋挞、千层糕等小零食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分给去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非常喜欢。

2、小礼物      除了食物以外,父母还可以买一些小礼物让孩子拿回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像小贴纸、小橡皮、小玩具等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不过,父母在给孩子挑选小礼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挑选,如果孩子刚读小班,就不要挑选笔、橡皮等文具了,因为孩子太小,还用不上这些文具。

记得有一次我儿子带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的妈妈,用一个可爱的小盒子,装了两颗巧克力和一个苹果,送到幼儿园分给每个小朋友,孩子们收到这个小礼物后,都非常开心。可见,父母买什么东西让宝宝带回去幼儿园分享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爸爸妈妈们用心准备就行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孩子总是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虽然懂得分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过度的分享确实对孩子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守护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询问孩子将自己的物品送人的原因

一些孩子总是习惯性的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作为家长,首先要询问孩子将自己的物品送人的原因,这样家长才能够从问题的根源下手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孩子的很多方面发育的并不成熟,但是孩子也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孩子总是将自己的物品送人,也一定有着其中的原因。若是孩子因为不喜欢自己的物品,将自己的物品送给其他小朋友,那么家长就可以在为孩子买物品的时候和孩子进行商量。要是孩子为了讨好其他小朋友,将自己的物品送出去,那么家长最好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阻止孩子讨好其他人的行为。无论孩子出于什么原因将自己的物品送给其他人,家长都要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避免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让孩子有私人物品的概念

孩子总是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很有可能是孩子没有私人物品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让孩子懂得什么物品是自己私有的概念,是不能够随意送人的

一些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对很多事物都没有概念。因为孩子在家中,很多物品都是孩子和家长共有的,所以孩子在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初期的阶段,会混淆私人物品与公有物品的概念。当其他小朋友有需要时,孩子就会将自己物品送给其他小朋友。所以家长很有必要明确让孩子有私人物品的概念,教导孩子不要轻易的将自己的物品送给其他人。

让孩子懂得物品的价值

孩子总是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孩子不懂得物品的价值。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懂得物品的价值,并且让孩子懂得家长赚钱的不易,这对防止孩子总是将自己的物品送人是很有帮助的。

一些孩子对钱是没有太大的概念的,而且也不懂得一件物品具有着怎样的价值。这种情况下,孩子将物品送人时也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懂得物品的价值,经常带孩子去逛逛商场,让孩子明白我从来不是免费获得的,而是通过金钱交易进行交换的。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懂得家长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易,这样孩子会对自己的物品更加珍惜,不会轻易送人。

社交秘密,提前告诉孩子不吃亏!

孩子说: 我的玩具被人抢走了

玩具被抢了确实很让人生气,我也很想帮你要回来,但妈妈希望你可以自己先尝试解决,这样同学才不会小看你

你可以大声的说:“这是我的,请还回来如果他还是不还你,你就直接走到他们的座位上,拿上他们的东西,要求交换

但是你要记得,如果对方很强壮,那我们宁可不要玩具,先走开寻求大人的帮助

最后要记得留个心眼,以后给自己的东西做个记号,就算他们狡辨,你也有证据。

孩子说:别的小朋友不跟我玩

他不想和你玩,可能是他当时只想自己玩

每个人都可以拒绝,你要不想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也可以拒绝别人

就像妈妈忙的时候,你邀请妈妈一起玩妈妈也会拒绝你一样,这很正常

如果一个小朋友拒绝了你,你可以邀约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如果大家都在忙,你也可以自己安安静静地玩,就像你在家自己专心搭积木一样一个人玩也很有趣!

孩子总是被同一个孩子打或者咬

懂礼貌,讲道理,只对有礼貌讲道理的孩子,妈妈从不主张你去主动惹别人打别人

如果有人总是主动攻击你,你就可以反击对方!当他发现你“不好”后,自然就不敢再继续招惹你了

必要的反击也是你保护自己的方式。前提是和对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这不是不懂礼貌,这是保护自己,你不需要害怕,如果你的反击对对方造成伤害,别担心,爸爸妈妈会去承担后果!

孩子说: 有同学经常嘲笑我

要记得,嘲笑是一件不对的事情,所以这个人并不值得你去交朋友。因此,他说的话没有那么重要,不需要把它记住口你可以大声的说:“你这样讲很没礼貌你这样讲让我很生气!”

如果是因为一些可以改变的情况嘲笑你比如说长得胖、学习不好,那么你就要努力运动、努力学习,改变被嘲笑的境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的嘲笑不必理会,懂得包容和释怀才会让自己过得更加轻松和开心。

孩子说: 我想玩他的新玩具

他不给你玩玩具,让你很伤心是吗可能是因为他跟你还不太熟悉,你刚加入让他有点紧张,所以还不能把心爱的玩具给你。

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玩具很好玩,还没玩够,想自己先多玩一会

被拒绝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拿自己的玩具跟他交换,或者在旁边看他玩,慢慢的参与进去

孩子说:有同学捉弄我

谢谢你告诉妈妈这件事,你觉得他是跟你闹着玩呢还是故意想看你的笑话

如果他是跟你闹着玩,你可以说:“我知道你想跟我玩,但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请你不要再继续了

如果他还是捉弄你,你就大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生气,如果他还是继续,那就寻求老师的帮助

艳艳从幼儿园回来,妈妈带着她到邻居李阿姨家去串门。李阿姨两岁的儿子彬彬正坐在地板上玩小汽车,艳艳看见小弟弟,跑过去陪他玩儿。彬彬一眼瞧上了艳艳手中的天线宝宝,便哭着喊着要。

艳艳把玩具藏在自己的身后,不肯拿出来。妈妈劝艳艳:“妈妈不是跟你说过,有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吗把你的天线宝宝借给彬彬玩玩儿好吗”

艳艳的手还是不肯拿出来,摇摇头:“我的玩具才不给他玩儿呢,他会弄脏的!”

妈妈有些生气了:“你怎么不知道让着小弟弟呀他刚才还让你玩儿他的小汽车呢!你希望他这样哭下去吗”

艳艳想了想,终于说:“那好吧!”便把手中的玩具递给了彬彬。彬彬立刻破涕为笑,坐到地板上玩儿起天线宝宝,艳艳也开始专心地玩儿起地板上的电动小汽车。

一会儿,彬彬玩儿腻了天线宝宝,又跑过来,抓起艳艳手中的小汽车,“呜呜”地在地板上爬着,手上还攥着天线宝宝不放。

望着左手握着天线宝宝、右手握着小汽车的彬彬,艳艳满脸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不是说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吗为什么我的玩具给他玩,他的玩具不给我玩儿了”

我不想把我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儿,可以吗?

为什么我的玩具给他玩儿,他的却不给我玩儿呢?

在进入集体生活前,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父母长辈处处都让着自己,形成了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可是进幼儿园后,面对许多与自己同样身份的小伙伴,孩子会发现自己丧失了“特权”和优势,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如何培养孩子乐于分享的个性,是今天独生子女家庭急需上的一课。孩子不会分享,就不会真正成熟,不会在社会上受到欢迎。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首先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的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刻意模仿的重要对象。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最大,父母鼓励孩子分享,孩子就会乐于与人交往;父母自私狭隘、生怕吃亏,孩子则会变得霸道、小心眼儿。当然,如果一味地教育孩子忍让,轻易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会变得丧失自信和自尊,性格懦弱、胆小、孤僻。孩子的同龄人,也是他们观察学习的榜样、借鉴的典型,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不同小伙伴的行为,学习优点,避免缺点。

其次是要不断训练孩子的分享行为。例如:让孩子主持为家人分食的工作,当他们的工作得到肯定,他也会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可以邀请别的孩子到自己家做客,或带孩子到别人家玩儿,孩子们在交流和沟通中会理解分享的原则。

再次,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要进行一定的区分,让孩子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不同原则进行分享的行为。首先是要树立他们平等分享的观念,对于周围情况相同的人不能有偏颇,要平等对待;其次是和所有的伙伴共同分享。在分享的方式上,还有轮流分享、礼让分享等。孩子逐渐熟悉这些原则和方法,就会很好地做到既有分享的意识,又能保护自己的利益,真正体会分享的快乐。

但是分享的前提是尊重,是在孩子和别人愿意的基础上。因此,尽管要倡导孩子分享,但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他把自己喜爱的玩具让给别人。

“你怎么那么没礼貌啊,把你的玩具给他玩儿!”

为了所谓的“有教养”,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行让孩子割爱,可能以后你的孩子就不会珍惜什么,也不会为自己争取什么了!

“你有那么多的玩具,给他玩儿一下算什么”

孩子不肯与别人分享,部分原因是因为珍惜自己手中的玩具。如果不顾及孩子在保护自己利益方面的积极因素,用不恰当的理由让他们放弃自卫,就会对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这样回答的妈妈请想一想:他们会因此变得对很多东西毫不在乎。

“他不给你玩儿,你就别跟他玩儿。”

“以后不要跟这样的人玩儿。”

应该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误,他们会在改正错误中成长;也要允许别的孩子犯错误,自己的孩子会在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的错误伤害中成熟。一味教育孩子采取“鸵鸟政策”,会使他们丧失斗争的勇气,变得懦弱和无能!

“你有一件好玩具,小朋友也有一件好玩具,如果你们一起玩儿,不是就有两件好东西玩儿了吗”

告诉孩子分享的过程和结果是愉快的,并设置一些两个人一起玩儿的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也许那个小汽车是他刚得到的,他很喜欢,所以舍不得给你玩儿,妈妈刚给你买新玩具的时候,你不是也不愿意给别人玩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