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文/阿宏 新剧《流金岁月》火热,我也在追,本来是一个双女主的爱情职场剧,但是细琢磨却让人五味杂陈。一个荷包蛋就能看透人间冷暖,两场饭局就能圈画出不同的圈层,并且是那种让人感受到难以跨越的圈层。《流金岁月》圈层饭局不可怕,看南孙奶奶煎蛋,一脸
文/阿宏
新剧《流金岁月》火热,我也在追,本来是一个双女主的爱情职场剧,但是细琢磨却让人五味杂陈。一个荷包蛋就能看透人间冷暖,两场饭局就能圈画出不同的圈层,并且是那种让人感受到难以跨越的圈层。《流金岁月》圈层饭局不可怕,看南孙奶奶煎蛋,一脸的嫌弃。
一部内容轻松,剧情够味的《流金岁月》,由刘诗诗和倪妮分别饰演一对情同姐妹的闺蜜,蒋南孙和朱锁锁。从小一起长大,但出身家庭不同,一个是疼爱出来的小公主,一个是现实版的女生,但因为两人圈层不同,给整个故事添上一种神秘的涨力。而一顿荷包蛋的故事,却在圈层反转下出现的不可逆操作。
南孙一家本来富足,在上海市中心有着洋房,家中有保姆操劳的生活着。然而,蒋南孙的爸爸蒋鹏飞热衷于炒股,一不小心平仓输掉了所有。曾经母亲跳跳舞、打打牌消磨时光的日子一去不返,奶奶衣食无忧的晚年也不复存在。别人还好,但是已经养成生活习惯的南孙我奶奶却不干了。
南孙奶奶对待生活的态度本来就是不将就,极为讲究。那种富足优雅中养成的习惯已经生在骨子里,从老太太一次生日随口就点了十六道菜:四个冷盘、八个热炒、三个点心,还有一碗长寿面。这点菜极为讲究,也颇有文化。我们知道点菜也是一门学问,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不会随口就点出这样一桌别致的生日宴会,这种技能也的确给她一种作为一家之主的优越感。
有了这样的老太太,做饭自然不能马虎,但是南孙的妈妈第一顿饭就搞砸了,菜品极为简单,就是家常的煎蛋,按理说这是一道零失败的菜品,只要有火有鸡蛋,这道菜有鸡蛋本身的香味,差不到哪里去。不过还是遭到了奶奶一脸的嫌弃,甚至最后没吃,以此作为不满的明面做法收场。
我们来看这顿煎蛋如何吃法,一手造成窘迫局面的蒋鹏飞左右调节,一边吃着老婆做的饭菜,一边说着:这煎蛋虽然长相欠佳,但是吃来还是荷包蛋的味道,以此来帮老婆打圆场。因为他最清楚老太太的脾气,以此先堵住老太太当场发做的可能,尽量让这顿饭顺利吃完。
这还不够蒋鹏飞还得继续圆场说:她妈妈也是第一次做饭,已经是很不错的厨艺。接下来就需要有南孙的表现,老爸都这样说了,女儿还能怎么样,南孙只好笑着看看锁锁,两个人吃的津津有味,正如南孙爸爸所说煎蛋样子比不不好看,但是味道还是荷包蛋。至于后面蒋鹏飞那句:如果吃得不习惯的话,过几天等他们回去,再把贾阿姨给请回来。这完全是给老太太一个台阶下,不然老太太还是会当场发作。
看着眼前的菜品,南孙奶奶其实没有一点食欲,尽管南孙帮奶奶盛汤,还特意调了一个长得好看的煎蛋给奶奶。老太太还是说她不想吃,也吃不下,只是客气的推说今天没胃口,南孙只好劝说奶奶吃点,因为接下来可能在很长的日子里,大家都要面对这种生活,嫌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波折,老太太怎么会不懂这些道理。后来老太太说:她们二十多岁、五十多岁,而她自己都七八十岁了。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总结性发言,然后离开餐桌,南孙担心奶奶饿着,还特意点了外卖,是当地有名的小吃。
其实,老太太什么都懂,只是生活需要一个应对之道。于是接过孙子点的外卖,叫来南孙妈妈戴茵,开始了她自己的安排呢。其实,很简单,不会做饭咱就学,这没什么大不了,南孙奶奶说从明天开始,她教戴茵烧饭做菜,她年轻的时候会做好多菜,这是一种一般人想不到的结局。
其实,这才是生活的沉淀,一个有足够内涵的人一定经历过曾经的沧桑,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主。生活的环境是在改变,但是这不能改变人的立足之本。就像南孙奶奶所讲,并不是生活困难了,就不做饭了,也不要梳头,不熨衣服了,如果这样,那才真的失去了生活的本真。过一天日子,就要像一天的日子,这才是生活。大家觉得南孙奶奶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吗?
1988年,亦舒的《流金岁月》,被导演杨凡搬上荧屏。
只可惜这部**,纵然请来张曼玉和钟楚红两大美女坐镇,但因为剧情改编不佳,**口碑平平。
32年后,亦舒的《流金岁月》,以电视剧的形式再次与观众见面。
虽然这次原著内容仍被改动,但口碑却一路扶摇而上,目前豆瓣评分是75,堪称是2020年末尾,又一部冲出重围的“王炸”电视剧。
同样是改编,为何电视剧《流金岁月》能够大受欢迎?
您且细细往下看。
演员精挑细选
主角配角演技双双在线
作为《流金岁月》的原著粉,对于剧中的两位女主选角,表示很满意。
首先,先说说刘诗诗饰演的蒋南孙。
在亦舒的笔下,蒋南孙是一个前期“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公主,心思单纯,性情简单,初看不觉惊艳,但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令人过目不忘。
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家里有一个“穷讲究”,并且“重男轻女”的奶奶,所以蒋南孙既要有那种上海土著女孩的精致,又要有种想逃脱“家庭”的疏离感。
可以说,刘诗诗演绎的这两点都极为符合。
刘诗诗饰演的蒋南孙一出场,一身白裙,拿出纸巾擦电脑,而后又拿出小镜子细心涂口红的样子,真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家闺秀”的姑娘。
但偏偏这个姑娘,对于自己的出身,没有一点优越感,她不嫌弃贫穷的男友,反而对“势利眼”的老爸,极度不满。
刘诗诗在表演的时候,那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气质和高贵,还有笑起来那种亲和平易近人的样子,真的觉得这部剧选她来演蒋南孙是合适的。
再说说,倪妮饰演的朱锁锁,用两字来形容,那就是惊艳!
原著里的朱锁锁,“长着一张鹅蛋脸,五官精致,唇角有一颗痣”,是那种丢在人群里,也能一眼被看到的女孩。
同时,朱锁锁,还有一个外号叫“朱骚骚”,从外号里就能看出要想演好这个角色,需要的女演员不仅要美,更要风情万种。
而倪妮,那张高级的脸和身材,真的是太符合“朱锁锁”了。
尤其看到倪妮,一身红裙,戴上头盔,坐在摩托车后面的时候,那个慢镜头,真的是看得人如痴如醉,堪称是“男女通杀”!
但要演好朱锁锁,只有美貌还不够,还要演出那种“八面玲珑”,颇懂人情世故的感觉。
倪妮在饰演朱锁锁的时候,有两场戏情绪把握非常到位。
一是她面对舅舅一家人的时候,挂在嘴边的“谢谢”,从她的客气中,就能看出来此刻朱锁锁“寄人篱下”的自卑。
二是她与爸爸告别那一幕,爸爸问对自己的新女友,看法怎么样?
朱锁锁回答说,很好啊,这个比前几个都好,倪妮在演这一段的时候,眼含泪水,嘴边却是微笑,这一个表情真的看得人心酸。
看到这样的倪妮,真的感觉她把亦舒笔下的朱锁锁,演绎的太到位了。
除了两位主演演技在线,还有几个配角,是真的为这部剧添彩!
剧中有一个小姨的角色,在亦舒笔下,小姨是一个有思想,说话很有意思的人,虽然在国外孤独一人,但却有着超出常人的坚强和洒脱。
而袁泉的友情加盟,真的是太惊喜了,出场不多,但却把一个洒脱,有主见的小姨演绎的淋漓尽致,她身上那种高级感和气质,真的是模仿不来。
还有一个特别出众的角色,就是张晨光演绎的蒋父。
不管是对女儿男友的挑剔,还是对股票的热爱,张晨光真的把那种痴迷投资,又害怕女儿过不好的老父亲演活了!
这两个角色,其实在亦舒笔下,大多数故事情节,并无过多个人描写,但袁泉和张晨光的表演,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
看到剧中出现的这些配角,不得不说,这很“沈严”!
沈严是谁?他是这部剧的导演。
强大的制作班底
连配角都是超大卡司
提起沈严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不太了解,但要是沈严执导的电视剧,可谓是家喻户晓。
从《中国式离婚》,《辣妈正传》,再到《中国式关系》,还有《我的前半生》,不得不说,沈严执导的作品,每一部都是大卡司制作。
看到他执导的这些作品,就不难看出,为何这次的《流金岁月》,能够请来 袁泉,吴越,田雨,王琳 等这些实力派演员。
一言以蔽之,都是合作默契的“老朋友”了啊!
除了导演沈严,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李,其中两位也是大有来头。
一位是龚宇,代表作品是《隐秘的角落》,《庆余年》,还有《无名之辈》。
一位是曹华益,代表作品是《父母爱情》,《悬崖》,《夏洛特烦恼》。
可以说,有这样一个团队班底,《流金岁月》这部剧的品质,便大有保证。
的确,从开播的这几集就能看出,每一个场景,团队都是用心了。
不管是朱锁锁住的弄堂,还是蒋南孙住的洋房,装修布置都很有特点,也符合原著里所描绘的那个年代。
印象最深刻的,是蒋南孙带着男友回家吃饭那一幕,桌子上那一桌子菜肴,可是实打实的淮扬菜!
每一道菜都做得无比精致和讲究,并且拍这一段戏的时候,演员们在一起讨论了很久,其中杨玏饰演的章安仁打翻酒杯的细节,还是张晨光提出来的。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演员们为了角色,是做了功课的,他们没有简单的按照剧本表演,而是真的用心去揣摩,如何更好的完成角色。
原著更考验人性
剧情改编却很温暖
如果你真的看过《流金岁月》这本小说,你就会发现电视剧剧情改动虽大,但在故事内容上更温暖了一点。
在原著里,朱锁锁寄居在舅舅家里的时候,所受到的遭遇,比电视剧里要更加凄惨和落魄。
剧中有一段,当朱锁锁和蒋南孙坐在咖啡馆里,一起商量搬出舅舅家的时候。
朱锁锁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有一年,舅舅一家去吃席,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不仅全部房门都落了锁,就连大门也被锁住了,但凡那一夜发生火灾,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朱锁锁了。
这一段,原著中也有。
但在电视剧里,舅妈虽然刻薄,但舅舅,表哥无疑对朱锁锁还是很好的,尤其当得知朱锁锁被骗时,家里人对她的关心那一瞬间是真心的。
还有蒋南孙的奶奶,在原著里她前期是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老太太,一直嫌弃家里没有个男孩,对待孙女和儿媳也是非常刻薄。
与原著相比,电视剧里的奶奶虽然也是很顽固,但无疑温情许多。
当然,目前改编争议最大,也是最离谱的一点,就是出现的这个马先生。
在剧中,朱锁锁因为马先生对她的一点好,便信以为真,以为自己真的遇到了那个对的人。
但在原著里的朱锁锁,根本不是一个因为一点爱就被打动的女孩,相反她是一个善于利用“爱情”的女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目标,她甚至可以违背一些道德观念。
正如亦舒写的那般:“这 社会 是个血淋淋的大马戏团,你若要生活过好,必须 游戏 人间。”
可以说,原著在对两个女孩的遭遇铺垫上,要比剧情惨烈很多。
不管是朱锁锁一生的 情感 纠葛,还是蒋南孙的家庭变故,都不由得让人唏嘘感慨,唯一感动的就是这两个女孩,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情形,她们永远都会互相扶持,彼此依靠。
但毕竟是电视剧,编剧和导演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他们希望通过两个女孩的成长历程,来传达独属于女性的友情和力量。
看到这里,或许就能明白,之所以剧情会安排一个“马先生”,大概就是为了给后面有些“黑化”的朱锁锁,做出一个铺垫。
同时,也是为了给观看电视剧的年轻姑娘们提个醒。
在人生的历程中,不管是感情还是其他,向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不要试图幻想毫不费力的得到一切,要知道每样东西背后都有代价!
总体来说,刘诗诗倪妮主演这部《流金岁月》,还是值得期待的!
相信随着后面剧情的播出,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借用亦舒的一句话做结尾:
“无论做什么事,记得为自己而做,便毫无怨言。”
在我的心底深处,总有一些抹不去的往事,如同一片被岁月风干了的花瓣,内心的偶尔潮湿,就会让它变得鲜活。
梦中,常常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回到那个洒满阳光雨露的大院,回到留下自己绚丽青春足迹的院落……
童年时期生活的地方,位于古城沁河边的一条街上,叫沁河街。它处于城市的繁华地带,街上房屋井然,车来人往,商户林立,在街上形成一个自然市场,叫卖声不断,喧嚣而热闹。
在街的中心位置,有一个胡同,从胡同的西边进去,弯过一条窄小的胡同,穿过两旁低矮的房屋,到了胡同的尽头往里一拐,里面有一个大门,走进大门,会使人眼前一亮:大门里别有洞天,里面还藏着一个深门别院,让人豁然开朗,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青砖灰瓦的两排房子,南北相望,两排土砖相间的房子东西对峙;院中央有一棵参天的大槐树,高高耸立,映天遮日。院子里树影斑斓,庭院深幽。从院子中央幽长的小路径直走过去,在院子的东面有一个出口,出口处有一个小门,小门外面又是一个长长的胡同,一直通到街上。
整个胡同,既能西进东出,又能东进西出,象一个串糖葫芦似地,把几个院子串连在一起,其中中间的那座院子最为著名,它的名字就因它而命名的,叫“刘家胡同”;又因它的形状像一串糖葫芦,人们又称它为“穿糖葫芦胡同”。
“刘家”,便指坐落在胡同中央部分那座深庭别院了,整个大院里都是一个姓氏大户,是我们的刘氏家族,它是我出生的摇篮地。
我的祖辈们,依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在这个城市里拼命打拼,为自己的后代们打下了一片江山。爷爷那辈共兄弟两个,是一对栾生兄弟,人称“刘大”、“刘二”,靠着赶马车发家,生活走向富裕:有田耕、有地种、有屋住、有车驾,在鼎盛时期,家族拥有的房屋面积已经占据了半个街道;马车好几辆,雇工数十人,势力浩大,家族兴旺,雄霸一方,在当时已经是有名的大户人家了。
到了父亲这一辈,城市开始解放,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家族中的财产,大都被改造:或是冲做马路,或是公私合营,或是被没收。刘家,只剩下这深藏在偏僻胡同里的一个大院了。
在脑海的记忆中,童年里的大院是那么地美好,它幽静、典雅。处在繁华的地带,宛如在闹市中心的世外桃源,它前后有两个胡同遮掩着,虽身居闹市,又独立成囯。宽敞的大院里,有鸡鸣声、有蟋蟀叫声、有花的馨香、有树的阴凉。春天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摆放着几盆花,春天以灿烂的活力闯进院子,含笑的春日,洒向院子里的角角落落。院子里的人们便把花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让它欣欣向荣地成长;名贵的花是养不起的,但是一些大众的花,易生长的花,是我们家庭的宠物。春暖花开的季节,走在院子里,望着一盆盆争相斗艳的花朵,或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浓香扑鼻,心情舒畅极了,不用出门,在屋子里也能嗅闻到花的芬芳。
院子中央的房子,虽然有的已经破烂不堪,但是单是院落中央的那参天的槐花树,那绿油油的叶子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就能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感觉。一簇簇浓密的绿叶,使得整个院子充满了绿色,散发着槐花浓浓的幽香。夏日里,映天蔽日,清风送爽,好一派清凉的世界。到了晚上,皓月当空,树影斑斓,再往地下铺上一个凉席,接着阴凉的地气,在上面尽情地游玩、嬉戏。玩耍够了,仰望着沧茫的天空,数着天上的星星……年长的爷爷奶奶则搬出个躺椅,沏上一壶茶水,收音机打开,动听的豫剧在院子里悠扬地唱开,随着唱腔,自己在哼上几句,头还在不停地摇晃着,那日子,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在大院的前面胡同里,居住着一个老艺人,年青时登台唱过戏。到了晚年,一肚子的故事在肚子里憋得直痒痒,愿意和院子里的人们坐在一起啦啦。于是,到了晚上,吃过晚上饭,院子里的`人们便开始聚在一起,老艺人清清嗓子,喝口茶水,有板有眼地说开了:“咱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今天咱们说说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老艺人说的声情并茂,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催人泪下。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古装戏是没有的,耳听能详的只是“八个样板戏”,人们的精神世界十分匮乏,能听到历史名著,是很过瘾的。从老艺人动情的说书中,我知道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包公案》中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调剂了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老艺人往往说到关键时刻,卖起了关子:“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明天接着说……”“不行,不行,再来一段。”大家不依不饶,老艺人执拗不过大家,一直说到夜深人静,老伴出来骂,才在一片的哄笑声中,依依不舍地散去。第二天,大家又准时聚在了一起接着听。那时候的光阴,真让人留恋啊。
到了秋天,院子里有阳光的时间短了,阳光比较柔和了。树上的树叶开始飘落,叶子落了一地,我们一帮孩子便拿起扫帚,帮助大人们扫院子,少不了让大人夸奖几句,奖励个食物,心里美滋滋的。
逢下雪的天气,我们会和大人们一起爬上梯子,从自家的房顶开始扫屋顶上的积雪,扫完了,又帮助爷爷、大娘、婶婶家清扫,从一个房顶爬到另一个房顶。这时,奶奶就会站在院子中央朝我们高喊着:“小心点,不要来回跑,不要滑下来。”我们高声答应着,站在房顶上,放眼往街上望去,白皑皑地一片,心里爽快极了,什么冷啊,风啊,冻啊,全都不顾了,直到房顶打扫的干干净净,又玩的尽情尽致才走下梯子,到了院子里,又用破筐子、小推车拉着从房顶上扫下来的积雪,倒到街上,把院子里清扫的敞敞亮亮,开阔出我们玩耍的地盘,方肯罢休。
大院里松软、湿润的土地,好像一张大地毯,摔上一跤也不会流血,任凭我们在院子里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院子,是我们童年时期欢乐的乐园。
一年四季的景象在院子里变换着。在四季的轮回中,我们在渐渐地长大,爷爷奶奶在逐渐地变老,父母头上的白发也出现了,我们由幼童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童年时大院,不仅养育了我的童年时代,见证了我成长的过程,也让我享受到了其乐融融大家庭安详、和谐的欢乐氛围。
整个院子就是我们一个大家族,我大爷有三个儿子,我爷爷有四个儿子、四个闺女。我们称大爷为“大爷”,亲爷爷直呼为“爷爷”,大爷家的后代则称我爷爷为“二爷”。因为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同一天生日。因此,为两个爷爷过生日成了我们家族的大事。提前几天,各家的媳妇们便到两个爷爷家中筹备过生日的东西,买菜、蒸馒头、支灶火……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小字辈也期盼着那一天,能够吃上丰富的大餐。
到了生日这一天,在院子里,从南头到北头支起了桌子。南头是我爷爷的地盘,北头是大爷家的地盘。两边的晚辈在生日前,互相到两个爷爷家送礼,互相祝贺。
生日宴上,当帮手都是大娘、婶子、娘一辈的女人,她们在一起择菜、洗菜、切菜;做饭的是专门请的大师傅。吃饭的时候到了,大爷家的后代派来代表来到爷爷的餐桌上祝寿、挨着桌子敬酒;爷爷家也派代表到大爷家的餐桌上祝寿、敬酒。院子里人头攒动,客套话不断,欢声、笑声一片……
早已被肉菜的香味诱惑的嘴巴直发痒的我们一帮孩子们,便抓起筷子,碗筷声雨点似响着,不一会,一个盘子便三下五除二地抢吃而光;一盆菜端上来,不多时,就剩下了空盆子。年纪较小的,因为挟菜不方便,干脆跪在椅子上,放下了筷子,换成了勺子来用。男人们则胀着兴奋发红的脸,带着猜拳行令的欢笑声,端起一杯满满的酒杯,斟到肚里。个个红光满面,直吃的倒饱哏。
最可敬的便是娘和那些婶子、大娘。她们是干在前头,吃在最后,剩下的残羹败局,由她们来收拾。
爷爷奶奶们这一天是最高兴的,老寿星似地端坐在屋子里,幸福地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听着大家的祝福声。
大爷、二爷的生日盛景,是我一生中很怀念的日子。那虽然不过是一场大家庭的家宴。但是一个如此大的家庭,能欢坐在一起共度佳节,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体现着一个家族,在物质、精神社会还很缺乏的时代里,互相依赖、互相搀扶、团结、和睦的旺盛景象。是永远定格在我记忆深处的画面。
随着岁月的流逝,说故事的老艺人作古了,爷爷奶奶们也相续去世了。晚辈们开始成家立业,一个个后生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了,开始建立自己的巢穴,大院里的房子开始紧张。因为房子引起的纠纷不断,有的亲戚们置亲情不顾,你争我夺,你往院子出一尺,我往院子伸一丈,院子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平房变成了楼房,院子变成了窄道,参天的大树被砍了,温暖的阳光少了,月下听书的情趣消失了,在一起畅欢共饮的家宴没有了……童年时的欢乐也一去不复返了。
到了今天,曾经的院落,又被夷为平地,不久的将来,那里将是一片高楼大厦,成为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
怀念着童年时的欢乐,童年时的家,童年时的大院,眼里总是留下湿润的泪水和浓郁的思念。昔日里的往事,就像昨天的事情,一幅幅展现在眼前,画面就像剥洋葱似地一片片被剥开,让我的泪水,顺着脸颊径直地洒落在纸上,伤心没商量。
电视剧《流金岁月》里,蒋家老太太是一个十分挑剔的角色。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无论是从吃穿用度,还是对家里人,都有十分的高要求。并且,这个富家老太太还十分重男轻女。无奈,她唯一的儿子蒋父却生了一个女儿。
蒋老太太不喜欢孙女蒋南孙那副大**脾气,但也从来没有怎么亏待过她。而蒋南孙因为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自然不会跟她十分亲近。
其实,蒋老太太看似在家里有着让人十分尊敬的地位,但是,她的内心还是十分渴望自己的家人的关爱,尤其是自己的孙女。
可是,因为蒋母受不了蒋老太太那一套,于是她整天外出打麻将和跳舞;孙女蒋南孙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没有懂得照顾别人的认知。所以,蒋老太太的渴望只能变成失望。
虽然老太太重男轻女,但是,她却对南孙的闺蜜朱锁锁心生喜爱。这并不是看在南孙的面子上,而是一种由衷的喜欢。
当蒋老太太面对家人的时候,她很少开心地笑。可是,当她和朱锁锁在一起的时候,画面都十分的和谐。感觉蒋老太太和朱锁锁更像一对祖孙。
为什么蒋老太太对朱锁锁这么喜爱呢?在阿紫看来,主要是朱锁锁身上的两个特点。
插图:《流金岁月》剧照
首先,朱锁锁懂得感恩。朱锁锁在剧中的人设,是一个从小寄养在舅舅家,没有跟爸妈生活的人。朱锁锁能够住在舅舅家,主要是因为舅妈的亲生儿子很喜欢她,舅妈也想日后朱锁锁会成为自己的儿媳。
可是,舅妈对朱锁锁的好,并非发自内心的。所以,舅妈对朱锁锁再好,都会对她有所防备。
正是因为这样,朱锁锁明白,世界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如果别人对自己好,自己也要做出回馈,这样才能够让关系更加长久一些。
后来,朱锁锁和舅妈闹了矛盾。于是,她搬出了舅舅家,住进了蒋家。
插图:《流金岁月》剧照
朱锁锁刚住进蒋家的第一天,她十分懂事地给蒋老太太一些房租。因为她懂得,在蒋家,真正有说话权的人,是蒋老太太。虽然她是蒋南孙的闺蜜,但她懂得从大局去考虑,先和蒋老太太打好关系,让自己的入住变得更加顺利。
蒋老太太出身富裕家庭,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所以,当朱锁锁对她做的这些事的时候,蒋老太太心里会觉得很舒服,因为她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蒋老太太从来都不缺钱,而且蒋家人花的钱也是她给的。但是,当她付出的时候,却很少得到儿子儿媳,还有孙女的感谢。反而是朱锁锁这个外人,给了蒋老太太温情。所以,蒋老太太喜欢她,也是情有可原的。
插图:《流金岁月》剧照
其次,朱锁锁情商很高。想要讨得蒋老太太的欢心,首先要是一个情商高,会说话的人。而朱锁锁就是这样一个人。
记得朱锁锁刚住进蒋家的第一天,还没来得及把行李箱放进房间,而是悄悄地把蒋老太太拉到一边,给她一个装了钱的信封。
蒋老太太很客气地推辞,却被朱锁锁说服了,并且心里还十分开心。
朱锁锁是这样跟蒋老太太说的:
“奶奶,你要是不收这个钱呢,我就拿着这个钱买东西送给你。你要是收了这个钱呢,你就拿着这个钱买好吃的给我吃。”
朱锁锁的这番话,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她巧妙地给她和蒋老太太设好了台阶。也就是说,不管蒋老太太收不收她的钱,她都会变着方式,把自己应该要还的恩情给到位,并且不会让彼此都觉得尴尬。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