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母亲精神病的朱金红现状?她母亲唐美兰受处罚吗

妈妈 0 20

被母亲精神病的朱金红现状?她母亲唐美兰受处罚吗,第1张

母亲精神病的朱金红现状?她母亲唐美兰受处罚吗
导读:我是朱金红的母亲唐美兰的代理律师郭乘希,看到《扬子晚报》对精神病患者朱金红一案连篇累牍的报道,我耳边响起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面对苦难母亲唐美兰撕心裂肺的哭诉,面对唐美兰的孙子、朱金红11岁儿子陈家伟辛酸、懂事的童颜,作为

我是朱金红的母亲唐美兰的代理律师郭乘希,看到《扬子晚报》对精神病患者朱金红一案连篇累牍的报道,我耳边响起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

面对苦难母亲唐美兰撕心裂肺的哭诉,面对唐美兰的孙子、朱金红11岁儿子陈家伟辛酸、懂事的童颜,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的法律工作者和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母亲,我不得不站出来向社会说明真相:

唐美兰是一位慈爱、坚强、伟大的母亲和奶奶!朱金红有家族精神病史,她父亲朱仲岩的两个亲生姐姐都是先天性痴呆,出生后从未上学、也没有能力工作,现均早已去世。由于丈夫朱仲岩智力不高、老实木讷,照顾、教育孩子;开小食店做生意;借钱盖房子等等里里外外都是唐美兰一人操劳!他们吃糠咽菜养大了三个女儿、培养朱金红上了大学,又含辛茹苦把孙子(朱金红的儿子)从呱呱落地开始一直拉扯到现在十几年!

《扬子晚报》员工石磊、郭小川对这一事件的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失实报道是对事实的“强奸”!更是对这位苦难母亲伟大母爱精神的“强奸”!

朱金红于2000年2月因丈夫有外遇经南通市崇川区法院调解与丈夫陈志强离婚(详见[2000]崇民初字第16号民事调解书),其婚生儿子陈家伟的监护权归朱金红。

2000年9月朱金红赴日本与第二任丈夫井上诚(日籍)结婚并在日本定居,其儿子陈家伟交由其母唐美兰代为照顾。

2003年朱金红在日本又生一子井上翔,由于在日本过着居家太太的生活,长期与社会、人群缺少接触,再加上第一次婚姻中情感背叛的刺激,朱金红开始出现失眠、焦虑、迫害妄想等精神分裂的症状。2004年朱金红随其丈夫到中国东莞工作。2006年8月,朱金红在东莞大街上突然遭到抢劫,极度惊吓后,其精神分裂症状日趋严重,因怀疑其丈夫井上诚有外遇并对其下毒,与其丈夫发生激烈矛盾后于2007年3月从东莞独自回通。为此井上诚所在的日本三洋(东莞)公司的徐经理还专程陪同井上诚一起来到南通三余镇唐美兰的家中寻找朱金红,但朱金红躲在其舅舅家里(唐美兰的弟弟)就是不愿与其丈夫相见,其丈夫井上诚与三洋公司徐经理只得失望而归。(本律师曾于2010年5月接通了三洋公司徐经理的手机,徐经理在电话中证实了朱金红在东莞遭遇抢劫后精神异常、无缘无故指责其丈夫井上诚有外遇、怀疑井上诚对她下毒的事实、以及他陪同井上诚到南通来找寻朱金红的事实,但徐经理称因为井上诚早已从三洋公司离职,现在不是三洋公司的员工,所以这些情况他不方便出具书面证明。)

朱金红的母亲和姐姐于2007年4月2日、4月24日、4月27日三次陪同朱金红到南通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院)就诊,根据朱金红的症状和病情,医生给她服用专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品——利培酮等。当时医生曾建议住院治疗,但朱金红的母亲和姐姐为了保全朱金红的名声,没有同意住院而是带她回家服药、调养。(由于朱金红这几次看病的门诊病历已丢失,为了查明朱金红2007年4月在精神病院门诊这三次看病治疗的情况,本律师于2009年7月初找到当年为朱金红看病的陆院长、刘医生了解情况,并在该院查询到了这三次门诊治疗中医生开给朱金红服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药费收据存根——详见精神病院2009年7月10日出具的疾病证明及药费收据)。

经过母亲和姐姐一年多的精心照顾、服药、调养,朱金红的迫害怀疑症状逐渐消失了,身体状况恢复了正常。2008年8月,朱金红携子陈家伟去日本生活。在日本期间,由于未能坚持连续服药,朱金红的迫害妄想症又复发,且更加严重,怀疑其日籍丈夫及日籍婆婆欲下毒对其谋财害命,其丈夫井上诚只得送她住进当地的精神病院治疗。但朱金红出院数周后又指责丈夫井上诚在谋害她,为此朱金红坚持与丈夫离婚后于2008年12月携子陈家伟从日本返通。(为了调查她在日本治病的情况,本律师于2010年6月初委托在南通工作的一位日籍朋友通过网络电话联系到了朱金红的第二任丈夫井上诚,但井上诚在电话中对朱金红顽固的怀疑自己要谋害她、坚持要离婚、抛夫弃子的行为表示非常伤心和绝望,他不愿意帮助我们去医院调取朱金红的病历,他说再也不想过问朱金红的事了,再也不想来中国了。)

2008年12月从日本回到南通后,朱金红先是怀疑其母亲、姐姐要谋害她而从三余镇她父母的家中搬出,携儿子租住到南通市北郭新村;继而又怀疑亲生儿子陈佳伟对其食物中下毒而而痛打儿子,用小凳子砸伤了当时年仅8岁的儿子的脖子,并把儿子扔在三余镇她父母家的小道旁,对流着眼泪、惊恐万分的儿子说:“找你奶奶去吧,你和她一伙都是来谋害我的!”说罢朱金红自己扬长而去,可怜的孩子只得咽着眼泪自己走到奶奶家。(本律师于2009年6月29日去朱金红儿子陈家伟就读的三余小学找其班主任赵圣梅老师做过调查,赵老师说陈家伟是个聪明的孩子,性格略显内向。他的母亲从来没有来学校参加家长会或看孩子,也没来帮孩子交过学费,一切都是奶奶来办的。陈家伟随其母亲去日本半年回来后功课落下很多,他奶奶帮他找家教补课后现在成绩赶上来了。——详见本律师2009年6月29日对 老师所作的调查笔录。)

在2009年1月初至2010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内,朱金红既没有给儿子寄生活费、学费,也没有打电话给孩子问候孩子的情况,孩子的一切生活营养、教育、医疗费用均由其母唐美兰承担(详见学费等收据),这样无情弃子的出格行为显然不是精神正常的母亲所为。

荒唐的是,《扬子晚报》刊登的所谓朱金红的“遗嘱”中写道“我愿意把我的三套房产交给当地慈善机构,用于资助需要帮助的人群。”这份彰显公益、慈善之心的“遗嘱”却只字没有提到年仅11岁、于法于理于情她均应当尽抚养义务的儿子!——不留分文抚养年幼的儿子却要把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这是一位心智正常的母亲所为吗???

郭律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ashawenhua

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高尔基

在现在这世界能够给人带来温暖的就只有亲情了吧?亲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两个人体内有着相同的血缘,所以才把他们连接到一起。它不同于爱情是由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因为对方的魅力而相互吸引,最终走到一起。每个人一出生都有一个家,而家里的人就是你的亲人,在家里每一个人之间都会有爱,因为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同根同源的,所以因为亲情而被联系在一起。

或许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理亲情都是世间有温暖人心力量的感情,是世间最稳定的感情,然而在一些冷漠的人心里,亲情却并没有金钱重要。曾经有很多的故事,有儿女为了能够省出点钱来给自己生活,把自己的父母赶出门外生活,让父母饿死在寒天冻地里。这是多么的狠毒啊,究竟是多么深仇大恨的人才可以做到这样,然而他们却是最亲的亲人。而接下来我们也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为了30万家产,母亲亲手将健康女儿送至精神病院,结局让人唏嘘

这篇故事的主角叫邹宜均,她出生在广东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而她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已经生活得非常好了,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人,所以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过着比普通人还要好的生活,而她也接受着更加优厚的教育。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此而受到父亲格外的宠爱。而她与父亲的感情也是比较亲的。父亲虽然有很强大的控制欲,但是对于邹宜均父亲还是非常的尊重她的选择。

在父亲的宠爱下,邹宜均平平安安的长大了,她长大之后越发的精致得像小公主。而她也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这所学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然而她却考上了,这表示她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只是在她上大学的时候,她的父亲却离开了这世间。临死之前,她想看邹宜均结婚,而邹宜均也是答应了父亲的请求。父亲把150万的房产留给了邹宜均作为她的新婚礼物。后来邹宜均因为婚后与丈夫不睦,于是就离婚了。而她的丈夫为了补偿她给了她30万。

离婚后的邹宜均回到了家,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回家竟然会给她带来飞来横祸。回家之后,她的哥哥和母亲因为眼红她那30万和150万的财产,于是就对她痛下杀手,把她打晕送往精神病医院,后来几经波折之后的邹宜均成功从精神病医院逃出,将母亲和哥哥告上法庭,只是最终以败诉了结。心灰意冷的邹宜均选择了出家,从此常伴青灯古佛,现如今她依然常伴佛祖左右。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心寒,一个母亲究竟是如何的冷漠才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我们只希望这世间的亲情能够继续保持它的魅力,永远温暖人心。

女人有时候会容许他人欺骗她们的爱情,却历来不容许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小仲马

导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说,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然,家庭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想要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就要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

一个孩子的品性是跟三个方面有关的,第一是家庭环境,第二是学校的教育,第三个就是社会了。有很多的父母,都希望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有一些父母却不是那样的,他们很自私。

曾经就有一个女孩子,因为一套房子和30万的积蓄,被她的妈妈和她的哥哥送去了精神病院。那么,后来的她怎么样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女孩名叫郑宜均,她是一个广东女孩,广东是一个富裕的身份,但是郑宜均不是在一线城市长大的,她的老家是在惠州的。惠州也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山好水好,空气清新。

郑宜均的童年生活也是很快乐的,她的父母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她是最小的那一个,也是因为这样,父母和哥哥们都对她十分的宠爱,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第一个给她。

后来,他们一家人去到了深圳生活,深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他的家人在那里赚到了大钱,将她当成了公主来宠。

在郑宜均26岁的时候,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的父亲也已经年老了。她的父亲身体不太好,在一次例行的检查中,发现她的父亲得了重病,不管怎么医治,都回力无天了,这也让郑宜均十分的难过。

但是她的父亲对于他的病,却是十分的淡然的,他知道人的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她父亲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看到郑宜均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结婚生子。

郑宜均知道了父亲的期望之后,就和自己的男朋友结婚了,她父亲的心愿也完成了。在她的父亲去世之后,就留给了郑宜均一套房子,那个房子在深圳是很值钱的,就算有人打工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够买一套那样的房子。结婚后,郑宜均和她的丈夫慢慢产生了分歧,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离婚了,

离婚之后,郑宜均的丈夫给了她三十万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后来她就回到了她的娘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没有想到的是,郑宜均的哥哥和母亲一直都想要得到她的房产和三十万,她的母亲就提出让她归还房产,郑宜均拒绝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还将她逼进了精神病院。

后来,她从精神病院出来了她仿佛也看透了这世间的一切,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郑宜均决定遁入佛门,当一个与世俗无关的尼姑,她选择了出家。

结语: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意外的,人心也是很难猜测的,没有想到就算是自己的亲人,为了利益,也会对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

要是真有这种事情的话母亲冤枉13岁女孩并亲手把她送进神经病院。其实这种事情并不难,应该说女孩是不是真的有神经病那可是要有医生来证明的吧,有了医生的证明就可以住医院,真正没有这种病的话是不能够把她送进精神病院的。俗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亲,你的母亲也是为了你好她才把你送进医院治疗。

家庭,在常人眼中,是这混沌人世的避风港,是最温暖温馨的地方,每当面对磨砺,便能从家人手中得到慰藉和力量。但是在常人眼中这样美好的存在,在一位名叫邹宜均的广东姑娘眼里,却是罪恶的源头,是防不胜防的暗箭,也是让人心生恐惧的深渊。

邹宜均有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明明尚处花样年华,却遭家人谋害财产,更是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中,限制人身自由。还好她性格坚韧,经过一番挣扎努力后,才挣脱魔爪,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得以平静漫步于这片蓝天下。

了结父愿,结婚冲喜

邹宜均是广东惠州人,在她降生之前,家里就已经有三个哥哥姐姐了。她的年纪最小,性格讨喜,长相端正大方,在四个孩子之中,她是最受宠那一个。

父亲对邹宜均宠爱有加,邹宜均也总是用实际行动回馈着父亲。从小乖乖按照父亲说的做,爱看书,爱学习,二十几年来,认真念书工作,十分争气。她先是考上了广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令人艳羡的工作,父亲宠爱,工作顺利,人生之路走得顺风顺水。

然而,这一切幸福都在邹宜均26岁那年轰然倒塌。父亲在那一年被查出患了癌症,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仍然爱护这个聪明伶俐,个性坚韧的小女儿,所以将价值约一百多万的房子留给邹宜均,希望她能拿着这笔钱好好生活。

同时,关心着邹宜均幸福的父亲也在临死前提出了自己的心愿,他希望邹宜均能找一个好丈夫,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风风光光地嫁过去。这样,就算自己死了,最宠爱的小女儿也有人疼,有人爱。

了解到父亲心愿的邹宜均并不觉得惊讶,她知道父亲向来疼爱自己,希望在临死前看着小女儿结婚,也是无可厚非。而自己在当时,也有相爱的男友可以托付终身。

于是,她当即跟男友商量起结婚的事情。当时两人已经交往多年,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双方父母,对于对方都非常满意。

眼看着父亲将要离世,邹宜均为了满足父亲心愿,不再考虑,果断与当时的男友结婚。一为冲喜,二来,也可了结父亲遗愿。

但是,一心向父的邹宜均并没有想到,父亲的死和这场婚姻会变成祸事,将自己困在其中,受尽折磨,久久不能脱困。

母兄夺财,强制入院

父亲去世之后,邹宜均收下了父亲一百多万的房子。尚且沉浸在丧父悲痛中的邹宜均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财产早已经引起了母亲和哥哥的觊觎。母亲和哥哥暗恨父亲将大笔遗产全交给邹宜均,认为十分不公平,并且已经开始暗暗商量夺取财产的方法。

对这一切,邹宜均尚不知晓,而且这时,她自己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因为当时结婚太匆忙,邹宜均其实并未好好了解自己的丈夫。

结婚后,生活的习俗,各自的性格,都增大了两人之间的摩擦。她不明白,原来自己跟丈夫之间的不同竟然有这么多,性格其实这样不合。最终,经历一番挣扎折磨之后,这场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的婚姻黯然收场。

为了弥补妻子的损失,前夫给了邹宜均30万元,让她自己好好生活。邹宜均收了钱,却倍感孤独无助。她告诉家人自己的孤独,本想在家人那里寻求安慰,没想到,这30万元,却让母亲和哥哥直接起了歹心。

两人离婚过后,偶然一天,邹宜均接到了三姐打来的电话,得知为了邹宜均手上的钱,母亲和哥哥设计要将她送进医院。邹宜均不愿相信,但是她也提前留了个心眼。她联系了自己的律师朋友,委托授权,提前对这件事做了准备。

原本只是以防万一,邹宜均万万没想到噩梦成真竟然来得这样快。一天,邹宜均约定跟家人前去给父亲上坟,便搭乘了哥哥的车子。

但是,在车上,哥哥却一反常态,频频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电话里讲的,都是一些邹宜均听不懂的内容。邹宜均有些奇怪,但是出于对于家人的信任,她也没过多询问。

到了墓园门口,却从一辆面包车上下来了几个人高马大的陌生人。几个人一句话不说,上来便绑架了邹宜均。几人自称是公安,将邹宜均带上手铐,眼睛蒙上布条,又在头上套上了纸袋。

邹宜均脑袋发昏,等自己再清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被强行送进了一家医院。她不断挣扎,并在挣扎期间向律师好友打了一通求救电话。

百般折磨,削发出家

在邹宜均眼中,这里明明是医院,自己却形如炼狱,她被一个强制性扎了一针,在医院里昏睡了三天三夜。等到再次醒来,才发现母亲竟然将自己改了名,被迫强制在这家医院里进行医院治疗。

期间,医院派人对邹宜均轮流看守,强迫其吃药,根本不准其反抗。一旦反抗,便会加大看守人数,严重时,还威胁对其进行电击治疗。

邹宜均在内遭受非人待遇,接到邹宜均求救电话的律师黄雪涛却压根没办法相救。邹宜均母亲和哥哥联手作证,医院也开出声明,声称邹宜均是一个精神病人,所签署的授权委托是没有法律效用的。

无奈之下,黄雪涛只能寻求媒体的帮助,媒体将这件事情曝光后,邹宜均的生活才有了转机。最终,她走出了医院。

但是此时,她对这个世界已然感到绝望,于是干脆一纸诉状,将家人和医院一起告上法庭。而她自己,也心灰意冷,看淡一切,削发为尼,剃度出家。

邹宜均遭此奇祸,却坚韧顽强,经过一番斗争,最终走出精神病院,也将自己的遭遇写成《疯人院日记》,警醒世人,呼唤人们加强对于精神病人的关注和关爱,自己则自出院后,就一直从事佛学推广事业。

邹宜均的经历引人深思,而她也因自己的勇敢顽强而走出医院,能够自在享受这片蔚蓝天空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