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孩子出生十二天,或半月,二十天,一个月时,要选择一天请朋友喝喜酒,名曰过满月或送米。而参加喜宴的人也不会空手,要带四升以上的小米做为贺礼。所以孩子过十二天、满月等被人称之为送米。 主家将人送来的小米不能全丢下,要回一升到两升米,名曰返富贵。
孩子出生十二天,或半月,二十天,一个月时,要选择一天请朋友喝喜酒,名曰过满月或送米。而参加喜宴的人也不会空手,要带四升以上的小米做为贺礼。所以孩子过十二天、满月等被人称之为送米。 主家将人送来的小米不能全丢下,要回一升到两升米,名曰返富贵。寓意为凡参加喜宴的人都会沾点喜气,将来大福大贵。如果 关系较近的除送米外,还要给几尺布,关系最近的,还要给见面钱。
中秋节一到,一年就快过到头了,所以有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星期怕星期三的说法。说到过节,对于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还真有一番喋喋不休的话要讲呢。从小时候的盼望过节,到现如今的无感,这不仅是因为过节仪式的无趣,也因为人生际遇的坎坷。几十年过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而已啊。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都跟食物有关系,各个节日有它主要的食物特点,比如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一定有粽子,中秋节当然离不开月饼了。而且各个地方的食物还有些同名不同味儿。既然吃食是过节的主角,那么就先说月饼吧。汕头的月饼也很有潮汕特色的,这边比较传统的叫法是朥饼,是脆皮的,馅儿其实比较单调,有所谓的双烹的,听起来比较有意思,但是吃起来会甜得齁,也就是一点冬瓜糖加一些叫不出名的甜甜的东西而已,再有就是绿豆沙,红豆沙,黑豆沙。至于什么莲蓉啊,蛋黄啊,五仁啊,水果味啊,应该都是外地舶来品吧。
吃月饼时比较解腻的当然要数功夫茶了,这也是经常受人们提起和津津乐道的搭配了,可以说从会走路的小孩子到耄耋老人都会喝茶。中秋节正是处在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赏月怎么能少得了水果?各种各样的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比较有潮汕特色的要数余甘子和青橄榄了,还有柚子和石榴。中秋节的青橄榄才刚开始成熟,还不是橄榄最好吃最有味儿的时候,但是人们也迫不及待的开始买来吃了。余甘子又便宜又耐吃,解腻解馋,想想都有些流口水了。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柚子是象征什么还没考究过,不过一般柚子是外婆送给外孙的中秋节礼物,这是为什么?待考。八月十六日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中秋节外婆先送外孙礼物,第二天女儿回礼,算回娘家团聚吧。
潮汕人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要祭祀祖先和拜拜各路神明,所以中秋节这天一早,各个大小庙里就会人来人往,大妈小媳妇提着祭品,来到庙里,虔诚的跪倒在神像前念念有词的祝祷,然后就是香火纸钱的味儿充斥弥漫的气息了。祭祖是在中午或者晚上,也是非常热闹隆重。晚上的节目就是拜月了,拜月一般由家里年长的女性主持,不是奶奶就是妈妈。供品是月饼,水果,香茶,蜡烛,纸钱,比较讲究的人家还有鲜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喝茶聊天,小孩子一定是最高兴的,毕竟好奇心是他们的天性。这一天真的很难得,家庭和睦的话会给小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很多人喜欢过节就是想一次次的体会这种温馨的气氛的。
现在物质丰富,天天像过节,想吃什么就能吃到,粽子可以天天吃,比月饼好吃的东西也多了去。至于拜神祭祖的事实在是太假了,拜月就更加愚昧可笑了,有些人倡导弘扬传统文化,但是他如果亲身经历潮汕人的拜神祭祖活动他就知道有多封建迷信了,铺张浪费,愚昧无知,根本与文化无关。
真的一年比一年对过节无感了,中秋节与春节一样味道越来越淡了。中秋节也是团圆的节日,所以一家团聚其乐融融是重点。月到中秋分外明,秋高气爽,我更加喜欢的是整个秋天的凉爽和天高云淡。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